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色经典后有感(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3: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红色经典后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红色经典后有感》。

第一篇:阅读红色经典后有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学院:文学院 姓名:任婉文 学号:20134230622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仍然有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就特别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当今的中国迅猛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也展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奇迹,在于追求社会主义美好事业的人们能够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具体化、生动化。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首先有助于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而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性认识。总书记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果不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究竟说了些什么,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恩格斯这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虽然写于19世纪80年代,但由于它深深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沃土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系统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又科学指明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因此,它仍然是我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权威教材和最好的“入门”。

其次,重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可为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恩格斯的这个著作,牢牢构建在唯物史观哲学基础之上,探讨了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的理论;提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观点;主张“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所有这些,对我们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等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光辉著作,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和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甚至出现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有这些,无不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芒,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党的力量,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第二篇:红色经典有感

为人民服务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当我还在孩提时代,就已熟背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三篇文章。同时在自己的脑海里也深深地刻下了“张思德”这个广为传颂的名字。但当时,只是对字面的认识,多少年过去,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也还是幼稚而肤浅的,对张思德的了解也仅限于他在烧木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今天,重温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感受颇深,我们党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就有希望,人民的利益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大有希望。

六十年前,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主席在为一个普通战士召开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演讲。这篇重要著作和著名演讲,它所体现的真知灼见,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中国人民。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自发地行动起来,掩护共产党人,支援前线,抢救和运送我军伤员,为的是什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解放人民大众奋斗的,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寄托着劳苦人民的希望,寄托着民族的希望。这是我们的敌人和任何反动派所无法做到的。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过上了几千年来未曾实现的幸福生活。党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最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和拥护,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党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是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这是人民心中那杆称称出来的结果。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拨乱反正,党领导人民走上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空前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成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最大受益者。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经受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各种考验,从普通一兵到高级领导,涌现出数不清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各条战线上为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奋勇前进的光辉旗帜。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就有希望,人民的利益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大有希望。八十多年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程中,党一直坚持这一宗旨。八十多年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总结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正确认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总要求。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具体到一点,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在这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历史传承和具体的统一。永远服务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力所在,是党保持先进性的不竭动力,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展就会产生新思路,改革就会出现新突破,开放就会开创新局面,各项工作也会有新举措、就会出现新气象,今天我们在掀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热潮中,再次重温和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篇经典著作,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辨别和衡量是非、善恶、美丑、功过、得失、苦乐、荣辱、爱憎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全力以赴地作好各项工作。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宗旨。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我们党夺取政权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自由。建立新中国以后,巩固执政地位,也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和幸福。虽然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但我们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也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党。她既勇于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又敢于为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也就是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因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利益的代表者,由于阶级的本性和历史的局限,决定了其本性都是立党为私、执政为己的。与之相反,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所代表的利益必须是全人类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理想、最好的社会制度,实现这一制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多少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理想、信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理想、信念对人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它使人们在行为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情感。这种意志和情感是人们进行有目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在的精神动力。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他就会激发实现理想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甘愿为理想的实现牺牲一切。

重读《为人民服务》,我深深地感到,为人民服务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必须紧跟共产党走,党所领导的是一条光明的大道,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议论,说共产主义太渺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太抽象,都是错误的,历史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共产主义一定能达到。只有坚定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

为人民服务不是句空话,需要我们一如继往努力工作,心想群众,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正如李素丽同志说的,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小时候常说雷锋叔叔的一句话: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我也将用雷锋的话鞭策自己,向李素丽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红色之旅有感

追寻革命的足迹-红色之旅有感

“息烽”大学困着囚革命者的身躯,可是囚禁不了革命者的思想。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挽救了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巍巍歌乐山,滔滔嘉陵水。在重庆城区西北郊的白公馆渣子洞,躺着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英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市直机关党工委的组织下,10月20-11月7日,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贵州的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地址、重庆的渣滓洞和白公馆。

重庆歌乐山是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我们先后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先进事迹,通过大量的史实展物,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时期。此时大家的心情比较凝重,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

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这里先后关押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家人、小萝卜头宋振中、张露萍、车耀先、韩子栋等爱国志士1220余人,没有一名能逃离,但也没有一名叛变。数百名革命者为了民族大业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集中营里可以看到随处林立的岗哨、阴暗潮湿的牢房、阴森恐怖的刑讯室、各种骇人听闻的刑具,还有那些令人作呕的宣传标

语。一路参观,爱国志士们当年生活的暗无天日的牢房、人均只有1尺3宽所谓的“床”、日夜陪伴的手铐脚镣、用来放风的木笼……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被叫做“猫洞”的刑讯室,正是当年残害折磨爱国仁人志士的地方,在这里曾施行了多少惨无人道的酷刑,又埋葬了多少英勇不屈的烈士!如今的“猫洞”悄无声息,早已不见当年的血腥,陈旧的刑具、冰冷的镣铐向世人讲述着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我的心情压抑得几乎窒息,我仿佛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们忍受着非人折磨和身心煎熬;我仿佛听到了先烈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声,这声音里浸透着怨愤、忧伤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豪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集中营里的一切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崇敬,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遵义是一座转折之城、会议之城,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历史的教科书中永远有它的一页。1935年1月,就是在遵义,在一个十平米见方的会议室里,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央大多数领导人觉悟的基础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遵义会议会址历经岁月和风雨的洗礼,几经修缮,依旧保存得非常完好。陈列观里的史料、照片记载着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红军当年留下的一纸一物,破烂的棉衣、磨黑的算盘、装谷的簸箕,则默默传递着当年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也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特别是那些写在门板上各种字体的标语,当年红军就是用这种方式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让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燎原。而毛泽东遗物展则刻画了一代伟人在这里崛起的经过,让我对毛主席卓越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更加钦佩。

红色旅游的这些天,让我感受颇多。每到一处革命纪念地,我就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多一分了解。我震惊于战争的残酷、革命的血腥、敌人的凶残,但更多是被革命志士的浩然正气、革命情怀和对信仰的执着坚定所折服。我们追寻历史,为的是铭记过去;我们缅怀先烈,为的是珍惜现在。当年红军把革命的种子播在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今天,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的是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市政府办 阿丽米拉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读红色经典有感

读红色经典有感

篇一:读红色经典有感

今天我读了<红色经典>故事>这本书,我被刘胡兰的>勇气深深吸引,我仿佛看到刘胡兰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情景。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946年被分配到云州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委员,1946年12月12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州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名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当匪军逼问刘胡兰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慌张拼死不肯说出共产党的秘密,被匪军用铡刀当场刺死。刘胡兰当时15岁。毛主席听到,为刘胡兰同志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但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却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现在,我们说在和平年代,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学习英雄,人与人只顾自己,不为别人着想,他们变得冷漠,但他们是否想到,我们今天的这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我们不应该忘了他们,我们学习的是革命主义精神。

如果人们为人民服务,例如当人家进单元门车子推不进去时,帮忙推下门;捡一次垃圾;给灾区多捐一次钱,那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小事。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品读红色经典的故事,怀念革命先烈,牢记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发扬光大,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篇二:读红色经典有感

感人的红色经典——读《苦菜花》有感书对我们而言,是一种珍贵无价的赐予。

但是,最让我们铭记的却是那些和《苦菜花》一样感人的红色经典。仔细品读,可以了解先辈们的凄怆和悲壮,正是他们在硝烟弥漫和埋伏重重的生死场中,用自己的红色鲜血谱写了一部部英雄曲与血泪史。夜已深,寝室内柔和的灯光下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把我带到了《苦菜花》描写的那熟悉而又遥远的抗战年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位母亲微厚的嘴唇两旁,有两道明显的弯曲的深细皱纹,像由于在忍受巨大的苦痛而紧闭着嘴强不呻吟似的。她在村中一向是受人尊重信赖的女人,谁都说她贤惠、心肠好、待人直,为人正派,肯帮助人。母亲曾说:“苦菜的根虽苦,开出的花儿,却是香的。”这片土地上女孩子们都会唱《苦菜花》这首歌谣。母亲就像一朵芳香的苦菜花。冯德英笔下的母亲,当初面对大女儿娟子要参加抗日时,心中满是怀疑,眼中全是恐惧。但当她和村人目睹日本人野兽一样的行径,明白了非要革命不可时,这位母亲立刻转为支持儿女,她是儿女们坚实的后盾。一步一步地,母亲也走上了抗日这条漫长而又曲折的路。有多大的苦,她都坚持下来,她也是革命的榜样人物。

她对待亲人是那样的亲切和友善,对待敌人却又是那样的坚定与冷漠。面对敌人的严刑酷打,威逼利诱,用精神战胜肉体折磨的苦楚,母亲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理智地面对事实:“革命就是要打仗,要流血,要死人。”战争激烈而残酷,终于,先辈们击败那些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以胜利者的姿态迎来了黎明。我们伟大的母亲却不幸中弹,当她注视着女儿秀子给她送的一大片金黄色的苦菜花时,她嘴唇两旁的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好像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如今,我们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怎能忘记这无数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今天的和平时代!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是他们,用一腔爱国之心谱写了新中国最华丽的篇章!面对五星红旗,我们责无旁贷!今后我一定要这落后必将挨打的教训,好好学习,将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建设伟大的祖国,才能使我们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祖国人民交上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篇三:读红色经典有感

今天,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描写重庆解放前夕许多革命先辈在狱中英勇不屈的和敌人斗争的故事。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里被关的英雄们就算是被敌人严刑拷打死了也不会对国民党泄露半句共产党的机密。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秘密杀害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还有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被江姐坚定的毅志打败了。

读了这本书,映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原名叫宋振中,8个月时与母亲 徐林侠一同被关在了渣滓洞看守所。由于缺乏营养,他头大身小,面黄肌瘦狱友们都爱怜地称他为“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经过父母和狱友们的多次斗争,特务们才同意由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因为行动比较自由,所以他常常为狱中的共产党员传递消息和传送东西。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9岁。

而我4、5岁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学溜冰,学画画。上学后,有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妈妈又会给我辅导作业,还去兴趣班学习,放学之后,外婆 早早做好了可口美味的饭菜„„我们现在有多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呀,比小萝卜头要好成千上万倍!

小萝卜头的故事已深深地影响着我!他时时刻刻对我敲响警钟,叫我要刻苦学习,天天向上!以英雄们为榜样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第五篇:红色之旅有感

红色之旅体会——感受韶山

今年五月,国信地产第八党支部组织了湖南红色之旅考察活动。我有幸成为踏上红色之旅的一员。说实在的,起先我认为学习伟人、学习革命历史在书本上足够了。但经历这次考察后,我那种情感冲击是学书本时从来不曾有的感受。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我感受到了今日韶山的风景优美、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绿树葱笼,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爱戴和怀念。

毛主席那高达10.1米、两手卷握文稿、两眼炯炯有神地注视远方的铜像矗立于青松环绕的广场上。带着崇仰的心情远远地看其清幽,近近地看其高大,粗看其伟大,细看其豪放。看他的风貌,承受了许多风风雨雨,看他的历史,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在他的眼中,时刻散出坚贞不渝的品格。久久瞻仰,心系伟人,钦佩之情溢于言表。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荡人心的巨人之声。站在铜像前,会使你增添一种无穷的力量。有一种“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革命豪情。

韶山的人民已经把毛主席当成神来供奉和朝拜。所以才有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落成后,山上杜鹃花开,鲜艳喜人;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日月同辉,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火球,银色的月亮被远天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等神奇的传说。韶山人说,现在富裕了,得感谢毛主席,没有毛主席谁会来韶山这如此偏僻的小山冲!

昔日,是韶山养育了主席;今日,却是因为主席,韶山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睹毛主席故乡的真容,了解主席过去的种种,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从另一方面加快了韶山经济的发

展。韶山,一个永放光芒的光辉之地,把自己的特色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是的,毛主席确实值得崇敬和爱戴!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带着家人一道浴血奋战,牺牲了那么多亲人。是以他老人家为首的革命前辈缔造了新中国。我们怎能不怀念他,又怎能望记历史!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新时期继续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观、苦乐观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下载阅读红色经典后有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红色经典后有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之旅有感

    红色之旅有感建党90周年,有幸参加红色旅程,参观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居、革命圣地井冈山。这一路走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在那里,接受革命教育我心情十分激......

    读红色经典有感

    读红色经典有感(一): 读《八路军战史》有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结束的第七十个年头,但是不管是对于我们还是老一辈经历过那些疾苦的人们,提起这个可悲可泣的历史还是有众多感慨。令......

    读红色经典有感

    人骨子里的信念 读----《保卫延安》有感 当历史的尘埃,悄然落定。我们回首,用探索的目光,向后看,穿过蒙蒙的飞舞的沙砾,去窥探,在那一片火红的胸膛上,蹦跃着的坚定信念。它是怎样的......

    读红色经典有感

    篇一:读红色经典有感今天我读了这本书,我被刘胡兰的勇气深深吸引,我仿佛看到刘胡兰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情景。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946年被分配到云州西村做......

    观《红色力量》有感

    观《红色力量》有感 Thoughts on Red Force 今天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红色力量》,讲述的是习近平同志走过的足迹,特别是他在河北正定县的那段岁月,也......

    读红色经典有感征文

    读《红岩》有感火红的年代,赤胆的忠诚,革命者穿透一切的目光,这是我读完《红岩》之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的镜头。 与深沉的暗夜,萧瑟的寒风,还有那摆满刑拘的刑讯室里,吆喝声不绝„„......

    游“红色之旅”有感

    游“红色之旅”有感 有幸参加了 “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一路走来,既让我追溯了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感受到伟人决策千里的魅力,体会了祖国的繁荣强......

    观看红色电影有感范文大全

    观看红色电影有感 在党课培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了我! 可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江姐,心里对她充满崇拜和敬畏,为了对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