第一篇:北京心得
北京采风心得
我心目中的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哼着这首儿歌,我们慢慢长大。而在这次艺术采风,我怀着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愉快地登上通往北京的列车,我就要踏上这饱富历史的疆土,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赋写我人生旅程中的一页篇章。北京,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北京,一个梦想而期待的城市;北京,一个文化、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胜地,也是我梦寐以求要去的地方。北京是首都,作为2008奥运的主办城市,全世界的关注的眼光都将聚焦北京;
北京是一个旅游胜地。北京,这个曾经离我很遥远的城市让我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爱上了它,这一切都源于北京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的地理环境,一切的一切都造就了这个独特的城市,更因为奥运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大方。北京的美丽不是用照片可以记录的它给人的感觉一定要亲自踏上它的土地静静地去感受一下。我们还参观了好多名胜古迹。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了中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成为举世瞩目、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终于爬上了八达岭长城,长城一个字“险”,当你登上顶峰,就能体会到做好汉的感觉,也算是个“好汉”了;在故宫,我们看到了那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如此美丽壮观,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说长城霸气,故宫王气,十三陵灵气,颐和园秀气,当然也要去沾沾恭王府的福气。当然也要看看中国保留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而北京西站,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建筑。那水立方、鸟巢、银河SUHO、国家大剧院更是代表了我们新中国正在飞速前进、正在繁荣富强!
老北京。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游了那么多的景点,真的太累了。玩了这么些天,玩了这么些景点,感受到了北京本地的色彩,听着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说北京话儿,感觉很好,很有味道,至少我喜欢北京。尤其喜欢北京的老建筑,喜欢那里的胡同,喜欢那种古色古香的艺术气息。北京,老字号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老字号,而这个城市里充满了更多的老字号,众多的老字号店铺,建筑,如:南锣鼓巷、北京胡同这些都足以让你感受北京,感受它的美,它的特色,它的文化带着一颗会感受的心去北京。
北京那些事。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北方人高大;随时随地看到人们带口罩;人多车多。还以为北京的环境很好,天空是那么蓝那么明亮,道路干净而宽阔,其实并不是不是这样的,这是几乎中国每个城市的通病。吃的东西都挺贵的,尤其是王府井小吃街,卖的东西其实有好多都很平常,什么特产啊,还卖得是如此的贵,太坑人了!这次北京之旅,我有几个遗憾:毛泽东纪念堂,天坛,胡同。没关系,我想我会再来北京的。
艺术北京。北京是一个艺术的天堂,艺术家的梦想之都。我们这次来北京的重要任务并不是游玩,而是艺术采风、考察、学习。感受大城市,见识外面的世界,开拓自己的视眼。虽然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是我们艺术采风的重要学习基地。但我也想感受全国著名高校清华、北大、央美,向往高校大学生的那种风范和生活。但我更喜欢北京艺术区798,一些艺术家进入几近废弃的798工厂, 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我喜欢那种别样的艺术风格,很有艺术的味道,创意点层出不穷,艺术品丰富多彩,798艺术区是一个非常一意思的地方。
这次的北京之旅,我的感悟实在太多。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美好,转眼间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上了回归的列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回到我们的家乡。但这次北京之旅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见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我爱北京。
第二篇:北京听课心得
相聚魅力北京,感受精彩课堂
——“精彩课堂名家评析”教学观摩研讨学习心得
海港四小 姚方圆
冬天是含蓄的,她象一位美丽的、高贵的、矜持的公主,舞动她那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尽管天气冰冷冰冷的,但是我们学习的热情依然高涨。
2016年12月16日、17日这两天,我们参加了在首都北京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大赛获奖教师“ 精彩课堂、名师评析”的观摩研讨会。通过这次观摩研讨会我收获很大,感受颇深。名师们渊博的知识,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各异的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和艺术,使人身临其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此次活动中共听了8节课,他们的课堂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整合,彰显特色,富有魅力,扎实的教学达到了课堂的高效。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来自江苏的张维娜老师《记一次体验活动》的作文教学。体验活动类作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其训练旨在通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把活动过程感受写下来。由于认识到实践活动是本次习作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这堂课的设计上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主题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内心体验。在习作指导中,引导学生记录真实生活,体悟抒怀,尽情表达。教师在体验活动上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进行了“汉字听写大赛”,初听这个名字,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实际上是极其弄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活动。教师一共设计了三轮比赛,第一轮比赛,是五秒之内写出一个两字词语:“开始”;第二轮是二十秒用左手写出一句话;第三轮是看拼音在十秒之内写出“酣畅淋漓”这个较难的词语。在每一轮过后教师都采访了学生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记录在了黑板上。每一轮比赛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如果听写正确的话学生会十分高兴,听写不出来的话会沮丧,期待下一次比赛。而听写内容总是让学生意料不到、情绪跌宕起伏。我在听课之后,在班上如法炮制了一堂课,在此基础上加了两轮难度较小的听 写,充分满足的他们的成就感。学生反应热烈,作文写得十分精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好的体验活动设计。其实在深层次,这堂课遵循习作“先情绪,再语言”的规律。教师旨在为学生创造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再用记录心情引出对情节的回忆。这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点。
《穷人》教会我用环境去映照人物内心,过去对于小说更多的是读懂,情节的梳理,而我们除了这些,也更应该从小说的问题出发,读懂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情节、桑娜的善良这些不是秘密,而环境与人物有什么联系,这才是秘密。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文体意识”“分类教学”这一理念。也就是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侧重点,也可以把课文按文体分类,同一文体集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对某一文体的集中学习。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真实窥探、学习写作的秘密。
平潭刘冰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讲也是小说,本文在人物塑造方法上,将人物置于典型的事件中,画其外貌、状其行止、摩其语言——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黛玉、贾母、众丫鬟的反应——结合,刻画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个性特点,使之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刘冰老师通过人物关系,带同学们读出“言外之意”,来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体味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好处。整堂课机智诙谐,很吸引人,这与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钟爱《红楼梦》这本书,是离不开的。刘冰老师的学识与个人魅力令我钦佩。刘冰老师还采用了连结、提问、对比、图像化等多种手段,饶有兴趣的窥探“红语”之妙。其中刘冰老师居然想到,用京戏唱出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并且也让学生们过了把瘾,这正是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一方面化复杂冗长的描写为一种唱戏的乐趣,紧凑的节奏也让人体味到王熙凤十足的派头。实在是妙哉!值得一提的是还运用了删除句子的方法体味语言的魅力。这也契合了上次在本校培训的内容。这个方法很实用。
刘冰老师对王熙凤的语言之机巧解析到位,比如:“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教师评析到:“外孙女高兴!”;“况且这通身的派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孙女” 教师评析:“嫡亲孙女高兴!”;紧接着对“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就偏偏去世了。”这句话评析到:“地下的也高兴!”。精彩至极!对于“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在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的评价就是“林黛玉感动!”“贾母感动!”“丫头老婆们,动也不敢动!”多么机智的语言,多么独到的评析!对于为什么林黛玉不说话,是因为轮不到林说话,王熙凤说话快,性子急,其实也反映出林的回答与不回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贾母懂得就行。最后就题目让学生提问,为什么在这里林黛玉的描写寥寥数语,因为只要王熙凤一出场,其他人都成了配角,这就叫做侧面描写。点出了侧面描写的独到之处。除了这些其间还穿插了角色表演。一个学生扮演林黛玉,其余学生扮演嫡亲孙女,老师扮演王熙凤,读相关话语,让学生亲身体会王熙凤的了不得的讨好功夫。一改以往过分批判王熙凤的见风使舵,着重体会人物的趣味。我认为其实王熙凤这样人物未必不好,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话也是一种技巧,圆滑也是种智慧。虽然她的品行不应赞美,也不必过度批评。看你将目光聚焦到哪。
以上两节小说课,让我认识到小说不光要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得抓住其中的关系,透过“看见的”分析“看不见的”。例如: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些。这样阅读才能走向深入。
其余的课程,告诉我,口语交际要从动机、内容、方式、效果这四方面考虑。要注意互动性,不能光让孩子一个人单方面介绍,要多一些互动。在方式上要变无意识为有意识。《自我介绍》这课运用故事、夸张等方法来自我介绍,但是老师没有明确提出来,有的同学介绍的啰嗦、重复不得体这些教师都没有点给孩子。应该点出来。这一课采用了先进的网上异地连线的先进手段,一举夺得了“最佳手段”奖。这就提醒我们要不断更新思想,将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散文教学中,读散文要看到人,不仅是情,因为只有作者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美妙的文章,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情绪美好,富有积极的生活态度,高级的审美情趣。散文能改变孩子的生活价值,改变 人的精神面貌。读散文要注意文本背后与人的对话。这也是对“分类教学”的践行。
这次观摩活动的收获还有很多,不能一一详述,只将最精华出细细道出,仿佛又重新经历了一次观摩活动,真希望再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多接触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全国最优秀的教师再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2016.12.20
第三篇:北京培训心得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2016年8月22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息烽县教育局组织的贵阳市息烽县2016年暑期县级骨干教师赴京培训。真心的感谢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很珍惜这次再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对于这几天的培训,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
这次培训,朝阳分院通过模块式的主题研修,采用专题讲座、案列分析、下校观摩等方式,达到研修的学员能够了解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教育专家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
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更新观念。在培训中,原朝阳分院院长曹士贤的讲座---走向自觉的教师专业发展,讲述了唤醒—走向自觉唤醒教师专业发展之途。我认识到教师从奉献价值的认识的自觉,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探索的自觉,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自觉的意义。是教师走向自我提升的专业发展之路。唤醒自觉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把共性规律和自我特点有机地集合起来。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对象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作为教育工作者需唤醒自生的自觉。只有唤醒我们本身的自觉才有可能唤醒学生的自觉。“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把创新放于首位,要善于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许多未知的领域需我们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及实践知识。要具备设计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我们必须有学到老活到老的正确学习态度。
肖艳丽老师的讲座—与时俱进做好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身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学会聚沙成塔、坚忍不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班主任要善于做学生最给力的后盾、做学生学习的同学,做学生快乐的源泉,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最好的舞台,我想,要当好班主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听了教育专家精彩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转变学生单一的以知识授受的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情况,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握好时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去发现、去思考,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们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模式,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什么”,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训虽然结束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化为自已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手重。坐而言,不如远而行!让我们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第四篇:北京研学心得
北京研学之旅有感
2017年的暑假,我们城关小学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去北京研学,很有幸我是其中一员,这次研学之旅让我很是震撼。
第一站,长城。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下了车,眼前的长城真是让我吃了一惊。远远抬头望去,长城雄伟壮观,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来到长城脚下,向上望去,石阶高而险,人们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这一级级石阶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努力,我和同学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此时,我们都汗流浃背,但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起观赏美丽的景色: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川尽收眼底。长城像一条气势磅礴、蜿蜒盘旋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形容它!环顾四周,那景色比山脚下的更雄伟,更美丽!雄伟挺拔、气势恢宏、连绵起伏的长城,真像一条蜿蜒的巨龙!曲折蜿蜒的石阶是巨龙的龙身,巍然屹立的烽火台是巨龙装饰精美的龙爪此时的巨龙翘首欲飞,更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长城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还有心痛。长城上的每一块砖上都刻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名字,那些丑陋的文字好像是长城的伤疤,向世人昭告着他的伤痛和人们对他的不尊重。这反映出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我们中国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是很淡薄,淡薄的让人心痛。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们呢用刀子一下一下的毁坏着我们的象征,这难道不让人深思吗?
这次长城之旅让人震撼,让人心痛,也让我知道作为长城脚下的子孙,我们应该保护长城,用们的行动来渐渐地抚慰长城的伤口。
第二站,故宫。容得天公作美,原如天气预报所说的“雷阵雨”也没有如约而至。春和景明、晴空万里,同学们的心情也非常高涨。我相信在大巴抵达我们这一天的目的地故宫的时候,隔五百米的其他游人也能听到我们发出的欢呼。而这欢呼声夹杂着我们的期待、兴奋、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以及对祖**亲深深的思念。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在我们参观游览故宫后,我的心中就不禁的有了三个感叹: 一叹那宫殿的雄伟壮丽。故宫是占地72万多平方米,拥有八千七百零四间房屋的宫殿,是世界现存最大、做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殿宇巍峨,画栋雕梁,这种气势是外国古建筑所拥有不了的。
二叹那历史的沧海桑田。曾经戒备森严的紫禁城,却在今天任由人们信步徜徉的观赏与感受着九五之尊“皇帝”的感受。这对于历代君主来说是非常无情的。但是历史却教会了人们如何真正的判断对与错、教会了人民在时间年轮的变化中看清自己的得到与失去。这一切的利与弊让现在的中国成为了一个民主国家。这就是变化中的一大进步。
而这第三叹,则是叹息我不能就这样留在我美丽的祖国。有着如此威武宫殿的地方是我的根啊!欣赏着故宫的神韵,感悟着它的壮丽与气魄,我无比自豪我是一个名中国人。
第三站,颐和园。我们刚到颐和园,就看见了美丽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上面刻着很多美丽的小狮子,如果你站在远处望那些狮子的话,就会觉得那是个真的小狮子。而且每个狮子的形状都不同。走完了十七孔桥就能看见一只用汉白玉石雕成的石船--石舫。我们又原路返回了。回到了出发点,我们就一直往右走。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望无际的长廊。长廊的顶有二百七十三个五彩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花,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侧有红柱,红柱之间由绿色的围栏相连。人们可以坐在上面欣赏昆明湖美景。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望去,一座玲珑宝塔耸立在山上,这就是佛香阁。登上佛香阁,向下眺望,园内的景物大半收在眼底。昆明湖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小船从上面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纹。微风吹过,水面荡起粼粼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好看。远处,十七孔桥的影子倒影在水里,模模糊糊的,不清楚,不真切。
快一点半了,我们走出颐和园的园门,结束了一天的旅行。
第四站,清华北大。北京的天气仿佛明白我们的心思,云朵遮住了太阳,让我们丝毫感受不到七月的炙热。游人队伍像一条长龙缓慢前行,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清华园。清华校园内人很多,大多都是拿着相机到处拍摄、步履匆匆的游人。校园很大,与其说是校园倒不如说是一个公园,有庄严雄伟的欧式风情大礼堂,在周围绿草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静谧,有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的“清华园”校门,还有风景秀美的水木清华等等,到处都能见游人在留影。陆续走了两个多小时,却还没有走完校园的一半。路边有很多卖清华纪念品的人。卖的是些书签、钢笔、笔筒之类的刻有清华字样的小物件。很多游人都停下脚步,在此逗留。
景点多的犹如浩瀚宇宙中的星辰,以至于我们没有精力,一处处仔细欣赏。只好“择优”观看。慕名而来,当然不能错过朱自清老先生笔下的荷塘。
因为是夏季,荷花正开得旺,所以才让我目睹“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几颗垂柳在荷塘边,压低了身段,正照着湖水梳理着飘飘长发。看到这美景,我不禁联想到了朱自清笔下中荷塘的样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婀娜地开放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佳人。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
走出清华,步行大约十多分钟终于到达北大。早就听说北大有一塔湖图,今天可以亲眼看见,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塔”是指博雅塔。它位于未名湖东南小丘,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博雅塔就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湖”是指未名湖,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令人流连忘返。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清代未名湖一带原为淑春园,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和珅在此大肆营建,开凿出大小湖泊,并用掘出的泥土来堆造湖中岛。他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也难以幸免,仅留下石舫底座及“临风待月楼”,即今日“临湖轩”故址(它曾长期用作司徒雷登校长的府邸)。燕京大学10周年校庆时,许多嘉宾在此聚会,当时谢冰心教授提议把这栋房子命名为临湖轩,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钱穆教授进一步提出把门口还未命名的湖叫作未名湖。从此,未名湖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图”,是指北大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未名湖畔,正门向东,两翼为文史楼、地学楼,与北大东门连成一线,形成了一个开阔的视觉通道,站在馆前狭长的广场上,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名,金灿灿的大字与高大的建筑造型衬托出图书馆的磅礴大气。著名的建筑学家吴良镛在设计图书馆时将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造型以传统风格为主,质朴大方、端庄稳重,高大巍峨的图书馆与周围原有的建筑和谐统一,成为燕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次的研学旅行,我和同学们不仅来到了我们从小到大都梦寐以求的首都北京,看到了北京的各种风貌,增近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坚定了同学们的梦想。
吴琼
第五篇:北京出版心得
乱花渐欲迷人眼—— 观北京图书订货会有感
2011年1月9日,北京,晴,大风。
正值三九的天气无法抵挡人们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热情,户外是寒风料峭,国展里却人头攒动,一片热闹的景象,大家奔波于各展位之间,或布展或参观,忙得不亦乐乎。
各参展单位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前来参观的媒体和读者,有的举办新书发布会、有的邀请作家前来签售、有的用主题鲜明的展台吸引人眼球,各种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面对传统出版增速放缓、数字出版势头正猛、网络阅读分流读者的局面,作为传统出版业的一名从业者,我们更需冷静思考,转变观念,寻求变化。
此次订货会共有7个展厅,其中1号厅、3号厅以及8号厅是我参观的主要范围。
1号厅中设有港澳台出版机构以及海外华文书店展台,参展的图书将近上万种,其中以美食类、健身类、少儿类以及摄影类图书居多。在这几个展台中,又以台湾区展台尤为热闹,这不仅与大陆同胞对台湾的关注热情不断上涨息息相关,更主要的原因是台版图书大多装帧设计得相当清新,而且内容也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使人读起来很轻松,真正实现了“悦读”的目的。而香港展区的图书,比较醒目的是名人所著的饮食类图书,在展区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展位都贡献给了此类书
籍,此类图书不仅介绍了香港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同时也附上了美食做法,加上图片印刷质量相当高,图文结合得相当巧妙,顺利抓住了大批读者的眼球。虽然港澳台地区的图书以其清新的内容和装帧设计吸引了很多读者,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书都是在讲述的本地化生活,除非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否则在内地读者看来还是有些吃力。由此我想到,我们可以与台湾版权代理机构合作,引进内容时尚、新颖的图书;同时,我们在出书的时候,可以适当借鉴港澳台版图书的巧妙装帧和内容设计,以清新、轻松的方式抓住年轻读者的心、满足广大民众多种形式阅读的需求。
3号厅是科技厅,全国大部分的科技社都在此有展台。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参展的纯科技类图书较少,放在显著位置的一般都是生活美食类、美容类或者健康类图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广西科技出版社,其以美容健身类图书白手起家,在这两年异军突起。该出版社的此类图书多与台湾著名化妆师、瑜伽师合作,并且成套推出,印刷精美,图片清晰,定价也比较合理,顺应了年青一代读者爱美、健身的心理,选择的作者也是人气比较高的年轻专家,比较贴近大众,通俗易懂,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在反映了我国读者的阅读需要的同时,也暗示着此类图书的市场开发空间较小,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新的想法和结合点。
除了生活美容类图书,科技展厅的另一大卖点就是少儿科普类图书。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段时间沉寂后,近年来少儿图书市场比较火爆,全国586家出版社中有500多家在开发少儿图书。而科技出版
社就从少儿科普入手,从简单的便携式看图识字挂历到翻开来可以站立的立体图书,少儿科普类图书不管是从新意上还是设计上都在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我社少儿科普领域的常胜冠军《五四快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少儿科普系列图书品牌的树立,需要内容的创新实用以及时间的积累,这个品牌一旦树立,后续的产品才能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就像《丁丁历险记》一样,“丁丁”的品牌一经树立,就此长盛不衰。
科技厅还有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数字出版展台,参展的有汉王科技、方正阿帕比。虽然展位不大,但这新兴产业还是吸引了大批的媒体和读者。电纸书产品的展出代表着阅读的未来,也代表着出版的新趋势。我们传统媒体更要与新媒体相辅相成,合作共赢,推出适应新环境的新产品,在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精神粮食的同时,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8号厅里主要是以地域划分的各省市的出版集团展厅,其中比较大的几家出版集团,如中南传媒、凤凰联动等,都举办了大型活动,吸引媒体读者。这些出版集团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重组,聚集了大批优秀出版资源,在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读者阅读量日益萎缩的现状下,出版企业集团化无疑是齐心协力杀出一条血路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