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课程十二条

时间:2019-05-12 12:2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国藩课程十二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曾国藩课程十二条》。

第一篇:曾国藩课程十二条

课程十二条

一个人只有严谨地把看似平淡渺小的事情持续做好,就能完善人格,创造奇迹。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从中可豹窥毛泽东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一斑。这十二条曾国藩守之终身,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初步认识。

道光二十二年在京日记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老,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十二.夜不出门。旷功凝神,切戒切戒。

1842年曾国藩32岁,致力于程朱之学,每日必做功课,以敬为纲,其余为目,课程十二条 一:整、齐、严、肃,时刻心存敬意。无事时把心放在腔子里,不劳神;有事时认真专一心无杂念全力以赴。心地光明正大,头脑清晰明辨,精神状态就像早上缓缓升起的太阳,永远在进步且永远都有进步的余地。

二:每天不拘束于一定的时刻,静坐两个小时(四刻=1更=2h),这个有点难做到。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体验天地造化之公正,摆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不偏不倚,厚重端正,就像一个鼎镇在那里一样(既有思想上又有生理上)。

三:曾国藩围剿太平天国时,天还没亮就吃过早饭了,近代没有电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或者最好顺应四时早睡早起

四:一本书没有看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翻西看看,完全学不到东西,给人家看书了。意思不绝对,但是总的来说,必须有坚韧的心态和意志,看完眼下的书,再买或者翻新书,而不三心二意,要不然只会浪费时间,毫无所获。

五:1836年买了《念三史》,这一年26岁的曾国藩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盘缠用尽。要不是在长沙碰到已经做官的朋友接济,差点回不了家,但他却在带着朋友接济的一百多辆银子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卖《二十三史》的人之后,把自己身上差不多所有钱都没了这本书。回去后,曾爸跟他说,你借钱买书,我不吝惜也不怪你,尽全力满足你,你能看完一遍就对得起我了。曾国藩内省之后每天看十页,如有间断,就认为是不孝的行为!六:少说多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对被人好对自己不好得说,对人说了如果不能帮助被人则不说,不因为可能影响自己该说的不说。七:书有我曾不曾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八:书信往来中,曾爸有告诫曾国藩说,要懂得有规律的劳、欲、饮食。劳、欲、饮食,要像节气,季节一样有节奏,春夏秋冬,有条不紊。而不是节制的意思。时时刻刻保养自己就像在养病一样。

九:每天读书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每次都能从所看的文章中体会到其中的意思,获得启发。每天都能知道自己原来所不知道的。

十:每月月末作几首诗文,来验证自己积累义理知识、修身养性方面是否有长进。不可以一味沉迷于读诗作文,最容易沉溺心灵,丧失志气。

十一:饭后写字1 h, 凡是动用笔墨的事情,都当作自己的课程,认真对待。今日事今日毕,越是累计越难完成。

十二:夜不出户,晚上出去,既荒废功课又导致精神疲惫,这种蠢事绝对不干,切记切记!

第二篇: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晟肱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然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据唐诗戡所撰的《曾国藩治学之道》一文中介绍,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至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第三篇:曾国藩领导艺术借鉴课程简介

《曾国藩领导艺术借鉴》课程简介

一、课程设计

4-8课时;同时根据受课对象的职位差别,相应增加曾国藩故居现场体验式教学。

二、授课适应对象

行政机关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三、教学方法

全方位案例教学法(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课程内容中的某个要点,撷取不同的个案,通过不同的案例情境或事件,来激发学员参与讨论、思考、互动。其缺点是这样的单个案例虽然具有说服力,但它往往比较孤立。全方位案例教学法重在以一个完整的人一生的经历作为案例,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他在这一方面如领导艺术方面的得与失,给学员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形象。相比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它更全面、更立体、更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全方位案例教学法,是讲授者本人的独创。实施以来,效果非常明显,受到领导干部的普遍欢迎和高度称赞。)

四、教学目的本课程选取近代历史上一位比较“成功”而且大家感兴趣的名人曾国藩作为一个全方位案例,分析他在领导艺术上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学员一起分享他领导艺术的经验与得失,目的是希望学员从这个案例中得到启示,结合现时代学员各自的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领导艺术,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有所超越,帮助领导干部在今后的领导岗位上更新领导观念,提升领导艺术,努力带好队伍,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五、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大致分三部分。重点讲解曾国藩领导艺术中的用人特点。

一、分析曾国藩领导艺术的特点,特别是他在领导艺术方面的领导观、权力观、用人观。旨在帮助领导干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二、剖析曾国藩领导艺术中用人艺术的独特之处,包括他的识人观、识人术。旨在帮助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提升领导用人艺术的能力和方法。

三、讲解曾国藩领导艺术中用人就是用好团队这一做法,看其如何打造湘军这个团队,从中帮助领导干部反思、借鉴、创新团队建设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六、授课教师简介

刘绪义(1971-),男,湖南双峰(曾国藩故里)人,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长沙税务干部学院税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艺术阅评员。在曾国藩研究领域颇有创见,在海内外出版关于曾国藩的专著二部:《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历史给谁来酿酒――湖湘才子品读曾国藩》等,承担全国税务系统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十余年,主讲场次近千场,另应邀为其他党政机关讲学百余场次。

第四篇:规矩教育+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曾国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军事家,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据唐诗戡所撰的《曾国藩治学之道》一文中介绍,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之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作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第五篇:曾国藩[推荐]

曾国藩的事迹:曾国藩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收李鸿章为徒)。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

曾国藩知人善用,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大军所到之处百姓皆“各行其是”,八本之一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作为一个时代非常优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当被太平军打败之后,曾先后两次跳江自杀。当他失败的时候,他受到当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他后来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败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墓地在今长沙市望城区坪塘镇伏龙山下桐溪寺后,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现墓地仍残留石马等遗迹。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错误:曾国藩筹备的远征军打算于1854年年初沿湘江而下。这是它第1次被用于对抗太平军,而此时太平军已经溯湘江而上,进入湘阴与宁乡。湘军在3月打了几个小胜仗,将太平军赶回到了岳州,曾国藩及其整个水师,与大约4000名陆军一起,火速向岳州挺进。战船分散开来,在洞庭湖靠近湖南各条河流入湖口的水面上巡逻。一封又一封告急信送来,催促湘军火速增援湖北,该省的省会武昌十分危急,东王率军来到那里,打算攻陷该城,控扼长江上游。还有人提出要求,催促湘军救援安徽,因为该省已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很高兴,他现在终于上路了,去实现皇帝的愿望。

然而,等待着他的是失望。4月4日,新舰队的24艘战船沉没了,几十艘战船被横扫湖面的大风暴损坏,导致许多人溺毙。与此同时,在准备出征的那几个月内与曾国藩意见相左的王錱,已经离开岳州,率领约2000名部众,朝武昌方向推进。在距离羊楼司不远的山上,他们遭到太平军优势兵力的四面围攻。王錱所部没有作战经验,惊慌失措,丢下辎重,向四面八方溃逃,一直逃到岳州,抵达围城之外。他在这里得到2000名正规军和朱孙贻指挥的600名新军增援,抵抗太平军的前锋。但是打着黄旗、披着红衣的太平军主力很快就杀到了,把恐惧散播到官军心中,他们再次逃离至城外选定的阵地,只有1个营的500人坚守不退,鏖战全天,抵挡几千名太平军的进攻。官军被赶进了岳州的城墙之内,但是他们缺米缺盐,没有做好抵御围攻的准备,曾国藩只有1600人留作预备队。停泊在岳州城旁的战船给了太平军一定的打击,但是很不幸,在风暴中损失了那么多战船以后,岳州又缺乏补给,而太平军在向长沙推进,这就迫使曾国藩不得不撤退,以便在长沙及时布防。曾国藩在4月17日撰写的奏疏,首尾两次请求皇帝将他交给刑部议罪,作为对这次失败的惩罚。

陆军的其他部队已经从其他道路前进,朝崇阳与通城方向推进较远,但其司令官塔齐布与胡林翼也奉命率部返回长沙。于是开拔后仅仅过了4周,湘军整体又退回了长沙。太平军在长沙以北60里处的靖港分兵进军。他们一部分从陆地上前往湘潭,于4月24日攻克该城。塔齐布于4月25日奉令前去收复该城。第2天,5营水师也前去参加战斗。水陆两军联合攻击,摧毁了太平军舰队的大部,扫清了陆地上的壁垒。可以说,新军的士气在这几天的战斗中才首次高涨起来。4月29日,太平军再次遭到重创,湘军于5月1日漂亮地收复了湘潭。

这些大捷几乎被中和掉了,因为在4月28日,曾国藩亲自率领一支由40艘战船与800名士兵组成的部队攻打靖港,吃了败仗。当时南风大作,水流湍急,其相加的作用力致使战船无法操控。它们被太平军俘获或烧毁。曾国藩在刚刚被迫从岳州撤回后,就遭到第2次失败,他又羞又愤,两次跳水自尽,但每次都被朋友们救起。由于3天后有了湘潭大捷,有了胜过希望之光的胜利,曾国藩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这是黎明的到来,太平军终于遇到了敌手,在对手没有满人参与的情况下遭到了惨败。尽管有了这个胜利,但曾国藩还是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里备受煎熬,受到长沙官员的公开嘲笑。他发现到处都是欺诈,并且受到手下几名将领的刁难。我们已经讲述过王錱的不诚,此人在左宗棠的帮助下将一场小仗虚报为大捷。他还被自己家人的行为所困扰。他的二弟曾国潢来到长沙跟他吵架。他还向家人倾诉了对于大势的看法,说到处都是尔虞我诈,他不得不承担几名部属将领的任务。

这些日子里他的精神极为烦恼苦闷,他后来回顾时,视为自己的道德大修炼。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起过回家的念头。相反,他以坚定的信心开始修造战船,修改军营制度。他在湘阴的失败多少是偶然性的,并且是难免的,但针对岳州之败,他认为自己犯了四条大错。第一,部队起床不够早。从此以后,官兵必须在黎明前起床并吃完早餐。第二,军营不够牢固,将来必须修建得更为坚实,要有高而厚实的围墙,周围有宽8尺深6尺的壕沟,还要挖掘一道浅沟,底部埋设尖竹签。第三,全军未能合作一处。他在岳州只率领5000人中的一小半,其余都分散了。如果全军1万人驻扎一起,他就能够经受住围攻。第四,应该逮捕并严厉处置行动可疑的人,不可宽宏大量。

对洋务的贡献: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 改变了清朝历史上总督无汉人的状况,且因其拯救成功, 权倾一时。清王朝的部分军政大权由满人转到汉人手中, 由中央转到“封疆大吏”手中, 就为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些握有实权, 且思想开放的汉族官员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办洋务, 曾国藩便是其中为首者, 他成为洋务运动的发轫者。

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发其端, 是因他在解决内忧外患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的部分事务, 希望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枪炮船只来解决现实的危机, 这也充分体现了他重视“实用、实功”的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惨败,使得颇有民族意识的曾国藩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悲痛和愤怒无法抑制。战争使他真正懂得了船坚炮利的威力,于是他加紧催请清政府采用西方先进武器武装军队。曾国藩希望中国能渐图自强, 抵御外侮。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虽然他的思想很保守,“然见他人之长, 则勇取而不惑”,遂开清季提倡洋务之先声。

曾国藩主张买船购炮, 但他并不仅停留在买船买炮的手段, 他还主张:“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制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到这时已逐渐形成了。“师夷”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 解决清政府面临的实际困难。1860 年, 湘军攻陷安庆, 第二年曾国藩即在安庆创设内军械所, 制造新式船炮。正是以安庆军械所开始,“师夷智”从一种议论转化为一种社会现实, 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洋务运动。

二、曾国藩的洋务实践

曾国藩办洋务, 是从购买西洋新式武器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侵其对洋枪洋炮的威力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1861 年, 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制造枪炮, 虽然它的规模相当的小, 但它是中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 成为当时清军的主要火器供应中心之一。它虽以手工制造为主, 但它标志着手工制造向机器工业过渡, 在军事器械制造方面出现了新的技术。

1863 年,曾国藩在容闳建议建立一座机器母厂,使得曾国藩深受启发, 认识到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必须首先发展机器制造业。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近代军工厂江南制造局成立了, 它也成为中国近代兵工业的母厂。在它的带动影响和人力物力的支持下, 军事工业在各地不断兴起。

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广泛罗致懂科技通洋务的人,如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并予以破格使用, 他还组织了一批翻译人员筹建翻译馆、印书处, 翻译西方书籍,以介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遂使洋务运动在有人才、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起来。为中国的近代史进程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多数中国人来说, 他们了解西方, 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文明的精华, 是由此而得来的, 翻译馆为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真可谓功德无量。

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曾国藩与李鸿章两次联名上奏选派留学生出国,并为幼童留学拟定详细章程。虽然幼童赴美留学中途夭折, 但此后风气大开, 留洋的人日渐增多, 在中国社会各方面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留美幼童归国后, 经过艰难曲折的奋斗, 在各行各界展露头角成为国家的栋梁。如第一批留美幼童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詹天佑, 第一次不假外力, 设计并领导修成了京张铁路可以说留学为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造就了大批精英人物, 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储备了人才。曾国藩在设立翻译馆, 派学生出洋这两件事上是功不可没的。洋务运动的推行, 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保障, 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直接关系到洋务运动的发展, 面对虎视耽耽的西方列强, 曾国藩既没有心浮气躁, 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理智地提倡和戎外交。1870年, 当突发性的外交事件----天津教案爆发以后,为了尽快平息事态, 曾国藩决定委曲求全, 失小保大。虽然天津教案的最后处理结果对中国来说是屈辱性的, 但是在曾国藩的主持交涉之下, 中国毕竟避免了一场战争的浩劫。

三、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运动, 是在古老的中国社会开始萌发新的经济、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社会力量这个历史转变时期产生和开展起来的,面对变局,曾国藩没有故步自封,我们姑且不论其思想是否朝着完全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种积极求变的思想却值得我们去学习。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科技发展带动了社会思想变化,在面对这种变化时,惟有积极求变,不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洋务自强新政的首倡者, 他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在那充满复杂矛盾的关键历史时刻为洋务活动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赢得了生存空间。应该说, 曾氏提出的指导洋务活动的“ 中体西用” 的思想, 在洋务运动的初期阶段, 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作用的, 它助长了国内学习西方思潮的抬头和近代工业的兴起,给闭塞的中国社会开了生面,从而引发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热潮和新思想的大传播,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下载曾国藩课程十二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曾国藩课程十二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曾国藩读书笔记

    俗话说:文如其人。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

    曾国藩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领导们、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曾国藩家书》,如果说曾经读过的哪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给我的感触比较深的话,那么我一定会......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在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就连毛泽东,蒋介石,都对他推崇备至。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

    曾国藩观后感

    曾国藩其人其事今天我们借这次学习的机会,来共同了解一下曾国藩这个人。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曾国藩读后感

    《曾国藩传记》读后感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

    曾国藩读后感(范文模版)

    明志修身 ——读《曾国藩成功密码》有感 曾国藩在其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立下志向后,他慎独修身,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美妙的理想,最终达......

    曾国藩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领导们、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曾国藩家书》,如果说曾经读过的哪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给我的感触比较深的话,那么我一定会......

    曾国藩家训(范文大全)

    国藩生前封侯拜相,满族荣华,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田地、金银珍宝,留给子孙后代的是一楼富厚的藏书、一道著名的遗嘱。他认真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一生所得归纳为四条,并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