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十四
“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十四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良好的作风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市开展的“三治三提”专项活动,其目的就是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形象。如何推进作风转变,我认为应该抓好三个环节。
一、端正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会带来什么样的作风,正确的指导思想,应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解决好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其次是解决好长远建设与眼前利益的关系,长远建设往往从基础抓起,时间长,见效慢,不容易看出政绩。而眼前利益见效快,省工省时,容易出政绩,这正是眼下一些领导追逐的工作思想。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是名利思想在作怪,不可取。最后要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现在有的同志喜欢报喜藏忧,在实际工作中,喜向谁报,忧瞒何人?当然是上级领导。有的领导一见报上来的成绩,不管是真是假就表扬、就重视;而一见下面报来问题就恼火、就指责。久而久之,这样就养成
了回避矛盾,隐瞒矛盾的习惯,最终使矛盾激化,害党、害国、害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性的决定因素。因此,改变工作作风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这样才能激发动力和干劲,保持正确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不忘这一点转变作风就有了思想基础。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转变作风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过程,就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进而也是转变作风的过程。
二、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狠抓落实
这是转变作风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工作作风概括起来说,就是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实;以埋头苦干、务求实效的态度推进落实;以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和督查机制确保落实;以实实在在的群众认可的政绩检验落实。正确的决策、良好的作风只有落实到行为上才会产生效果。才能带来变化;为此,应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勇创新业,开拓创新,抓住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找准事关大局的关节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确保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明确职责,创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力,促进工作落实。
抓落实是转变作风的重要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工作作风的归宿。抓落实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一个单位工作形势如何,并不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精神状态。当前,有些同志缺乏良好的精神状态,只要位子不要担子,只讲待遇不讲责任,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为此领导干部要强化学习,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入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求真务实要深入群众,面向基层,多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办好实事,群众才会拥护欢迎。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作风务实的体现。为此,首先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发现新情况,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清醒的工作思路。其次要有创新精神,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
要不断深化,不断跟着要求而创新。创新要结合实际,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的前沿,要运用马列主义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面对新的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廉洁自律、一身正气
转变作风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这是转变作风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从根本上讲是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一是增强自律意识。管住自己才能管好身边的人,影响周围的人。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戒除贪欲。堕落往往是从贪欲开始的,贪欲遇到诱惑就会演变成放纵和腐化。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强化执政为民的意识,才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是滋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则是转变作风的具体表现和有效办法。
第二篇:“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四
“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四
时下,全市掀起了“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 为主题的“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的高潮,向庸官问责,向懒员说不,向散症下药,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有效地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效率商丘”,为实现富民强市中心任务和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笔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从工作角度出发认为市委开展“三治三提”专项活动是非常及时的,这对于商丘今后的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庸、懒、散”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庸,单位缺乏有力的规章制度,部分工作人员能力不强,业务不精,品行欠佳,德才平庸,缺乏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懒,单位缺乏绩效考核有效执行力,个人组织纪律观念差、不遵守工作纪律、不积极工作、效率低下;散,单位内部管理涣散,个人上班时闲聊或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整天忙于“吃、拿、卡、要、报、玩”,拖延办事、无所事事。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严重,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
服务意识淡漠,对基层和群众态度生硬,故意刁难,甚至吃、拿、卡、要。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外出不按规定请假,擅自脱岗。
因此,笔者认为“庸、懒、散”,就是能力差、效率低、风气歪及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危害大,有必要强化整治。
一是强化学习以治庸。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坚持把治“庸、治、懒”工作与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清除因循守旧、有章不循、自我中心的思维观念,确立求实创新、立足突破,以良好的学习成果促进作风转变。
二是完善制度以治懒。制度是刚性的约束机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追究问责制、绩效评价制,建立和完善民意测评制、舆论监督制、建立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等,构成治理“庸、懒、散”的制度体系,形成治理“庸、懒、散”的长效机制,创造机关干部和公务员“能上庸下、能提庸去”的环境和氛围,为彻底治理“庸、懒、散”,形成勤政、务实、清廉、高效的机关作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是严肃纪律以治散。“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铁的纪律,就不可能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没有刚性的约束机制,必然导致自由主义的蔓延,就必然导致“庸、懒、散”作风的出现,所以纪律是治散的根本,纪律检查很有必要,要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治理“庸、懒、散”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我们能够把好脉搏、对症下药,不断丰富“药方”的内容,就一定能够根除“庸、懒、散”顽疾,形成人心思进、共谋发展的合力,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二十四
我认为开展好“三治三提”专项治理活动,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重视活动每个环节。从活动开始,严格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公务员道德建设“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采取自己查、同志帮、群众找、组织点等方式,深刻查找“庸、懒、散”方面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深刻分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分别作出公开承诺,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健全目标管理、干部管理考核和监督约束、公务员行为准则等制度机制。
培养、宣传典型。典型就是旗帜。各级各部门都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培育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三治三提”专项治理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不能就开展“三治三提”专项治理活动而开展活动,要与创先争优“双满意”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活动贯穿中心工作的始终,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督查问责一抓到底。坚持立足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整改,依据民意看效果,着力在解决问题、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上下工夫。大力开展问责治庸、问责治懒、问责治散活动,切实解决个别党员干部作风涣散、违规违纪、绩效平庸等问题,一旦发现,立即问责。(作者为夏邑县罗庄镇党委书记)
第四篇:“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二十二范文
“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二十二
“三治三提”号角的吹响,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我院每名干部职工必须深刻领会“三治三提”活动重要意义,既要珍惜这个机遇,又要抓住这个机遇、切实提质、提速、提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为我市农业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紧抓开展“三治三提”活动机遇,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努力开创农业科研工作新局面。
以引领我市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系统资源整合。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为保障,构建新型高效与转化协作体,推进学科建设共同体,搭建学术交流载体,着力构建科研协作长效机制。紧抓开展“三治三提”活动机遇,从市、县、乡(镇)、村四个层面共同推进,引领凝聚我市农业系统科研力量协力创新,加速我市农业科研系统科技资源进一步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开创我市农业科研系统科技创新合作和农业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结合开展“三治三提”主要内容,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广大科研人员应围绕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农民增收等农业发展重大需求,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坚决克服“庸、懒、散”现象,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精力攻克优质粮食产业、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公益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三、按照开展“三治三提”各项要求,强化科技成果推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围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市建立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体系,要结合我市开展“三治三提”活动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系统网络系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活动,构建体现农业科研单位特色,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科系统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新体系,加快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
四、突出开展“三治三提”活动效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农业科研人才,是检验开展“三治三提”活动效果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形成能够解决“三农”重大科技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的创新团队。重点培养、引进一批主要作物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第五篇:“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二十三
“三治三提”剖析查摆阶段心得体会之二十三
一
“三治三提”是市委审时度势提出的,以“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为主要内容,旨在规范从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形象的专项治理活动。目前,全市上下“三治三提”开展得如火如荼。深入研究“三治三提”的理论内涵和辩证关系,对于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确保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治三提”是在我市实现“十二五”目标,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它像一股清新之风,吹活了机关这池“静水”;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行政低效这把“锈锁”,生机盎然、生动活泼的机关新貌代之而起。
“三治三提”,既是因时之举,又是治本之策;既是工作作风砥砺,又是行政理念提升。随着活动深入开展,渐次彰显出求实本性和应用价值,通过理论升华和实践深化,逐渐沉淀成一种文化自觉,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职人员的思想行为,最终内化为行政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
“三治”旨在解决“庸、懒、散”。敢于向庸官问责,着力解决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贵于向懒员说不,着力解决不为民办事的问题;勤于向散症下药,着力解决作风涣散的问题。“庸、懒、散”是“慢性病”,是 “隐性腐败”,是“消极腐败”。“兹事虽小,影响甚巨”。“庸、懒、散”的存在,不仅降低了行政效能,抹黑了优良环境,贻误了科学发展,而且挫伤了群众的感情热情,败坏了党风政风,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最终损害的必将是党委、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损害的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三治”是《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本质要求。“三治”绝不仅仅是一次作风整顿,而是《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公务员义务包括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很显然,“庸、懒、散”现象的蔓延使公务员对其法定义务履行大打折扣。同样,公务员纪律也明确禁止“庸、懒、散”现象。可以说,“庸、懒、散”现象是违反公务员纪律、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典型表现,是《公务员法》所明确禁止的。
三
“三提”,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一言以蔽之,就是提高政府效能,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三提”是民意的结晶,是民众的心声,是人民的需要,饱含着人民群众的信任、期许和责任。“三提”的价值,就在于反映了党委、政府为人民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责任,使人民群众从公职人员高效行动中感受到温暖和尊严。
“三提”体现的是对人民的深情、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想人民所想,办人民所需,急人民所急,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愿和诉求。“情为民所系”,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根本要求。“系”就要保持公仆情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三提” 体现的是对人民的敬畏、敬重。《荀子》讲:“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是一种境界,是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畏。有了这种敬畏,就会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就会勤政敬业、重权慎权,就不会滥权懒政、怠慢敷衍,就不会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四
“三治三提” 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是推进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治三提”是个辩证统一体。“三治”与“三提”二者紧密相连、辩证统一,互为条件、互促共进。其中,“三治”是手段,“三提”是目的;“三治”是路径,“三提”是目标;“三治”是形式,“三提”是实质。“三治”着重的是规范、控制、指引、监督;“三提”着重的是价值、目标、担当和责任。通过“三治”,达到“三提”,表里相依,缺一不可。只有正确理解“三治三提”的科学内涵与辩证关系,才能从实际出发,以“三治三提”科学理论为指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改革发展。(作者系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