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土坎中学课改总结
课 程 改 革 总 结
黄土坎中学 高连国
一、推行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落实教改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开展了扎实的工作。我校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六步三环”,即:情境导入,问题提示,自主感知探究演练,互相交流研讨赏析,反馈释疑归纳,拓展练习辅导。在推行这一模式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这样的一些做法:
1、认同接纳。组织教师学习理论,领导班子成员、学年组长、骨干教师带着广大教师的意见,与已有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先学后教”甚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例如“六步三环”教学模式与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存在诸多共性。“六步三环”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情境导入,问题提示,自主感知探究演练,互相交流研讨赏析,反馈释疑归纳,拓展练习辅导。;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具体内容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明确了学习目标,都强调学生自学,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讨论、质疑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最终实现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而二者的区别在于不仅仅是称谓的不同,“六步三环”教学模式在学法指导上进行的更加具体,同时在操作时间上也有相应的规定,在操作要求上规定的更加精细,便于实施。总之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从可操作性,字面意思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六步三环”模式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我校无条件地选择了这一教学模式。当然也有我们基于对我市教研部门的信任。
2、操作层面的研究。究竟怎样推动模式的实施,我们先后召开多次教研会议,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讨论模式实施的方案。先指派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按此模式上课,之后组织教师讨论,说长揭短,达成共识,使大多数教师心中有谱。
之后制定评价及考核方案。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制定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同时也把教师实施模式的作法列入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中,以保障模式的顺利实施。
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按推行的模式要求写教案和上课,小组互听互评,照猫画虎,达到初步理解运用,并在反思中成熟成长。
领导检查听课。包组领导分听分评,领导集体听课,公开课,观摩课不断推出,加强监督管理,对不按要求上课的教师,坚决批评处理。
3、深化研究阶段。先是借鉴经验,典型引路。在此基础上,率领教师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听课,听名师上课,先后去了石人中学、小甸子中学、新农中学、菩萨庙中学、龙王庙中学、五中等学校听课,在此也向在座领导表示感谢。我们认真取经,回来后要求大家写听课感受,学校对此作专题总结。
然后对关键的地方重点突破,让自己的风格融入到这个模式之中。例如在“互相交流研讨赏析”环节中,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个小组怎么分,这里面有学问,怎样最大程度上发挥小组的作用,就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校专门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五名做得较好的教师作了专题发言。解决了诸如与课后衔接问题,小组学生优势互补问题,激励监督问题等等。
再如:怎样反馈释疑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高考学生有关。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跟踪研究,究竟从我校走出去的学生有无更大的发展,很大程度看是否有提炼、概括以及归纳的能力。这个能力与初中的培养不无关系。本着对学生终生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对此也做了探索。现在教师思想上都有这个概念,建立了五个度,即: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参与度,拓展度。
4、一些不足。缺少“请进来”,很少请名师到我校来讲学,今后要去操作。在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或自制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中也有较大的薄弱之处。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六步三环”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实施,在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成了一大亮点工程。面对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可喜的成果,我们在进行新的思考,探索更加完善的实施方案。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在兄弟学校及进修学校的帮助下,“六步三环”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会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二、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抓好教学规范管理工作,完善规范管理网络,围绕教学管理精细化目标,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和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做到“老年教师模范,中年教师示范,青年教师规范”。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实施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工程”,凡近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都要力争“一年基本规范(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合格),二年站稳讲台(教学质量良好、学生家长满意),三年教有特色(形成自身特色)。开展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评比结果列入个人阳光档案,并积极推荐到市里参加此系列的评比活动。让师资水平再上新台阶,从而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办学品位。
学生培养目标: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具体工作措施:
(一)集体备课。在总结青年教师作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中年教师作课竞赛活动,以此来推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校本研训工作的深入发展。各教研组把组员的一节竞赛课作为一个校本研训的案例,从集体备课到作课、听课、评课,作为组内的一次校本研训的过程,真正做到一人作课,全组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班级活动小组。班级建立提示机制,师生对话本和班主任教师面对学生听课,是解决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学习品质培养和师生沟通的一种好形式。为此,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进行交流,并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奖,让这种形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六认真”
备课与教案基本要求按照东港市教育局“33条”执行,各教研组长和学年组长是组内集体备课等校本研训的组织者和负责人,老师将教案向学案过渡。
1、备课方面工作:
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钻研新的课程体系,熟练把握新教材。备课要以”教本“为本,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学规律,(自然科学尤其要突出联系生活、科技、社会等方面实际),要先个人初备,后进行集体备课,再进行
个人二次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具体要求为:备教材要融会贯通,备学生要了如指掌。
备方法要灵活多样,备实验要准确熟练。备提问要发人深省,备板书要提纲挈领。备练习要举一反三,备作业要难易得当 备教案要详细得体,备语言要言简意赅。
严禁无教案进课堂观象,教师要加强对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等课教案的设计研究。
教案编写的具体要求为:
——体例齐全,内容包括:A、教学目标;B教学重点、难点;C教具准备;D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步骤<要重点体现教法、学法指导和导学的过程>);E、课堂练习;F小结;G作业布置;H板书设计;I教后反思。
——新教师要写详案,老教师可适当简略,但必须体现出”教“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以讲义作教案的,讲义必须做出来,且体现出学法指导的过程。教导处对教案的检查采用定期统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坚持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强调”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坚决杜绝走形式。具体组织实施由教科室实施。
时间:每周四第七节自习
负责人:语文:李波。数学:李洪德。英语:宋兰。理化生:吴明和。政史地:李金运。体育:李荀
备课地点:各教研组
具体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测试。
2、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要注重“六步三环”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参与、效率和学生的关照程度。同时也要加大课堂组织教学的力度和重视测试对课堂教学的评估。要求教师以“高效低耗”为核心,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做到”四个一点“即:微笑和激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有一点”。课堂45分钟要渗透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习惯,切实体现“双主体”,注重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激励的和谐氛围,弘扬“教学相长”,杜绝假民主,摒弃虚热闹,注重新旧知识联系,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倡课堂讲义化,刻印讲学案,提倡精讲勤练,讲练结合。讲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守上课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堂、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没有教导处批准,不准随意停课、调课。
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提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布置和批改作业
作业总体要求是:“有课必练,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难易适中,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通过重视错题的价值,把学生的练习、作业以及考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并要求其重做,是作业层次性的一个指标。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要做到批改及时,准确无误,每题都有对错号,每次都有批改日期。教师要自觉批改作业,不得让学生代批;
4、辅导工作方面:
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对所任学科的偏科学生建立辅导档案,及时加强辅导,教导处将以调查、问卷、考试等方式进行检查。
加强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的辅导。
5、落实成绩考查:
学校实行定期月考和不定期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与有关教学人员一起进行有关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和对策,做到协同提高。
教师平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及时进行考查,可以是口头提问,可以是书面作业,可以是单元测试,对各种测试要及时评讲。测试卷的批改不少于每两周一次。除体育和信息技术课外,每个学科都不应当降低要求。测试题应以自编和剪辑为主。测试题的质量的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针对性。离开针对性就很难说他质量的高与低,提高测试题的质量教师有许多功课要做,要真正了解学生,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中考试题及其演变。学校组织的测试有初
一、初二的联考和初三的月考、模拟考试以及毕业考试。
(四)、加强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开展业务学习与新教师培训。教师的业务学习,坚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自主、自觉为主,以教研组组织为主,以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为辅,其学习笔记可以是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也可以是与业务有关的设计、案例、反思等。
2、深入开展相互听课制度,均匀听课不少于20节,要有工整的听课笔记,在教师的业务学习笔记中要有不少于4课时的评课。听课后要及时与上课人员交换意见,做到“三个一”(找出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建议)老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教育教学的实践使青年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中的一些人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仍然需要他们自身和这个群体继续进行“切、磋、琢、磨”使其尽快成长起来。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备课组长例会制,不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及时了解教学目标实施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稳步推进,不论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中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不再独霸讲台,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教学不再死扣教材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成功地完成一项国家课题立项,多项丹东市级科研课题,多人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生成绩稳步上升。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探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成功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一轮课改工作。
2010年3月
课程改革总结
黄土坎中学 高 连 国
2010年3月
第二篇:石佛中学课改总结
新课改工作总结
石佛中学 2010.2
我校2002年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不断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教师把他的潜力变为现实,抓住这次新课改的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几年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突出重点,狠抓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学习机会。
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培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成了学校的首要工作。
一、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理念
1.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经过通识培训,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抓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课改教师对新课标有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重视实践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课程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对教学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放大教师的“亮点”,让老师们有成就感。“热爱学校、尊重学生,快乐工作,成就自我”,是作为校长寄语赠送给老师们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是教师们的最大愿望,没有一个老师不想干好工作,当专家的。“成就自我”,也是学校所期望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就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名校需要名师支撑。放大教师的“亮点”,就是发现教师的长处,采取鼓励、激励措施,在学校内部宣传教师们的成绩,给其他教师树标;在社会上宣传一部分骨干教师,扩大教师、学校的影响力,让教师有一定的成就感。特别是鼓励年青教师展现自己的才能,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给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让老师们实现自我价值,是吸引、凝聚老师,提高老师积极性的一种好方法。
3.强化教学常规培训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新教材,而且我校参与实验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因此,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订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制订了备课、说课的具体指导意见,下发了备课和说课的方案,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导处和教研组长每周一节年级研讨课,与教师共同研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每两周召开一次课改会议,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促教师、学生共发展。
我校课改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或改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我校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我们把课改的着力点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力求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主动、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期初制订好活动计划,建立好活动台帐,开展了“备、说、教、研、思”的系列研讨活动。做到每位教师上一堂课改研讨课,每位教师评一节课,每位教师每月写1篇案例、1篇随笔,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对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课堂教学变的越来越活跃,形式、花样翻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特别是非课改年级仍存在着“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满堂问”,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实效性差等缺憾。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我校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把提高师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作为促进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来抓,并作为一个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一个转变——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加强小组合作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问题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加有效的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思考、学习品质。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把教育科研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问题中寻找课题,在思路中寻找出路,把思考化为行动,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教育科研主旋律意识,确立课程改革的超前意识,强化教育质量的精品意识,找问题启动,抓课题带动,借制度推动,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激发教师潜心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科研先导,转变教学方式。
教育科研,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精教学、懂科研的专家型教师队伍所必须的。
依据任课教师的教学实际,我们研讨确定研究专题,组建课题组。在课题管理中,我们突出重点抓过程性管理。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提交实验研究资料,交流实验情况,听取专题报告,观摩实验研究课。实验进行中,教师对研究资料完善整理,如参考资料、实验课教案、课堂信息反馈、专题报告以及有价值的学生的作业、作品等。
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教研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立项课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要有所创造就是在进行教研。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平时的教研活动。为发挥群体互补优势,形成整体合力,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在集体研讨中丰富充实自我。各学科根据年级特点建立备课小组,定时与分散相结合,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辅助,即:在利用“集体备课教学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先由初讲教师进行试讲,然后与其他教师研讨教学得失与改进措施,以利于其他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最后,每位教师写出本课的“教学反思”,选择后编入《交流》刊物。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同时强调保持每位教师的个性,避免趋同现象。
2.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我校在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学科课程的内容。语文课我们增加了写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英语课增加了口语交际课,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保证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完成。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实施几年了,但它毕竟是打破了传统的教法,因此,这也是对每一个参与者知识、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一次挑战。应该承认,教师的个性发展是不会一致的,所以,他们的参与意识,接受能力、认识态度以及课堂表现就会不尽相同。针对第一届课改研讨会汇集的各种疑虑、困惑,我们在反复讨论的前提下,再次接近杜郎口,走进兄弟学校,寻找问题症结与解决途径。一次次坐下来反思,一次次面红耳赤地争论,一次次阅读领会杜郎口的精神实质。我们将继续实行课程改革,准确把握课改脉搏,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求发展,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第三篇:长安中学课改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长安中学 2010.1 在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能严格按“东港市七——九年级课程改革实验评估标准及细则”的相关要求,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新局面。
一、在课程改革前期准备阶段
1、学校能认真制定实验方案,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实验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分工合理。实验教师培训符合要求,方式,方法科学恰当,培训效果好。做好实验的宣传动员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实验设备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但相对还不够充足。
2、在课改日常教学工作中,能组织好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实践。组织教师学习《课标》,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该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用教材教”的方法,实现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正确认识教材,恰当处理教材。抓好集体备课,写好学期教学方案,单元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计划。课前教师准备周密,课堂教师角色定位恰当,师生和谐、融洽。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符合《课程》要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语言规范,讲解,指导,提问,启发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取舍符合标准,但延伸拓展不够。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过硬,特色不十分鲜明。
二、课程改革实施阶段
1、课改日常教学工作务实、创新、有成效。
(1)学生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方式学习,教学目标达成度普遍较高。
(2)作业布置与批改认真,有层次,学生满意率较高,但在探 究性作业的设置上不十分科学。
(3)教师能做好学生辅导工作,能帮助,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拔高”“冒尖”,发展特长,对有困难的学生能耐心讲解、指点,教师能主动征求学生意见,解答疑难,对学生发展负责。
(4)教师能按要求组织安排考试,能独立设计出符合课标要求的测试题。
2、认真抓好课程管理工作(1)认真组织落实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按时上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符合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案》一致,开足,开齐学科。《学科学期教学方案》符合要求,学校有备档,能按时上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并及时审议,修改。
(2)教学过程比较合理。学校能保证教师有足够时间和条件备课,教研组长认真对组内教师做好定量和定性性分析,教师无随意调课、串课、丢课、漏课现象。领导、教师听课节数符合要求,重 视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教师能撰写课堂教学反思报告。但质量不是十分理想。
3、做好学校课程管理工作
(1)学校学期末有全体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定量、定性综合评价。任课教师、学校有教师作业学生原始评价记录。考试,竞赛符合要求。
(2)抓好校本课程管理,有《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任课教师有《课程实施纲要》,学校有《校本课程评价细则》,能基本 按《方案》实施校本课程,能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3)认真落实校本研训工作。有具体的《校本研训计划》,校长能做好业务辅导和参加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主管领导能经常参加并指导各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时间有保证,要求具体明确。备课组、教研组,学校能按要求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剖析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逐级提供的问题和案例个数基本达到要求。业务骨干在校内做专题讲座,业务辅导,案例评析,并基本达到要求,全体教师都有教学体会或经验材料。向县教研部门上报的教师教学经验材料不足。学校有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考核方案。学校对学生各学科有具体明确的考核。教师对 学生的描述性评价符合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关注学生、同伴、家长、社区居民评价反映。学校有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报告册。学校学年末有课改工作形成性和终结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自我评价报告。
三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通过课改,教学管理理念更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方法更加先进了,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合理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标的复合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课堂教学的空间增大了。
转变观念,更新角色。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并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性角色,与新世纪新 课程同步成长。(1)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积极主动的介入到新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的系列创新活动中,全力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教师即课程。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教学知识的同时,教学做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理论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对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和整合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学习中学 会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
(2)、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使教师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以平等的人格,实现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尊重学生自主地位,共享对话。坚守两个理念:民主理念和生本理念。淡化课程实施中过度强化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以民主平等的姿态接纳学生主体。并要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想。
(3)、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掌握评价的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原则。以面向未来的超越性眼力去开发学生成长的潜力和可能争取到的新发展,以博大的情怀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的 细微变化和潜在的发展,以独具的眼力和襟怀来悦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励每个学生在原有位置上逐渐发展和升华。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的热忱而挥洒自己探索求真的内心激情。激发出学生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构建新的课程观,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1)、构建新的课程观。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终极目标。注重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同时,兼顾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整合性和精选性。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求知精神和求知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校园文化和教师人格化对学生的影响影响。利用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参与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认真上好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和综合性学习。摆脱“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变为“以人的生命体验 为中心”的活动建构过程。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素材丰富,有血有肉的教材”。以学生直接体验为核心、以师生的对话与沟通为载体、以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情景为背景、建立开放的文化建构过程。变“知识传授”为“成功体验、教学情景、学习活动、合作交往”的建构过程。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主体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
(2)创新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注意目标的综合性。不只重视知识传授,更重方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激发,技能的培养。注重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中搞好师生的多边互动,做好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注重交流的情感性。注重过程的探究性。不仅重视学生从教师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重视在教学方法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注重选择、使用的科学性。关注与教育相关的科学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3)、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好学习方式的几个特点:主动性。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现代意义上的我要学。独立性。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使学生的学习变为我能学。独特性。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品质。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和直接经验。问题性。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及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而应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尽力做到庞维国教授所说的: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 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学会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握适当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有层次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练习题。强化合作学习的指导。合作不是一种服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交流、沟通的过程。注意合作学习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利用全班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课堂组织形式,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自信、创造、个性化地表达思想,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
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能参与学习的管理,并在管理中增长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并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表达、运算、操作、交际等综合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回顾教育史,教学目标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史轨迹:掌握目标——发展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技能——认知、情感、技能的协同达成。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已由单一性的取向转向对全面性发展的追求,既重视 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结合,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而我们现实的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大多可以落实得具体、完善。但过程与方法很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学目标中写得比较清楚,但实际中根本得不到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的设定,仅仅成为教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很少有教师去关注,深入挖掘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说,教学目标出现了虚化的现象。考试中,出现了情感类题时,学生或是不知如何回答,或是回答思路、回答深度不够。
二、教学内容繁、难、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答案太唯一,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新课程不仅具有整合性,更具有精选性。所谓整合,即课程内容逐渐摆脱了“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展成“以人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建构过程。课程内容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我们部分教师仍未摆脱传统观念,课堂仍然围绕“知识中心”,从教材中生硬的挖掘知识点,再把知识点进行连接,非要学得系统才算罢手,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研究《课标》要求的深度,只凭以往的教材经验教学。忽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没弄清教材深、广度的同时,便向学生进行专修式的教育,像培养专家一样,将系统的知识过繁、过难地教给学生,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因繁而失去兴趣,因难而失去信心,因旧而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教材很多地方已经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但教者还是把繁、难、偏、旧的知识又补充到了新的课程中,教者费力,学者吃苦,学习效率较低。
三、教学过程过于注重表现形式,忽视学生的发展性。现代教学方法中,强调运作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让学生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注重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把学习和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究人类已有知识,发展学生能力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能否完成学习目标的最主要学习方式。而现行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掌握其实质,只是在教学形式上做表面文章。不管问题是易是难,是否有探讨的价值,便开始讨论。结果,学生纷纷扬扬说了许多,而问题的答案早已昭然若示,讨论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达到交流思想的作用。有时不管问题是否有深度,有广度,只是下令探究。探究的结果自然是山归山,水归水,没有发展,没有拓延。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教学手段流于形式。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教学视听设备的自动化、微型化、综合化等等,有利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教学中也出现一些流于形式的手段。如:几个字就可清楚板书出的问题,偏偏要工整地写到幻灯片上,以此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结果自然是费工费力没效率。为追求形式化,运用电教手段时,只是看作一个表演过程,没有真正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
五、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教师没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学过程中,仍然有教师唱主角,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百分之百的 权威者,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传授知识,课堂以教师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的答案唯一,不给学生思维创新过程,教师一言堂,学生得不到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过程与方法,过于注重结果。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使教学活动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与课改新理念相悖。
总之,新课改的确使学校工作有了全新的改变,学生也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但现行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以上就是我校对三年来课改实践的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发扬长处,克服缺点,不断探索研究,开拓进取,胜利的完成课改实验工作。
长 安 中 学 2010年1月
第四篇:中学课改总结
中学课改总结
本学期,课改处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校、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的科研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树立大教育、大教研、大课堂、大课程理念,拓宽教研工作的视野和境界。力争在“成就名师”、“创建名校”,打造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竞争力等方面有所突破,学校被评为首批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达到了发展教师、培养学生、推出新人、宣传学校的目的。
一、成就名师,全力打造一支精品教师团队1、20xx---20xx三年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300人的学分,材料分装入900个档案袋。一一通知、一一收交,一一解释、一一审核;事务纷繁、工作量大;现已圆满完成审核、上报、整理工作。
2、于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月31日、近200人参加的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有序展开。审核、提醒、学前培训等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3、9月9日,举办了培优论坛,表彰了第一批“张掖二中培优明星”,举行了新教师拜师结对仪式。
4、9月19---21日,承办了由“中国教师发展研究会”在我市举行的“中小学班集体建设与德育管理创新”班主任高级研修会议。xx月29---30日,组织高一高二40周岁以下教师聆听著名学者李韦遴《打造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和段惠民《做智慧的班主任》的讲座,使老师们受益非浅。
5、9月29---30日,在高一高二年级教师及教辅人员中举办了以“翻转课堂和微课程”“衡水中学考察学习心得”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
6、以学科室为单位组织进行了新教师汇报课。
7、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上午,张掖市教育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在大成学校举行,根据会议要求,推选第二届张掖市教育学会各学科分会常务理事及理事工作正有序展开。
8、整理全校教师各级职称评聘情况并提交校长,为下一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做前期准备。
9、草拟并实施《张掖二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张掖二中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张掖二中交互式智能平台优质课评价表》。
10、12月4日,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安排全体教师参加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11、经与区教研室协商,将两年一次的区级评优课(20xx和20xx年已成功举办)从20xx年开始,改为一年一次进行。121、分别草拟寒假致老师、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和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指导他们过一个轻松愉快欢乐祥和的假期。
二、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做学校科研的领头羊1、10月21日下午,邀请张掖市作协秘书长柯英(寇克英)为高一年级部分师生作《读书与写作》报告。10月23日下午,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罗立辉博士后和中国科技大学王永教授为全体物理老师及高一年级优才班同学作和题为《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如何突围》和《月球探测与载人航天》的科普报告。
2、会同教导处整理我校2007---2014共八年的高考成绩。
3、xx月18---21日,在高一年级教师中开展“交互式智能平台优质课”大赛。本次活动分高考九大科目进行,聘请评委27人,参赛教师48人。该活动有力激发了老师们踊跃使用交互式智能平台的热情。
4、进行了《脑科学与高效学习(第一辑)》编辑、整理工作。
5、xx月上旬,进行了甘肃省新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工作,上报5000字总结材料和电子展版数块。我校被评为甘肃省高中新课改先进集体,单成鹏、张清被评为甘肃省高中新课改先进个人。
6、xx月中旬,组织我们教师参加省第二届“青苹果”微课优质课大赛。
三、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与交流,以此深化对新课程的理解。选派卞正东、张述文、丁晓峰、李宏、张之喜、施晓红、王海鹏七名同志赴西北师范大学参加于xx月23日---xx月5日举行的挂职培训和岗位研修。xx月10---xx日,派陈学彪、单成鹏赴民勤一中参加河西五市高中校长论坛。xx月xx---xx日,在金川公司一中举行“甘肃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及专题讨讲座研讨会”,下列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寇俊英、张学君、高文平、张彩萍、吴杰、倪农、何晓云、邵克林、吴晓明、管兵、马晓龙、贺登川、刘旭、邓彦英、金建勇、保世华、杨仟林、尚国栋、张龙、李进、杨文煜。组织并带领本校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及天一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全体班主任共48人赴民乐一中参观学习。课改处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各处室、学科组、年级部和备课组的大力支持,在此向这些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意见和建议:成立名师工作室(工作坊),以发挥优秀教师专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第五篇:第七中学课改总结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
东港市第七中学
重实干 求实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和机遇。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组织、有效管理、扎扎实实地开展改革实验,从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评价方式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合作教研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已有师资优势,组建一个校本教研网络,确立一条 “学习——研讨——反思——科研”的校本教研思路,力求校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现将我们的有关工作做一总结:
一、“上下联动”,组建校本教研网络。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我校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着眼点,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为研究内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校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校制定了《东港市第七中学教师校本教研规划(试行)》,作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远期行动计划,并制定《第七中学教师校本教研计划》的实施计划。把教师教研工作与学校发展相联系,校长对教师校本教研工作负总责,由学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二、“内合外拓”,整合校本教研资源
(1)内合:立足本校,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优势,组建教师教研资源,使校本教研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在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素质工程”基础上,重点实施以培养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名师工程”、以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
①加强教师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本着服务教师、为学校发展的理念,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内容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明确分工职责的同时加强合作,为工作创造有利的人文氛围。
②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合作教研机制,弘扬我校合作教研优势。制定实施《第七中学教研组工作制度》,加强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群组的团结协作优势,采用定期教研与不定期教研相结合方式,形成了集体备课制度和学习制度,开展同学科或同教材的教学研讨,通过创设新课程的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在平等的合作探讨中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教学技能,在合作教研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教师的进步提供学习的平台,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深入教学研究、把握教育新理念、获得新发展,为校本教研积累资源。让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带头作用。
学校实施《第七中学师徒帮教制度》,利用学校“名师”资源,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较快地适应教学岗位要求,尽快出成绩,快速成长。
(2)外拓: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专家引领与校际间交流拓展教师的视野,使校本教研有开放性、前瞻性。
①专家引领——教师的实践经验若能有理论指导,就可以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其中,专家引领是关键。
②向省内外的名校教师学习借鉴——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省内外兄弟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和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先进经验。
三、丰富载体,优化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坚持“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立足校本”的原则,以师德教育为根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高学历培训为重点,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自学和集中相结合
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首先就要建立教师学习制度。一个教师能主动接受,乐于遵守的学习制度的建立必须是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的。我们通过教代会讨论确定了我校的学习制度:都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就是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理念;保证教师学习深度和广度;教育法规、法制读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为教师必学内容;每位教师还要有几门自己选学的内容;学习的组织形式采用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以及个人自学等形式,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学习化组织;学校保证安排教师每周2个小时学习时间(可集中安排);学校为教师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师要写学习笔记;学校系统考评教师学习情况,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这样的学习制度是教师们自己讨论制定的,教师们也就会主动接受。学校多次组织的教师大规模集体学习,都是出席率100%,学期检查学习笔记,教师们100%完成。都是参加计算机、函授等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教师自学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了要建构学习型学校,必须努力实现。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学校向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次就要建立教学反思制度,都是反思教学实践是校本教研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最核心的能力。要确保新课改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做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教学反思内容在备课组要研讨,既要考虑共性问题的解决,也要考虑个性问题的把握;都是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备课组、学科组要努力为之解决;要求教师每周向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反思做为教案检查的主要内容,也做为教师业务考评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纳入量化考核。教学反思制度的全面实施,让教师实实在在感到上好一节课,仅仅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进行三个层面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师要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教学要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随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学后反思,教师课后要对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既要调整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成分,又要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今后自己教学以及同学科其他成员提供帮助。
近几年,我们聘请过教师进修学校的主任、学科教研员和本校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校班主任工作十分出色的教师多次作各方面的讲座。学校的主要领导还结合要开展的一些活动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适时举行专题讲座。这些做法都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一些教师已经成为市课改标兵和学科带头人。
(二)深化教研组的合作教研活动。
我校具有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助协作已成为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之一。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把教研组合作教研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保护和发扬。成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且有特色的重要形式,成为教师个体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1)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为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学习单位,自主选择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交流外出学习的经验,通过学习提升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提倡三级备课,首先是个人思考形成预案;然后是集体研讨,即共同分析研究教材,一起探讨教学策略,共商优质高效的教学共案;在此基础上,再由备课组长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内化集体的智慧,形成具有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案。具体实施中要打破教研组长“一言堂”的模式,切实提高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各年级备课组针对教学问题的研究须有所侧重,初三须开展中考应对策略研究,重点研究复习课和加强中考命题考试的研究;初二重点进行学生学科分化研究;初一重点进行全面的学法指导研究。
(3)教学研讨课建设。开设教学研讨课,实行同学科同教材不同教师的同步会教,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课和评课的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研讨实践是理解和体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方式。在研讨中教师畅所欲言,在相互比较中找差距,学习他人长处,改进自己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4)完善教研组的公开课评议制度。
学校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开设一节校级公开课。并对于新分配和新调入的教师在第一学期还要上好汇报课。要求教师在开设的公开课中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为促进相互学习,提出听课要求。学校为增强教师公开课的实效性,实施公开课书面评议制度。凡是本校教师开设的教学公开课,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要认真填写听课评价意见,由听课组长对听课反馈表进行汇总并综合意见与建议。并将教师的听课意见通过一定方式反馈给上课教师,使每一位上公开课的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优点与不足。这一新形式使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真正互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5)抓好教研活动关。开学初教务处根据各备课组上报学期教研计划,统一布置上课人选,每周末明确下一周公开课和教研课人选,做到每天都有公开课,两周一次大组教学研讨课,听课后全组及时进行研讨,首先由上课教师谈本节课上课思路及上课后的反思。课前确定主评人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指出优点,找出不足(找出影响本节课教学效率的因素),其他教师谈针对这节课你将如何教学,最后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总结,集中解决一两个理论上或实践上的问题。让教师在研讨中提高业务素质,在研讨中追求发展,在研讨中强化群体意识,在研讨中出精品、出效益,形成公开课评课模式,每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头示范课,给教师提供讨论的样板。
(6)参与式、体验式学习。
我校在重视个人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反对“孤芳自赏”。我校制定的集体合作教研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备课组、学科组要制定好学期教研计划,开学后一周上交教务处;教研内容在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随机教研、环节教研、案例教研、专题教研、观摩教研、课题教研等;要保证教研时间,备课组每周一次,同时要有随机教研,要保证出席人数,任何教师都必须参加教研,教研时间不能请假;领导要深入教研组教研,中层以上领导都要深入自己所任学科和自己所管学科参加教研;教研考评结果纳入备课组、教研组评优,个人教研情况纳入量化考核。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教师间的随机自由交换信息与研讨;教师集体专题研讨;案例分析与问题会诊;教学观摩与交流;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示范、帮助、指导等等。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还进行“五课”活动(学校领导的榜样课、课改标兵及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一线教师的观摩交流课、学习回来的汇报课、事先不打招呼的随堂课)。教务处通过抓典型教研组,带动全校的集体合作教研,收到较好的效果,各个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全部能按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合作教研,切实解决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知识积累不足,观念滞后,教法、学法陈旧等问题,特别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不够,通过集体教研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间相互封闭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流与协作;教师间自傲的状况不见了,换来的是不耻下问。
(三)、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内驱力,是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力。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坚持以科研为主线,以培促研,以研带培。
我校“十五”“十一五”期间立项的有国家级科研3个(已结题),省级课题4个(已结题),市级科研课题6个。已立项的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的课题正准备验收。通过这些课题的实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教师撰写国家、省市级论文几十篇。执教优质课几十节。在开展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性探索研究中,教师结合自己学科实际参与课题研究,并编写校本课程6门。
(四)、学校支持教师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会议或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组织教研组、班主任、教研组长参观考察,学习省内外兄弟学校开展教师校培训和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先进经验。
(五)多元评价、反馈提高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只关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要素,而忽略对校本培训的全面评价,会使校本培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对校本培训进行积极、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在学期初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同时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学校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A、学校评教师
1、教育理论学习情况。学校规定的理论学习内容和自选内容,主要侧重于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的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并要求每学年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
2、教育教学、自我反思及教育创新。主要包括师德、反思性教学论文和反思性教学总结、学科教学创新案例。
3、培训成果。包括教师获奖情况、公开课评定情况等。
B、教师评学校
虽然学校在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时,对教师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诊断性调查,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真正符合教师的要求,还必须通过教师的反馈来实现。学校通过召开座谈和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校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C、教师自评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其原因在于它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是校本培训评价的主体。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D、教师互评
教师的互评同样是对校本培训效果的一种检验。为避免教师互评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学校发放《教师教研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学期你们在互相听课中,谁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2、在评课活动中,谁的评课运用所学理论较多?理念较新?哪位教师的评课比较准确,对你今后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更大一些?
3、在日常交流中,哪位教师经常给你启迪?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4、你认为哪种教研活动对你的启发最大?
E、学生评教师
校本培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其目标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
从这一意义出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也是一参照。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下发问卷调查两个途径进行。
四、切实提高教师教学“五认真”水平,细化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五认真”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认真制定落实“五认真”教学规范的有关制度。
首先抓好备课环节的管理,教师的备课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具有针对性,注重实用性。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备课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处理好三维目标关系,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杜绝无备课上课现象,杜绝抄教参、抄他人备课、抄老备课、网上下载教案的现象。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同时还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评价自己的日常教学,做到课课有小结、有体会、有收获。要严格执行学校二十字备课方针(一人主备 集体研讨 个人加减 强化反思 资源共享)。对备课采取年级组抽查检查和教务处每月普查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备课检查反馈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其次是抓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低起点、严要求、稳步走的原则实施教学,实施“六步三环”课堂教学模式,做到精讲、精练、精评。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给学生留有探究、归纳、感悟、反思的时间,要放手给学生,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实施作为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课堂效率抓上去,学生负担才能降下来,课堂是师生共有的生命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着力点。
第三抓好学生作业和练习环节。教师要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精心选编习题,避免随意性,增强基础性、思考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批改规范,反馈及时,指导到位。让学生脱离题海,不允许布置惩罚性作业。各学科对检测要有科学的计划,每次作业都要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五必”(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作业规范,书写工整。
第四是要加强对学生辅导环节的指导与管理。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后续环节,在学生辅导上主要是抓好学法指导、培优和补弱三项工作。要求教师在辅导时“不放过一个没学会的学生,不遗漏一点没掌握的知识点”。
第五是考试与质量分析环节的管理。考试的目的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每次考试中要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严格规范学生应试、教师监考行为。在教学质量分析上改进教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制度,要做到分析全面细致、找准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找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是否有疏漏之处,学科均分低,备课组存在什么问题、学科教师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是否有欠妥之处,有检查反馈机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全面深化“打造高效课堂,促进高效学习” 主题系列活动
全校教师进一步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效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重申课堂规范的有关要求,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深化打造高效课堂,促进高效学习主题系列活动。
要切实落实好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监督机制,重视和发挥好教师对班级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落实“人人懂常规,个个守规范,班班有秩序”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和章节教学内容,实施为了夯实基础的“有效教学”,即确保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感到有所得;努力实施“高效教学”,即引导学生善于内化所学知识的理论特点和方法论要求,确保学生相应实现“知其所以然”的基本思维方法的不断优化,并有效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素质和必要的学习习惯。
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上练习、课下作业和阶段性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要反复强化训练,狠抓落实,直至学生养成习惯。课堂上的知识训练要扎扎实实进行,有教学疏漏的,及时补救。课堂上尤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方面下功夫,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切实树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观,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教学管理,立足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功夫花在精心备课上,力气用在组织有效训练上。努力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从取得的成绩中,我们体味到了“校本研训”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校本研训”带给教师的变化,带给学校的变化。在“校本研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认识最深的就是“校本研训”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