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大全

时间:2019-05-12 12: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大全》。

第一篇: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必将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高屋建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报告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29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历史经验,重点突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思想,进一步阐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平发展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报告主题明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新胜利,鲜明地回答了旗帜、道路、目标问题,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自己路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艰辛探索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唯一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

二、报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胡锦涛同志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三、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报告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是一个注重理论创新、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两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带全局性的战略指导思想,其中以科学发展观最具代表性。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同志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十七大为我们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科学技术发展国家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出力。我们人民教师就应该努力掌握更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素质高、身心健康的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开拓奋进,做一位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为党旗争光辉。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根本指导地位,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由其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对此进行了强调和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了进一步阐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正是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了正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科学体系。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我们党积极适应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坚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科学的思维审视时代,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科学体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意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体现

更好地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南。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须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和挑战,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有效引领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只有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在市教育局和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东升二小全体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支部活动,加强了党员教育,重视了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文明单位和构建和谐校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抓紧党员教育,积极组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重视并抓紧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这是党支部的基本任务之一。二00七年,我支部根据形势发展和上级要求,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了党员教育,利用党员会议集中学一点,利用平时自由支配时间自学一点,利用网上交流或大会交流学一点。上半年主要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党章和《支部生活》等党的刊物上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党员都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教育改革也必须遵循这个观点。作为党员就是要先学一点,多学一点,这样,才能让自己跟上党组织的要求,从而积极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去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下半年,我们组织全体党员继续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结合和谐校园建设进行交流,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又立即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聆听党校同志的辅导报告,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交流,通过一系列学习和活动,广大党员懂得了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要发展,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的大目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任务,更是教师的工作和任务,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埋头实干,以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异成绩来为党组织增辉。

同时,我们把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结合起来,还鼓励党员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教育法规,从而不断增强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牢记党的宗旨,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应是党员的自觉行动。对此,全体党员牢记在心,付诸于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多数同志成为教育教学、后勤工作中的佼佼者。份内事扎实积极干,份外事帮着抢着干,这正是年轻党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真实反映。还有一些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政廉洁,勇于创新,忘我工作,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关爱师生,深受师生信赖。

党员在本职岗位上的不懈努力,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影响着周围的人,从而提高了支部在教职工中的威信。

三、认真开展活动,重视组织发展,努力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积极开展支部活动,健全三会一课,是党组织有活力和生气的具体表现。2007年,我们按校党委的要求坚持积极开展支部活动。如组织党员聆听党课四次,提高对党的认识和增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党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责任感;组织党员开展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修养;还积极支持鼓励青年党员参加各种业务竞赛,努力让他们逐步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全体党员都能按时缴纳党费,执行组织决议,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通过支部活动,提高了党员的党性,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

把优秀青年教师吸收到党内来,这是党组织有生气和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2007年,我们继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重视了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上半年还积极发现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人才,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去年底至今,已有三位老师向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面对2008,支部工作还需加强,随着新党员的增加,党员教育要提高实效,三会一课要坚持并有所创新。

2008年催人奋进,我们将把创建先进支部作为工作目标,动员全体党员为学校再创辉煌而努力奋斗。

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团结奋斗。大会将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开好党的十七大,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更好地规划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好党的十七大,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两个多月来,全党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思想更加统一,认识更加清醒,作风更加务实,行动更加自觉,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开好党的十七大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迎接党的十七大,最重要就是要努力做好工作,创造优异成绩,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勤奋工作,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

满怀豪情迎盛会,共创伟业开新篇。我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我们正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开好党的十七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第二篇: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1、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们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需要回望过去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③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这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两个不可逆转和两个连接:(三件大事的作用)

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⑤“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⑥怎么实现中国梦

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由来

 旗帜,泛指用绸、布等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特定颜色、图案的标志,大多挂在杆子上或墙壁上,用于传达讯息或分类。其引申义指具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理论或精神力量。

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

 恩格斯:一个政党的纲领“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 列宁:“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 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

 用什么样的旗帜引领党和人民,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成果。 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开始提出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思想是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萌芽。

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表述,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而逐步深化和明确的。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怀疑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实际上为“我们党举起了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

 首次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明确提出来,是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十三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倒”,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世界社会主义就充满希望。

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朝着宏伟的目标奋勇前进。”

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

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号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尽管对旗帜问题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主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

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鲜明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

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 第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前提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

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什么是)

 “马克思主义终结了”?

苏东剧变后,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狂潮。

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 国际社会赞成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声音

(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

(美)詹姆逊《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和庆贺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德)哈贝马斯《追补的革命》:“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

台湾1990年评选世界十大好书,《资本论》名列其中。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 “千年伟人”马克思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名列榜首。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四频道(Channel 4)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2005年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路透社:“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

2008年10月1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资本论》第一部销售一空。仅德国一个出版商,在2008年,就销售上万册之多。

 “千年伟人”马克思

马克思当选“千年伟人”绝非偶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和学术界,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研究悄然升温,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型国际会议相继召开,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热潮。

1995年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为了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首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从此国际马克思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到2010年已召开过六次。

1996年4月,美国纽约召开了“社会主义学者研讨会”。同年,世界各地的6000多名代表到英国伦敦,举行了“96马克思主义大会”,这次盛会前后共举行了260多场报告会和讨论会。

1998年5月又在法国召开了“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当时法国《人道报》刊文说:“从纽约到东京,从圣彼得堡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

这些国际性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影响之广,有力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现代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当代适用性。

怎样对待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怎样对待)

 第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

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论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等。

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解决了既坚持社会主义原理又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第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明确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历史方位。

提出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

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与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第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提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

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提出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大论断。

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我们党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1、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内涵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十八大报告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道路是“实现路径”,理论体系是“科学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径)、理论体系(指南)、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大报告

这一概括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第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第三,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十八大报告

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在接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

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对“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否定,其主题仍然是强调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十八大报告

这一概括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制度。这三个层次的制度,即遵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套制度体系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继续前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为其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为其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为其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是支撑,为其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足根基,为其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自

然载体和环境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造活力。

中国初步改变了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状况,成为一个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奇迹”展开热烈讨论。

2009年9月美国最新一期《时代》周刊,以代表中国的红五角星作为封面,封面显要位置写了“中国”二字,并配以醒目标题:“China‘s Moment(中国时刻)”,盛赞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2011年11月2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特意用了一个在英语中极不常见的“领头龙”(leading dragon)一词来表述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

美国《福布斯》说,中国已成经济领域的“超级巨星”,近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每七年翻一倍。尤其是从2005年超过意大利后,经济大跨越的步子就没有停止:2006年,超英国;2007年,超德国;2011年,超日本。

基辛格说:当七十年代第一次到中国时,我绝对想象不到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

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探索“中国成功之谜”非常有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是因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切合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历史和现实反复说明,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正确的方向;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科学社会主义,则没有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

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目的、意义)

第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十八大报告

第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怎样学习本课程(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不断增强独立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新认识、收获新体会。

第一,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第二,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首先,要掌握理论;

其次,要联系实际。

一是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

二是联系自已的思想实际。

第三,要同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知识结合起来。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篇: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范文

初三政治专题四:中国将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下面,将分三个小专题予以阐述。

分专题〈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一、重点问题点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学习本节内容,应该着重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3、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4、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要正确对待人类文化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二、与热点问题的联系: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举措。要记住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字)。

2、目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加入WTO后,应进一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辨析

观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解题思路:

1、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

2、总结:发展先进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学习和吸收西方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第四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是综合集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内核”和“灵魂”,是“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延展的核心力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有了必须坚持、必须依循的整体规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制度,是维护社会关系、协调和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章法。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中国制度”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力量、配置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制度,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理论的与时俱进催生制度的与时俱进,是不断拓展、不断完善需要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巩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要站在时代前沿博采众长,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积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这一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理论、实践,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它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建设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上,我们党都越来越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最根本的是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到一整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上。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得体会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如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靠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只能采取加重剥削工人、农民和促使小生产者分化破产的办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采取这种办法必然要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广大人民群众一定不会答应,人民就不会选择共产党。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不管你承认与否,人类社会最终是朝着共产主义迈进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关系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不同于以往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特殊性,它不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或封建主义取代奴隶社会那样,只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取代另一种私有制形式。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是以崭新的公有制取代与否定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实践。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

中国本来是个穷国,可近年来,为什么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呢,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只能是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的脸色行事。天上会掉下馅饼来吗?不,绝不可能。美国等西方列强是不会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哪怕作过的承诺也是不算数的。90年代东欧剧变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我们还得靠自己。退一万步说,既便有人愿意帮助我们,象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谁能帮得起。没有人能帮助我们,怎么办?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还不长,其间还走过相当一段弯路。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5年的成就,足以令世人刮目相看。昔日的“东亚病夫”,如今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只要把党建设好,共产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先进性,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振兴中华,强国富民,伟大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理直气壮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

下载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建设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心得体会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合集五篇)

    初三政治专题四:中国将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下面,将分三......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篇范文)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条件下,中国的文化经济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所具有的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文化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全球化为我国的文......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推进了马克思......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

    关于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读后感想

    关于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读后感想 参考书目:《邓小平文选》 关键词: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 政治路线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正文:述评 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农村

    对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农村 —— 陈国福中乡旅控股 执行董事北京市长王岐山曾说过: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或者说我们的上一辈都来自农村! 我,实属于大多数人中的一位,我的父亲母亲......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

    第十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思考题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B) A 社会主义 B 爱国主义 C 集体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