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书教授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

时间:2019-05-12 12:5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朱德书教授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朱德书教授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

第一篇:朱德书教授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

朱德书教授

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

教务处 人事处 编 二○一○年十月

序 言

朱德书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到校任教,以“热能工程”为主要方向领域,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曾担任硕士生导师、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前后,应校领导聘请,历任多届学校本科教育评估专家组和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

朱教授从教30余年,一心扑在高等教育事业上,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朱教授更把关心青年教师成长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他言传身教,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并支持青年教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他的关心帮助下,很多青年教师取得了长足进步,成长为学校优秀的教师骨干。

现将朱教授与青年教师和在校学生多次座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个人成才成长的有关记录资料,汇总整理成文,以此形成承载我校老一辈教育教学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教书育人”实践经验的宝贵文献,为学校一代代青年教师尽快的成熟、成长提供指导、激励和帮助。

2010年10月

目 录

序 言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

——与新上岗教师谈点心得体会

漫谈成才

——与大学生谈谈心

后 记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

——与新上岗教师谈点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迅猛增长,高校教师队伍也随之扩大,很多充满朝气、富于青春活力、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到高校师资队伍中,这是十分可喜的态势。进入高校教师的队伍,参与了高等教学工作,但你对高等教学岗位的要求、特点与规律了解多少,你能否主动、从容地承担这一崇高而繁重的职业,也就是说你对“如何做教师”,“如何做高等学校的教师”准备好了没有?“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是一个有很多话可讲的命题,我虽然在大学从教多年,但也感悟不深,很难概括出几条对各位有用的妙招。况且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你们有别,经历也不同,但作为过来人,回首人生历程,走过的路有直的、弯的;做过好事,也做过错事与蠢事;有得意的时候,也有不少失意之际。与各位交流谈谈对一些共性问题的认识,由衷盼你们少走弯路早日负起重任通往顺畅之路。

一、敬业爱岗

大学教师是一种学术职业,是大学办学的主体。

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与相当的学术水平,还应当受过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同时大学教师是教师,还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多方面的内涵,我体会主要应有自律精神,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其次具备服务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爱护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从事教师职业生涯,古今中外都对此有过赞誉。早在2500多年前,孔老先生就将教师定位在“天、地、君、亲、师”之中,名列第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今,“科教兴国”、“尊师重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已经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到了位。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是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要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己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高校既是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又是聚集大批优秀人才的宝库。高校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大本营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贮备人才的重任,担当着创新知识、创新科技、传承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其学识水平、师德和教风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世上的事业千千万,这种灵魂工程师的工作由我们来承担,它是世上最崇高,也是一种最令人感到幸福的职业之一,这难道不值得珍重和自豪吗?今天各位之所以在应聘时选择高等学校,就已经看上了教师的岗位,但是否热爱呢?因为只有爱岗才能真正敬业。据我了解,还有一部分同志较被动,并非全身心地投入。究其根源,对从事教

师职业能否满意、是否带来幸福、快感还不甚明了。

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各人所追求的东西看上去各异:为名、为利、为情、为爱„„,但归根到底人们所有行为终极目标是为追求幸福。下面从一些侧面分析对从事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对需求的满意度。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分低层次与高层次。低层次需求如饥饿、口渴等容易满足,我想各位目前对这一层次的需求已经基本溢足。而高层次需求如情感、爱以及高品位的享受等,也即人们需要社交,需要情感交流以及事业上的拼搏等就较一时难以满足。在一定范围内,金钱能够带动幸福感,但绝对达不到“控股”的程度。幸福不能与金钱直接对应,它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这是社会学家广泛的共识。

在人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中,往往把生活中对时间支配的自主权看得很重。个人要有自主感(所谓自主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把握,觉得自己重要,你才会感到幸福。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在社会各阶层中有很多白领阶层整天忙于工作,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尽管经济收入不菲,但总有被时间奴役的体验,感到不甚幸福。而高校教师岗位的特点是个体劳动与群体劳动相结合,通常以个体活动方式进行工作,不实行坐班制,有较大的独立性。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无明显界限,其脑力劳动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种以个体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不仅对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有重要作用,同时使教师有较充分的把握时间和自我的自主权,为社会其他职业岗位的人所羡慕。这也就是说从社会性的比较中自然感受到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幸福。当然,培养高层次人才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决非某一教师可以单独胜任,需要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与不同职称的教师携手共同完成。这种个体劳动寓于群体劳动中、协作共事、默契一致、相互配合的群体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是高校教师的显著工作特点。

还有人们在生活中脉冲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幸福感。一个人生活非常优越,但缺乏变化,时间长了他感觉不到幸福。而有些人生活水平并不高,但不时有些起伏,会给他带来冲击波式的幸福感。如教师在任职期间,今年给这个年级学生上课,明年又给另一批富于朝气的年轻人上课,不同的脸孔、不同的思维会给你带来人间少有的情感交流。另外,每年教师节、春节等节假日里,远在外地的学生打来一个问候电话与祝福,你会感到浑身温暖,心情激动。再有每逢学生毕业5周年、10周年回母校聚会,邀请你去叙谈,你会格外兴奋和宽慰。这种脉冲式的幸福感受在社会其他阶层中难以体会,更何况师生情意是人间纯真的情感。

我在高校工作多年,工作平平,没有什么作为与造就,但教了那么多学生,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还都记得我,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幸福?因此我深深感悟到,犹如人生经历,世上没有一种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工作中难免有压力,有枯燥的时刻,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干好是一种享受,而把自己不甚喜欢的工作干好,更需要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业精神。这也是人们常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也。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使我认识到教师的作用可以说贯穿了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一个人的才能差一些,可以用高品位的道德来补偿,而一个人缺德就很难(或不能)用才能来补偿了。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眼里,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是可效仿的榜样,教师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各方面产生了影响,决不要遭受背后被人指指点点,决不能给学生留下负面影响,这会使学生的一生受到影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都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个人品德的要求。今天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传统美德,更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不仅表现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意志与奉献精神,而且还应体现在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的自觉行动中。学生喜欢或讨厌某门课,往往与这门课本身的重要程度无直接关系,而与教这门课的教师有关。想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今天你选择了当大学教师,你就必须履行大学教师的职责,爱岗敬业,只有热爱了才会投入才肯投入!你要学校各级领导尊重你,就必须对得起这份职业。我体会当前中国教学的最大问题是教学体制与理念以及缺乏优秀的教师和好的教学方法。大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立足本职,面向未来。

二、业务功底(基本功)什么是大学?古今中外的教学家、哲学家、名家名流都讲过许多精典名句。

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说“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汇集的殿堂,天下各处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大家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展、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哈佛大学校长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

中国教育家竺可桢说“大学犹海上之灯塔”,“大学是社会之光”。

蔡元培(1917.1就职北京大学校长时演讲)“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提出了现代大学的职能观。

梅贻琦(1931.12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就职演说),提出“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的现代大学的特征观。

我的认知:大学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待;社会的厚望;天下莘莘学子的人生梦园;寻求知识的殿堂。大学之“大”:大在知识渊博;大在学问高深;大在专家云集;大在其大师为天下人所仰望;大在人文厚重,科技倡明;“非有大楼之谓也,是有大师之谓也”,当然标志性大楼也应有的。

对于大学的职能、特征,名家、名流各有所述,但人们的共识:大学是知识殿堂、天下人所仰望之地。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处于学术的前沿,不但要传递科学知识,而且肩负着创新科学知识的任务。因此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与宽阔的跨学科知识是大学教师发展所必需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要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学科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高等学校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研究生,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人才,其工作的学术性和探索性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是一项特殊的复杂性劳动,需要渊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立的研究能力及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鉴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永远也找不到一成不变的程式和一张现成的工作蓝图。而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及人格完善又是通过教师具体、复杂而又创造性的劳动来完成,这就对从事高校教师岗位的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上岗证——教师职业资格证。该证要求的内涵很丰富,除政治思想水平、职业道德、人品有要求外,还需要相当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师职业技能。

学生在校的各类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是重要教学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我深深感悟到,作为教学型为主的高等学校,在目前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课堂教学质量要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校四年,近80%的时间与精力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是他们学习间接书本知识的重要场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是主角,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若教学质量差是误人子弟,是个不称职的教师,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教学技能的把握。而教学内容精选的前提是认真备好课,学会对内容的取与舍。我在接受一门新课时,备课过程通常分三步曲:第一步首先精读本课程的教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去阅读其他中外教材。同一名称的教材有相当一部分是共性的,只要读它写得突出和引人注意的内容,同时做好笔记,也即所谓读书笔记,为你日后查阅、引用提供方便。这读书笔记就是你“一桶水”的重要资源之一。第二步根据各专业要求按教学大纲写出备课笔记,内容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以“三基”为中心,教学内容取与舍的优化就取决于你的业务功底。第三步纂写课前讲授大提纲,设计课内45分钟如何将教学内容逐步展开:问题的提出、推理、结论及结论的分析等。内容的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引入入胜地去思考。重点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学科的三基知识。难点内容并非一定是重点,主要是前学课程中未涉及的信息。读书笔记与备课笔记是供你查用的资料库,若遇到要深究的问题不用到处去查阅,而只要查这两本“资料库”就基本能解决了。讲授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学时数、授课对象以及上届教学中发现需要调整的内容。我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人也笨,所以教了十几届就写出了十几届的讲授大纲笔记。虽然内容大同小异,但思路越来越清晰,学生在听课

中的难点、糊涂概念以及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心中一一有数,这也就是说讲稿愈来愈精炼,将课堂讲授内容逐步优化了吧。经过这样的磨炼,一年辛苦,二年调整,三年下来就会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门类众多,况且学科的前沿相互渗透与交叉,对于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又仅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个小分支。我一生基本从事热能类中一个小分支的教学与科研,知之的确不多,也不透、不深。但是面对本科生,把他们引导入门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还是具备的。对各位硕士生、博士生,你们在某一学科的知识具备和独立分析能力对从事本科生教学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况且你们还有较充分的时间、精力去备课,学生是多课并进,而你们仅是单课或几课的准备,所以一定要树立信心,是可以教好的,这是从战略上而言。但在战术上,每章、每节、每堂课是否都能教好呢?那就不一定了。千万不要认为过去学过这门课,现在又有统编教材就一定能教好。被动的学与主动去教,对概念的理解、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是不一样的。平时总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讲一遍”,就是指对知识深度把握的程度不同。人们常说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备“一桶水”,而给学生只是“一杯水”。教师备有的知识信息库中要有充足的“资源”,否则难以在教学内容上从容驾驭,取舍自如。纵观近年来我校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表现突出,加上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平平、信息量少、氛围沉闷,很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究其原因,就教师本身而言,对每章、每节、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精选。有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知之不深;另外知之不广,知识面有限,尤其是工程实践知识贫乏。一些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建立以及结论的分析,缺乏生动的工程实践背景,不能举一反三去论证,讲过来说过去跳不出统编教材的框框,甚至连课堂例题都照书宣读,这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大都是瞪着两只眼睛看着你,连书都不愿去翻一翻,不知他们脑子中想的是什么?这里暂且不谈学生的问题,单从教师角度而言,如何展开教学内容、驾驭课堂进程值得我们思考。

三、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大学教师是学者、专家,又是一位教师,因此除研究学问、掌握知识和技术外,还要将其拥有的知识、技术转化为学生所掌握,这就需要大学教师懂得教育规律和掌握教学技能。虽然有些在高校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职业培训,但是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摸索出一些符合教育规律与教学原则的经验,但也有些教师,终身不能算是一位成功的教师。千万别认为中小学教师才需要接受师范教育,大学教师只要凭学术水平就行,这是一种误解。对教师职业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目前尚未共识,但以为只要有一定的知识就能胜任一名教师那是一种误导!目前工科院校师资队伍中,不论硕士、博士大都是理工科类或综合性大学毕业,从校门到校门,就业前未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因此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还缺乏了解。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只是在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探索、感悟、琢磨领会。为此,建议各位在工作之余学一点高等教育学和教

育心理学,这对大家十分有好处,它能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等教育学内容很丰富,但就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学过程及教学规律应该有所了解。以往,较多注意的是教师一方,常将教学理解为“教授”,即使注意到学生也是零零散散的、个别的。这一倾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教学过程只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忽视了信息传递的双边性。

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能“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感受状态”,具有较高的处理信息的“能量”,而且还能引导他们独立地去获取各种信息。随着学生自学成分的递增,教师需要从功能的多重性方面重新认识自己的作用,不再仅仅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而是要充当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由教“书”向教“学”转化。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通过你的教授打开“信息之窗”,自去领略“窗外”绚丽多彩的风光。

学生认识对象是以间接知识、书本知识为主,不是也不可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历史进程的简单重复,这才使得整个认识过程在不到一、二十年的时间内能够跨越人类几个世纪的漫长认识历程,站到人类在该领域的认识前沿,并把它作为新的认识起点,这就是教学的集约化、高效率的特点。

强调学生认识对象以间接知识为主,丝毫也没有否定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的基础,间接知识若不与直接知识结合则是片面的知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学习、理解间接经验服务的,进行的方式主要是练习、实验及社会实践等。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尚未完全转变为学校教育过程之外的认识过程;可是大学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特殊认识过程转入社会认识活动前的一个阶段,或者说带有过渡性的中间过程,即由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向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过渡。在中小学课堂上一般不讲科学上未定论的问题,而大学课堂上对理论上各学派的观点都应介绍,这些有待探讨的疑点及未知领域恰恰是使学生能站到该学科发展的前沿,是激发学生发挥创造精神最有价值的内容。

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教育过程及教育规律,把教育工作建立在客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使我们能从容地安排好各教学基本环节,将会收到较好韵教学效果。大学教学过程有很多基本环节组成,诸如课堂讲授、辅导、讨论、习题课、作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等等。这里不一一展开,仅以课堂教学为例,作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把握两条:一是教学内容,二是讲授的方法与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学内容的精选一定要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过程的展开,导出结论,然后对结论的分析和留下让学生思考的余地。切忌平铺直叙,照书宣读。这里指的书是学生人手一册的统编教材。统编教材我历来对学生讲是主要参考书,大学课堂的授课内容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对象和培养目标的定位有所侧重,怎么能用一本统编教材全国一刀切呢?所以切不要受统编教材束缚。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统编教材的作者是根据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又要保证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而编写的。今天由

你来讲授,首允要吃透作者的思路,然后根据你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取舍,精选内容,设计程序。经过一届一届的探索总结,历经三、四届的实践,不断调整改进,我想你一定能为精选教学内容找到较满意的讲授思路和一套完美的教学方法。如果照书宣讲,甚至连例题都一字不漏的照书讲,这只是帮学生读书,而不是教会他去读书与培养他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水平,但也不要过低看轻他们,一般的教材内容他们完全看得懂,只是理解不深而已。如果你照书宣读,几次课下来,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淡化了。好的学生在书上划一下,而很多学生就连书都不翻,于是伏案就睡、发发短信或其他休闲的动作。因为在他们看来,你讲的都在书上,到考试时自己看看就行了。长此下去,重要的课堂讲授仅仅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他们的心早就飞往教室外面的世界了。可以设想,哪一天课堂讲授开放,学生可以自选听课,那学生的出勤率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授课内容一定要注意前学课程的内容。在讲课中势必要涉及前学的课程知识,你总担心他们忘了,在此又较详细地一一讲解。作为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掌握,而给学生讲时,只要讲清求解的思路与方法,学生暂时不清楚的,课后让他们重新复习一下前学的课程,不必过细地讲。你讲授的重点是基础理论知识在这里的应用及物理概念分析。在大学课堂里,学生对20%-30%的教学内容暂时理解不透是正常的,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应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三基”为中心,精选教学内容,同时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以往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大都是黑板加粉笔,最多辅以挂图、实物及投影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手段,大大丰富了教学的方式,应用比较多的是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所谓多媒体是通过声、色、图、字多种媒体来展示课程内容。据不完全了解,目前我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经普及,有的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深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方便与欣悦。但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授课方式淡化或取消,替代以电子讲稿的形式,一版一版地展示,让学生在下面目不暇接;有的形同虚设,45分钟课内只展示一幅图或一个提要,既无板书又无其它手段,仅仅是教师单调的口述。课件也好,网络也好,仅仅是一种手段,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是势在必行,问题是应用该手段的目的是什么?其主导思想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必须站在受教学者的角度来审视,同时服务于教学目标。除了在有限时间内扩充更多的信息外,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微观抽象的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甚至以简化的动画形式来描述,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非常清晰地、形象地接受某些概念,这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何乐而不为呢?但对一门课程而言,并非每章、每节所有内容都适用课件的形式。有些内容直接通过教师趵口述、神态及板书完全可以精彩地讲好。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对驾驭课堂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使听者充分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和吸取知识的愉悦享受。

好的老师往往将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差的老师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自信心。

对一个概念能够用三言二语说清楚的,绝不要拖泥带水,绕弯子。要善于用自己理解与判断的语言表达,而切忌照本宣读,甚至有的还附上故作高深的语言,刻意的文字游戏。总之一个教师能否在教授过程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是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理论功底、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孔子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结果会较好;用一般的方法做事,结果就较差:用较差的方法做事,结果会失败。

仅努力还不够,要学会思考、感悟。多听课,听其他老师的课不是学其所讲授的知识,主要是学习其课堂组织及课堂驾驭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深入进行研究。高水平的教学是以教学研究为基础的,要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要靠教师的悟性,难以一一描述清楚,每位教师都要养成自己的独突风格。从方法论而言,教学中有启发式、案例法、互动法、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有(无)领导讨论法等等,其中心无非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展开教学内容的论述。互动法在外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成功方法。案例法是经管类专业的精彩之处与法宝。启发式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首先是提出命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论证得出结论,然后对结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结论的分析通常是授课的精华之处,但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略或者仅仅枯燥地写上干巴巴几条结论。

当然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情绪饱满,衣冠整洁、得体,上课时全体起立,行礼,表示师生的互相尊重。讲课中教师全神贯注,要有70%~80%时间目光对视学生,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密切关注学生中的反映与动态,掌握进度与时间。通常在一节课开始的2~3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尤其与本节课有衔接的概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束前的2~3分钟作概要小结,若按进度有些内容未结束,不必着急,切忌拖堂,从容的留下悬念、伏笔,且听下节课分解。

教一门课并不难,但要教好一门课就不容易了。如果要当一名好教师就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与付出。

教师与艺术家类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祝福各位在辛苦中将获取学生的认同与自我的幸福感。

既要有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路,在自己脚下。

要想向上,先要向下,打牢根基。共勉之!谢谢!

漫 谈 成 才

——与大学生谈谈心

接受盛邀与大家作一次交流谈谈心,交个朋友,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校园,今后还会相处一段时间。正如肖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交换苹果与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只苹果,而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如果有更多人交换思想,那我们的思路和思维就更加拓展与丰富了。

交流内容的中心是“成才”,题目大了一些,似乎要说的话很多,难以切入。但我加上“漫谈”二字,漫就是不受制约,无任何框框,畅所欲言,作开放式的交谈。所谈观点全属个人偏见,盼你们独立思考。

在文明社会里,尤其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当今,人人都渴望成才,而且人人都能成才,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吗?问题是在什么时代、什么范围、什么场合的才。要成才决不是听听报告,看看名家名人的成才、成功的历程就可以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成为小说家,不是仅看如何写小说的书就行了„„。”言外之意就是要力行,要感悟,要有悟性。通常人们都会感触、感动,但要将其升华到感悟,必需进行认真的思考,往往智者与愚者的差别就这一步。

土地有界限,人生有境界,人非草木,人皆有思想,而思想就有个思想水准,即思想境界问题。一个人造就事业需要思想境界,好比草木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人只有想到些什么,才可能做到些什么。想到的未必能做到,但只有想到才有可能做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而激发的火花,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想象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人的境界与其说是一种智慧,不如说是一种修养,而人要加强自身修养,最好的途径莫过于伴随学习而进行深入的思考——由感触、感动升华到感悟。思考深入,对许多事情就看得清了,随之,你的境界也必定会提升。人不能没有自我,但决不能一切为着自我。

成才、成功是相对的,世界上能够成就大事业的永远是少数人,能够当大官和成为亿万富翁的也永远是少数人,社会最进步、最发达,也不能人人都成为名人大家。流传的一句话说得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我补上一句:天天想当将军的士兵也肯定不是好士兵。只要你努力了,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应该算是成功。

我不是名人、名家,是一个普通的高校退休教师,尽管学术职称是教授,这是对我从年从事教学、科研的认可,已经过去了,只享受退休教授待遇,而已不具备与时俱进的学术水平了,是一个普通凡人。

凡人与名人有别,你看:

名人说的话是格言、座右铭,凡人说的话仅听听而已; 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是废物; 名人做荒唐事叫逸事,凡人叫犯傻,傻冒; 名人欢喜喝酒叫豪饮,凡人就是贪杯了; 名人强词夺理称雄辩,凡人就叫狡辩; 名人岁数大了称×老,凡人就叫你老×了。

所以名人与凡人的待遇是不同的,不过名人之间容易互不服气,而凡人之间倒是和和气气。作为凡人、过来人,岁数大一些的老教师与各位交流,你们也是听听而已,能不能引起你们的思考,那就是你们的事了。

想当年入学伊始,各位背着行囊,抱着理想,记着家人的期望,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最初的荣耀与兴奋将慢慢退去,陌生环境和未知生活随之而来,这对每个大学新生都会遇到的,我也不例外,这不过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了。从高中到大学,如何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创造一个精彩的开始,为此,你做好了准备没有?

成才之理,成功之道,各有特色,各有案例。成才缘有道,你也能做到。求学深造是你成才的养成阶段,学校为你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其关键还要你主动去适应,去利用这些条件。

下面主要根据我多年在高校从教,送走一批批成长的学生,谈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自信

一个人不论生活或事业都要有自信,它不仅是自己生活的动力,而且也是你事业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是否自信,凭我观察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对自我的评价、定位:既不能盲目自大,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丧气自卑。像我再困难、再挫折,也还是个教授,而你们再失败也是个大学生。想到这点,你就会想得开,觉得一些失败无所谓,你只要看到挫折没什么了不起,看淡一些,总可东山再起,可你如果放弃了,哪就什么都没有了。

各位经历了中小学12年的寒窗,能跨进高等学府大门,就表明你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准,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素质。你能行,因为你是经过严格高考制度下录取的本科生,这是根据当前国情而采取的低入学率相适应,它是由社会大环境而定的,你我都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12年的中小学学习,仅仅是你步入社会的基础,但如何做人、如何开拓事业还未入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了解一些,但不深不透。知道的也仅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你要做事情、做大事情还需要深造,等待你的有好多未知领域需要你去探索。面对大学里的现实,竞争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眼界见识、分析与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文体特长、社交能力以及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样氛围中,要重新审示自己,找好定位,建立自信。在我看来,你们与名校大学生相比,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自信心”

不如人家。要常常提醒自己:为什么上大学?怎样造就自己?将来干什么?如果不想明白,精力无法其中,还会产生萎靡不振现象,这就要调整好心态,从容面对新生活,过好心理关。

树立自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外因,大到社会环境、校园氛围,小到班级、宿舍的气氛,这些外因将有形无形的影响你。就社会环境来说,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对知识的重视各位都有亲身感受,但不深,因为在你们成长过程中缺乏对比。我的经历就多一些,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什么“读书无用论”、“拔白旗”、“红与专”、“白卷万岁”等等都是对读书人的干扰。现代人看来,这些论点都不值一驳,可在当时就困扰了一代人。我们江科大,尽管不是重点大学,但在全国大学中排名处于中上水平,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对我校办学的理念、思路、定位及条件 还是充分肯定的,但是不是处处都很好呢,那也并非如此,还需要继续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至于班级、宿舍是大家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学习的环境,这不仅要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与引导,更重要的是靠大家、靠团支部、班委会精心营造,形成奋发向上、和谐的集体。支书与班长是领头人,更应意识到这份担子的内涵与责任。

总之,一个人即使各方面并不优越,但只要有信心,一定会走向成功。很多时候埋没成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纵观社会众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只要发挥你的长处,你就是人才。拥有一份自信,不放弃你的梦想,做好你今天该做的事情,就会渐渐走向成功。充满自信,向往未来。

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二、珍惜

在你富于活力的青春年华之际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应当说是同代人的佼佼者。过了若干年后,当你回首当年考入大学深造是你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你之所以有今天,这不仅是你个人勤奋、社会培养的结果,而且是你家庭及亲戚朋友在精力、经济上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不可否认,你们中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一些,经济上的付出不以为然。可在现实社会中,相当一部分工薪阶层家庭、农村家庭,甚至贫困地区的家庭,他们仅就为你上大学的经济开支就是一笔沉重压力。这决不能责难你们的家庭和你们自己,这是长期以来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这就是国情。在你们看来,家庭的支撑是有形的,可以感触到的,而社会的支撑与付出你们就感受不深了,实际上社会才是支撑你们上大学成才的大头。

七十多年的生活使我悟到一个道理,人的一生就是时间的消费,我们唯一拥有的财富是一生的时间。每个人的时间消费过程,都是在对事物不断“取、舍”中度过的,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达到人生的追求目标。

人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准备失去什么,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有人生就有得失,有得失也才有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既不要因得到而满足,也不因失去而惋惜。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就是看你一生在时间销售过程中是赢得或者创造了多少价值,这个变量曲线清楚地描绘了你的生命价值。

时间就是财富。人生第一要务是要把组成生命的时间充分地支付到自己追求的生活目标上去。目标既能鼓舞人、鞭策人,又能使人的行为有计划,更有成效。切合实际的目标应该有三性:明确性——不是虚无缥缈,变幻莫测的;效益性——给人带来新的价值,否则是无意义的盲目追求;可行性——经努力可以实现,过高的目标是可望不可及,自寻烦恼。因此目标必须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适时、适量与适度。

那么你们的目标是什么呢?目标就具体而言就各种各样了,难以一一归纳,但就总目标而言,中学阶段各位渴求深造、进入高等学府。现在各位已经迈入大学的殿堂,第一步目标实现了,下一步目标又是什么呢?一些同学还是明确的,始终如一的保持入学时的激情,十分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一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感到茫然,什么就业、将来工作岗位、专业前途、社会地位、生活待遇、机遇以及情感等等,一时难以明了,因此感到困惑、徘徊甚至较长时间的迷惘,失去朝气,缺少生活的动力。在这种未知与已知交界处就是你前进路上的识知前沿,这地带最考验你的水平,人才往往就出自这里。

我国已故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谈过:“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三种因素:第一是天才,第二是努力,第三是命。”“天才”是指人内在的智力因素,因人是有差异的,不承认差别不是唯物主义。但人的后天努力、勤奋也是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因素,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就有很多很多。冯先生所讲的“命”,是一个所遭遇的社会大环境。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及限定条件是一个人所无法改变的,这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人生道路上的机遇。

就机遇而言,人生旅途中的确有各种机遇问题。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机遇的重要,但又不理解为何一些人运气好,一些人运气又不好。自然界有这样的现象,我们生活在长江边,每年总有一些鱼从海洋回游到长江上游产卵,一条大鱼产下的卵可以孵化成上百万条小鱼,它们顺流而下,回归大海。刚到大海口,大部分小鱼就会被候在那里的大鱼吃掉,剩下的继续不断地为生存奋斗。一年后,还存活着再回到江河上游去产卵的只能有

一、两条了。是什么原因使这

一、两条鱼能逃过那么多劫难而存活下来呢?一是它们总侥幸地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从未成为大鱼捕食的对象;二是每当遇到大鱼捕食时,它们总能逃脱。前者是不能预见、无法控制的机遇;而后者与小鱼自身素质有关,体力强壮、感觉敏锐、反应灵活,即“基因”更优良的小鱼,就容易存活。人的命运与鱼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它们都既取决于机遇,也取决于自身因素;不同的是人类自身所起的作用大大增加了。我非常欣赏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这里有深刻的哲学含义。首先承认有机遇,这是唯物的观点,但同时看到机遇是偶然的,而偏爱谁则是必然的,这就是必然中的偶然。

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时看不清目标,缺乏追求与奋发的动力,对于常人而言在所难免。作为过来人,我当然看得十分清楚,你们将有美好的前景。但退一步,站在你们的角度来看,暂时看不清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积极去思索、去探求。根据我的体会,此时就应该有科学的信仰,坚信一些必然的规律,承

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样才不致于让消极的东西把自己的这一段时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消磨掉。在现阶段至少应该相信艰苦奋斗,勤奋学习是不会耽误你们的,同时也应信奉弗兰西斯·培根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据我在高校从教多年的观察所感悟到“无知也是一种力量“,更可怕的是一些人把无知当作津津乐道,问题是这两种力量在一个人的思维交锋中,是哪个占了上风。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与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人生奋斗的终点,忘记了上大学只是你人生奋斗的开始,是实现你目标的起步阶段。在大学生活里,要更加紧张,上紧发条,使自己更加成熟地思考人生,以更主动的姿态面向未来。四年大学生活,有的同学一再滑坡,究其原因并非出于“智商”,而是“情商”出了问题。

人生在世,有好多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无缘得到,而是看自己在各个年龄段对时光的珍惜与把握。不同的年龄段,其含金量是不同的。大家都是文化人,讲究效果、成功率,也就是常说的值不值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值得我们经常思索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高校学生中常现的两个热点问题。

一是恋爱问题。

谈恋爱与交朋友难以严格定义与界定,至少在初级阶段相处的过程中是如此。青春初期,男女间似乎处于相互疏远状态,通常在课桌上要划出“楚河汉界”。到了性心理发育较成熟的时期,男女之间反而故意欲多接触,甚至无事也要找些话题,这完全符合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特点。因此在各位当今的年龄段,男、女之间彼此交流,畅谈思想,沟通情感,互爱互助,这些在我看来完全正常,不必见怪多疑。问题是在各方面的交往中一定要把握住情感与理智的尺度,这对外人而言难以判断,只有当事人心中有数,尤其是任何一方不可发出错误的信号,以引起对方想入非非,不可自拔。暮色降临(有时竟在光天化日)之际,迈步在校园,你总看到一些不协调的镜头,似乎小两口一样,旁若无人,窃窃私语也罢,还附带一些与环境不符,不堪入目的举措;这就有些过分了,至少品味不高雅,也是对他人不尊重和侵权行为。

过去我任系领导期间,曾多次与一些同学个别交谈过,问一些同学在校时山盟海誓可出校后的成功率低,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们的回答使人目瞪口呆,说在校无聊,玩玩而已,老师不必当真,这使我难以再问了。另外,更可笑的是在一个六人居住的女生宿舍中,其中3、4个据说有主了,余下无主的就发慌。一怕将来成大龄姑娘,二怕别人说你没本事,看不起。青年男女从相识交往、感情互通、彼此默识,是一个既充满激情浪漫,又是相互理性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这怎么能像人员交流的自由市场呢,虽不能将之神秘化,但至少要体现出与我们身份相称的品位吧。人一生的经历有多种选择,唯独伴侣的选择是伴随着你终身的,必须稳、准。这是你一生快乐幸福的基础。在校四年能否谈恋爱,当今开放的年代,回答是可想而知,但必需慎重。据我随机询问,有一个事实告诉你,每年5周年、10周年、20周年回母校的学生,我们见面的第一个问题:成家否?有下一代否?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理想的伴侣和美满的家庭,大龄姑娘和王老二几乎未遇到过。因为你们毕业后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无形资产是优越的,在社

交中处于第一集团军,再加上自己努力,怎么会找不到心上人呢?而如果你已经在不大的范围内作出了选择,那么在你较成熟时机置于大千世界更大的范围内就会失去良机了。因此我建议各位,要常常问自己在校四年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定要做明白人,尤其是女同胞更应如此。网上不是流传“理科女生一回头,宿舍男生齐跳楼;文科女生一回头,倾倒整个男生楼。”所以人不该糊涂到连什么是最重要的都不明白的地步。

二是对一些“网迷”同学说几句。上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手段,老少皆宜。网上可知天下事,多好,所以网不可不上。问题是一些同学着迷了,成为网迷了。迷即过于执着,痴迷和执着本是表示人们对事物的专心与深钻,问题是看你投入哪方面。很多名人、科学家事业的造就,除具有一份天赋外,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可现实高校校园里是如何呢?据江苏省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省高校中退学、试读的大军中,近80%的学生由于迷恋电脑娱乐所致。在几所大学统计中,上网人数近85%,其中—15%上网与学习有关,—60%聊天,—25%游戏。也就是说上网人中—85%是与学习毫无关系。我校未统计过,但每天早晨,尤其是周六、周日早晨一批一批的学生,拖着疲劳的步子,没精打采的回校。不知他们在通宵的“CS”战斗中战绩如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应试教学长期束缚着人们,一些东西该在孩童时代玩的没有玩够,从小就为父母用功读书,磨灭了天真。所有理想都是父母和社会加给他们的,并非自己的意愿,一旦进入了以自己为主导的大学,离开了父母约束,就不再有什么动力了,一些过度机械式训练又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而只好沉迷于小时候没有玩够的各种游戏中。

我年岁虽大一些,但决不反对上网,对于“CS”、“聊天”等不可不了解,有时调节一下情绪,放松一下是完全可以的,但千万不能着迷、盲从。如果你有偏爱,从中探索软件的编制,成为这方面的高手和专家,不但不反对,学校会在一定条件下予以支持培养。目前我校有多种渠道支持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如各种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等等,施展你的才能与特长。

四年大学生活看似平静,实际上是复杂的。大学生活表面上感觉相对轻松了不少,但是更强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人生经历在大环境、小环境中有很多诱惑,犹如计算机病毒,有时难以分辨,要抵制各种诱惑,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不受干扰与影响是要有勇气与付出代价的,否则你做了多少,就得承担多少。我奉劝各位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地打扰,抓住目标不放,这就是走向成功的秘诀。如果沉醉于迷恋的亚健康状态,机体是健美的,可思维是病态的,至少是亚健康状态。

一位名人曾告诫过“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路上绝非一马平川,什么“工作少少的,收入多多的,享受大大的。”的时代已经过去,等待你们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谁早明白这个理谁就主动,否则白白错失了良机,或是半途而废,或是处于不尽人意的境地。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我们常说的话。父母对各位的期望,以及为此付出的辛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良知与深感。可有多少学生理解“可怜天下教师心”。教师与你们无直接经济关系,无名誉地位的瓜

葛,师生乃朋友也。可老师之所以苦口婆心是出于一是社会责任感,二是过来人。你们的造就就是我们的欣慰;你们糊涂,我们将自责和可惜。你们之所以有今天,是你们以前的选择与努力,而你今天的抉择也将决定你们的今后。要想幸福,必须先付出。付出,有时是痛苦的,但成功常常是痛苦的产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是有,那你就没有资格挑剔食物的质量。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和生命坐标,如果奋斗方向错了,就应及时调整。人生坐标定位错了,就要移动生命的坐标。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有限,一生工作时间更有限,能解决一个问题就不错了,要能解决一个重大问题就算伟大了。

三、自主、奋进

入学当初,各位都豪情满怀,对未来充满憧憬。但随着校园生活的开展,对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就不知所措了。进入高等学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高中的学习方法、模式、要求和感受带入大学,甚至以中学教学模式来评价大学教学,不理解大学,不知道进入大学后需要用一种什么方法来学习、深造。

大学校园里广泛流传的话概括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 “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大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大三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及手段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学阶段,因此进入大学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尽快过好学习关。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学生中通常存在着两个惯性:一是学习依赖性,多年的应试教学,习惯于跟着考试走;二是思维依赖性,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这种惯性拖延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到了大四才有所感悟,甚至有的毕业后在社会实践中仍停留在原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上,这远远不适应社会对人才模式的需求。长期的应试教育、考试训练,使许多学生难以适应由读书向研究性过渡,有不少优秀生就止步于此。其中有不少考试尖子,一旦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就会产生极端的嫉妒或自卑情绪,自杀或杀人例子也不少。为此,新生入学后必须要感悟到角色转换带来的思维方法的转变,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在高校多年,纵观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无非有两条:一学做人,二学本事。做人是讲一个人的人品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它包含丰富的内涵,但就个人而言,必须要树立自信,诚实,不自负,学会尊重人、团结人,善于向他人学习。学本事容易理解,即为你将来从事事业掌握必要的基本业务素质,是服务于社会的手段。所谓基本是给予你入门的知识,而素质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 是培养你对社会、对自然科学认识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判别能力和决策能力。

对人才要求的定位,曾有人形象地描绘:一个合格的人才应类似于一个三角形,底边是职业道德,两腰分别是知识与能力。哈佛大学校长也曾谈到对大学本科生的要求,概括为:一具有自学能力;二具有自我控制与批判能力;三要有自我表现及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华裔学者李开复博士,他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回信中说:“从入学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四年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个刚进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个方面的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与为人处事。只要做好这七个方面,你就可以对什么都有自信与渴望,就能成为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毕业生。”我们再来看微软公司在招聘中对人才的识别,他们要招“微软风格”的聪明人,而聪明人的含义又很特别。他们在面试时给你出了与专业知识无关的三道题:(1)3、3、8、8四个数如何通过+、-、×、÷结果要得出24。(2)北京市有多少加油站?(3)上海市出租车产业占多大比例?这三道题在规定时间内要做出答案。其中一些题并非有什么标准答案,不是要考你的记忆力,公式的演算能力,而是考你的分析问题与判断问题的能力,看你如何找到切入点。

微软在笔试后,要通过类似于上面的六轮面试,最后判断你够不够聪明。

因此目前大学教育中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这些是从大的方面而言,而联系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中有一些共性的认识问题。1.针对目前学习的功课,学了有什么用?

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又了解,又不是深入了解,这是正常的,因为你还未入门吆。在你们入学前,学校各专业对四年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制订了一套规范的计划,也即“教学计划”。它是根据国内、外多年的实践,反复考虑、比较、精选而定的。是不是最优化不敢说,况且学科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还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但在一段时间内会相对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办学理念、定位、人才规格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等等,还需要人们,尤其是教育家们去探索、去改革。而目前各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是在现阶段认识水平基础上经充分论证修订的,是相对完善与可行的。你们现在有发言权,但不深入,待你们毕业后,工作了三年、五年、十年,你们将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合理的建议。四学年的教学计划中,初看起来,外语、计算机等工具类的课程,你们比较重视,因为这些课程直接为社会所接受,为你们所感受到的,而对于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三基内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你们将来从事该领域与其它领域所必需的入门知识,也即是业务基本功,它将有形与无形地在你的业务工作中起到潜在的作用,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是所学知识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各门学科的学习逐步培养你对自然科学认识中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高等数学是理工科类学生入学后的重头课,其中微积分是集初等数学之大

成,是现代科学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自然科学的高度概括,将是你深入探讨奥妙的自然规律有力手段;从科学发展史上来看,它与学科的发展相辅相成,而理工科类学习数学更看重于其物理概念的抽象与规律的描述,它将引导人们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各学科的发展。这些随着你们将来进入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攻读中将有深刻的体会。另外,大学物理也是入学后的重头课,它不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前人科学研究的成果与规律展示在你们面前,而且让你们领略前人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思维与伟大的创新点。数学与物理学的相互交织造就了科学史上的多次革命:如微积分与牛顿力学定律。由于好奇心,牛顿在大学二年级给自己提出了几十个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为了解决它们,他发展了微积分作为基础,进而发展了三大物理定律。这些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大师,花费了终身心血得出的结论,你说值不值得、应不应该学到手?否则太可惜了。凡是后起有造就的人,一定是站在前人的肩上,现在前人的肩在你面前,要你去占领,你不去接近反而排斥,你说愧不愧。从总的方面来说,这些理同学们都能接受,可具体到每个教学环节、内容,又犹豫了。认为这章这节重要、这个公式重要,考试必考,哪一章、哪一节不重要就放弃了。岂不知每门学科的内容都有自己的体系与联系,你人为地分离开,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另外,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决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演示、作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逐步地培养你。例如要做一道习题,首先要了解已知条件、已有的知识以及求解的过程、分析求解的结果,看似一道题,实际上通过该道题的求解将养成你的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军训大家有体会,要达到完美的整体效应,必须先苦练分列式。一个人,一个队练好,最后一定会有完美的整体形象。“法乎其上,取乎其中”,大学生要尽早了解研究生阶段的知识。技巧训练很重要,但不要为技巧而技巧,做题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你们将来是大有可为的,要做大事情的。但是做大事的人,必须先从做小事开始养成。做一道习题、一个大作业、一个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是从这儿一点点积累。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总工程师、企业家、总经理皆是从基层、局部的工作中积累而就的。要想向上,需先向下,打牢根基,面向未来。2.学好、学差一个样,就业只靠好爸妈

不错,在现实社会里,人际间的关系对各位就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事实,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但从多年来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就业还是凭实力。在人才招聘市场上,凭你实力的展示,pass的甩出。凭关系的有,但确实是极少数人,而这少数人中本身条件也不差,当然他也有权被录用。可以设想一个单位仅凭关系引进庸才,这个单位能发展吗,迟早要垮台的。所以各引进人才的单位都要为自身的发展与利益去行事的。

另外,毕业五年、十年、二十年有造就的学生,是否都是在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呢?这倒不是。从我多年从教观察,有些学生在校成绩并不突出,但思维活跃、人品正派,在各种场合所展示的才能有独特

之处,他们出校后有一条共同的规律,刻苦、善于学习、不安现状,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劲头,敢闯。而原来学习好的学生也绝大部分相当好,出乎意料的极少,其中不少是优秀者。可在校一些糊涂的人,工作后变化不大,随波逐流而已,这些同学见面后都十分感慨地坦言:“想当初在校时未珍惜那段黄金季节,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犯傻,我真羡慕现在在校的学子们啊!如果有再学习机会的话,自己至少会聪明了一些„„”。在我看来,这些同学还不错,已经慢慢感悟人生了,学会想事情了。

同学们在校四年,毕业离校步入社会就是学校的名片;你们四年来记载的成绩大卡就是走上理想岗位的入门证;你的实际能力、水平是你在事业上的通行证。3.学习方法

入学后,首先要解决“我要学”,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学”。在“我要学”的前提下,怎么学,也即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各位是久经沙场的高手,学习方法很难一言以蔽之。入学后,有很多同学已经感到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环境以及教学的特点与中学阶段不同了。

已往是学习上的高手,现在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做一些调整,以适应大学教学的特点。

大学教学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阶段,尚未完全转变为学校教育过程以外的认识过程。可是大学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特殊认识过程转入社会认识活动前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有过渡性的中间过程,即由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向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过渡。中小学阶段一般不讲授科学上未定论的问题,而大学,学术界的各学派理论观点、有待探讨的疑点等等恰恰是使你们站到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对激发你们创新精神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你们认识对象虽以间接知识、书本知识为主,但又不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历史进程的简单重复,所以才可能使认识过程在短短的时间内跨越人类几个世纪的漫漫认识历程,站到人类在该领域的认识前沿,并把它作为新的认识起点,这就是教学的集约化、高效率的特点。根据高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

即使完全靠自学,其有形的教师不存在了,而人类认识结晶的各种书籍就是引导你、启发你的无形教师。按“信息论”来看,教师是“信息”的供体,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而作为信息的“受体”是你们,你们必须在外界“激发”的基础上,有强烈的“感受态”,即具有强的求知欲。由心理学表明,你们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将外界的信息与你们已形成一定“模式”的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并试图纳入到这些已有的“模式”中去。当外界信息与已有“模式”发生冲突时,你们会能动的改变、调整原有的“模式”,使自己达到最佳的“感受态”,且能独立地获取各种信息。教与学构成教学过程的一对矛盾,相互依存,互为对立。并共同构成矛盾统一体。

因此,在高等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有所侧重与转换。如在低年级时,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如果条件变了(如学生责任感增强、求知欲增长、信息量增加、自学能力提高等),学生的自学成分会更多地进入教学领域,即由教“书”向教“学”方向转化。你们在这过程中逐步打开“信

息之窗”,自去领略“窗”外绚丽多彩的风光。

学习过程是个体脑力劳动与群体协调的认识过程。这种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将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外界是无法替代的,但是培养你们的全过程是全校所有老师从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北大有位教授曾说过:“学校就是要用不完整的老师,教出完整的学生。”因为任何知识要变得高深,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专门化一些,老师总是会有不完整的特点,而社会需要的是完整的人,完整的学生,这包括知识体系完整、认识过程完整以及非智力因素完整。

鉴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将起着主导作用,这也就是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大学本科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三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与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各门课程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小结、作业、实践、讨论、期末总复习等。只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功夫到位,没有什么课的学习能难倒你们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衡量一个人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古今中外都采用考试方式,有没有其它好办法,教育家在探索。但是决不要为之而束缚你,你的思维能力难以用一份试卷考出来的。一门课、一个环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不足为奇。因为出题、临考状态、思维发挥等有时不可预测,难免失手,不必惊慌丧气,但出现一些非正常情况要引起重视,以某学年的一学期为例,全校有近14000人参加 156647人次考试,其中不含低于35分以下的补考4103人次,重修 5426人次。其中一些同学补考达到3~4门,甚至全部课程要补考,有的只考到几分、十几分,这绝不是偶然的了。这就要引起你的反思与重视,当然这是指还要继续走求学之路的学生。如果认为自己不适于走求学之路,愿意放弃,我想就应该自动提出申请退学,不必强求,否则浪费你的青春年华以及家庭来之不易的钱财。人只要有志气,功夫到位,一门课要学成优秀有难度,但学到70~80分我想并非不易。人们不是常说笨鸟先飞吗,人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别的,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与成功无缘。已往的例子很多,入学时成绩名列前茅,而入学后慢慢掉队的不在少数。而入学成绩平平,经努力赶上的,成为优秀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不是因为智力因素;

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所以每个人主观的因素极其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情商”的关系明显大于“智商”,最聪明的人往往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一个人能经受挫折的韧性往往是成功的关键。

适应大学生活,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引导,更主要的要根据大学生活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适:

心理上:做好角色定位,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学习上:自觉主动,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生活上:学会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际交往上:掌握交往技巧、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只要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积极进行各方面的调适,保持良好心态,有明确定位和坚定目标,所有同学都会顺利地度过适应期,进入到愉快充实的大学生活中去,为今后的成功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虽各不相同,但都非常短暂。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要顺畅的成长就必需要具备下列四个基本因素: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品德是保证,环境机遇是条件。

贵在自觉,难在坚持,同学们一定会成功的!最后,赠给各位三句名人的话,共勉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生犹如行船,找准一个支点,那么只剩下用力一撑了。

如果你渴求获得成功的愿望犹如像是要呼吸到空气这样强烈,你就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

后 记

退休前后的十多年来,承蒙学校的信任曾参于了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及校本科教育督导组工作。期间受校教务处及各学院领导盛情邀请就本科教学和学生成才议题多次与教师、同学座谈。通过交流探讨不仅对师生,尤其是对新上岗教师有所启示,而且对我本人也是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

近期有关领导指示,要将已往历次座谈会、讲座中话聊的内容整理成文,这就有点难为我了。一则鄙人才学浅薄,二则俱往兮,跟不上与时俱进的理念,说一些过时话会误人的。但领导再三盛情,也只好难却遵命了。文中所谈内容全属个人偏见,望读者独立思考,抛砖引玉仅作为你们的饭后茶余话资吧。

谢谢!

朱德书

农历庚寅年夏日

第二篇:书 香 伴 我 成 长 学生作文

书,我的翅膀 书香伴我成长

伴着淡淡的墨香,我轻轻打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很快就融入到了那奇妙的文学世界中„„

“当我还是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已会这么幸福!”合上《安徒生童话》,一年级的我回味着这一篇篇耐人寻味的故事,脑海里全是生动有趣、个性鲜明的人物;善良美丽的小美人鱼、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完美蜕变的丑小鸭„„他们在磨砺中成长。在读书时,我总是会问自已:“我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呢?”于是,我稚嫩的心灵便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向广阔的未来飞去,向着我那颗璀灿的理想之

星飞去„„

我的老师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每看完一本书,我的知识面便会拓宽些。如今,我已看过近千本书:《格列佛游记》、《悲惨世界》,我津津乐道;《单翼天使不孤单》、《男生都是挨整的命》,我如数家珍;《基督山伯爵》、《威尼斯商人》,我百看不厌„„一点一滴,我逐渐从书中懂得了感恩、奉献,学会了赞美、坚强,明白了谦虚、诚实......我在书的陪伴下,慢慢地成长,不再是稚嫩的孩童,而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了;我在书的熏陶下,变得懂事明理,它就如一位辛勤的老师,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书,我的朋友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书是治病的良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说,书是我们的朋友,它陪着我们一起哭,一起笑。难过时,我看上一本书,便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了;有疑问时,我也可以从它那里能找到答案。因此,书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我为它痴迷不已,走路看、吃饭看、睡前看、连上厕所也在看。书,仿佛有一股魔力,牢牢地吸引着我,让我如此着迷。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为我们通往理想的殿堂开辟了一条大路;书是万能的钥匙,能帮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书是助我们飞翔的翅膀,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书还是前进道路上一盏明亮的灯,为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享 受 读 书

小时候,书是一座漂亮的城堡,我在城堡里游玩嬉戏;上学了,书是一望无际的天空,我在蓝天中展翅翱翔;长大了,书是一片金色的花海,我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无比幸福……

——题记

在我那模糊的记忆中,书是我最亲密的伙伴,亦是我最好的老师。还未上学的我是同龄孩子中最有学问的“大人物”,因为我总爱搬弄书上的知识,那时候,我渴望长大。上了幼儿园,因为读的书多,我倍感轻松,再度成为孩子们“崇拜”的对象,那时候,我依旧渴望长大。现在,我长大了,书带给我的,是满满的美好回忆。

蓦然回首,发现书,早已在无形中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永远离不开的良师益友。

我喜欢读书,喜欢书带给我的无限遐想。那一行行醒目的文字带领我遨游世界,带领我飞向宇宙深处,带领我探索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窗外是如同金豆豆一般蹦跳的阳光。此时此刻,我似乎在恍然间来到了蓬莱仙境,这是一片金色的花海。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我心头,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拂过来,芬芳的花香沁人心脾……我的衣袖和裙摆微微拂起,在这温暖的春风中飘舞……

面前的花儿如此娇艳,灿烂的金黄色衬托出了郁金香的高贵;远处,有一棵高大粗壮的树,那翠绿欲滴的树叶,在阵阵春风中尽情摇曳、“舞蹈”;天边染上了些许红霞,或许是天空这小子见到了如此美丽的花儿和这么漂亮的大树而脸红了吧。

“叮……叮……”桌前的风铃响了,似乎在预示着傍晚的到来,我却不为所动,依旧任自己的思绪悠远绵长:天空似乎要让这静谧美好的景象更富有诗意——下雨了,绵绵的春雨轻柔地抚摸着我的手,我手中顿时多出了一把金色的雨伞,低头一看,猛然发现,我身上的衣服居然都变成了金黄色的了,再抬头看看,发现这雨水竟也是金色的!我撑起雨伞,那金豆子一般的小雨点在我的伞上欢快地跳跃着,为这原本宁静的“世界”增添了一份俏皮……一阵清香拂过我的鼻尖,那是我最爱的只属于书的油墨香味。

正陶醉着,却不曾发现,在不知不觉间,夜,深了……我抬起头,仰望星空,忽然发现,其实书就像神秘莫测的夜空那样,蕴含着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

享受读书,就宛如探测星空那样,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远处,那几颗星星还在眨着眼睛,我希望有一天,能沉浸书海中,变成一颗闪亮的星星……

记忆中的她

分校二(5)班社员 朱亦菲

夜晚,我仰望星空,繁星点点,东南角一颗最亮的星星好像在对着我笑,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远在“天堂”的太婆。

记忆中的她,是位节俭、勤劳、心灵手巧而且有一副菩萨心肠的慈祥老人。个子不高,却很精神;慈眉善目,脸上总挂着亲切而慈祥的笑容,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八十多岁了,虽饱经风霜,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总让我记忆犹新,每天都梳得整整齐齐,纹丝不乱;她是位爱干净的老人,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一点也没有“老人味”。记忆中的她,是位节俭、心灵手巧的老人。每当她看到我们将废旧的饮料罐、衣服、报纸,太太就会默默地把它们分类收藏起来。当顽皮的我们不小心把衣服划破了,她就会拿出曾经在我们眼中早就是垃圾的旧衣服,找出颜色相近的,帮我们候补好,经过她的巧手,一点也看不出任何破绽。所以,这个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

记忆中的她,是位勤劳、闲不住的老人。太婆每天都会认真地将院子、家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她的卫生包干区一样。她家门前的小花园,也被她规划成小菜园了,闲不住的她时常会去小菜园里种种菜,锄锄草,要不怎么每次到她家总能吃到比买得更新鲜、更环保的蔬菜呢? 记忆中的她,是位有一副菩萨心肠的慈祥老人。记得太婆在衣服袋子里总会放点糖果、饼干,这些可不是她自己解馋的哟。每逢看到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她就会从袋子里掏出糖果分给孩子们吃,所以孩子们总爱绕着太婆转,太婆也总不厌其烦,脸上总洋溢着慈祥且温暖的笑容。太婆的菩萨心肠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外人,就连遇到乞丐,太婆不是给钱,就是盛饭盛菜。记得太婆常说:“做人要行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想菩萨似的太婆在天堂肯定会受观音菩萨的奖赐的。

太婆虽然离开我们有三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

国庆假期,我帮妈妈整理书房时发现了一个放大镜。想起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并能将物体点燃,我决定亲手做一次实验。

我带着放大镜和一张餐巾纸走到楼下,找了一块阳光充足的地方,铺平餐巾纸并用石块压住,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前后缓缓的移动,让阳光穿过放大镜在餐巾纸上聚集成一个小光点。焦点形成后,我满怀期望地等待餐巾纸燃烧的那一刻。一分钟、两分钟……我的眼都看花了、腿都蹲麻了,还是不见动静,心里真有些着急。我把手伸到焦点的位置,看看是不是因为热量不足导致餐巾纸无法燃烧。“哎呀,烫死我了!”我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心里直纳闷儿:既然焦点有这么高的温度,为什么餐巾纸还是无法被点燃呢?应该是实验方法出现问题了吧。

带着这个疑问,我跑回去问爸爸。爸爸捏了捏我的鼻子,笑着说:“小傻瓜,你只知道放大镜能聚焦太阳光,可是你知道白色的物体更容易反射太阳光吗?”听了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餐巾纸太白了,聚焦的光线大部分被反射掉了。我赶紧跑下楼,找了一片深颜色的枯树叶,照着刚才的办法重新做起了实验。不到十秒钟的时间,我就看见树叶上冒起了白烟,我兴奋得跳了起来:“成功啦,我成功啦!”爸爸从窗口探出头来,朝我竖了竖大拇指。

我乐呵呵的回到家里,心想:太阳光的能量可真不小呢,将来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将太阳光充分利用起来,为地球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让地球更年轻、天空更美丽!

苦中有乐

今年,我参加了全国第15届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再次品尝到了苦中有乐的滋味。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按照惯例,我做完了作业,只要再写好三张纸的毛笔字,就可以看我喜欢的动画片了。但出人意料的是,我写好规定的毛笔字后,爷爷拿出了一张宣纸,让我书写参赛的书法作品。当时我很不情愿,因为心里惦记着八点半的动画片,可是„„好在才8:10,我估算二十分钟可以写完,便对爷爷说:“爷爷,您忙您的吧,我一定会写好的!”爷爷走后,我连忙飞快地写了起来,写好后立即打开电视,动画片正巧开始,我便心安理得地看了起来。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爷爷进来了,看了一下我的“作品”,生气地对我说:“写的真‘好’,‘奖励’一张!”说着,变戏法一样又拿出一张宣纸,“命令”我重写。我感到很委屈,好不容易盼到了星期五,指望能看会儿电视,谁知又不能如愿,真苦呀!这时,爷爷对我说:“去年,你拿了二等奖,今年要争取一等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苦才有乐呀!“爷爷的话提醒了我。我调整好心态,开始认真地写起来„„

为了练字,每天一做完作业,我就铺开毛毡,展开纸张,调墨练字。一张、两张、三张„„有时因为一个字写不好,要反复写上好多张。日子久了,我就感到枯燥乏味,心中就会叫苦不迭。但是,当我终于把一个难写的字写好时,心中的苦味没有了,代替它的是自然而然地涌出的快乐;尤其当写出一幅好作品,被老师表扬,被同学羡慕时,更会有一种甜蜜的成就感。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今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终于获得了书法一等奖,当我手捧那张沉甸甸的获奖证书时,心中的那个甜啊,无法言表。哎,练字苦中有乐呀!

邻里有爱

发布: 2009-10-28 11:10 | 作者: 四(3)班 史晨彦 | 查看: 23次

外婆家隔壁住着一位近八十岁的老奶奶,大伙都叫她刘奶奶。她一头花白头发,背有点驼,但看上去挺精神,一个人独自住在几十年前盖的小瓦房里,子女们都在大城市工作,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照顾她。

刘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不肯闲着,在自家门口开垦了一块地,种了不少蔬菜,常将它们分给邻居们。邻居们发现她有时候忙不过来,也都会主动地去帮助她。前几天,刘奶奶从地里收了一些大豆,在外面晒着,本来很好的天气,可是一会儿就变了脸。见这天气,刘奶奶便忙着往家里收,可她独自把一堆摊开的大豆收回家根本就来不及,大伙们也都在地里收粮食。她心急如焚地说:“怎么办?怎么办?这可真急人啊!”邻居李叔叔刚好路过,看见了,赶紧喊了起来:“大伙快来帮着把刘奶奶家的大豆收一下。”大家听见了,有的拿扫把,有的拿簸箕,一拥而上,帮刘奶奶把大豆全收进了家,刚刚收完,大雨就哗啦啦地下起来了。刘奶奶看见邻居们这样帮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连声说“谢谢”。李叔叔大手一挥,笑着说:“谢什么,谁不会遇到点事,大家帮衬着点,好办事!”

刘奶奶由于年轻时辛劳过度,每当天气变化,关节便疼得厉害,她的关节都变形了。天气变凉了,她的老毛病支气管炎就要犯了,前几天,还不小心受凉了。但不管怎样,刘奶奶每天早上总要习惯性地绕村子走一圈,散散步,跟大伙问问好。可突然有一天清晨,大伙没见到她出来散步,门也紧关着,总感觉她不对劲,便敲门喊道:“刘奶奶,你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啊?”刘奶奶勉强起床,开了门,低声答道:“没什么啊,只是咳嗽得厉害,头有点晕。”大伙见她病得重,劝她到医院去治疗,可是老奶奶就是不肯去医院,说在家吃点药就行了。大伙儿见拗不过她,便叮嘱她好好休息,多喝开水。傍晚时分,大伙不放心,又去刘奶奶家看她,见她脸色潮红,说话也较吃力,便赶紧把刘奶奶送到了医院,安排一位阿姨陪着刘奶奶挂了水,又把她送回了家。第二天,刘奶奶的身体好多了,大伙儿对她说:“你这几天就好好休息吧,不要担心什么,有大家在,都会帮您把事情做好的。你就安心养病吧!大家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啊。”刘奶奶十分激动,对邻居们的感谢无法用语言表达。

邻居好,赛金宝。我被她们这浓厚的邻里之爱深深打动了。我们要伸出双手,去帮助能够帮助的人,这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指导老师

蒋静

“小气”的爷爷

发布: 2009-10-28 11:09 | 作者: 北校区四(2)班 蔡佳蓓 | 查看: 20次

我的爷爷非常小气,但有时却又大方得出奇。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爷爷一起上街,我非常想吃冰糖葫芦,就吵着让爷爷买,爷爷问那个卖冰糖葫芦的:“这糖葫芦多少钱一根?”“一元。”“能不能便宜点?”“已经很便宜了。”“才六个山楂,太贵了,山楂太酸了,走吧,我们去买别的。”我嘟着嘴,爷爷拉起我的手就走,任我怎么不高兴也不理睬我。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卖氢气球的,手里拉着许多根绳子,空中飘着许多气球。它们的颜色非常鲜艳,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好漂亮呀!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只大公鸡,红红的鸡冠,闪着光彩的羽毛,昂着头,好像在打鸣。我缠着爷爷要,爷爷一问价钱,脸一沉,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再说这‘公鸡’哪有你奶奶养的公鸡好看,回家我用绳子系一只给你玩。”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爷爷太抠门了,一样东西都没给我买,以后我再也不要跟他逛街了,忿忿不平地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爸爸和妈妈,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也许有一天,你会懂你爷爷的话。”我不懂爷爷和爸爸的话,但我记住了爷爷的话。

有一天,我们村里有户人家男主人生了重病,急需很多钱,爷爷听了,二话不说,就叫奶奶送去了三千元,我瞪大了眼睛,“哇,‘小气’的爷爷也太大方了,一出手就三千。”“小孩子,懂什么,救人如救火。”爷爷一脸严肃地说。我吓得吐了吐舌头。

今年春天,村里要集资修一条水泥路,爷爷一听这个消息,立即拿出三千元钱来,村支书说:“老队长,有的党员也没你做得好啊!”爷爷一摆手,“路造好了,大家走路方便,这是造福后代子孙的事,人人都该出一份薄力。”

我渐渐地有些懂爷爷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爸爸代表我们全家向灾区捐了两千元,我和弟弟各捐了一百元,今年五月我们姐弟俩商量好,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向灾区小朋友寄去爱心大礼包,当爷爷知道后,他高兴地说:“我的孙儿们知道花钱做有意义的事了。”

(指导老师:姚风云)

爱心接力

发布: 2009-10-28 11:07 | 作者: 分校四(1)班 蒋啸宇 | 查看: 11次

常听爸爸说,爷爷一直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在农村生活时,哪个人家有困难急需要用钱或村里修桥铺路,他都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虽然爷爷现在生活在城里,但老家的父老乡亲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力相助。

多年的耳闻目睹,加上爷爷的教导,爸爸开始了“爱心接力”,去年,大妈动手术住院了,和她临床的一个叫任梦香的小女孩得了腹膜炎,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手术费用,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肠子里面都化了脓,而且因为她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一段时间内不能手术。爷爷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立刻去了医院向女孩的父母了解情况,知道了他们山穷水尽的状况后,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全额捐助他们8700元医药费,二是女孩的饮食统一由爸爸安排专人一日三餐配送鸡汤、鱼汤、骨头汤、鸽子汤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理和及时治疗,小梦香终于病愈出院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在汽车上听广播节目,广播里报道了一则新闻:北新小学的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便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爸爸第二天便带着我买了上学需要的各种学习用品和500元钱去看望了那个同学。爸爸表示这个同学以后上学有困难就找他。回家的路上,我为有这样的好爸爸而感到自豪,激动之余,我便问爸爸捐助的原因,爸爸回答道:“助人为快乐之本。”

今年四月,爸爸从“羌溪论坛”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定居在浙江的泰兴人得了白血病,网友们在仙鹤湾进行捐款活动,爸爸出差去了无锡,特地打电话让妈妈带我去现场捐了500元,送去了爱心和祝福。

爸爸还通过电视、报纸各种渠道关注着需要帮助的人,一旦有机会并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会带着我一同参与。也让我一次又一次体验着助人为乐的意义。从记事起,爸爸便常对我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小的时候我不懂,现在我长大了,也逐渐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爷爷和爸爸的言传身教让我树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爱心传递下去,那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指导老师

唐有泉)奶奶的名言

发布: 2009-10-28 10:59 | 作者: 分校五(2)班 张润轩 | 查看: 10次

奶奶只有小学文化,她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可她常挂在嘴上的几句“名言”,却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奶奶是个热情好客的人,喜欢家里人来客去热热闹闹。她常说,“人家人家,有人才是家”。因此从乡下来城里有事的村里人,都喜欢到我家来坐坐,聊聊家常,吃点顺便饭。奶奶还会拿些我的零食让他们带回家给小孩子。

“来者都是客”,不仅是对亲戚邻人如此,只要是上得门来的,奶奶都会热情接待。记得逢年过节的时候,乞丐好像特别多,一身破衣,背着个大蛇皮袋子挨家挨户的走。奶奶也知道,对于大多数乞丐来说,乞讨,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职业,而不是真的所谓家境贫困出来逃生。但奶奶总要给他们几元零钱,一点干粮,有时甚至会主动给人家倒点茶水。

我常常觉得奶奶是热心过了头。许是在城里长大的原因,有时我不能容忍一些来客的不良陋习:到处乱走,大声说话,随地吐痰,等等。对此,奶奶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在外,不容易啊。”奶奶还说,“在家搬凳给人坐,出门人家搬椅子给你坐。”这些话,我听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但我清楚地看到,亲戚邻人,没有一个不对奶奶敬爱有加的。老家的三间屋,总是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随时欢迎我们回家小住;门前的三棵银杏树,打花,收果,从来不要我们烦心,中秋前后,村里的邻居定会将洗好晒干的果子送上门来;邻里有个纠纷,奶奶一出面,很快就会平息。每每地,我看着奶奶,总有看女中豪杰的感觉。

奶奶虽是一农家妇女,对钱却很看得开。爸爸妈妈有时给她些零花钱,她从不攒着,都用来打赏家族里的小孩或是救济贫困亲邻了,大有“吃完用光身体健康”的境界。每当看到妈妈在逛完街后,拎回大包小包喊 “超支超支”时,奶奶从来不会埋怨,总是笑着说:“不急,不急,钱是人身上的污垢,擦掉了重来嘛!”

早些年,爷爷在外工作,因此年轻时的奶奶是家里的主要劳力。长年的劳作让奶奶的腰驼了,还落下了一身病根。如今六十好几的人了,可奶奶依旧不肯闲着,她精心伺弄着门前屋后的那一点空地,嫩绿的青菜、火红的辣椒、青葱的韭菜,长长的丝瓜子藤一直爬到平房顶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的餐桌上,也便常常有自产自销的绝对“绿色食品”。“牛拴在桩上也是老死”。这是奶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奶奶的“名言”很多,我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她个人首创。但,这些话是她一生做人行事的准则,也深深影响着我们小一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指导老师:曾文慧

一路风景(泰兴市第二实验小学六(6)班 孙飞帆)------------------浏览:630 次

妈妈依旧熟睡,但在睡梦中仍发出一丝丝轻微的呻吟。我轻手轻脚地起床,刷牙,吃饭,再蹑手蹑脚地掩上门。

倚在软软的车后座上,并不觉得的士座比摩托车舒服,太绵了。呆呆地望着飞闪而过的风景,却觉得没有在摩托车上慢悠悠地欣赏着清晨美丽的路景充满情趣――但一切只是回忆――妈妈腰伤了,我不能享受摩托车的舒适,独自打的上学。

“妈妈不能接送我了,好孤单。”我这样想。

依旧呆呆地望着飞闪而过的风景,莫名惆怅„„

从5岁到现在,这风景依然如故,从不失颜色:春日的和风,夏日的熏风,秋日的清风,冬日的寒风,无时无刻不亲吻着我的脸颊;小鸟的叽啾,阳光的抚摸,来来往往的行人,川流不息的汽车,伴我成长。而今天这风景中却有点黯然失色了,好像和妈妈一样伤了什么地方,轻微地呻吟着,我不住地翻开记忆的相片,寻找着以往这一路风景的欢颜„„

5岁时,妈妈忙于上班,便把我送至外公家。一路上,我总是好奇地张望着,看相同的车,相同的店,不同的人,甚至每天相同散步的狗„„妈妈的手总是时不时地摸摸我的腿,尤其是我长时间不吭声时,妈妈总要看看我是否“安然无恙”地坐在后面,至今妈妈还下意识地摸摸我的腿,那手抚着如同一轮小太阳捂在那里,很温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路风景就定格在一棵老柳树边上了――车停了,有牛奶喝了。妈妈在路边的送奶户中订了瓶奶,夏天时冰冰凉凉,冬天时温温热热,那乳白色的液体打着旋儿,仿佛一张大理石雕塑的面庞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给我带来无以名状的幸福。我想,当我如饥饿的小牛犊吮吸着奶时,妈妈脸上也会像我想像中的大理石面庞一样带着微笑吧。

10岁时的一路风景,常常伴着妈妈的嘘寒问暖。在料峭的初春寒风里,在炎热的三伏酷暑里,在美丽的金秋十月里,在寒冷的呼啸北风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关心的时候,诸如“冷不冷”“热不热”的话虽平淡却十分温暖,习惯了,这话便成了一路风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是注意安全的叮咛,有时是用心学习的嘱咐,有时严肃正经,有时情趣盎然,话语声声伴着一路风景,比小鸟的歌声还美妙动听。呵呵,车辆的喧嚣不见了,路边的风景愈明亮了。妈妈仿佛载着我在田野里悠悠骑车,阵阵耳语衬着一路烂漫风景,多么温馨迷人的母子画卷!

13岁了,长大了,今天的这一路风景依旧,却独独心里空落落的,如同吃了一招周星驰的“黯然消魂掌”。我的心如同长了一根管子,那头空空如也。下车了,我不得不合上记忆的相册,长呼一口气走向教学楼,猛然间顿悟:这一路美丽的风景不正是妈妈给予我的吗?管子空空的那一头,不正是缺席的妈妈吗?

十三年了,每天的这一路风景,总有妈妈默默地相伴,我长高了长重了长大了。妈妈变矮了变瘦了衰老了。我在车上成长,妈妈则在车上衰老。妈妈把她的生命、青春、活力„„在车上在路上默默地向我传递。

母亲节到了,在我心怀感恩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妈妈载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一路如花风景相伴,那风景闪烁着妈妈的花样年华,闪烁着的我健康成长,闪烁着母爱的圣洁光辉„„

指导老师:叶 萍 2008年5月11日

我成长中的一件事泰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四⑶ 印环宇 小山屋作文网 2008-01-07 07:

成长中的事就像沙滩上的贝壳,密密麻麻,五彩缤纷,有喜、有乐、有怒、有哀。今天,我就捡一片贝壳,与你分享快乐。“请四年级同学到楼下集合”,原来是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跳绳比赛。我来到楼下,只见操场上人头攒动,有的在临阵磨枪,有点双目紧闭,嘴里念念有词,仿佛祈祷上天能让他超常发挥,还有的坐在地上闭目养神。

轮到我们班级进场了,我来到指定的位置,双脚并拢,双目紧盯着体育老师,屏息凝神,有一副一触即发的阵势。

“嘟”一声哨响,跳绳比赛开始了。只见无数根五彩缤纷的跳绳忽上忽下,同学们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又像一只只小鹿欢快的跳着。我也不甘落后,一边伴着跳绳的节奏飞快的跳着,只听见计数的大姐姐数到:“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五”。突然,我的手被绳子缠住了,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我很快镇定下来,飞快的解开了绳子,继续跳跃着。这时我也已经腰酸背疼,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双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我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嘟”一声哨响,宣告比赛结束了。我得了跳绳比赛的第一名,听到这喜讯我一崩三尺高,那高兴劲儿像麻绳栓豆腐——别提了。虽然只拼搏了短短的一分钟,可我为班级,为个人争得了荣誉。人生能有几回博?该拼搏时让我们抓住机遇博一博吧!

都是钢笔惹的祸

孙珮蓉 六(2)班

哎!读书之人,自然少不了笔墨纸砚,实不相瞒本人一向对钢笔“情有独钟”,自从入小学以来,本人陆续搜集的钢笔已经不少于六枝了。也难怪,现在的厂家可真会照顾我们的喜新厌旧之情。我用的这些钢笔中,最长命的不过一个月,最短寿的才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 一命呜呼了。

上小学三年级初用钢笔时,就换过3枝,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是各有所长呢----

第一个钢笔是我在商店买的,打了个折,花了14元。我满心欢喜,吸好墨水,准备第二天用,没想到第二天用时竟然没写出来。“怎么回事?我可是新打的墨水呢!14块不会就买了这么一个劣质货吧?”我自言自语道。说着便使劲甩了甩,“奇迹”出现了,钢笔又活了。我惊叹自己法力无边,能让它“起死回生”。

此后,我每天做作业前就多了一件事:祈祷我那手动摇晃式钢笔一定要写。但是无论我如何祈祷,它总逃不过“休克”的命运。因此,我被骂了N次。无奈,我只好和它说拜拜。

此后,爷爷又送给了我一支钢笔。说实话这支钢笔确实不错。也许老天故意折磨我。有次钢笔不慎从我手中滑落,虽说没摔个粉生碎骨,可在钢笔头与地面一次亲密接触后。就此夭折了。

这第三支钢笔,先不说好处吧!光坏处就吓得我够惨。某次用钢笔订正错题,谁料它竟犯了和第一支钢笔同样的毛病。不小心将墨水洒到了本子上,老师知道后,什么也不说,只是用那张吓死人的脸看着我,幸好老师的脸多云转晴,我才逃过一劫。

神啊!救救我吧!为了一支钢笔,我栽了三支钢笔不说,还受了惊吓又挨骂。

哼,这该死的钢笔!

考试

泰兴市大生小学 张璇

今天第二节课就要考试了,大家还在“嘻嘻哈哈”地尽情玩耍着,似乎忘记了考试。

“叮零零……”清脆的上课铃身发动了命令。停止了大家的一切活动,这才想起了这节课的考试。同学像离弦的箭一样从操场跑进了教室,急急忙忙地拿出书本和笔,“嘭”高红同学的文具盒掉到了地上,各种笔撒成一片,王羽手忙脚乱地帮她捡起笔。这时,桌椅发出“啪啪”的声音,教室里乱成一团糟。老师手里夹着试卷,迈着轻盈步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试卷拿到手里,大家就拿起笔“唰唰”地写起来,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专心答题。

过了一会儿,我抬起头,看见同学们有的紧缩眉头,对着解不开的题目唉声叹气;有的看着简单的试卷,不禁眉开眼笑。

半个小时过去了,“调皮鬼”李姚坐不住了,趁老师不注意,东张西望,竟然钻到桌子下面和别人玩起了捉迷藏。不一会儿,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有了许多“蚊子声”。老师生气了,“唰”地下子变了脸色,大声说到:“安静!”一句话就使整个教室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又都赶紧埋下头认真检查试卷。

“叮零零……”下课了,老师急忙收好试卷,教室里,同学们欢呼雀跃,充满了考试后轻松的气氛……

劳动创造了美

时间:2009-8-17 9:56:52 点击:467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这诗句是描写蜜蜂的采蜜。蜜蜂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劳动,固然蜜蜂受不少人赞美,我最近也做了一次蜜蜂,一直在辛勤劳动,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全体大除草活动。烈日当空,“热骨头”的我还没有锄几下,就汗流浃背,汗如雨下。放眼看去,哇!好多好多的草呀,野草长势竟然比草坪的草还要有生命力,绿油油的,尤其在桃树的身边,野草更是举不胜举。看着面前一大堆神气活现的小草,我内心有了一百个不情愿了,感觉自己像一个快要泄气的皮球了。这时,我感觉其中一株小草仿佛在嘲笑我:“怎么样,没有力气,跟我斗呀早着呢?”

老师在一旁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为我们鼓劲:“同学们,告诉你们今天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是劳动是光荣的,希望你们不要被这么多草吓倒,我们现在落实责任。”于是我们全班被分成了八的小组,每组一块地方,并且还限定了时间。于是我们有重新振作起精神,加入了劳动的行列中。虽然草还是不少,但是这一次没有削弱我们的斗志,左手抓一把草,用右手握住小锹,狠狠地把它连根拔起。果然不多久,我们身后被我们消灭的草聚集成一个小堆了,前面的杂草渐渐变少了。不一会儿,我们的包干区的杂草都被锄干净了,整个桃园焕然一新。长垄上面没有了杂草,只有桃树在尽情享受着泥土的营养。微风拂过,桃树迎着夕阳仿佛在感谢我们呢。

我放眼看整个校园,经过全校同学一番辛勤劳动后,整个校园时旧貌换新颜呀,草坪显得更加绿了,更整齐了,花儿显得更红,更亮了,树儿显得更加有精神了„„

看着这一切,我心里美滋滋的,难怪人们总说劳动创造了美,我想这美不光是创造了美好的环境,还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情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这句话是对蜜粉的写照,也是对所有劳动者的美好赞美呀!

第三篇:教 师 个 人 成 长 规 划 书

教 师 个 人 成 长 规 划 书

海南侨中杨小虹

一、指导思想

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要求,在未来二年中,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培训与研究相结合,坚持团队合作与个人研究相结合。通过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和问题研究,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帮助其他年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问题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自我剖析

工作12年了,我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增长了不少,但以往均任高中政治教学,今年刚接初中政治教学,一切基本从零开始,所以我非常需要充电。借助学校课改的东风和契机,需要对自己近三年的工作做一简单规划。

三、成长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在初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专业技能目标:能够自己独立地处理和分析教材;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将教学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准确、精练;

积淀一定的教育机智,课堂教学中有较好的善变能力。

教育教学目标: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热爱政治;教学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

教育科研目标:博览相关的教育书籍,写出有深度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围绕学校课题写相应的论文及案例,为学校课题服务。

四、成长措施

依据上述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工作,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成长措施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每天分时段读书,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扩大读的范围,可以读教育名著、教育刊物、也可以从网上阅读;形成科学合理的读

书方法,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从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处请教,从名家光盘里学习,从省、市名师中汲取,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3、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4、笔耕不止,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灵感,诉诸于笔端,写出教育案例、故事、论文、随笔等,力争多多发表。

5、加强教科研,形成一定的学术能力。努力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研究,走一条研究的学术道路。

6、提高师德修养,用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人格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必须以高度的敏睿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争取在三年内工作水平有所突破。教学之艺,变化无穷,我将把“吸取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常研究理论信息,推陈出新。”这句话铭记在心,努力工作,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四篇:在“夏书章教授与中国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夏书章教授与中国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学

术研讨会”上的即席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彭国甫

2008年3月15日

尊敬的夏老,尊敬的各位专家,朋友们:

上午好!

我参加过很多的学术会议,这是我参加的会议中最激动、最感动的一次。借此机会,我代表湘潭大学向尊敬的夏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

我很崇敬夏老。20多年的学术生涯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夏老是一面旗帜、是一位将军、是一名战士、是一块丰碑、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夏老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界学术研究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是一位叱诧风云、成果卓著的将军,是一名冲锋陷阵、充满朝气的战士,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人文精神的一块移动的丰碑,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棵参天大树。每当我看到在夏老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的人才,我仿佛看到的又不只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而是一片广袤的、枝繁叶茂的森林。

有人认为,如果我们重点办好中山大学,是对孙中山先生一种很好的纪念的话,那么,重点建设好湘潭大学是对毛泽东主席

很好的纪念!湘潭大学是毛主席亲自创办、亲自题写校名、亲自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湘潭大学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山大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夏老对湘潭大学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给予了最重要的关怀、最重要的支持与最重要的帮助!借此机会向中山大学、特别是向尊敬的夏老致以深深的感谢!

伟大的时代需要并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并推动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科发展历程中,夏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引领和组织我们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更高、更好的阶段。在推进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夏老精神”。“夏老精神”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科发展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这里隆重举行“夏书章教授与中国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学术研讨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学习和弘扬“夏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科的发展。

在此,我向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界倡议:让我们团结起来,研究好学习好落实好“夏老精神”,共创中国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各位来宾生活愉快!

祝夏老寿比南山、身体健康、青春永驻!

第五篇: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学生使用)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一)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2、识记字词:

hài lǔsǒnghuángchuāngmùpīlìjíedàn 骇掳悚惶急疮疤渴慕霹雳诘问惧惮

3、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A、B、C、D、E、F、G、○

2、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事件:略写事件:理由:

课堂探究

1、仔细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特点:

这样写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A、B、C、当堂训练

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

(二)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继续探究课文内容,深入理解长妈妈其人,理解作者的情感。

自学指导

1、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结果:

2、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课堂探究

1、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么?

态度变化: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吗?试着对你的同桌表述出来。

当堂训练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象阿长那样关心你、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先对你的同桌讲出来,然后告诉我们大家。

下载朱德书教授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朱德书教授与青年教师、学生谈成长成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外书屋”怎么教?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教后反思】 《绿山墙的安妮》是课标实验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中“课外书屋”的内容。六年级教材每学期安排两次“课外书屋”,意在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

    朱苏力教授给法学院学生推荐的十种书

    朱苏力教授给法学院学生推荐的十种书 来自: 逍遥法内 (太原) 创建时间: 2010-05-27 11:11:12 朱苏力教授给法学院学生推荐的十种书 一个人喜欢的书是变动的,也应当变动,没有......

    教科局2013春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告家长书参考样式

    阆中市**教育督导办公室(学校) 关于交通安全告全体学生家长书 各位学生家长:近年来,我市部分学生家长自发组织私家车、非营运车、摩托车接送学生上下学,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招揽......

    小呈小学义教阶段学生资助告知书(样例5)

    获嘉县大新庄乡小呈小学关于 义教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温馨告知书 亲爱的家长您好: 为使家长朋友更好地了解义务教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特告知如下: 1、在我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