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悟(共5篇)

时间:2019-05-12 12: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课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课感悟》。

第一篇:听课感悟

听《荷叶圆圆》心得体会

《荷叶圆圆》是一年级语文“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夏天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夏天这个季节。

李老师执教《荷叶圆圆》一课时,她那青春的朝气、敏捷的思维,确实后生可畏。尤其是制作精良的课件,无论色彩,无论动感,一并解析。看着课件在多媒体支持下优化,是种享受。听了这节课,我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它让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轻松和乐趣。

课堂上,李老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激发了孩子们主动识字,如教“复习生字时”,学生会读的苹果就掉下来,学生们都很喜欢读。

教学时,李老师踏踏实实地把语文基本知识,渗透到热热闹闹的活动

形式中去。课堂上图片的再现,动作的演示,老师的范读,都为感情朗读课文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总之,看了这堂课后,我觉得自己大有收获,让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应更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多看书多充实自己。

听了许焉娜老师执教《荷叶圆圆》后的感悟

今天我们有机会听了徐彦娜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收获颇多,这节课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徐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出几片大的荷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它大又圆的特点,同时说有人以它写了一篇文章,引出课题,自然流畅,而又富有情趣。

2、徐老师注重了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引导学生说出蜻蛙、蜻蜓、水珠、小伙伴都喜欢荷叶时,徐老师想引导学生说“谁都喜欢荷叶。”开始有一位同学说成“喜欢荷叶的有蜻蛙、蜻蜓、水珠、小伙伴。”徐老师马上给予及时的引导,直到多位同学都说很好。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按照老师的意思回答问题。

3、恰当地引入古诗。在讲到蜻蜓立在荷叶上,把荷叶当成停机坪时,用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与本文同样用了一个“立”字,不仅理解了本文字意,还用引入资料的方法说明了蜻蜓确实非常喜欢荷叶。

4、运用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增加趣味性。如:“蹲”字点出了它的偏旁,“帽”字讲清了它的演变由来,“躺”字引导学生做动作,“坪”讲清它意思等。

5、徐老师的语言富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师用语如诗如歌。教态自然大方又平易近人。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不是简单的读或听,而是通过让学生听、读、想、说、演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徐老师的课优点很多,我结合单位的理解,谈了以上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

张庄镇中心小学

语文教研组 今天我们有机会听了徐彦娜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收获颇多,这节课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徐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出几片大的荷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它大又圆的特点,同时说有人以它写了一篇文章,引出课题,自然流畅,而又富有情趣。

2、徐老师注重了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引导学生说出蜻蛙、蜻蜓、水珠、小伙伴都喜欢荷叶时,徐老师想引导学生说“谁都喜欢荷叶。”开始有一位同学说成“喜欢荷叶的有蜻蛙、蜻蜓、水珠、小伙伴。”徐老师马上给予及时的引导,直到多位同学都说很好。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按照老师的意思回答问题。

3、恰当地引入古诗。在讲到蜻蜓立在荷叶上,把荷叶当成停机坪时,用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与本文同样用了一个“立”字,不仅理解了本文字意,还用引入资料的方法说明了蜻蜓确实非常喜欢荷叶。

4、运用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增加趣味性。如:“蹲”字点出了它的偏旁,“帽”字讲清了它的演变由来,“躺”字引导学生做动作,“坪”讲清它意思等。

5、徐老师的语言富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师用语如诗如歌。教态自然大方又平易近人。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不是简单的读或听,而是通过让学生听、读、想、说、演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徐老师的课优点很多,我结合单位的理解,谈了以上见解,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

听了王艳丽老师讲的《荷叶圆圆》第一课时后,觉得王老师在课堂上很注重识字教学,而识字教学恰恰也是低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之一。从课的一开始,王老师就巧妙地引出了新课,接着,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自学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环节中,王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反复重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适时总结学生的识字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对“摇篮”一词的处理很恰当,既注重了对字词音、形的掌握,又关注了对词义的理解,对后来的理解课文也很有帮助。不过,我觉得,课上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时间似乎有点儿短;识记生字还可以利用学习小组来进行。

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王老师依托文本,让学生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如: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他可能会看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想象丰富。

小议到此,学习不止。

前几天,有幸去宁都附小听了三位优秀老师的课,三位老师的课可谓是各有千秋,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也让我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了更深了解,其中感触更深的是张水华老师的《搭石》,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导入新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张水华老师在导入新课时,用大屏幕出现一幅一位老人在河边弯腰搭石的质朴图片,再配上了一首优美、温婉的音乐调子,顿时一股清新、和谐之美感似泉水般不由自主地从心中涌出。屏幕一出现,学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老师顺势说:“看到这图片和音乐,你们有什么感觉?”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继而便被带入课堂,“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下刘章爷爷一直难忘的搭石是怎样的,美在哪里?哪里体现出来了?„”这种导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由主体进入课文境界中,品味出由“搭石”引发出的感人事情及情感。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新课标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张水华老师充分做到了这点。导入后,采用问题“究竟什么是搭石?为什么搭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内容。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为什么是联结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构成了什么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走搭石,感受下它是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搭石”去理解内容,了解课文思想感情,感受出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美、欣赏美和感受美。

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发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把语言情感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朗读,入情入境地朗读,张水华老师对学生的朗读特别重视。例如:“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入影卓卓,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句话张老师就特别注重协调有序是怎么走的,走搭石的声音是怎么样的,那表情、感觉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似乎就像是在走着搭石,前面的后面的都配合地协调有序,那种清波漾漾、人影卓卓的感觉似乎就在眼前,那踏踏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同时张老师也用各种方法训练,穿插齐读、示范读、开火车读,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氛围很好。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张老师的评价也非常完美,如:“你真聪明,说得真棒!”“蒽,你和他一样善良”“回答得真棒,掌声带给他”都是鼓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会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优美的评价语言。

美是永恒的主题,张老师的课结束得也那么完美,她用罗丹的话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你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了吗,说给同学们听听?”使本篇课文拓展得完美无暇。课堂结束了,我的心却还没有收回来,似乎还在感受乡亲们的质朴和善良,感受搭石的美好画面。这次听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给了我教学工作上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2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研讨会,听了两位老师上了四节精彩课,聆听了教研员刘春艳评课,盛校长、赵局长的重要讲话,我受益匪浅,真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四节课是32节汇报课选出的四节“六环三步”典型课,可以说让我们听课者大饱眼福,心悦诚服,从这四节课上可以看出“六环三步”的可操作性,证明了“六环三步”教学模式也是我们XX市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飞跃。我自己也对“六环三步”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四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下面我从五方面来谈一谈。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这四节课共性之一就是情境导入恰到好处

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抓住了课题的切入点,恰如其分地导入,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入了文本。

这两篇中《搭石》一课,李老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上自己优美的话语,动听的音乐,让我们走进《搭石》感受到了“搭石”平凡而美丽;吸引孩子们求知欲望。学生会对“搭石”平凡而美丽进行遐想,走进文本,这样处理真是锦上添花。

教师语言精练、流畅,有启发性。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链,导入自然、新颖,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让我们感到导入非常轻松和谐。

(二)共性之二单元训练重点,强调得到位

这两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在单元课文里起到了抛砖引喻的作用,教者能让学生领会单元训练重点,归纳单元训练重点,有利于本单元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老人与海鸥》一课,单元训练重点是 ①速读②体会情感③揣摩方法。钟老师能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反复读、速读那些重点句子,教师语言流畅巧妙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师采用了引导、总结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句子,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三)问题链设计的好,能贯穿全文

教师自己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老人与海鸥》一课,老人与海鸥之间浓厚之情,课文是怎样体现的呢?分析理解文本始终围绕主题链展开一环套一环。《搭石》一课,教师设计问题链。《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走在搭石上的人们心里更美,贯穿全文。

(四)解决问题时品词析句落实得到位

理解中感悟,交流中感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搭石》一课,李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把文本改成诗歌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三次回环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美、画面美,从中感受人们心灵美。

(五)整合问题有实效性,体现了灵活性

两位老师都是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后再提出不懂问题,师生在整合,体现了时效性。

二、改进的地方:

这两节课让我看到了XX市语文教学的重大飞跃,我校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一)语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单元训练重点,教学精读课文时一定让学生体会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时掌握学习方法。

(二)情境教学体现的不够好,教学时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文章问题链,围绕问题链选择合适的资源、资料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情境教学要贯穿全文,让学生在感情升华中学会新知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浓浓之情。

(三)基础知识落实的不够到位,品词析句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时效性。

(四)整合问题应有灵活性、实效性。

“六环三步”中提出问题时不应牵强附会,流于形式,要在教师出示思考题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提出有价值的不懂问题。

(五)牵引性问题以板书设计要配套,给学生一目了然的目的。教学中要以问题链为主线,贯穿全文。问题与板书设计要和谐,板书要起到总结性作用,要体现概括性。

(六)教师文化底蕴要有待提高,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知识面要广,语言组织能力要强,语言要简练、流畅,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达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引起我的思考:

(一)如何在“六环三步”教学中体现本单元训练重点?

(二)学生在小组讨论后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研究性。

(三)学生学习方法在课堂上真正掌握了吗?如何体现学生唇唇欲动呢?

(四)教师如何体现语文教学中问题链中的知识树?

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股清新、和谐之美感似泉水不由自主.搭石听课心得正文: 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股清新、和谐之美感似泉水不由自主的从心中涌出。这节课郑老师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层层解读文本,感悟词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为经,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郑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郑老师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节奏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语言的美,感悟音乐的美,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书写美”延伸课文,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一亮点。“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在秋风送爽的十月,我有幸观摩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讲课比赛,为各位参赛老师精彩的表现深深折服,她们虽然与我们这般年龄,但是她们的教学语言简洁、准确、精练,教学环节严谨,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陈茜老师的课,从中我感受到她善于钻研教材,用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首先执教者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这样后面的教学就非常顺畅。其次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高年级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默读,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习惯。在进入新课学习后,老师留了五分钟给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说明文章内容,不怕所谓的冷场,这是难能可贵的。然后,让学生默默感受那段诗意般的文字,这样的默读为后面的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是注重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会读书,会思考,会提问,会想象,会表达,注重了思维的训练。如在第一节,“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透过这段文字,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把文字变成一幅面,再把它带到句子中读出来。这样语文的工具性就落在语词上,落在句子中,体会出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四就是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有针对性的评价,注意通过恰当而又精妙的评价语激励学生学习。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情感,读出了见解,读出了方法。我想他们今天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纵观这几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上课教师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上课教师的课前谈话、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听课犹如明镜,了解了自己,回想自己上公开课备课时的情景,我最先做的是寻找资料,挖空心思寻找各方面的优秀教案、课件,好象有了这一切才是上好一节课的保障。在此之后才是自己钻研教材,才会去想自己应该怎么对教材进行处理,殊不知所找的一切资料已经将自己的思维创造局限起来,这样的做法已经是失去了对自身的关注,失去了一次自己对教材再创造的机会。现在我明白,这样的做法,看似在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将他人所长为自己所用,可实际是在重复别人走的老路,失去了发掘自身潜能的机会。

我们上的语文课,就是一个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即课程。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个优秀文本。我们想要成为一位名师,首先应从教师最平凡的事做起,从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起。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将是充满挑战性和意义性的,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去学习、去实践,我想只要有这样的一份恒心,万事是难不倒我的!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记叙文。

本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他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这节课,我重视以朗读为主线,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在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参考了很多网上的教案及教法。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是一篇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的好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文字的美,突破了课文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点题质疑,引发思考。

课始,教师引导学生感情读题,随即问学生:“东方之珠”中的“珠”什么意思?

生:“‘珠’是珍贵的宝物。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

生:“为什么要以‘东方之珠’为题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在第二节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接着,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浪平沙细的、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图片,配上教师柔和的感情诵读,学生自然地融进在那迷人的海湾景致中,深深被陶醉了: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来到海滩,脚踩细纱,手捧海水,耳听海浪拍打的声音,如同在倾听一首轻快的曲子;他们又仿佛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漫步沙滩,尽情嬉耍„„真是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找描写“精彩表演”的词语,读读感悟这些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找出“开怀大笑”一词,认为这个词语虽然是写观众的神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海豚的精彩表演,才会使观众看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找出“举世闻名”一词,通过这个词语,深切地感受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香港的海洋公园名闻遐迩。接着,教师演示这一部分的录像,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学习“繁华的街市”这一部分,教师运用学法迁移,引导学生同桌讨论“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灯的海洋”“闪光的长河”等词语的意思,来感受铜锣湾的热闹和夜香港的繁华。如理解“鳞次栉比”一词,教师没有照字典上的解释生套硬搬,而是启发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义,使学生对这个词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港的夜景更是瑰丽无比,课件再次出示夜香港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一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一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比喻句,想像此时此刻,自己尤如站在太平山山顶,轻风徐来,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眼望繁灯闪耀,心里也似乎跳跃着一盏盏闪烁的明灯。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三、升华情感,语言训练。

学完课文,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真不愧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如今,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和自豪。这时,学生心里涌动着激情,真想大声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趁势利导学生抒写最想说的话。学生纷纷发表:“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愿这颗璀璨的明珠更耀眼!”“我爱您——美丽的香港,我多想亲眼去看看您迷人的风采!”„„一句句动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此时,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整节课,教师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第二篇:听课感悟

听课感悟

5月3日,我参加了同课异构数学活动。我看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第一:a和b老师同课异构《集合图》,a老师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集合图在解决包含关系数学问题中的重要辅助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画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好的策略。b老师首先由两个故事引入,又呈现了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有条不紊的带着孩子认识了如何用集合图表示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的数学问题,课堂精彩有序。

第二:我和c老师同课异构《比赛场次》,c老师用足球视频导入,通过猜测→验证→总结规律来贯穿全课。运用画图,画线段,列表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其次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第三、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教师们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四、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

“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18年月日

第三篇:听课感悟

有幸去杭州领略名师做课的风采,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或活泼,或幽默,或机智,或严谨,或大气。使我们这些聆听者虽身体疲惫,却心情亢奋,如同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正如携一身尘土去,拮一份智慧回,带一丝反思来„„

好的课堂是快乐的,精巧的课堂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探索的方法。徐老师在这里已经不留意地给了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方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像一棵种子已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接下来,徐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一亿零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开始讨论从几边形开始,有的说一边形开始,马就发现不对了,非常有趣,三角形(180度),四边形(360度),五边形(540度)……由于时间的关系,徐老师让孩子们回家完成,在掌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整个课堂,看似老师和学生在玩一样,老师在玩撕纸魔术,学生也跟着老师一起玩,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玩中有思维,有争辩,有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真正体现了教学“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这样的“玩”数学让人震撼,更让人深思。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专家的课,从中我领略

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

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 题。

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没有太多的成绩,但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一

点点进步。这次听名家的课突然感到自己的进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将以他们为

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创建平等和

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徐长青老师的《退中的数学》一课语言幽默风趣,让我感觉学生们不是在上课,而

是他和学生在合演的一台小品。徐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学生知识,还充分而彻

底地感受到和学习到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最终解决本课的问题已显的不那么重要

了,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将“知难而„退‟”这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内化成

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受益,也将成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法

宝”。

两天六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深入浅出,构建简约的课堂 几位老师的课,没有花哨的课件,但却上得丰富有趣。正是徐长青老师所提倡的“简单的教数学”。在画、算、玩的过程中,安静的课堂气氛下其实学生们的思维正积极活跃着。学生们在一次次猜想与验证中,大脑飞速地旋转着,在想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实实在在地发展和提高,领略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如:徐长青老师做的是《退中的数学》一课,他课中首先是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再寻找策略,最后应用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孩子们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方法的渗透、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了深入浅出的课堂

有幸去杭州领略名师做课的风采,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或活泼,或幽默,或机智,或严谨,或大气。使我们这些聆听者虽身体疲惫,却心情亢奋,如同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正如携一身尘土去,拮一份智慧回,带一丝反思来„„

1、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为本次活动点了开门炮,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课一开始,朱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引入,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初步感知“字母可以表示数”、“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紧接着通过精心设计的有层次、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断丰富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如通过计算三个数列中字母表示的数,明确“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小数、分数„„”;求含有字母等式中字母的值,体会字母可以与数一起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最后根据数量关系表证句:小红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30岁,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正向、逆向思维),这既是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2、以“退”为进,巧妙点化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世界千变万化,然后万千变化不离其宗,找到了问题的本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儿童掌握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儿童“由易为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远比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答案更重要,在徐长青老师的《退中数学》一课中,致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行动让听课的我们深受感动,徐老师却在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地给出了“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时候,再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这其中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更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

3、“动静”结合,智慧把握课堂学习的韵律和节奏。听名师的课,都是那么轻松而又愉快:预设和生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轻重和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进程节奏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调控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步伐的,每到谜底将要揭示,却总是戛然而止;一位优秀的架势一定善于等待的,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逼近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很不容易,既需要“生动”,也需要“深刻”,生动是对学生特点而言的,深刻是对学科特点而言的。要上得“生动”,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学生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架设桥梁;要上得“深刻”,就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可以说,数学课的效率高低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读懂数学。而读懂学生既需要教育教学的理论做基础,也需要有一定时日的感悟和积累;读懂数学有赖于教师本身的数学功底。总之,大师自有大师的风范,总给人别有一番韵味,带给人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路风尘,辛苦并快乐着,因为前进的路上有收获,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聆听徐长青老师的课堂无疑是一种享受。

短短40分钟,却让本应使人困乏疲倦的下午的听课时光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愉悦,如此快乐!听课现场,不时爆发阵阵会心的笑声,那正是徐老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魅力所致;而笑声背后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那正是徐老师课堂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力量。

一、以“退”为进,探索复杂问题的解决途径

儿童的探究能力究竟有多强?在学习的道路上儿童自己能够走多远?很多

时候我们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更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热情。徐老师的课堂却让我们品味到了不一样的滋味,用充满挑战性的复杂问题激起学生无穷的探究兴趣和愿望,由此鉴证了儿童的探究能力有时真的强到我们无法想象。从撕一张纸,到撕两张纸,到三张纸、四张纸,学生的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从胆怯走向自信;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始推导,再研究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当学生一步步研究并得出结论时,面对徐老师抛出的“把一张纸撕成4片,照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09片吗?2010片呢?2011片呢?”以及“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复杂问题,孩子们不再畏难,不再害怕,因为他们学会了“知难而‘退’,以退为进”和触类旁通的思考方法,对于复杂问题的猜想、思考、验证在他们的眼中已不再成为困难。

二、以“变”为轴,巧妙点化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世界千变万化,然而万千变化不离其宗,找到问题的本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儿童掌握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儿童“由易到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远比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答案更重要,在徐老师的课堂中,致力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行动让听课的我们深受感动。“撕纸问题”和“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这两个足够可以考倒很多成人的问题一出现确实让很多学生咋舌,然而,徐老师却在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的给出了“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时候,再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这其中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更是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孩子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却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

三、“动静”结合,智慧把握课堂学习的韵律和节奏

听徐老师的课轻松而愉快:预设与生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轻重与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由此我想: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把握学生思维进程节奏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调控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步伐的,每到谜底将要揭示,却总是戛然而止;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善于等待的,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逼近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

他——徐长青老师,用他独具魅力的数学课堂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8月26日我在学校的新课标培训活动中,听了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上”的感觉。本课以“变魔术”开课,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这节课让我认识了“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

徐老师精彩的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这就看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它了。徐长青老师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化难为易,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徐老师的报告中,他提出了数学教学要“崇尚简单,拒绝肤浅,做深刻的教学。”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听了徐老师的课和报告,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令我叹服。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今后,自己也要去努力经营一个智慧的课堂,让自己的数学教学也变得简单,简单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简单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近,简单得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学习徐长青要学到理念、方法,他的简简单单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科的深刻把握之上的。走进深处,方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所在。如果浅尝辄止,只停留在形式上,是永远在不会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他的观摩课和报告,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今后的课堂指引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全新视觉的思考——做简单的教学,还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每听到“专家”、“名家”都感觉是高高在上,远离平凡课堂的角儿。今天听了朱德江老师的一节课后,就知道这真正在研究数学教学的名师。

亲切自然的风格从与孩子互动相识的环节就展现出来,并将这种自然之风深化在自己的教学之中。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全方位立体的: 1.生活中的数学。

开课使用一张沙滩上一大一小的脚印,让学生猜哪个是父亲的?哪个是小明的?学生回答大脚印是父亲,小脚印是小明的。这一大一小就引出这节课内容:面积。这一导入让想到,脚印是一个典型的“面在体上”上的情况,也是个特别不规则的图形。用这样一个不常规的图形引出面积来,真是不得不佩服老师的创意与用心。

紧接着各个环节中,用到的学具有“桌面”、“椅子面”、“地板”、“操场”、“橡皮”、“本子”、“邮票”„„让孩子们一直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并应用知识。2.体验式学习落在实处。

“哪些地方是面?”当有学生回答出桌面时,朱老师会很自然又快速的说:“摸一摸你说的面。”

在后面学生们混驳了面积和周长,对比验证时,再一次摸一摸面,摸一摸边长。让孩子们是在切实的体验中链接了概念。

3.充分的预设,对学生及生成“备”得充分,并且将思考与问题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了比较大小后,出了一道规则的图形比较,一道不规则地图的比较,学生很快给出准确答案。之后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挖掉一块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哪个大时,激发了学生思考,出了三种答案。经过小议竟然统一成第二个图形大。我当时真为朱老师捏了一把汗,这要怎么处理才能延续他的自然之风呢?结果朱老师在此“备”得特别充分,先是用课件展示了所两个空框图涂满颜色,这时已经有几个孩子感受到了面积的大小。接着课件把两个图形的面积重叠起来,答案也就出来了。问孩子为什么会以为图形2大呢?学生几乎异口同声:是算成周长面积了。这时朱老师仍然没有放过契机,马上将周长和面积进行了对比,还用桌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了摸的校正。

最后设计了一个创造思维的练习,放盒子。打破常规的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台阶适时,适度。

为了实现让孩子能用自选的图形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目标,朱老师是层层设疑,适时搭台阶。先画出一个正方形,问学生面积是多少?然后开始加辅助线成为七巧板,涂色,编号,说说最大最小。之后问正方形有几个6号那么大?因为知道了67一样大,所以很快就会有答案:正方形有4个6号那么大。那么有几个小三角和小正方形那么大呢?在有个前一个的经验的基础上,孩子们独立尝试变得较快较准。

后来的一个练习题中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时,因为是无法用肉眼看出来的大小,给出辅助的是邮票,大小不一,但可以进行推理。台阶适度,又催生思考,真是设计巧妙。

聆听大师的的声音——听吴正宪《乘法分配律》有感

人和路小学 董文帅 真好!我有了一次去郑州大学为期半天的培训机会,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教育大师的魅力,我听到了大师美丽的声音,我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3月29日上午,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观摩课,吴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在教育和学术界受人敬仰。

吴老师上的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学语文教师,却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你看,上课前,精神矍铄的吴老师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为了上这节观摩课,让你们在台下等了这么长时间,辛苦了!感谢你们!”吴老师给学生们鞠了一躬。多么谦逊的话语啊!一字一句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位高而身卑,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珍贵的是课堂的设计细节,上课伊始,吴老师课件出示两幅排列整齐花朵图片,问学生:“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重要信息?”学生们乐滋滋地“各抒所见”,而后吴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此环节,我作为外行人也品出其中的奥妙——吴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习得知识同时,也发展了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特别是学生表达时,吴老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体现了数学学科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吴老师还注意到对学生表达品质的培养,她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话,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生们落落大方有礼有节地交流,再交流,对话再对话,不知不觉中,新知识在学生思想里得到澄清和牢记。整节课,学生的说话交流是主旋律,我想到了“课堂让学生说起来,把学习的思路说出来”的新课标理念,这节课体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

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节美丽的温馨的课堂。你听——“孩子们,按照这种感觉,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没感觉的向老师挥挥手,老师会帮助你。”再听——“写不出来没关系,先回到座位。”“老师等着你,会了再来……”这是课堂上吴老师美丽的声音,声音里包含着对学生的理解、体贴、关怀,我看到了吴老师沉静博大的情怀。学生思考时,吴老师耐心等待,不急不躁,学生不用担心出错,不用害怕老师责怪,心理放松,快乐学习,吴老师为学生营造了温馨宜人的学习氛围。

吴老师关注全体学生,特别在意后进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她让学生再写出一些能体现乘法分配率特征的式子,许多学生马上写出许多类似“12×7+8×7” 和“(12+8)×7”的式子,吴老师还不满足,环视全班,又问学生:“还有没有写不出来的?”相比之下,我们的老师早就满足于小手如林的教学效果了,即使问学生也是诸如“都会了吧?”等此类自我满足无关痛痒皆大欢喜的话语。相比吴老师,我们的老师没有这么宽的视野,还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我们的老师没有这么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关怀,这就是我们和大师的距离。

爱学生,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教育的细节上,在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品质上。尊重、理解、呵护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学习的规律,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对话的殿堂。

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特点,问:“你能这样的写出一组算式吗?有感觉的请举手。”这里的感觉,应该是对12×7+8×7 =(12+8)×7这样的等式发现了左右算式的一些特点。一开始,只有7、8个学生举手,在黑板上写。后来,有感觉的越来越多,写的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很注重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感知。

然后,让写的学生来说明,左右的算式为什么相等?学生说计算结果相同。吴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12个7加上8个7,就是20个7,从乘法的意义来验证。

当然,最令人称道的应该是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写的百花齐放,吴老师就让学生来说明意思。在这个环节,吴老师特别注意猜测学生所想,因为不少学生心里明白,但是表达的不够清楚。

乘法分配率在学生的笔下,是“一个数加一个数再乘一个数,…….”语言很不准确,但是用吴老师的话说,这正是学生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展现出学生思维真实的一面,在老师的引导下求证出规律。

我的感受:

以前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吴老师演绎的课堂几乎全是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出了乘法分配率。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做到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的学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跟随着老师的引导去登山。学生之间的对话:“请听我讲,…….”“你还有什么问题?”全是由学生的问题展开学习。

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孵小鸡。

这节整理复习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教师引导得恰到好处。从前面知识点的回忆,到后面围绕木桩这个载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提出不同的问题方案,极大得拓展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寻找一个合适有效的载体来展现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使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这个案例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好好学习!

第四篇:听课感悟

听课感悟

骆秀生

1、政治课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三位老师的课都紧密联系现实,而且生活化。如韦日鲜老师结合抗震防震生活知识,李文伟老师结合医药的价格问题,贺仲旋老师结合商品品牌问题。让学生把课本与生活直接联系起来,学生思维既活跃又不离教材。

2、政治课必须按照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贺仲旋老师从品牌引入课题,然后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现状和发展等等,体现了认识论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思维过程。

3、政治课必须要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三节课的共同特点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参与,每个知识环节都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推进的,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获到知识的快乐,而且也锻炼了学生求知的能力。

4、政治课还必须加强归纳总结能力。政治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观点性强,这需要学生具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透过所列举的资料能准确把握内在的本质。贺老师和韦老师的课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而且还纠正谬误,是很好的步骤。

5、政治课还必须加强学生阐述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原理要准确的表达,对原理的运用要学会规范的阐述,是学生应对考试所必要的,也是一个人理论素质的要求。至于这一点,三位老师的课还有待加强。

第五篇:听课感悟

老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主题,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而沟通则是教育中最大的智慧。通过老师们的介绍,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班主任就是跟学生们斗智斗勇,既让他们好好学习,又让他们乖乖听话,这时需要艺术的。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搞好思想建设,开好班会,建立好完善的班级制度,我们知道,任何凌驾于家庭之上的个性都是家庭的悲剧,任何凌驾于班级之上的个性都是班级的悲剧,任何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个性都是社会的悲剧,所以要确保班级上的所有人都公平、公正对待,绝对不允许搞个性主义。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应该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容是和谐的前提,一定要给学生面子;爱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平等是和谐师生的关键,老师可以主动向学生问好,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相互尊重也是必须的。

下载听课感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课感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课感悟

    巧借文本应用积累的表达方法――――听李莉老师上《卡罗纳》一课有感乌苏市第五小学蔡红梅听了李莉老师的《卡罗纳》这节课我深受启发。教学时李老师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重......

    听课感悟

    听课感悟 进了北师大附属实验一小,充分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亲临课堂听了四节数学课,让我又明显感觉到教师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听了王爽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节课,......

    听课感悟

    数学做课听课感悟 ————燕兴学校 王建强 本次数学教研历时一周,从包括我在内的高年级到一年级,所有数学老师都很积极认真的为新课标的践行做了很多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

    听课感悟

    听课学习感悟 11月23日我有幸来到了有着“蓝宝石之都”美誉的昌乐参加全市初中“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展示暨第十二届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活动。倾听着名师们精......

    听课感悟(本站推荐)

    听课感悟 10月18日,2012年浦江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在郑宅镇初级中学举行。作为七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我有幸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课题的八堂关于阅读课中的英语词汇教学......

    听课感悟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经济与管理听课感悟 敢于质疑 勇于探索 四周的选修课结束了,从这四周的学习当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资源经济与管理方面有了深入的学习,课堂上刘老师也不忘传......

    听课感悟

    “中国教育梦”语文课堂转型教学观摩 洛龙五小王亚丽 2017.9 李伟忠《阅读教学二三事》 ——听课感悟 洛龙五小 王亚丽 面对一篇课文,我们如何组织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

    渔歌子听课感悟

    渔歌子的境界 上午听四年级孟老师讲唐张志和的《渔歌子》示范课,颇有些失望。老师也下了不少功夫,多媒体、课前资料集,又反复诵读,然后引出其兄《贺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