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文摘读后感
小学生文摘读后感
昨天,我们班发了新一期的《小学生文摘》。虽然这本杂志外表不像我订的其它的杂志那么漂亮,但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内容很丰富,让我深深的沉迷在这本书的内容中。
看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蓝莓魔法汤》。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年冬天,一个小女孩到一个孤独的女巫家取暖。女巫做了一碗浅蓝色的魔法汤,她想把小女孩变成一只浅蓝色的猫。这样她就有人做伴了。可是最后小女孩把她感动了。她自己喝了魔法汤,变成了一只浅蓝色的猫,永远的跟小女孩在一起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个女巫刚开始时,心里一定没有爱。我看过一本书上说“每个女人的心里都有一片爱情之湖,每个女人都离不开这片湖。人们强行把她的这片湖埋掉,不让人爱她,也不她爱别人,她就会变得冷漠。”女巫虽然有魔法,但魔法是不能消除寂寞的呀。小女孩来了以后,女巫就渐渐有了对爱的渴望。开始时,她还不会怎么爱别人,想把小女孩变成猫,陪在自己身边。可最后小女孩对她的爱把她感动了,让她知道了怎么去爱别人了。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爱非常伟大。爱的力量,可以让那位“暴走妈妈”为拯救儿子的生命付出一切;爱的力量,可以让一位老师在地震时,张开双臂紧紧地保护自己的学生;爱的力量,可以让全社会的人们为灾区献出爱心和帮助„„如果没有爱,人们就不会和平共处,就会变得很冷漠,世界将变得多么可怕。要是每个人都有爱,人们就会和平共处,就会很热情,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我要像《蓝莓魔法汤》里的小女孩一样,去关爱别人,让爱心每一分每秒的传递下去。
第二篇:《青年文摘》读后感
《青年文摘》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是《青年文摘》的忠实读者,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读那些厚厚的着作,比起那些,我更喜欢读文摘,每看完一期的《青年文摘》,我都觉得我对生活又了解了很多很多,突然间好像有长大懂事了很多,不知道你们是否跟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感受呢?
在《青年文摘》里,我尤其喜欢看“青春风铃”这一部分,它所描述的爱情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周围的一样,读着它就好像在读着自己的生活,那么形象生动。它让我觉得爱情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虽然很多情侣都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彼此,不可否认,那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然而那又是一件很值得让人回味的事情。遗憾也是一种美,没有什么是十分完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显得更加珍贵吧!我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经历的女生,所以我不能够真正体会到那种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我始终认为要想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经过种种磨难和考验才能得到它。无可置疑,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我坚信最后迎来的将会是晴天。我讨厌那些把爱情当儿戏的情侣,一个人的一生能谈几次恋爱呢,人的一生能有几个青春呢,我想大家都心中有数,不需要我说。但话说回来,爱情本来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没有谁能给它下一个特定的定义,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吧。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那份属于我的真爱就在不远处。
《青年文摘》里面最真实的应该是那些人物传记吧,不管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让我坚强,让我佩服。在那些人当中,有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奉献的伟大人物,也有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坚持,努力而永不言败的勇者……他们所做的事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的,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是灿烂精彩的,是充满芳香、充满喜悦的因为那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一直以来,每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我总是对自己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重头来过,又不会死人,比起很多人,我幸运多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所以每一次我都挨了过来,不管你们信与否,我都觉得每个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来自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当你们遇到挫折时,想想那些同样经历过像你这样痛苦的人吧,别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就不可以呢?相信自己不一定会成功,但不相信自己就一定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永远到达不了那辉煌的成功殿堂。
《青年文摘》里出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动的文章,例如那些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那些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文章,在文摘里面,你可以一下子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道理。真的,因为《青年文摘》,我的人生旅途才不会显得那么孤寂和忧愁,因为它,我的生活才能在它的指引下拥有更多的快乐回忆,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拥有更多的勇往直前的勇气。因为有它,所以我会好好活下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活出精彩,我要打造属于我的天堂。
第三篇:《教育文摘》读后感
谁告诉你上哪儿买鞋去
新学期开始了,《教育文摘》适时地来了,翻开就是季老的故事,这学期有一篇季老的《夹竹桃》,不觉季老离开有几年了。不觉又想起2月16号那天在微博上看到那天是叶圣陶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好些人大概也如我一般不知道吧,于是就转发了,这学期刚刚学过叶老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想想那些老前辈,再想想自己的身在这位置,压力陡增。
老师买鞋子,学生给指道,这是多么和谐的一件事啊!我的学生在校园里见到我一般都是避之不及的,这班主任是不太受欢迎的,大约不是一股子学究气看着烦人,而是像一警察吧。买鞋那会儿呢,这老师又展现了正义的一面。
下边有感悟道:
有学识、有智慧的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老师;与学生无话不谈、成为“哥们儿”的老师;对学生做到细微观察、在乎孩子们感受的老师;同情弱者维护正义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会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
其实主要想说说后面76页有一篇《妨碍教室理解儿童的两个原因》。老师总跟学生有些距离感,常说走到学生中去,其实实际学习生活中并不容易。
文章给列出的两个原因:一是老师对自己的童年印象的模糊;二是老师站在成人角度认为童年这个捣蛋的年代存在是不合理的。不知道总结得对不对。
我想第一个原因,稍稍提出自己一点见解,我认为并不是老师对自己的童年的印象单薄了,可能是因为自己做了老师的原因,相信许多老师在童年时也不是听话的孩子,但是自己做了老师后,就更多站
在老师的角度上看问题了。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也很好理解。如上面所说还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总而言之,试着去理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看问题,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要不没人告诉你上哪儿买鞋去。
第四篇:《教育文摘》读后感
《杨艳: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本期《教育文摘》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篇文章。整篇文章溢满浓浓的以人为本的暖流,无论是老师还是领导还是学生,他们之间没有距离,没有让人感觉到地位的不同,连接他们的是一种看上去那么自然的人文关怀。
“一提起杨老师,你们会首先想到什么?”
“她对我们的爱!”
一个老师让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你教给他的知识,而是你对他的关怀,或者说老师之于学生的影响,工具性可能不那么深刻,但是人文性却可以跟随他一辈子。
老师固然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颇具水准的专业知识,统领全班的管理能力等等等等,但是我想,有一个字被经常喊来喊去,但是还是那个字是最实在的,那就是“爱”。如果学生们能把你当做妈妈一样看待了,我想很多其他的事情,他都会愿意去做,都会努力去做。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几个细节,让我感慨:
一是杨艳老师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率领同学们做瑜伽,我想到的是,老师平时工作很累,但是依然不能让累拖住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还要提一句,老师的生活中,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部。老师还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爱运动、爱娱乐、爱交友„„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的人。
二是李镇西会在老师过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实在令人感动,有时候一句话就能使老师在工作上更有动力,那是金钱和荣誉无法替代的。
三是李镇西的这句总结:把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故事,书写孩子的故事,书写自己和孩子的故事,有些故事我们听过,就像这个,今天我们读到了,有些我们没听过,更多的人默默地书写这个反复重复又每天不同的故事,不必觉得失去什么,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的故事写进孩子的心灵,那是无价的,那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吗?
第五篇:青年文摘读后感
《青年文摘》读后感
文章名称:《一个独立女记者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胡雅君。
美文美句:
“她经历过柬埔寨大选,红色高棉解除武装,见证了东帝汶从独立动荡到最终和平建国,观察过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最后岁月,现场报道过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她跨越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深入委内瑞拉,古巴等9国,记述她所看到的拉美21世纪革命„„”
“有朋友问她:‘你要跑到什么时候才停下来?
只要世界有谎言,我就会继续跑。’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
“1999年8月,当张翠容正收拾行装,准备前往东帝汶采访全民公投之际,在伦敦的BBC编辑通知她立刻取消行程,因为根据他们的形势评估,东帝汶已升级为一级危险地区。考虑到为此次采访准备良久,她选择责任自负,并如期启程。”
“‘总得有人留下来采访,’张翠容没有登机。因为她潜意识里认为未到最危险的一刻,也因为她清楚记得她曾握过的那一双冰冷冒汗的手。”
“那是东帝汶前途自决全民投票的前几天,她因酒店人满为患,一度借住在东帝汶首都帝力附近的村子里,被村名沙华收留。晚上,张翠容在屋里对另外一位被沙华收留的避难者浮士谷进行录音采访。突然,一声‘有民兵’传来,各户人家立刻关灯,整个村落静默在黑夜之中。沙华,浮士谷和她屏住呼吸,相互拉着手躲在桌子下,手心冰凉冒汗。”
“一小时飞行后,她到达巴厘岛。‘我觉得我的肩膀仍然留有东帝汶人的泪水,掌心上仍然留有他们的手温。’巴厘岛上目之所及都是阳光沙滩,跟之间的屠杀逃难,完全是两个世界。‘同在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为什么东帝汶人不能享受和平的生活?’”
“关于为何做独立记者,她曾在《行过烽火大地》一书的后记里提过几句:‘香港传媒少有派记者参与国际新闻现场报道,外国传媒不会看上华人记者,除非是与华人有关的国际瞩目的犯罪事件。为了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那就只能自费了。’”
“那些大机构的新闻记者住在星级酒店,租坚实的吉普车,并雇当地的翻译和保镖,装备精良。而她住在一晚3美元的廉价旅馆,到了晚上,被晒了一天的旅馆热得好似蒸笼一般,蚊蝇飞舞。”
“她用港式普通话说:‘你有没有听过切·格瓦拉写的一首诗?’
她旁若无人的背诵起来:
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回答,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喉咙中似乎卡住了什么东西。这样一个为了世界而奔波的如神一般的记者,经历却是那么的悲惨,贫苦。她为了使香港能在世界记者中有一席之地,不惜挥霍家产,站在战乱之际写着自己的文章。炮火从她的头顶肆虐爆炸,但却伤不了她。是啊,一个小小的炮弹怎么可能打败这个坚强如钻石的传奇呢?记者的岗位在她的心目中占据着巨大的位置,战争与和平推动着她不断向前,走向危险。她为了东帝汶人们的和平社会,在战乱中沉沦于记录世间万物,浑然不觉得危险,只是有一种力量不停地向前催促着她,‘把它都写下来吧,为这里的人们付出点什么吧。’她不断地去付出,却又不去要求回报,只是一味地努力,一味地探索。她就像一个逗号一样,不满足于‘总体和平,局部战乱’的世界现状,总是去探索发觉那些不为人知的灾难战争和平。
她就是张翠容。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