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北京大学参观感受
圆明园、北京大学参观感受
圆明园在教科书里,总是承载着太多的屈辱,刻板的像一张宣传标语;而在亲友的叙述里,似乎只有最著名的西洋楼一角可看,其余尽是碎石荒山,兴味索然。元旦假期,带着多年期待,带着来自道听途说的残缺印象,我和朋友们首先来到圆明园参观,终于得见万园之园的真正容颜。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帝厌倦了深囿高墙的紫禁之城,自始着手兴建这座皇家园林,修建历时一百五十年,经过五位清代君王,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役使无数能工巧匠。雍正即位后,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等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又新建长春园、并入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萃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法国文学家雨果如是评价。园中不仅仿建了江南各地的名园胜景,更融入西式园林建筑,馆藏字画典籍、钟鼎宝器等稀世文物,种植数百万株珍稀花木,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博物馆”。
今昔水法残垣破,琉璃山水皆无缘。帝王的欢乐和悲辛,皇家的痛苦和荣耀,都铭刻在这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林之上。它见证了一个帝国的鼎盛光辉,也预示着一个民族的苦难深渊。1860年10月,“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英法联军大肆掠夺一切价值连城的珍宝,更点起大火将园林尽数焚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残存的圆明园又遭浩劫。一代名园终成废墟,国家文物流失他乡,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令人痛惜。
从侧门走进圆明园,一路行来,的确只能看到一片片荒芜的空地,注释牌的尽力描绘,也无法帮我想象出昔日胜景。连石桥也是精美而破碎的,一道道花纹在人们经年的抚摸中变得模糊,冬季的万木凋零河水干涸,更增添了凄凉之感。而当我站在西洋楼遗址面前,除了语言和图片难以传达的震撼,我却从断裂中感受到了一种云淡风轻的恬淡,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大起大落之后终于清醒,笑看世间所有一时得意就狂妄自大的当权者,安详守望着在绝境中苦苦探索的人们,既不招摇,也不卑微。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缩影,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一处残垣都是一道伤口,将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实暴露在眼前,坦然承认了中国落后腐朽、软弱 无能的一面,警示后人勿忘国耻——不是憎恨他国、而是躬身自省。每一处残垣也是一种不屈,民族的智慧只能摧毁却难以否认,民族的力量只能沉睡却终将觉醒,那个时代承受了无尽的指控,却是推动文明演进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北京大学是所有文科学子向往的学府,不仅因为名人辈出、历史辉煌,更是因为它兼容并包的精神。漫步在北大校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
参观北大校史馆,就像重温一遍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进程。1898年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诏创办京师大学堂,变法失败后依然得以保留。1912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才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北大的教学楼里,摆放着蔡元培先生的铜像,他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年,被视为校史上的一段辉煌,“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蔡先生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提倡学术民主,不但聘请了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也登上了北大教坛,一时学者云集,思想激烈碰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北京大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大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随后示威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遭到了军警当场逮捕。蔡元培及其他教授为了营救学生,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的学生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风云之后,李大钊率先系统地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也是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时,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结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中共一大前,中国53名共产党员有21名是北大师生、校友。
未名湖、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无论何时,这里都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游览。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南岸坐落着一块墓碑,两旁松柏环绕,幽静肃穆,碑上镌刻着叶剑英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他就是以《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让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新闻记者。斯诺1933年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他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 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1935年12月9日,北京数千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北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路线,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随行报道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给纽约《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留下大量珍贵资料。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奔赴延安。
而今,救亡图存如一张黑白照片载入史册。历史已逝,我们应铭记的,绝不仅是一个个事件,它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青年人对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未来的关注。宏大制度的命运终将落在每一个微小个体之上,因此每个人都有为国家抗争的权利和义务。最后,我想引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作结: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第二篇:北京大学参观游览全攻略
北大参观游览全攻略
北京大学校园 北大校园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优美典雅的环境内充满着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北大参观游览全攻)
进去后可直走到百周年纪念讲堂,讲堂前有广场,还可以买便宜的演出票;往北走可以参观图书馆;沿着图书馆南边的路向西走,是静园的大草地和两边古朴的静园六院,静园北边有北大革命烈士纪念碑、司徒雷登住所南北阁和李大钊像;再往东北走,可以看到博雅塔,然后绕未名湖一周,在未名湖的西南角有写着未名湖的石碑,很多人在这合影;未名湖南边有钟庭、蔡元培像、斯诺墓、祭坛、花神庙、临湖轩、抗日联络点等,细心去找吧。未名湖北边是德、才、兼、备斋,四个古朴的楼,再往北是鹤鸣园,鹤鸣园西边是校景亭。从校景亭往南,可以分别参观日晷、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和校史馆,校史馆前面有西班牙首相捐赠的塞万提斯像。这里到了西门附近了,可以参观校长楼前面的草地,这里还有两块华表。然后从北大西门出来,这个就是教辅读物上最常见的校门。两三个小时就逛完了。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是值北大百年校庆之际修建起,现在不只是多功能的现代化讲堂,更是一座校园剧场,文艺演出之地,并逐步发展成综合性多元化剧场。讲堂坐落于燕园中心位置,北大三角地旁,从南校门向北一直走或者从图书馆一直向南走能到。最舒服的是这里提供着北京戏剧市场罕见的低票价,电影一般10元一场戏剧话剧演出最低票价有20元的,不过低价位只面向校内学生,如果想买低价票的话要提供北大的有效证件,要费一番周折。讲堂后侧有一个多功能厅,经常有些小剧场戏剧、小型音乐会演出,想看的话多留意下官网预告。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大的图书馆展现给外人的眼中并不是那么金碧辉煌,面门很小,但只有北大人才知道这个图书馆是多么的牛B。藏书量在世界所有大学中排名第一,正是这些给了北大那种令人憧憬的书生意气。里面的建筑风格和设施也堪称一流,甚至里面还有一个苹果的门店,我想这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图书馆有一个大厅,上面是透明的玻璃,感觉像是欧洲的建堂,特别有感觉。如果你有朋友是北大人,真的要找他借一个证件带你进去。
北京大学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大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北大没有清华好进,旺季尤其开放时间少,游览北大从东门进的话,也就是地铁4号线出来那个门,进去后一直走是图书馆,然后往右手走是未名湖方向。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未名湖是北大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又是北大的灵魂所在,与校园内的古典建筑相映成趣,尤其是博雅塔,“湖光塔影”看起特别有韵味,互相辉映将古老的北大装点得异常美丽。据说冬季未名湖上坚冰成型,是很多滑冰爱好者聚集地,不过我还没看到过。夏季来也是个好选择,湖畔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傍晚时比较淡泊宁静,漫步湖边适合怀古思幽。
博雅塔 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我想这种诗情画意的场景也只有北大人和那些有着北大情怀的人才能够体会。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博雅塔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塔而已,近看还略显破旧,而且还不能上去,不过在未名湖畔远看博雅塔的倒影还是蛮有感觉的。博雅塔坐落在未名湖东南侧的一个小山坡头上,到了未名湖一眼就能看见。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博雅”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北大参观游览全攻)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北大鸣鹤园边上。博物馆开放时间是周一到周日的早上9点到下午5点,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博物馆积极致力于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为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学生提供标本观摩和教学实习条件,积极协助中国考古学研究,展示中国考古学工作成果,宣传普及考古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文物、考古学和博物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该馆馆舍为仿古建筑,与校内其它建筑风格一致,古朴典雅。其展览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国考古教学标本系列展,按时代和考古学文化顺序陈列:另一部分为北大考古学系近年来考古工作成果展,按工作地点集中陈列。可能你并没有在北京大学读过书,但你也许会曾在某个瞬间幻想过它们,幻想过那些在古老中式建筑里的景致和生活。然而,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并非只有历史,它的每一分钟也同样属于现在的无限辉煌。
第三篇:参观圆明园有感
参观圆明园有感
周日,天气不错,我和几位同学游览了圆明园。去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参观完心情更糟糕。
圆明园游览的人不多,我们边走边看,游览了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地。大部分都是新建的亭子,树木。也不怪,八国联军将圆明园全都烧毁了。我遗憾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圆明园里没有看到足够多的历史宣传资料,给人的震撼不够强烈,是平和而宁静的。几百年过去了,似乎要磨平一切。
曾经的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辛辛苦苦建造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侵略下成为废墟。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将来。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伤痛。曾经的泱泱大国,唐宋元明以来,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然而在清朝一下子跌入低谷。究其原因,不是中国人愚昧,而是制度的僵化。闭关锁国杜绝了与外国的交流,看不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沉浸在“中国地大物博”的美梦中一睡就是几百年,外国的主动访问都不能惊醒他们。直到有一天,轰隆的炮声击落他们头上的翎羽。他们才恍然大悟,自己落后了,然而太晚了,贪婪的外国军队不是来惊醒你们让你发展与崛起,而是来索取黄金,白银和土地,控制国家的领土与主权。
他们彻底觉醒了,“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大臣们僵化的思想在炮火中得到了提升,开始效仿西方的先进文化,然而不触动改变根本的封建制度,国家无法强大。慈禧太后不愿放掉手中的权利,仍然在苟延残喘,大清的末日终究会来临。
历史在不断证明,制度第一重要。没有改革开放的制度,我国就不会有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就不会迅速崛起成为东亚大国。时代在改变,真理永恒不变。在新世纪,我们仍需要不断创新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创造性制度,一成不变只会迅速衰亡与没落。
中国崛起了,西方的声音是“中国威胁论”。美国从伊拉克撤走了最后的部队,目标从欧洲转移到东亚,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世界的舞台在不断上演着硝烟与战火,只有经济强大了,国力强大了,中国才能在峰会上联合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争辩,传递中国民众的呼声。
中国的领土被美国形成了半月形的包围圈,南海的问题在愈演愈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人的艰苦奋斗,还需要更好的制度。
第四篇:参观感受
参观刘庄龙泉有感
今天学校思政部的领导和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刘庄和龙泉。早上7:30准时从学校出发12:30返回学校,历时5个小时,这次参观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这次去刘庄和龙泉参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河南的新乡这座小城竟然有如此出色的地方,我很震撼,他们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就像到了“世外桃源”一般,但转而又让我沉思起来:同样是农村,甚或是同样在新乡这座城市,为什么有些地方却还是那么落后,而有些地方却又是如此出色、如此令人惊叹。差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究竟在哪里?
沿着平坦的华兰大道,一路向西又北拐朦朦胧胧、稀里糊涂的就到了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刘庄。在车上时我们的带队老师徐老师和毕老师都已给我们讲好了我们的行程和时间安排,做了简单的交代之后,又给我们分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来一个带队的小组长,负责学生的安全。在车上我结识了我们的组长刘高奇同学和组员杨琼和银召旋。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风格一致色彩鲜艳的小别墅赫然映入眼帘。当时,我心里就在嘀咕:这是农村吗?下了车老师就带我们到史来贺纪念馆前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就进入参观,有近似导游性质的讲解员给我们做粗略的讲解。从中我获悉了史来贺其人及其事迹;了解了他是如何带着刘庄人民脱贫致富、赶上时代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据讲解员道,他们有一位好领导--史来贺带领群众狠抓实干,从50年代到现在,他们已经住上了第三代住房,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小别墅,基本的红色搭配着白色,外周夹杂着浅青色,给人一种庄重、和谐、宁静的韵味,很是气派而又毫不张扬,这或许也是史来贺同志的良苦用心之所在吧!一进展览馆迎面就是一尊史来贺同志的塑像,通身的洁白或许就是他廉洁爱民形象的一种象征吧!从入口进去顺着盘旋的走道,我们很是仔细的观看了每个展区,其中不仅包括刘庄人民的贫苦、刘庄人民的奋斗、刘庄人民的现在和刘庄人民的未来展图,更有史来贺同志怎样践行党的宗旨带领刘庄人民摆脱贫困的血泪史,还有史来贺同志怎样要求自己、群众、家人和村干部的警示语和对刘庄未来发展的规划设计图。大概有十几个展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展区:第一个是史来贺同志在棉花地里的情景,据当地的村民讲,那展区简直就跟真的一样是显示生活的缩影。第二个展区是一个瓦房的村委会办公室,里面简简单单的放这四张单人床、两张办公桌、几把破椅子、一把破蒲扇、一顶破草帽和一双单布鞋,还有史来贺同志的几件破衣服以及一些书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思想等)和史来贺同志的笔和笔记本、放大镜之类的东西。简陋的室内陈设与展厅里的豪华甚是不相称。这就是史来贺同志办公的地点,简陋而又朴素,真真正正把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最后一个展区就是史来贺同志对刘庄的贡献和他对刘庄未来发展前景的规划。
参观完史来贺纪念馆之后,我们就出来四处转转。我和~~两个人就到了他们的居民区,一幢幢房屋整整齐齐、路边郁郁葱葱花香弥漫,各种各样的花树屹立在道路的两旁,仿佛是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迎。由于明天是史来贺同志去世9周年的纪念日,大部分的老人都去纪念馆了,而年轻人大多也都去上班啦。所以,我们转了两圈来到一户人家门前,门虚掩着,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出来一位比我们年长约10岁左右样子的阿姨出来了,我们讲明了来此的目的,她就很是热心的招呼我们进去,并那些瓜果给我们吃,我们刚一进屋就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看起来身体也蛮健朗的,腿脚灵活、口齿清晰,我估计有六七十岁的样子。我们和哪位阿姨攀谈了一会儿,她就
带我们到房间里去参观:宽敞明亮的房屋、散发着古色幽香的家具,该有的一应俱全。我们估计了一下这座房子的价格,以现在的物价水平没有200多万根本就买不来400多平米的房子更别说是别墅了。我们很是疑惑老百姓怎么会负担的起呢?阿姨解释说“除了家具是自己拿钱买的外所有东西包括装修老百姓分文未出。”我们更是惊诧了,一个农村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还没容我们细想,就只见有两个年龄稍长的人拎着东西进来了,我们扫视了一下客厅,只见桌子上放一大蛋糕,阿姨告诉我们今天是她奶奶94岁生日,他女儿和女婿来给她拜寿来了。看着客人已到,我们赶紧向老奶奶问候了一句“生日快乐”,又说了一些客套话就慌忙离开了。老奶奶非要留我们在她家里吃饭,我们谢绝了,他告诉我们“没事就常来玩”听着这话,我们很舒心地离开了!
时间已差不多快十点了,我们就沿着另一条大路走了出来。我们瞥见了他们的娱乐中心和医疗机构,等我们出来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在车上了。鉴于安全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就坐车在他们的华兴制药厂粗揽了一下,绕了三圈车子出来了,向着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龙泉出发了!
来到龙泉苑,只见一片绿油油的郁郁葱葱迎面扑
来,里面种满了果树:桃儿、杏儿、梨儿,还有黄灿灿的油菜花导游一路给我们讲来,一会来到一旁的两个汉白玉砌成的花坛内有两棵梨树,导游说“2005年胡总书记来视察,曾在那两棵梨树下驻足,故修饰起来留作纪念”。再穿过那一片牡丹花坛,就来到了我们参观的第一站:龙泉农耕文化馆。其中我们看到了农耕文明一些农耕器械,简陋、落后而又充斥着那个时代器械气息的农耕馆,更多的印象是贫穷、落后,辛勤、劳苦,但其中也不乏现代的高科技元素;第二站是孝德文化教育馆,孝德可以说是龙泉的主要特色,其中的古代孝德故事缩影,如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仲由百里负米、郯子鹿乳奉亲、老莱子戏彩娱亲等等古代经典佳话,其中也有不少现代人所特有的孝德文化,如亮被展。第三站就是他们的发展史馆,分别以图片、视频、影像资料等不同方式展现了他们龙泉村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的生活风貌和对未来的远景规划。在这个馆里还有不少他们的发展理念:如坚持不懈、狠抓党建的号机制;依法治村、严格过硬的好制度;政务公开、政治民主的好作风„„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的带头人——梁修昌。里面有梁秀昌同志的简介、劳作场面、对自己、家人、村干部领导班子的要求和国家领导人来龙泉视察工作的情况,此外还有
他们工业产业链的缩影:七龙纸业、橡胶公司、药业公司和玻璃卡公司等。时间总是转瞬即逝的,不知不觉间,都已到了12:30了,于是带着还未尽兴的心情往回返了!
5个小时的参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盛宴,更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思考他们怎样脱贫致富的,领导是怎样带领群众谋发展的,以及作为党的带头人应该怎样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为人民服务的。作为在校大学生,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琢磨。
第五篇:参观感受
参观感受
老师问过我们,为什么要参观完达山,当时我还说不出来,但是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想我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一九五八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转业官兵进发完达山并亲笔写下:“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的诗句。并于1963创办了8511农场奶牛示范场;1965年在王震将军的亲切关怀下,完达山乳品诞生了。1997年黑龙江农垦系统10家乳制品生产厂整合组建了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2001年6月转制为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21世纪以来,完达山牌奶粉、液态奶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连续多年被国家八部委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完达山乳业经受住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考验;2009年,完达山的品牌价值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前的22.39亿元跃升为35.02亿元,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完达山”位列234位,提高了92位。完达山能取得如此成就这或许就是我们要参观它的原因。
完达山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就我想这与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食品加工过程是分不开的。首先在奶源管理方面完达山乳业直接实行“小区规范饲养、集中机械榨乳、快速冷链运输”的管理模式,把奶站作为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切实做到每个环节都是可控制的。其次完达山的奶源管理模式及其建立的“奶源质量追溯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奶的质量,完达山的牛是听着清音乐产奶,保证牛的绝对舒适,并且牛一年要经过两次体检,而完达山在收购原奶时采取的“双项计价、优质优价”的计价方法,则既增加了奶农收入,又增强奶农“养好牛、送好奶”的质量意识。完达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严格的奶源管理模式为完达山生产优质乳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生产管理方面。完达山为了在产品质量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实施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引进GMP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导入“5S”现场管理等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可追溯体系,每一批产品都可以对所使用的原料奶产地、使用的原材料、使用量、原辅料供应商、生产时间、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生产班次、班上作业人员、成品检验人员、放行人员、每批产品物流存储地点、物流发货去向进行追溯,从而实现对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控和全方位追踪问效。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了产品的营养和安全,做到有效地预防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
在设备配套方面:完达山融合了同行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生产线全部采用中央控制系统,电脑操作,在设备上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加工生产,包括自动配料、自动清洗等,全程监控,自动化程度在国内最高,并且在国际仍处于领先水平。
完达山的奶有着它独特的优点。例如:袋装纯牛奶是经活性乳酸菌发酵的,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钙质和多种维生素。高钙特浓奶采用闪蒸技术,提高牛奶浓度,适合中老年及需要补钙的人群,有利于睡眠。鲜牛奶:采用巴氏杀菌全面保留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口感新鲜正。屋型酸牛奶为活性乳酸菌发酵,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钙,促进消化、吸收。和防止肌肤老化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肥。东北老酸奶富含维生素,提高钙磷、铁及其他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防止肌肤老化,降低胆固醇,具有口感细腻、奶香浓郁、状态嫩滑的品质
我想我毕竟不是食品专业的要是让我提缺点我还真的提不出来,这也是完达山能做到乳液三大巨头的原因吧。希望完达山的奶能做到更加有营养,更能通过展品质量的保证。
学院:市政学院
学号:1132710117 姓名:阿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