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标题 时间
中国古代史
U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礼乐制度
L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夏 约BC2070-约BC1600 商 约BC1600-BC1046 西周 BC1046-BC771 春秋 BC770-BC476 战国 BC475-BC221 秦BC221-BC207
西汉BC202-9东汉25-220 魏220-266蜀221-263吴222-280
西晋266-316 东晋 317-420 南朝420-589 北朝 439-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907-960
北宋960-1127南宋 1127-1276辽907-1125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1-1368 明 1368-1644
清前期 1636-1840(鸦片战争前)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
“海禁”与“闭关锁国”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孔子和早起儒学 道家和法家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儒学成为正统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八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
《九章算术》和珠算 《石氏星表》和浑仪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第九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从《诗经》到唐诗 宋词和元曲 明清小说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艺术 笔墨丹青中国画 京剧的出现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战火再燃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天国悲剧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十五课 国共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十课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曲折的发展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鸦战前-民国)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 1978)
第十五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 水运和航空 通讯工具的变迁
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视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解放潮流
第十四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维新变法思想(王滔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第十五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青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实践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第十七课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十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第二十一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探索与失误 国民经济的劫难
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鸦战前-民国)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 1978)
第十五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 水运和航空 通讯工具的变迁
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视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七课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十八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伟大的转折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化大革命)文艺的春天(1978)
第二十一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人民教育的奠基 **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世界古代史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 展
从习惯发到成文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补充:课本补充文章《黑暗 的中世纪》,考试补考,不 过作为一个学生应该知道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特点?代表作?)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的确立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十八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巴黎公社
第十九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伟大的开端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课 新航路开辟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会合的世界
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 “日不落帝国” 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七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从工场到工厂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拓展起源及其发展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第七课 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扩展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十一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相对论的创立
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
第十二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会的禁锢
拉马科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达尔文与进化论
第十三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蒸气时代”的到来 电器革命的出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
U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L22 文学的繁荣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L23 美术的辉煌
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L24音乐与影视艺术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十五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从盟友到对手 美苏“冷战”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第二十六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二十七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和平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U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L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虚假“繁荣”的幻灭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L18罗斯福新政 临危受命 实施“新政” 摆脱危机困境
L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
济”的出现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
第二十课 从“战时共产主 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 二战后苏联的 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 化趋势
第二十二课 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会议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 世界经济的区 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1951
1967 1992 1993 1999)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
界文学艺术
第二十二课 文学的繁荣 20世纪的世界文学(20c初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第二十三课 美术的辉煌 现代主义美术
第二十四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篇:历史时间点整理!
公元前594年 梭伦改革
公元前443年 伯里克利时代公
元前449年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 公民法 由共和国到帝国 万民法
新石器时代 纺织技术萌芽
商代 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春秋晚期 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 采用牛耕技术
战国时期 都江堰和郑国渠
汉代 马王堆 丝国
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汉代 井渠
汉代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供风革命性变化
两汉时期 王景治黄河
汉武帝时代 铁业官制
东汉 杜诗水排
东汉 出现一牛挽犁
南北朝 灌钢法
隋唐五代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唐代 曲辕犁
唐代中期 官营纺织业
宋代 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宋代 水转翻车
元代 黄道婆革新
北宋 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明代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 风力水车
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1487年 迪亚士航海
1492年 哥伦布航海
1640年 光荣革命
1649年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660年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8年 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
1687年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9年 《权利法案》
1721年 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件内阁的先例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1771年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厂
1782年 瓦特 联动式蒸汽机
1787年 联邦宪法
1807年 富尔顿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1831年 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34年 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36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0年 鸦片战争
1840年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42年 签订《南京条约》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1859年 《物种起源》
1863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1865年4月 中国建立第一艘轮船
1866年 西门子发电机
1866年 发昌机器厂(铁匠方举赞、孙英德)
1867年 诺贝尔 炸药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3年 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
1876年 贝尔 电话
1877年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年 爱迪生发电厂
1882年 电话传入中国
1893年 本茨汽车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 黄海海战
1894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 人类第一部电影
1895年 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 台湾人民反割台战争
1898年 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1898年 严复出版《天演论》
1899年 大生纱厂(张謇)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 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 莱特兄弟 飞机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 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906年 有轨电车
1911年5月 保路运动(四川)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1年12月 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制定)
1914年 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 广义相对论
1917年1月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1917年4月 《四月提纲》
1917年7月 七月事件
1917年10月 军事革命委员会
1917年11月 全俄工农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8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年 巴黎和会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浙江嘉兴南湖)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24年 上海 公共汽车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6年7月 北伐战争
1927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1927年 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汉口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土地革命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29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
1931年 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号召驱逐日寇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2年 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1934年10月 长征
1935年《浮华世界》(有声电影彩色时代)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2月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2月12日 西南事变
1937年 改编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年 凇泸会战(上海失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 太原会战(日占太原)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依赖的首次大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炮击宛平城县,开始全面侵华)
1937年8月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上海)
1937年8月14日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年9月 国名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1937年9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延安,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 徐州会战(徐州失守)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38年10月 广州武汉失守
1940年 华北百团大战(彭德怀 黄河)
1940年5月 枣宜会战(湖北 张自忠)
1944年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1945年 世界银行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1946年 世界银行运行
1946年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 “铁幕”演说
1946年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
1947年 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1947年6月 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9月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使用协定书》
1948年-1949年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 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1949年 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0年2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2月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地方的关系进行谈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54年4月至7月 日内瓦会议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体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12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
1955年 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4月 万隆会议
1956年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956年 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56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1年 不结盟运动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成立西藏自治区
1965年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1967年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款氢弹
1969年 北京地铁开始运营
1970年 东方红一号
1971年3月 乒乓外交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1年10月25日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2年9月 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1973年 “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3年 袁隆平杂交水稻
1975年 “欧洲议会”
1978年12月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安徽省凤阳县实行包产到户
1978年12月 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元旦 《告台湾同胞书》
1980年 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 通航、通邮、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 1980年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 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1980年9月 中共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
1981年9月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982年9月 中英谈判
1982年11月 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3年 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3年 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1984年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1984年12月 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 开辟经济开放区 设立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 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年 邓小平第一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年 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1991年12月 《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1992年 南方谈话
1992年10月 “九二共识”
199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 欧洲联盟
1993年11月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4年 “乌拉圭回合”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5年1月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1997年 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7年6月30日 香港政权交接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7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1999年1月 欧元正式启用
1999年3月 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政权交接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2002年 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工作框架序列图 2002年 欧元流通
2002年 中国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3年 神舟五号
第三篇:标题
标题: 初中历史——第一次作业 发 布 者: 内容: 初中历史专家(发布时间: 2012-3-23 17:06:01)
1.观看专题讲座视频“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明确其要点内容,谈谈自己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认识。
提交者: 隋凤(提交时间: 2012-3-29 15:05:20)答题内容:
一杯咖啡,两只火眼,细细看脚本,欣然听讲座,据我体会,升级到2.0版本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新”:
新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强调教与学的创新。
新思路:弱化学习主题,凸显历史发展时序,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
新知识:去56,加26。新举措:详见实施建议。
如果把这次修订比作装修的话,前两个新应该是大修,修了设计,修了想法,讲座中不说嘛“任何人的任何行动都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在里面起作用,不是这种思想观念就是那种思想观念”,我们有了进步的思想武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优秀”。后面两个“新”虽然篇幅长,但算小修,装地板涂颜料,是具体的操作。别小看了这些操作措施的示例、建议,它们是非常有益的参考,想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可是把教研员强调了千遍万遍的《课标》当作圣经古兰经,然而课堂上怎么做全靠自己在黑暗中蜗行摸索了,谁敢说自己原创就是百分百正确无误呢?
课标前言解读中专家有这么一句:“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历史教育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放眼学生一生,历史学习能优化他们的生活质量,那我们的教育就非常成功了。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也是通过参加GP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吗。
张汉林 发表于:2012-3-29 15:46:16
个人主页 | 删除| 回复
隋老师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在人云亦云中,在语言空洞泛滥时,隋老师的作业如同一股清泉,让人赏心悦目。我手写我心,这是我们国培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的追求!共勉!
第四篇:标题
1.什么是测量? 2.什么是计量,计量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计量器具? 4.什么是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5.什么是测量标准? 6.什么是实物量具? 7.什么是测量系统? 8.什么是国家基准? 9,什么是有证标准物质? 10.什么是型式批准? 11.什么是检定? 12.什么是首次检定? 13.什么是后续检定? 14.什么是周期检定? 15.什么是OIML国际建议? 16.什么是OIML计量器具证书制度? 17.什么是校准? 18.什么是校准测量能力? 19什么是国家溯源等级图? 20.什么是溯源等级图? 21.什么是实验室认可?
22.什么是计量确认? 23.什么是计量单位?
24.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它具有哪些优点? 25.国际单位制由哪些构成?
26.什么是SI基本单位,包括哪些单位? 27.长写写帮文秘助手的定义是什么?
28.质量千克(公斤)的定义是什么? 29.时间秒的定义是什么?
30.电流安[培]的定义是什么? 31.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的定义是什么? 32.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是什么? 33.发光强度坎[德拉]的定义符号是什么? 34.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由什么构成? 35.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 36.什么是误差?
37.使用不确定度与误差的意义何在 38.不确定度包括哪几类? 39.误差可分为哪两类?
40.什么是几何量,几何量计量包括哪些内容? 41.什么是温度、温标和温度计量? 42.什么是力学计量,它包括哪些内容?
43.电磁计量包括哪些内容? 44.什么是无线电计量? 45.什么是时间频率计量? 46.什么是光学计量?
47.电离辐射计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8.声学计量的基本参量有哪些?涉及哪些计量器具? 49.化学计量的内容有哪些? 50.什么是标准物质?
第二部分 计量体系
1、完整的国家计量管理体系应由哪些部分组成?
2、请阐述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3、我国《计量法》是哪一年颁布和实施的?
4、我国现行的政府计量行政管理体制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有何不同?
5、通常人们把计量工作根据其应用和管理的特点,划分为科学计量、工业计量和法制计量,您能阐述科学计量的作用吗?
6、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确定法制计量范围为“存在利益冲突和测量结果需要特殊信任的领域”,它与我国计量法中规定的“强制检定”领域是一致的,请阐述该领域的主要方面。
7、我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为什么要把建立完整的国家计量体系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作为国家计量体系中的主导部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应该负责哪些工作?
9、我国的计量基准体系是建立在国际单位制(SI制)的基础上,您知道SI制7个基本量中哪些已在我国按单位定义复现了基准?
10、工业计量主要涉及企业的计量管理,您知道目前企业计量管理的规范模式是依据哪个国际标准,其最新版的代号名称是什么?
11、国际计量组织正在努力促进全球计量体系的形成,您能说出五个国际和地区计量组织的名称吗?
12、为建立全球计量体系,在米制公约的授权下,由国际计量委员会起草,米制公约成员国国家计量院签署了互认协议,您知道其名称和签署的时间地点吗?
13、拥有各等级社会用计量标准的计量技术机构(或校准实验室)有没有行政级别之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主要依据什么而发生联系?
14、国家计量基准体系是一个包含所有物理、化学参数测量的溯源基础,按学科专业分类,习惯分为哪十大类?
15、建立国家计量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6、完善国家计量体系所应有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17、到目前为止,我国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中,已颁布了多少个行政法规和规章?
1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日益广泛,对我国现代计量基准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
19、我国计量基准体系的规模和范围,您能用数量表示吗?
第五篇:标题
标题:霸权主义引发国际恐怖主义
摘要: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顽症。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危害着国际社会。进入21世纪,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九一一”事件爆发,一方面使得恐怖主义这种非传统安全因素凸显,另一方面美国又以反恐为名强化霸权主义。这不禁使人深思: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亲密联系?霸权主义是引发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吗?
关键词:霸权主义 国际恐怖主义 防恐行动正文:以美国为典型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实现其全球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它先后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50年代发动侵朝战争,60年代参加越南战争,80年代则出兵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谋求全球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旨。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也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入侵阿富汗、向第三世界扩张、攫取战略要地;在中国边境集结重兵、制造事端;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等。在全球范围内,美苏的霸权主义,为之后一系列国际恐怖主义买下了祸根。
美国的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冷战后,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7月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明确提出了美国谋求领导世界,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自由民主力量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表现之一是对外军事干预有所加强。在“参与和扩展”战略下,美国在冷战结束以来对外干预出兵达50余次,年对外用兵频率较冷战时期高出一倍以上。美国将所有国家分为四类,对所谓的“无赖国家”进行经济封锁制裁、政治颠覆与施加压力、军事打击的政策。
美国自认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良性霸权,不会象历史上那些邪恶霸权那样滥用自己的力量,且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彼此受益的公共秩序。因而美国积极在全球有利益回报的地区充当和平维护者和世界警察,并认为维护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动用军事力量。其样板如:轰炸南联盟、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今后美国将继续以“人权高于主权”、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技术的扩散、打击恐怖主义等为由,强化对外军事干预。
正是美国这种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而其自认为的良性霸权使得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
恐怖主义是对各国政府、公众或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宗教狂热者、革命者和追求社会正义者,以及军队和秘密警察都可以利用恐怖主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主义的解释
美国成为冷战后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它面临的最大的战略问题是如何避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联合起来反对它。美国在武器技术方面远远超过它的盟国,因此它极易倾向于单边主义。从实质上说,美国在许多方面的单边主义是由于其遍布全球的利益所驱使的。在美国看来,全球的安全就是美国帝国的安全。“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单边主义的外交策略极易使美国成为众矢之的。单边主义使它得罪或失去盟友和朋友。同时,它在中东的单边主义使它招来阿拉伯世界的广泛的嫉恨。就国际反恐斗争而言,美国需要建立最广泛的多层次的联合阵线,这也需要美国实行多边主义,更多地关注共识,更多地关注别国的利益。未来的反恐战争的一段时期将是中美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
1998年末美英未经联合国授权出动空军对伊拉克进行70小时空袭,并公开支持伊国内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1999年3月以人道主义干预为名,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实施78天空袭,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表现之二是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世界领导自居,实行单边主义,在国际事务中一家说了算。克林顿政府公布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企图以国内立法约束别国行为;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就宣布将摒弃《京都议定书》,并表示要单方面放弃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美国为了确保中东的战略利益,千方百计阻止法国、欧盟以及俄罗斯介入中东和平进程。表现之三是对联合国采取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抛在一旁的做法,无视这一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的作用。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现役兵力总数为136.58万人,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203个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21个作战旅部署在海外。
崇尚武力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和传统。美国自独立后至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为胜利冲晕了头脑的美国,如今想打击谁就打击谁。世界力量对比因而显得严重失衡,缺乏对美国超强力量的有效制约。
多种力量制衡形成的秩序才是民主制度的基础,民主永远是独裁与霸权的对立面。如今在一个权力不受制约的国际社会里,谁能保证美国不会滥用自己超强的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对联合国成立58年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原则基础提出了重大挑战。
对全球人民来讲,美国离国际民主已越来越远!不稳定与危险因素潜伏在美国的单极霸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