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叶静五心心得(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12: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叶静五心心得(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叶静五心心得(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四年级叶静五心心得(写写帮整理)

“五心教育”心得体会

林希小学四年级

叶静

作为一个出生在21世纪的孩子,我们从小受到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与他人的交往时间相对较少,以致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但是听了老师讲了“五心”以后,我明白了自己也应该做一个有着“五心”的新时代学生。做一个对国家、社会、他人、父母以及自己都有责任心的孩子。所以,我对“五心”,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一、忠心献给祖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先辈精忠报国,忧国忧民,为国捐躯,而在当今社会,团结的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把忠心献给了不断强大的祖国。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灾,遭遇了汶川大地震,圆了百年的奥运梦。暴风雪中默默无闻的电力工人、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以及一些自发的志愿者在严寒中坚守着岗位;汶川地震中,众志成城,奋勇向前的无数战士,谁不知有牺牲的可能,但他们愿以此为代价来挽救更多的生命;奥运会艰辛的前期准备与顺利举办是以多少人的汗水与奋斗换来的,而奥运健儿们的出色表现又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实力。无数滴汗,无数滴泪,无数滴血换来无数的收获,无数张笑脸,无数份感动。“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因为中国人民有着赤诚的忠心。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为祖国现出热血和青春的老前辈。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把沸腾的热血与赤诚的忠心献给伟大的祖国。

二、爱心献给社会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社会的一员,从那一刻起我们就被来自社会的关爱所包围,清晨,当你睁着还朦胧的双眼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时,清洁工人早已拿着扫帚将街道清理,为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晚上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家走去时,警察叔叔正匆匆吃完晚饭重新赶上工作岗位,为你维护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每天,在我们的校园生活里,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公交司机、超市营业员、公务员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正因为他们将社会的关爱融入自己的工作,这个社会才得以良性的发展,稳定地前行。

那么,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既然社会给予我们关爱,我们当然应该用我们的爱心来回报社会。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向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心,当印度发生海啸,八国受难之时,我们参加募捐,这就是向社会献出了我们的爱心。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细胞,校园是社会风貌的一个小窗口,让我们看看校园内上演的一幕幕“小喜剧”吧,不过,这喜剧可能要打引号了。随手乱扔的白色垃圾,课桌上的乱涂乱画,做操时的讲话与嘻闹,做清洁时的漫不经心,没有起码的公共意识,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的习惯,何来真正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呢?

爱心献给社会,并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也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一道风景。爱心献给社会,犹如阳光、空气和水,是生活中的必需。

我相信,有了我们的爱心,社会会更美好。

三、关心献给他人

关心他人同样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能博得万人赞扬的行为,更是一种品质,一种内心高尚道德的体现,这种体现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但又是超越人性的升华,它滋润大地,普照众生,是对一切生命的光怀与爱护。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世界人民积极赈灾,青年志愿者出现在每个可以发光发热的岗位,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实,关心他人在字面上是有所局限的,我们的关怀,不应仅仅对与我们同等地位的人,更应将这种精神去抚慰一切需要关心的事物,人是自私的,他的存在就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但他又同样是不自私的,因为人有理性,能对事情作出有情感而理智的判断,孟子说,只要能发展人性,就可以成仁成圣。我们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就应该对万物作出楷模,而不应该肆意地利用己之所长,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即是对自然的侮辱,更是对人性的毁灭。

四、孝心送给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在当今社会,我们钦佩古书典故中可歌可敬的孝道人物之余,一些不孝的儿女也比比皆是。在我们同学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去理解如何孝敬父母。记得邓小平爷爷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够。这句话真是切中要害,至今都还在发人深省。当今的青少年们,在家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父母的溺爱使一些人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理解父母。这样的教育实在是教育事业方面最大的失误啊!父母是我们青少年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像道德楷模一样,让孝心、孝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五、信心留给自己 成功总要有个助手,那就是自信。如果自信丢失了怎么办那就找回自信下面就看我是怎样找回自信的吧。以前我上课不爱发言,性格内向,生怕说错了,就是有正确答案也在心理憋着,久而久之我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了。有一次数学测验,我一看试卷就马上想到自己考不好怎么办,爸爸妈妈会不会吵我或打我呀?这一害怕,“粗心”就趁我不备来偷袭,一会儿,给我的卷子上增添了几道“花纹”,也给家里带来了几分“生气”。经过妈妈的一阵“狂风暴雨”之后,爸爸又语重心长地给我谈了一会,使我知道了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既然我已有了刻苦的一半,为何就不能有这一半哪? 这回又要数学测验了,我反复想着爸爸的话,脑海里一直浮现着“我一定会考好,不会考差”这几个大字,仔细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目,又检查了一遍。待卷子发下来以后,果然只有一道不美丽的“小花纹”,我考了98分!这可是自信心的功劳呀!如果没有自信心,我不会做到这些;如果没有自信心,我的成绩不会提高的这么快;如果没有自信心,我的卷子上还是有很多“叉叉”。自信心找回的太及时了!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篇:五心心得

学习“五心”教育心得体会

龙街镇中心学校

教师:余小宇

我们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一门新课“五心”教育课程,通过对五心教育的教学我深有体会。尤其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那么这一理念如何去实现呢?我认为只要你身上具备了“五心”基本内容

忠心献给祖国。通过教育,使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要对祖国赤胆忠心,全心全意完成各项任务.出色地干好各项工作。热心献给社会教育学生热爱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坚决抵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要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人人有爱心,学会无私奉献,生活将充满温暖,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是温暖幸福的,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是和谐安定的。然而如今的社会,一些人沉迷于追名逐利,面对别人的困难,他们毫无感觉,对于别人的帮助,他们授之坦然.所以我们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不断培育包容胸怀和互助精神,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爱心和奉献是阳光和鲜花,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装扮我们的美好人生,爱心的威力是巨大的,学会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博大的

爱.与奉献同行,让爱心永驻。

诚心即真心诚意的道德意识,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就是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弘扬诚实做人,信誉带人的高尚情操。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和个人诚信建设,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做到遵守诺言,恪守信用,构建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关系。诚实就是说实话,办实事,不做假。不欺瞒别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一个人,只要讲诚信,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因此,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心献给父母。教育学生对父母有礼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敬父母的习惯。在家中尽力承担家务劳动,养成独立生活能力。对生活、学习中的大事,应主动和父母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要体谅父母,不提不合理要求。还应关心父母,加强感情交流。爱心献给他人。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先人后己。待人热情,不自私,不任性,不讥笑别人的缺点,不嫉妒别人的长处。诚实正直,讲究信用,团结友爱。信心留给自己。教育学生从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自觉培养和强化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提高而寸挫折的能力,在逆境中自强不......诚心即真心诚意的道德意识,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和个人诚信建设,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做到遵守诺言,恪守信用,构建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关系。

信心是通往成功的路径,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充满自信,我们人生的小船就能张开强劲的风帆,去知识海洋里遨游,去智慧的山谷里探险,排除一个个艰难险阻,向着心中理想前进!充满自信,给梦想插上翅膀,并且坚持努力,你就能自由在天空飞翔!亲爱的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会为它努力奋斗吗?

五心教育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是一曲高扬时代主旋律的壮歌。五心教育是铸造学生灵魂的“希望工程”。“五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2年6月

第三篇:叶静校长事迹材料

抒写一部壮美的教育诗篇

本报记者 翟博 金志明

穿云破雾,跨越千山万水,飞往“世界屋脊”,我们来到雄伟的青藏高原,目的是去寻访一位扎根西藏36年的上海人,一位把青春、热血和生命都贡献给西藏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一位先后多次受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嘉奖的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她就是拉萨市实验小学校长叶静。

从18岁满怀青春和热血走进西藏,走上讲台,到患癌症被迫离开讲台;从昔日扎着长辫子的青春少女,到今天两鬓银丝的老人,在这漫长的36年间,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青春、热血,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她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苍莽雄宏的雪域高原抒写了一部壮美的教育诗篇。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藏时,在一次座谈会上听到叶静的感人事迹后接见了她,江总书记说:“像叶静同志这样,为了支援边疆建设,放弃上海的安逸生活,在西藏一干就是几十年,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具体体现。”她曾两次出席全国党代会,数十次荣获国家、西藏自治区的嘉奖和称号。认识叶静的人都说,她把一生的爱全部奉献给了西藏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西藏的孩子们!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一生献给人民的事业,是我扎根在心灵深处的信念。”

1962年,叶静从上海第五师范学校毕业。那年她刚满18岁,风华正茂,青春洋溢,人生像在她年轻的世界里展开美丽的七彩光环。同班同学都在上海分到了如意的单位,她本人因为品学兼优,能歌善舞,学校已内定她留校,担任五师附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恰在这时,在祖国遥远的西部边陲,推翻了封建农奴制的新西藏,派人到上海,来为刚刚获得受教育权利的百万翻身农奴的孩子招聘教师。市里特意安排西藏来的老师为即将毕业的上海大中专师范生作报告。就是这场激动人心的报告,热情洋溢的鼓动,点燃了无数青年人心中的激情之火,影响了叶静一生的命运,也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

祖国和人民的召唤就是无声的命令。没有什么特殊的照顾,没有什么要求,甚至连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都没有,他们中的许多人便自告奋勇,义无返顾地定下了去西藏奋斗一辈子的决心。

“一腔热血洒边疆,赤胆忠心为教育”。满怀着把自己火热的青春贡献给西藏人民、贡献给边疆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告别大上海,告别亲人;把母亲用过的教案装进行囊,带着父亲用白纸照着家里钢琴键盘画的“纸琴”,叶静和100多名上海大中专师范毕业生踏上了奔赴遥远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去西藏为边疆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征程。

八月戈壁飞雪,千年冰峰不化。1962年8月,108名上海支援西藏的学生,从上海坐火车,经过兰州、柳园,到格尔木换乘汽车,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行程,才到了他们心中向往已久的拉萨。叶静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汽车穿过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山口时,她把棉被全裹在身上还冻得发抖,差点被冻哭。

在采访中,当记者问叶静老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你放弃大上海繁华舒适的生活,来到条件特别艰苦的西藏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崇高境界呢?叶静平静地说:“说实话,我当时确实没考虑那么多。对于我们这一辈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想着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一生献给人民的事业,一切交给党安排,确实不是口头说说的场面话,而是一种从小被培养起来的信念,是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熏陶所强化的一种扎根在心灵深处的信念。”正是在这种崇高信念的支撑下,叶静抱定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民族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来到拉萨后,她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工筹委直属机关附属小学,即现在的拉萨市实验小学任教。那时,西藏的办学条件很差,学校没有一间正规的教室,教室是带有四根柱子的藏式旧房子,光线不好,大白天也得开着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都四壁透风,四间集体宿舍,三间阴冷阴暗,一进去就得开灯加衣服。当时,她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音乐课。最大的困难是上课没有教材,开展活动没有场所,加之生活上不习惯,困难重重。

物质和生活上的艰难浇不灭年轻的创业者炽热的创业热情。面对这一切叶静也曾犹豫过。她反复问自己,在西藏自己能坚持下去吗?能干出成绩吗?每当这时,她就会想起进藏前夕父亲和班主任老师的话:“西藏不只是你在课本上学到的那样,有诱人的蓝天、白云、雄伟的布达拉宫,那儿还相当贫困落后,你到那儿工作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你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想起老校长的话:“西藏教育还很落后,条件很差,你们到边疆来帮助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一开始就应该有准备吃苦的精神。”想到这些,看看老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工作精神,她更加坚定了“扎根西藏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与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相比,叶静说,我这一生中,感情上遭遇的最大打击是我进藏才半年,父亲就猝然去世。叶静的父亲是原上海机器制造学校的教师,也是她人生的导师。在叶静进藏之初最艰苦的时期,父亲每周都要给她来一封信,给她以生活的鼓励,解答她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疑难。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的那天,叶静正兴高采烈地组织学生搞少先队活动。两位女同事攥着电报过来,说:“叶静,有你的电报。”她随口答道:“你们帮我念一下。”同事们面面相觑,不敢念,她这才发现她们神色不对,连忙接过电报,拆开一看,顿时如五雷轰顶:“父病逝”。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一事实,父亲才42岁呀,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可能突然过世?那时西藏和内地的通讯联系不便,同事们陪她在邮局长途台等了整整半夜,上海回话过来说,她父亲确实死于突发性心肌梗塞。而这时载着父亲最后一封仔细分析女儿入藏后思想动态,为女儿刚刚开始的教学提出中肯意见的长信还在漫漫的邮路上;女儿领到工资后表达孝心的第一笔100元汇款,父亲也未来得及签收,就永远地走了。这是叶静援藏生涯中承受的第一个沉重打击,心头终身也无法收口的创痛。叶静说:“父亲一直到去世,没用上我这个长女的一分钱,没真正享受到我这个长女的一点实际的孝心„„”岁月匆匆,尽管时间已过去30多年,叶静每每一想到这,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滚烫的泪珠如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地往下滚落。

作为长女,她多么想立即插翅赶回上海,守在母亲身边,给她点安慰和支撑啊!然而,道路遥遥,行期漫漫,亲情难为。那时西藏到上海的民航线尚未开通,走公路回去一趟就得半个月。再说,自己刚到西藏工作才半年,怎么好向组织上张口呢?结果反而是坚强的母亲先打来了电报:“节哀安心工作”,这才使她安下心来。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叶静家的窗户一年四季开着,冬天也不例外。于是,我们想听听其中的故事,叶老师笑着说:“不是我不怕冷,一关上窗口,就感觉氧气不够用了。”在西藏工作了36年,叶静患上了高山性大脑缺氧引起的偏头痛,经常头痛得很严重,一年四季得开窗睡觉,去疼片、安眠药就装在兜里,一头痛就赶紧吃。80年代后期她还专门在家里准备了氧气瓶,一有情况马上就吸氧。

80年代初以来,上海援藏工作者走了一批又一批,叶静没有走。当年与她一起来西藏的108人中,现在仅留下了4人,她是惟一的女性,也是惟一留在教育系统的一个。她曾经有好几次调回上海的机会,都因工作需要被挽留了下来。有一次,上海的亲属给她联系好工作,上海教育系统已批准接收她。拉萨市和自治区的领导再一次挽留了她,民族教育工作离不开她啊!调回上海,她比任何人都有一千个理由,父亲过早去世,5个弟妹都小,母亲有病,家里还有外婆、祖母、大伯母3个老人,都需要有人照顾,而且自己还患有心脏病、高山性大脑缺氧偏头痛等,不适宜在西藏工作„„可每次,在这一次次的大我与小我、全局与局部的利益面前,叶静都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前者,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始终认为“做一名人民教师,为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奋斗无尚光荣,其乐无穷”。

更为可敬的是,她在西藏工作期间,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的妇联、团委、教委,都曾有意提拔她,而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她说:“我最适合做教师,最能发挥我作用的是学校。”“我还是呆在教育第一线吧!这里更需要我,我离不开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正是凭着一颗献身西藏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留驻在西藏,始终满腔热忱地工作着。

“热爱教育事业最好的标志,那就是看你爱不爱学生。”

平凡孕育着伟大,爱心浇灌着希望。

叶静的独生子林耘,1991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一次叶静回上海休假,儿子给她算了笔账:从自己出生到大学毕业的22年里,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累加起来不超过3年,这还包括父母断断续续地回来休假和来上海出差的时间。为人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在采访中,叶静深情地告诉我们,每次她要离开上海,望着孩子那伤感的面孔,或当久别重逢和孩子再见面时,望着孩子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自己仿佛辨认一个远方来客,她非常的惭愧,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内心的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母爱是每一位母亲的天性,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为了工作,为了西藏的教育事业,为了学校和那些期待着她早日归来的学生,她只得把不适应西藏生活的年幼的儿子从小寄放在上海由母亲照料,常常还因学校工作要推迟休假或提前返回工作岗位。

母爱是伟大的,然而爱心更博大。在西藏采访中,不止一个人告诉我们,“叶静把自己一生献给了西藏的孩子们,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叶静心里装着自己的孩子,她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事业,深深地爱着学校,深深地爱着学生„„她常说:“热爱教育事业最好的标志,那就是看你爱不爱学生。”她身体力行,把全部的爱无私地献给了西藏的孩子们。

现任拉萨市乡镇企业局局长的达娃至今还记得,30多年前,他刚从牧区来到拉萨上寄宿学校时,不习惯,总想家,有时就偷偷逃出去,想去找在藏北草原的父母。天上打雷闪电,狂风卷着寒雨。叶老师到处寻找他,用焦急嘶哑的嗓子四下里呼唤:“达娃啊,回来吧;达娃啊,回来吧!老师在这里,老师来接你了„„”

现为自治区地矿局野外考察队队长的坚毅汉子德乃,小时候聪明调皮,时常爱哭,一哭半宿不睡觉,叶老师常常半宿半宿陪在他的床边,抚摸着他的脸,安慰着他,直到他熟睡。

曾经做过拉萨团市委书记的其美卓嘎是叶静早期的学生,那时学生都在学校寄宿,小其美卓嘎常常因为排练节目晚了和叶老师钻在一个被窝。叶静在西藏的第一个春节,就是在其美卓嘎家过的。小其美卓嘎渐渐长大,父母不幸双亡,她就把叶老师当成惟一的亲人长辈,后来,她的孩子也相继成了叶静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叶静始终坚持“爱、细、严”的三字原则,无论同哪一类学生,都能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孩子们把她当老师,更当朋友,彼此间无话不说。她总是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用爱叩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让他们学会爱。

1978年,叶静主动要求教一个基础较差班的数学。全班46名学生全是从各个不同年级留级下来的。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极差。一接班,她就一家家作家访,了解到这些孩子由于学习成绩差,太调皮,早已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在学校,同学、老师不喜欢,回到家,遭父母白眼。叶静最大的特点就是真爱孩子。针对这些情况,她就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理想、讲自尊、讲未来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帮助,她就挤出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有的学生家里困难,她就给他们买来铅笔、作业本,缝补衣服,留学生在自己家吃饭、住宿。为了老师这份厚爱和信赖,孩子们焕发出了强大的毅力和耀眼的智慧光彩。一年后,在学校的首届速算比赛中,他们以全班平均81.9分的成绩,获得全校第一名,在第二学期末城关区统考中以平均95.9分名列榜首。

爱是互动的,叶静把自己一生的爱奉献给了学生,她也得到了学生们爱的真情。有一次,在课堂上,她因心脏病发作,昏倒在讲台上,同学们哭成一片。第二天,学生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丹参片”、“救心丸”之类的药,不少学生家长也前来看望,足可见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叶静在西藏工作的36年间,家里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但是由她爱人林总工程师亲自制作的小凳子却有好几个,一块刨得很平滑的木板支撑在醒目的地方,这些都是叶静为给学生补课而特意准备的。在那些不同民族的儿童心目中,叶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贴心人。叶静常说:“我最怕星期天和节假日,没有学生,校园里没有了生气,我心里空荡荡,好像失去了依靠似的。”在我们采访中,她多次动情地说“我舍不得这些藏族孩子,我太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了,我离不开学生。”

“教学生5年,要替学生想50年、为民族想500年。”

叶静的教育生涯,是伴随着西藏教育的发展而展开的,她是西藏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是西藏教育实践的辛勤耕耘者、优秀的管理者,更是西藏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在西藏的36年间,除了美术和体育,叶静教过小学所有课程。她先后担任过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务主任、副校长,1984年出任拉萨市实验小学校长至今。工作期间,她无论做教师,还是当校长,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给学生上课,并上主课。

叶静对教育有一种近乎与生俱来的醉心,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初期,叶静就把数字编成很形象的儿歌:小棒斜放1、1、1,像个鸭子2、2、2,耳朵耳朵3、3、3,像面小旗4、4、4,„„学生记得快,也记得牢。此外,她还注意用动作演示、实物挂图。一位小学生在《我喜欢的一堂课》的作文中写道:“我喜欢上叶老师的数学课,叶老师教的课,学起来不费劲儿,记得牢”。

1984年走上校长岗位后,叶静的视野从课堂转向学校的整体发展,思考着小学教育的使命。她不仅时刻关心教师、学生,而且不忘关注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叶静认为,一个校长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上任之初,她就响亮地提出要把拉萨市实验小学办成全区一流的学校,成为西藏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使西藏教育走出一条新路来。叶静经常说:“5年的小学教育,必须替学生50年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民族500年的强盛奠定基础。学生能不能在今后50年工作好,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她还说,教学不能只教书,教书一定要教人、育人,教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70年代末,全区普遍开始重视教学质量,学校间实行统考成绩排名和升学率排名。一些学校为了考出高分,提高升学率,对要考试的科目增加课时,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进行应试训练,甚至弄虚作假,强迫成绩较差的学生留级,使身心都还稚嫩的小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实验小学由于坚持长期的教学传统,较少进行突击应试训练,因此在统考中名次并不突出。对此,叶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社会强大的压力下,叶静本已无法平静的内心掀起了阵阵波澜。她想,应试教育绝不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更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当叶静难以取舍定夺之际,1984年她参加了全国先进小学校长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发达地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经验给了她很大启发,大大增强了叶静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

回到拉萨,她立即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端正办学思想。叶静在回忆起当年的这次大讨论时说,那是我们学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使全校教师树立了三个观念,一是教育必须从一时一地的个人工作评价的小框框中跳出来,树立起处处为学生今后成长发展考虑的长远观点;二是教育要探索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实施与他们相适应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方法的科学观点;三是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观点。叶静说,教育工作者不能拿稚嫩的孩子作牺牲品,去交换荣誉和自己的私利。我们必须无愧孩子纯洁无瑕的心灵,无愧自己赖以挺直做人脊梁的良心。

教师思想统一后,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红红火火。坚持全面开课,狠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开设第二课堂,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实验小学的改革一路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发展西藏民族教育是叶静为之奋斗一生的崇高理想,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令她难以忘怀的是实验小学率先探索的藏族双语教学实验。

1987年,叶静针对西藏教育发展的需要,主动申请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实验。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总结教改经验,她亲自担任实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藏族儿童由于语言的差异,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很差。叶静特意制作了许多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5年的努力,实验班的藏族学生各科成绩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他们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治区及时总结了实验小学的成功经验,并推广到全区学校,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

作为一个有丰富教育经验的管理者,叶静始终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拉萨实验小学最先开展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占94%的实际,制定了青年教师成长“二四六工程”即两年适应,四年成熟,六年成骨干。她亲自带教年轻教师。在数学教研小组里,她常常把大家集中起来,共同讨论课题,在她手把手的指导下,青年老师很快成长起来。如今学校已有两位数学教师成为全自治区的教学能手。

叶静的心中永远惦记着教育,一次,她休假回上海顺便去一些学校观摩,当看到上海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电教设备时,她心里非常着急:我们学校总共才有两台投影机,只有两间“电化教室”。回到拉萨后,她找来老师们一起想办法自筹资金,为每一个班配备了投影机、录音机,配上了相应的电教设备,拉萨市实验小学成为全市第一个班班有“两机”的学校。

多少年来,叶静老师一直坚持记教学日记和管理笔记,这些文字记录了她数十年西藏教学的心得和历程。除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外,她还抽空写了《略谈低年级应用题教学》、《藏族双语实验班教学之我见》、《素质教育实施方法与途径初探》、《浅谈校风建设》、《小学校长对德育的管理与领导》、《办好学校要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等大量有水平的论文。

“我很清贫,可我不懊悔,我在教育这富有前程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生命无悔,从教无悔。回顾自己36年来为民族教育奋斗的历程,叶静说,我失去了许多的亲情,我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我很兴奋,也很幸福。她说:“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很清贫,可我不懊悔,我在教育这富有前程的领域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我为西藏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心,似乎是失去了一些,但换来了西藏建设事业的人才。”

回首往事,叶静深感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和母亲。但是,她的学生和家长们都公认她是一位好老师。她说:“30多年来,我虽然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时间很少,但天天和藏族的孩子在一起,感到莫大乐趣!”36年来,拉萨实验小学的校名几番更改、大门改建了四次,叶静没有走;父亲去世,她没能回去奔丧;母亲老了,她没能回去在身边尽孝,甚至连母亲两次住院做乳腺癌手术,她也没顾上回家探望;就连把她从小带大的外婆、祖母去世,她也没回上海。她把满腔的爱,全倾洒在西藏的孩子们身上。如今,她教过的学生有3000多名,他们中的不少人现在已成为西藏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1994年10月,叶静相濡以沫支持了她大半生的最亲爱的伴侣林道勋总工程师,被确诊为肺癌,医生要他把这个残忍的结果告诉妻子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别影响她的工作。最能理解叶静的莫过于丈夫,临终时他对叶静的弟弟、妹妹说:“我走了以后,你姐姐要回西藏,请你们不要阻拦她,因为她只有回到西藏,回到学校,回到学生中,才能找到她的快乐。”1996年林总工程师不幸谢世。上海的亲属们坚决反对叶静再去西藏。就在丈夫去世的几个月后,力排弟弟、妹妹们的再三阻拦,53岁的叶老师又回到了西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回到了西藏的孩子们中间。

接连遭受亲人死别的不幸打击,没有把她打倒,也没有动摇她扎根西藏的信心。然而,不久,不幸又降临到了她的身上。1998年6月,当她带领学校第二批教师赴上海参观学习后,即将返回西藏时,被确诊为卵巢癌晚期,癌细胞严重扩散。“怎么会拖到这个时候才来就诊?”医生不解地问她。病魔来得太突然了,她还有许多许多的要紧事没来得及做呀!

消息传开,各种电报雪片般飞来。在上海住院期间,拉萨实验小学的许多学生纷纷给他们敬爱的叶老师写信、寄藏药,有的还寄来了他们的玩具。一位二年级的小同学在信中说:“今天放学回家,妈妈拿着报纸告诉我说,你们的叶校长生病了,病得很重。听到这个不好的消息后,我心里很难受,我不知道给你买些什么药,我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你买了几根虫草,夹在信里面随信寄来了。”学生们给她速递来鲜花,发慰问电报,上面写着:“你的学生和你同在,祝您早日康复!”说到此,叶静十分动情,“我失去的许多亲情都在学生这里得到了补偿,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感情,也是一种母子情,一种民族情,是一种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的感情,儿子我只有一个,学生则有一大群。”

得知叶老师生病的消息,她的早年的学生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学生们见此趴在病床边泣不成声。病榻上的叶老师却豁达地说:“只要有可能,我一定要活下去,我还要为学校、为西藏的孩子们做一点事。”面对生命的困境,她想到的不是自己,所想的还是西藏的孩子们,这是多么崇高的人生境界啊!她的学生说,叶老师是一首诗,一首用30多个春秋抒写在雪域高原壮丽的教育诗。

如果医学史上确实能出现奇迹,可以说使叶静生命得以延续的,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坚强信念。大病初愈后,她在上海继续化疗养病,组织上考虑到她的健康,没有让她再回西藏,但她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西藏,这块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她说:“我心里一直想着西藏。我在想我还能够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做些什么。”在上海养病期间,她牵线促成了西藏北京中学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拉萨市第八中学与上海樱花中学的学生“手拉手”、为本校教师联系了多次来上海的参观学习。

在采访中,我们问叶静老师,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你还选择去西藏吗?你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吗?叶静老师平静地说:“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去西藏。我去西藏无怨无悔,我在那里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付出了人间珍贵的亲情,但我在学生中得到了补偿,我得到了师生情、民族情,换来了西藏建设各方面的人才,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在最幸福和最痛苦的时候,叶静都会在心里诵念着一首她最喜欢的诗:

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愿以毕生的心血,浇灌人类的花朵灿烂似锦,我愿以满头的白发,换来祖国的栋梁成荫成林。

太阳下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职业。

我多么想,一直工作三百年,如果我有,五倍的生命!

这首60年代由一批上海华东师大的毕业生集体创作的诗作,叶静一直珍藏在身边。她说:“人一生真的有五倍的生命,我还选择在西藏当教师。”

在采访叶静老师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被她那感人至深的事迹感动着、震撼着„„尽管这位饱经沧桑而坚毅的老人压抑着内心的感情激流,尽量用轻松的语气给我们讲述着她的经历和故事,但我们能感受到她刚毅背后所饱含的伟大和痛苦,谈到亲人、谈到儿子,她非常的内疚,她说,她欠他们的太多了;谈到学校、学生,她很激动,也很自豪。我们是饱含着热泪完成这篇报道的采访和写作的,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真诚地祝愿命运真的能给这些无私奉献者以五倍的生命!

第四篇:叶静的名言专题

1.娱乐圈里分两类人,一类叫明星,另一类叫演员,演员可能不太注重把自己放到一个什么高度或者什么样的位置,他可能更多的把心思都放在作品上。

2.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不是说两个人相爱了,就在一起了,结婚了,就可以长久下去,生活当中需要很多的细节,需要自己去营造,需要对方去营造。

3.爱情是一种爱好,你今天爱好集邮了,明天爱好摄影了,后天你就爱好徒步旅行了,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工作这个东西是维持你的生命的,你要养家糊口,工作你才有饭吃,你对他负责任,他也对你负责。

4.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多面性,演不同角色的时候,是把你性格当中的某个方面无限地扩大,突出人物的性格。

5.很多人称呼我是童星叶静,只能说我现在没有做到很好,如果我做到更好的话,那么观众就会接受我现在的形象,接受我现在演得戏,就会忘记以前的形象。

6.男人要懂义气,还要懂情字,要懂情和义两个字。

7.不管你现在什么样,你就永远坚持住文化学习,为你以后多几条腿走路,做好准备,这是最重要的。

8.演员是名和利双收的一个职业,但是,名或者利其中的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把你弄得粉身碎骨,当你跌下来的时候,不管从心理上来说,各方面来说,都会很压抑,难以承受。

9.做导演这事情不是信手拈来的,我觉得没有做好准备,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别人也不负责任。

10.有些事情曾经发生过,这就叫事实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会让人家提起你。既然发生过,就没有必要去回避。

第五篇:叶静《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厦门三中 叶静

【教学目标】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教学重点】

1、欣赏[滚绣球]片段

2、对“三桩誓愿”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悲剧的教育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元曲的典型代表。

二、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了解元曲的组成与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元曲分为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种类型。散曲即用作清唱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元杂剧:(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四、通过图表式填空,引导学生理清剧情

五、从剧情出发,启发学生探究三大问题:

1、元代社会的状况: 1)放高利贷 2)流氓恶霸横行 3)官吏贪赃枉法

4)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5)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6)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2、以窦娥为代表的底层人民的反抗

1)精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的反抗情绪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联系剧情讨论,明确:这[滚绣球]曲可算得是最无忌惮的呐喊与控诉,它指向了“永命之本”的天与地,她指责它们混淆了恶与善,实际上表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有着鲜明的社会批判性质,体现了作者思想高度。

但是,窦娥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依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天动地。这也正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体现了封建社会普通百姓求告无门,只能求助于天地的现象。

2)品味三桩誓愿,感受浪漫主义手法。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讨论,逐一填表:

内容 雪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时间越来越长)

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不信(呵斥)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

解读: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并且表达出了她的愤怒之情。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3)比较阅读,讨论探究

窦娥的不幸命运与反抗精神,对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有何现实意义呢?(看一段视频赵作海案情全程回顾.flv)相同:同是冤案,同是屈打成招

不同:①当事人面对冤情所采取的行动不同(窦娥借三桩 誓愿表明冤情与愤怒,但赵作海九次认罪却无一次申诉);

②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相径庭(窦娥生活在政治黑暗,官吏昏聩的元代封建社会,而赵作海生活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反思:作为社会的普通公民要相信法律,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的法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于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思考作品的悲剧意义

《窦娥冤》这部元杂剧体例十分精严,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比较两种结局:

第一种:本文节选了一楔子和前三折,让戏剧在浪漫主义色彩中结束。第二种:完整的一楔子和四折,原作中的第四折内容简介:窦天章自到京师,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一日路过山阳。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冤魂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卢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比较讨论:你觉得哪个结局好,为什么?

明确:第一种结局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简单地说,悲剧就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毁灭,使人痛苦,使人愤恨,进而使人奋发向上,化悲痛为力量,从而用行动去改变不公的现状。第二种结局,满足了读者或者观众的心理需求,使人们痛苦的内心得到了精神上的抚慰,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反抗意识和反抗行为。

六、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七、学习心得:

当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要懂得欣赏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还需善于发现并思考它的现实意义,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八、作业:

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完成《世纪金榜》。【教学反思】

本课属阅读课。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和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围绕三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运用理解力、判断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让学生从经典中,学会品读人物、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思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课堂上采用了以问题为主导的形式,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课堂气氛融洽,效果好。

下载四年级叶静五心心得(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叶静五心心得(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心教育心得

    五心教育心得 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加强党性修养,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廉政教......

    五心教育心得

    五心教育心得体会 大街中学:李志 春花灿烂时节,我们开始接触了一门新学科:五心教育。夏日浓荫时节,我们为自己所学做一个总结。 “五心”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它分别......

    吴叶静年终工作总结1

    年终工作总结2011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回望过去,感叹万千。虽然来公司只有一个多月,但我在利楚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工作销售技巧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这首......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叶静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

    三问五心心得

    “答三问、强五心”心得体会 畜牧股 贺薪 4月上旬,我局党组织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答三问、强五心”的......

    五心教育心得(5篇范文)

    学习“五心教育”心得体会 XXX发文《关于在XXX系统开展“五心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出台后,我局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平常心、知足心、感恩心、责任心、奉献心;的教育活......

    叶静作文《我家的果园》

    我家的果园南海希望学校四年级叶靖我家的果园在庭院门前,果园是半圆形的,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早酥梨树、桃树、杏树、还有葡萄树。树下还种了黄豆、韭菜、大葱等,真是一年四......

    五心教育培训心得3

    2012学年度新水小学五心教育培训心得——张飞——2012年6月14日为期七天的五心教育培训,今天已告一段落,为了理清以后的工作思路,我对本次培训总结如下: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