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
《证券分析》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的公选课修了一门《个人投资理财》,一直以来就很想知道投资理财的一些内容,在这门课上我学会的东西虽然不是很细,但是却让我对个人投资理财有了一个广度的认识,让我明白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这是是一门需要长期修炼的课,要多看这方面的书籍,更要关注当今时事,还要有培养透过现实看本质的能力。现在就我读的一篇有关个人投资理财的《证券分析》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绝对称得上是一部经济学的经典,从它于1934年问世以来,至今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书籍,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这本《证券分析》对无数投资者来说都是受益匪浅,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圣经。而对我来说,虽然现在我还不是投资者或者理财者,因为现在还没有很多的个人资金。但是这本书上所讲述的经济学的内容和思想将深深的影响我这一辈子,并将对我以后在投资理财方面产生巨大作用。
读了这本书,我就我所获得的知识,还有我的感想大概的描述一 1
《证券分析》读后感
下,下面便是我的收获和感想: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在一开始便阐述了“投机”与“投资”的区别。而这一区别是很多的资深的证券分析师都无法明确的给出一个界定的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的之间的争论从奴隶社会便开始了。而直到20世纪证券产生之后,造就了伟大的证券分析的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虽然我不是经济学的学生,但是现在的我却能辨别投机与投资的区别了:所谓投机是以获取高额利润、甚至以暴利为目的,一种短期的资本狩猎的行为,其市场特征是缺乏理性的,因市场异动而异动的。而投资行为是合理支配自有资金,为实现个人资本保值增值而进行的一项长期理财活动,其行为一般不受短期的利益冲突而迅速改变的。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师我不曾听说过,感到有点惭愧。但是他的得意学生之一股神——巴菲特,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巴菲特正是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提携之下才领悟和掌握了证券分析的理论和真正的投资真理。巴菲特反对“随机行走”理论正是以拉恩这样众多的事例为依据的。但是他还注意到,格雷厄姆在其4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仅造就了许多专职的货币经理,还促成了一个繁荣的投资者阶层。“格雷厄姆和多德斯维尔阶层确实存在,”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智力庄园。”事实上,这个不断变化的阶层所包含的范围已超出了在哥伦比亚大学向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人。对于本的投资客户、他的朋友和同事,甚至是那些仅仅从他的著作中了解他的人来说,格雷厄姆和 2
《证券分析》读后感
多德斯维尔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这些人遍布在世界许多地方。格雷厄姆的经济思想也在每个投资理财人的头脑中扎根。
在本书中,格雷厄姆还阐述了“风险”并不和“收益”成正比的理论。其精辟之言,无法媲美。从中学习到的对证券分析采取一种理性的预期,和对市场在人的非理性情况下崩溃的原因。真实价值和内在价值以及实际价格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格雷厄姆用极其准确而又简略的语言描述了证券行业中的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尽管格雷厄姆在1934写了此书,但是对我们这些后人的影响切从来没有过时。
投资股票是什么、投资股票为了什么?我之前对这些概念都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明白了,知道投资股票是为了赚钱!钱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来源应该是公司的收益,如果你从股票的交易价差中获了的利润,是因为别人更看好这家公司,所以这个“别人”买入的依据也应该是公司的收益,脱离了这个根本,就像沙滩上建起的高楼,随时会倾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能获得年3%的利润,那把钱借给企业想要获得的利润当然应该超过3%,因为大家都知道银行比企业更保险,这是购买债券的基本逻辑,银行跟企业是有差别的,同样企业跟企业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不同公司的债券收益应该是不同的,这个差异的部分其实代表了风险,但不同公司的债券收益的底线都是必须高于银行存款的。还有关于股票,如果一支普通股的收益比率是10%,3
《证券分析》读后感
也就是说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在这10年中企业会面临很多不同的情况,投资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投资人必须依赖公司的过去和现在对企业的未来做一些分析,并作出买入、卖出或者继续持有的决定,这些分析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量的方面,比如收益数据、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等,另一方面是质的因素的考虑例如公司的地位、前景、资源损耗等等,因为人的分析总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分析所依赖的数据也不可能完全可靠并且一成不变,所以证券分析(对股票和债券的分析)是一个模糊的艺术,证券的估值只能尽量靠近真理但无法绝对精确,但这种估值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入的大约的安全边际,为了允许出现错误,那么以低于安全边际的价值打折买入将显得十分的必要,折扣越低则证券的安全边际也就越高。
幸运的是市场的无效性给了证券投资者以低价买入的机会,由于大多数投资者的惰性使得一些证券的价值总是不被市场价格所充分反映。挑选这些被低估的证券就成了一个真正投资者所应该做的事情。《证券分析》伟大之处在于它所提出的理论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不像一些技术理论那样难以捉摸。
还有格雷厄姆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投资选股的秘诀,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影响重大。格雷厄姆的秘诀是: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在深刻反省了华尔街股市由兴旺到崩溃的全过程后,本·格雷厄姆号召广大投资者反对投机所带来的恶罪,极力主张投资者反对投机所带来的罪恶,极力主张投资者们的注
《证券分析》读后感
意力不要放在市场行情上,而要放在股票看作企业的份额,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理论实质上也是企业价值分析理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一方面是证券规模和证券结构在迅速扩大和深化,一方面是证券投资理论的相对匮乏。如果有人说,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投资选股还不需要什么方法论,只要跟紧了政策、跟对了消息就行,他的话肯定能得到一大批股民甚至机构的赞同,不过,读了下面来自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中的这段话后多少会让我们冷静下来:
“在过去的5年里,金融市场中最不同寻常的特点就是被纯粹的心理因素控制。在以前的牛市中,股票价格的上涨与整个大经济环境的上升具有密切的关系,投机客的盲目乐观情绪只是使得股价出现暂时的高峰。但是在1921年到1933年的经济循环中,这种高峰历时数年,而不是数月,其推动力量不是某一批投机客,而整个金融界。‘新时人’主义——即无论价格有多高,绩优股(蓝筹股)都可以作为稳健的投资工具的说法——只不过是那些以投资为名,狂热地进行金融赌博的行为的托辞。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现象,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一些抽象的影响价值的因素,比如商誉、管理、预计盈利能力等不甚了解。”
虽然说,类似于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的事件在我国股市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导致当年华尔街股市山崩盘的原因还是值得今天中国证券市场注意的。《证券分析》系统地进述了如何对证券背后的
《证券分析》读后感
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分析,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了相当深刻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由于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大批企业(除银行)的又一个重要融资渠道,证券市场的效率也会直接导致这些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如何透过所发行的证券的价格客观地把握企业自身真实的价值,合理安排证券发行的数量和结构,采用最适合公司具体情况投融资行为,最大化股东的投资价值,也应成为今后指导我国企业在证券市场采取理性行为的重要原则。国契约,从这个角度说,《证券分析》一书对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也会具有很大启发价值。
当然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还讲述了很多的知识,我也还没有把这本书的内容全部读完,现在还只是懂得其中的一小部分知识,但我依然会坚持读完,因为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将这本书郑重的推荐给大家,如果你想投资于股市,不妨一读。
姓名:唐晓川
学号:09066007 2011年6月5日
第二篇:证券分析读后感
读《证券分析》有感
读《证券分析》后感
这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公选课《个人投资理财》,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证券分析》,刚开始读的时候由于不是很了解经济方面的知识,很多概念都不知道,这本书不是很吸引我。后来询问读过这本书的同学,他们都说刚开始接触这样的书籍都有这样的感觉的,慢慢的读就会有很大的收获的。于是我坚持把这本堪称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读完,读完后我已被《证券分析》所描述的理论深深感染,我很激动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收获真的不少,让我懂得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绝对称得上是一部经济学的经典,从它于1934年问世以来,至今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书籍,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这本《证券分析》对无数投资者来说都是受益匪浅,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圣经。而对我来说,虽然现在我还不是投资者或者理财者,因为现在还没有很多的个人资金。但是这本书上所讲述的经济学的内容和思想将深深的影响我这一辈子,并将对我以后在投资理财方面产生巨大作用。
读了这本书,我就我所获得的知识,还有我的感想大概的描述一下,下面便是我的收获和感想:
中南名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自动化专业学号:09063204姓名:欧纲勋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在一开始便阐述了“投机”与“投资”的区别。而这一区别是很多的资深的证券分析师都无法明确的给出一个界定的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的之间的争论从奴隶社会便开始了。而直到20世纪证券产生之后,造就了伟大的证券分析的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虽然我不是经济学的学生,但是现在的我却能辨别投机与投资的区别了:所谓投机是以获取高额利润、甚至以暴利为目的,一种短期的资本狩猎的行为,其市场特征是缺乏理性的,因市场异动而异动的。而投资行为是合理支配自有资金,为实现个人资本保值增值而进行的一项长期理财活动,其行为一般不受短期的利益冲突而迅速改变的。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师我不曾听说过,感到有点惭愧。但是他的得意学生之一股神——巴菲特,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巴菲特正是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提携之下才领悟和掌握了证券分析的理论和真正的投资真理。巴菲特反对“随机行走”理论正是以拉恩这样众多的事例为依据的。但是他还注意到,格雷厄姆在其4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仅造就了许多专职的货币经理,还促成了一个繁荣的投资者阶层。“格雷厄姆和多德斯维尔阶层确实存在,”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智力庄园。”事实上,这个不断变化的阶层所包含的范围已超出了在哥伦比亚大学向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人。对于本的投资客户、他的朋友和同事,甚至是那些仅仅从他的著作中了解他的人来说,格雷厄姆和多德斯维尔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这些人遍布在世界许多地方。格雷厄姆的经济思想也在每个投资理财人的头脑中扎根。
在本书中,格雷厄姆还阐述了“风险”并不和“收益”成正比的理论。其精辟之言,无法媲美。从中学习到的对证券分析采取一种理性的预期,和对市场在人的非理性情况下崩溃的原因。真实价值和内在价值以及实际价格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格雷厄姆用极其准确而又简略的语言描述了证券行业中的各种令人头疼的问题。尽管格雷厄姆在1934写了此书,但是对我们这些后人的影响切从来没有过时。
投资股票是什么、投资股票为了什么?我之前对这些概念都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明白了,知道投资股票是为了赚钱!钱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来源应该是公司的收益,如果你从股票的交易价差中获了的利润,是因为别人更看好这家公司,所以这个“别人”买入的依据也应该是公司的收益,脱离了这个根本,就像沙滩上建起的高楼,随时会倾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能获得年3%的利润,那把钱借给企业想要获得的利润当然应该超过3%,因为大家都知道银行比企业更保险,这是购买债券的基本逻辑,银行跟企业是有差别的,同样企业跟企业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不同公司的债券收益应该是不同的,这个差异的部分其实代表了风险,但不同公司的债券收益的底线都是必须高于银行存款的。还有关于股票,如果一支普通股的收益比率是10%,也就是说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在这10年中企业会面临很多不同的情况,投资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投资人必须依赖公司的过去和现在对企业的未来做一些分析,并作出买入、卖出或者继
续持有的决定,这些分析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量的方面,比如收益数据、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等,另一方面是质的因素的考虑例如公司的地位、前景、资源损耗等等,因为人的分析总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分析所依赖的数据也不可能完全可靠并且一成不变,所以证券分析(对股票和债券的分析)是一个模糊的艺术,证券的估值只能尽量靠近真理但无法绝对精确,但这种估值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入的大约的安全边际,为了允许出现错误,那么以低于安全边际的价值打折买入将显得十分的必要,折扣越低则证券的安全边际也就越高。
幸运的是市场的无效性给了证券投资者以低价买入的机会,由于大多数投资者的惰性使得一些证券的价值总是不被市场价格所充分反映。挑选这些被低估的证券就成了一个真正投资者所应该做的事情。《证券分析》伟大之处在于它所提出的理论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不像一些技术理论那样难以捉摸。
还有格雷厄姆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投资选股的秘诀,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影响重大。格雷厄姆的秘诀是: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在深刻反省了华尔街股市由兴旺到崩溃的全过程后,本·格雷厄姆号召广大投资者反对投机所带来的恶罪,极力主张投资者反对投机所带来的罪恶,极力主张投资者们的注意力不要放在市场行情上,而要放在股票看作企业的份额,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理论实质上也是企业价值分析理论。目前,中国证券
市场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一方面是证券规模和证券结构在迅速扩大和深化,一方面是证券投资理论的相对匮乏。如果有人说,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投资选股还不需要什么方法论,只要跟紧了政策、跟对了消息就行,他的话肯定能得到一大批股民甚至机构的赞同,不过,读了下面来自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中的这段话后多少会让我们冷静下来:
“在过去的5年里,金融市场中最不同寻常的特点就是被纯粹的心理因素控制。在以前的牛市中,股票价格的上涨与整个大经济环境的上升具有密切的关系,投机客的盲目乐观情绪只是使得股价出现暂时的高峰。但是在1921年到1933年的经济循环中,这种高峰历时数年,而不是数月,其推动力量不是某一批投机客,而整个金融界。‘新时人’主义——即无论价格有多高,绩优股(蓝筹股)都可以作为稳健的投资工具的说法——只不过是那些以投资为名,狂热地进行金融赌博的行为的托辞。之所以出现这种心理现象,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一些抽象的影响价值的因素,比如商誉、管理、预计盈利能力等不甚了解。”
虽然说,类似于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的事件在我国股市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导致当年华尔街股市山崩盘的原因还是值得今天中国证券市场注意的。《证券分析》系统地进述了如何对证券背后的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分析,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了相当深刻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由于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大批企业(除银行)的又一个重要融资渠道,证券市场的效率也会直接导致这些企业
资本结构的调整。如何透过所发行的证券的价格客观地把握企业自身真实的价值,合理安排证券发行的数量和结构,采用最适合公司具体情况投融资行为,最大化股东的投资价值,也应成为今后指导我国企业在证券市场采取理性行为的重要原则。国契约,从这个角度说,《证券分析》一书对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也会具有很大启发价值。
当然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还讲述了很多的知识,我也还没有把这本书的内容全部读完,现在还只是懂得其中的一小部分知识,但我依然会坚持读完,因为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她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也将这本书郑重的推荐给大家,如果你想投资于股市,不妨一读。
姓名:欧纲勋学号:090632042010年12月9日
第三篇:《证券分析》读后感(二)
《证券分析》读后感
(二)第一部分:调查及方法之第一章
对《证券分析》有个很高的赞誉——投资者的路线图,《证券分析》读后感(二)。而我感觉第一部分最像路线图。第一部分是本书的纲领所在。
1、分析定义.分析是指:认真研究现有事实,并在已确立的原则和合理的逻辑基础上试图得出结论。结合导言,我们可以发现,在平时进行分析时,分析者所依据的原则很重要。原则的合理可靠与否,直接决定了分析结论是否正确,在多大范围内正确。对不同的分析结论进行比对时,只有秉持同一原则的比对才有意义。对在不同原则下做出的不同的分析结论进行比对,属于鸡跟鸭讲。
此外,对于证券分析,很多的结论是基于未来的预期,不是现有的事实,这一点,我们应特别注意。
2、证券分析不是精确学问.格雷厄姆指出投资本质上不是一门精确的学问,因此,证券分析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过,人类所有的学问的精确都是有限的。就像法律、医学、军事以及企业营销一样,投资的成功跟运气和经验有密切联系。但是,在法律、医学、军事以及企业营销里,分析是必须的。换句话说在很多领域里分析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是必要条件,证券分析就属于这种情况。
3、分析的困难与局限。格雷厄姆回顾了大萧条前后,美国经济和股市的大波动对证券分析造成的困难。此处的启示:我们的分析是基于一般情况做出的结论,在特殊情形下,我们的分析结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看起来不适用,对此,我们应有所准备。(企图做出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面面俱到的分析来,基本不可能)格雷厄姆在第一章有很大的篇幅讲了在证券分析中的一些主要障碍。形成这些障碍的原因是各不相同,但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原则,仅仅分析本身并不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读后感《《证券分析》读后感(二)》。
4、分析的三大功能:
1、描述功能;
2、选择功能;3评判功能。在我们平时的分析中,大部分的分析文字都属于描述功能。例如,某某企业好,利润增长了多少,销售增长了多少,占有率是多少。这些都是描述,仅仅是第一步,接着我们应该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更好的企业。几个企业摆在一起,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以及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5、一个案例:1922年莱特航空每股收益2元,股息1元,价格8元。1927年,每股收益3.77元,股息2元,1928年,每股收益8元,每股资产不到50美元,每股股价280元。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成长股。那时的航空业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发展空间无限,而且莱特航空的创始人就是莱特兄弟(好比乔布斯),血统不错吧。莱特航空的表现也确实亮丽。从1922年开始,到27年复合增长率是13.5%,到28年是26%。我相信这样的数据放到现在的中国,一定会有相当多的人为他歌功颂德,拼命推荐的,指出其30多倍的市盈率实在是太便宜了。当然,不用说莱特航空无论是股价还是随后几年的业绩都够惨的。虽然,这里面有大萧条的因素,都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在1928年购买股票支付的价款里,主要就是支付公司的前景,即将公司的前景转化成资本。他们为此支付了多少年的前景啊???(注莱特航空1929年经合并后成为柯蒂斯-莱特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二战时,公司制造了超过29000架飞机,其生产的战斗机和运输机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但公司随后衰落,飞机制造部门被出售,转型成为飞机零部件制造商,现在是否还存在我没有资料)
6、分析和投机。投机也需要分析,那么分析是否能使投机获得优势,格雷厄姆认为不能。我的版本对这一段的翻译是一塌糊涂。我看了以后对其意义不甚明了。但分析不能使投机获得优势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股票的价格价格上涨或下跌了,其中一般都会是因为有对这个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出现了。作为投资分析,我们会对各种对该股票有利或不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看看主次,找出最主要的。如果股票的价格已经包括了企业的主要因素或者引起票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因素是次要的。那投资者应该回避这样的情况或者忽视价格的波动。但是对于投机者来说,只要价格波动达到一定程度,他就要参与其中。这样的话,分析的作用就没有了。在目前的A股,机构一般都有研究部门,但是由于他们的基本原则都是投机的,所以,研究分析对他们能带来的好处很少而无论他们的研究部门能力有多强。
第四篇:《证券分析》读后感(一)
《证券分析》读后感
(一)《证券分析》最早在读书的时候从学校图书馆里看过一本,是哪个版本翻译过来的,什么时候出版的都记不得了,总之没看完,《证券分析》读后感(一)。效果就是知道了有这么一本书。后来在网络上看了一些,再后来09年买了一本。
要说看这书啊,感觉形同嚼蜡。很多人怪翻译的不咋样。我想,也不能怪译者,估计他翻译这书比嚼蜡还难受。因为看的实在难受,所以,看了几遍我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好在无所谓,慢慢看。这次看这里看出个东西,下次在那里看出个名堂。最近再看,又有了点感想。所以,决定写个读后感,不过对我来说,这本书还是艰途,离看完了,理解了还远,所以,这些小文字不是对《证券分析》正确理解。同时,有时我的想法可能和格雷厄姆不一样。虽然,我把他及他徒弟的思考当作我投资的指南,不过我从来没打算把他或者他徒弟贡起来,成为格教教徒或者巴教教徒。同时,我也不会一章,一章的写,因为有的章节看的很粗。
一、导言
在导言里我看到了下面几处东西
1、以投资和投机的差别来区分证券类别:在导言里,格雷厄姆对把证券分成债券和普通股两个大类。分别对债券和普通股的几个关键要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对证券的分类,首先格雷厄姆对把证券分成债券和普通股两个大类。其中债券包括债券和优先股。但是,格雷厄姆不是把债券分成债券和优先股两个大类。而是分成了高价类和投机类,没一类都包括债券和优先股。为什么这样分呢?导言里在讨论投机级债券时有句很重要的话:把这些证券当作普通股来处理(要注意它们的限制性条款)一般而言没什么问题,这要比将其看做高级证券中的较低等级的类别好一些,读后感《《证券分析》读后感(一)》。这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里反映出了《证券分析》这书的核心思想:根据投资和投机的情况来对证券分类,而普通股无论如何都有投机成分。
2、关于价值投资:在本书里,格雷厄姆并没有说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虽然,我没有看过比《证券分析》更早的有关投资研究的书籍,但是从本书的描述来看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在《证券分析》写出来前就有了。在导言里,格雷厄姆谈到通用电气的股价因为1937年-1938年业绩下滑而出现超过50%的下跌时指出,通用电气以68美元价格出售反映了公众对其的乐观态度,而25美元的价格则反映了同一伙人的悲观态度,说这些价格代表:价值投资“或“投资者价值评估”,即是对英语的侮辱,也不合常理。这话的意义出了说明我在本段开头的观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到现在为止很多人特别是投研机构用一个企业的预期利润增长率来说明要套什么样的市盈率,再乘以一个盈利就成了这个企业的估值,就成了价值投资。这种把戏在近百年前就有了,而且被格雷厄姆嗤之以鼻。
3、流行的观点很早就流行了。很多人都特别爱强调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假如有这样的特色,那么,现在在中国的那些股评家或者机构或者电视台讨论股票的多数说法和观点就不应该出现在格雷厄姆的书里。然而,书里提到的很多被格雷厄姆批驳的东西实在是太熟悉了。
在书里我看到了一般在我们现在依然经常讨论的三个问题:
1、市盈率;
2、好企业;
3、时机。
第五篇:证券分析资格证
概述
证券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就业,主要就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证券市场、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及预测,并向投资者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上述报告及分析、预测或建议等服务的专业人员。[1]
编辑本段
从业资格
《证券法》第l70条规定,分析师,即投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证券专业知识和从事证券业务或证券服务业务两年以上经验。认定其证券从业资格的标准和管理办法,由中国证监会制定。目前,在我国希望成为证券分析师的人员,首先须参加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证券市场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等学科的从业资格考试,再由所在的证券公司或咨询机构到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执业人员,即成为证券分析师。
编辑本段
报考条件
事实上证券分析师并不是一个考试,这点请大家注意.大家要参加的是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注意:资格证是证券公司的任职基本要求,做业务员都需要的,证券分析师是岗位的名称,需要你考投资分析师证,金融分析师等等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自2003年起向社会及境外人士开放。凡年满18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境内外人士都可以报名参加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编辑本段
职业要求
分析师在证券市场从事证券业研究,是一个高智慧、高挑战的行业,其从业者不但具有理论根基、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而且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等高尚品德。证券分析师要时刻面对市场上纵横交错的大量信息,包括错误信息和鱼目混珠的建议,还要面对证券市场不同层次的投资群体――他们的需求范围甚广而又具体,其差异又较大,其构成股市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形成市场口碑的效应也是非常直接的,这样就要求证券分析师调动自己全部的智慧,独立思考,去伪存真提炼出有价值的投资策略或建议。因此,证券分析师在证券市场上职责重大,任务也非常明确。所以证券分析师在执业资格方面“门槛”是不低的。简而言之,证券分析师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和两个必要条件。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一:把握大势。具宏观经济理论知识,懂得并会有效收集、处理与金融市场,尤其与证券市场有关的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和国际收支状况,国民经济综合景气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各个行业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各种消费信息指数、以及市场预测心理状况等,再做出现在或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运行趋势或方式的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探析政府管理层可能会推出的财政货币调控政策,或对各个行业具有产业指导性的措施,及其会对证券市场演绎何种趋势,产生什么方向的作用,其力度大小,大概提前或滞后多长时间等,以力求把握证券市场的趋势或波段,从而有效避免犯方向性的误导投资者的错误。这要求从业者既懂经济金融,又懂证券市场。
基本条件二:具投资本领。拥有投资学知识,对实体经济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考察筛选、论证决策,因而积累起有选择投资项目的丰富实践经验;善于在上市公司公布的众多实体经济投资项目中,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经验及特别的“感悟”能力,挑选出成功概率大、投资周期短、利润最大化、风险尽量小的项目,从而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最好有过银行或信托公司和其它投资公司经营工作的经历。
基本条件三:具专家素质。拥有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律知识,能对报告、中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指标和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有识别“数字游戏”,剖析其水分大小的能力,且能避免被虚假的财务报表所迷惑。同时,了解中国为调控金融风险和证券发行、承销交易而制定的法律体系,熟悉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由于现阶段市场法规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因而,分析师还要担当起法规、政策的捍卫者,维护社会公众股东,尤其是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利益的重任。既要律人,更要律己。
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一:通晓证券市场的技术分析。不但具有较强的综合技术分析能力,且能在此基础上,依据现阶段证券市场运行特点而有所创新,形成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证券市场技术分析办法。与此同时,还要广交朋友,尤其与证券市场层次较高的人广为接触,争取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以增加高质量的信息渠道,形成丰富、完善、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网络,用于沟通、应对检查和交流。
必要条件二:要经历过几次股市牛熊交替的洗礼。在积累一手的、丰富而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心理上反复历经摔打磨练之后,人才对证券市场有着“悟性”甚高的敏锐力,并能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时,分析师会觉得自己是个极度孤独者,所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穿梭于证券丛林的投资猎人。此外,还要有做好投资客户心理医生的能力,帮助投资客户克服心理障碍,稳定心态,达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境界,不为短线波动而产生浮躁情绪,以致贻误战机。
以上五个条件是一个中国证券分析师的执业条件,笔者认为也是证券分析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具备的条件越充分,其本身素质、智慧和能力就越高,那么提供给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产品”——证券分析研究报告的质量就越高,价值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