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

时间:2019-05-12 12: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

第一篇:[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

[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

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5、时间运算 具体来说: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30 = 49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的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未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

公元前509年是6世纪初 还是6世纪末???????

公元前和公元后叙述正好相反

AD(公元后)509年,为6世纪初

那么(相反的)

BC(公元前)509年就是前6世纪末~

6、记忆时间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点的有数位特点(单位数时间如公元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三位数时间如220年、四位数时间如:1940年)、双数重叠特点(如1616年、1919年)。对称数字特点(如1881年)、自然数字递增特点(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特点促进记忆。如年代间隔记忆法(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后对称记忆(如公元前221年与公元221年)等。gtgb1

**第二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国在1927年-1937年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发动的战争,此战争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结束。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剿共,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2战争背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形势图

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3战争经过

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 南昌起义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领导了武装起义,成立了几支红军和几处革命根据地。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

而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继续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并于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方针,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粉碎了第四次“围剿”。在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战争中,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已贯彻到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中,完全违反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推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反对游击战、运动战,实行“正规战”、阵地战,结果使红军遭到严重损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除留一部分在南方各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外,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这时,“左”倾机会主义者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使红军继续遭受损失。其他大多数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下遭到严重损失,先后也一起进行长征。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长征途中,党又粉碎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路线。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第一方面军和第二、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井冈山会师

12月,党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北平(今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4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广州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七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也有缺点,它只注意反右,而忽视了防“左”,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这是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共“六大”

为了系统地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自党的“八七”会议之后,经过将近一年的酝酿和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当时严重的白色恐怖,在国内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大会的会址安排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农民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组织决议案提纲》、《宣传工作决议案》、《军事工作决议案(草案)》、《共青团工作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等。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

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明确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认为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已转变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错误的。同样,认为中国现时革命为“不断革命”,也是不对的。因为中国并没有从帝国主义铁蹄之下解放出来,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制度并没有推翻,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仍然是革命的中心任务。为此,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1.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2.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3.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4.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5.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5.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7.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8.改善士兵生活,分给士兵土地;9.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10.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它正确地肯定了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了引起现代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因此确定了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了民主革命的十大政治纲领。正确地指出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是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革命发展不平衡,党的政治任务,不是进攻,不是组织武装起义,而是争取群众。特别是指出了党内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脱离群众的盲动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这是六大的主要功绩,对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不足之处是,对于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对于大革命失败后所需要的策略上的有秩序的退却;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些缺点和错误被后来的“左”倾思想片面发展和极端扩大,使革命遭到挫折。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到1930年上半年,在湘、鄂、赣、闽、粤、皖等省有18个区域127县成立了拥有1400多万群众的苏维埃政权;全国红军已扩展到14个军近10万人;农民土地革命不断深入与扩大;全国工人罢工浪潮此伏彼起;反动军队的兵变现象与日俱增。在新的革命形势高潮面前,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统治的中央提出,当时需要有集中的最高政权组织即中央苏维埃政府,来对抗国民党反动政权。这样,中共中央就把建立全国性苏维埃政权的任务,作为党当时的中心任务,提到全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为了完成这项中心任务,1930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第六十八号通告《关于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最早提出了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任务和号召。随后,中共中央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成立了大会筹备处;各革命团体纷纷发表宣言,热烈拥护和响应大会的召开。

经过3个月的准备,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于5月在上海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1930年5月5日至10日举行预备会议。出席代表57人。会议听取了政治报告,关于职工运动与全国工人斗争趋势的报告,关于农民运动的报告,关于红军的报告,关于苏维埃的报告,关于土地法劳动法令的报告,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报告等。代表们对上述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初步通过了有关各项决议草案,为正式会议作了必要的具体的准备。

正式会议于1930年5月20日举行。会议推举未到会的斯大林、加里宁、罗佐夫斯基、马洛夫斯基、伏罗希洛夫和瞿秋白、毛泽东、彭德怀、贺龙、朱德为大会名誉主席团;推举项英、向忠发、周恩来、李立

三、徐锡根等13人为大会主席团;推举王宏为大会秘书长。

会议于23日闭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宣言》和《目前革命形势与苏维埃区域的任务》、《苏维埃的组织法》、《劳动保护法》、《暂行土地法令》、《红军及武装农民扩大计划》等重要决议,以及许多文告、大会宣言指出;“现在中国已明显的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政权组织,两个不同的政治制度:一是豪绅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国民党的统治,一是工农兵士劳苦群众的苏维埃政权。这两种政权所代表的这两个不同的阶级的最后决战,将要决定中国解放和工农劳苦群众解放的命运!”宣言强调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苏维埃革命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目前革命形势与苏维埃区域的任务》中指出:“在目前革命高潮日益迫近的形势下,准备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创立全国革命政权,已经成为当前的中心问题。”为此提出两个口号:一是“变帝国主义战争,为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内战争”;二是“变军阀战争为消灭军阀的革命战争”。遵义会议

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个决议起草后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八日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6日中央油印印发了这个决议。

遵义会议遗址

《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基本上是错误的。《决议》指出,政治上,“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胜利会师。为了统一战略思想,党中央政治局于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会议。会议最后一致通过了周恩来的报告提出的战略方针,并责成张闻天为中央政治局起草一个会议决定。1935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决定》认为:“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洮河、复河活动,控制这一地带,使我们能够背靠于甘、青、新、宁四省的广大地区,有利的向东发展。”《决定》还认为,大小金川流域,“不利于大红军的活动与发展,但必须留下小部分力量发展游击战争,使这一地区变为川陕甘苏区之一部。”《决定》最后尖锐地指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

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建立以甘南为中心的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总方针,为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深入发展革命运动,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面。瓦窑堡会议

1935年夏秋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新时期党的战略策略,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的,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决议还提出了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强调“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反日运动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会后,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的精神,于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革命成果

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为主要目的。所以又称为“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又叫土地革命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概况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五卅惨案

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反对“四提案”。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当天下午,仅南京路的老闸捕房就拘捕了100多人。万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高呼“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学生。英国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其中捕去学生四十余人,射杀学生四名,击伤学生六名,路人受伤者十七名,已死三名。6月1日复枪毙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3]

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五卅(sà)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2] 2运动过程

背景资料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决定加强党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

20多万人在广州东校场集会声援上海工人罢工

导。四大以后,革命群众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反帝斗争迅猛发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中共中央专门组织了领导这次罢工的委员会。直接导火线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故意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工人顾正红带领群众冲进厂内,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线。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第32号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19日,中共中央又发出第33号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发动一场反日大运动。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同时,为加强工会组织的力量,决定由共产党人李立

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参加上海总工会的指挥工作。运动影响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得到了国际革命组织、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援。在莫斯科举行了50万人的示威游行,声援中国人民的五卅运动,并为中国工人捐款。在世界各地,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举行集会和发起募捐,声援五卅运动。6月7日,日本30多个工人团体举行盛大演讲会,决议声援中国工人团体,同时向日本政府和资本家提出抗议。英国工人阶级积极行动,阻止船、舰、车辆运输军火到中国。五卅运动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1-2]

[1] 五卅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历史时间线索(学考用)

2012届高二学考历史时间线索(南方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以1结尾的年份大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开始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双半社会性质完全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巴黎公社1851年金田起义。

二、以2结尾的年份大事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九二共识;中共十四大确定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颁布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三、以3结尾的年份大事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1993年欧盟成立1973年袁隆平南优2号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开始;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四、以4结尾的年份大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成立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64年原子弹、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与日内瓦会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

五、以5结尾的年份大事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召开;《华沙条约》签订、华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5年二战结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重庆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签订

六、以六结尾的年份大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共八大召开;双百方针1936年红军长征在甘肃会宁会师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七、以7结尾的年份大事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香港回归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1947年刘邓大军战略反攻

1937年七七事变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月革命1887年美国宪法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印度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八、以8结尾的年份大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1948年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开始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九、以9结尾的年份大事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十、以0结尾的年份大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并签订《北京条约》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祝全体高二同学学考大捷

第三篇: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学习心得

读《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一书之感

近日单位组织学习了朱雪强先生的《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一书,受益颇多。该书立足于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从思考方式、工作态度、工作技巧以及管理艺术等诸多方面进行讲解与阐释,并用以实例加以印证,使我深受启发,认为该书对指导的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取得任何“成功”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善于在发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纵观成功的企业和个人,其成功的轨迹也是往往在于此。因此在善于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能否获得成功就显得举足轻重,在学习读后,有几点使我深受启发。首先,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工作作为其中一部分,工作不可能没有问题。如作为信用社窗口一线人员,每天面对不同的客户,必然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如果不去发现、分析、解决,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要善于发现问题,揭开盖子将问题暴露出来,我们可以着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把问题解决,获得工作进一步开展。其实问题与成绩是并存的,如果员工发现不了问题,就得不到进步;企业同样发现不了问题,发展也将停滞。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勇于面对。就要尽早面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解决问题,问题不会因为我们不去解决而消失。其实这也是提升我们工作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冷静地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这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同时问题往往也伴随着机遇,如果我们能圆满的解决问题,对企业、对个人无疑都是契机,企业和个人都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果我们对问题视而不见、逃避推诿,那么问题带来的永远都是阻碍,问题下面的机遇始终无法浮出水面。把问题转变为机遇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按部就班的工作,我们最多只能做到合格,永远无法超越自己。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我们才能把农信社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才能积极为我们信用社发展出言献策,为我们信用社的发展壮大贡献更大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从日常工作做起,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实处,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平时及时总结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分析,促使我们工作更流畅,促进我们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竞赛题

宁东中学2015——2016第二学期七年级综合知识竞赛试题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

1.如果把 “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代的中外交往”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它们应该同属于下列哪一主题?()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A.唐太宗任贤纳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3.中国古代绘画往往反映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步 辇图

A.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B.唐玄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C.唐太宗接见波斯王子 D.唐玄宗接见波斯王子 4.ABCD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B.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哎,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5.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6.小静看完电视剧《贞观长歌》,对唐朝的历史很感兴趣,想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翻阅:()

A《史记》 B《春秋》 C《尚书》 D《资治通鉴》 7.《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8、“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

9.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11.“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2.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B 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 C 宋代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D 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13.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是:()A手工业作坊 B市 C瓦肆 D坊 14.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15.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 B用“交子”购物

C到瓦肆中看戏 D朋友送你《马可•波罗行记》 16.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7.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1 图2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18.下图反映的本质是()

A 明代中央官制的变革 B 明代地方制度的变化 C 明代官制机构的简化 D皇权的不断加强 19.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2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第五篇: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 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 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 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 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 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 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下载[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心得] 用历史时间串联历史知识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表达

    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表达: 1. 直接表达法 A. 用基数词 + o'clock来表示整点,注意o'clock须用单数,可以省略。如: eight o'clock 八点钟,ten (o'clock) 十点钟 B. 用基数词......

    历史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

    历史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今天聆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提出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正如王涛老师所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关系到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会产生深......

    历史学习心得

    教育因生命而美丽,课堂因激情而精彩 ——历史学习体会孙秀芹昌乐外国语学校2011.9.22近日,我参加了在昌乐一中举行的历史教研会,听了一中历史老师的的一节示范课《英国资产阶级......

    历史时间点整理!

    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公元前443年 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9年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 公民法 由共和国到帝国 万民法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

    历史标题 时间

    中国古代史 U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礼乐制度 L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

    高三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优秀范文5篇)

    历史课程包罗万象,纵贯古今,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演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记忆历史知识的......

    高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共5则)

    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