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极博弈原理弟子感悟之相似性原理
太极博弈原理弟子感悟之相似性原理
作者:半痴先生,年十九,太极博弈原理弟子,尚在读书。虽年幼,惟思路清晰,禀赋异人。一旦接轨社会,定能大有所成!
以下是文,足见功底。
不久前,《太极博弈原理学习班第五讲相似性原理之演化》开讲,其后有所感悟,笔录如下,理解不偏不倚:
老师的学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者是以常规的方法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象,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转换了象就转换了方法,不同的象可以类象在于他们的太极之间的类似,这样通过一种发散思路化象为文。
这总让我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不同角度摸得感觉都是真的,但是又都是矛盾的,如果只得一种感觉,则永远无法得出对“象”的全面认识,因为都只是一个部分而已,感觉的真实未必是全相。
所以认识的提高并不在于对一个象感受多深刻,而在于不同象的联系,甚至到归纳所有象的层面,这是高度抽象化层面的玩意儿。
譬如宗教哲学,这样才会有一个全象的认识,但人的认识是积累在静止与片面上的,这也是一个矛盾,所以我们的认识没有象只有更像而已,套用马克思对真理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程度”。
而什么是画里乾坤?什么是一念化三千呢?
凭我的理解是把事物化为象,然后从不同太极出发演化,万理同源皆是象,象者,像也。化文为象后通过融入不同角度思考,即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洞察力即能成为可能——通过一个事物一方面认识另一个事物的一方面,不同转化角度,改变占象比内容得到不同信息。
言归正传,什么是相似性原理?
这则是老师理论另一个方面知识了——预测,使用超常规的方法去获取信息。
事物的发展不纯粹按我们认知的逻辑去演化,而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这就是所谓测不准定理,所以一切定理源于假设,无假设,无演绎,牛顿三大定律建立在理论情况下,而现实则是绝对多变的,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现代科学发展的弊端,是因为建立在纯碎理想的理论下,在《牛顿的新装》一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一个联系中,而联系形式又是复杂多样的,一些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假设,判断,推理分析出来,而一些事物联系是我们无法用现在的认识得出的,譬如黑天鹅,蝴蝶效应,虽然我们无法具体分析这些联系内容,但是却可以描述出这些事物的形式——这就是老师的第一个相似性模型网状模型,这个模型在于通过对一个点的受力,离此点的最近则事物联系程度最高,那么我们反观离它最近的一点,推出因果,当然远近是以时空为参照的,事物的变化若是抽离时空则等于无化,时空是预测的根基,而时空影响力在于涟漪的大小。
相似性的影响在于通过一系列的非直接联系的事件形成一个具有联系的链条,一些事物看似比较寻常但是如果在一段特定时间连续发生,则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我们知道单纯的现象如果不融入角度去解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不同现象如果融入同一角度去解读,则任何现象都可以解读无限信息,如果在特定时空内,将不同现象都用同一角度分析,是可以得出一定具体信息的,事物一静一动皆源于时空的运动,抽离时空任何现象都只是虚无,假设其他因素不变时间一动,在这个时间内发生了一些事件,时间一动,发生一些事件,在一个人一天内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可能看似毫不起眼,但这人最终发生一起较大事件比如车祸火灾,那发生重大事件那一个点与之前一段时间内的事件是否存在联系?如果存在联系又是何种联系?
最大一点联系其实在于时间连续性,时间连续而产生的事件有两种,一种是直系联系,一种是旁系联系,直系事件事后分析因果链条是可以看出直接联系的,旁系事件则不能看出直接联系,但是旁系事件在这一段时间内真的毫无影响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旁系因素影响力的认知力与本时代认识水平密切相关,也就是可能一些旁系因素以我们目前的认知能力是无法仔细明白的,但是我们真的对他们毫无作用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比如在地震面前会出现一些异象比如奇怪的云朵,比如动物的怪异动作,又比如一些人在地震前做的怪异的梦。这些在认知水平不够时,人们是无法发现其内在规律的,只能通过对现象的积累,观察两种不同象之间的稳定联系,得出一定的认识,便成为我们所谓的逻辑,常识!这也是大数据一种思维方式,重事实轻因果,而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来看时,我们知道地震本质是一种次声波震动赫兹小20,人耳是无法接受的而动物却可以接受到,所以动物会出现一些怪异的形象。
所以在特定时空内,一个重大时间里要发生一件大的事件会发生一系列直系旁系事件,如果用老师的网状模型来解释的话,直系因素就是直接连成链网状节点,旁系因素就是网状节点周边的节点,所谓事件就是这张网上的点,而每一个点的发生对应特定的时空。
相似性具有对应性,相似只是在一个时空里面对应相似,这就意味者事物蕴含的无限信息量,这是画里有乾坤的原理,一定时空内事物所相似的太极也是不同的,也是蒙太奇的一个手法,在不同时间内事物会因变化运动而让人做出不同的判断,但唯有那时那刻那人的判断感受才是真实的,一个象的解读演化在不同时空也会存在不同方面,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如果融入时间的话象又是无限变化的,所以老师谈到了一个效力问题,时空相联,同物相应,在同一时空下,可以通过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推出另一事物。
同时相似性又具有稳定性,相似性稳定的关系由象所体现。在不同时空下,如果象是稳定的,那么最终发展结果也是稳定,比如人通过表与时间交织,不同时间所取得时间信息是有有差异的,如果在时空允许内,譬如八卦的坎卦在蒸汽状况下是可以对应火的,周易的八卦,八种自然属性只是在稳定情况下才对应各自本来属性,时空变了,八卦的象也就变了,这是我给老师的答案。
最后一个概念,旁系共演,旁系共演在于两种不同的象通过一定的媒介下产生联系,从而两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可以互相对应,旁系交织在于时空媒介,找出事物共同的太极,单纯的象可以理解为无极,当两个不同的象交织在一起时,那个点就是一个太极,有了太极就有了演化,不过太极的演化最后必须回到无极,否则就没有了演化的源泉,不同象的共同太极就是所求的答案了。比如我有一个师弟阿峰是开店的,他看见一个人在他店里鬼鬼祟祟的,便起了一个念头,那人是干什么的?他随手取了一个应,找到一面镜子看到反射了他自己,就大致有了答案,一玩笑试探果然那人露出原形,卖一样东西的同行,在这例子里他起了一个念头,那么太极就出现了,在此情况下他取了一个象,与那人的行为其实就是旁系关系,通过镜子里的自己与那人行为,交织点就是职业。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原理感悟
《计算机网络》感悟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我想用一个具体的事例分析来总结我学到的东西,然后再给出我学习的部分心得,很久之前我就对QQ消息的发送过程十分好奇,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答,现在我就用网络的知识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首先,我觉的要分析QQ消息的整个发送历程,就得拿出计算机网络的“上古神器”---OSI七层模型:
虽然OSI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划分标准很细,从本地应用到物理传输都有相关的协议;本应是个超级不错的模型,但是因为TCP/IP模型是先发展的,过度到OSI模型又要做各种各样的工作,所以OSI模型是参考模型,与现实使用有点出入。
现在几乎全部都是TCP/IP协议族是被使用的标准,但跟OSI是很相似的。只有4层,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但是学习的标准也是要依据OSI模型的,分析TCP/IP协议族其实也是学习OSI模型。
拿到了这个上古神器我就可以展开分析了,首先要知道平时所问的网页跟发送QQ消息其实是差不多的,但稍有不同;你看网页,其实是用浏览器程序来访问HTTP协议;同样QQ就是用一个qq程序来访问QQ的协议。
比如你用QQ发送文本信息“你好”给对方。发送过程:
1、QQ先把“你好”转换成ASCII码,并且生成一个报文,此时报文为:(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2、QQ是应用层软件,理论上应用层应该把报文交给它的下一层,表示层。此时报文变为(表示层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不过,我觉得QQ应该是直接把报文交给了传输层的UDP协议,此时报文变为(UDP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此时还要建立UDP连接,不深究了。
3、然后UDP协议把报文交给网络层的IP协议,报文变为(IP报文头)+(UDP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4、然后,IP协议把报文交给链路层协议的以太协议,报文变为(以太报文头)+(IP报文头)+(UDP报文头)+(QQ报文头)+(你好的ASCII码)。
5、然后,以太报文被送到网卡上,此时报文被分割为好几个帧,以0101的形式通过物理层发送到网络上。
6、然后,是交换机收到这些帧,把这些帧还原成以太报文,交换机根据以太报文头里的MAC地址查找自己的MAC地址表,找到出接口,把报文从出接口发送出去(把报文送到网关设备上)。发送的时候报文又被分割成多个帧,通过物理层发送出去。
7、网关收到报文后,根据IP报文头里的IP地址,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和FIB表,找到下一跳地址,然后把报文送到下一跳,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对方的网关。
8、对方的网关再把这个报文发送到对方的电脑上。
9、对方电脑收到报文后依次剥掉以太报文头、IP报文头、UDP报文头,然后发现应用层协议是QQ,于是把这个报文交给QQ软件处理,QQ再把ASCII码还原成“你好”,显示在对话框里。以上就是大概的过程了
分析完这整个过程,我觉得计算机网络实在是十分神奇,每一层、每一个协议、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处,都在某一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各安其职,虽然发送过一个数据中间需要经过如此多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的处理,但是在普通人眼里,就是我点击了鼠标,网页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就显示出来了,我觉的这才是真正的科技,让人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学完网络,最大的收获是会用命令配置IP了,真是so happy,哈哈,但是在分析这整个发送过程中,我还是发现自己只是对这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隔了几天没有看书,很多细小的知识点都忘掉了,所以我是顺着书边看边写的,所以我还是乖乖看书去吧。
PS:前几天写的感悟,今天搜了一下QQ消息的发送过程,看了一下大神的博客,我。真是被吓到了,竟然远远比我想象的麻烦:
1、QQ号称在线人数上亿,这样的话,假设消息经过了腾讯服务器中转(即:A发消息内容给B,其中内容先经过腾讯服务器,然后由腾讯服务器转发给B),如果这样设计,那么腾讯服务器的压力会非常大,所以,腾讯双方在线的情况下,应该是用了P2P的点对点消息。
2、但是聊天记录还需要漫游,需要漫游的消息可以存储在手机app本地的数据库,漫游的可以在你聊天的时候后台慢慢传输到服务器而不需要保证像聊天那样及时传输,腾讯还必须保证消息的及时性,可靠性,一定设计了很复杂的通讯协议,然后再对QQ消息加密处理;
3、在A对B发消息时,首先得知道B的IP,因为要建立TCP通信IP是必须的,所以,腾讯聊天的app中必定有一个心跳机制,还保证它在线,大概就是每隔个几秒钟,向腾讯服务器发送一个数据包,称之为心跳包的东西,当服务器发现某个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心跳了,则认为它已经下线了。当服务器收到心跳包后,标记好某个QQ当前的IP是x。然后当A要发信息给B的时候,腾讯会把B的IP交给A,然后A开始用这个IP和对方建立通讯。。
现在看来,想要做一个成熟的产品,真是需要很多人的心血啊,在这里不仅太佩服腾讯QQ的开发者了,(好像跑题了@_@)。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原理之感想读后感感悟
大学生实践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课程《纲要》及《概论》自主学习
姓名翁文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
班级会计八班
学号3700090838 成绩
2011年9月3号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主要是包括三个阶段:(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其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还包括初期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他们的功绩主要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但是那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主要是依靠个人以及爱国团体,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并且也没有做出多大的根据中国实情的的事件!
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
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观点,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生搬硬套地将它用到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社会,一定会犯“水土不服”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取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但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看起来思想无比革命,实际上思维十分保守。一旦采用这种思想来指导实践,很容易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损失。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用马列主义这根“矢”,去射中国革命实践这个“的”,理论科学,目标明确,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
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第四篇:马克思原理之读后感
《星火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星星一样渺小的火焰,可以烧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这就是带领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毛主席说的话。如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已经改编成了一本讲述革命的书,名叫《星火燎原》。萧华曾经说过:“《星火燎原》是革命烈士鲜血、革命群众鲜血构成的一部书。”我在这本书里,深深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坚忍不拔、勇敢奋战的精神。当读到这本书时,我就像进入到真正的战争里一样,充满了激情,在每次战争中,我都觉得中国共产党是最棒的、最坚强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颗关爱人民的心,他们的所做作为是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党的关心和爱护是令我深受感动的。
《星火燎原》是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的一部恢宏巨著,它由参与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最伟大事件的人的亲身经历写成,它的以血肉组成的不寻常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纪录,也是文学的人学还原,这种史诗的双重性,构成了《星火燎原》这部巨著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为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渊源、中国人民的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提供了最重要也最真实的依据。
我沉浸于历史文本的阅读中,感受着由二十世纪而来的穿越时间的无穷的力量。这力量当然由重温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而来,如刘伯承的《我们在太行山上》,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它们给与我们的力量是艰苦岁月中的信仰的赤诚,是人在最穷困最危难的时刻仍能想国家之所想,急民族之所急的胸怀的宽广。而还有一种力量,是我以前的阅读范畴不及或者于阅读中忽略了的力量,这力量分散在这样一些阅读中,我愿拿来与大家分享。第2卷中,《千家饭》的作者是吴先恩,湖北黄安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中他写1931年红军战士保卫麦收战役,前线战士缺粮,部队派他去后方借粮,老百姓一碗一碗的节省出来的饭,倒在桶里给前方战士吃,其中他写到了一个细节,村里的一个女孩子端了一碗面条,这碗面原是给女孩子生病的妈妈吃的,但是妈妈嘱她捎过来给战士们带上。这个细节没有一点文学的渲染,就是朴实而原始的记录,但是却有着感人的力量。第10卷,郭宝俊的《女向导》写了1948年辽沈战役攻锦州城,军械科为前方运送炮弹,深夜找老乡带路,村子里只有一个30左右的妇女,一个只会哭叫的娃娃,一个病卧不起的老奶奶,这个30岁的妇女自告奋勇,为十五辆大车带路,在黑寂寂的原野上,有时一个勇敢的女性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输赢。这是人心所向啊。
更可贵的是,《星火燎原》为我们呈现了我们的共和国诞生的基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可能正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星火燎原”四个字的最深含义。
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对革命精神的热忱,但那沸腾的血液,滚烫的热泪,将我的灵魂浇灌得愈益清明。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始于星星之火,必有燎原之势。
第五篇:一对一教学感悟之博弈篇
培训感悟——————博弈
紧张而忙碌的三月份在不断地培训、学习、成长中已经过去,这样一次全方位,多层面的培训,让我确实学习了很多很多。对于一对一教学,对于学大,对于自己的教学,从之前的一无所知,到之后的自我感觉良好,再到感觉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是一次又一次从本质上的升华。
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学大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中,每一位公司员工,尤其是在第一战线的老师们,更是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高速成长才能跟上企业的步伐,不至于被企业淘汰。
来学大已有时日了,感触是多方面的。慢慢也开始带了学生,开始上课。从开始带第一个学生到现在的十几个学生,这一路走来,我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沉淀了很多。自然也就多了一份经历,也多了一份责任。当然也加深了感触。给学生上课,一对一,面对面,不再是单一地讲解或单一地聆听,而是双方互动地有来有往。总感觉与下棋颇有相似之处。
下棋,一般来讲也是一对一。这在形式上和我们学大教育是一样的。只不过下棋的时候双方以棋来交流,而我们是以知识交流的。这是两者的外在相似,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神奇的神似。
首先,下棋的时候要求棋者能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要明白自己擅长的套路,还有熟知对手善用的套路以及对手每走一步真正的用意。只有这样,有时才能顺着对手的棋意将计就计,下出让对手自掘坟墓的精妙之期。相比学大,道理也是一样的。老师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性格类型,自己在学科方面擅长的部分是那些,以及自己更适合给什么类型的学生上课还要知道学生是什么类型的性格,学生在学科方面主要欠缺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等等。只有在这样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才有可能创造奇迹。教学要教到细腻,教到精致。
还有,下棋还需要棋者头脑冷静,有纵观全局,把握全局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十分清楚全局的形式,总体的利弊,而不是只看到局部的战况,才不会以小失大,也才可以下出丢车保帅这样看似不理智的妙棋。学大教育不也是如此吗?老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总体的课时安排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按部就班展开教学。每次上课的时候,又需要对自己的整体教学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学生有一些关键性的考试的时候,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临时调整教学安排,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做不到纵观全局,只会盲目的乱讲乱教,毫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教学要教到全局,教到系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下棋的时候要用心,走好每一步。成败往往只是一子只差。尤其是当我们走错一步棋,局势不利的时候,一定要耐心,慢慢蓄积力量,静静等待机会,然后反败为胜。这才是真正的高手高之所在——翻盘。想想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因为在学校学习上面有问题才来到我们这里的。所以,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抱怨学生基础差,接受慢,不听话什么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把这样的学生教好,那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那才是学大追求的老师,也是学大追求的结果。教学教到博大,教到大气。
教好每一个学生,争取下一盘漂亮的棋。
记住:一盘棋输了还有机会下另一盘。而学大,绝不允许教输任何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