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汤简易教程1教学备课
第一课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
曲目:《请弹吧》(右手)
学习要点:
(1)基础知识:五线谱、高音谱号、4∕4拍、音符do、大拇指是1指、全音符唱4拍。
(2)坐姿:琴凳一定要摆在钢琴正中央,身体坐在琴凳正中间、正对中音区的位置,大约坐在琴凳2/3的位置(膝盖窝不要碰到琴凳),上身挺直略向前倾,两肩平行、头摆正,两只脚自然下垂与肩同宽,左手放在左腿上。
(3)手型:手背、手腕、小手臂在一条平行线上,胳膊肘略大于90度角,将所有手指关节和掌关节顶出,大指与食指之间呈椭圆型鸡蛋状。
大指第一指关节外侧放在琴键上;2、3、4指用手指前端的肉站立(不要用指甲、手指肚接触琴键);5指用手指右前端触键。
(如果小朋友不好掌握手型,可以将左手握拳,用右手轻轻包住左手,把左手慢慢撤出、即为右手手型。)
手指弹奏白键2/3的位置,不要伸到黑键中间,白键和黑键中间放一只铅笔,位置刚好。
(4)弹奏要点:弹奏时要将手垂直慢慢抬起,高度大约和谱架同高,落下时要慢不要砸琴。
要用整只小臂带动手、手腕保持不动,不要让手腕上下移动。
大指弹奏时,其他手指轻轻放在琴键上、不要将其他琴键按下。
每一个音4拍要唱平均、每一个小节中间起手速度要一样,不要长短不齐。第二课
曲目:《请弹吧》(左手)
基础知识: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低音谱号、左手1指的认知。
因为坐姿、手型、弹奏要点和第一课要求一样,只要让孩子复习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节课重点想说一下孩子在初次弹琴时容易出现、忽略的一些问题。
(1)头部:很多孩子在数拍子时,习惯一边点头一边数,看似很正常的动作其实是不必要的,这么做会使整个上半身不停晃动、重心不稳,也不好看。
(2)肩膀:因为刚开始弹琴整个上半身都会紧张,所以很多孩子在弹琴时都有耸肩的动作,这样弹琴不仅姿势不好看,还会使整个手部的力量向上提、影响力度的传送,感觉很累。由于耸肩所以腋下就会紧紧地夹着这样的姿势也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肩膀放松放平、腋下微微打开。
(3)胳膊肘:因为大指用力、整只手都向左边倾斜,导致手肘向外翘起,这样做整只手的 手型就会受到影响,平行的手背会向大指方向倾斜;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手肘自然放松下垂。
(4)时值(拍子):因为刚开始弹琴手指力度不够,第一个音弹下去数拍子的时候,手指已经把键盘松掉了,弹钢琴时手就是我们的嘴,如果松掉键盘音符的时值就改变了,4拍就变成了1拍,整个乐曲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保持音符的正确时值是很重要的。而且数拍子的时候正是调整手型的最佳时机,正好可以在手不动的情况下把错误的手型修正。
(5)力度:很多初学者第一次弹琴,就希望弹出的声音可以和老师弹奏的声音一样大,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刚开始学琴整条手臂和手指的力量还不能准确、自然地掌握,整只手臂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盲目的追求音量效果,只会让原本就紧张的手更加僵硬,不仅弹出的声音不好听(像在砸琴),还会直接影响正确的手型。
所以我建议只要把键盘弹到底(一定要注意不能弹一半)能够出声、手型正确、时值准确就可以了,不必太强调音量;因为随着弹琴技巧的熟练,对手型掌握自如,力度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6)脚部:很多孩子在弹琴过程中两只小脚都会盘在一起,或者是来回的晃动,这也是需要改正的。
之所以讲了这么多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弹琴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既要听老师讲,自己的脑、眼、嘴、手、心还要高速运转,所以应该在一开始就将所有不必要的、会影响弹奏的肢体动作去掉,从最初就养成良好的弹琴习惯,以免日后一边要学习新课程、还要改正老毛病,岂不事倍功半!第三课
【小汤1】
曲目:《爷爷的大钟》、《莫卡辛软皮鞋舞》
基础知识:(1)音符:二分音符唱2拍、四分音符唱1拍。
(2)符干:符干向上用右手弹奏、符干向下用左手弹奏(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是一般规律,以后曲目中会有所不同)。
弹奏要点:
(1)节拍:这两首曲目中每小节的音都扩展为2个、四个,这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节拍时值要弹够、弹均匀,不要忽长忽短。小节之间的节奏也要平均。
这时抬手的高度就很重要,不要忽高忽低,要控制在同一个高度(和谱架同高),速度才能相同。
(2)双手交替弹奏:这两节课的练习重点就是双手交替弹奏,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准备时两只手的大指就要同时放到do上,右手弹奏时很多小朋友会把左手整个向左边挪、或者从键盘上拿下(左手弹奏时右手相同),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做两只手就会很忙乱,因为右手弹完之后马上要接左手弹奏,如果将左手拿开再需要弹奏时,还要重新找左手do的位置(右手弹奏时也一样),两只手就会在键盘上来回、上下挪动,不仅动作不好看、小节之间的节奏也会受到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在右手1指弹奏时,左手2、3、4、5指在原来的把位上保持不动,只将左手的1指藏在2指下面,这样就空出了右手do的位置,既不影响右手弹奏、左手的把位也不会移动;左手1指弹奏时,右手2、3、4、5指保持不动,将1指藏到2指下即可。这样弹奏两只手的姿势、节奏都不会受到影响。
(3)手型:在双手弹奏时要注意两只手的手背要撑平、很多小朋友会将双手同时向外侧倾斜,这时应该将重心向双手中间对齐。在一只手弹奏时要注意,不弹的那只手要支撑好。手腕要支撑住,不要把手掌放在键盘上。
(4)学习两只手交替弹奏,双手在抬起和落下时都要慢,速度不要太快、动作不要太猛,不要砸琴。第四课
【小汤1】
曲目:《火车》、《海军工兵》
基础知识:
(1)音符:右手re、左手si。
(2)节拍: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
弹奏要点:
(1)手型:左右手两个音都用2指弹奏,弹奏时不要2指折指,不要用指头肚、指甲尖触碰琴键;不要将2指伸到黑键中间去。
2指触键的同时其他的手指不要翘、也不要勾着,要同时贴在琴键上,保持好基本手型。
(2)节奏:一定要注意不同音符之间的节奏,这也是这首曲目的难点所在。很多小朋友在弹全音符时(4拍),因为每小节只有一个音比较容易弹,所以会弹得很快;而到了四分音符(1拍)时,因为要弹四个音有一定的难度,速度就会明显慢下来;我通常建议把最难弹那一小节的速度,也就是弹得最慢的那一小节,定为全曲的速度,这样整首曲子的节奏就可以统一、就不会忽快忽慢了。如果有明显的节奏不统一,家长也不好掌握,可以适当使用节拍器。第五课 【小汤1】
曲目:《小矮人进行曲》、《小矮人舞曲》
基础知识:
(1)《小矮人进行曲》主要是复习巩固前面所学习过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右手do、re,左手do、si。
弹奏注意每小节两个四分音符之间的节奏要紧凑、间不要拖长拍子,二分音符弹奏时不要着急、要数够拍子再往下弹。
小节之间的拍子也要准确,两只手的二指不要折指。
很多小朋友在双手弹奏时,两只手在白色键盘上的位置不是平行的,而是一只手靠上、一只手靠下,应该注意让两只手的手背高度一样,手指前端距离黑键的位置也一样。
(2)《小矮人舞曲》认识附点二分音符,节拍器的使用。
从这首乐曲开始,曲目的节奏将更为复杂,这时节奏的控制就更为重要。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刚开始弹琴,节奏不准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从最简单、最初开始重视,弹到复杂的曲子时整个节奏就会很混乱。
当然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不可能一点节奏偏差都没有,但是大方向还是不能错的,一首乐曲的整体节奏一定要稳定,这时就可以使用节拍器作为辅助手段。每首曲子如果三小节以上存在节奏问题就需要用节拍器来纠正,但是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是用,要把曲子弹熟之后再用。因为是刚开始,所以可以将节拍器调到最慢的速度,适应以后再根据孩子实际弹奏速度调整。第六课
【小汤1】 曲目:《玛丽有只小羔羊》、《伞兵》
基础知识:(1)《玛丽有只小羔羊》学习右手新音mi、用3指弹奏。因为我们人的1、2指手指独立灵活性是比较好的,所以在弹奏时困难不大;从3指开始就会出现较多问题,当3指落键时是比较容易折指的,而且会出现手指前后闪动,不能让手指很好的稳定站立,而且很多孩子在弹奏时会把不用的1、2、4、5指都翘起来,或者把不弹的4、5指键盘压下,这时一定要注意3指落下时第一指关节要顶住不要折指、晃动,其他手指在3指落下时清搭在键盘上即可。
在节奏上一定要注意1拍之间要弹得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1拍接2拍时拍子长短要区分清楚,很多小朋友会把2拍弹得和1拍一样,2拍时值要弹够再起手。如果节奏有明 显问题,可以使用节拍器。
(2)《伞兵》学习左手新音la、用3指弹奏。这首乐曲在节奏上没什么难点,主要是复习附点二分音符的拍子,手指弹奏要求和右手是一样的。
不同学琴阶段,什么样的老师更适合你? 不同时期什么样的老师适合你
一、初学入门阶段(老师认真、严格的要求最重要)。孩子最初开始接触钢琴学习,是孩子在漫长的钢琴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我个人认为,一个要求严格、对基本功(手型、节奏、识谱)等认真讲解、仔细负责的老师,远比一个教育背景很辉煌、有很多高水平学生的老师更重要。因为这部分内容如果被忽略,或者学习不够扎实,会对今后长期弹奏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很多家长会和我交流,我们孩子的老师水平很高,教出很多拿过大奖的学生,就是对孩子基本功要求不是很严格,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高水平的老师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高水平的学生身上,就好像我们让一位大学教授去教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有一些大材小用,这个阶段孩子学习的内容相对都很简单,高水平的老师还无法发挥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
所以家长对于这个相当于‘小学阶段’老师的要求应该是,能够认真讲解每一节课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音符、节奏、手指弹奏内容等,要让孩子将每一首乐曲都弹好,而不是一带而过、弹下来就可以。老师还能够及时发现、并正确帮助孩子改正弹奏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学习中段(老师需要具备专业、扎实的基本功)。随着孩子实际学习能力提高,各种弹奏技巧和弹奏内容也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如果老师自己没有进行过长期扎实的专业学习,就无法将乐曲中涉及到的弹奏内容讲解出来。有家长会反应,我们孩子的老师态度很和蔼、对孩子也很好,上课也很用心,只是对于很多弹奏技巧没有讲解;只是给孩子示范一遍,也没有让孩子课上弹奏,就直接让孩子回家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这样的教学只会为孩子的学习埋下空白点和盲点,因为钢琴弹奏技巧并不是孩子照着做就可以,一定要让孩子先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老师进行示范弹奏、并且不断纠正孩子的弹奏动作,直到达到正确弹奏。如果老师对于很多弹奏技巧都是模凌两可、一知半解,那么很难清楚明白的讲解给孩子,孩子学习到的也只是皮毛、甚至是错误的弹奏内容。
所以这个相当于‘中学阶段’,家长应该要求老师,将曲目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弹奏技巧仔细分析讲解,进行正确多次示范,并让孩子在课上仔细练习、正确掌握之后再回家复习。
三、学习后期(老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这个阶段对于基础弹奏内容和常用弹奏技巧已经基本学习完毕,更多的弹奏注意力应该放在对乐曲、作者等作品表现风格上。就像我们平时写作文,字、词、句和写作技巧都已经掌握,要从更深层次进行修饰、表现,最终达到高水平的写作能力。
所以孩子现在‘大学阶段’更需要的是老师对于作品、作者、地域风格等大方向的整体广泛了解和把握,以及对于弹奏更高层次的提高。如果老师的涉猎面和实际水平较高,就能够为孩子展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在漫长的钢琴学习中,家长在需要为孩子更换老师时不要盲目,更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根据孩子弹奏的实际情况,更具不同阶段对于老师的不同要求,来考虑是否要为孩子换老师?应该为孩子换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帮助孩子正确、有效的学习。第七课
曲目:《越过山坡》、《雷格泰姆舞》
基础知识:(1)《越过山坡》:这首乐曲主要是复习音符la、mi,没有什么难点。
(2)《雷格泰姆舞》:是近期所学的第一首旋律较为完整的、具有歌唱性的乐曲。在弹奏这首曲子时一定要注意两只手交替弹奏的完整性、中间不要有间断;两只手的力度也要相同,不要一只手重、一只手轻。
因为这首乐曲比较长,节拍比较多,所以弹奏时速度容易快,一定要注意节奏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3)慢练的重要性:很多初学的小朋友弹琴都偏快,这和孩子的年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虽说性格不能改变,但是弹琴却是慢工出细活。刚开始学琴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稳定,所以还是主张慢,弹琴进度要慢、速度要慢、心性也要慢。
很多家长在孩子初学琴时就互相比较孩子学琴的进度,你家孩子这周弹了几首曲子、我家孩子已经弹到什么教材了,本来很好的良性学习却成为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孩子一首曲子还没弹好就学下一首,一本书没学完就换新的教材,这样做短期内看似孩子进度很快,长期下去基础没打好、知识没学够,最终一边学新的还要补旧的,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还是希望家长和琴童们能摆正心态,为漫长的学琴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八课
【小汤1】
曲目:《排钟》、《滑稽面孔》
基础知识:左手4指sol,力度的控制。
(1)《排钟》:从这节课开始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整只手在琴键上的位置,因为4指比较短,所以用4指弹奏时,孩子为了能触到琴键通常会把整只手向前挪,这样就造成较长的2、36 指会伸到黑键中间去,现在曲目比较简单不会对弹奏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很多老师会忽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将正确的手位(第一课)变成错误的,随着曲目难度增加、音符增多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当手在白键上来回移动时,因为有手指伸到黑键中造成牵绊,整只手就不能流畅的进行跑动弹奏;而且会看到整只手在琴键上上下下来回挪动,既不美观、也影响速度,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整只手在白键上的位置,不要受到某一个手指的影响。
(2)《滑稽面孔》:这首曲目音符较多,每个手指长短不同,弹下去的力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孩子在弹这首曲子的音时总是重一个、轻一个,就好像我们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这样弹奏手上的力度完全没有受到控制,只想到把音弹出来,完全没有考虑到音色。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音的力度都弹得完全一样,但是整首曲目听起来还是应该力度适中,不要太突兀,让人听起来很刺耳.第九课
【小汤1】
曲目:《老麦克唐纳》、《拔河》
基础知识:什么是音程及弹奏方法、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1)音程:一个音弹奏叫做单音,两个音同时弹奏就叫做音程。我们把位置低的音称为“根音”,位置高的音称为“冠音”。因为需要同时弹奏两个音,在弹奏时就要注意几个问题:
a、如何唱谱:孩子们通常会先唱位置高的音、再唱低的音(从上往下唱),这样唱谱是不对的;应该从下往上唱,也就是先唱根音、再唱冠音。
b、速度相同:因为要同时弹两个音,而我们的手指长短不齐,孩子弹出的音响效果听起来就是一前一后出声,这样弹奏就将音程弹奏变成了单音弹奏,已经将音符性质改变了,所以是不正确的;一定要让两个音同时落键,让两个音同时出声。
方法:在抬手时先将两个需要弹奏的手指前端对齐,在落键速度就是相同的。
c、力度相同:因为手指力量不一样,弹出的音色也不相同,但是因为是音程弹奏,所以要尽量将两个音的力度弹成一样的,不要一轻一重。如果力度不均较重的音会把较轻的音掩盖住,听起来好像只弹了一个音。
方法:弹奏时可以把力度较重的手指轻一点,力度较轻的手指重一点,这样互相调配听起来的音色就会比较均匀。
(2)休止符: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比较相近,一定要注意它们所在的位置不同,区分清楚。练习休止符时不要急着双手弹奏,可以在弹奏时先单手弹奏,把空拍唱出来加深印象 第十课
曲目:《教堂管风琴》、《扬基歌》。
基础知识:右手4指弹fa。
(1)4指弹奏:复习第九课基本弹奏要求,第四指是比较难弹的手指,孩子在弹奏时容易将5指的音碰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整只手抬起来时,把4指略向下伸出来一点,这样就不容易碰到其他的音;还有的孩子为了不碰到其他不弹的键,就一直觉着不弹的手指,这样做手型完全走样,而且整只手都会紧张,所以要注意在4指落键后其他手指要马上放到琴键上。
(2)曲目的完整性:从《扬基歌》开始,我们就不能够只单纯强调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还应注意曲目的完整性。很多孩子在弹一首乐曲时,哪怕只有4小节也会在音符、节奏、连贯性上出现错误弹得磕磕绊绊,因为曲子较短没有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从最初就养成了错误的弹奏习惯,认为一首曲子出现点错误是正常的,久而久之当曲目越来越长错误就会越来越多,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不要说情感表现就连不出错的弹一遍都不可能;这就好像我们从最初学说话,如果一句话都不能完整的说出,那么当我们要朗诵大段文章时怎么可能流畅!所以我们要从最初、最简单做起,每一首曲目都要练熟,通常我会以连弹3遍不出错作为标准,这样才能说是保质保量的完成。第十一课
【小汤1】
曲目:《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摘棉花的老人》
基础知识:分句有表情的弹奏、同音连线。
(1)《弗吉尼故乡》:从这首乐曲开始要让孩子学会音乐的分句,就像我们读文章一样,刚开始是通篇不分层次、成片的朗读,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将自己要读的文章分句、分段,让听者不再一头雾水、找不到主次。弹奏乐曲也是一样,我们的手就是我们的嘴,要将乐曲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听者,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你弹得是什么故事,每一句、每一段说了些什么,然后再根据故事情节加入感情的渲染、有表情的进行弹奏。
一般简单的曲目以四小节为一句就可以了,通常孩子不容易找到划分段落,可以在弹奏熟练后让孩子先唱出来,熟悉旋律分句后在弹奏时一边在心里默唱一边弹,这时手上的旋律感就比较强了。
(2)同音连线:《摘棉花的老人》将两个或以上相同的音用连线连接起来,就叫做同音连线。
很多孩子会将每一个音都弹奏出声、或者第二个音的拍子还没数完就起手,这样弹奏都是不 对的,同音连线只需要将第一个音弹奏出声,剩下的音手指压住琴键不动光数拍子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保持住音符的时值 第十二课 【小汤1】
曲目:《自新大陆交响曲》、《军号响》
基础知识:右手5指sol、力度弹奏要求,复习同音连线。
(1)《自新大陆》右手新的音sol,很多孩子弹这个音时为了好使劲,会将整个5指外侧躺在琴键上,整个手背就会偏向右侧,正确弹奏应该用小指右前端的肉站立、保持手背平行。弹到这个程度会因为曲目难度的增加忽略手型,这点一定要注意,好的手型对弹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弹奏力度:在前面的弹奏中因为孩子手型还没有固定掌握好、对键盘的适应性还不强,所以对力度可以不做要求,只要琴键弹到底声音稳定就可以,从这节课开始基本问题已经解决就要增强力度练习了。落键时要将每一个音弹到底、弹扎实,将整条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尽量将声音弹得圆润、饱满不要发虚,手腕的支撑很重要,不要上下颠、左右晃,保持住延音的音色。第十三课
【小汤1】
曲目:《划呀划》、《有谁知道我的忧愁》
基础知识:复习音程弹奏、双手连贯弹奏。
(1)《划呀划》:主要将前两节课内容进行复习,要注意同音连线第二个音因为不需要弹奏,最后两拍钢琴已经没有声音,这时手还要放在琴键上,要等时值弹够再起手。
(2)双手连贯弹奏:上节课我已经讲过,从现在开始不只应要求孩子能将乐曲完整无误的弹奏下来,还应该在简单的弹奏技巧上予以要求。虽然孩子可以将乐曲音、节奏、拍子基本不错的弹出来,但是在左右手衔接时总会停顿一下,或者两只手的力度相差太多、因为换手力度突然增强或减弱,让人很明显感觉到不是一只手弹奏的,这样曲目旋律听起来总是感觉不够流畅、完整。所以一定要注意在两手交换弹奏时,节奏一定要稳定不要忽快忽慢;如果没有明显的表情变化力度也要一致,这样整首乐曲听起来就会很舒服。第十四课
【小汤1】
曲目:《乘黄包车》、《班卓琴手》、《公主圆舞曲》 基础知识:新音左手5指fa、什么是圆舞曲并有表情的演奏。
(1)左手5指fa:《乘黄包车》左手5指弹奏和《第十二课》右手5指弹奏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左手没有右手灵活所以需要更多单独的练习。
(2)圆舞曲:《公主圆舞曲》是小汤一这本书中弹奏旋律最强,也最适合有表情演奏的开始,从这首曲目开始要让孩子不只是技术性的弹奏,而应该富有感情的演奏,让钢琴弹奏真正成为钢琴演奏。
A、首先要让孩子初步了解什么是“圆舞曲”,当然年龄小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了解,但是基本概念还是要有的,因为“圆舞曲”是钢琴曲目中一个大类,我们要从一开始接触就有一个正确、明晰的概念,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B、如何有表情的弹奏:既然是舞曲在节奏上应该是欢快、平稳的,不要弹得太慢、太拖沓,但听起来不能太赶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一定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最适合的速度应该是比孩子弹得最熟练的速度稍慢一点为宜,这样能保证在不出错的情况下充分的表现情绪。
音色要饱满、圆润所以力度不要过强、过于生硬,否则就变成了进行曲的感觉。孩子在弹奏这首曲目时切忌砸琴,要在落键时控制力度,声音要像橡皮球落在地上,既扎实又不刺耳。要把自己的手想象成在跳舞的双脚、琴键就是地面,双手交替弹奏时左手的音稍重一点就可以不能太强,否则左手太重、右手太轻会感觉是一个脚受伤的人一拐一拐的跳舞。
最初孩子做起来肯定会有困难,所以只要个别小节能够做到就可以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定会把情绪自然的运用到钢琴弹奏中。
教材:《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 第一课
曲目:《上学的日子》、《捉人游戏》
基础知识:八分音符时值、音符的名称。
(1)《上学的日子》:这首曲目主要是复习巩固基本手型、小汤1所学的双手5个手指的弹奏方法;以及全音符、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拍数。
(2)八分音符:学习新的八分音符,八分音符从形象上看就是一个完整的音符,每一个部分都有它的名称,黑黑的圆脑袋叫“符头”、细长的一条棍叫“符干”、连接两个音符的横线(♫)或者一个八分音符上一个小小的尾巴(♪)叫“符尾”。
在弹奏《捉人游戏》时孩子通常会把八分音符的拍子弹得和四分音符一样长,这样听起来弹得都是四分音符是错的,一定要注意八分音符只唱半拍,八分音符的时值是半拍、也就是一拍的一半,两个八分音符合起来唱一拍,弹奏时要短一些。第二课 【小汤2】
曲目:《穿过树林》、《长号手》
基础知识:强弱拍弹奏、左手伴奏练习。
(1)强弱拍弹奏:钢琴强弱拍是以主次音(正负拍)来划分的。以3/4拍为例完整的一小节一共有3个音,第一个音为“主音”力度是第一拍最强、然后依次减弱;不完整小节会去掉第一个音,只剩两个或一个音,如果没有特别标明力度,通常要弱弹。
《穿过树林》第一小节就是从第3个弱音开始的,左手第一个音不要弹得太强,否则听觉上会误以为这个音是本首曲目的主音;正确弹法应该突出第二小节的第一个音,因为这个音才是这首曲子主旋律的开始。
(2)左手伴奏:在小汤1《公主圆舞曲》我已经讲过要开始训练孩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长号手》可以更具体的要求,这首曲目就是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加以伴奏,两手同时弹奏时要尽量突出右手主音、因为这个音是主旋律所以不能忽略,左手伴奏是下行旋律,可以做渐弱处理,这样整首曲子听起来左手虽然每小节都是重复的,但因为有音色的变化听觉上比较生动、内容丰富。
要注意节奏都在左手,所以要弹得均匀、平稳不要着急;右手音程要按照所讲过的要求和左手尽量配合在一起,不要错开弹奏。第三课 【小汤2】
曲目:《噢,苏珊娜》、《十个小印第安人》。
基础知识:认识高音谱号si、低音谱号re,背谱弹奏。
(1)《苏珊娜》:让孩子认识si、re高低音谱号两种不同的写法,这两种写法只是长相不同,弹奏的音是同一个。从现在开始要让孩子明白在钢琴学习中音符、指法等诸多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学会活学活用、灵活掌握。
(2)背谱弹奏:从小汤2开始可以逐渐训练孩子的背谱能力,孩子对基本弹奏技巧、手型、识谱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根据熟练程度,选择旋律性、视听效果较好的曲目进行背谱练习。短小的曲目难度不大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如果孩子不能一次性背奏整首曲目,可以先背两小节、四小节逐次增加,这样不会因为太难让孩子今后对背谱产生恐惧心理;还可以让孩子为亲朋同学演奏,增加孩子的表演经验。
但要注意一定要在曲子完全弹熟的情况下再进行背谱弹奏,以免背奏出错误曲目还需要改正,增加无谓的弹奏。
(3)《小印第安人》:这首曲目是典型的四分、八分音符交替弹奏练习,左右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每一个小节四分音符要数够拍、八分音符不要着急要弹均匀,左右手交替时要连贯,如果节奏有明显的不稳定建议使用节拍器。第四课
【小汤2】
曲目:《钟声响了》、《太阳升起》。
基础知识:临时“升﹟”、“降b”记号。“升”、“降”记号分为两种:临时升降记号和固定升降记号,在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临时“升”、“降”记号。
(1)临时“升”号:《钟声响了》中像“井”字、紧紧贴在音符前面的记号叫做“临时升号”,它只升高原来音的一半(1/2);位置是在除了mi(升高半音是fa)、si(升高半音是do)两个音,每个白键右上方的黑键。所谓“临时”也就是说所升高的半音只在本小节之内有效,跨小节之后如果没有“升号”,就还原成原来的音。
(2)临时“降”号:《太阳升起》中比字母b略扁一些、紧贴在音符之前的记号就是“临时降号”。它也只比原来的音降低半音(1/2);位置是除了fa(降低半音是mi)、do(降低半音是si),每个白键左上方的黑键。也只在本小节内有效,跨小节还原成原来的音。守合369,钢琴学习最好找专业老师来教,毕竟很多弹奏技巧和细节不是三年就能学习好的。小汤1单独弹,小汤2加入孩子们的拜厄,小汤3再加入孩子们的哈农。第五课
【小汤2】
曲目:《芭蕾演员》、《三只瞎老鼠》。
基础知识:固定升(﹟)、降(b)记号,调号,手指挪位训练。
(1)固定升、降记号:写在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之后,节拍之前的升、降记号就是“固定升、降记号”。
在弹奏时固定升、降记号对整首曲目都有效,也就是每一小节都要弹出升、降记号。
升、降记号是不分位置高低的,只要是固定升降的音,无论位置在什么地方、无论是高音、中音、低音都要按照升降号来弹。
A、固定升(﹟)号的顺序是:fa、do、sol、re、la、mi、si。“﹟”的调号是:最后一个升号升哪个音,这个音上方的大二度音就是它的调号。例如“﹟fa”,fa的上方大二度音是sol,sol的音名是g,所以就是G大调。
B、“b”的顺序正好相反:si、mi、la、re、sol、do、fa。
“b”调号是:倒数第二个降的音就是它的调号。例如“降si、降mi”,si是倒数第二个音的调号就应该是“降si”,si的音名是b,所以就是降B大调。
(2)《芭蕾舞演员》:这首曲目只有一个“降si”,以fa为主音,fa的音名是f,所以它是“F大调”。弹奏这首曲目时要注意所有的si都要弹成“降si”,最后一行第一小节的“降mi”是临时降记号,所以只在本小节内有效。
(3)《三只瞎老鼠》:这首曲目有一个固定“升fa”,所以每一个fa都要弹成“升fa”。fa上方的大二度音是sol,sol的音名是g,所以就是“G大调”。
(4)手指挪位训练:从这首曲目开始要让孩子明白,手指和琴键所对应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这首曲子的第三行第一小节的re、不用2指而是改用1指来弹,其他的手指按顺序顺延。
上面所讲的“调号”因为涉及到乐理知识,孩子不一定能明白,所以只要有个初步的概念就可以,随着升降记号的增多,开始学习音阶的时候再具体的讲解,但是在弹奏时升降记号一定不能错。第六课
【小汤2:第六课】
曲目:《跳舞的袋鼠》、《跟着小队长》。
基础知识:认识右手第一组高音区的do、si、la,左右手旋律呼应弹奏,指法的重要性。
(1)《跳舞的袋鼠》:从这首曲子开始我们要认识钢琴第一组高音区的音,在《拜厄》第一课已经讲过相关的知识,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要注意第一个音的指法,后面的音按顺序依次 类推。
(2)主旋律呼应弹奏:我们以前弹的曲子旋律多在右手上,左手只是单纯的伴奏,《跟着小队长》是典型的旋律两手相互交错、呼应弹奏,也就是左右手都会弹奏出旋律。
这首曲子的旋律以小节来划分、交错出现在左右手,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你一言我一语、有问有答,在弹奏时要注意将每一只手的旋律找出来、弹奏时力度稍强,伴奏的力度略弱一些,以凸显出旋律。
(3)指法的重要性:从第五课开始我们已经了解到,十个手指头所对应的琴键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时指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会认为键盘那么多,自己只有十个手指头,弹曲子时想用哪个就用哪个,完全无规律可循,反正也不会影响到弹奏效果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在钢琴弹奏中指法的运用是有一定规矩和规律的,每一次弹奏都随意变换指法、没有固定的规律,首先就会给背谱造成很大的困难。其次不正确的指法会直接影响到弹奏的速度和技巧练习(琶音、轮指等),因为每一种弹奏技巧都有它固定的指法、以求达到某种练习效果,这种指法就可以直接运用到曲子的弹奏中。
所以正确、合理的运用指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指法呢?通常来讲,需要特殊变换指法时书谱都会给予特别提示,只要按照书上标明的指法弹奏就可以了。没有特殊标明的连续音一定要遵循1、2、3、4、5指的顺序依次弹奏,不能弹完1指跳过2指直接用3、4、5指弹奏;不连续的音在摆好手型后,哪个键盘上放着哪个指头就用这个手指弹奏就可以了。所以为了给日后弹奏复杂、难度较高的曲目做好准备,一定要认真、正确的运用指法 第七课
【小汤2】
曲目:《轻轻地划》、《健身操》。
基础知识:复习固定降si、双手同向弹奏、音乐表现。
(1)《轻轻地划》:这首曲目弹奏时左右手都不要忘记把si弹成降si,左手是纯伴奏的、要轻轻的弹,右手是主旋律、弹奏时稍重一些。整首曲目速度不要太快、要从容稳定,要想象自己坐在船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心情喜悦愉快的感觉,音色要悠扬。
(2):《健身操》:这首曲子主要训练双手同向弹奏,在拜厄的最初几课已经学习过,虽然弹法一样但是要让孩子明白,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在音乐表现上是不同的,练习曲主要注重的是弹奏技巧、音乐表现(强、弱、情绪表达)相对较少,乐曲在很好的完成技巧弹奏之外,还要将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弹奏出来。
这首乐曲就不能弹奏的太生硬,要将左右手的声音集中在一起,感觉像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操时动作统一、节奏分明、情绪饱满,要带有一些活泼、轻松的感觉。第八课
【小汤2】
曲目:《小夜曲》《风笛手来了》、《从前》。
基础知识:左手第一组低音do、re、mi、fa、sol,还原记号。
(1)《小夜曲》:这首曲目主要是对左手低音的认识。我们现在已经认识3组音区的音,要让孩子反复练习并准确掌握,清楚区分每一个音所在的位置、音名、所用的指法,不要造成混淆。
(2)《风笛手来了》:主要复习音程的弹奏方法,1、5指是比较难控制的手指,弹奏时容易出现先后弹奏的声音,2、3、4指也容易同时按住键盘、导致多个音出声,在下键时可以将2、3、4指稍稍抬起,1、5指在抬手时放在同样的高度再落键,较容易弹奏。
(3)还原记号:把临时或固定升、降的音还原弹成不带升降记号的,就是还原记号。在这里要注意,固定升降记号中的还原记号只在本小节内有效,跨小节之后还弹成带升降记号的 第九课
【小汤2】
曲目:《祝愿星》、《爬山》。
基础知识:左手音区换位练习、左手跨越。
(1)左手换位:《祝愿星》第二行左手从原来的中音区换到第一组低音区,换位弹奏没有什么难度,关键是提前做好准备、一次性找准所换的位置和音,不要等到马上要弹得时候再换就来不及了。这首乐曲左手在换位前的一小节不需要弹奏,所以在换位前的一小节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右手弹奏时就要把左手事先放在换位后需要弹奏的位置上,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的又要找左手、还要弹右手。
在换位时还要注意,不要把手贴着键盘直接横扫到新的位置,要将手拿起来做好断奏再放到新换的音,让别人既能从听觉上感受到位置的变化,也能从视觉上看到位置的改变。
(2)左手跨越:所谓“跨越”就是一只手在原来的位置上弹奏,另一只手从这只手上越过去找到新的位置弹奏,然后再跨越回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弹奏。左手跨越和换位弹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也要提前做好准备,《爬山》中第三小节左手需要跨越,在第二小节右手弹到第一个音时左手就要起手、右手弹到第三个音时左手就要放在跨越的位置上。
在跨越弹奏时也要注意不要将手直接横扫到新的位置,应该从起手到落下画一个半圆形的弧线,起手的位置和断奏抬手的位置一样高就可以了,从跨越的位置回到原来的位置也要做同样的动作。刚开始建议单独练习“画半圆”,熟练之后再双手弹奏。第十课
【小汤2】
曲目:《五月花柱舞》、《捉迷藏》。
基础知识:广泛音区的弹奏方法,提升弹奏速度,带入情境式音乐表现。
(1)广泛音区的弹奏方法:《五月花柱舞》主要是学习右手第一组高音区的音,我们在拜厄中已经学习过,这里复习一下就可以了。
从这课开始需要弹奏的音区范围更广,孩子在弹奏时很容易因为音区的变化来回移动身体,遇到离身体远一点的音就会直接挪过去弹,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一定要记住无论弹奏什么位置的音,我们所坐的位置是不能变的,只有手可以来回移动,坐的位置要固定不能来回挪动。音区离身体较远的音,正确的弹奏方法应该是坐的位置不动,身体根据音区的方向左右轻微转动;弹奏低音区时身体略向左转动、弹奏高音区时向右转动,但要注意肩膀要始终保持平行、不要向转动的方向倾斜。
(2)提升弹奏速度:《捉迷藏》这首曲目整个音区都向上移动了一组,因为有“拜厄”作为基础所以很好掌握。之前的曲目为打好扎实的基础应该以慢练为主,从这首曲目开始孩子的指法弹奏已经较为成熟、对技巧的掌握也较为熟练,这时就可以根据熟练程度适当的提升弹奏速度,在提速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和原先的速度相差太多。
弹奏的速度标准应该是:连弹3遍都不会出现明显的错误、能够简单的进行音乐表现、听觉上不慌乱就可以了。
(3)带入情境式音乐表现:在乐曲表现方面,对于孩子来讲生动、活泼、激扬等情绪表现的字眼太过生僻,他们很难真正了解要这些字面的意思,更不用说表现出来,这时我们就要用最通俗易懂的带入式方法,让孩子根据平时自己的经历、体会来表现音乐。弹奏时可以让孩子想想自己和小朋友玩耍时的情景,感受那种俏皮、活泼的音乐气氛,孩子就可以把平时的做游戏的心理感受、结合老师的讲解运用到音乐表现中,让整个曲子更具有生命力。正确表现之后再把准确的音乐表现术语告诉他们,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十一课 【小汤2】 曲目:《黄昏的歌》、《溜冰女孩》、《会跳舞的熊》。
基础知识:区分左右手弹奏,固定升降记号弹法,自由延长记号。
(1)如何区分左右手:之前弹奏的曲目都有两行五线谱,有高、低音两个谱号,我在小汤1第三课中也讲过,最初区分左右手弹奏可以根据谱号和符干(高音谱号、符干向上用右手、低音谱号、符干向下用左手),这样弹奏时很容易区分左右手。
《黄昏的歌》把两只手的音符都写在高音谱号的五线谱中,很多家长和琴童就会疑惑,究竟该用哪只手弹奏、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怎么看符干的方向? A、符干的方向:符干书面写法的一般规律就是“三线以上的音、符干向上,三线以下的音、符干向下”;这样写只是考虑到美观等多种因素,并不能作为分清左右手弹奏的唯一标准。就像后面我们要弹的《跳到我朋友的身边》第一行第二小节都是用右手弹,但是符干的方向却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根据符干来判断用哪只手弹奏。B、那我们究竟该怎么判断呢?标准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高、低音谱号都存在,就以谱号作为标准(高音谱号用右手、低音谱号用左手,符干的方向只作为参考)。
第二、只有一个谱号就以符干的方向为准(符干向上用右手弹奏、符干向下用左手)。要注意我现在所讲的只是一般规律,不包括双手跨越、音区换位等特殊弹奏,在今后的曲目中会就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节课先把最基础的分手弹奏掌握好就可以了。(2)固定升降记号弹法:《溜冰女孩》中有固定升fa,在前面学过的一些曲目中固定升降记号只是少数的几个音,这首曲目中左手几乎每一小节都会出现,很多小朋友在弹奏时往往遇到要升fa的时候才会把手指放到黑键上、弹完之后马上就拿下来放回白键的fa,反复多次就会看到孩子的手指在键盘上面上上下下来回移动,很不美观;又因为要来回找音难免会出错,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完整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弹奏前就要先看好升降记号,记住需要升降的音,在一开始弹奏时就把手指放到黑键上,在弹奏过程中如果没有还原记号就不要拿下来,需要弹奏时直接弹出来就可以了,直到全曲结束,这样做既省略了来回找音的麻烦,从视觉效果上也不会让手指显得过于忙乱。(3)自由延长记号:《会跳舞的熊》中长得像眼睛一样的符号()是自由延长记号,它表示可以根据自己和曲目的感情、风格需要,对正常的节拍进行适当的延长,对情感表现做一个伸展。虽然是自由延长也不能想弹多长就弹多长,而每个人情感表达的习惯也不同,我个人认为最简单好记的延长拍值是“延长原来拍子时值的2倍,就是延长后的拍子时值”(比如说本来唱1拍,延长两倍之后就唱2拍;2拍延长之后唱4拍以此类推)。以这首曲目来说本来的拍值是3拍,3拍的两倍就是6拍,所以自由延长之后的拍子就是6拍。在弹奏延长记号时,数够拍子之后不要猛地把手抬起来,这样就会切断情绪的延伸,要缓缓将手抬起把情绪表现做充分,再继续弹后面的段落。钢琴考级的注意事项
钢琴考级,不仅仅是考察孩子在钢琴专业方面的学习能力,再进行准备和考试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孩子其他细节方面的培养。
在考试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一进门就径直做到琴凳上坐下,然后什么都不说就直接开始演奏,所有曲目弹奏完毕之后起身就离开考试现场,虽然可能整个弹奏过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总会让考官感觉有一丝遗憾和突兀。
要知道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应该保持礼貌的考试态度,从容完整的弹奏状态,这就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1、进门向老师问好,并且作自我介绍(姓名)。
这样做可以让老师对考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让老师能够从上一个弹奏者的弹奏状态中快速抽离,直接进入现任考生的弹奏中。
2、弹每一首乐曲之前,要报出曲目的名字。
可以使整个曲目弹奏有一个更完整的展现,而不是让人感觉有头无尾,突然开始突然结束。
3、弹奏完毕离开之前,向老师表示感谢。
礼貌的向老师道别,也是对考级老师辛苦工作的一种感谢,更为自己做一个高质量的考试结束总结。
你好,如果向正规学习需要从拜厄、哈农开始。还可以使用《钢琴基础教程》套书,适合成人。第十二课 【小汤2】
曲目:《“自新大陆”交响曲》、《跳到我朋友的身边》。
基础知识:和弦、低八度,和弦配合弹奏。
(1)和弦:在《老麦克唐纳》中已经讲过,一个音叫做单音、两个音同时弹奏叫做音程、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弹奏就叫做和弦。和弦弹奏的基本要求同音程是一样的,三个音同时落键时力度、速度要一致,不要出现先后出声、轻重不一的问题,要同时听到三个音出声的音响效果。在弹奏时不要为了出声音,将手指的力度分散开直接砸到键盘上,要感觉是将三个音同时向掌心方向抓起,将力度集中在一点上,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是集中的、有凝聚力的。
(2)低八度:“低八度”(8vb﹍:)就是从谱子上标明的音算起,向下数到第八个音就是低八度。(低八度的音唱名不变、只是位置低了一个八度)。《“自新大陆”交响曲》中最后一小节左手本来的音是第一组低音区的do,从这个音开始向下数八个音唱名还是do,只是位置变成第二组低音区的do。弹奏时不要等到要弹低八度的do时才去找它的位置,要在倒数第二小节的和弦数到第4拍时,眼睛就要提前看好低八度do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数完前一小节的四拍后,左手一次性准确的落在低八度do的位置上,才不会影响拍子和曲目弹奏。
(3)和弦配合弹奏:《跳到我朋友的身边》弹奏时要注意控制好左手和弦的力度,因为左手是3个音同时出声,弹奏的太强就会盖住右手的单音,在弹奏时要将右手主旋律突出,在心中唱右手的谱子 第十三课
【小汤2】
曲目:《伦敦桥要塌了》、《巨人的脚步》。
基础知识:三和弦的原位,三和弦的指法,音区转换弹奏。
(1)三和弦的原位: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三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即构成三和弦,这是大小调和声中最常见的和弦形式。所谓“三度关系”:就是从最下面的音(根音)包括这个音,往上数3个音到第二个音(三音),再从第二个音向上数三个音到最上面的音(五音),这样依次向上排列的3个音之间就是“三度关系”。
以《伦敦桥要塌了》左手第一小节三和弦为例,最下面的音是sol、向上数三个音就是si、再从si向上数三个音就是re,这个和弦就是三和弦的原位音。要注意和弦的唱法和音程一样,要从下向上唱出来。
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我们还弹奏了一种不以三度关系排列、排列方式不规律的和弦,这种和弦就是和弦的转位,这种和弦会在小汤3中进行具体的讲解。
(2)三和弦的指法: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什么是和弦,以及根据不同的排列方式又把和弦分为原位、转位两种不同排列形式,那么这么多音指法该怎样运用呢?其实和弦的指法运用和音程的指法运用规律是一样的,即最下面的音(根音)对应最下面的指法,中间的音(三音)对应中间的指法,最上面的音(五音)对应最上面的指法。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在运用指法时上节课和这节课的三首乐曲中,虽然和弦的音符不一样,但是指法却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原位和弦都用5、3、1指,转位和弦都用5、2、1指。这种指法的弹奏方式,就是和弦弹奏指法的一般规律、它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相对固定的。这也就是很多家长反映的,孩子弹得曲子越来越难、音也愈来越多,可是指法的运用却毫无规律,孩子每弹一遍曲子都会换一种指法,给背谱带来许多困难。其实在钢琴初期学习弹奏过程中,我们只要认真读谱、仔细总结,钢琴曲目的很多指法弹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这三首乐曲总结的规律,在今后再次遇到这样的和弦,无论音符怎么改变、只要和弦的性质和这几首乐曲中的一样,我们在弹奏中都可以沿用这种指法。
(3)音区的转换:《巨人的脚步》中除了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左手跨越,还包括了音区的频繁转换。在弹奏音区转换时要注意,当弹到要转换的音区、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时,眼睛就要提前找到下一小节、需要转换的音区的第一个音的位置,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前一小节已经弹完,再临时找接下来要转换的音的位置时,曲目的弹奏就会中断、节奏也会被打乱,直接影响到曲目弹奏的完整性。第十四课
【小汤2】
曲目:《稻草堆中的火鸡》、《印第安鼓》。
基础知识:完全小节(强起拍)、不完全小节(弱起拍),重音记号。
(1)完全小节(强起拍):由第一拍也就是正拍开始的乐曲是(强起拍)。这种拍子每一小节的拍数完整,叫做完全小节。
例如:《巨人的脚步》是4/4拍,第一小节就是完整的四个音符、也就是4拍,这样的小节就是完全小节,弹奏方法我们在第二节课中简单的讲过,因为开始的第一个音是正拍,弹奏时力度要略强一些。
(2)不完全小节(弱起拍):非强拍开始的乐曲是(弱起拍)。这种拍子开始的小节和最后的小节的拍数,必须合并才算完整,这样的小节就叫做不完全小节。
例如:《稻草堆中的火鸡》是4/4拍,但是第一小节只有1拍、这一小节少去的3拍在最后一小节,也就是最后一小节的3拍、加上第一小节的一拍一共是4拍,这两个小节的拍子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小节,所以第一小节就是不完全小节。不完全小节在弹奏时因为是从副拍开始的,所以通常力度要稍弱一些;不完全小节的正拍应该是在第二小节的第一个音,所以这个音的力度要弹奏的稍强一些。
(3)重音记号:《印第安鼓》中(>)长的像大于号的音乐标记符号就是“重音记号”,所谓“重音”就是要在力度上加强弹奏。这个记号标记在符头的正上方,标有这个记号的音符就要弹成强拍,后面的音依次减弱 第十五课
【小汤2】
曲目:《优美而低回》、《前奏曲》。
基础知识:重复旋律的表现方法,如何进行四手联弹。
(1)重复旋律的表现方法:《优美而低回》是我们现阶段所学过的乐曲中,相对十分完整、具有充分表现空间的乐曲。第一行、第二行是两句很完整的旋律,第二行旋律虽然和第一行略有不同,但是仍是对第一行旋律的简单重复,弹奏时每一行旋律都要一气呵成,就像说一长句完整的话;要注意不要像以前弹奏简短乐曲一样,把一整行旋律切分成几个小节,让听者感到仍然是在弹奏练习曲,要从现在开始训练孩子进行真正的乐曲弹奏。
两行相同旋律弹奏时要有相呼应的感觉、要弹奏出层次感。具体变现方法是第一行用正常力度弹奏;第二行相同旋律再次出现时,在力度上可以再加强一些,这样做即可以起到再次“点题”的效果,又可以将音乐表现丰富起来。
第三行、第四行又是两句简短旋律的重复,依然可以运用上面的弹奏方法。这样的表现方法对于初学的孩子是很容易掌握的,整首曲目听起来就不会过于平淡、枯燥,使乐曲整个生动鲜活了起来。
(2)四手联弹:是由两个人共同在同一台钢琴上、合作演奏的一种表演形式。学习到这个程度的孩子,我们在弹奏上的要求,就不仅仅局限在认识音符、节拍、各种音乐标记的基础上了,我们要把侧重点更多的放在,如何更准确、更细腻的将音乐感觉表现出来;并且不仅仅是自己要弹奏的很好,还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分享自己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
“四手联弹”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向更广阔的音乐空间发展的练习方式。我们都知道音乐首先是一门‘听觉艺术’,虽然很多人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感知能力,因为要欣赏和了解音乐,首先需要的是学会用耳朵去听,只要有正常的听觉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爱音乐、懂音乐的人。具体到钢琴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听自己弹奏的音乐,听我们弹奏的音符是否正确、节奏是否平稳等等,这是我们最初 学习钢琴应该具备的听觉能力。
在《前奏曲》中我们就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共同完成一首精彩作品的演奏。
A、熟记自己的曲目:在和别人配合演奏之前,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弹奏已经十分熟练,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弹奏时,要想把旋律很好的配合在一起,既要在心里唱自己弹奏的旋律、还要用耳朵去听对方弹奏的旋律,可谓“一心二用”,比起自己一个人弹奏肯定会受到干扰;如果自己的曲子弹得不够好,很容易因为弹奏出现的错误无法配合到一起,影响到两个人的演奏。
B、熟记对方的曲目:在自己的曲目弹熟之后,还要弹熟并记住对方弹奏曲目的旋律。因为这节课的伴奏旋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让老师先单独给孩子弹奏几遍,让孩子先熟悉一下老师所要伴奏的旋律。因为两个人在同时弹奏时,孩子弹奏的旋律、节奏可能会和老师弹奏的内容出现偏差,有个别小节可能对应的不是很准确。在出现很细小的错误时,没有必要中断弹奏再重新开始,只要顺着老师弹奏的旋律,接着往下进行弹奏就可以了。这时孩子就一定要知道老师弹到哪一个小节、哪一个音,才能找到自己相对应的小节和音符继续弹奏,保证整个演奏顺利进行
第二篇: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 教案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 教案
弹奏:本册书以复习巩固第一册的弹奏方法(断奏)为主,牢固手型,进一步锻炼手指力量,并拓展对五线谱上新音的认识。学习八分音符、一个升号(G大调),一个降号(F大调)。
第一课 复习曲目:上学的日子
基础知识:附点二分音符时值,左手小字组F 弹奏要点:双手交替时的协调性,节奏紧密。
第二课
曲目:捉人游戏 穿过树林 长号手
基础知识:1.八分音符唱半拍(一起一落两个音和在一起一整拍)进行示范。2.二四拍子 三四拍子 四四拍子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几拍,类推。(可作书面作业。)
弹奏要点:八分音符稍快,注意手臂起落高低一致,节奏稳定。不可因速度影响手臂的松弛性。
第三课
曲目:噢,苏珊娜 十个小印第安人
基础知识:学习高音谱号上的si 低音谱号上的 re 弹奏要点:十个小印第安人一指运用较多,保持松弛 不可凹陷。
第四课
曲目:钟声响了 三只瞎老鼠
基础知识:学习#记号(框住谁就升谁),及G大调
弹奏要点:手指在黑键上要能立住,扣住,稳定,锻炼手指力量。第五课
曲目:太阳升起 芭蕾舞演员
基础知识:学习降记号(大肚子在哪就降哪)弹奏要点:同样是黑键,要能站稳。
第六课
曲目:跳舞的袋鼠 跟着小队长 轻轻地划
基础知识:学习新音小字一组a、b小字二组c。弹奏要点:手位移动,但弹奏相同。《轻轻地划》首次加入调号的曲目,注意升降。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第七课
曲目:健身操 小夜曲 基础知识:新音小字组c、d 弹奏要点:以左手的训练为主,注意左手的各手指力度协调。四指尽量不勾起。第八课
曲目:五月花柱舞 捉迷藏
基础知识:小字二组上新音的认识(不必牢记,但应可通过以前的知识推算出来)弹奏要点:捉迷藏高八度手位移动要能准确熟练。第九课
曲目:黄昏的歌 溜冰女孩 会跳舞的熊 基础知识:双音 延长记号
弹奏要点:双音整齐,掌关节要牢固架起来。第十课
曲目:自新大陆交响曲 跳到我朋友的身边 伦敦桥要塌了 基础知识:和旋
弹奏要点:手部的把位感 同时弹奏要整齐
第十一课
曲目:巨人的脚步 稻草堆中的火鸡 :
弹奏要点:左手的跨越 重心移动 八分音符连续弹奏腕部松弛 节奏一致 第十二课 曲目:印第安鼓
弹奏要点:掌关节牢固,腕部放松
第三篇:小汤1教案(定稿)
第一课
教材:《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1》 曲目:《请弹吧》(右手)学习要点:
(1)基础知识:五线谱、高音谱号、4∕4拍、音符do、大拇指是1指、全音符唱4拍。(2)坐姿:琴凳一定要摆在钢琴正中央,身体坐在琴凳正中间、正对中音区的位置,大约坐在琴凳2/3的位置(膝盖窝不要碰到琴凳),上身挺直略向前倾,两肩平行、头摆正,两只脚自然下垂与肩同宽,左手放在左腿上。
(3)手型:手背、手腕、小手臂在一条平行线上,胳膊肘略大于90度角,将所有手指关节和掌关节顶出,大指与食指之间呈椭圆型鸡蛋状。大指第一指关节外侧放在琴键上;2、3、4指用手指前端的肉站立(不要用指甲、手指肚接触琴键);5指用手指右前端触键。
(如果小朋友不好掌握手型,可以将左手握拳,用右手轻轻包住左手,把左手慢慢撤出、即为右手手型。)手指弹奏白键2/3的位置,不要伸到黑键中间,白键和黑键中间放一只铅笔,位置刚好。
(4)弹奏要点:弹奏时要将手垂直慢慢抬起,高度大约和谱架同高,落下时要慢不要砸琴。要用整只小臂带动手、手腕保持不动,不要让手腕上下移动。
大指弹奏时,其他手指轻轻放在琴键上、不要将其他琴键按下。
每一个音4拍要唱平均、每一个小节中间起手速度要一样,不要长短不齐。
第二课 曲目:《请弹吧》(左手)学习要点:
基础知识: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低音谱号、左手1指的认知。
因为坐姿、手型、弹奏要点和第一课要求一样,只要让孩子复习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节课重点想说一下孩子在初次弹琴时容易出现、忽略的一些问题。
(1)头部:很多孩子在数拍子时,习惯一边点头一边数,看似很正常的动作其实是不必要的,这么做会使整个上半身不停晃动、重心不稳,也不好看。
(2)肩膀:因为刚开始弹琴整个上半身都会紧张,所以很多孩子在弹琴时都有耸肩的动作,这样弹琴不仅姿势不好看,还会使整个手部的力量向上提、影响力度的传送,感觉很累。由于耸肩所以腋下就会紧紧地夹着这样的姿势也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肩膀放松放平、腋下微微打开。
(3)胳膊肘:因为大指用力、整只手都向左边倾斜,导致手肘向外翘起,这样做整只手的手型就会受到影响,平行的手背会向大指方向倾斜;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手肘自然放松下垂。(4)时值(拍子):因为刚开始弹琴手指力度不够,第一个音弹下去数拍子的时候,手指已经把键盘松掉了,弹钢琴时手就是我们的嘴,如果松掉键盘音符的时值就改变了,4拍就变成了1拍,整个乐曲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保持音符的正确时值是很重要的。而且数拍子的时候正是调整手型的最佳时机,正好可以在手不动的情况下把错误的手型修正。
(5)力度:很多初学者第一次弹琴,就希望弹出的声音可以和老师弹奏的声音一样大,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刚开始学琴整条手臂和手指的力量还不能准确、自然地掌握,整只手臂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盲目的追求音量效果,只会让原本就紧张的手更加僵硬,不仅弹出的声音不好听(像在砸琴),还会直接影响正确的手型。
所以我建议只要把键盘弹到底(一定要注意不能弹一半)能够出声、手型正确、时值准确就可以了,不必太强调音量;因为随着弹琴技巧的熟练,对手型掌握自如,力度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6)脚部:很多孩子在弹琴过程中两只小脚都会盘在一起,或者是来回的晃动,这也是需要改正的。
之所以讲了这么多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弹琴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既要听老师讲,自己的脑、眼、嘴、手、心还要高速运转,所以应该在一开始就将所有不必要的、会影响弹奏的肢体动作去掉,从最初就养成良好的弹琴习惯,以免日后一边要学习新课程、还要改正老毛病,岂不事倍功半!
第三课 曲目:《爷爷的大钟》、《莫卡辛软皮鞋舞》
基础知识:
(1)音符:二分音符唱2拍、四分音符唱1拍。
(2)符干:符干向上用右手弹奏、符干向下用左手弹奏(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是一般规律,以后曲目中会有所不同)。弹奏要点:(1)节拍:这两首曲目中每小节的音都扩展为2个、四个,这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节拍时值要弹够、弹均匀,不要忽长忽短。小节之间的节奏也要平均。这时抬手的高度就很重要,不要忽高忽低,要控制在同一个高度(和谱架同高),速度才能相同。
(2)双手交替弹奏:这两节课的练习重点就是双手交替弹奏,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准备时两只手的大指就要同时放到do上,右手弹奏时很多小朋友会把左手整个向左边挪、或者从键盘上拿下(左手弹奏时右手相同),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做两只手就会很忙乱,因为右手弹完之后马上要接左手弹奏,如果将左手拿开再需要弹奏时,还要重新找左手do的位置(右手弹奏时也一样),两只手就会在键盘上来回、上下挪动,不仅动作不好看、小节之间的节奏也会受到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在右手1指弹奏时,左手2、3、4、5指在原来的把位上保持不动,只将左手的1指藏在2指下面,这样就空出了右手do的位置,既不影响右手弹奏、左手的把位也不会移动;左手1指弹奏时,右手2、3、4、5指保持不动,将1指藏到2指下即可。这样弹奏两只手的姿势、节奏都不会受到影响。
(3)手型:在双手弹奏时要注意两只手的手背要撑平、很多小朋友会将双手同时向外侧倾斜,这时应该将重心向双手中间对齐。在一只手弹奏时要注意,不弹的那只手要支撑好。手腕要支撑住,不要把手掌放在键盘上。
(4)学习两只手交替弹奏,双手在抬起和落下时都要慢,速度不要太快、动作不要太猛,不要砸琴。
第四课 曲目:《火车》、《海军工兵》 基础知识:
(1)音符:右手re、左手si。
(2)节拍: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弹奏要点:
(1)手型:左右手两个音都用2指弹奏,弹奏时不要2指折指,不要用指头肚、指甲尖触碰琴键;不要将2指伸到黑键中间去。
2指触键的同时其他的手指不要翘、也不要勾着,要同时贴在琴键上,保持好基本手型。(2)节奏:一定要注意不同音符之间的节奏,这也是这首曲目的难点所在。很多小朋友在弹全音符时(4拍),因为每小节只有一个音比较容易弹,所以会弹得很快;而到了四分音符(1拍)时,因为要弹四个音有一定的难度,速度就会明显慢下来;我通常建议把最难弹那一小节的速度,也就是弹得最慢的那一小节,定为全曲的速度,这样整首曲子的节奏就可以统一、就不会忽快忽慢了。如果有明显的节奏不统一,家长也不好掌握,可以适当使用节拍器。
第五课
曲目:《小矮人进行曲》、《小矮人舞曲》 基础知识:
(1)《小矮人进行曲》主要是复习巩固前面所学习过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右手do、re,左手do、si。
弹奏注意每小节两个四分音符之间的节奏要紧凑、间不要拖长拍子,二分音符弹奏时不要着急、要数够拍子再往下弹。
小节之间的拍子也要准确,两只手的二指不要折指。
很多小朋友在双手弹奏时,两只手在白色键盘上的位置不是平行的,而是一只手靠上、一只手靠下,应该注意让两只手的手背高度一样,手指前端距离黑键的位置也一样。(2)《小矮人舞曲》认识附点二分音符,节拍器的使用。
从这首乐曲开始,曲目的节奏将更为复杂,这时节奏的控制就更为重要。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刚开始弹琴,节奏不准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从最简单、最初开始重视,弹到复杂的曲子时整个节奏就会很混乱。
当然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不可能一点节奏偏差都没有,但是大方向还是不能错的,一首乐曲的整体节奏一定要稳定,这时就可以使用节拍器作为辅助手段。每首曲子如果三小节以上存在节奏问题就需要用节拍器来纠正,但是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是用,要把曲子弹熟之后再用。因为是刚开始,所以可以将节拍器调到最慢的速度,适应以后再根据孩子实际弹奏速度调整。
第六课 曲目:《玛丽有只小羔羊》、《伞兵》 基础知识:
(1)《玛丽有只小羔羊》学习右手新音mi、用3指弹奏。因为我们人的1、2指手指独立灵活性是比较好的,所以在弹奏时困难不大;从3指开始就会出现较多问题,当3指落键时是比较容易折指的,而且会出现手指前后闪动,不能让手指很好的稳定站立,而且很多孩子在弹奏时会把不用的1、2、4、5指都翘起来,或者把不弹的4、5指键盘压下,这时一定要注意3指落下时第一指关节要顶住不要折指、晃动,其他手指在3指落下时清搭在键盘上即可。在节奏上一定要注意1拍之间要弹得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1拍接2拍时拍子长短要区分清楚,很多小朋友会把2拍弹得和1拍一样,2拍时值要弹够再起手。如果节奏有明显问题,可以使用节拍器。(2)《伞兵》学习左手新音la、用3指弹奏。这首乐曲在节奏上没什么难点,主要是复习附点二分音符的拍子,手指弹奏要求和右手是一样 第七课
曲目:《越过山坡》、《雷格泰姆舞》
基础知识:
(1)《越过山坡》:这首乐曲主要是复习音符la、mi,没有什么难点。(2)《雷格泰姆舞》:是近期所学的第一首旋律较为完整的、具有歌唱性的乐曲。在弹奏这首曲子时一定要注意两只手交替弹奏的完整性、中间不要有间断;两只手的力度也要相同,不要一只手重、一只手轻。
因为这首乐曲比较长,节拍比较多,所以弹奏时速度容易快,一定要注意节奏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3)慢练的重要性:很多初学的小朋友弹琴都偏快,这和孩子的年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虽说性格不能改变,但是弹琴却是慢工出细活。刚开始学琴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稳定,所以还是主张慢,弹琴进度要慢、速度要慢、心性也要慢。很多家长在孩子初学琴时就互相比较孩子学琴的进度,你家孩子这周弹了几首曲子、我家孩子已经弹到什么教材了,本来很好的良性学习却成为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孩子一首曲子还没弹好就学下一首,一本书没学完就换新的教材,这样做短期内看似孩子进度很快,长期下去基础没打好、知识没学够,最终一边学新的还要补旧的,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还是希望家长和琴童们能摆正心态,为漫长的学琴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八课 曲目:《排钟》、《滑稽面孔》
基础知识:左手4指sol,力度的控制。(1)《排钟》:从这节课开始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整只手在琴键上的位置,因为4指比较短,所以用4指弹奏时,孩子为了能触到琴键通常会把整只手向前挪,这样就造成较长的2、3指会伸到黑键中间去,现在曲目比较简单不会对弹奏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很多老师会忽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将正确的手位(第一课)变成错误的,随着曲目难度增加、音符增多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当手在白键上来回移动时,因为有手指伸到黑键中造成牵绊,整只手就不能流畅的进行跑动弹奏;而且会看到整只手在琴键上上下下来回挪动,既不美观、也影响速度,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整只手在白键上的位置,不要受到某一个手指的影响。(2)《滑稽面孔》:这首曲目音符较多,每个手指长短不同,弹下去的力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孩子在弹这首曲子的音时总是重一个、轻一个,就好像我们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这样弹奏手上的力度完全没有受到控制,只想到把音弹出来,完全没有考虑到音色。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音的力度都弹得完全一样,但是整首曲目听起来还是应该力度适中,不要太突兀,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稳定。
第九课 曲目:《老麦克唐纳》、《拔河》
基础知识:什么是音程及弹奏方法、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1)音程:一个音弹奏叫做单音,两个音同时弹奏就叫做音程。我们把位置低的音称为“根音”,位置高的音称为“冠音”。因为需要同时弹奏两个音,在弹奏时就要注意几个问题: a、如何唱谱:孩子们通常会先唱位置高的音、再唱低的音(从上往下唱),这样唱谱是不对的;应该从下往上唱,也就是先唱根音、再唱冠音。
b、速度相同:因为要同时弹两个音,而我们的手指长短不齐,孩子弹出的音响效果听起来就是一前一后出声,这样弹奏就将音程弹奏变成了单音弹奏,已经将音符性质改变了,所以是不正确的;一定要让两个音同时落键,让两个音同时出声。
方法:在抬手时先将两个需要弹奏的手指前端对齐,在落键速度就是相同的。
c、力度相同:因为手指力量不一样,弹出的音色也不相同,但是因为是音程弹奏,所以要 尽量将两个音的力度弹成一样的,不要一轻一重。如果力度不均较重的音会把较轻的音掩盖住,听起来好像只弹了一个音。
方法:弹奏时可以把力度较重的手指轻一点,力度较轻的手指重一点,这样互相调配听起来的音色就会比较均匀。
(2)休止符: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比较相近,一定要注意它们所在的位置不同,区分清楚。练习休止符时不要急着双手弹奏,可以在弹奏时先单手弹奏,把空拍唱出来加深印象。
第十课 曲目:《教堂管风琴》、《扬基歌》。
基础知识:右手4指弹fa。
(1)4指弹奏:复习第九课基本弹奏要求,第四指是比较难弹的手指,孩子在弹奏时容易将5指的音碰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整只手抬起来时,把4指略向下伸出来一点,这样就不容易碰到其他的音;还有的孩子为了不碰到其他不弹的键,就一直觉着不弹的手指,这样做手型完全走样,而且整只手都会紧张,所以要注意在4指落键后其他手指要马上放到琴键上。
(2)曲目的完整性:从《扬基歌》开始,我们就不能够只单纯强调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还应注意曲目的完整性。很多孩子在弹一首乐曲时,哪怕只有4小节也会在音符、节奏、连贯性上出现错误弹得磕磕绊绊,因为曲子较短没有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从最初就养成了错误的弹奏习惯,认为一首曲子出现点错误是正常的,久而久之当曲目越来越长错误就会越来越多,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不要说情感表现就连不出错的弹一遍都不可能;这就好像我们从最初学说话,如果一句话都不能完整的说出,那么当我们要朗诵大段文章时怎么可能流畅!所以我们要从最初、最简单做起,每一首曲目都要练熟,通常我会以连弹3遍不出错作为标准,这样才能说是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十一课 曲目:《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摘棉花的老人》
基础知识:分句有表情的弹奏、同音连线。(1)《弗吉尼故乡》:从这首乐曲开始要让孩子学会音乐的分句,就像我们读文章一样,刚开始是通篇不分层次、成片的朗读,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将自己要读的文章分句、分段,让听者不再一头雾水、找不到主次。弹奏乐曲也是一样,我们的手就是我们的嘴,要将乐曲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听者,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你弹得是什么故事,每一句、每一段说了些什么,然后再根据故事情节加入感情的渲染、有表情的进行弹奏。一般简单的曲目以四小节为一句就可以了,通常孩子不容易找到划分段落,可以在弹奏熟练后让孩子先唱出来,熟悉旋律分句后在弹奏时一边在心里默唱一边弹,这时手上的旋律感就比较强了。(2)同音连线:《摘棉花的老人》将两个或以上相同的音用连线连接起来,就叫做同音连线。很多孩子会将每一个音都弹奏出声、或者第二个音的拍子还没数完就起手,这样弹奏都是不对的,同音连线只需要将第一个音弹奏出声,剩下的音手指压住琴键不动光数拍子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保持住音符的时值。
第十二课 曲目:《自新大陆交响曲》、《军号响》
基础知识:右手5指sol、力度弹奏要求,复习同音连线。(1)《自新大陆》右手新的音sol,很多孩子弹这个音时为了好使劲,会将整个5指外侧躺在琴键上,整个手背就会偏向右侧,正确弹奏应该用小指右前端的肉站立、保持手背平行。弹到这个程度会因为曲目难度的增加忽略手型,这点一定要注意,好的手型对弹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弹奏力度:在前面的弹奏中因为孩子手型还没有固定掌握好、对键盘的适应性还不强,所以对力度可以不做要求,只要琴键弹到底声音稳定就可以,从这节课开始基本问题已经解决就要增强力度练习了。落键时要将每一个音弹到底、弹扎实,将整条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尽量将声音弹得圆润、饱满不要发虚,手腕的支撑很重要,不要上下颠、左右晃,保持住延音的音色。
第四篇:《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第1册教学计划
第一课 曲目:《请弹吧》(右手)
学习要点:
(1)基础知识:五线谱、高音谱号、4∕4拍、音符do、大拇指是1指、全音符唱4拍。
(2)坐姿:琴凳一定要摆在钢琴正中央,身体坐在琴凳正中间、正对中音区的位置,大约坐在琴凳2/3的位置(膝盖窝不要碰到琴凳),上身挺直略向前倾,两肩平行、头摆正,两只脚自然下垂与肩同宽,左手放在左腿上。
(3)手型:手背、手腕、小手臂在一条平行线上,胳膊肘略大于90度角,将所有手指关节和掌关节顶出,大指与食指之间呈椭圆型鸡蛋状。大指第一指关节外侧放在琴键上;2、3、4指用手指前端的肉站立(不要用指甲、手指肚接触琴键);5指用手指右前端触键。(如果小朋友不好掌握手型,可以将左手握拳,用右手轻轻包住左手,把左手慢慢撤出、即为右手手型。)手指弹奏白键2/3的位置,不要伸到黑键中间,白键和黑键中间放一只铅笔,位置刚好。
(4)弹奏要点:弹奏时要将手垂直慢慢抬起,高度大约和谱架同高,落下时要慢不要砸琴。要用整只小臂带动手、手腕保持不动,不要让手腕上下移动。大指弹奏时,其他手指轻轻放在琴键上、不要将其他琴键按下。每一个音4拍要唱平均、每一个小节中间起手速度要一样,不要长短不齐。第二课 曲目:《请弹吧》(左手)
基础知识: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低音谱号、左手1指的认知。
因为坐姿、手型、弹奏要点和第一课要求一样,只要让孩子复习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节课重点想说一下孩子在初次弹琴时容易出现、忽略的一些问题。
(1)头部:很多孩子在数拍子时,习惯一边点头一边数,看似很正常的动作其实是不必要的,这么做会使整个上半身不停晃动、重心不稳,也不好看。
(2)肩膀:因为刚开始弹琴整个上半身都会紧张,所以很多孩子在弹琴时都有耸肩的动作,这样弹琴不仅姿势不好看,还会使整个手部的力量向上提、影响力度的传送,感觉很累。由于耸肩所以腋下就会紧紧地夹着这样的姿势也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肩膀放松放平、腋下微微打开。
(3)胳膊肘:因为大指用力、整只手都向左边倾斜,导致手肘向外翘起,这样做整只手的手型就会受到影响,平行的手背会向大指方向倾斜;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手肘自然放松下垂。
(4)时值(拍子):因为刚开始弹琴手指力度不够,第一个音弹下去数拍子的时候,手指已经把键盘松掉了,弹钢琴时手就是我们的嘴,如果松掉键盘音符的时值就改变了,4拍就变成了1拍,整个乐曲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保持音符的正确时值是很重要的。而且数拍子的时候正是调整手型的最佳时机,正好可以在手不动的情况下把错误的手型修正。
(5)力度:很多初学者第一次弹琴,就希望弹出的声音可以和老师弹奏的声音一样大,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刚开始学琴整条手臂和手指的力量还不能准确、自然地掌握,整只手臂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盲目的追求音量效果,只会让原本就紧张的手更加僵硬,不仅弹出的声音不好听(像在砸琴),还会直接影响正确的手型。所以我建议只要把键盘弹到底(一定要注意不能弹一半)能够出声、手型正确、时值准确就可以了,不必太强调音量;因为随着弹琴技巧的熟练,对手型掌握自如,力度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6)脚部:很多孩子在弹琴过程中两只小脚都会盘在一起,或者是来回的晃动,这也是需要改正的。之所以讲了这么多存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弹琴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既要听老师讲,自己的脑、眼、嘴、手、心还要高速运转,所以应该在一开始就将所有不必要的、会影响弹奏的肢体动作去掉,从最初就养成良好的弹琴习惯,以免日后一边要学习新课程、还要改正老毛病,岂不事倍功半!
第三课 曲目:《爷爷的大钟》、《莫卡辛软皮鞋舞》
基础知识:
(1)音符:二分音符唱2拍、四分音符唱1拍。
(2)符干:符干向上用右手弹奏、符干向下用左手弹奏(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是一般规 律,以后曲目中会有所不同)。
弹奏要点:
(1)节拍:这两首曲目中每小节的音都扩展为2个、4个,这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节拍时值要弹够、弹均匀,不要忽长忽短。小节之间的节奏也要平均。这时抬手的高度就很重要,不要忽高忽低,要控制在同一个高度(和谱架同高),速度才能相同。
(2)双手交替弹奏:这两节课的练习重点就是双手交替弹奏,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准备时两只手的大指就要同时放到do上,右手弹奏时很多小朋友会把左手整个向左边挪、或者从键盘上拿下(左手弹奏时右手相同),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这样做两只手就会很忙乱,因为右手弹完之后马上要接左手弹奏,如果将左手拿开再需要弹奏时,还要重新找左手do的位置(右手弹奏时也一样),两只手就会在键盘上来回、上下挪动,不仅动作不好看、小节之间的节奏也会受到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在右手1指弹奏时,左手2、3、4、5指在原来的把位上保持不动,只将左手的1指藏在2指下面,这样就空出了右手do的位置,既不影响右手弹奏、左手的把位也不会移动;左手1指弹奏时,右手2、3、4、5指保持不动,将1指藏到2指下即可。这样弹奏两只手的姿势、节奏都不会受到影响。
(3)手型:在双手弹奏时要注意两只手的手背要撑平、很多小朋友会将双手同时向外侧倾斜,这时应该将重心向双手中间对齐。在一只手弹奏时要注意,不弹的那只手要支撑好。手腕要支撑住,不要把手掌放在键盘上。
(4)学习两只手交替弹奏,双手在抬起和落下时都要慢,速度不要太快、动作不要太猛,不要砸琴。
第四课 曲目:《火车》、《海军工兵》
基础知识:
(1)音符:右手re、左手si。
(2)节拍: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
弹奏要点:
(1)手型:左右手两个音都用2指弹奏,弹奏时不要2指折指,不要用指头肚、指甲尖触碰琴键;不要将2指伸到黑键中间去。
2指触键的同时其他的手指不要翘、也不要勾着,要同时贴在琴键上,保持好基本手型。
(2)节奏:一定要注意不同音符之间的节奏,这也是这首曲目的难点所在。很多小朋友在弹全音符时(4拍),因为每小节只有一个音比较容易弹,所以会弹得很快;而到了四分音符(1拍)时,因为要弹四个音有一定的难度,速度就会明显慢下来。我通常建议把最难弹那一小节的速度,也就是弹得最慢的那一小节,定为全曲的速度,这样整首曲子的节奏就可以统一、就不会忽快忽慢了。如果有明显的节奏不统一,家长也不好掌握,可以适当使用节拍器。
第五课 曲目:《小矮人进行曲》、《小矮人舞曲》
基础知识:
(1)《小矮人进行曲》主要是复习巩固前面所学习过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右手do、re,左手do、si。
弹奏注意每小节两个四分音符之间的节奏要紧凑、间不要拖长拍子,二分音符弹奏时不要着急、要数够拍子再往下弹。小节之间的拍子也要准确,两只 手的二指不要折指。
很多小朋友在双手弹奏时,两只手在白色键盘上的位置不是平行的,而是一只手靠上、一只手靠下,应该注意让两只手的手背高度一样,手指前端距离黑键的位置也一样。
(2)《小矮人舞曲》认识附点二分音符,节拍器的使用。
从这首乐曲开始,曲目的节奏将更为复杂,这时节奏的控制就更为重要。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刚开始弹琴,节奏不准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从最简单、最初开始重视,弹到复杂的曲子时整个节奏就会很混乱。
当然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不可能一点节奏偏差都没有,但是大方向还是不能错的,一首乐曲的整体节奏一定要稳定,这时就可以使用节拍器作为辅助手段。每首曲子如果三小节以上存在节奏问题就需要用节拍器来纠正,但是要注意不要一开始就是用,要把曲子弹熟之后再用。因为是刚开始,所以可以将节拍器调到最慢的速度,适应以后再根据孩子实际弹奏速度调整。
第六课 曲目:《玛丽有只小羔羊》、《伞兵》
基础知识:
(1)《玛丽有只小羔羊》学习右手新音mi、用3指弹奏。
因为我们人的1、2指手指独立灵活性是比较好的,所以在弹奏时困难不大;从3指开始就会出现较多问题,当3指落键时是比较容易折指的,而且会出现手指前后闪动,不能让手指很好的稳定站立,而且很多孩子在弹奏时会把不用的1、2、4、5指都翘起来,或者把不弹的4、5指键盘压下,这时一定要注意3指落下时第一指关节要顶住不要折指、晃动,其他手指在3指落下时清搭在键盘上即可。
在节奏上一定要注意1拍之间要弹得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1拍接2拍时拍子长短要区分清楚,很多小朋友会把2拍弹得和1拍一样,2拍时值要弹够再起手。如果节奏有明显问题,可以使用节拍器。
(2)《伞兵》学习左手新音la、用3指弹奏。
这首乐曲在节奏上没什么难点,主要是复习附点二分音符的拍子,手指弹奏要求和右手是一样的。第七课 曲目:《越过山坡》、《雷格泰姆舞》
基础知识:
(1)《越过山坡》:这首乐曲主要是复习音符la、mi,没有什么难点。
(2)《雷格泰姆舞》:是近期所学的第一首旋律较为完整的、具有歌唱性的乐曲。在弹奏这首曲子时一定要注意两只手交替弹奏的完整性、中间不要有间断;两只手的力度也要相同,不要一只手重、一只手轻。
因为这首乐曲比较长,节拍比较多,所以弹奏时速度容易快,一定要注意节奏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3)慢练的重要性:很多初学的小朋友弹琴都偏快,这和孩子的年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虽说性格不能改变,但是弹琴却是慢工出细活。刚开始学琴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稳定,所以还是主张慢,弹琴进度要慢、速度要慢、心性也要慢。
很多家长在孩子初学琴时就互相比较孩子学琴的进度,你家孩子这周弹了几首曲子、我家孩子已经弹到什么教材了,本来很好的良性学习却成为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孩子一首曲子还没弹好就学下一首,一本书没学完就换新的教材,这样做短期内看似孩子进度很快,长期下去基础没打好、知识没学够,最终一边学新的还要补旧的,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烦。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还是希望家长和琴童们能摆正心态,为漫长的学琴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八课 曲目:《排钟》、《滑稽面孔》
基础知识:
左手4指sol,力度的控制。
(1)《排钟》:从这节课开始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整只手在琴键上的位置,因为4指比较短,所以用4指弹奏时,孩子为了能触到琴键通常会把整只手向前挪,这样就造成较长的2、3指会伸到黑键中间去,现在曲目比较简单不会对弹奏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很多老师会忽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将正确的手位(第一课)变成错误的,随着曲目难度增加、音符增多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当手在白键上来回移动时,因为有手指伸到黑键中造成牵绊,整只手就不能流畅的进行跑动弹奏;而且会看到整只手在琴键上上下下来回挪动,既不美观、也影响速度,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整只手在白键上的位置,不要受到某一个手指的影响。
(2)《滑稽面孔》:这首曲目音符较多,每个手指长短不同,弹下去的力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孩子在弹这首曲子的音时总是重一个、轻一个,就好像我们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这样弹奏手上的力度完全没有受到控制,只想到把音弹出来,完全没有考虑到音色。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音的力度都弹得完全一样,但是整首曲目听起来还是应该力度适中,不要太突兀,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稳定。
第九课 曲目:《老麦克唐纳》、《拔河》
基础知识:
什么是音程及弹奏方法、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1)音程:一个音弹奏叫做单音,两个音同时弹奏就叫做音程。我们把位置低的音称为“根音”,位置高的音称为“冠音”。因为需要同时弹奏两个音,在弹奏时就要注意几个问题: a、如何唱谱:孩子们通常会先唱位置高的音、再唱低的音(从上往下唱),这样唱谱是不对的;应该从下往上唱,也就是先唱根音、再唱冠音。
b、速度相同:因为要同时弹两个音,而我们的手指长短不齐,孩子弹出的音响效果听起来就是一前一后出声,这样弹奏就将音程弹奏变成了单音弹奏,已经将音符性质改变了,所以是不正确的;一定要让两个音同时落键,让两个音同时出声。
方法:在抬手时先将两个需要弹奏的手指前端对齐,在落键速度就是相同的。
c、力度相同:因为手指力量不一样,弹出的音色也不相同,但是因为是音程弹奏,所以要尽量将两个音的力度弹成一样的,不要一轻一重。如果力度不均较重的音会把较轻的音掩盖住,听起来好像只弹了一个音。
方法:弹奏时可以把力度较重的手指轻一点,力度较轻的手指重一点,这样互相调配听起来的音色就会比较均匀。
(2)休止符: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比较相近,一定要注意它们所在的位置不同,区分清楚。练习休止符时不要急着双手弹奏,可以在弹奏时先单手弹奏,把空拍唱出来加深印象。第十课 曲目:《教堂管风琴》、《扬基歌》。
基础知识:
右手4指弹fa。
(1)4指弹奏:复习第九课基本弹奏要求,第四指是比较难弹的手指,孩子在弹奏时容易将5指的音碰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整只手抬起来时,把4指略向下伸出来一点,这样就不容易碰到其他的音;还有的孩子为了不碰到其他不弹的键,就一直觉着不弹的手指,这样做手型完全走样,而且整只手都会紧张,所以要注意在4指落键后其他手指要马上放到琴键上。
(2)曲目的完整性:从《扬基歌》开始,我们就不能够只单纯强调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还应注意曲目的完整性。很多孩子在弹一首乐曲时,哪怕只有4小节也会在音符、节奏、连贯性上出现错误弹得磕磕绊绊,因为曲子较短没有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从最初就养成了错误的弹奏习惯,认为一首曲子出现点错误是正常的,久而久之当曲目越来越长错误就会越来越多,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不要说情感表现就连不出错的弹一遍都不可能;这就好像我们从最初学说话,如果一句话都不能完整的说出,那么当我们要朗诵大段文章时怎么可能流畅!所以我们要从最初、最简单做起,每一首曲目都要练熟,通常我会以连弹3遍不出错作为标准,这样才能说是保质保量的完成。第十一课 曲目:《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摘棉花的老人》
基础知识:
分句有表情的弹奏、同音连线。
(1)《弗吉尼故乡》:从这首乐曲开始要让孩子学会音乐的分句,就像我们读文章一样,刚开始是通篇不分层次、成片的朗读,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将自己要读的文章分句、分段,让听者不再一头雾水、找不到主次。弹奏乐曲也是一样,我们的手就是我们的嘴,要将乐曲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听者,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你弹得是什么故事,每一句、每一段说了些什么,然后再根据故事情节加入感情的渲染、有表情的进行弹奏。
一般简单的曲目以四小节为一句就可以了,通常孩子不容易找到划分段落,可以在弹奏熟练后让孩子先唱出来,熟悉旋律分句后在弹奏时一边在心里默唱一边弹,这时手上的旋律感就比较强了。
(2)同音连线:《摘棉花的老人》将两个或以上相同的音用连线连接起来,就叫做同音连线。很多孩子会将每一个音都弹奏出声、或者第二个音的拍子还没数完就起手,这样弹奏都是不对的,同音连线只需要将第一个音弹奏出声,剩下的音手指压住琴键不动光数拍子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保持住音符的时值。第十二课 曲目:《自新大陆交响曲》、《军号响》
基础知识:
右手5指sol、力度弹奏要求,复习同音连线。
(1)《自新大陆》右手新的音sol,很多孩子弹这个音时为了好使劲,会将整个5指外侧躺在琴键上,整个手背就会偏向右侧,正确弹奏应该用小指右前端的肉站立、保持手背平行。弹到这个程度会因为曲目难度的增加忽略手型,这点一定要注意,好的手型对弹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弹奏力度:在前面的弹奏中因为孩子手型还没有固定掌握好、对键盘的适应性还不强,所以对力度可以不做要求,只要琴键弹到底声音稳定就可以,从这节课开始基本问题已经解决就要增强力度练习了。落键时要将每一个音弹到底、弹扎实,将整条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尽量将声音弹得圆润、饱满不要发虚,手腕的支撑很重要,不要上下颠、左右晃,保持住延音的音色。
第十三课 曲目:《划呀划》、《有谁知道我的忧愁》
基础知识:
复习音程弹奏、双手连贯弹奏。
(1)《划呀划》:主要将前两节课内容进行复习,要注意同音连线第二个音因为不需要弹奏,最后两拍钢琴已经没有声音,这时手还要放在琴键上,要等时值弹够再起手。
(2)双手连贯弹奏:上节课我已经讲过,从现在开始不只应要求孩子能将乐曲完整无误的弹奏下来,还应该在简单的弹奏技巧上予以要求。虽然孩子可以将乐曲音、节奏、拍子基本不错的弹出来,但是在左右手衔接时总会停顿一下,或者两只手的力度相差太多、因为换手力度突然增强或减弱,让人很明显感觉到不是一只手弹奏的,这样曲目旋律听起来总是感觉不够流畅、完整。所以一定要注意在两手交换弹奏时,节奏一定要稳定不要忽快忽慢;如果没有明显的表情变化力度也要一致,这样整首乐曲听起来就会很舒服。第十四课 曲目:《乘黄包车》、《班卓琴手》、《公主圆舞曲》
新音左手5指fa、什么是圆舞曲并有表情的演奏。
(1)左手5指fa:《乘黄包车》左手5指弹奏和《第十二课》右手5指弹奏的要求是一样的,因为左手没有右手灵活所以需要更多单独的练习。
(2)圆舞曲:《公主圆舞曲》是小汤一这本书中弹奏旋律最强,也最适合有表情演奏的开始,从这首曲目开始要让孩子不只是技术性的弹奏,而应该富有感情的演奏,让钢琴弹奏真正成为钢琴演奏。
A、首先要让孩子初步了解什么是“圆舞曲”,当然年龄小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了解,但是基本概念还是要有的,因为“圆舞曲”是钢琴曲目中一个大类,我们要从一开始接触就有一个正确、明晰的概念,为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B、如何有表情的弹奏:既然是舞曲在节奏上应该是欢快、平稳的,不要弹得太慢、太拖沓,但听起来不能太赶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一定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最适合的速度应该是比孩子弹得最熟练的速度稍慢一点为宜,这样能保证在不出错的情况下充分的表现情绪。
音色要饱满、圆润所以力度不要过强、过于生硬,否则就变成了进行曲的感觉。孩子在弹奏这首曲目时切忌砸琴,要在落键时控制力度,声音要像橡皮球落在地上,既扎实又不刺耳。要把自己的手想象成在跳舞的双脚、琴键就是地面,双手交替弹奏时左手的音稍重一点就可以不能太强,否则左手太重、右手太轻会感觉是一个脚受伤的人一拐一拐的跳舞。
最初孩子做起来肯定会有困难,所以只要个别小节能够做到就可以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定会把情绪自然的运用到钢琴弹奏中。
第五篇:C语言简易教程
C语言简易教程
变量(Variable)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找一个小箱子来存放物品,一来显得不那么凌乱,二来方便以后找到。计算机也是这个道理,我们需要先在内存中找一块区域,规定用它来存放整数,并起一个好记的名字,方便以后查找。这块区域就是“小箱子”,我们可以把整数放进去了。C语言中这样在内存中找一块区域: int a;int又是一个新单词,它是 Integer 的简写,意思是整数。a 是我们给这块区域起的名字;当然也可以叫其他名字,例如 abc、mn123 等。
这个语句的意思是:在内存中找一块区域,命名为 a,用它来存放整数。
注意 int 和 a 之间是有空格的,它们是两个词。也注意最后的分号,int a表达了完整的意思,是一个语句,要用分号来结束。
不过int a;仅仅是在内存中找了一块可以保存整数的区域,那么如何将 123、100、999 这样的数字放进去呢?
C语言中这样向内存中放整数: a=123;=是一个新符号,它在数学中叫“等于号”,例如 1+2=3,但在C语言中,这个过程叫做赋值(Assign)。赋值是指把数据放到内存的过程。把上面的两个语句连起来: int a;a=123;就把 123 放到了一块叫做 a 的内存区域。你也可以写成一个语句: int a=123;a 中的整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需要,随时可以更改。更改的方式就是再次赋值,例如:
int a=123;a=1000;a=9999;第二次赋值,会把第一次的数据覆盖(擦除)掉,也就是说,a 中最后的值是9999,123、1000 已经不存在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因为 a 的值可以改变,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变量(Variable)。
int a;创造了一个变量 a,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变量定义。a=123;把 123 交给了变量 a,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给变量赋值;又因为是第一次赋值,也称变量的初始化,或者赋初值。你可以先定义变量,再初始化,例如: int abc;abc=999;也可以在定义的同时进行初始化,例如: int abc=999;这两种方式是等价的。
变量定义的位置 在VC或VS下,变量定义要放在函数的开头;也就是说,在定义变量之前不能有其他代码。数据类型(Data Type)
数据是放在内存中的,变量是给这块内存起的名字,有了变量就可以找到并使用这份数据。但问题是,该如何使用呢?
我们知道,诸如数字、文字、符号、图形、音频、视频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内存中的,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么,00010000 该理解为数字16呢,还是图像中某个像素的颜色呢,还是要发出某个声音呢?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我们并不知道。
也就是说,内存中的数据有多种解释方式,使用之前必须要确定;上面的int a;就表明,这份数据是整数,不能理解为像素、声音等。int 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叫做数据类型(Data Type)。顾名思义,数据类型用来说明数据的类型,确定了数据的解释方式,让计算机和程序员不会产生歧义。在C语言中,有多种数据类型,例如:
说
明
字符型
短整型
整型
长整型
单精度浮点型
双精度浮点型
无类型 数据类型 char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void 这些是最基本的数据类型,是C语言自带的,如果我们需要,还可以通过它们组成更加复杂的数据类型,后面我们会一一讲解。
连续定义多个变量
为了让程序的书写更加简洁,C语言支持多个变量的连续定义,例如:
int a, b, c;
float m = 10.9, n = 20.56;
char p, q = '@';
连续定义的多个变量以逗号,分隔,并且要拥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变量可以初始化,也可以不初始化。
数据的长度(Length)所谓数据长度(Length),是指数据占用多少个字节。占用的字节越多,能存储的数据就越多,对于数字来说,值就会更大,反之能存储的数据就有限。
多个数据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不明确指明数据的长度,计算机就不知道何时存取结束。例如我们保存了一个整数 1000,它占用4个字节的内存,而读取时却认为它占用3个字节或5个字节,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所以,在定义变量时还要指明数据的长度。而这恰恰是数据类型的另外一个作用。数据类型除了指明数据的解释方式,还指明了数据的长度。因为在C语言中,每一种数据类型所占用的字节数都是固定的,知道了数据类型,也就知道了数据的长度。
在32位环境中,各种数据类型的长度一般如下:
说
明
字符型
短整型
整型
长整型
单精度浮点型
双精度浮点型 数据类型
char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长
度 2 4 4 4 8
C语言有多少种数据类型,每种数据类型长度是多少、该如何使用,这是每一位C程序员都必须要掌握的,后续我们会一一讲解。最后的总结
数据是放在内存中的,在内存中存取数据要明确三件事情:数据存储在哪里、数据的长度以及数据的处理方式。
变量名不仅仅是为数据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还告诉我们数据存储在哪里,使用数据时,只要提供变量名即可;而数据类型则指明了数据的长度和处理方式。所以诸如int n;、char c;、float money;这样的形式就确定了数据在内存中的所有要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类型只在定义变量时指明,而且必须指明;使用变量时无需再指明,因为此时的数据类型已经确定了。
这一节主要讲解C语言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标识符
定义变量时,我们使用了诸如“a”“abc”“mn123”这样的名字,它们都是程序员自己起的,一般能够表达出变量的作用,这叫做标识符(Identifier)。
标识符就是程序员自己起的名字,除了变量名,后面还会讲到函数名、宏名、结构体名等。不过,名字也不能随便起,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A~Z, a~z)、数字(0~9)和下划线(_)组成,并且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
以下标识符是合法的: a, x, x3, BOOK_1, sum5
以下标识符是非法的: 3s
不能以数字开头 s*T
出现非法字符*-3x
不能以减号(-)开头
bowy-1
出现非法字符减号(-)
在使用标识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C语言虽然不限制标识符的长度,但是它受到不同编译器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具体机器的限制。例如在某个编译器中规定标识符前128位有效,当两个标识符前128位相同时,则被认为是同一个标识符。
在标识符中,大小写是有区别的,例如BOOK和book 是两个不同的标识符。
标识符虽然可由程序员随意定义,但标识符是用于标识某个量的符号,因此,命名应尽量有相应的意义,以便于阅读理解,作到“顾名思义”。
关键字 关键字(Keywords)是由C语言规定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字符串,通常也称为保留字,例如 int、char、long、float、unsigned 等。我们定义的标识符不能与关键字相同,否则会出现错误。
你也可以将关键字理解为具有特殊含义的标识符,它们已经被系统使用,我们不能再使用了。
标准C语言中一共规定了32个关键字,大家可以参考C语言关键字及其解释[共32个],后续我们会一一讲解。注释
注释(Comments)可以出现在代码中的任何位置,用来向用户提示或解释程度的意义。程序编译时,会忽略注释,不做任何处理,就好像它不存在一样。C语言支持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
单行注释以//开头,直到本行末尾(不能换行);
多行注释以/*开头,以*/结尾,注释内容可以有一行或多行。
运算符
C语言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是运算符号与数学中的略有不同,见下表。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求余数 数学
+
×
÷
无 C语言
+
*
/
% 加号、减号与数学中的一样,乘号、除号不同,另外C语言还多了一个求余数的运算符。
一个整数自身加一可以这样写: a+=1;它等价于a=a+1。
但是在C语言中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就是a++;或者++a。这种写法叫做自加或自增;意思很明确,就是自身加一。
相应的,也有a--和--a,叫做自减,表示自身减一。++和--分别称为自增和自减运算符。
自增自减完成后,会用新值替换旧值,并将新值保存在当前变量中。自增自减只能针对变量,不能针对数字,例如10++是错误的。
值得注意的是,++ 在变量前面和后面是有区别的:
++ 在前面叫做前自增(例如 ++a)。前自增先进行自增操作,再进行其他操作。
++ 在后面叫做后自增(例如 a++)。后自增先进行其他操作,再进行自增操作。自减(--)也一样,有前自减和后自减之分。int a=10, a1=++a;int b=20, b1=b++;结果: a=11, a1=11 b=21, b1=20
C语言提供了以下关系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含 义 数学中的表示 < <= > >= ==!= 小于 大于 等于 不等于
< > = ≠ 小于或等于 ≤ 大于或等于 ≥
关系运算符都是双目运算符,其结合性均为左结合。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低于算术运算符,高于赋值运算符。在六个关系运算符中,<、<=、>、>=的优先级相同,高于==和!=,==和!=的优先级相同。
在C语言中,有的运算符有两个操作数,例如 10+20,10和20都是操作数,+ 是运算符。我们将这样的运算符称为双目运算符。同理,将有一个操作数的运算符称为单目运算符,将有三个操作数的运算符称为三目运算符。
常见的双目运算符有 +、-、*、/ 等,单目运算符有 ++、--等,三目运算符只有一个,就是 ? :,我们将在《C语言条件运算符》中详细介绍。
关系运算符的两边可以是变量、数据或表达式,例如: 1)a+b > c-d 2)x > 3/2 3)'a'+1 < c 4)-i-5*j == k+1
关系运算符的运算结果只有 0 或 1。当条件成立时结果为 1,条件不成立结果为 0。例如:
5>0 成立,其值为 1;
34-12>100 不成立,其值为 0;
(a=3)>(b=5)由于3>5不成立,故其值为 0。
我们将运算结果 1 称为“真”,表示条件成立,将 0 称为“假”,表示条件不成立。需要提醒的是,==才表示等于,而=表示赋值,大家要注意区分,切勿混淆。
在C语言中,也有类似的逻辑运算: 运算符
说明
结合性
举例 && 与运算,双目,对应数学中的“且”
左结合 1&&0、(9>3)&&(b>a)||
或运算,双目,对应数学中的“或”
左结合1||0、(9>3)||(b>a)!
非运算,单目,对应数学中的“非”
右结合!a、!(2<5)逻辑运算的结果
在编程中,我们一般将零值称为“假”,将非零值称为“真”。逻辑运算的结果也只有“真”和“假”,“真”对应的值为 1,“假”对应的值为 0。
1)与运算(&&)参与运算的两个表达式都为真时,结果才为真,否则为假。例如:
5&&0 5为真,0为假,相与的结果为假,也就是 0。
(5>0)&&(4>2)5>0 的结果是1,为真,4>2结果是1,也为真,所以相与的结果为真,也就是1。2)或运算(||)参与运算的两个表达式只要有一个为真,结果就为真;两个表达式都为假时结果才为假。例如: || 0 10为真,0为假,相或的结果为真,也就是 1。
(5>0)||(5>8)5>0 的结果是1,为真,5>8 的结果是0,为假,所以相或的结果为真,也就是1。3)非运算(!)参与运算的表达式为真时,结果为假;参与运算的表达式为假时,结果为真。例如:
!0 0 为假,非运算的结果为真,也就是 1。
!(5>0)5>0 的结果是1,为真,非运算的结果为假,也就是 0。
优先级
逻辑运算符和其它运算符优先级从低到高依次为:
赋值运算符(=)< &&和|| < 关系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非(!)&& 和 || 低于关系运算符,!高于算术运算符。
前面我们看到的代码都是顺序执行的,也就是先执行第一条语句,然后是第二条、第三条„„一直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称为顺序结构。
但是对于很多情况,顺序结构的代码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个程序限制了只能成年人使用,儿童因为年龄不够,没有权限使用。这时候程序就需要做出判断,看用户是否是成年人,并给出提示。
在C语言中,使用if和else关键字对条件进行判断。
if 和 else 是两个新的关键字,if 意为“如果”,else 意为“否则”,用来对条件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语句。总结起来,if else 的结构为:
if(判断条件){
语句块1 } else {
语句块2 } 意思是,如果判断条件成立,那么执行语句块1,否则执行语句块2。其执行过程可表示为下图:
所谓语句块(Statement Block),就是由{ }包围的一个或多个语句的集合。如果语句块中只有一个语句,也可以省略{ },例如:
if(age>=18)printf(“恭喜,你已经成年,可以使用该软件!n”);
else printf(“抱歉,你还未成年,不宜使用该软件!n”);
由于if else 语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执行不同的代码,所以也叫分支结构或选择结构
只使用if语句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在满足某种条件时进行一些操作,而不满足条件时就不进行任何操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只使用 if 语句。也就是说,if else 不必同时出现。
单独使用 if 语句的形式为:
if(判断条件){
语句块 } 意思是,如果判断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块,否则直接跳过。其执行过程可表示为下图:
多个if else语句
if else 语句也可以多个同时使用,构成多个分支,形式如下:
if(判断条件1){
语句块1 } else if(判断条件2){
语句块2 }else if(判断条件3){
语句块3 }else if(判断条件m){
语句块m }else{
语句块n } 意思是,从上到下依次检测判断条件,当某个判断条件成立时,则执行其对应的语句块,然后跳到整个 if else 语句之外继续执行其他代码。如果所有判断条件都不成立,则执行语句块n,然后继续执行后续代码。
也就是说,一旦遇到能够成立的判断条件,则不再执行其他的语句块,所以最终只能有一个语句块被执行。
在C语言中,共有三大常用的程序结构:
顺序结构:代码从前往后执行,没有任何“拐弯抹角”;
选择结构:也叫分支结构,重点要掌握 if else、switch 以及条件运算符;
循环结构:重复执行同一段代码。
前面讲解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本节开始讲解循环结构。所谓循环(Loop),就是重复地执行同一段代码,例如要计算 1+2+3+„„+99+100 的值,就要重复进行99次加法运算。
while循环
while循环的一般形式为:
while(表达式){
语句块 } 意思是,先计算“表达式”的值,当值为真(非0)时,执行“语句块”;执行完“语句块”,再次计算表达式的值,如果为真,继续执行“语句块”„„这个过程会一直重复,直到表达式的值为假(0),就退出循环,执行 while 后面的代码。
我们通常将“表达式”称为循环条件,把“语句块”称为循环体,整个循环的过程就是不停判断循环条件、并执行循环体代码的过程。
用 while 循环计算1加到100的值:
#include
int main(){
int i=1, sum=0;
while(i<=100){
sum+=i;
i++;
}
printf(“%dn”,sum);
return 0;
}
运行结果: 5050
代码分析:
1)程序运行到 while 时,因为 i=1,i<=100 成立,所以会执行循环体;执行结束后 i 的值变为 2,sum 的值变为 1。
2)接下来会继续判断 i<=100是否成立,因为此时 i=2,i<=100 成立,所以继续执行循环体;执行结束后 i 的值变为 3,sum 的值变为3。
3)重复执行步骤 2)。
4)当循环进行到第100次,i 的值变为 101,sum 的值变为5050;因为此时 i<=100 不再成立,所以就退出循环,不再执行循环体,转而执行while循环后面的代码。
while 循环的整体思路是这样的:设置一个带有变量的循环条件,也即一个带有变量的表达式;在循环体中额外添加一条语句,让它能够改变循环条件中变量的值。这样,随着循环的不断执行,循环条件中变量的值也会不断变化,终有一个时刻,循环条件不再成立,整个循环就结束了。
如果循环条件中不包含变量,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1)循环条件成立时的话,while 循环会一直执行下去,永不结束,成为“死循环”。例如:
#include
int main(){
while(1){
printf(“1”);}
return 0;
}
运行程序,会不停地输出“1”,直到用户强制关闭。
2)循环条件不成立的话,while 循环就一次也不会执行。例如:
#include
int main(){
while(0){ printf(“1”);}
return 0;
}
运行程序,什么也不会输出。
do-while循环
除了while循环,在C语言中还有一种 do-while 循环。do-while循环的一般形式为:
do{
语句块 }while(表达式);do-while循环与while循环的不同在于:它会先执行“语句块”,然后再判断表达式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则继续循环;如果为假,则终止循环。因此,do-while 循环至少要执行一次“语句块”。
用do-while计算1加到100的值:
#include
int main(){
int i=1, sum=0;
do{
sum+=i;
i++;
}while(i<=100);
printf(“%dn”, sum);
return 0;
}
运行结果: 5050
注意while(i<=100);最后的分号;,这个必须要有。
while循环和do-while各有特点,大家可以适当选择,实际编程中使用while循环较多。
除了while循环,C语言中还有 for 循环,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完全可以取代 while 循环。
上节我们使用 while 循环来计算1加到100的值,代码如下:
#include
int main(){
int i, sum=0;
i = 1;//语句①
while(i<=100 /*语句②*/){
sum+=i;
i++;//语句③
}
printf(“%dn”,sum);
return 0;
}
可以看到,语句①②③被放到了不同的地方,代码结构较为松散。为了让程序更加紧凑,可以使用 for 循环来代替,如下所示:
#include
int main(){
int i, sum=0;
for(i=1/*语句①*/;i<=100/*语句②*/;i++/*语句③*/){
sum+=i;
}
printf(“%dn”,sum);
return 0;
}
在 for 循环中,语句①②③被集中到了一起,代码结构一目了然。for 循环的一般形式为: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语句块 } 它的运行过程为: 1)先执行“表达式1”。
2)再执行“表达式2”,如果它的值为真(非0),则执行循环体,否则结束循环。
3)执行完循环体后再执行“表达式3”。
4)重复执行步骤 2)和 3),直到“表达式2”的值为假,就结束循环。
上面的步骤中,2)和 3)是一次循环,会重复执行,for 语句的主要作用就是不断执行步骤 2)和 3)。
“表达式1”仅在第一次循环时执行,以后都不会再执行,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初始化语句。“表达式2”一般是一个关系表达式,决定了是否还要继续下次循环,称为“循环条件”。“表达式3”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带有自增或自减操作的表达式,以使循环条件逐渐变得“不成立”。
for循环的执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break关键字
在《C语言switch语句》一节中,我们讲到了break,用它来跳出 switch 语句。
当 break 关键字用于 while、for 循环时,会终止循环而执行整个循环语句后面的代码。break 关键字通常和 if 语句一起使用,即满足条件时便跳出循环。
continue语句
continue 语句的作用是跳过循环体中剩余的语句而强制进入下一次循环。continue语句只用在 while、for 循环中,常与 if 条件语句一起使用,判断条件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