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学《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2: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卷有益——学《教育文摘》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卷有益——学《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第一篇:开卷有益——学《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教育文摘——《人不可能总是第一》有感

马戈庄中学

于慈成

最近,幸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杂志。在诸多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人不可能总是第一》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现代教育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带领下去看心理医生,他向医生诉说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变化,并且因为这些问题和变化导致他无法正常的生活起居。医生通过几个简单的问答方式解决了孩子心中的疑虑。因为孩子的“不合理情绪”导致的病情在医生的“合理情绪疗法”下迎刃而解。

文章到结尾还发生了最戏剧的:心理医生对孩子的父母说:“下次你们夫妻两个来就可以了。”这句话反映了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件事情的产生就是因为父母在给孩子学习上的压力导致的凝结成了孩子自身的一种心理疾病。当今社会像这样的父母还有许许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被某种社会上不合理的观念感染着,再来感染自己的孩子。因此,书上说的好要救孩子就要先救父母,就像某位教育家所说的:“孩子有病,父母吃药。”的道理。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历期待和成绩要求与现实的本身严重脱节。他们没有考虑孩子的真正所需,而是将社会上和自身上的导向强压给孩子,告诉他们不考到什么分数就上不了大学,上不了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完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上了大学,读到什么程度呢?读到那个程度出来就一定能找一份好工作吗?我的同学他们很多也没有找到工作,而是在外面打工的,自主创业的。将来都是多变的,所以不要太早的下定论,给一个还在童年的孩子早早的束缚上枷锁,让他们自由的学习,还给他们快乐的童年。而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育好人,还应该帮助孩子的家长消除这种感染孩子的不合理的心理。让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回忆。

《教育文摘》读后感

马戈庄中学

高浩先

打开《教育文摘》,开卷篇《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每个人除了主动而积极的学习之外,还要懂得爱与尊重。即使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人,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进行挽救和改造,尤其作为教师更因担负起教育、引导、发展的责任。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

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做孩子心中美丽的天使——读《教育文摘》有感

马戈庄中学

于妮娅

合上手中的书,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慨和疑问。教育,一个无比庄严、无比神圣的词,蕴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蕴含着已经存在的和即将存在的一切。而教育事业的成败,则把握在每一位平凡的教师手中。是的,教师很平凡,与别人相比只有职业上的不同;然而,教师又是最不平凡的,因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眼睛里,老师都是天使,是收紧了翅膀降落在人间的美丽天使。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看看孩子们亮亮的眼睛,那带着调皮的微笑就是他们帮你保守秘密的承诺。对此,我深信不疑。

然而,现在竟然有人在问教师还是不是天使?“天使很势利吗?”“本子可以摔到地上吗?”“优秀老师也会嘲笑吗?”背着这些沉重的问号,我细细的阅读,读完了,却找不出肯定的答案。文章里看不到温情、和善、亲切的天使,有的似乎只是冷冰冰的“教师”。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教育的真谛。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可是要把这句话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又谈何容易!今年已经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刚来学校时的一件小事却依然清晰。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对学生总是温柔和蔼、循循善诱,我特别佩服她。一天放学后,她看起来很低落,一直沉默。原来她班上有个特调皮的学生,临近放学别的孩子早记好作业收拾书包了,他却依然堆着满桌子的书在玩,提醒了三次后实在忍不住了,她把学生的本子扔到了地上。“当着全班同学这样做,他肯定很难受,如果我能再忍一忍就好了。”为了一个如此调皮的学生,为了这么一件小事,同事一直在自责。这件事带给我的巨大震动无法言喻,从那时我觉得自己才真正体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内涵。后来,我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必须承认,反思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充满了自责和歉意。但同时我又乐此不疲,因为我的收获越来越多:爱要平等,要爱每一个孩子,爱他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并且充分的信任他;爱要投入,只有深沉投入的爱学生,才能不计较得失,才能赢得孩子们的信任;爱要理智,对待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过于苛刻;爱要恰当,可以浓烈如火,也可以淡然如雪。“有时需要让爱放慢脚步,学生会在我们的等待中看到信心、勇气和力量。”这句话说得真好。

今年是我第二次带初一年级新生。过去才短短两个星期,已经让我对“爱”的威力更加深信不疑。孩子们是最有灵性的,像镜子,反射出你自己的言行和表情。我喜欢看到他们灿烂的微笑,这让我相信至少我的身边都是看不到翅膀的天使,包括我自己。

想到这里,开篇的疑问似乎找到了头绪。“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化,更是一种感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少一点浮躁,少一点功利,多一些富有灵性的方式和方法。”真高兴,原来文章里的天使并没有消失,她们只是迷路了。改变一下心境,改变一下方法,坚定最初走向讲台的美好信念,我们依然是孩子心中美丽的天使。

关注每一位学生——《心声》教学案例

马戈庄中学 于妮娅

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作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凡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基于此,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着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心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1:我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对我是精心呵护,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医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生2:现在,我觉得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有许多同学比较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老是想着自己,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我问过很多同学,他们中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如何去做。

生3:自从上学以来,我觉得家长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们不理解我们,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我们安排一切。

生4:个别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提问,但是他们提问的对象却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却经常成为老师遗忘的角落。我认为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些不妥。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师:刚才我们有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板书课题)。我想告诉第一位同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我们年轻,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请善待我们的父母。我想告诉第二位同学,把同学当朋友,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或许情况就会得到改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我也希望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团结,记住,“给别人一缕阳光,自己就可能得到一轮太阳。” 我想告诉第三位同学,“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做换位思考,你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想告诉第四位同学,你很有爱心,乐于助人。大胆的说出来或者给这位老师写封信,这位老师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毕竟教学相长。

师:同学们,其实,当我们遭遇不平时,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今天这堂课,我真心希望,我能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更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毛遂自荐,积极发言。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心声》一课。读中注意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阅读结束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

生1:我特别同情李京京同学的生活处境,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2:我特别敬佩李京京同学。我觉得他很有自信。尤其当自己的愿望遭到别人拒绝的时候,他总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最后他成功了。

生3:我觉得文中程老师的做法不对。他不应该有偏见,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

生4:老师,“心声”这个题目是不是一语双关啊?我觉的这不仅仅是李京京的心声,更是普天之下学生共同的心声。

生5:我特别讨厌像程老师这样的人!生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认为,李京京固然值得我们同情,但是程老师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他们两个人都很好。

生7:课文中有一个人物叫赵小桢的学生,他虽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在我的心中他却是一个没有勇气缺乏自信的人。

生8: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话,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理解探究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受很深。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那颗渴望关爱、渴求平等的心,其实老师也有过许多失误,也曾经遗忘过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但今天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之后,我决心改正,争取做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师。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标题“心声”呢?

生1:我觉得这是李京京同学的心声。他特别思念住在乡下的爷爷,想早日见到爷爷。他渴望亲情。

生2:我觉得这是像李京京同学一样不被老师重视的学生的心声。他们渴求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生3: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心声。他写这篇文章旨在告诉我们读者,我们要像李京京一样,面对冷漠,面对挫折,要自我肯定,永不言弃。

生4:我觉得这是教育专家的心声。教育本是一块净土,不容弄虚作假。他们呼唤教育要返璞归真。

《心声》教学反思

马戈庄中学

于妮娅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方式转变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环境: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进一步来说,新课程课堂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学生要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学生要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小学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一时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第三,就是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心声》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

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

马戈庄中学

高浩先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①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

②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③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④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

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

四、说读,对人物说话。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

1、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____________说„„”句式说话。

2、结束语: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正是:

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

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板书)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马戈庄中学

高浩先

教学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自习除外),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

二、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还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

马戈庄中学

于慈成

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在语文的互动—探究教学中,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画面导入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以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学生1:老师,我找到两个——“豪放的安塞腰鼓”、“壮阔的安塞腰鼓”。学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学生3:“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教师趁机鼓励学生: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子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学生们表现得更为积极,纷纷动笔尝试着、思考着„„

2分钟后,80%的学生脸上写着胜利者的得意与自信,而其他同学有的还在凝神思考,有的写了划,划了写,还有两名同学坐不住了,悄悄偷窥邻座的本子„„ 教师趁机插话: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全体同学要求强烈,无奈,教师只好请先举手的两名同学上台。结果如下: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师: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 学生齐答:美。

师:那好,咱们分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美点比赛,并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同学跃跃欲试,“目无尊师”地争论起来。

5分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争当小组发言代表。发言摘要如下:

1、“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2、“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3、“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习惯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有”,A同学站了出来,“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师: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A同学:我们能不能像前几天改写古诗那样,将这篇文章改为诗来读呢? 师: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创意,你能具体说说吗? A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的读起了他改写的诗。A:我改写的是第7段,请大家多多指教——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面对这一改法,个别同学似有所悟,多数同学则面带困惑。师面向全体同学:这样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解,只有个别同学应和着。面对同学们的不解,A同学顾不上征求老师的许可就迫不及待地开讲了:将这段文字改为诗后,我们就可以从中去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这也是我们应寻找的美点之一。

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这样啊,我们也能改,保证比他改的好!教师此时顺水推舟: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找出更多的美点呢? 面对新鲜的样式,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生1:我改9~12段„„ 生2:我改25~27段„„ 生3:我改第23段„„ 有的同学边说边比划着„„

此情此景,我已没有一点插话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马戈庄中学

于慈成

《安塞腰鼓》案例选自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自然、贴切。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吗?说老实话上课之前,我既没有刻意去设计每个教学细节,也没有奢望能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因此就这堂课本身的设计来说,它绝非完美无缺。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评判和指教,进而探讨出一种真实、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动—探究教学方法。对于A同学的改诗主张,用替换文学体裁的方法品读文章,我把它视为一种“独创”,这种“独创”及其同学们的发言,着实让我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同时也给了我三点启示:

1、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意外,以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

2、学生的创造需要有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3、教育就是一首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追求课堂上的“实、趣、活”,仅仅靠研究教材、选择教法、学法,甚至上几节研究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善于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始终处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实践、提炼、完善和升华。

第二篇: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用爱打开学生心扉 ——学习《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平度双语学校

于爱芹 二0一三年六月

0

用爱打开学生心扉

——学习《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更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只有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教育好他们。《文摘》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下面仅就我个人观点具体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粗浅的想法。

一、常给孩子微笑,让孩子感知爱。

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我们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我们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联系平时的工作实际,我想:工作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当小助手,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都和他们商量,尽量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与他们共处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多一些笑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

学会“爱”学生,掌握爱的技巧。而现实教育中,教师的“爱”往往有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无庸质疑,我们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但学生是否能感受到师爱,能感受到多少?曾经有人对某个直辖市的1892名教师,5414名学生进行过师爱现状调查,认为自己爱学生的教师有49%,但感受到师爱的学生仅5 %,何以差别如此之大?我想,原因就 在于教师没有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说,爱学生,就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让他们感知到你的爱,除了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自然不能少。

二、多给孩子理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当代学生尤其渴望理解,只有真正理解被爱者的困难,愿望与要求,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学生只要想学好,通过努力,肯定会学好的!适时的找心理自卑的学生谈心,鼓舞他们的士气,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将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对于学生,应该有博大的爱,无私的爱,更应该去宽容他们,理解他们!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仅给学生真诚信任是不够的,还应该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特别是对某些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还应了解其家庭背景、同学交往等情况,以分析其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一些我们所认为的“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可能更适合去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关心他,要求他,给他缓冲的时间以反思自己的言行。同时,与其家长交换对这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以引起家长的重视,促使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及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分析孩子思想形成的诸种因素,共同制定帮助、解决的措施,并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达到思想、情感上的一致。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一定要使自己心静下来,一定不能急躁,更不要高八度的批评学生。

三、要持之以恒,让师爱细水长流。

不管是听专家讲座还是看书学习,其实我们好多老师往往都有一个同感,别人做过的,我们未必没有做过,但是别人为什么比我们成功?其实原因很简单,别人坚持下来了,而我们自己常常不能,所以说,将简单的事每天认真做到就是不简单,将公认容易的事每天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所以我们除了学习别人的经验,还要坚持不懈,因为持之以恒其实就是最大的成功。孩子在成长中犯错是难免的,如何正确地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正确的态度是包容,具体的做法是提醒。著名教育专家郑洁也曾说过“如果孩子一生中犯100个错误,我宁愿让孩子在学校犯下99个错误。”可见,教师包容学生,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包容学生的错误,并找准时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记住:教师手中的两大武器一是宽容,二是等待。

学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老师的孩子,更是国家的孩子,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帮助学生写活一个人,写大一个人,写强一个人。我们一手牵着学生的今天,一手牵着学生的未来。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充满生命的神圣而又崇高的永恒事业,一个教师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好的教师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让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习惯,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寻觅教育的每一个契机,让师爱充满智慧,用心帮助他们书写美好的未来!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篇: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读《教育文摘》感言

张丕红

在假期里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

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学《文摘》用《文摘》感言

项俊兰

读罢《教育文摘》2009年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

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学文摘感言

卢翔云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

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学习《教育文摘》体会

项俊兰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

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学文摘用文摘反思

项俊兰

我闲暇时认真地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个专栏叫做‚反思与成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工作,我的切身体会是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看到文章后,借此机会我反思自己了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么长时间,就拿几方面来整体反思一下吧.

先就拿备课来说吧,不同级别,不同版本的的备课本已有不少,以前备课时,有的方面没有考虑到.比如说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与整个课堂气愤的不同同样一堂课要备不同的版本才能更好让学生接受与理解.不能拿备过的课来参考,其实这样是很影响备课的实质性的.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反思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意识到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并不适合不同时期的孩子,因而,在反思之后,以后备课时要顾及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和知识经验,在备课时将更多的时间投放于分析教材,分析孩子们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不断反问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还要认真设计教学活动,细致记录观察笔记,用心撰写反思案例,真正做个教育的有心人。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巧妙的运用教学机智.

书中提到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机智受风解的支配同时又依赖情感;机智支配着实践。所以说教育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对于这些话语,很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常常使教学情境瞬息变化,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因些,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很好的教育机智。关于这点,我有几点初浅的感想。

一.机智应该真诚

教师应该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才能使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假装不出来的。因为促使教学机智产生的情境总是随机出现的,突然暴发的,教师往往不能事先作好准备,只能‚临场发挥‛。记得在我有一次上课的时候,由于上的正好是一次讲现在进行时的课,讲的正好是某人正在干什么.正在我将的很高兴的时候,发现有为学生在打瞌睡.我这时集中生智指着那位同学问大家:"What is he doing?"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部投向他.虽然他显的很迷茫.但是还是露出了笑容.也集中了精神.这样既没有让那个学生感到难堪,也使课堂顺利进行.在给足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机智,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一切工作为教学。

二.机智需要幽默

优质的教学,即要让学生同教师、同教材产生共鸣又要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一个幽默机智的教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的。记得在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心理学老师,上课从来不瞌睡.看见她来就精神抖擞,现在一想是因为她的语言非常幽默。都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去了。本来没兴趣的学生也被调动了积极性。其实他本身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很幽默很生动的人,到了课堂上,就是他的舞台,可以尽情是表演.在这个舞台上,他运用了幽默的教学机智,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宝库。这里也不段的促使我学习把幽默的机智带到课堂上,在幽默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的,三.机智需要智慧和巧妙

教学机智其实很考验一个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要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将‚恶劣‛条件转变成美好,课堂中,对于突发的事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比较合适的处理。并且这些处理要能使孩子在不经意间继续进行着正常地学习活动。着就需要教师的智慧。

其实智慧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是要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总结的,所以在这里我把二者结合起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与思考,在思考与总结中领悟教学的真谛,在领悟与总结中悟出怎么样做一名进取的教师,并能灵活的使用教学机智.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个值得我把全部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的事业。

学习《教育文摘》体会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语化甘露 浸润心田

——学《文摘》用《文摘》心得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李 勇

读罢《教育文摘》2009年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

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刘海峰

假期里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6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2期的开卷篇《二十八张‚留言条‛》。文章中教师用第11张留言条(这次数学考试你考了全班第一,大家都很羡慕你,也想向你请教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换回了学生的第一张留言条(李老师,我明白您的苦心。我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早就充满感激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直到后来,教师珍藏了学生的28张留言条,‚换回‛了一个孩子与老师的亲近,换回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倘若没有了沟通,也便没有了教育。与学生的沟通,与其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如说需要教师的爱心——对那些个别的孩子,以平等的和平常的心态去尊重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沟通则是最好的桥梁,它让教师与学生的心走的更近。只有与学生成为朋友,平等的与他们交流,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爱的火光,才会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永宁路小学 曲健

打开《教育文摘》,《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

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学《文摘》之精华,用《文摘》于实践

青岛永宁路小学

孙蕾

自从学校给老师们订阅下发红蕾〃教育文摘以来,每期我都会抽空细细阅读,这本杂志浓缩了很多专家与老师的教学理念精华,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分,受益非浅。其中2009年第五期的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文中作者提出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允许学生适度的出错,它彰显了教育者的大思想、大智慧,蕴涵着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这也坚定了我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容的信念。除了象作者那样对待学生的课业要宽容,我认为更要适度宽容孩子的性格脾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时,他的性格可能会很出格,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那种,这时的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理解和真爱温暖每一个固执或受伤的心。当老师的几年里,我见到的孩子大多数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都快乐向上,充满阳光。但就在这样一些集体里,总有个别另类的孩子。有一个男孩,他孤单不合群,学习成绩不差,但也并不优秀,见到老师也露叛逆的目光,让人有些害怕。有一次因为某件小事,他竟然做了我对手。上课脑袋歪向一边,摆出一副‚我就不学,你耐我何‛的姿势,下课见了我也扭头不理,似乎有着深仇大恨。一时间,我的心也凉了,我教他还教出仇来了?我很难过,但是我坚持着上课提问他,看着他的眼神,关注他的学习,可他仍然是那份生硬的态度对我。但是慢慢地他的态度不再生硬,眼神也柔和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后来我在他的心语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我没跟老师服软,但我已经知道错了‛。我看完了这些话眼睛有些湿润,这孩子的心啊还真

难测呢。如果当时我一顿暴风骤雨地训斥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扣分‛之后怎么办之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王琳

今天读了2009年《教育文摘》第十期,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受。那就是:‚扣分‛之后怎么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校的管理以及班级的管理已经逐渐开始量化,那扣分了以后怎么办,这个至关重要。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六年级的学生。在

学生管理上,一旦学生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或一些过失,老师就会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并且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一股不服输的势头,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这股势头,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班级开始了小组比赛,周周评出优胜组,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组争光。渐渐的,让学生的荣誉感加强。

但当学生为小组扣分以后、班级某些方面扣分以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严厉的说教不如让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平常心来看待吧。因为孩子长大了,老师的宽容常常会让他们感激并更加一如既往地努力。他们都努力了,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可能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努力的过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评价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笑容,这样他们会更加用心去做。

学文摘体会

青岛永宁路小学 王维新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

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读《红蕾.教育文摘》有感

辛 萍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看着插图,便忍不住翻阅此书。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 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

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红蕾.教育文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前进路上的指航灯。

学文摘、用文摘体会 永宁路小学 于婷

本学期,我继续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5年了,随

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以前,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我还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我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大声批评一点效果都没有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级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课文时声音小,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个学生之

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别让梦想枯萎

罗彬

最近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9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9期的开卷篇《别让梦想枯萎》。

有个男孩心中一直深藏着两个梦想,一个是长大后去环游世界,另一个是当一个作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将梦想埋在心底,帮爸爸干活挣钱。

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便出神地看起来,心早就飞向那个神秘的国度了。父亲的巴掌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父亲夺过他手中的地图撕成碎片,说:‚干你的活吧!我保证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望着被撕碎的地图久久不语。

他每天傍晚都去不远处的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上一会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对他说:‚你今天把明天的落叶都扫完,明天我就让你看书!‛他一听高兴了,抱住每一棵树使劲摇晃,许多叶子飘落下来,他扫完这些树叶,心想明天该有一个清闲的傍晚了。可第二天傍晚他来到林中,惊讶的发现地上又落了一层叶子,懊恼之余他就释然了: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好今天这一刻。

许多年以后,长大的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埃及,并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同时,他的作品也开始大量问世,被人们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他就是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他出书的速度就像办‚林清玄月刊‛。当年的两个梦想他都已实现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凋零了,能实现梦想的人很少。其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用自信和努力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清翠。别枯萎了心中的梦,每天靠近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梦的远方!

有人说,假如没有了梦想,生命便不再有意义.我们不知道地球上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梦想,但对人来说,这个假设判断应该是肯定的.梦想,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就没有理由不去和孩子们一起浇灌他们的梦想。学校是种梦的地方,是呵护梦的地方。

学《文摘》,用《文摘》体会

尹贝

在假期里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了近二十年了,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

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组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教师在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英语对话时声音小小的,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

个学生之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第四篇: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读《教育文摘》心得体会

南墅镇李家小学王海刚

在读《教育文摘》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第五篇: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读后感

利用业余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书。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也很大。

“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敬慕感。他们愿意与教师推心置腹的交谈,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假如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教师的表扬会被当作是讽刺,教师的批评会被当作整治,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窗户,拒绝教师的教育,纵使教师才华出众,招数高明,无济于事。

爱的付出是双向的,教师把爱献给了学生,学生也会爱着老师,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更何况是需要爱的学生呢?我相信捣乱的学生最想要得到的就是老师对他的关注,哪怕是老师批评他,他都会很开心,他认为,老师还是关心他的,还是看到他的存在的,就这样他们走上了误区,觉得捣乱才是引起老师注意的方式。这样的情况我想不在少数,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有没有想过自身的做法对不对呢?真正的关心他了吗?还是只知道一味的批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真正的感受到“爱”一种伟大的“师爱”,我想学生心中那尘封的心在爱的沐浴下慢慢地发光,发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非常的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对于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面对学生能够奉献自己的爱,奉献精神要常驻于心。尽心的为学生讲授知识,是奉献精神;学生有困难而伸出援手也是奉献,就像汶川地震时牺牲的英雄教师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这都是奉献。奉献是无私的,是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所必须的,师爱与奉献,是教师心中恒久的旋律。

在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学无止境,教师永远要做一个有所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教育的潮流所淘汰,多读书,结合着教育理论,联系着教育实际,相信我们的教学会更好。

《教育文摘》读后感

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罢《教育文摘》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教育文摘》读后感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教育文摘》读后感

我学习了《教育文摘》,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2期的开卷篇《二十八张“留言条”》。文章中教师用第11张留言条(这次数学考试你考了全班第一,大家都很羡慕你,也想向你请教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换回了学生的第一张留言条(李老师,我明白您的苦心。我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早就充满感激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直到后来,教师珍藏了学生的28张留言条,“换回”了一个孩子与老师的亲近,换回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倘若没有了沟通,也便没有了教育。与学生的沟通,与其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如说需要教师的爱心——对那些个别的孩子,以平等的和平常的心态去尊重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沟通则是最好的桥梁,它让教师与学生的心走的更近。只有与学生成为朋友,平等的与他们交流,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爱的火光,才会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打开《教育文摘》,《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文摘》读后感

最近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9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9期的开卷篇《别让梦想枯萎》。

有个男孩心中一直深藏着两个梦想,一个是长大后去环游世界,另一个是当一个作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将梦想埋在心底,帮爸爸干活挣钱。

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便出神地看起来,心早就飞向那个神秘的国度了。父亲的巴掌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父亲夺过他手中的地图撕成碎片,说:“干你的活吧!我保证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望着被撕碎的地图久久不语。

他每天傍晚都去不远处的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上一会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对他说:“你今天把明天的落叶都扫完,明天我就让你看书!”他一听高兴了,抱住每一棵树使劲摇晃,许多叶子飘落下来,他扫完这些树叶,心想明天该有一个清闲的傍晚了。可第二天傍晚他来到林中,惊讶的发现地上又落了一层叶子,懊恼之余他就释然了: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好今天这一刻。

许多年以后,长大的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埃及,并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同时,他的作品也开始大量问世,被人们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他就是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他出书的速度就像办“林清玄月刊”。当年的两个梦想他都已实现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凋零了,能实现梦想的人很少。其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用自信和努力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清翠。别枯萎了心中的梦,每天靠近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梦的远方!有人说,假如没有了梦想,生命便不再有意义.我们不知道地球上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梦想,但对人来说,这个假设判断应该是肯定的.梦想,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就没有理由不去和孩子们一起浇灌他们的梦想。学校是种梦的地方,是呵护梦的地方。

《教育文摘》读后感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自从学校给老师们订阅下发红蕾·教育文摘以来,每期我都会抽空细细阅读,这本杂志浓缩了很多专家与老师的教学理念精华,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分,受益非浅。其中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文中作者提出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允许学生适度的出错,它彰显了教育者的大思想、大智慧,蕴涵着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这也坚定了我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容的信念。除了象作者那样对待学生的课业要宽容,我认为更要适度宽容孩子的性格脾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时,他的性格可能会很出格,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那种,这时的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理解和真爱温暖每一个固执或受伤的心。当老师的几年里,我见到的孩子大多数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都快乐向上,充满阳光。但就在这样一些集体里,总有个别另类的孩子。有一个男孩,他孤单不合群,学习成绩不差,但也并不优秀,见到老师也露叛逆的目光,让人有些害怕。有一次因为某件小事,他竟然做了我对手。上课脑袋歪向一边,摆出一副“我就不学,你耐我何”的姿势,下课见了我也扭头不理,似乎有着深仇大恨。一时间,我的心也凉了,我教他还教出仇来了?我很难过,但是我坚持着上课提问他,看着他的眼神,关注他的学习,可他仍然是那份生硬的态度对我。但是慢慢地他的态度不再生硬,眼神也柔和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后来我在他的心语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我没跟老师服软,但我已经知道错了”。我看完了这些话眼睛有些湿润,这孩子的心啊还真难测呢。如果当时我一顿暴风骤雨地训斥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教育文摘》读后感

今天读了《教育文摘》第十期,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受。那就是:“扣分”之后怎么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校的管理以及班级的管理已经逐渐开始量化,那扣分了以后怎么办,这个至关重要。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六年级的学生。在学生管理上,一旦学生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或一些过失,老师就会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并且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一股不服输的势头,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这股势头,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班级开始了小组比赛,周周评出优胜组,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组争光。渐渐的,让学生的荣誉感加强。

但当学生为小组扣分以后、班级某些方面扣分以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严厉的说教不如让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平常心来看待吧。因为孩子长大了,老师的宽容常常会让他们感激并更加一如既往地努力。他们都努力了,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可能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努力的过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评价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笑容,这样他们会更加用心去做。

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读读学校下发的《红蕾.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岗位工作了这么多年,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而老师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也是适应现代教育必然趋势。

《教育文摘》读后感

《红蕾.教育文摘》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这本书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教育文摘》读后感

从开学至今,我们已经发了六本教育文摘,不瞒各位,除了第一本因为是在假期发的,使我能够有时间细细的品读外,其余两本实在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只是挑了几篇题目比较吸引我的略微读了一下,读的不细不深,体会必然也就不那么深刻,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想把自己粗浅的一点体会老师们交流一下。

在我所认真学习的这些内容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篇内容《批评教育的智慧》和《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我个人认为这两部分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与批评有关:一个是说教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智慧化解矛盾;另一个是说面对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教师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而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否问题的根源是老师而非学生。

说实话,参加工作这半年多的时间来。面对了不少让我头痛的孩子,开始的时候,我还能耐着性子进行劝说,可是当屡次劝说还看不到他的改变的时候,我忍耐的极限就被打破了,从原先的心平气和转变为大声的训斥,然而每次对着孩子们吼完了之后,我自己就开始后悔,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批评教育只能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并且改的心不甘情不愿,更严重的后果甚至能让学生对我的课堂产生厌倦的心理。但是即使这样,却总还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而现在《批评教育的智慧》一文中的方法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上,我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错误而忽视他们的良好表现,评价的时候也大部分是以反面评价为主,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表扬某个孩子,因为我片面的认为,作为中高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表扬根本对它们起不了多大作用。现在看来,我真的错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当你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表扬他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只会更大,可能他表面上不明显的流露出他的喜悦,但内心却已感受到你的肯定,反之,批评时尽量把学生拉到一边谈话,尽可能的缩小范围,降低影响,维护学生的尊严,避免他破罐子破摔。即大声表扬,小声批评。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却也把自己陷入了误区。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寻求别的乐趣,课堂纪律必然会乱。总之,教学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教育文摘》读后感

在浮躁的城市森林中穿行,不免有一点无奈与疲倦;于生活的荒漠中跋涉,就会渴求水草丰美的思想绿洲。一直在找寻一段文字,一段能够指引人生勇于探索心灵真谛的文字,一段能够纤毫毕现、淋漓尽致的展现人生深层底蕴的文字。今天,我想,我找到了。打开教育文摘,感受里面流动着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从开卷篇到德育工作到班主任工作再到教育随笔,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细细品来,时而让你感动到流泪,时而又让你开怀大笑,在笑中泪中,我一次又一次的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受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同的文章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在“因为爱而坚持”一文中,解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一份纯真的爱;在“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一文中,吕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一份宽容,的确,爱与宽容,是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像我一样的班主任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师德。如果是爱容纳千川的大海,那宽容,则是引航的一盏明灯,载人的一叶扁舟。宽容,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体现在我们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花朵,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绽放在这个世界上。每朵花都有绽开的那一天,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等待花开的耐心。对于真正的花朵,我们不仅能看到牡丹的大气,百合的纯洁;也能看到青松的气概,忍冬的坚强。即使有刺,我们也欣赏玫瑰,因为她娇艳的面容和迷人的芬芳;即使平凡,我们也爱那努力绽放的小小雏菊,因为就是它,用无数平凡的花朵把整个山岗装点花的海洋。我们能用这么宽容的心态对待花朵,那对我们像花朵般年轻的孩子们呢?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说到宽容,就不得不提让那些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所谓“后进生”。最近我从《教育文摘》里读了一篇教育随笔《带着蜗牛散步》,其中有一则小诗让我印象深刻,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小诗是这样写的:

第一部分:有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吓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余,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第二部分:“唉,好吧!算了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管什么?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小诗中的蜗牛不就是我们的学生吗?而牵蜗牛的那个人不就是我们老师吗?在我们对蜗牛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又有谁会站到“蜗牛”们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呢?学生就像那只蜗牛,背负着沉沉的壳,努力再努力,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只看见自己的目标在眼前不停的晃动。。

“我牵蜗牛去散步”和“蜗牛牵我去散步”有什么不同呢?细细品味,似乎这里要我们对蜗牛多一点“宽容”,多留给它们一点“自己爬行”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使自己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愉悦了身心,更主要的是使那些所谓的差生们又有了获得“新生”的机会。

宽容是一种品质,而一颗宽容的心必定是与爱紧紧相连的。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与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比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在我们眼里很不听话的学生在家里经常对自己的父母说:这件事情就该这样做,我们老师说的。听听吧,我们老师说的,孩子们说的是多么的肯定,而我们,却总是因为他们身上小小的缺点就全盘否定他们,认为他们一无是处,这样的我们,与宽容与爱心能扯上任何关系吗?

和谐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主题,而一个紧随时代的校园必然也是一个和谐的校园。其实倡导师生的和谐相处的根本就是爱和宽容,对于我们作教师的来说,正如文摘中所告诉我们的一样,宽容是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感谢教育文摘给我带来的反省和帮我取得的进步,希望以后能伴随更多涤荡心灵的美文一起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教育文摘》读后感

《“等待”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摘录: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被认为“无可救药”、“十恶不赦”的学生,但几年后这些曾经令我们头痛的学生有可能变得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是啊,我们的教育只要经得起“等待”,我们的学生其实都是可以教育的。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感悟: 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等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等待,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后进生,因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公开公平的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教师的职责。所以作为班主任或是老师更不能冷漠、歧视、放弃“后进生”,应亲近、关爱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进行长期“磨合”,引导他。

《无严不成师》

摘抄:我认为,严格始终伴随着对学生的信任,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也是出于对学生的信任。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工作的能手,也实行督促、约束和强制,但是他做这一切的时候总不忘记:在儿童的心灵里,永远不要让那一点儿宝贵的火种熄灭。

感悟:“严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缘由。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此其一。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此其二。第三是严格要求。这三方面紧密相联,缺一不可。

《教育文摘》读后感

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了近二十年了,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组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教师在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英语对话时声音小小的,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个学生之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下载开卷有益——学《教育文摘》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卷有益——学《教育文摘》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文摘》读后感

    谁告诉你上哪儿买鞋去 新学期开始了,《教育文摘》适时地来了,翻开就是季老的故事,这学期有一篇季老的《夹竹桃》,不觉季老离开有几年了。不觉又想起2月16号那天在微博上看到那天......

    《教育文摘》读后感

    《杨艳: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本期《教育文摘》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满浓浓的以人为本的暖流,无论是老师还是领导还是学生,他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让人......

    教育文摘读后感[推荐]

    教育文摘读后感 “引导”利学生发展 ——读《班会也可以课程化》有感 汉河小学祁丽娜 河南班主任范红破老师觉得班规是用来约束大家行为的,要全面,要疏导,不要“堵”。 这让我......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有感 选读了《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一文后,对张丰老师提出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深有同感。数学教育应把......

    教育文摘五十则

    教育文摘五十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傅维利 (2)陈最华 (3)论高考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刘海峰 (4)李涛 陈玉玲 (5)教师课程理解:现实问题与应然取向李树军 (6)......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 ——读《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有感 曾几何时,我对待调皮孩子的态度只剩下简单粗暴?当读到《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我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会简单粗暴呢?当我刚踏......

    教育文摘读后感范文合集

    《“等待”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读后感 一读到这篇文章,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以前自己班里的“特殊学生”——于海群。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被认为“无可救药......

    教育文摘读后感

    细化教育内容 关注教育细节 青岛惠水路小学苏文杰 前几天,范校长为我们推荐了《教育文摘》2012/02 上的一篇文章《大爱无言 智慧无边》。说实话刚听了这个题目,于我们教育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