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文摘》学习心得(读后感)
体育课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体育新课改的精髓
即墨市长江路小学孙营国
这个寒假,我响应上级及学校号召,在家里阅读了多本教育文摘和教育名著。其中,在《红蕾.教育文摘》2011年第2期有一篇文章,题为《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文中讲到了现在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是“重教轻学”,一些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出好成绩,不敢从容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生怕学生的思路和自己的不能在一条线上,而使学生走一些弯路,那些“被学习”的孩子被剥夺了自己学会的机会。
我个人觉得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这是我们教学工作共同的目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新授课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新授前滚翻教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说动作一样;有的说动作不一样;有的说有相似的地方等,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我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运用恰当点拨,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正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安排练习时有趣
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读自《红蕾.教育文摘》2011.2)
第二篇: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
——读《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有感
曾几何时,我对待调皮孩子的态度只剩下简单粗暴?当读到《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我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会简单粗暴呢?当我刚踏入到这个神圣的职业的第一天,我就下定决心要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孩子,可是现在我的爱怎么变得如此不耐烦?我深深反思着,在读到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原因所在:我的简单粗暴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犯错与否,而是在乎孩子犯的错误为班级扣了多少分,影响班级的形象。在我看来,常规考核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收敛孩子的过分行为。但就是因为它的过分收敛导致孩子的童年并不快乐,而是每天都小心翼翼,甚至很容易阻碍正在生长的创造力细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何况孩子?其实,正如文中说到“孩子犯错大多并无恶意,大多是他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手段”,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允许学生犯错,当然允许的含义不是放纵,而是宽容。
有一次,我们班的三个女生在走廊里跑跑跳跳,还大声喧闹,被领导发现,找到我让我来处理,要放到过去,我一定会因为他们摸黑班级形象而大声斥责他们,而现在,望着那一双双夹杂羞愧和后悔的眼神,我明白他们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以我春风细雨般的教育着他们,并且就此事让他们三人担任班级小护导,以此来提醒他人注意。从此,班级走廊上基本没有跑跳喧闹情况了,也总能看到他们三人在小声纠正孩子的走路习惯,文明现象由此产生。如果,当时采用大声
斥责的粗暴手法,或许也能起到杀鸡警猴的效果,但孩子们的内心会留下怎样的阴影呢?当孩子犯错后大部分都会感到后悔,都想方设法改变,如果给与他们这个机会,他们一定会表现得比平时好!其实大人们也是如此。
孩子们凡的每一个错误背后都会有原因,有些原因是可以体谅的,所以在得知孩子犯错后,我们不是都去惩罚孩子,应先了解再作决定,一定将爱与责任融入到处理问题中。升旗仪式上,班里竟有几个孩子没穿校服,学校要进行统计,我很生气真想把他们的名字都统计上,让学校去处理他们。可是当我去询问他们时,发现他们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变胖了,校服根本穿不上了,所以……那应该怎样在统计表上写呢?是写他们的名字吗?不!我觉得这个错误他们可以原谅,而且我还要跟学校沟通孩子们校服小的现状问题!
我作为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孩子们的本质都如水晶一般,即使有小小的瑕疵,也不妨碍他们绽放他的光彩,所以我们也不要因为一点点的瑕疵,而挡住他们要绽放的光芒!让我们怀揣爱与责任,合理利用好双刃剑,走进孩子的心里,不必惩罚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区实验刘蓓
第三篇: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有感
选读了《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一文后,对张丰老师提出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深有同感。数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而且从学生的终生教育来说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加强数学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数学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学是数学课堂改革的突破方向。“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加强学法指导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数学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加强学法指导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具体表现。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来说,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将为学生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思维,细心观察,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借助学具等进行学习。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今世界交往、合作的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学会合作,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总之,教会学生自学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 即教与学密不可分,教学相长。指导学法也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向,是适应现代教学所必须。把教法与学法相结合,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寓学于教之中,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有感
寒假的某一天,从厚厚一摞的教育文摘中随意翻开了一本。任性的打开后,看到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篇文章。文中提出:作为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势,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改变包办式教学模式,不能只忠实于教材,做所谓的引路人工作。要把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感悟如下。
第一,先生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这正与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标准相吻合。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教学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教育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自己越急着告诉学生答案,对学生进行“填鸭子”式的教学,学生越学不会,相反,如果我们能明白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将学的着力点放在自主、独立的学习上,相信学生的学一定能事半功倍。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个支点。
第二、教法必须依据学法,我叫它“以学定教”,这样教,学生才能够乐学。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就常常运用以学定教的原则来使教学有效。比如备课,我总是从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计教学思路,实行备课三部曲:第一步备基础知识。找出数学学习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上突出它们;第二步备技能。领悟题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种特点;第三步备情感态度。思考题目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备课时寻找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备课,学生乐学,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成效非常显著。所以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第二个支点。
第三、先生要做到“教学合一”。即边教边学,不断更新自己的学识,才不至于在教学中固步自封。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在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自己“学而不厌”了,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这就是教师的“教学合一”。看一看教育界的名师无一不是好学的典范,他们尤其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内容涉及科普、文学、教育等,出公开课、发表论文、参加优质课比赛、教学成绩提高等都得益于读书;除读书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以提升自己的素养,所有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爱学,我也感受到教育的无限乐趣!
综上所述,何谓有效教学,从《教育文摘》里,我体会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根据学情学法进行教学,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第四篇:教育文摘读后感
细化教育内容 关注教育细节
青岛惠水路小学苏文杰
前几天,范校长为我们推荐了《教育文摘》2012/02 上的一篇文章《大爱无言 智慧无边》。说实话刚听了这个题目,于我们教育人来说,实在是没有新意。这几年讲“大爱”,讲“智慧”的文章实在太多。但是读到“精彩的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一个故事都演绎着人生,每一次成长都充满着诗意。”时,与我心有戚戚焉,顿时开始喜欢上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十佳班主任、塘沽滨海中学教师李习勤老师的几点宝贵经验:每一个细节都科学有效;每一次沟通都触动学生心灵;每一个角落都给学生人文关怀。
师生间普通的问候,由“老师好”变成“李老师好”“王老师身体好”“刘老师心情好”,因为加上了简单的修饰语,既增强了师生双方的责任意识,又让师生成为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我想李老师的做法不仅是在改变称呼,而且是在强调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的重要。相应的,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也应该有所改变。我们不仅需要记准每个学生的名字,还应适当加以改变。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王阳,每次我叫他“大阳”时,他的心情明显变晴朗,小虎牙就会露出来,走起路来甸甸的。看过李老师的文章才发现,这可能就是“艺术问好”的作用吧。
李老师的“每日一言”让我想起高三时,班主任也让我们班64个同学每人写一句名言。“正好每人轮2次,你们就毕业了。”我确实从别人的名言中获得很多知识,因为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这2次展示自己的机会,细心甄选名言。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的展示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因而更爱班级、更爱老师、更爱自己。
班级管理、学生教育不是粗活,是需要从点滴注意的细活,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典型的细化教育大师,他全面细致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教育艺术魅力四射,感人隽永,我也要汲取更多细化教育的宝贵经验,让我的孩子们学的快乐。
第五篇:《教育文摘》读后感
《杨艳: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本期《教育文摘》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满浓浓的以人为本的暖流,无论是老师还是领导还是学生,他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让人感觉到地位的不同,连接他们的是一种看上去那么自然的人文关怀。
“一提起杨老师,你们会首先想到什么?”
“她对我们的爱!”
一个老师让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你教给他的知识,而是你对他的关怀,或者说老师之于学生的影响,工具性可能不那么深刻,但是人文性却可以跟随他一辈子。
老师固然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颇具水准的专业知识,统领全班的管理能力等等等等,但是我想,有一个字被经常喊来喊去,但是还是那个字是最实在的,那就是“爱”。如果学生们能把你当做妈妈一样看待了,我想很多其他的事情,他都会愿意去做,都会努力去做。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几个细节,让我感慨:
一是杨艳老师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率领同学们做瑜伽,我想到的是,老师平时工作很累,但是依然不能让累拖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还要提一句,老师的生活中,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部。老师还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爱运动、爱娱乐、爱交友„„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的人。
二是李镇西会在老师过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实在令人感动,有时候一句话就能使老师在工作上更有动力,那是金钱和荣誉无法替代的。
三是李镇西的这句总结: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书写孩子的故事,书写自己和孩子的故事,有些故事我们听过,就像这个,今天我们读到了,有些我们没听过,更多的人默默地书写这个反复重复又每天不同的故事,不必觉得失去什么,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的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那是无价的,那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