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际交往中的体会
人际交往中的体会
人际交往是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沟通感情、满足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联系过程。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成,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为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中孤立存在的。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与人交往要尊重他人,以心换心,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为人大方宽容,不能小家子气,要讲信用,不能随意的许下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我照此认认真真地做了好些年。直至上了大学才明白,原来这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几个原则,即平等、互利、相容、信用。
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这便是平等原则,即尊重他人,以心换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助互利。可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相互依存,通过对物质、能量、精神、感情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便是互利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处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只要干事业、团结有利,做出一些让步是值得的。千万不能小家子气,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嘛,难得糊涂,不能太计较得失。
而信用则是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就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取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于与你交往的魅力。
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我发现与人交往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父母教我的这四个原则并不足以应付我所有的人际交往。
首先,交往中不可能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即便我又再好的修养,再宽容的一颗心,有些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最开始的时候我会觉得难以理解并且很懊恼,不知道如何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累积,我明白了: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出现矛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沟通,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人毕竟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和和苦衷。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地体谅人、信任人,尤其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不要轻易去怀疑和抵毁他。比如说,上了大学后,女生在班级中的数量非常少,往往不受重视,一些必要的通知经常会收不到。我作为团支书对此十分气愤,对班长也存在着不满,也向班主任和辅导员反映过情况,可是并没有得到解决,班长对我的行为也觉得很生气。于是,我跟班长谈了一次话,最终发现问题出现在手机短信信号太差上,他的通知每次都发可是我接收不到。于是我们改为以后用电话通知。这样,我们的矛盾就解决了,我们也冰释前嫌。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与人交往坦诚相见固然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也要考虑到有些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留一些心眼来防范那些小人。更干脆点说,要慎交友,交益友。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其次,经常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有些时候,有的人给我留的第一印象很糟糕,我就会不自觉的很厌恶他(她),并把他拉入人际交往的黑名单中。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中,觉得其实他(她)也没那么差劲,可是这样难免会导致一些不快发生。于是,由此我懂得了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高中的时候,学生处主任的女儿和我们同年级,我们很讨厌那个主任,继而也就讨厌他的女儿。我也不例外,对那个女孩很是没有好感,尽管我们不熟识。可是后来,我们复读的时候在一个班级,经过接触,我觉得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我这才意识到,以前对她的偏见有多么可笑。
还有,以前我不懂得如何去赞扬别人。一旦别人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总是用“还行,还可以”来敷衍,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一个答案。有些时候别人就是希望你可以表扬他(她),赞美他(她)。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新生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这样做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真心相处。学会交谈,还要学会赞扬和批评,学会说谢谢。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就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大学生更应该学会赞扬,如果同学被你赞扬,他会觉得自己是很优秀的,自己被肯定,他也一定会对你产生好的印象。适时的赞扬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我们有必要学会赞扬,没有人都喜欢被批评。有些时候妈妈煮了一锅饭菜问我味道怎么样,我总是说,还行还行。妈妈就很生气。现在我学会了要懂得赞扬别人。
其实,人际交往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现在我所了解的不过是皮毛而已,我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说话的学问,身体语言的运用,等等。这都需要我在日常交往中不断的实践与改进。大学生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得到缓和。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要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而人际关系说复杂,其实业很简单,无非是:“日亲日近,日远日疏”。一个阶段不接触就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甚至无端的隔阂,但当我们接近时,就会发现彼此仍是老朋友。这是因为远距离看人,总是看不清楚,往往会把人看扁了;只有近距离看人,才能看得真切、准确,一切又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了。这便又引出了“沟通”的重要性。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良好的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取得成功,也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健康。总之,我们要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的体会
储071 刘诗茵 070526
————《人际关系学》论文
第二篇: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作者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关键词:交往、语言、艺术、运用、必要性、意义 主要内容:
1.了解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2.人际交往中语言艺术的意义 3.语言交际艺术要素 正文:
语言是一种纽带。任何一种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还能起到消除误会、拉近距离、增进相互了解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大的方面,得体的语言、艺术的语言在政治、外交上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发言人的自身素质,还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对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信任度、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的方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必须的,沟通又要用到语言,说的话恰当才能交到更多好朋友,才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把学习搞好。将来走上社会,找工作、应聘时也需要推销自己,这时候的语言尤为重要,讲的好,你就能从几十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找个好工作,讲的不好就只能被淘汰,想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表达能力不过关,如何能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交流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来对我们的未来、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后果,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此,对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且必要。
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的律动就好了,但要把话说好,就大有学问。要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需要的不仅是一份聪明,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把话说好是一种境界,如何让把话说好,你就要接着看了。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浴室,他就找了两个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都掉了呢?”第一个人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会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棍。第二个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的亲属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赏了他一百个金币。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 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而已。
类推到现代社会,大家都很清楚,说话是一种生存技巧。会说话,一切都好;不会说话,总归会吃亏。
那我们有应如何说话呢?
1.言语得体
言语既是交际心理现象,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切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害相互间的交流。例如怎样称呼别人,这中间就大有文章。两人会晤,第一个词便是称呼,它既是会晤礼,也是进入交际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对方会感到亲切、愉悦;称呼不当,对方就会不快、愠怒。
交际中言语也要注意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一句都不说,说到的程度应视对象和交际目标而定。赞美对方,说他如何才华出众,伶俐能干,这些恰恰是他的不足之处,对方的心理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例如某人好不容易才刊登了一篇作品,这时你表示祝贺,说他“吃苦”,“有毅力”,“有一种顽强精神”,这都可以,但如果以此便夸奖他“作家”,他就感到你这是嘲讽、讽刺他了。两人辩论问题,对方从全局考虑,作出某种退让,使问题得以急时解决,这时你诚意地称赞他说:“你的风格真高,实在难得!”这种赞美,往往适得其反。既是真诚地赞美别人,又何必加上一句“实在难得”呢!
2.言语真诚
其实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掩饰雕刻,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
与人交际,谦和礼让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一味地“请”,“对不起”,未免有虚伪的嫌疑。比如说故人相聚,还过分客套,搞得别人为难情,这就很难说是真诚。这里缺少点什么呢?缺少直率和坦诚!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语艺术,是怎么样,就怎么说,还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讳,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
3.言语委婉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有时要直率,有时则要委婉,要视对象而定。直时不直,委婉时不委婉,同样达不到交际效果。
自然,言语委婉并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如运用什么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运用什么言辞,以及“讳饰”、暗喻等,既要有高度的思想修养,也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但用得好,批评的意见可以使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可以使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功能往往超过普通的直言快语。
4.学会使用敬辞
在人际交往中,你的言谈能否愉悦人的心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适时、恰当地使用敬辞。所谓敬辞,即是含有恭敬口吻的用语。它既能表示你对对方的友好与敬重,又能使自己的辞色显得高雅、有礼貌。
从敬辞的作用看,可分为不同种类,主要有:表示谢意、感激、佩服的,如拜谢、拜服、高见、高论等;
表示希望得到对方指教的,如赐教、候教、雅正、呈正、斧正等;
表示询问的,如请问、高寿、贵庚等;
表示情态、动作的,如恭候、奉陪、光临、拜望、惠存、笑纳、雅教等;
表示请托的,如烦劳、劳驾、拜托、赏光、鼎力、俯就等;
表示尊称的,如阁下、高足、仁兄、贤弟、大人、诸位等;
表示歉意或请人原谅的,如失敬、失迎、海涵、包涵等。
从表达形式上看,敬辞又可分为口头的和书面的。前者如拜托、赐教、借光、烦劳、奉陪、高见、阁下、恭候、请问等;后者如驾临、枉驾、钧鉴等。口头敬辞可以作为书面敬辞在文章中应用,而书面敬辞除了特殊情况很少用做口头敬辞。
敬辞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大多数出现在句子的头或尾,如“烦劳您顺便给我家里带个信儿去”、“借光,让我过去”,这是出现在句子开头的。“招待不周,还望海涵”、“本星期日下午在家候教”,这是出现在句子末尾的。当然,敬辞有时也出现在句子中间,如“多蒙鼎力协助,不胜感谢!”、“我们已经恭候多时了。”
在我们了解、掌握的敬辞中,有的含义不止一种,如“高寿”作敬辞用,是问老人的年纪,如“老太爷高寿啦?”这个词除作敬辞用以外,还有“长寿”的意思。“俯就”作敬辞时,是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时用,另外,它还有“迁就”、“将就”的意思。“海量”作敬辞,是表示宽宏的度量,如“对不住的地方,还望您海量包涵”。此外,“海量”还可指很大的酒量,如“您有海量,还可多喝几杯”。“敬礼”则可表示一种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的动作。
因此,我们要全面掌握和恰当使用敬辞,对有的敬辞的其他含义也不可忽视。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周总理也是风趣的。风趣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那么,应当如何培养自己风趣谈吐的能力呀?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胸怀,对生活充满信心与热情。其次,要有高贵的情趣、丰盛的想象、豁达乐观的性格,才能成为风趣幽默、自然洒脱的人。
风趣虽然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但倘若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破坏人际关系的平衡,激化潜在抵触,造成冲突。在一家饭店,一位顾客赌气地对服务员嚷道:“这是怎么回事?这只鸡的腿怎么一条比另一条短一截?”服务员故作风趣地说:“那有什么!你到底是要吃它,还是要和它跳舞?”顾客听了十分赌气,一场原来可以化为乌有的争吵便发生了。所以,风趣应文雅得体,态度应谨慎和气,不伤害对方。风趣且不失分寸,才能促使人际关系协调融洽。
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的表达功能,集中体现在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
说和写,听和看,既是语言沟通情境的行为,又是人们相互间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们的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这是因为人的心情和情感体验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言和语调的参加交际和沟通来实现的。进行交际活动始终,可以充分展示交际者的语言心理。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要重视言语交际的艺术。
交际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既然是通过言语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那么,言语对于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至关重要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交际双方融合还是神离,成功还是不欢而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言语艺术。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第三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摘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礼仪是很重要的,古代有孔子提倡的礼制,是一种等级制度,不过它跟我今天要说的礼仪还是有一点不同的。本文主要从礼仪的角度,来阐述人际交往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主要是从大学生的角度,从家庭交往,校园交往,友邻交往,以及网上交往四个方面论述。家庭方面主要从与长辈以及孩子的相处分述,校园交往从师生,同学,以及活动礼仪跟自我介绍礼仪分述,另外两个方面主要简要概述一下。
关键词:家庭交往,校园交往,友邻交往,网上交往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在跟人打交道,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甚至是公交车上的陌生人,因而如何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如何让一次谈话变得美好,如何让你给素未谋面的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变得如此重要,在这里,礼仪,会让我们在面对以上种种情况的时候变得淡定。
礼仪赋予我们优雅的行动,让我们显得很有素养。孔子说:“礼者,敬人也。“因而我们在学习以及实践礼仪的时候,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别人,然后再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在人际交往中礼仪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我们的交往分为很多方面,包括家庭,校园,友邻,网上等。每一方面我们面对不同的人,他们有这不同思想观念以及的性格特征,因而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后实践礼仪。
首先家庭方面,“古人有训:老吾老,幼吾幼。“翻译出来就是要求我们要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与老人交往方面应该注意的是:一不要认为长辈给自己的关怀是天经地义的,要怀着感恩,在自己的长辈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之后,要表达谢意,以及找机会自己也关心他们,多抽一些时间陪陪长辈谈天。二,老人说话有时会唠叨,有时候也会脾气不好,我们应该体谅,不与之争吵。三,老人特别怕孤独,如果你一直在外面,要定期打电话回家,要使他们感觉我们需要他们。四,老人一般比较节俭,所以每逢一定时机,应该主动给长辈送一些补品,服装之类的,让他们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
这边插一点除了自己家的老人,对待别的老人我们也该有很好的态度。比如上下公交车的时候要让老人先行,在老人没位子的时候要让座等等。
在与孩子相处方面:一孩子最天真,并且他们的学习力很强,因而你在他们面前应该保持良好的修养,这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假如你在他们面前说脏话,那么他们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立刻就会学会。二,在孩子冒犯你之后,你应该忍让,对他讲道理,而不是朝他发火,毕竟他比你小。
在与父母交往方面,跟以上说的跟老人交往有点相似,父母同样是我们的长辈,在此便不在赘述。
其次,校园时光也是我们一生中比较长的一段事光,也是很美好的一段时光。我们在这里成长,从一个懵懂少年,长成一个能够知道自己的理想,能够担起自己的责任,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其中,我们与许许多多的人并肩走过很长的时光,然后又分离,又遇到新的人和事。那些陪伴过我们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是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
在美好的校园生活中,我们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那么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之情,老师从古至今都是最受人尊敬的。师生之情是圣神的,我们应该好好维护这份关系。因而在与老师交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一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同老师交谈时,不允许学生坐而不立。二,一同外出行走时,学生应当主动请老师行走在前,或者内侧,三在与老师一同就座时,学生应该请老师先就座。四路上遇到老师,不管是校外校内都应该主动问候老师。五不论当面或者背后都不能直呼老师的姓名。六在课堂上,学生更应该专心听讲,这是对老师的尊敬。七,老师在教学上出现失误时,学生正确的表现为若无其事,而不能哄堂大笑。八上课迟到的时候,进教室应该喊“报告“,遇事要提早离开课堂时候,要跟老师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
同学之情往往很纯洁,没有社会上的利益关系,因而它常常被视为人类所拥有的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感情,因而在与同学交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一应该真诚待人,谦虚随和,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要宽容,要明确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对这种差异保持宽容的心态,二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而很多时候我们更倾向于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因而下次你要指责别人的时候,应该首先想想自己做不做的到。三要对同学热心,不要冷淡,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四要守时,在与别人约定时间后,要
尽量遵守,万一有事要迟到,也要提前跟他说明白。五即使是毕业后也要与要好的同学保持联系,定期聚会,这样同学之情才能长久。六,在于同学交往的时候要主动,开朗幽默,让别人觉得跟你在一起很轻松自在。
此外,在校园里很多活动上我们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集会活动或者各种讲座等等,我们应该注意准时参加会议,保持会场安静,入场秩序井然,专心听,即使对主题不感兴趣,也不能中途随便离场。在讲到精彩处要给予热烈的掌声。讲座最后面往往有互动环节,假如没人提问,便会让主讲人很尴尬,因而我们应该热心的提问。
另外在我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比如刚进入大学校园,往往需要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最开始的环节,对我们成功与人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俗话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自我介绍需要注意的是:一注意时间,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简洁,一般以半分钟为宜,二实事求是,没必要谦虚,也不能自吹自擂。三态度要自然,要自信,说话要清楚,声音要足够大。四注意不要有口头禅跟伴随动作。
再其次,邻居在我们生活中也很重要,有一个和睦的邻居,在常的时候可以经常串串门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因而我们要保持良好的邻里情,需要注意:一主动接近,在相遇时主动与邻居打招呼,拉家常,以及邀请对方来家里坐坐等。二对邻居的个人隐私或者家庭私事要保密,不要随意散播。三平时向邻居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四不要在自己家的周围乱扔垃圾,这样会损害邻里的利益。
最后,网上的交往。网络世界里有太多未知因素,网络对于我们而言,又是重要而不或缺的。因而在网络交往中最应该注意的是自己的人生安全。一要谨慎的选择网友,不要随意跟陌生网友见面。二在与网友交谈中不能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此外,我们在与网友聊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文明用语,真诚交流。并且注意时间,不能沉迷于网络,网络上的交往虽然在有时候比现实的交往看起来要没有压力,但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我们还是要与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才能保持我们健康成长。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在我们的交往中如此重要,我应该认真实践,从小的地方开始要求自己。
参考资料:《礼仪金说——金正昆教你学礼仪》金正昆著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
《大学生使用礼仪常识》车彤 罗小涛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大学生礼仪》金正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礼仪全集》 广宇编著地震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浅谈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生活中,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关键词: 礼仪人际交往人际关系
我国自古就有着“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修身》)的说法,礼仪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社会文明的标志和人类交往的行为规范,它也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礼仪的内涵
所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具体表现为礼节、仪表等。也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二、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卡耐基说过,人得成功取决于15%的努力和85%的人际交往,礼仪正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修养,从而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一)礼仪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1、它是学问因为它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专业性表现在它是研究人际关系和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形式的专门知识;系统性体现在它已形成一整套的 1
形为规范;科学性反映在它是人们实践经验和社会习惯的总结。、礼仪又是一门艺术,它是研究人们在交际场合中如何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正确施展和发挥因人而异的个人技巧。
(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3)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3、礼仪对每个个体的人起着规范作用,而在人际关系中还起着调整、调节的作用。人们通过对礼仪的深刻理解和切实的实施,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是在讲一种人与人相处的规范,即合礼。礼仪就是规范,这种规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稳定下来并为大多数国人所接受并实行。遵守这种规范,就可以建立一种健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最为重要,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彼此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处于平等地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自律原则
自律原则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和自我反省,同时更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礼仪就像一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美”与“丑”,从而自我约束,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宽容原则
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操,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要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允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的自由。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容。
(四)适度原则
适度的原则,就是要求应用礼仪时,必须要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把握分寸。在人际交往中,该行则行,该止则止,适度为佳。
(五)从俗原则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人际交往中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只有尊重对方特有的习俗,才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才能更好的表达我们的真诚和善意,才有助于我们交往顺畅。
(六)真诚原则
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因此,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大体上可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这两种交往都可以各自发挥达意传情的功能。但语言交往通常以达意的功能为主,即主要传递消息性和评价性信息,行为主体通常是自觉的;而非语言交往一般以传情的功能为主,即主要传递情感性信息,行为主体更多的是不自觉的。
(一)语言交往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凭借着人类特有的最重要、最便捷的工具--语言进行沟通的。语言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进行的语言交往主要是借助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交往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聆听,乐于交谈,就能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中顺利交往,并获得心理的满足。
1、听的技巧
掌握了听的技巧,善于聆听他人讲话的人,往往能顺利与他人交往。因为聆听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所以,聆听他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用心去听,而不是只用耳去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要善于在聆听中发现对方思想中的闪光点。
2、说的技巧
说是对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说是要给人听的,要使别人对自己说的感兴趣、听得明白,就应当掌握一些说的技巧。一是选择好话题,话题要有积极意义,要适合对方的知识范围、经验和对方当时的心境。二是语言要简练、通俗、生动,话不在多,要说得得体,合时宜。三是善用敬语,对长辈和上级,要谦恭有礼,朋友之间则要多用亲切友好的词语,推心置腹。四是适当赞扬别人,适时适度、发自内心地赞扬别人,可以造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强化人际吸引力。
(二)非语言交往的技巧
非语言交往是指交往双方通过服饰、目光、表情、身体的动作姿态、声调等非语言行为和人际空间距离等等进行沟通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虽然非语言行为通常只是语言行为的辅助和强化手段,但它有时可以代替语言传情达意,还可以微妙地传递语言难以表达的“弦外之音”,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目光技巧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目光的诚挚来自心地的纯真,在交往中通过目光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适当的目光接触可以表达彼此的关注,通常比较自信的人比缺乏自信的人更主动地进行目光接触,但目光接触过多又会增加对方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眼神的作用万万不能忽视,平时应该经常培养自己用眼睛“说话”的能力。
2、体势技巧
体势包括体态和身体的动作、手势。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举手投足,回眸顾盼,都能传达特定的态度和含义。同样的体势,不同角色的人使用,其含义和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朋友之间别后重逢,拉拉手、拍拍肩,表示一种亲热的感情;领导、长辈对下级、晚辈拉拉手、拍拍肩,通常表示赞许和鼓励;如果下级、晚辈随便与领导、长辈拉手拍肩,则被人认为是不尊重。
3、声调技巧
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可以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和情感。比如,学生在完成了作业以后,老师对他说“你真行”,这是一种赞许;如果这个同学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却对他讲“你真行”,这时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它是一种责备或嘲讽。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声调,也是保证交往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4、距离技巧
人都有一种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需要。这个个人空间如同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土”。有这个“气泡”的保护,就会感到安全。一旦这个“气泡”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或不安甚至恼怒。这种“气泡”现象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的人
际空间距离就越小。
五、人际交往礼仪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也算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二)培养文雅举止
行为举止文雅,就是说待人接物要热情,讲究礼仪。有人认为衣冠楚楚,就是风度翩翩,忽视行为举止的检点,结果时髦的穿着、流行的发型和他的粗俗的语言、轻浮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反差,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给人留下一个不成熟、不可靠、不踏实的印象。
(三)学会坦诚待人
待他人坦率真诚,才能换来他人的坦率真诚。真诚的交往可以避免许多猜疑和误会。
(四)学会信任他人
信任是坦率真诚的前提,只有信任他人,才会坦率真诚与之交往。信任也是相互的,信任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信任他人的最好体现就是思想上有意见就心平气和地找他当面谈一谈。
(五)学会宽容大度
宽容别人,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烦恼。原谅别人,就消除了自己的埋怨情绪,人际关系就增加了一份协调。处处埋怨别人的人,一肚子怨气,就容易出言不逊,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六)学会乐于助人
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动力。助人就是团结人,将来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等于和别人绝交。
(七)学会温和中庸
温和是防止人际关系恶化的最好预防针。一个人际交往老练的人,就是态度温和的人,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受挫不躁,不鲁莽,不偏激。
(八)学会忍让豁达
忍让是为了友谊和团结,为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既有利于他人,也
有利于自己。所谓“和气生财”,两和皆旺,两斗皆伤。以忍让为前提的批评和交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九)建立自信
自信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的人,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把表扬看成是“讥讽”,把善意的批评帮助看成是“整人”,其实是自卑感在做祟。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心。
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礼仪又是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参考文献:
专著:
[1]国英.现代礼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闫秀荣.现代人际交往中的使用礼仪[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论文:
[1]王伯金.适度——人际交往的准则[J].企业文明,2002(03).[2]赵颖.人际交往心理论[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3]陈庆良,傅丽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探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贵州:贵州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五篇: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来源:妈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