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感悟
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感悟
突发事件的处置是考验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试金石,我们不能小视突发事件,处理好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处理不好会使经济崩溃。有关专家指出,人均GDP在1000—3000美金之间是矛盾凸显期,利益发生冲突的危机期,所以,突发事件时常发生是正常的。处置突发事件关键是考验我们的执政能力,考验我们能否正确应对,正确处置。所以,加强和培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十分重要。
一、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一)有良好的思想准备
目前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随时可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有时很小的诱因会引发连锁反应,处置好可以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处置不好会酿成大祸。所以,市委办公室的同志要有良好的思想准备,时刻绷紧应对突发事件这根弦。应对突发事件,一要沉着冷静,处惊不变,二要立即请示领导,不要轻易表态,不要乱指挥,做到帮忙不添乱。
(二)对照预案,提出建议
各类突发事件都有应急预案,一旦事情发生,要对照预案提出正确的建议。在请示领导的同时,要及时报告分管领导,通知主管单位及其他相关责任单位。
(三)注意跟踪,收集信息
处理突发事件的全过程,要保持信息畅通,按规定真实、准确、全面、及时上报信息。
二、把握个案的规律性
不同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各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要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对个案进行果断分析判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关于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对
1.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快速反应,立即报告分管领导,通知相关单位,并责成相关单位立即派人赶赴现场。
2.领导到现场后,立即组织施救,摸清情况。施救必须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切忌多头指挥、瞎指挥。
3.保护现场,设置隔离带,锁定证据以便调查事故原因。
4.指挥编组,调查原因。根据事故大小,成立现场组、抢救组、调查组、舆论组、善后处理组、法律援助组、治疗组等。直接指挥者要扁平化指挥,切忌层次太多。
5.控制舆论,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为了确保安全,尽量不让记者进入隔离带以内。在摸情基本情况后,可先向媒体发布一条简短的消息,或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情况,澄清事实。
6.做好善后工作。通知相关领导、主管单位、法人、家属到现场,县上的责任人、事故发生地第一责任人必须到第一现场。家属到现场后,要就近安排吃住,尽可能“一对一”陪同家属,防止发生意外。
(1)公布事件的基本情况,依法安抚处置,不要轻易表态。
(2)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善后处理方案,按政策规定进行赔偿,还可视情况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社会救济。
(3)按照“谁领导、谁指挥、谁负责”的原则,将善后处理方案呈报领导批准。
(4)协助主管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好善后。处理安全事故特别是工伤死亡事故,要尽最大可能做到签字不过夜。除涉外人员外,如有人死亡的事故,那么,处置遗体要及时,按规定送到殡仪馆就地火化,不能留在现场,不能拉回原籍土葬。
(5)安排、护送家属返乡。(6)迅速查明原因。
(7)依法监控、处置当事人。
(8)根据事故原因和责任大小,依法处理监管人员等责任干部。
(9)形成综合报告,逐级上报。
(二)关于社会稳定突发事件的应对
1.快速反应,立即到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相关责任单位领导、属地管理单位领导立即到场。2.实施预案,迅速果断处置。要注意备足警力,以便在特殊情况下依法果断采取强制措施。
3.依法处理。可派出代表对话座谈。对话无效,则依法处置。
4.息事宁人。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属实,该解决的要及时予以解决,以免再次引起事端。
(三)关于较大动荡事件的应对 1.果断沉着,反应迅速。2.摸清原因,立即上报。3.应对预案,积极建议。4.协助领导,稳妥处理。
三、关于舆论掌握
舆论掌握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处理好了可以平安无事,能够为善后处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1.弄清原因,掌握事情真相。把事情尽可能平稳处理好,帮忙不添乱,不要激化矛盾。
2.及时上报党委宣传部。宣传部是舆情把关的主管部门。
3.抢先机。这对突发事件处置极端重要。防范无端或不客观有意炒作,坚持按客观事实办事,坚持正面宣传。
4.发布权威消息。消息最好发给新华社、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
处理突发事件没有定论,没有权威,没有固定的处理模式,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灵活机动,灵活应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我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探讨、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参谋指挥能力和应对水平。
听《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讲座的体会(龚彦)
时间:2010-12-15 10:47:00 来源:
[字体:小
中
大]
根据厅系统公务员开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的安排,12月10日上午在厅会务中心聆听了省委党校赵达军教授的“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讲座,感受良多。
通过赵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知识、怎么预防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措施及公共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有了初步了解,对公务员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2008年冰灾事件”和个人的工作,谈一点学习体会。
1、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定性的特点,只有做好了应急预案,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冰灾后,我们总结经验,居安思危,不断修订、完善地方发供电企业的应急预案,加强电站的反事故演练。加强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帐,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部门、部位及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应对危机事件做好思想准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为应对危机事件做好知识储备。
2、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广泛收集农村水电系统相关信息,为应对危机事件提供决策支持。为此我局建立并启用了农村水电信息查询系统,为应对可能危机事情,要求我们及时准确掌握全省农村水电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面对危机,要求我们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遇事不慌,思维清晰,有条不紊。面对危机事件发生,应主动工作,不争吵、少纠缠、不推诿,积极加强沟通与协调。态度决定成败,要求我们以更踏实,更敬业的工作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4、面对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对危机的发展趋势提出应对预案,采取必要、临时措施解决部分问题。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中,在电网全面瓦解的情况下,我厅根据地方电网状况,很快制定并执行了切实可行的地方发供电企业的应急方案,及时采取了小水电就近供电的方式,解决了部分重要部门和农民的供用电问题,实现了温家宝总理指示在春节前实现24个县城,80%的乡镇实行供电的目标。
5、面对危机事件,必须具备周到细致的执行能力。我们是应对危机管理的第一线,往往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大到总体计划的拟定,小到细节处理的解释,需要面对公众,需要亲力亲为,因此,具备周到细致的执行能力是保证决策效果的关键。
赵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列举了大量生动的实例。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特别是对应急预案机制的建立、预案的分类、预案的内容、预案的基本要求所进行的详细讲解,为我们今后制定各种预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受益非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有关知识,并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的能力和危机管理水平。
第二篇:处置突发事件
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四川省南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长云
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其应急处置能力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的程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应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认识 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意义
(一)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打造群众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打造群众满意政府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今无论从国际、国内的形势看,还是从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看,提高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努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都是当务之急。从国际来看,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
相互交织,重大疫情传播、恐怖主义活动、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呈现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连锁反应等世界性特点。就国内而言,我国极端气象灾害日趋增多,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呈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台独、藏独、疆独势力活动猖獗,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具体工作而言,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反映不灵敏,应对不及时,处置不果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努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经济均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最关键的是在注重经济增长方式、体制机制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外,许多地方坚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为妥善解决由于利益分配、社会结构调整、思想观念碰撞带来的诸多矛盾,提供了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各行各业应急管理工作,努力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
二、准确掌握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科学方法
(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实践证明,提高实际工作中对各种突发问题判断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并迅速作出敏锐的反应,是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的根本前提。敏锐性的培养,一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及时做到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二靠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的信
息,做到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件苗头和动态;三靠勇担责任的精神品质,就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负责的态度直面矛盾、果断处置。
(二)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处置突发事件之所以比较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事发突然,客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与系统思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首先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就是在思想上精神上时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绝不能存在侥幸麻痹心理。其次要有一种日常工作的超前思维状态,善于立足本地本单位实际,超前科学制订好各种处置方案。其三要有一种有效的团体组织动员状态,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抢险救灾团队。
(三)要有细致的疏导力。努力做好群众疏导工作,坚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应把握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群策群力,善于集中班子集体智慧,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二要善于借助外力。注重抓住关键的人,用好有影响的人,努力整合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做好正面宣传和正面沟通工作,绝不能被动应对、顺其自然。其三要注重因情施策,针对不同事件的成因和事态走向、对症下药,促使问题和矛盾尽快得到解决。
(四)要有平和的内定力。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最终胜败取决于领导者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方法手段。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持忍耐克制的心态。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面对群众高昂的情绪或者失控的围攻冲击,要能始终做到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其次要有归零心态,无论何种情况下,始终坚持“打铁还要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
斜”,不“退”、不“变”、不“躲”、不“假”,始终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泰然处之。
(五)要有深刻的反思力。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反思不足,变坏事为好事,促进各项工作的再完善与团队凝聚力的再提高。做到这一点,首要问题是深刻反思,学会把握客观规律,不断丰富我们的工作方法。其次是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不断学习应急知识。应急管理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涉及的应急管理知识内容广泛,并不断在更新;领导干部没有丰富的应急管理知识,就谈不上具有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应挤出时间,除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外,多自学一些有关应急管理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尤其是施行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开展应急演练,从现象上看,检验的是演练是不是有序进行,机制是否灵活有效,信息渠道畅不畅通,应急预案具不具备操作性、实效性、实用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高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因此,领导干部应经常亲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实战能力。
(三)精心组织应急处置。实践证明,减轻灾害损失程度是检验领导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强弱的标杆。领导干部应深入突发事件现场,准确把握事态发展,牵头制定处置方案,科学决策,果断处置,组织发动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灾,及时转移灾民,妥善予以安置。
人民日报:在法治轨道上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明天的公共危机,我们有了法律的“尚方宝剑”。
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今天起正式施行,挑起应对危机、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千斤重担。
这部应急管理的“龙头法”,来自实践的积累,凝聚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顽强搏斗摸索出的经验。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标志着中国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日渐成熟。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今年以来,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逾3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264亿元。频发的突发事件,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应急管理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把这项任务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同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截至2006年底,已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
今天,突发事件应对法让应急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力: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
政府履职,既“授”且“限”。政府是应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突发事件应对法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力,又十分严格地规范其行使。强化对官员问责,设置“八条高压线”,违者将受行政处分。
公众参与,权利义务统一。应对突发事件,社会公众也负有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包括服从指挥、提供协助、给予配合等。同时,有多种应急措施可供选择的,政府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财产被征用应予补偿等。
信息透明,及时发布。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应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应对公共危机,法律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规则,赋予了力量。我们所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把法律从“纸上的条文”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在法治的指引下处置危机,我们将护佑更多的财产,拯救更多的生命;在法治的轨道上应对危机,我们将更加从容自信。
第三篇:突发事件处置
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工作体会
校园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主要指校园中突然发生的,由于自然、人为因素导致的除老、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事件,从而将要或已经引起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后果严重,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妥善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有效避免或减少危害,减少社会影响,已经成为高校维护安全稳定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以下我就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一些工作进行介绍:
一、处置过程及策略
1、及时发现,立即拔打120、110,保护现场,确认身份。
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拔打120急救和110报警,同时要注意保留120单据。保卫处到现场后立即拉上警戒线,保护好现场,采取恰当方式疏散围观群众,清散闲杂人员,尽可能不让外界拍摄到相关图片,避免相关媒体利用图片进行炒作。
另外必须尽快确认死者身份,从周围走访,查找相关线索证据。同时调看监控录像,查出死者生前活动路线。
2、及时、妥善处理遗体
及时、妥善处置遗体是直接影响后续处置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遗体主要是由医院或者殡仪馆等社会机构予以处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项工作务必要及时。
3、查看档案,通知家属
及时查看死者档案,及时了解死者家属的当地风俗习惯,以合适的内容通知家属,避免家属在来校路上出现额外的身心伤害事件。
4、及时捕捉信息,分析死因
死因往往成为家属首要关心的问题,因此做出简单死因分析是有必要的。学工部、相关学院应立即展开工作,调查死者生前遗书、博客、聊天记录、身体状况、学习情况、感情经历、成长背景等情况,对死亡原因的尽最大可能予以梳理。
5、学院(后勤协助)负责家属后勤保障和安抚工作,公安人员解释现场勘察结论
做好来访家属后勤保障是有必要的,但是一般来讲我们主要负责直系亲属后勤保障,必要时还要配备医生和相关的陪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有利于学校与家属及时进行沟通,尽快尽早的进行善后处置。
6、成立洽谈工作小组
家属与校方应各自成立一个洽谈小组。遇非正常死亡事件后,家属情绪激动在所难免,并且有些家属会找来很多旁系亲属或朋友一起前来学校闹访,而且家属内部对学校的一些要求也会有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促成家属成立洽谈小组,以助于学校能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洽谈。
校方因由保卫、学工、相关学院老师等不超过4人组成洽谈小组。保卫处一般不能成为主谈,保卫处负责场面控制,防止发生过激行为,必要时请公安民警予以告诫或训诫。在学校无责的情况下,我们谈判底线是赔偿不成立,补助成立。谈判过程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谈判结果必须得到直系亲属的认可。
7、补偿金额
对于死者的补偿金额,在校方无责的情况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退还学费和住宿费;(2)丧葬费(上海市标准);(3)学生保险费(若无保险费,学校出部分费用予以补助)(4)师生员工捐赠。
8、善后处理
务必要签备忘录,签字后起到民事协议的制约作用,防止反悔。
三、我校及时、妥善处置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校发生过几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但处置比较及时,一般都能在一周内予以妥善处置。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校领导高度重视。
校领导对突发事件高度重视,从预案制定、演练,到事件发生处置,都有校领导的全程亲临指挥。在事件发生时,校领导能亲自坐镇指挥,并能最大限度调动了校内资源,并成立专案工作小组
2、健全的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我校编制了社会安全类、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类、游行示威群体性大规模聚集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类、突发环境污染类、考试安全类、网络信息安全类、泄密事件处理类、信访类、新闻报道类、社会安全类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适时组织了师生进行演练,进行修改完善,提高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制订这些预案,也明确了各职能部处及学院职责,也便于对事件倒查问责。
3、相关职能部处配合默契。
我校成立以1名校领导为组长,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后勤以及相关学院为成员单位的处置工作小组。校领导坐镇指挥,宣传部应对媒体;后勤保障处做好工作人员后勤保障、配合相关学院做好来访家属后勤工作;保卫处、警务人
员负责安全稳定工作,阻止过激行为发生;学院负责介绍死者生前在校情况。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首先,加强与媒体舆论沟通。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官方微博上及时发布事件情况,“跑”在谣言前面,争取主动权,密切关注网络舆情。恐慌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信息畅通。其次,充分利用警务人员公信力和威慑力。第三,充分利用家属单位的关系或者地方政府的关系对家属施以影响。第四,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尊重死者家属当地风俗习惯。
谢谢!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2012年2月28日
第四篇: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心得体会
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心得体会
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是对行政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虽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但应急管理并不是发生了突发事件之后才开始的,在发生危机之前就需要做好各种防备工作,同时,在应对过程中还涉及到应急处置的价值选择,处置的反应速度、方式、依据、体制等。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四点想法:
1.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公司及各项目保持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高质量常态化稳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和忧患意识,科学分析各种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2.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认真学好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牢牢把握政策法规“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更要看重责任、勇于担当,发扬攻坚精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应急管理水平,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
3.超前管理工作要扎实到位,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一是宣传教育要到位,全面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忧患意识。二是各种应急演练和前期工
作要到位。三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健全到位。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和机制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4.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立即部署处置莅临,迅速建立起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有关部门各方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处置信访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如何处理
所谓突发事件,就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有一定的破坏办,一定的影响力的事件,具有不确定性。
突发事件的预防: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安全时期就要时刻准备。第一、思想上应该重视。第二、制度上应该强化。第三、行动上应该坚决。突发事件的处理:
1、首先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途中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单位(公安、安全、交通、消防、卫生、医疗等单位),如有必要带领技术人员,备齐相关检测检验(卫生突发事件)、救援救助(安全、自然灾害)物品等马上赶赴现场;
2、到达现场后,应当机立断,迅速控制事态发展。一方面先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稳定住群众情绪,另一方面应迅速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有人员被困和伤亡,本着以人为本,先行解救人员的原则,制定解救措施,电话告知上级领导现场情况及初步解救方案,努力使人员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如要能对其他区域或地方造成影响(尤其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的,要提前预警,并对人员进行疏散、隔离,如有必要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告,稳妥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处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并对可能发生类似情况的隐患进行排查,制定整改措施,调整应急预案。并向领导汇报;
5、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健全机制,减少或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如何处置信访突发事件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访问题是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好群众的信访问题,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解决这个问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立即带领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同时电话向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
2、到达现场后,首先要控制局面,稳定上访人情绪。
3、规范上访人行为,讲明应按信访条例和规定有序上访,不得围堵党政办公机关,影响党政机关的正常办公,引领上访群众到信访接待指定场所有序上访。如上访人不听劝阻,可依法由公安机关进行训诫,训诫后仍不走,要采取措施强制带离。-1-
4、接待上访代表,初步了解情况。如群体访超过5人的,要选出5人以下代表。
5、成立工作组进行深入调查。必要时可吸收上访人参加,跟踪全过程,阳光办案。
6、调查清楚后,依据政策法规研究处理结果,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上访人。(合理问题要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明确解决时限。不合理或无理取闹的坚决表明态度,不予支持)
7、分清责任,严肃处理。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群众上访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对无理取闹、煽动闹事的上访人也要严肃处理。
8、对本区域内类似信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关于聚众上访问题的处理
(20多名民营企业由于拖欠工资,围堵政府机关,怎样处理?)
(一)明确政策,按照新的信访条例,对此类问题有如下规定:
1、私营企业拖欠工资不应该收政府来解决,不属于政府处理范围。
2、应在上访群众中选出5名代表,不允许聚众上访。
3、上访应到指定场所,不应围堵国家机关,不能影响机关正常办公秩序。
(二)应正确引导上访群众,到劳动部门进行申诉、仲裁。
(三)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用政策来劝其撤离党政机关:如劝阻无效,让公安机关介入,训诫制止,如果上访群众依然无理取闹,违反法律法规,由公安机关采取必要措施处罚,如构成犯罪,依法制裁。
(四)密切关注处理结果,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如何处理重大安全事故
1、立即带领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现场,同时向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汇报。
2、到达现场后,立即控制混乱局面,稳定局势。
3、立即组成多个工作组:(1)医疗抢救组,抢救伤员。(2)现场维护组,封锁现场。(3)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4)交通疏导组,疏散人员、疏导交通。(5)善
后处理组,安抚受害者家属。各小组分头开展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及时各上级汇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按上级的部署开展工作。
5、事故结束后,分清责任,严肃处理。根据事故的原因,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7、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8、建立健全处理此类事件的安全机制和应急机制。
相关考题
一、某执法(执纪)部门在工作中违反地方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造成严重后果,责成你去处理?
1、首先向对方(投资者)表明态度,求得理解,尽量挽回影响和损失。
2、调查了解,严肃处理直接责任者、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
3、利用新闻媒体和行政手段在本区域通报查处结果,以教育其它单位,防止事件再次发生。
二、在一定时间内,多个事务交于你处理,你怎么办?
1、分类:
重要紧迫、紧迫不重要、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不紧迫
2、顺序:
重要、紧迫的,立即、亲自办;
紧迫、不重要的,最好委托下属办;
重要、不紧迫的,亲自办,但时间可往后排;
不重要、不紧迫的,不办。
三、某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争取了一个较大的项目,所需资金、劳务较多。为此,村委会针对筹资筹劳问题召开了村民代表会,会议决定每户出资20元,代表会以微弱半数通过。因此村委会开始集资集劳。但部分农户不同意,100多人集体乘坐四轮车,打着条幅到县党政中心上访。你做为一把手,请你在妥善处理这个问题的同时,对此问题进行政策上的分析。
(一)现场处置要点
1、应立即赴往现场,同时以电话形式向县主管领导和相关接待部门汇报。
2、到达现场后,立即将群众带领到信访指定场所,维护好现场秩序。
3、听取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纳。(可选5人以下代表,也可同意全部参加,视具体情况而定)
4、待群众情绪平息后,向群众讲明上访应遵守的规定,对群众进行教育。
5、讲明立即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可视情况由上访代表参加调查。
6、针对相关法规予以答复,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改正。
7、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包括乡村责任人和上访人)
8、在新闻媒体上对此事进行暴光,以儆效尤。
(二)政策分析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惠及群众的好事,但原则是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筹资筹劳的办法就是实行一事一议。但必须坚持“量办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这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把项目做好,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一事一议”,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方式方法上不够完善,并且所议决项目严重违背政策。具体体现在:
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公共事业要本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投入和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和“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的方法要求,做过细的群众工作。
二是违反了《省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定的每人每年筹资上限不得超过12元,筹劳上限不得超过8个标准工作日的规定。
三是一事一议虽然在法律意义上取得了村民的认可,但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在此情况下直接实施议决事项欠妥。没有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是此项工作最好由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表决,从而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但限于群众的接受程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必须取得大多数村民代表的理解,才能有助于议决事项的实施。
(三)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下:
1、依据政策,重新修改村民代表会议议决事项,将筹资筹劳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最多可筹劳15个。
2、深入群众中调查走访,征求意见,同时宣传政策,取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除向群众筹资筹劳外,可组织村级通过增加收入、挖掘内部潜力的办法,多方寻找资金渠道。并可与施工单位协商工程款可否分期给付,交筹资分两到三年筹集上来。
4、针对此问题在全乡进行排查,总结教训,消除其它村存在的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