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灯塔中学课改总结
碧江区灯塔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 程 改 革 工 作 总 结
年1月 2018 碧江区灯塔中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在碧江区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3361”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深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促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新任务是当务之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强校的实践中,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在实施中摸索前进
1、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课程改革重要性。我校9个班全面进行新课改实验,使用北师大、人教、仁爱等实验教材。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本学期学校继续把课改实验工作列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教务主任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
其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期初我校七年级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等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向家长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改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并利用校刊《灯苑》,鼓励教师踊跃投稿,总结和推广各自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给教师们创造一个教学论坛的平台,让全校师生家长都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课改实验的氛围。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是完成课改工作的有利保证,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自2011年秋季初,我们就制定了课改工作实施方案,学期初制定课改工作计划,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成立教研机构,各机构成立教研组,每个教研组也围绕课改相应的制定出本校的活动计划,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个人的学科实验计划、学习计划等,使实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在学习中理解提高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所有人,尤其是参加科学研究实验的教师,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的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1、“实”抓教师培训
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今年8月-组织部分学科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新课标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培训,使全体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课改理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A通过“传、帮、带”以及骨干教师的指导培养、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本学期11月份定为教研月,学校开展了两次大型的活动;一是与和平中学开展三校交流学校。二是举行校级教学大比武本次活动历时3天,分别通过磨课、上课、评课、学生课后测评四个环节4赛的教师的基本功等方面,作为评价的标准,最后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这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评选,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进程,为今后全面实施实验教材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B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C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课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开阔了课改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派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上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长”抓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他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就成了我校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师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除了积极认真参加市、区举办的课改培训外,我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定时间集体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并做到保证学习的数量、质量、时间。
3、“狠”抓教学制度 对学校教学制度的管理绝不能手软,要形成制度。因为整个教师群体中人的素质总有差别,自觉性当然有差异。我校将教学与量化考核挂钩,更好地以学定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 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校分设理科、文科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还在每个新学期伊始就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部署好一学期的分工备课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撰写教案。集体备课活动时大家共同评改、修改、完善,各位执教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这样,既减轻负担,又集思广益,提高效益。各基层校和各年段教研组均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扣实践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又要求教师写好课后回顾、实验日记、教学随笔,把教学经验或感悟积累起来,整理出来,形成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由陌生走向熟悉,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意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理解了新课程实话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评价改革等,这些都为课改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实践经验,也唯有实践能将理念转化为教育价值。要真正领悟课程改革的真谛,将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完成好,必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学校的中心 工作是教学,将课改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去,尤其是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最现实可行的做法。
1、兴教科研之风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由“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它要求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保持专业的敏感性。有意识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我校成立了由何四清校长主抓的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科研知识讲座,帮助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2、研讨课开路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来表现,教育观念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墨迹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是检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否转变的尺子。究竞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到底怎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才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这些问题只有在上课中才能暴露出来,只有在研讨中才能真正领悟、相互提高。对此,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都必须安排一节专门的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或吐露中听课的感受,或肯定教学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介绍个人设想,并请专家评点。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所有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
3、达标课普及
在典型研讨课的基础上,人人上达标课,是检查教师能否将学习领悟的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应用的手段,是使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让课堂教学全面开花的一种必备形式。我校将听达标课的人员定为全校所有教师,涉及全部学科,重点放在参加课改的实验教师。要达到的标准定为三项:一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做民主式教师,创民主式课堂”;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三是针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水平不高、习惯不好的现状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客观、丰富、有激励作用。
4、开发校本课程
校刊《灯苑》以崭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从起名、选材、编材、审稿都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指导共同完成。其中的“家校合作”、“师生交往”等栏目以其贴近生活、趣味盎然,深受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喜爱。
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原有的课程,培养锻炼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我校根据学校、社会、地域的特点,充分地开发课程资源,力求努力凸显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课改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加强档案建设
我校的档案建设分校级、教研组二级管理。管理中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力求做到内容齐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2、鼓励教师勤动笔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我校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自身惰性,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鼓励教师大胆投稿。如今,许多参与课改的实验教师形成了勤于总结的习惯,也有部分教师的文章在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参与课改的热情更浓厚了。
3、努力方向
就学校内部来讲,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如果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产生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因此这个责任应该在学校,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今后,我们要在重建与新课程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力求早日拿出好的方案,给教师的观念转变提供前提,以公正全面的评价指引教师行为,激发他们的斗志。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校决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让素质教育之花常开不谢。
“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漫漫其不多远,让我们紧密配合,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一起朝着课改明天的辉煌阔步前进!
第二篇:石佛中学课改总结
新课改工作总结
石佛中学 2010.2
我校2002年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不断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教师把他的潜力变为现实,抓住这次新课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几年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突出重点,狠抓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学习机会。
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培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成了学校的首要工作。
一、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理念
1.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经过通识培训,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课改教师对新课标有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重视实践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课程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放大教师的“亮点”,让老师们有成就感。“热爱学校、尊重学生,快乐工作,成就自我”,是作为校长寄语赠送给老师们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是教师们的最大愿望,没有一个老师不想干好工作,当专家的。“成就自我”,也是学校所期望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就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名校需要名师支撑。放大教师的“亮点”,就是发现教师的长处,采取鼓励、激励措施,在学校内部宣传教师们的成绩,给其他教师树标;在社会上宣传一部分骨干教师,扩大教师、学校的影响力,让教师有一定的成就感。特别是鼓励年青教师展现自己的才能,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给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让老师们实现自我价值,是吸引、凝聚老师,提高老师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
3.强化教学常规培训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而且我校参与实验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因此,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订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制订了备课、说课的具体指导意见,下发了备课和说课的方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导处和教研组长每周一节年级研讨课,与教师共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每两周召开一次课改会议,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促教师、学生共发展。
我校课改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我校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我们把课改的着力点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力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期初制订好活动计划,建立好活动台帐,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做到每位教师上一堂课改研讨课,每位教师评一节课,每位教师每月写1篇案例、1篇随笔,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教学变的越来越活跃,形式、花样翻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特别是非课改年级仍存在着“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满堂问”,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实效性差等缺憾。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校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把提高师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来抓,并作为一个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一个转变——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加强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问题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加有效的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思考、学习品质。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问题中寻找课题,在思路中寻找出路,把思考化为行动,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教育科研主旋律意识,确立课程改革的超前意识,强化教育质量的精品意识,找问题启动,抓课题带动,借制度推动,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激发教师潜心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科研先导,转变教学方式。
教育科研,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精教学、懂科研的专家型教师队伍所必须的。
依据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我们研讨确定研究专题,组建课题组。在课题管理中,我们突出重点抓过程性管理。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提交实验研究资料,交流实验情况,听取专题报告,观摩实验研究课。实验进行中,教师对研究资料完善整理,如参考资料、实验课教案、课堂信息反馈、专题报告以及有价值的学生的作业、作品等。
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教研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立项课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有所创造就是在进行教研。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平时的教研活动。为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在集体研讨中丰富充实自我。各学科根据年级特点建立备课小组,定时与分散相结合,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辅助,即:在利用“集体备课教学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由初讲教师进行试讲,然后与其他教师研讨教学得失与改进措施,以利于其他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最后,每位教师写出本课的“教学反思”,选择后编入《交流》刊物。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同时强调保持每位教师的个性,避免趋同现象。
2.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我校在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学科课程的内容。语文课我们增加了写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英语课增加了口语交际课,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保证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实施几年了,但它毕竟是打破了传统的教法,因此,这也是对每一个参与者知识、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一次挑战。应该承认,教师的个性发展是不会一致的,所以,他们的参与意识,接受能力、认识态度以及课堂表现就会不尽相同。针对第一届课改研讨会汇集的各种疑虑、困惑,我们在反复讨论的前提下,再次接近杜郎口,走进兄弟学校,寻找问题症结与解决途径。一次次坐下来反思,一次次面红耳赤地争论,一次次阅读领会杜郎口的精神实质。我们将继续实行课程改革,准确把握课改脉搏,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求发展,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第三篇:长安中学课改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长安中学 2010.1 在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能严格按“东港市七——九年级课程改革实验评估标准及细则”的相关要求,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一、在课程改革前期准备阶段
1、学校能认真制定实验方案,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实验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分工合理。实验教师培训符合要求,方式,方法科学恰当,培训效果好。做好实验的宣传动员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实验设备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但相对还不够充足。
2、在课改日常教学工作中,能组织好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实践。组织教师学习《课标》,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该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用教材教”的方法,实现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正确认识教材,恰当处理教材。抓好集体备课,写好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计划。课前教师准备周密,课堂教师角色定位恰当,师生和谐、融洽。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程》要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语言规范,讲解,指导,提问,启发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取舍符合标准,但延伸拓展不够。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过硬,特色不十分鲜明。
二、课程改革实施阶段
1、课改日常教学工作务实、创新、有成效。
(1)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方式学习,教学目标达成度普遍较高。
(2)作业布置与批改认真,有层次,学生满意率较高,但在探 究性作业的设置上不十分科学。
(3)教师能做好学生辅导工作,能帮助,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拔高”“冒尖”,发展特长,对有困难的学生能耐心讲解、指点,教师能主动征求学生意见,解答疑难,对学生发展负责。
(4)教师能按要求组织安排考试,能独立设计出符合课标要求的测试题。
2、认真抓好课程管理工作(1)认真组织落实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按时上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符合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案》一致,开足,开齐学科。《学科学期教学方案》符合要求,学校有备档,能按时上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并及时审议,修改。
(2)教学过程比较合理。学校能保证教师有足够时间和条件备课,教研组长认真对组内教师做好定量和定性性分析,教师无随意调课、串课、丢课、漏课现象。领导、教师听课节数符合要求,重 视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教师能撰写课堂教学反思报告。但质量不是十分理想。
3、做好学校课程管理工作
(1)学校学期末有全体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定量、定性综合评价。任课教师、学校有教师作业学生原始评价记录。考试,竞赛符合要求。
(2)抓好校本课程管理,有《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任课教师有《课程实施纲要》,学校有《校本课程评价细则》,能基本 按《方案》实施校本课程,能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3)认真落实校本研训工作。有具体的《校本研训计划》,校长能做好业务辅导和参加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主管领导能经常参加并指导各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时间有保证,要求具体明确。备课组、教研组,学校能按要求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剖析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逐级提供的问题和案例个数基本达到要求。业务骨干在校内做专题讲座,业务辅导,案例评析,并基本达到要求,全体教师都有教学体会或经验材料。向县教研部门上报的教师教学经验材料不足。学校有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学校对学生各学科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教师对 学生的描述性评价符合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关注学生、同伴、家长、社区居民评价反映。学校有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报告册。学校学年末有课改工作形成性和终结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自我评价报告。
三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通过课改,教学管理理念更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方法更加先进了,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合理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标的复合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课堂教学的空间增大了。
转变观念,更新角色。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并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性角色,与新世纪新 课程同步成长。(1)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积极主动的介入到新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的系列创新活动中,全力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教师即课程。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教学知识的同时,教学做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理论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对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和整合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学习中学 会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
(2)、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使教师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以平等的人格,实现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尊重学生自主地位,共享对话。坚守两个理念:民主理念和生本理念。淡化课程实施中过度强化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以民主平等的姿态接纳学生主体。并要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想。
(3)、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掌握评价的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原则。以面向未来的超越性眼力去开发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发展,以博大的情怀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的 细微变化和潜在的发展,以独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励每个学生在原有位置上逐渐发展和升华。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热忱而挥洒自己探索求真的内心激情。激发出学生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构建新的课程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1)、构建新的课程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终极目标。注重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同时,兼顾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整合性和精选性。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求知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校园文化和教师人格化对学生的影响影响。利用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参与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认真上好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和综合性学习。摆脱“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变为“以人的生命体验 为中心”的活动建构过程。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素材丰富,有血有肉的教材”。以学生直接体验为核心、以师生的对话与沟通为载体、以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情景为背景、建立开放的文化建构过程。变“知识传授”为“成功体验、教学情景、学习活动、合作交往”的建构过程。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主体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
(2)创新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注意目标的综合性。不只重视知识传授,更重方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激发,技能的培养。注重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中搞好师生的多边互动,做好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注重交流的情感性。注重过程的探究性。不仅重视学生从教师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重视在教学方法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注重选择、使用的科学性。关注与教育相关的科学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3)、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好学习方式的几个特点:主动性。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现代意义上的我要学。独立性。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使学生的学习变为我能学。独特性。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品质。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和直接经验。问题性。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及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而应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尽力做到庞维国教授所说的: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 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学会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握适当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有层次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练习题。强化合作学习的指导。合作不是一种服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交流、沟通的过程。注意合作学习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利用全班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课堂组织形式,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自信、创造、个性化地表达思想,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
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能参与学习的管理,并在管理中增长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并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表达、运算、操作、交际等综合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回顾教育史,教学目标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史轨迹:掌握目标——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已由单一性的取向转向对全面性发展的追求,既重视 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而我们现实的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大多可以落实得具体、完善。但过程与方法很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学目标中写得比较清楚,但实际中根本得不到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设定,仅仅成为教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很少有教师去关注,深入挖掘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说,教学目标出现了虚化的现象。考试中,出现了情感类题时,学生或是不知如何回答,或是回答思路、回答深度不够。
二、教学内容繁、难、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答案太唯一,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程不仅具有整合性,更具有精选性。所谓整合,即课程内容逐渐摆脱了“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展成“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建构过程。课程内容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我们部分教师仍未摆脱传统观念,课堂仍然围绕“知识中心”,从教材中生硬的挖掘知识点,再把知识点进行连接,非要学得系统才算罢手,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研究《课标》要求的深度,只凭以往的教材经验教学。忽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没弄清教材深、广度的同时,便向学生进行专修式的教育,像培养专家一样,将系统的知识过繁、过难地教给学生,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因繁而失去兴趣,因难而失去信心,因旧而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教材很多地方已经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但教者还是把繁、难、偏、旧的知识又补充到了新的课程中,教者费力,学者吃苦,学习效率较低。
三、教学过程过于注重表现形式,忽视学生的发展性。现代教学方法中,强调运作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让学生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注重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学生能力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能否完成学习目标的最主要学习方式。而现行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掌握其实质,只是在教学形式上做表面文章。不管问题是易是难,是否有探讨的价值,便开始讨论。结果,学生纷纷扬扬说了许多,而问题的答案早已昭然若示,讨论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达到交流思想的作用。有时不管问题是否有深度,有广度,只是下令探究。探究的结果自然是山归山,水归水,没有发展,没有拓延。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教学手段流于形式。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教学视听设备的自动化、微型化、综合化等等,有利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教学中也出现一些流于形式的手段。如:几个字就可清楚板书出的问题,偏偏要工整地写到幻灯片上,以此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结果自然是费工费力没效率。为追求形式化,运用电教手段时,只是看作一个表演过程,没有真正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
五、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教师没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学过程中,仍然有教师唱主角,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百分之百的 权威者,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传授知识,课堂以教师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的答案唯一,不给学生思维创新过程,教师一言堂,学生得不到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过程与方法,过于注重结果。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使教学活动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与课改新理念相悖。
总之,新课改的确使学校工作有了全新的改变,学生也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但现行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以上就是我校对三年来课改实践的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发扬长处,克服缺点,不断探索研究,开拓进取,胜利的完成课改实验工作。
长 安 中 学 2010年1月
第四篇:中学课改总结
中学课改总结
本学期,课改处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校、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科研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树立大教育、大教研、大课堂、大课程理念,拓宽教研工作的视野和境界。力争在“成就名师”、“创建名校”,打造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竞争力等方面有所突破,学校被评为首批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达到了发展教师、培养学生、推出新人、宣传学校的目的。
一、成就名师,全力打造一支精品教师团队1、20xx---20xx三年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300人的学分,材料分装入900个档案袋。一一通知、一一收交,一一解释、一一审核;事务纷繁、工作量大;现已圆满完成审核、上报、整理工作。
2、于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月31日、近200人参加的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有序展开。审核、提醒、学前培训等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3、9月9日,举办了培优论坛,表彰了第一批“张掖二中培优明星”,举行了新教师拜师结对仪式。
4、9月19---21日,承办了由“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会”在我市举行的“中小学班集体建设与德育管理创新”班主任高级研修会议。xx月29---30日,组织高一高二40周岁以下教师聆听著名学者李韦遴《打造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和段惠民《做智慧的班主任》的讲座,使老师们受益非浅。
5、9月29---30日,在高一高二年级教师及教辅人员中举办了以“翻转课堂和微课程”“衡水中学考察学习心得”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
6、以学科室为单位组织进行了新教师汇报课。
7、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上午,张掖市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在大成学校举行,根据会议要求,推选第二届张掖市教育学会各学科分会常务理事及理事工作正有序展开。
8、整理全校教师各级职称评聘情况并提交校长,为下一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做前期准备。
9、草拟并实施《张掖二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张掖二中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张掖二中交互式智能平台优质课评价表》。
10、12月4日,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安排全体教师参加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11、经与区教研室协商,将两年一次的区级评优课(20xx和20xx年已成功举办)从20xx年开始,改为一年一次进行。121、分别草拟寒假致老师、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和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指导他们过一个轻松愉快欢乐祥和的假期。
二、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做学校科研的领头羊1、10月21日下午,邀请张掖市作协秘书长柯英(寇克英)为高一年级部分师生作《读书与写作》报告。10月23日下午,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罗立辉博士后和中国科技大学王永教授为全体物理老师及高一年级优才班同学作和题为《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如何突围》和《月球探测与载人航天》的科普报告。
2、会同教导处整理我校2007---2014共八年的高考成绩。
3、xx月18---21日,在高一年级教师中开展“交互式智能平台优质课”大赛。本次活动分高考九大科目进行,聘请评委27人,参赛教师48人。该活动有力激发了老师们踊跃使用交互式智能平台的热情。
4、进行了《脑科学与高效学习(第一辑)》编辑、整理工作。
5、xx月上旬,进行了甘肃省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工作,上报5000字总结材料和电子展版数块。我校被评为甘肃省高中新课改先进集体,单成鹏、张清被评为甘肃省高中新课改先进个人。
6、xx月中旬,组织我们教师参加省第二届“青苹果”微课优质课大赛。
三、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与交流,以此深化对新课程的理解。选派卞正东、张述文、丁晓峰、李宏、张之喜、施晓红、王海鹏七名同志赴西北师范大学参加于xx月23日---xx月5日举行的挂职培训和岗位研修。xx月10---xx日,派陈学彪、单成鹏赴民勤一中参加河西五市高中校长论坛。xx月xx---xx日,在金川公司一中举行“甘肃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及专题讨讲座研讨会”,下列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寇俊英、张学君、高文平、张彩萍、吴杰、倪农、何晓云、邵克林、吴晓明、管兵、马晓龙、贺登川、刘旭、邓彦英、金建勇、保世华、杨仟林、尚国栋、张龙、李进、杨文煜。组织并带领本校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及天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全体班主任共48人赴民乐一中参观学习。课改处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各处室、学科组、年级部和备课组的大力支持,在此向这些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意见和建议:成立名师工作室(工作坊),以发挥优秀教师专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第五篇:第七中学课改总结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
东港市第七中学
重实干 求实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组织、有效管理、扎扎实实地开展改革实验,从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评价方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合作教研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已有师资优势,组建一个校本教研网络,确立一条 “学习——研讨——反思——科研”的校本教研思路,力求校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现将我们的有关工作做一总结:
一、“上下联动”,组建校本教研网络。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我校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着眼点,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为研究内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校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校制定了《东港市第七中学教师校本教研规划(试行)》,作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远期行动计划,并制定《第七中学教师校本教研计划》的实施计划。把教师教研工作与学校发展相联系,校长对教师校本教研工作负总责,由学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二、“内合外拓”,整合校本教研资源
(1)内合:立足本校,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优势,组建教师教研资源,使校本教研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在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素质工程”基础上,重点实施以培养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名师工程”、以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
①加强教师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本着服务教师、为学校发展的理念,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明确分工职责的同时加强合作,为工作创造有利的人文氛围。
②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合作教研机制,弘扬我校合作教研优势。制定实施《第七中学教研组工作制度》,加强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群组的团结协作优势,采用定期教研与不定期教研相结合方式,形成了集体备课制度和学习制度,开展同学科或同教材的教学研讨,通过创设新课程的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在平等的合作探讨中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教学技能,在合作教研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教师的进步提供学习的平台,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深入教学研究、把握教育新理念、获得新发展,为校本教研积累资源。让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带头作用。
学校实施《第七中学师徒帮教制度》,利用学校“名师”资源,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较快地适应教学岗位要求,尽快出成绩,快速成长。
(2)外拓: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专家引领与校际间交流拓展教师的视野,使校本教研有开放性、前瞻性。
①专家引领——教师的实践经验若能有理论指导,就可以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其中,专家引领是关键。
②向省内外的名校教师学习借鉴——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省内外兄弟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和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先进经验。
三、丰富载体,优化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坚持“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以师德教育为根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高学历培训为重点,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自学和集中相结合
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首先就要建立教师学习制度。一个教师能主动接受,乐于遵守的学习制度的建立必须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我们通过教代会讨论确定了我校的学习制度:都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就是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理念;保证教师学习深度和广度;教育法规、法制读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为教师必学内容;每位教师还要有几门自己选学的内容;学习的组织形式采用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以及个人自学等形式,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化组织;学校保证安排教师每周2个小时学习时间(可集中安排);学校为教师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师要写学习笔记;学校系统考评教师学习情况,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这样的学习制度是教师们自己讨论制定的,教师们也就会主动接受。学校多次组织的教师大规模集体学习,都是出席率100%,学期检查学习笔记,教师们100%完成。都是参加计算机、函授等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教师自学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了要建构学习型学校,必须努力实现。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学校向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次就要建立教学反思制度,都是反思教学实践是校本教研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最核心的能力。要确保新课改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做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教学反思内容在备课组要研讨,既要考虑共性问题的解决,也要考虑个性问题的把握;都是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备课组、学科组要努力为之解决;要求教师每周向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反思做为教案检查的主要内容,也做为教师业务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教学反思制度的全面实施,让教师实实在在感到上好一节课,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进行三个层面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师要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教学要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随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学后反思,教师课后要对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既要调整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成分,又要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今后自己教学以及同学科其他成员提供帮助。
近几年,我们聘请过教师进修学校的主任、学科教研员和本校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校班主任工作十分出色的教师多次作各方面的讲座。学校的主要领导还结合要开展的一些活动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适时举行专题讲座。这些做法都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一些教师已经成为市课改标兵和学科带头人。
(二)深化教研组的合作教研活动。
我校具有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助协作已成为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之一。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把教研组合作教研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保护和发扬。成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且有特色的重要形式,成为教师个体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1)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为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学习单位,自主选择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交流外出学习的经验,通过学习提升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提倡三级备课,首先是个人思考形成预案;然后是集体研讨,即共同分析研究教材,一起探讨教学策略,共商优质高效的教学共案;在此基础上,再由备课组长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内化集体的智慧,形成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案。具体实施中要打破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模式,切实提高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各年级备课组针对教学问题的研究须有所侧重,初三须开展中考应对策略研究,重点研究复习课和加强中考命题考试的研究;初二重点进行学生学科分化研究;初一重点进行全面的学法指导研究。
(3)教学研讨课建设。开设教学研讨课,实行同学科同教材不同教师的同步会教,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和评课的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研讨实践是理解和体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方式。在研讨中教师畅所欲言,在相互比较中找差距,学习他人长处,改进自己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4)完善教研组的公开课评议制度。
学校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校级公开课。并对于新分配和新调入的教师在第一学期还要上好汇报课。要求教师在开设的公开课中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为促进相互学习,提出听课要求。学校为增强教师公开课的实效性,实施公开课书面评议制度。凡是本校教师开设的教学公开课,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要认真填写听课评价意见,由听课组长对听课反馈表进行汇总并综合意见与建议。并将教师的听课意见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上课教师,使每一位上公开课的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优点与不足。这一新形式使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真正互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5)抓好教研活动关。开学初教务处根据各备课组上报学期教研计划,统一布置上课人选,每周末明确下一周公开课和教研课人选,做到每天都有公开课,两周一次大组教学研讨课,听课后全组及时进行研讨,首先由上课教师谈本节课上课思路及上课后的反思。课前确定主评人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指出优点,找出不足(找出影响本节课教学效率的因素),其他教师谈针对这节课你将如何教学,最后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总结,集中解决一两个理论上或实践上的问题。让教师在研讨中提高业务素质,在研讨中追求发展,在研讨中强化群体意识,在研讨中出精品、出效益,形成公开课评课模式,每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头示范课,给教师提供讨论的样板。
(6)参与式、体验式学习。
我校在重视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反对“孤芳自赏”。我校制定的集体合作教研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备课组、学科组要制定好学期教研计划,开学后一周上交教务处;教研内容在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随机教研、环节教研、案例教研、专题教研、观摩教研、课题教研等;要保证教研时间,备课组每周一次,同时要有随机教研,要保证出席人数,任何教师都必须参加教研,教研时间不能请假;领导要深入教研组教研,中层以上领导都要深入自己所任学科和自己所管学科参加教研;教研考评结果纳入备课组、教研组评优,个人教研情况纳入量化考核。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教师间的随机自由交换信息与研讨;教师集体专题研讨;案例分析与问题会诊;教学观摩与交流;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示范、帮助、指导等等。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还进行“五课”活动(学校领导的榜样课、课改标兵及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一线教师的观摩交流课、学习回来的汇报课、事先不打招呼的随堂课)。教务处通过抓典型教研组,带动全校的集体合作教研,收到较好的效果,各个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全部能按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合作教研,切实解决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知识积累不足,观念滞后,教法、学法陈旧等问题,特别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不够,通过集体教研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间相互封闭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流与协作;教师间自傲的状况不见了,换来的是不耻下问。
(三)、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内驱力,是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力。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坚持以科研为主线,以培促研,以研带培。
我校“十五”“十一五”期间立项的有国家级科研3个(已结题),省级课题4个(已结题),市级科研课题6个。已立项的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的课题正准备验收。通过这些课题的实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教师撰写国家、省市级论文几十篇。执教优质课几十节。在开展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性探索研究中,教师结合自己学科实际参与课题研究,并编写校本课程6门。
(四)、学校支持教师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会议或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组织教研组、班主任、教研组长参观考察,学习省内外兄弟学校开展教师校培训和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先进经验。
(五)多元评价、反馈提高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只关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要素,而忽略对校本培训的全面评价,会使校本培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校本培训进行积极、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在学期初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A、学校评教师
1、教育理论学习情况。学校规定的理论学习内容和自选内容,主要侧重于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的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并要求每学年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
2、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主要包括师德、反思性教学论文和反思性教学总结、学科教学创新案例。
3、培训成果。包括教师获奖情况、公开课评定情况等。
B、教师评学校
虽然学校在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对教师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诊断性调查,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真正符合教师的要求,还必须通过教师的反馈来实现。学校通过召开座谈和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校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C、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D、教师互评
教师的互评同样是对校本培训效果的一种检验。为避免教师互评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学校发放《教师教研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学期你们在互相听课中,谁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2、在评课活动中,谁的评课运用所学理论较多?理念较新?哪位教师的评课比较准确,对你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更大一些?
3、在日常交流中,哪位教师经常给你启迪?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4、你认为哪种教研活动对你的启发最大?
E、学生评教师
校本培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其目标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
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也是一参照。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下发问卷调查两个途径进行。
四、切实提高教师教学“五认真”水平,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五认真”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认真制定落实“五认真”教学规范的有关制度。
首先抓好备课环节的管理,教师的备课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具有针对性,注重实用性。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备课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处理好三维目标关系,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杜绝无备课上课现象,杜绝抄教参、抄他人备课、抄老备课、网上下载教案的现象。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同时还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评价自己的日常教学,做到课课有小结、有体会、有收获。要严格执行学校二十字备课方针(一人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加减 强化反思 资源共享)。对备课采取年级组抽查检查和教务处每月普查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备课检查反馈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其次是抓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低起点、严要求、稳步走的原则实施教学,实施“六步三环”课堂教学模式,做到精讲、精练、精评。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给学生留有探究、归纳、感悟、反思的时间,要放手给学生,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实施作为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课堂效率抓上去,学生负担才能降下来,课堂是师生共有的生命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力点。
第三抓好学生作业和练习环节。教师要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精心选编习题,避免随意性,增强基础性、思考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批改规范,反馈及时,指导到位。让学生脱离题海,不允许布置惩罚性作业。各学科对检测要有科学的计划,每次作业都要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五必”(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作业规范,书写工整。
第四是要加强对学生辅导环节的指导与管理。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后续环节,在学生辅导上主要是抓好学法指导、培优和补弱三项工作。要求教师在辅导时“不放过一个没学会的学生,不遗漏一点没掌握的知识点”。
第五是考试与质量分析环节的管理。考试的目的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每次考试中要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严格规范学生应试、教师监考行为。在教学质量分析上改进教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制度,要做到分析全面细致、找准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找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是否有疏漏之处,学科均分低,备课组存在什么问题、学科教师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是否有欠妥之处,有检查反馈机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全面深化“打造高效课堂,促进高效学习” 主题系列活动
全校教师进一步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效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重申课堂规范的有关要求,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深化打造高效课堂,促进高效学习主题系列活动。
要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监督机制,重视和发挥好教师对班级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落实“人人懂常规,个个守规范,班班有秩序”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和章节教学内容,实施为了夯实基础的“有效教学”,即确保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感到有所得;努力实施“高效教学”,即引导学生善于内化所学知识的理论特点和方法论要求,确保学生相应实现“知其所以然”的基本思维方法的不断优化,并有效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素质和必要的学习习惯。
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上练习、课下作业和阶段性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要反复强化训练,狠抓落实,直至学生养成习惯。课堂上的知识训练要扎扎实实进行,有教学疏漏的,及时补救。课堂上尤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方面下功夫,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切实树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观,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管理,立足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功夫花在精心备课上,力气用在组织有效训练上。努力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从取得的成绩中,我们体味到了“校本研训”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校本研训”带给教师的变化,带给学校的变化。在“校本研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认识最深的就是“校本研训”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