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六《读后感》教学设计
习作六《读后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写作重点:
1、写读后感是如何选择感受点。
2、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导写过程:
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小结:像这样在读过一篇文章获一本书之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道德教育、启迪说出来或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读后感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一次“信息交流会,怎么样?”
(1)请同学们现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搜集到了那些惯于读后感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2)学习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加深对读后感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活泼、民主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兴趣。
二、启发点拨,指导构思
1、“刚上课,我们就交流了一些阅读感受,怎样把这些感受写成习作呢?大家来出点子。”(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第一、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摆好位,侧重“感”
在剧题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三、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第四、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 — 议 — 联 — 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3、同学们刚才总结了这么多要点,你们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抓住“点”联系实际)
小结:“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有一本书以后,感触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只有抓住一点才能写深刻,否则泛泛而谈,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了。”
4、怎样抓住这一主要的阅读感受“点”呢?
小结:“联系自己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5、展示几篇关于读后感的例文。
6、引导读写结合,领悟表达方式。
(1)“你们认为,我们刚才展示的几篇读后感,达到了我们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吗?”
(2)“根据同学们积累的经验和课前阅读的读后感,你对写好这次读后感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愉悦的接收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为下面个性化创造和个性化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直抒胸臆,真情习作。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获一本书,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习作经验,完成习作,这种由易到难的训练,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人们为申奥成功欢欢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一个百年的恶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就在前几天,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在过去所受到的屈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那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而且,他们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段屈辱的历史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我非常地愤怒。闭上双眼,我仿佛看到了:一八六零年十月十九日上空的最后一缕虚无缥缈的清烟,在向上天质问:“圆明园有何过错?可恶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把它烧毁?”是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把这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园林洗劫烧毁?清政府为什么不去抵抗外来入侵、让别人在我们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太多的为什么,让我心中的那一潭静水,像被小孩丢进了一块石头,久久不能平静。
哎,圆明园,你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方能得到那无与伦比的辉煌,却在几天之内毁于一旦,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与繁华,失去了以往的耀眼与夺目。我只得仰天长叹,叹息清政府之腐败,叹息英法联军之野心,叹息你那美好的过去。
今天,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可以尽情在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游戏;我们可以在家中享受一切美好的待遇。但无论生活怎样好,我们还是应该刻苦读书,掌握科学知识,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历史不在重演!请同学们永远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感受非常深:圆明园乃一座举世文名的皇家林园、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它被毁灭了!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三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
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凡是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我对英、法联军的这一行为气得咬牙切齿。圆明园里的宝贝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却被他们这帮贼抢走了呢?可见我们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腐败无能啊!圆明园内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祖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都被他们抢夺走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而是我国近代一百年一段耻辱历史的见证!
这个世界上的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毅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这是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感慨。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亲身的见闻为素材写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
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帕唯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身体稍加修养便立即投入革命工作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帕唯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明白了学习上遇到困难,生活上受到挫折,家庭上遭遇不幸时该怎么办了。
《窃书记》读后感
以前,我总认为,要是不用考试,傻瓜才会自觉读书,所以,虽然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名著,可我总是随便翻翻了解一下书的大概就算完事了,我还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今天,我有幸拜读了林海音的《窃书记》,这篇文章深深的震撼了我,想不到这世上居然有这么嗜书的小女孩,我不禁为自己而感到自责和惭愧,同时也为一些学生感到悲哀,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为看一本书而站几个小时,也不用为看一本书而跑好几个书店,我们随时都可以看书,只要想看哪一本书,父母总会给我钱让我去买,我还不珍惜如此优越的条件,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那强烈的求知欲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的脑海里闪出了这样一个影片:在书店的一脚,有一个小姑娘,正翻着一本书,目不转睛的看时,不知过了多久,可能是她饿了,从口袋里拿出几颗花生米,塞在嘴里,一会儿,她又开始看书了,眼睛还不时的盯着柜台看,注意着售货员的反应和表情,脸上陶醉着幸福的表情。仿佛在她的心里读书是世上最最美好的事。
我不由的想起了鲁迅《孔乙己》里的孔乙己说的一句话:“窃书不算偷也。”因为两人的窃书目的不同,一个为了一饱口福,一个为了一饱眼福,所以我想将其改为“窃书不算偷也。”
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办一个慈善图书馆,进去看书绝不要办任何手续,只要你怀着对书的一份真挚、热情的心。
如山的父爱——读《纸钢琴》有感 天津丽苑 学生徐弘婧
“父亲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便倒头大睡。”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原来,它是为了给他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 架钢琴。就这样度过了五个春秋,钱终于凑够了,可是,谁又能料到,再买钢琴的途中钱被盗了。父亲无奈,只好含泪送给女儿一架“纸钢琴。”(引)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满足儿女的愿望,为了培养儿女成才,为了拯救儿女的性命,每一位父母都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甚至生命也无怨无悔。(议)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所小学不幸坍塌。一位孩子的父亲一心要救出它的孩子阿曼大,不顾他人的劝告,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的废墟中不停的挖呀、挖呀……过了36个小时,他的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两只手上沾满了鲜血,破烂不堪的衣服紧贴着他的身体。38个小时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那个孩子得救了,那个班的孩子们也安然无恙。他和他的儿子阿曼尼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还拯救了他儿子全班同学的生命。(联)
父爱是坚韧的;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厚重的;父爱如山!(结)点评:
这篇读后感是在作文指导后当堂动笔的真情细作,文章情真感深,该文尤为成功的地方是小作者能抓住生活中切实感受的“父爱”生发开去。按习作课堂所指导的“引 — 议 — 联 — 结”写法进行习作,并能所学所用,举学过的实例恰到情深处,紧扣中心,抒发真情。习作整体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无半点牵强、娇柔造作之势,令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如何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如果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
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写景和写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完《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让我们永远记住1941年秋日的这一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读《窗外的小豆豆》有感
《窗外的小豆豆》是现在很流行的一本书,我一字不拉的看了一遍。
故事中的小女孩名叫小豆豆,因为她与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与行为举止不一样,就被她原来的学习开除了。于是他转到了巴学园,在巴学园中,耐心的校长接纳了她,而且鼓励她思考问题。
我也很喜欢那个叫巴学园的学校,他们的教室是用旧电车改装的,上什么课按照学生的兴趣选的。他们的午餐也很特别,每个同学的饭盒都放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巴学园很小,全校加起来总共才五十多个人,可是在校长的带领下他们照样能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运动会、露营……好有趣!小豆豆在着快乐的大家庭里无忧无虑地学习成长。
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如果没有巴学园那位耐心而又博学的校长,小豆豆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呢?肯定没有她以后的伟大成就。所以,我想大人都应该鼓励呵护小孩子,不要伤害他们弱小的心灵。
我想生活中的我也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我爱这本优秀的文学作品—《窗外的小豆豆》!读《童年》有感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我读完《童年》,觉得它记载了高尔基铅一般沉重的往事。
作者阿辽沙的父亲染上霍乱而早早过世了,3岁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作者的心灵,可外祖父脾气暴躁,这给阿辽沙沉重的打击。阿辽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点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她儿子的这一点甜一同带进了坟墓。阿辽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
在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节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作者听了大为神往,就激发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
当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深有感触: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读了这样一段话,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韧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正在沉睡的民众唤醒。我想这也是高尔基创作这本书的另一个用意吧。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老爷爷的作品,老人与海的素材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老人在海上独自打鱼,他打了84天,还是一条鱼也没打到,在85天,他出海再次捕鱼,他钓到一条大鱼,并与大鱼较量了3天,最终将大鱼捕获,但在归程中一在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后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我读过感慨万分,受益匪浅,那老人圣地亚哥,尽管一开头就出与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没捕鱼,认为”倒了血霉”,而别的渔夫都把他当作失败者,“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的很深的刀疤,没钱卖吃食,得靠孩子送来,然而他丝毫不感到气馁,在第八十五天上决心“使向远方”去钓大鱼。等到真的钓上一条大马林`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决心战斗到底。等到鲨鱼来袭使,他用尽一切手段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刀子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断了,他用短棒。短棒也丢了,他用舵把打。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任何困难都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虽然最后老人只带回了一个骨架,但他仍旧是胜利的,死鱼的残骸,从鼻子到尾巴足足有十八英尺长,这一点烘托出这次捕鱼的伟大。
读完《老人与海》后,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世上没有成功不了的事,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星期日早上,我坐在床上读着《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疏稀的晨星在窗外的天空闪烁着,似乎在看着我快要流泪的眼。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充满了我的整个脑海。虽然这只是安徒生写的童话,可我无法从悲愤的感情中解脱开来,眼前仿佛浮现着小女孩悲惨生活的情景。
我仿佛看见小女孩在寒冷的圣诞节前夜走在大街上卖火柴,哆嗦着冻得发紫的嘴唇叫卖着。可谁也没有买她的火柴,哪怕是一根。谁也没有给过她一分钱。
我仿佛看见小女孩卷缩着身体,坐在墙边,用冻得通红的双手划着火柴。我仿佛看见小女孩穿着薄薄的上衣,光着双脚。
……
为什么穷苦的小女孩会受到这么不平等的待遇呢?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我就要来到她的身边。我要把我的新衣服送给她,让她有衣服穿。我还要把零花钱分给她一如果有时光穿梭机半,让她可以买好吃的东西。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我就把她接到我家,让她和我一起上学。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我要帮她实现愿望。
第二篇:习作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主选材,并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学会观察、采访,提高观察能力、取材能力。
2.学会利用读写结合法、细节描写法等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学生能养成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3.在调查或采访中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调查或采访名人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查或采访能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提前准备好调查或采访提纲,调查或采访了解身边的名人,做好素材积累。教师准备:
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作品中领悟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 激活愿望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采访生活入手,唤起对所访名人的回忆。
教师可这样启发:前几天,我们都调查或采访了周围的名人,在调查或采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查或采访经历和积累……能不能把他(她)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呢? 要重点介绍调查或采访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二、交流调查或采访内容,确定习作素材
1.出示交流的友情提示。
(1)交流时,能围绕一个意思要把所调查或采访的名人特点说清楚。(2)说的时候能条理清楚、重点内容要说具体。
(3)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发言者,通过提问启发发言者说具体。2.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将内容说具体。
3.选出自己的写作素材:选取最能突出名人特点、最能打动人的事例。
4.学生自拟习作题目。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以人物命题,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三、读写结合运用,领悟写作方法
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的文章的一般写法。1.启发学生从本单元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一起来交流。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作品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出《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三篇文章的不同写法。体会出叙事的文章,如何才能把人物特点写得鲜明,内容具体,组织学生讨论。
(1)领悟出: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一个突出的特点;运用一种突出的方法如《钱学森》运用的是叙述法;《鞋匠的儿子》运用语言描写法等等。(2)引导学生归纳写法。
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然后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3.选出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交流自己的内容。
结合以上讨论出的方法,指名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师生可根据学生的交流,发现优势重点表扬,发现学生表达中的突出问题,点拨引导,完善改正。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独立构思起草,修改完善习作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兴趣。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采访的名人介绍给老师,但是,一节课同学们不可能一一介绍完。这样你们干脆将自己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个名人写下来给老师看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都会获得奖励。(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起草时,教师可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
3.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奖励“一颗红五星”。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尝试着进行自主修改。
4.师生评价,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鲁迅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小作家奖”呢!(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小组相互交流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五、品赏学生佳作,重在鼓励进步 1.示例评赏,学会评价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评赏习作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滕州自古就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有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等,但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科圣——墨子了。
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一贯的政治主张,墨子身体力行。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事先请鲁国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便马上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鲁班面前。见鲁班还在乐悠悠的为楚王找攻云梯,不禁火冒三丈,说鲁班滥杀无辜,鲁班却说他从不杀人,哪来的滥杀无辜? 墨子说:“你为这楚王制造攻城梯,就是要杀无数的生命呀!”鲁班不信,墨子便把他带到了练习场。鲁班看到,自己亲手造出的攻城梯下血流成河,身子颤抖,按下了机关,亲手毁了攻城梯。楚王见此情景,大骂鲁班和墨子,说要杀了他们。于是鲁班和墨子上演了一出“沙盘大战”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围,以木片当攻城的工具,公输班设计了九种攻城的机巧方法,都被墨子九次解破。公输班办法已尽,而墨子守城的办法没有用尽。公输班无计可施,只好认输。楚王见自己请来的人都败给了墨子,预想到这次战争必输,于是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一场战争便平息了……
今天,我们滕州人也继承了墨子的精神,普施大地,润泽人心,在这个广大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话剧。评议:
学生调查收集墨子的历史故事,经过加工、润色,完成了一篇体现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习作。叙事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准确。
2.自主修改,完善习作。3.教师小结。
六、拓展延伸:
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板书设计:
家乡的名人
事迹 精神品质
使用建议: 成功之处:
此作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体验——积累——构思——修改——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体现写作规律。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引领学生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评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
鉴于学情的差异,孩子调查收集信息的能力会存在差别,采访的效果也不相同。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尽量写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将生活体验与习作及时链接,降低习作的难度,通过鼓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孩子习作的兴趣。多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材料。指导学生多用第一人称讲故事。
第三篇:习作六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第6次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二: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六教学设计
习作六
教学设计:山东枣庄市中区文化路小学:谢志勇
一、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再为他编个故事。2.通过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地描述反映出人物特点。3.编故事的时候,语句要生动,内容要具体,把故事写清楚。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为卡通人物编故事,激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重温卡通人物”“欣赏卡通故事”“新编卡通趣事”等环节的设计,力图使学生能把平时从电影、电视、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迁移到故事情节中去,使故事中的主角既具有其原有的特征,故事内容又新奇有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编写故事。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地描述反映出人物特点,编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再为他编个故事。2.多元评价学生习作:以激励学生,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树立写作信念树立信心。3.重视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作后修改的学习习惯。4.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与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习作的亮点,鼓励大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收看卡通故事,有选择地交流经典卡通故事。2.制作课件。3.优秀习作案例。
学生: 学生收集,收看卡通故事,认真填写“卡通人物故事”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欣赏卡通故事——激活想象 1.这些令人喜爱的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播放一个情节不复杂、人物仅一两个的卡通故事)2.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能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来说说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由发言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该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穿着打扮、长相等方面,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如:
孙悟空:机智勇敢,忠心耿耿。
哪吒:不怕强暴,除暴安良,为民造福。
灰太狼:幽默诙谐,永不放弃。
设计意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观赏动画,交流“我看懂了什么?” 1.交流要点:
(1)短片中的主角是谁?
(2)给这个短片起个好听的名字。
(3)你看时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2.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出本课凭借的卡通形象;二是知道卡通故事最基本的特点是有生动有趣的情节。)
(三)新编卡通趣事——放飞想象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也许,同学们还曾经设计过自己心目中的卡通人物呢!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为他们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师生合作,共同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
①想一想,你故事中的卡通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这些人物怎么会相遇的?(如果你就是一个卡通人物,你想和谁相遇?)③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故事的重点,要讲得具体,即把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④要使故事吸引人,能不能在故事中设计一两个有趣的或惊险的场面? 3.小组合作,学生互相启发,合作编拟故事,然后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
(四)构建故事大概,明确故事主题 1.告诉学生故事主要要素:时间,地点,主要角色,事件. 2.交流各自故事的主要要素,从中引导辨析事件的意义。2.静想你编的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讲给大家听。(构建故事轮廓)设计意图:(教师注意在学生的叙述中评价中渗透一个主旨:事件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尝试习作。
1.回看动画,讲你最喜欢的精彩片断。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拓宽学生思维。环节设
计由说到写,遵循习作教学规律。)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①写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
②抓住卡通人物的相貌、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把卡通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③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卡通人物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3.请学同学们大胆想象,编写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吧,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就动手写作吧。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篇三:习作6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习作6》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 十街乡脚家店小学 责任教师: 鲁 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回顾已经认识了哪些卡通人物;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挑选出一两位”卡通人物、“重新编个故事”等。教材中的插头有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米老鼠、蓝猫、皮卡丘等卡通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认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局限,写作基础较薄弱,引导不好,很容易挫伤其习作积极性。本次编写卡通故事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但学生对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才是合乎情理的,如何把卡通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还需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各种卡通人物,认识到这些卡通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主人翁可以是一两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编写的故事要求情节合乎情理,生动有趣,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交流,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主人翁可以是一两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
难点:编写的故事要求情节合乎情理,生动有趣,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编写一个有意思的卡通故事。通过卡通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六、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自主互动法、观察法、点拨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互说互评法、学生修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篇四:苏教版语文六下习作6教案
习作6 教学目标:
1.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2.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用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能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学写调查报告。教学难点:进行课外调查研究,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培养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并记录数据。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话题 1.师:课前布置大家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在同学间做一些调查,并将结果统计下来,进行得怎样? 2.学生汇报:我们班同学们的性格有哪些类型?同学们都喜欢读哪些类别的书?同学们是怎么使用压岁钱的?同学们最想上网浏览什么?
二、交流话题,引发感受
(一)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现在东海电视台少儿频道准备推出一档专为学生设计的电视节目,要了解全班同学对于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和传统的戏曲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调查分析的结果可为节目策划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活动一:收集数据 1.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如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短信、电脑辅助、邮寄、访问等形式,但最常用的是调查问卷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就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能就今天要调查的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吗? 2.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有哪些?(调查问卷的要素有标题、时间、调查问题、选项、收集部门等。)3.出示《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表》。
活动二:整理数据 1.从收集上来的这么多调查问卷中,我们怎样看出喜爱哪种电视节目的同学最多吗?怎么才能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教师展示出已经设计好的统计表)。2.用划记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
要求:四个小班长唱票,班长划记,全班同学负责监督。3.从这个统计表你能看出什么?(反映出全班同学喜欢各类节目的具体情况。)活动三:分析数据
你能根据上面两种统计图说说全班同学最喜爱五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请对同学们收看的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二)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1.学生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2.小组内交流后,班级内交流。
三、明确格式,写作点拨
(一)师介绍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1.标题。规范的格式为“关于小学生最喜欢的××的调查”,也可以用更简单、更自由的形式,如“小学生最喜欢的××”。2.正文。
(1)调查目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调查过程。这是调查报告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做法,以及通过分析、统计所得资料得出的基本结论。
(3)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改进的建议;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构思起草,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导学生修改
1.投示写得快的同学的习作。2.读一读,议一议,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调查目的是否明确;三看过程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四看观点是否鲜明。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六、修改后誊写
板书设计:篇五:五年级下册习作6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习作提示、习作要求和五幅插图。要求学生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中,选择一位写下来。要求学生通过人 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突出展现人物品质。
2、学会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展现人物性格品质。感受所写人物的好品质,知道他们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对素材进行取舍,学会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和准确的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导入,确定中心
1、板书“喜欢”,导入正文。
2、同学们,你们有喜欢的人吗?师生交流。
你喜欢的人,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去学习的?而这优秀的品质就是本次习作的中心思想。
二、确定写法,解决问题
1、选择事例
指导学生选择事例。我们知道“事不离人,人不离事”,只有
通过具体的事例才能体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或特点。
2、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人物的好品质总是通过具体事例的记叙,具体事例又通过
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只有写好人
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才能揭示人物的好品质。
(1)、玩游戏(猜猜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孩子根据外貌、语言等描述,猜猜是谁,并范文指导。指导学生用外貌描写描述本班的一个同学。
(2)、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指导学生运用好对话。
(3)、出示图片,学生想自己曾经捉蝴蝶的动作。
(4)、找班里表情丰富的同学上来做游戏。我通过说悄悄话的形式,让下面的同学看他的表情,从而指导神态描写。
三、学生习作片段,老师巡视
出示四副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习作片段练习。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学生读所写片段。
2、同桌互改。
3、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习作 六
我 喜 欢 的 一 个 人
外 貌
人 语 言
动 作
神 态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在选材、写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有所侧重,结合范文,引导学生加强体验,找出令自己喜欢的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引导学生练习习作片段和修改自己的习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激起表达欲望。习作前,我通过与学生谈话冲淡作文课的沉闷空气,让学生有说的欲望。
二、激活学生思维。出示我和同学们日常学习中的图片,激活学生写作思维。
三、授以写作方法。我通过图片、口述指导和范文剖析,把写法渗透在学生的口述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书面表达。
四、及时评价。学生写完作文后,强调自评自改,师生共改,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四篇:读后感习作教学设计
读后感习作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写一篇有关《鹬蚌相争》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学习写读后感。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学生浏览课文《鹬蚌相争命》,师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点。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①、拟题。
直接拟题:读《……》
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读后感《……》读后我读《……》有感于《……》
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如: 宽容
——读《鹬蚌相争命》有感 ②、读后感的写法。开头:关键字:篇名感点
(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中间:关键字:介议联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结尾:关键字:照应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
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
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鹬蚌相争》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我们就写一写这课的读后感吧。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读后感作文指导
第五篇:习作六教学设计(共)
篇一:六下《习作6》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第6次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二:习作6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习作6》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 十街乡脚家店小学 责任教师: 鲁 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回顾已经认识了哪些卡通人物;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挑选出一两位”卡通人物、“重新编个故事”等。教材中的插头有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米老鼠、蓝猫、皮卡丘等卡通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认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局限,写作基础较薄弱,引导不好,很容易挫伤其习作积极性。本次编写卡通故事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但学生对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才是合乎情理的,如何把卡通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还需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各种卡通人物,认识到这些卡通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主人翁可以是一两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编写的故事要求情节合乎情理,生动有趣,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交流,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卡通人物编故事,主人翁可以是一两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
难点:编写的故事要求情节合乎情理,生动有趣,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编写一个有意思的卡通故事。通过卡通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六、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自主互动法、观察法、点拨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互说互评法、学生修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篇三: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六教学设计 习作六
教学设计:山东枣庄市中区文化路小学:谢志勇
一、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再为他编个故事。
2.通过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地描述反映出人物特点。
3.编故事的时候,语句要生动,内容要具体,把故事写清楚。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为卡通人物编故事,激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重温卡通人物”“欣赏卡通故事”“新编卡通趣事”等环节的设计,力图使学生能把平时从电影、电视、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迁移到故事情节中去,使故事中的主角既具有其原有的特征,故事内容又新奇有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编写故事。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地描述反映出人物特点,编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启发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熟悉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再为他编个故事。
2.多元评价学生习作:以激励学生,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树立写作信念树立信心。
3.重视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作后修改的学习习惯。
4.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展示与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习作的亮点,鼓励大胆展示自己的闪光点,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教师组织学生收集,收看卡通故事,有选择地交流经典卡通故事。
2.制作课件。3.优秀习作案例。
学生: 学生收集,收看卡通故事,认真填写“卡通人物故事”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欣赏卡通故事——激活想象
1.这些令人喜爱的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播放一个情节不复杂、人物仅一两个的卡通故事)2.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能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来说说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由发言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该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穿着打扮、长相等方面,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如:
孙悟空:机智勇敢,忠心耿耿。
哪吒:不怕强暴,除暴安良,为民造福。
灰太狼:幽默诙谐,永不放弃。
设计意图:(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观赏动画,交流“我看懂了什么?”
1.交流要点:
(1)短片中的主角是谁?
(2)给这个短片起个好听的名字。
(3)你看时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2.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出本课凭借的卡通形象;二是知道卡通故事最基本的特点是有生动有趣的情节。)
(三)新编卡通趣事——放飞想象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也许,同学们还曾经设计过自己心目中的卡通人物呢!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为他们编一个有趣的故事。2.师生合作,共同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①想一想,你故事中的卡通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这些人物怎么会相遇的?(如果你就是一个卡通人物,你想和谁相遇?)③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故事的重点,要讲得具体,即把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④要使故事吸引人,能不能在故事中设计一两个有趣的或惊险的场面? 3.小组合作,学生互相启发,合作编拟故事,然后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
(四)构建故事大概,明确故事主题
1.告诉学生故事主要要素:时间,地点,主要角色,事件.
2.交流各自故事的主要要素,从中引导辨析事件的意义。
2.静想你编的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讲给大家听。(构建故事轮廓)设计意图:(教师注意在学生的叙述中评价中渗透一个主旨:事件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尝试习作。1.回看动画,讲你最喜欢的精彩片断。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拓宽学生思维。环节设
计由说到写,遵循习作教学规律。)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①写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
②抓住卡通人物的相貌、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把卡通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③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卡通人物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3.请学同学们大胆想象,编写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故事吧,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就动手写作吧。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篇四:苏教版语文六下习作6教案
习作6 教学目标:
1.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用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能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学写调查报告。教学难点:进行课外调查研究,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培养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并记录数据。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话题
1.师:课前布置大家找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在同学间做一些调查,并将结果统计下来,进行得怎样?
2.学生汇报:我们班同学们的性格有哪些类型?同学们都喜欢读哪些类别的书?同学们是怎么使用压岁钱的?同学们最想上网浏览什么?
二、交流话题,引发感受
(一)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活动一:收集数据 1.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如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短信、电脑辅助、邮寄、访问等形式,但最常用的是调查问卷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就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能就今天要调查的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吗?
2.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素有哪些?(调查问卷的要素有标题、时间、调查问题、选项、收集部门等。)
3.出示《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表》。
活动二:整理数据 1.从收集上来的这么多调查问卷中,我们怎样看出喜爱哪种电视节目的同学最多吗?怎么才能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教师展示出已经设计好的统计表)。
2.用划记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
要求:四个小班长唱票,班长划记,全班同学负责监督。
3.从这个统计表你能看出什么?(反映出全班同学喜欢各类节目的具体情况。)活动三:分析数据
你能根据上面两种统计图说说全班同学最喜爱五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请对同学们收看的节目提出一些建议。
(二)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1.学生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后,班级内交流。
三、明确格式,写作点拨
(一)师介绍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1.标题。规范的格式为“关于小学生最喜欢的××的调查”,也可以用更简单、更自由的形式,如“小学生最喜欢的××”。
2.正文。
(1)调查目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调查过程。这是调查报告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做法,以及通过分析、统计所得资料得出的基本结论。
(3)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改进的建议;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构思起草,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导学生修改 1.投示写得快的同学的习作。
2.读一读,议一议,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调查目的是否明确;三看过程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四看观点是否鲜明。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