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心得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书中共有100条建议,一条谈一个主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从不同角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良方并用其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读书中第22条建议的点滴收获。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
一、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本质工作,要寓教于乐,试想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有课堂的上津津乐道呢?,又哪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爱戴呢?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真心地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一个学困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对他的成长负责时,他会开始改变自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帮助他的老师,在品行和学习上都会不断进步;而当他感受到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他的成绩,好像考好成绩只是给老师争光时,他会越来越讨厌这门学科,甚至讨厌这科的教师。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孩子的“全面的成长”,而一旦做到了这些,学生成绩的提高可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
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只要付出爱心、积极探索,我们都有可能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第二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11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爱,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而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火,处罚学生也会伤害师生感情,教师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上次,我们学习了《吴邵萍先进事迹报告》。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吴邵萍同志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人深深震撼和感动。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乐于奉献、甘做人梯。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当别人在双休日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想办法,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又是难以言表的。那时,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守望三尺讲台,丰富教育人生,教育之路,光荣之路,我在路上行走一定会风雨无阻。
(赣榆县罗阳小学
蒋阳成)
第三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课堂充满快乐!
武汉市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刘伟平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是的,茫茫人海,相逢并不容易,今生能为师生,那可是前世修来的,一定要珍惜给予快乐的机会,从心底为他人绽放一朵朵快乐之花。用那阳光般的心灵,去传递快乐,感受美好,使课堂成为师生快乐的家园。正所谓“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师生间,这最美的花一定是信任之花,奉献之花,关怀之花,快乐之花。
信任是一朵神奇的花朵,它可以沟通人心、相互尊重、放飞思想。师生间最美的境界来自互相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因为教师是德者、导师、人性和品德的化身,教师信任学生,是因为他们如同娇嫩的花朵,洁白柔嫩,需要呵护和引导。正如有位教育家说过:“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且也是师爱和师德缺失的表现。可现实的情况是,师生间信任与快乐的因素在减少,不是吗?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今天因为昨晚做作业晚了,起床头昏不小心上课迟到了,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明天因为近来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叫去谈话;后天因为上课时和同学讲话,被老师大声训斥;于是课堂不再是温馨的殿堂,不再是品味书香的乐园。许多同学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谈话,特别是为了逃避惩罚,开始对老师阳奉阴违,耍滑头说谎话,明明上课没有专心听讲,他偏说老师没有讲清楚;明明知道近来成绩不是很好,偏偏考试时作弊,结果成绩上
去了,人格却低下了;看到这些的确令人痛心,我们有许多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可惜的是,不知如何去做,去努力改善的大有人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呼唤一定要建立快乐的课堂,每一个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要给予学生信任,关怀、友情,不要动不动就用分数的鞭子,训斥的鞭子,不理的鞭子,孤立的鞭子,告状的鞭子。而要努力营造师生间和谐的气氛,平等的交流,善意的提示,积极的赞美,甜美的微笑,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不再苦闷,不再压抑,而是充满和谐快乐的精神家园。
请记住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说过的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身为教师,我们有着莫大的责任,唯有用我们的学识、内在的品质、信念、理智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建立快乐和谐的课堂,我们才能心安理得。
第四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习霍懋征有感
攀枝花市第十九小学郭静红
昨天下午在学校进行全体教师培训时,邹书记讲了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并观看了霍懋征老师事迹报告会,使我感动不已。回想起二十几年的教学,让我感慨万分。
聆听了霍懋征老师的报告,看着83岁高龄的霍老师,挺着笔直高大的身躯,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侃侃而谈。思路是那样的清晰,激情是那样的澎湃,语言是那样的流畅。霍老师在回忆60多年来自己教过的学生,就像诉说自己孩子的童年往事,眼睛里依然充满了爱的光芒,我真是感慨万千。是什么力量使这位耄耋老人仍活跃在教育战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不由得浮想联翩,腰杆也挺直了许多。是她对教育的执著精神感染了我,是她对学生的爱教育了我。
霍懋征老师,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放弃了留在母校任教的机会,毅然到师大二附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周恩来总理称她为“国宝”级教师。1979年被誉“中国当代教育家”。60年来,霍老师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为基地,辐射全国,实践着自己倡导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教几十年来,从未让一个学生在前进的路上掉队。霍老师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对学生的八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用自己博大的母爱之心关爱这些孩子。春华秋实60载,霍懋征聊以自慰的是,她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皆以正品向她汇报。
霍老师在给一位青年教师回信中写道:“我们只有教育的责任,没有摒弃的权利。老师的任务是教,教的任务是爱。”她说,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没有好孩子、坏孩子、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她还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霍懋征以陶行之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激励自己,让学生“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乐群,学会做事,学会劳动,学会锻炼。”要求自己。她说“教师、学生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对等了,心灵自然对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实验二小李烈校长采取以爱育爱的双主体办学模式,要求教师蹲下跟孩子讲话就是霍老师平等教育的延续。
听了霍老师的报告,同样是教师的我们应该低头沉思,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做到了多少。我们应该做到向霍老师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局限于优生也包括学习差的学生.对这些特殊孩子无论在生活上的关心还是学习上的帮助,都要捧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引
导他们。当我们的孩子不懂不会的时候,我们是抱怨还是像霍像老师那样遇到一
些淘气的学生惹她生了气,她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待自己冷静下来再解决。她
说:“教师向学生发火,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教学几
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霍老师说孩子的眼睛是
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决不能
给孩子不好的印象。教育学生不能只靠说教,要靠老师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谈举
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她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霍老师比一比,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了吗?我们真正了解学生了吗?我们
换位思考了吗?所以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要向霍老师那样尽可能地去了
解和熟悉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要做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
要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点滴的积极因素,善于用语言耐心细致的诱导他们。因人施
教,授之以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沟通从心开始,“情”则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纽带。应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缩短与差生之间的距离,增加
其信任感,爱是心灵的阳光,让学生处于充满爱的情景中,这是教师以情激情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经常站在学生的立
场.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学生。严慈相济的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向霍老师那样真诚的热爱自己的学生,生活上问寒
问暖,关怀备至,学习上循循善诱,耐心辅导,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并健康成长,使他们感觉到你的爱。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理
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老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学生就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
和老师合作。教师的爱被学生所感受到才体现其价值,发挥其教育功效。由于这
种爱的基础是平等的,因此,可以收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的效果。
2014/7/8
第五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08年4月19日,全国素质教育专家、北京五中张毅副校长及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副处长付宜红博士,在稻庄镇华骜集团会议厅作了两场精彩的报告。我有幸聆听了这次报告会,感慨颇多,她们通过生动的实例让我们明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积极的课堂氛围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根本。
现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切身体验,谈一谈素质教育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
教育、转化落后学生的过程曲折而且漫长。有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脱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北风猛吹,人们冷,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送暖,使行人觉得热而脱去大衣。对于落后学生如果用北风吹他们约束他们,以冷峻的态度去教育他们,他们往往会产生抵抗的情绪。相反,在教育转化他们时,如果饱含爱心、并注重方式方法,以温暖之心处理事情,熏陶、感化他们,就可以帮他们找回学习的兴致和自信心,让他们找回积极上进的心。
我所教的班有个学生,是从邻近学校转过来的,刚转过来时,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他和班里的同学老打架,爱欺负女同学。有一次,接连一周,他每天打一架,有次甚至他拿着东西勒女同学的脖子。我真被他的行为激火了,便对他说:“为什么要转到我们学校?我们学校不欢迎象你这样打架的学生!”想不到他竟然对我说:“哼!
哪里的老师也都像你一样不喜欢我,同学也都讨厌我,不愿意和我交往。”听了他的话,我一时心软,感觉这个学生也蛮可怜的,就对他说:“老师和同学们也不喜欢打架的你,但只要你改正了,我们就喜欢你、欢迎你。”我无意间说了这么一句话,竟想不到这个孩子回家告诉他妈妈,说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喜欢我,只要我以后不吵架就行了。当然,这是我以后听他妈妈说的。
自从那次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慢慢的转变,渐渐的,再也不和同学吵架了,课堂上也开始守纪律了,学习上在一点点进步。同学交往开始增多,自己也开始融入到班集体之中。
从自己班的这位落后学生身上,我深深感悟到:对这样的孩子,要多给一点温暖,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时时处处都感到老师还是喜欢我的,只要我像其他同学那样,守纪、努力学习。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景。在工作中我们每一位教师是否能做到了这些,这样对待学生吗?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是盲目的溺爱--迁就、放任,而是把耐心教导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该严格的时候还是要严格要求,他犯错时,也要指出来,不带有任何偏见的指出来。只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处于爱护你的立场上把你当成优秀学生来批评你、纠正你的错误,帮你改正错误的话,学生是不会产生抵触情绪的。相反,他会更加爱他的老师。因为老师是拿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他也可以当优秀生的。领略到教师的诚意,他们才会聆听老师的教导,才会努力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
在工作中我们切实需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钻研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特点,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我深切体会到:爱是打开学生之门的金钥匙,是转化落后学生的灵丹妙药。
让我们记住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教育植根于爱”。
教育教学随笔征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叙事)
作者荣咨军
单位大王镇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68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