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访王兰忠先生心得
采访王兰忠先生心得
听说要去采访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兰忠先生,我满怀期待,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就闻名王兰忠先生的大名,他是上师大的兼职教授,是浦东新区立功竞赛活动建设的功臣,是2005年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的确,他有很多美丽地头衔,但是同样他肩负着很多的责任,这是我在采访之后最大的感悟。
2009年8月11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走进大堂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氛围,在这里每个人的脚步似乎都比平常人快一点。我们和王兰忠先生约了两点,但是他迟到了。他真的很忙,我们到的时候他还在开会,一开完会又要接受我们的采访,从那一刻开始,我对这位大忙人有一种敬佩的感觉了。
终于见到他了,他戴着一副无匡眼镜,满脸微笑,非常欢迎我们这群上师大的小朋友。他问了我们几个以前和他一起工作的老师,这舅舅杨开始了我们的采访。“您曾在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四所大学里学习过,那么您觉得那所大学给您的记忆最深呢?”这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个问题。王兰忠先生这这样回答的:“当然是上师大了,我人生中最精彩的十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所拥有美丽环境的学校里,我学习了四年,在这里我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那时,我还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呢,是上师大给了我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而后,我有在上师大任职了五年,这几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这我今天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师大永远都是我人生的港湾。”听到这里,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王兰忠先生对于上师大的感恩之情。在他的字里行间都是对上师大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对上师大的怀念。最后他用十个字概括了师大给与他的帮助:“基础在师大,培养在师大。”确实,今天以师大为荣,明天师大以我为荣。王兰忠先生用他的行动让这句话变为了现实,可以想象在他离开师大的13年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心血。采访到这里。我们已经被他与师大之间的真情所打动了。
除了想知道王兰忠先生和上师大之间的历史真情以外,我们还想一探究竟这位前辈的成功秘诀。“王兰忠先生,请问一下您的创业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在这十几年的风斗中,您有事如何战胜这一系列挑战的呢?”第二个问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王兰忠先生先是笑了笑,然后轻描淡显的说道:“其实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也没有什么创业理念。我只是感谢过去在上师大做学生会主席的日子。那段时候,我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大学生俱乐部等活动,也许是那个时候的成就感埋下了今天的种子吧。”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的我从以前管理一个学生会到今天管理一个公司,从以前分配100个人到今天分配10000个人,从以前规划一个个小活动到现在承办一个个大工程,一切都只是简单的放大了而已。”如此谦虚的回答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折服了,我想这也是今天他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吧!“那您能说说您觉得自己成功的要素在哪里呢?”有个同学追问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对于我而言,我的成功不仅是自身的努力,还有我团队的付出,有领导对我的支持,还有我想为母校争光的心情。这一切都是筑就我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此时此刻的他的回答变得越发的坚定。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这其中还是辛苦和不易。
采访仍然在继续,然而我们正慢慢被带进王兰忠先生的世界了。在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者背后付出的努力,看到一个久经商场后依然坚定的智者。在采访中他还简单的提到生活中自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子的,简单的提到公司的一些事情,但是此时的我好像已经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地吸引了,只是静静地听他述说着他的故事。
采访就这样临近了我尾声,最后我们请王兰忠先生送了我们几句话:“勤奋+机会+专业要求=成功。在大学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方面发展,在机会来临前将自己准备好,这样才能开启你以后的成功之门。祝你们以后一切顺利。”
这是他最后留给我们的几句话,十分的简洁,十分的朴实,却是一个学长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尊尊教导。我们每个人都会铭记于心。今天的采访真是让我受益良多,回到家,我把暑假作业写了,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有了王兰忠先生的启发,我好像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在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东西。感谢王兰忠先生接受我们的访问,也感谢他留给我们的朴实的至理名言。
采访员: 2009年8月11日
第二篇:王蒙先生采访稿
对话著名作家王蒙先生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其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于2015年8月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论文等许多种类,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曾担任中国文化部部长,也曾经远涉边疆数十载,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的钟爱,他致力于文学的探索与创新,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创作。王蒙以其才华和意志书写中国文学史的精彩篇章,使他的文学生涯始终与新中国的成长息息相关。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王蒙先生,冒雨莅临闽南师范大学讲学,我们也因此得以走近大师,并与大师对话。
Q1:过去的文学作品与未来的文学发展相比,回到过去与面向未来,您更看好哪一个?
答:文学作品是被时间选择的,过去的许多文学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呀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而现在及未来的许多文学作品,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Q2: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国学热?这是否是一种“泡沫”现象?
答:任何形式都可能有泡沫,但国学不能成为泡沫。国学本身是值得推广的,但是现在的确产生了一些泡沫式的国学现象,比如:9月1日学校开学时,小学生集体穿汉服朗诵国学,我认为这个是泡沫,并且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我就曾经痛斥过这种现象。真正的热爱并不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正如孔子说过:“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但另一方面,有这样的方式也是好的,至少可以增加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逐渐真正喜爱上它。
Q3:据说您推荐郭敬明加入的中国作家协会?您对于新生代作家加入作协有什么看法吗? 答:没有推荐,实际情况是郭敬明想进入作协,而进入作协需要有两个介绍人。已经有一个老师当他的介绍人了,还差一个。然后那个老师就找了我,让我帮个忙。作家进入作协成为会员是不需要推荐的,要有能力。
Q4:您为什么不开通微博呢?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与您交流了。
答:哈哈,我觉得我已经够“萌”啦,毕竟我也不年轻了。曾经有人采访问我是不是感觉文才枯竭、提笔忘字、力不从心了?我回答说现在还年轻,“明年我将衰老”,这也是我的一本书的名字。现在我还可以这样回答,明年我将衰老。
Q5:您认为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相比,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答:一国有一国的语言,中国文学作品与世界文学也各有各自的特点,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评判标准,不能相提并论。
Q6:请问,您认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来自于生活于,当然也不能回避政治。孔子也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指出了文学的一些社会功用。
Q7:您能否总结一下中国大陆作家、作品的特点?
答: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对于自己文学作品的特点尚且不清楚,不能总结其他作家作品的特点。而且能够总结的,一般就代表着创作的停滞了。
Q8:您刚才提到在18岁的时候写过情书,请问您18岁的情书写了什么样的内容呢?
答:这个,我已经记不起来了。那时的情书只是私人的信件,不算是什么文学作品,所以也没有收入文学作品集中。我努力想想,如果回忆起来的话,到时候再与你们分享吧,我会再来闽南师大专程汇报的!(笑„„)
Q9:您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书中是以新疆农村为背景展开的,我是新疆伊犁人,请问您对新疆有怎样的印象呢?
答:我在新疆伊犁待过6年,伊犁是一个不大的小城,那儿是个很美的地方,喜欢它充满着异域的味道,沉醉于伊犁的民歌与曼妙欢快的舞蹈。如果你想了解我对新疆的更多印象,欢迎你读读我的这本《这边风景》。
Q10:您的作品种类这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集、传记等,想问一下,您的文学是为谁而写?
答:是为大家写的,也是为自己写的,为自己留下一份立于世间的凭证,保 2 留一份美好、珍贵,不会随着时间而走样的东西。人生是美好的,也是短促的,而文学可以抵抗时间的消磨,文学比人生更集中,比人生更宽阔,比人生更长久。
Q11:现在图书销售怎么困难,您觉得文学作品该怎么办?
答:我觉得销售量是相对的,在中国作为一个写作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基数大,就算不是最好的作品,只要是相对优秀的作品一般都能卖两三万册,这个要是在其他国家一定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在这个方面有许多情况都在改变,我看了一个美国的参考资料说2015年是往回涨,不是一年比一年差的。当然,我们国家现在出于上升的状态,民众对阅读的关注也一定会有所提高。就像以前说的,中国文化正在受着前所唯有的重视,所以我们需要对它保持着信心。
Q12:正如您所说,当今新媒体,多媒体迅速发展,文学阅读受到了某些冲击。您认为我们能做什么吗?
答: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太块、太速食了。甚至读书都带着市场经济中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碎片化的阅读容易让人陷入“学而不思”,而我们必须跳出这种“急功近利”情况,我们应该抱着一个相对纯粹的目的去读书,比如:为了丰富自身,为了更好的热爱生活。
第三篇:李嘉诚先生采访
最近,外界关于李嘉诚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四起。南方日报从10月开始联系对李嘉诚进行采访。
11月22日的午后,在可以俯瞰香港维多利亚港全景的长江集团中心70楼会议室,被称作“李超人”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终于接受了南方报业旗下媒体专访。
在我们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说:“你们可以提出任何问题。” 面对谈“撤资”传言,李嘉诚先生以具体的数据,郑重地作出了反驳。谈“撤资”传言
“说我‘撤资’,是一个大笑话”
南方报业:李先生,今年您的集团出售了上海、广州超过百亿元的商业物业,以及香港部分资产,还曾经洽谈过转让百佳超市项目。由此,关于“长和系”要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沸沸扬扬。
李嘉诚: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最为重要。我想用数字说话:“长和系”去年毛收入约4300亿港元,而本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两个基建项目动用的资金只有80亿,所占比例不足2%;而我们在香港货柜码头项目的投资已经有40亿港元。这怎么能说是“长和系”撤资?真是天方夜谈,是一个大笑话!
集团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不管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外国,如果有价钱合理的地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百佳超市后来不卖了,也是因为价格不合适,以及有更好的打算。南方报业:您觉得为什么“撤资”传言愈传愈盛?
李嘉诚:我对这种传闻感到非常奇怪。最开头这样说的人也许是想挑起事端,而其他人不了解情况,跟着说而已。但是这样说对政府和营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长和系”在新加坡经营几十年了,赚过不少钱,与当地各界关系非常融洽。但过去两年多,我们没有买到价格合适的土地,现时手持可供发展的土地很少,可以现卖的商住单位也仅剩1%,并且没有收租的物业。但是新加坡也没有人因此说我“撤资”。南方报业:“长和系”今年在香港出售的物业特别引人注目。
李嘉诚:大型住宅类的地产项目是我们的核心业务,项目建成后90%以上是出售的。实际上,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香港卖楼只得40亿港元,是近13年来最少的一年,仅为过去两年年销售额的15%左右。其中包括这两天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太平山顶物业,出售金额其实非常少。今年在港的业务紧缩了,主要是因为政府批出的楼花额度不多,我们在与香港政府协调,希望可以加大额度。
再说,“长和系”在香港还拥有不少出租物业,包括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中环中心等,总面积大约有380万平方尺(1平方米等于9平方尺);国内包括北京、上海的出租物业,总面积有500万平方尺。这两地出租物业总市值加起来至少1700亿港元,这些物业都不会卖。而外国出租物业与之相比,只有0.5%。
南方报业:您曾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现在还是这样吗? 李嘉诚:是的。我的家在香港,“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远不会离开香港。我再强调,即使日后出售业务都只是商业考虑,跟“撤资”没有关系。
南方报业:过去,大家都称呼您是“超人”,现在却用“垄断”之类的词汇形容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李嘉诚:贫富悬殊是全球现象。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就容易引来误解。30年前,我已预见香港会出现这个情况。有香港记者问我,为什么不多在香港投资零售事业。我说,我们集团在全球有12000间零售店铺,其中香港则只占600多家,如果再增加香港容纳得了吗?集中在香港投资是愚蠢的,所以我们多年前就开始投资海外。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形势下,您的经营策略有什么需要特别把握的? 李嘉诚: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必须留意投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要抱有高度警觉。
我在1950年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到今天已经60多年,经历过不少风雨。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长江实业今天的负债比例是4%,和记黄埔是21%,以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而言属于低比例。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有风险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南方报业:有人说,商人不谈国是。您关心中国政治吗?比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动向。李嘉诚:我虽然是商人,不参与政治,但我爱我的国家,一定是关心政治,因为政治与经济如同手足,必须协调才能发展得好。我很留意内地的经济、国民收入和教育情况,也很关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我知道,会议确定了经济将更加开放的方针,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国有资本收益上缴30%用于改善民生,这绝对都是好事。因此,我对国内地产市场仍然乐观,只要价格合理会继续投资。谈慈善公益
“基金会80%以上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 南方报业:您刚刚从陕西参加一个公益项目回来,今年还为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去过哪些地方?
李嘉诚: 我6月出席了汕头大学毕业典礼。9月赴以色列,见证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汕头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基金会对此捐资1.3亿美元。南方报业:您宣布,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放入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您是捐这么大笔钱是怎么考虑的?又将如何选择捐助项目呢?
李嘉诚:我深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力图做一个值得人们尊重的人。如果没有这个理想,就不会将辛苦赚的钱捐出来做公益事业。基金会主要做两大范畴的项目:教育和医疗。我虽然在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但我规定基金会80%以上捐款要用于大中华地区,今年的公益捐款就有40亿元。
我相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一种境界,因此做这些不是为了树碑留名。我在家乡捐建医院时,当地领导要我挂上先父的名字。我说,如果父亲天上有知,不挂名也知道我做了好事。南方报业:您捐资在广东建设起汕头大学。我们知道,汕大的教育改革曾遇到不少争议,您觉得如今收效如何?
李嘉诚: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捐建汕大,想为教育作出贡献,做个样板。汕大的规模虽然小,但极具生命力。过去7年,超过97%的学生在毕业后第一个月便可以就业。汕大最关键的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如医学院去年毕业的学生,部分既参加了中国的大学科目考试,也参加了美国执业医生的资格考试。这个考试非常艰深,即使美国学生也不是全部能够通过,但汕大的学生全部通过。今年又一批汕大学生也通过了。他们最后一年要到美国念书,李嘉诚基金会也予以资助支持。
当今,科技革命带动世界发展。我喜欢新科技,所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我看到,中国有数以百万的学生在世界各国深造,我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普通民众生活艰辛。企业家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我们知道,李嘉诚基金会在全国特别是西北,资助几百万个贫困儿童做唇裂、白内障和小肠疝气手术。特别是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服务”,做这个项目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嘉诚:一个很冷的冬天,我一位朋友患癌症,住在私家医院。我去探望他,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拉着我坐在他床边。他后来睡着了,也没有放开我的手。我心想:这个朋友很富有,得到一流的医疗照顾,但到这个时候仍然痛苦不已。而内地贫穷的病人没钱接受治疗,又怎样度过呢?于是想到要去开展宁养服务。
汕头大学医学院设立了第一家宁养院,我鼓励医护人员:如果你们做得成功,我保证会在全国设立数十家宁养院,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宁养服务。
我知道,癌病病人的痛楚程度是最高的。有些人受不了,甚至会以头撞墙,把痛感转移到头上。我告诉宁养项目的负责人,如果现用的药物可帮助病人减少80%的痛楚,那么若有新药可为病人再减少10%的痛楚,即使价格贵一倍,他们也不用问我,可以立即转用新药。现在,在内地及香港至今已有42所宁养院,每年捐款增至1亿元以上,每年受惠者在1万多。南方报业:现在的社会言论较为多元化,即使您在公益上做了那么多事,仍然常常有不同的声音,您是否对此感到困扰?
李嘉诚:如果认识儒、释、道的精粹,便会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而应做正确的事。我看到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很高兴的事。
基金会的资金,每一分一毫都是税后才注入的,我心安理得。谈人生家庭
“希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国民”
南方报业:您觉得一个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李嘉诚: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我不认为自己是百分百的完人,但希望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成为一个有价值、值得人们尊重的国民。
我个人不惧怕死亡。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而且,我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以长久地进行公益事业。而我的儿孙,谁都不能从基金会得到任何利益。
南方报业:您认为一生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李嘉诚: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难处,但我最难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亲病逝,不足15岁的我要挑起照顾母亲和弟妹的重担,当时还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险阶段。但我还是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我身为大儿子,要支撑这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为了前途“抢学问”。那些年,我除了干活,就是在别人用来生火的废书中找书看,修完中学课程。直到如今,我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南方报业:您曾说考虑退休,是吗?
李嘉诚: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目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动荡,我还没有定出具体的退休时间。
南方报业:将公司业务交给下一代,您有信心吗?
李嘉诚:我相信Victor(指其长子李泽钜)随时可以接棒。
Victor大学毕业后,跟我工作快将30年。他对整个集团非常了解,细微之处比我更甚。而且,很多同事跟随我工作很多年,我相信他与同事会好好地继续经营。而每间公司各自均设有董事会、管理架构、会计制度,足以起到监察与制衡的作用。南方报业:您觉得儿子和您的风格有何异同?
李嘉诚: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年轻时不喜欢应酬,Victor更是如此,我们都不喜欢打领带穿正装。他在家是好丈夫、好父亲,在公司做事认真、心思细密、财政谨慎,跟公司同事关系非常好。至于他比我强的地方,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英文程度比我好。
我两个儿子都是爱国的,但性格不同,我同样爱他们。小儿子Richard(指李泽楷)聪明灵活,虽然喜欢玩,但也认真做事。他的事业这几年在改善,让我安心不少。南方报业:您最看中和反感人的哪些品质?
李嘉诚: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并且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要讲求数据,而解决问题要一矢中的,用最直接、最清晰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不会认同不诚实和自欺欺人的品质,也不喜欢思维固化、做事死板的性格;对于怒急攻心的人,更加不会认妥协。南方日报:您有没有还未完成的中国梦?
李嘉诚:有。我曾经在一个演讲辞中说︰“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我们祖国的土地五谷茂盛,连沙漠上都有良好的道路,有充足的水源。人口密集的城市风和日丽,商机繁荣„„” 谈楼市
内地楼市价格太高
当提及香港是“李家之城”、李家“地产霸权”等说法,李嘉诚表示他不认同。他说自己20多年前就已预见香港市场的局限,因此他是最早迈出海外投资的商人,在港投资早已不是重头。不过,作为屈指可数的房产大开发商,李嘉诚对于目前楼市也表现出担忧之色。记者:在香港,有市民对记者说,香港现在就是“李家的城”,说你“地产垄断”之类的,对此你怎么看?
李嘉诚:1979年我收购和记黄埔之前,它在香港以外的地方是零投资,投资海外是由我开始的。当时我就知道香港的市场有限,我不断到外国投资,今天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集中在香港投资,根本是蠢事!二三十年前我已预见香港这个情况,不是我聪明,而是香港就几百万人口,能做多少生意呢?
其实和黄的香港业务占全球投资比例约为15%,长实在香港的投资占全球的约1/3,如果地产做得少一点,比例会更小。
记者:香港人对你最大意见,说你“地产霸权”?
李嘉诚:“地产霸权”实在是一个笑话,我们在外地赚的钱远远多于香港,过去两三年我们在香港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内地的地价也飞涨,我们也无法成功投得土地。
今年至目前为止,我们仅获批出一宗总值只得30亿左右的楼盘,位居最末,以致我们今年全年卖楼只得约40亿港元,仅及过去两年每年销售总额260亿-270亿之间的15%左右,是13年来最差的一年。若地产业务继续艰难地经营,高价投地而亏本,就是对不起股东。我们是一家小心经营的公司,长实今天的负债比例是4%,和黄是21%,以其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而言,在外国是属于低的比例,还有在加拿大的H usky,负债比例只有12%,也是非常低的,这是我做生意的原则,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非常小心处理,如履薄冰。我在1950年开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经60多年,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也一路走过来。
而且大家都知道香港地产市场一直由政府政策主导,不论从土地供应到投地条件的设计、房地产税务政策等,并非由地产商决定,因此“地产霸权”并不属于地产商。记者:你刚才提到内地的地价飞涨很难买到地,那你怎样看待目前内地的楼市行情? 李嘉诚:这个都不用我说,你看现在内地政府部门都说要调控楼市,说房价太高,不听他们的话,还可以听谁的话?
记者:那你也觉得现在内地楼市的价格已经太高?
李嘉诚:是的,价格涨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经难以承受。所以近期也看到政府出台了调控政策,譬如买二套房限贷等。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数字1 以2012年为例,长和系在全球总毛收入约4 3 0 0亿港元,但今年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的基建项目只有13 0亿港元,而且实际动用的资金只有8 0亿港元,仅仅只占今年长和系总毛收入的不足2 %,可以说微不足道;同时,我们今年在香港的货柜码头项目就投资了4 0亿港元
数字2 长和系在香港的中区拥有的物业大约有380万平方呎,总市值13 0 0亿港元;内地方面,位于最佳地段的收租物业包括上海、北京如东方广场等亦约有500万平方呎,总市值至少4 0 0亿港元,内地、香港两地只是收租的物业市值就有17 0 0亿港元,全部海外收租物业市值只是内地、香港两地的5‟
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现在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要很谨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则是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谈政治
香港不能“人治” 对于政治,李嘉诚表示他没有参与,也无法预测和影响,对刚刚闭幕的三中全会细则他会一一研究。他强调,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记者:外界都很好奇,你的投资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商业判断,多大程度上基于政治分析?
李嘉诚:作为负责任的国际企业主持人,经营业务不能铤而走险,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世界上的投资机会和选择,实在令我们应接不暇;集团可以挑选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环境投资;在政策不公平、营商环境不佳、政府选择性行使权力之下,投资意欲一定相对下降。
我并非万能,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对股东有利的事,因为股东对我是非常信任的。
记者:这几年有些企业家因为各种顾虑,表示在商言商,不谈国事,商人要不要关心政治、谈论国事,你怎样看?
李嘉诚:我不是聪明的人(笑)。你提到的是明哲保身,不过如果政治问题真的冲着自己而来,担忧也没用。
我没有参与政治,但我关心政治,政治跟经济根本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就难以处理,希望政治和经济好,让人民富国家强。我曾经说过: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记者:对于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李先生是否有留意?你对其中涉及到改革的举措怎样评价?
李嘉诚:我这么爱自己的国家,一定都会去关注。我对经济的改革,例如农民土地变成资产,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和赋予农民更大财产权利,还有国企盈利上缴30%以改善人民生活,这些绝对是好事。还有国家鼓励企业到外地投资,我在外国投资方面算是走前一点,可以说成功吧!
记者:那你觉得这次三中全会有哪些方面没提及?
李嘉诚:提出的都是对国家前途有好处的,但没可能让13亿人每个人都高兴,但是我对国家是心存很大的希望和盼望。
记者:你觉得香港自由市场经济信条是否开始被挑战?一个更福利化的香港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
李嘉诚:自由开放的市场,重视“原则”和“法治”,两者皆来之不易,但如果管治失当,也可以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至于福利化社会是否适用香港?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要大家扶贫,也要自愿,只能使用引导的方法;我相信,香港人一向热心于慈善,乐意助人,对我来说,帮助低收入人士是义不容辞的事;但如果政府政策错误,不能解决社会缺乏上进机会的问题,只向有能力的人开刀,这是错误的,因为香港人都想创富,政府的角色,应该要令人人有创富的机会,而不是等待“打救”。
记者:坊间传闻香港的楼市政策影响你在香港的投资举措,对此,你怎么看? 李嘉诚:健康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关键是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政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我与香港或各国政府的关系都是建基于此的,不会因个别领导人或官员的变动而受影响,最重要是政策要令商界有信心。
“为官难,为民亦不易”,有时候我庆幸自己并未当官,因为为官者要面对如何平衡和解决不同权益的问题。谈非议
港人非议皆因“盛名之累”
一定不会“迁册”,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不过规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至于日后出售业务,都跟“撤资”没有连带关系。
自由开放的市场,重视“原则” 和“法治”,两者皆来之不易,但如果管治失当,也可以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至于福利化社会是否适用香港?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要大家扶贫,也要自愿,只能使用引导的方法。
健康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关键是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 行 政 策,香港不能“人治”,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
对于现在香港人对曾经的“李超人”的非议,李嘉诚没有回避,回应却也只是轻描淡写,“这是盛名之累”。尽管接受采访时他仍然坚定表示“ 永 不 迁册”,不过在字里行间对未来投资香港表示了谨慎的态度,表示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
记者:10多年前,大家称呼你都是“李超人”,但是现在香港人提起你会用到一些负面的词汇,面对现在香港人对你的抱怨和非议,是否会影响你的情绪?
李嘉诚:(贫富悬殊)是世界大趋势,全球化之后,普罗大众面对的环境越来越艰难。香港还好,虽然香港地产市道不算好,因澳门娱乐事业发展好,赌场生意挺好,于是香港的装修工人都转到澳门去。与10年前相比,欧美普罗大众、工人阶级今日的收入和购买能力,原则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善。
我觉得这是盛名之累,但我也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应从正途去做对的事,例如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中,每天都有成果,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很高兴的事。
记者:但是现在香港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大家似乎纷纷把矛头直指富豪?
李嘉诚:贫富分化,并非香港独有,内地也有。只是因为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引来抨击。记者:这些是否会影响你未来在香港的投资?你以前说过“永不迁册”,现在还会坚持吗? 李嘉诚:一定不会“迁册”,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不过规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我有百分之百的责任要去保护股东的利益。至于日后出售业务,都跟“撤资”没有连带关系。记者:那你未来选择投资的标准如何考量?
李嘉诚:我一定要选择有公平法律的国家,我们在一些国家经营30多年,政府并没有因为我是外国投资者而出现不公平的对待。我们是上市公司,一切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经营业务不能铤而走险,我每天都会检讨集团的投资和营运策略,生意规模大小会随着业务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而作出决定。
不过在香港本地确实已经很难再扩展,原本我曾想出售百佳,后来因价格不理想,及发现有更好的构思,所以叫停。“探秘”办公室
20平米办公室遥控近万亿财富
我不求名,在内地捐款,拒绝所有的建筑物以我的名字命名。即使是汕大,其基建、设备90%的款项由我付出,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写上我的名字。
我不惧怕死亡。假如死亡,我还可以是一盏灯,能够照着一条路,而且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
一般来说,应该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但是我觉得这辈子都在自强不息,现在更应该追求的是后者。
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两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长江集团中心”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这座70层高的建筑外形方正,被媒体形容为造型酷似李嘉诚的性格———谨慎低调。旁边的“1号”则是李嘉诚多年来亲密的生意伙伴———汇丰银行总部。保安森严:电梯根本无法抵达
“长江集团中心”大楼顶楼70层是李嘉诚的专属办公楼层,办公室、休息室、小型会议室、餐厅一应俱全。李嘉诚日常的办公事务都在这里进行。周一至周六上午九点前,年届85岁的李嘉诚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
李嘉诚的个人办公室在楼层的尽头处,门前的墙上挂着一幅金属篆刻的长江流域图。推门进去,两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景色一览无遗,几十座标志性的摩天大楼一同分割出香港标志性的天际线。
这个办公室曾被称作世界上最神秘的办公室之一,除非有特定的保安人员陪同刷密码卡,否则电梯根本无法抵达。在这个2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李嘉诚遥控指挥财富帝国遍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亿财富。陈设简单:两台电脑六部电话 李嘉诚的办公台就在临窗处,台面上是简单的摆设,没有照片,没有奖杯,也没有纸质文件,他解释自己喜欢“今日事,今日毕,桌上不留纸”。桌上只有一座同事送他的李嘉诚卡通公仔,上面是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他解释,“一般来说,应该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但是我觉得这辈子都在自强不息,现在更应该追求的是后者。”
办公台桌椅两边是两台处于工作状态的电脑,页面闪烁的是集团股票的动态。办公桌对面一套待客沙发,沙发边的柜子上是两座慈善奖杯。围绕办公桌安装有六部电话:第一台,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才能接入;第二台,直通和记黄埔总裁;第三台和第四台,供集团开会使用;第五台,直通秘书室;第六台,则可以拨打长江大厦所有分机。
座椅右手边的墙上是两幅字画,其中一幅是郑板桥的《竹声萧萧》,另一幅是李嘉诚自称“近年来很喜欢的一副对子”,也是办公室里悬挂的唯一书法,语出左宗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记者手记
“李超人”的股票印件
这位85岁高龄的“超人”,思维和口才都仍然相当敏捷。
在后来拍照的时间,他任由摄影记者指挥,或站在这里,或坐到那里,不厌不倦,像是一个和蔼而幽默的老先生。这位“李超人”扬起胳膊说:“我喜欢新科技的东西,选手表也看有什么新的功能。”他的助手笑着说:“那只是价值3000港元的表。”他却继续认真地说:“但是这真是好。太阳能的动力设计,吸收15分钟自然光就可以运行62小时„„”。比起内地许多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他的办公室非常简洁。能够显示他非比寻常的身份的,是窗外壮丽的维多利亚港风景,以及一幅张大千先生赠送的画。窗前,悬挂着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台子上,一溜儿摆放着6部电话,据说1号机是专门与他家人相连的。
我们发现,这里还放着一幅股票影印件,上面有中文写着“以此为鉴,可惕未来。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AIG。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为72.97美元,总市值1895.76亿美元;2008年9月16日两者分别为1.23美元和167.78亿元美元,市值跌幅逾91%。”李嘉诚助手说,他是想以此来告诫后辈。
第四篇:兰渝铁路采访稿
采访稿
从2008年金秋九月到2017年收获之秋,陇南人民盼了几十年的铁路终于开通了。勤劳、敢作敢为的中国人把“兰渝铁路”从不敢想变成了西北西南走向的大动脉,为“一带一路”、“渝新欧”沿线发展提供了突破口,为西部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血液。
兰渝铁路——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通道。正线全长818.71公里,穿越甘肃、陕西、四川、重庆四省,将兰州到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缩短了近650公里,是连接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
兰渝铁路——连通了西北西南与海峡两岸的通道。将成为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的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
兰渝铁路——渝新欧国际大通道的关键路段,是连接黄河与长江的大流域以及西陇海兰新与渝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以兰渝铁路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沟通沿线的交通网络的全面覆盖,形成一点带面的交通发展模式,陇南全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全面建成及完善,使得陇南这篇承载着先秦历史文化的城市,正发挥着他厚重的先秦底蕴气息,在陇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奔流不息的姿态,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坐落于甘肃陇南吉石坝现代物流业发展区的东盛物流园区,是西北首个第五代大型国际化商贸物流平台,甘肃省八大市场项目之一,项目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向南发展战略交汇点,地处成渝经济圈、关天经济圈、兰西经济圈三大经济圈黄金三角中心。占地面积346亩,规划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3.3亿,由陇南东盛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依托当地产业、交通和区位优势,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营的原则,按照“线上+线下”“政府+平台+银行”“上游+平台+下游”的发展思路,打造以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核心、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现代智慧综合集散型物流园区。
第五篇:支教心得王雅兰1
支教心得
军训结束的当天晚上匆忙的收拾了一下就入睡了。因为我要赶的去支教,去见一群渴望得到知识洗礼的孩子们。第二天早上急忙赶到车站,坐上兰州发往会宁的第一班早车,到会宁时十一点了,有得知去往我支教的白顾小学一天只有一趟车,中午就发车。我来得及回家就又踏上开往学校的车,虽然坐车很累,但见孩子的心急切,没困意。回到学校,亲切的队员们要求我先休息,由于我参见学校的军训活动,归队时已经迟了,我想赶在今天最后一节课下之前见见孩子们。
我就去教室看学生。一排整齐的校舍后就是一排教室,让我想起我上小学的那个年代的教室„„砖房代替了土房,墨汁粉刷的黑板早退休了,换上水洗黑板,貌似课桌还是那么的破旧,桌面坑坑洼洼的,凳子也有残疾的„„课堂上会有咯吱的伴奏。这里没有城里教室的那种宽敞明亮,没有那种优雅的读书环境„„但这里有强烈渴望知识的眼神,有孩子们简朴的生活和努力奋斗的精神。每个孩子都在聚精会神的听他们的老师讲课,没有任何人缺席了今天的 课。后来听队员说,下雨天基本上没有人会缺席。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大山的孩子们,想摆脱贫穷的面貌,想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当听见孩子们亲切的喊“王老师好”时,我坐车的累没了,有的只是想尽快教孩子们一些知识。在我短之又短的几天支教中我接触最多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和一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孩子都懂事,课外活动有些孩子会围着我问他们不懂的题,我们在最后组织了一次考试,成绩虽有些低,但孩子们没有放弃,没有沮丧,有的只是更努力的去学习。一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些淘气,但他们大部分会听老师的话,他们的笑脸时那门的清纯,可爱。
最后一天我们组织了汇演,孩子们的舞蹈跳的特别棒,他们的小品也让我们难忘记。当晚我们就离开了学校,我们在孩子们的眼泪中读到那种真情,读到短短的几天相处我们之间已建立了那种难忘记得感情。我们的眼泪,孩子的眼泪,乡亲们的眼泪,这一刻只有眼泪才能释诠我们之间的难割舍。我们在前面走孩子们在后面哭泣的送,每一次的回眸热泪盈眶,我们就这样依依分别„„
那短短几天的相处我今生都无法忘怀,那种分别的情景让我断寸肠。我们队员之间相互帮助,团结,鼓励。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情同手足。支教结束后没几天,有种思念,思念那里的孩子,思念队员之间的那种默契,思念我们吃大锅饭的那种幸福。
本次支教,虽然我归队迟了,但在那几天我学到了很多,从孩子们的身上,从队员们的身上,那种顽强奋斗的志向,那种积极上进的精神,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会永远记住那些纯洁的笑脸,记住我们快乐的日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却有同样的目标,给大山的那些孩子带去外面的信息。我们弘扬青树公益的精神。
青树一分队志愿者:王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