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色力量》有感

时间:2019-05-14 16:5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红色力量》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红色力量》有感》。

第一篇:观《红色力量》有感

观《红色力量》有感 Thoughts on Red Force

今天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红色力量》,讲述的是习近平同志走过的足迹,特别是他在河北正定县的那段岁月,也促使着我参加完活动后从网上搜索着有关正定县的故事。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常胜将军赵云故里。面积不足5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曾是有名的贫困县。

1982年,习近平同志到河北正定县工作,1983年任正定县委书记,当时的习近平年仅30岁。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礼贤下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进行分类、汇总,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

习近平同志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3月,正定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以大布告形式在各生产队、机关、学校、工厂张贴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3月29日,“九条规定”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在河北“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全国各地人才开始关注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正定,许多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来人来函要求到正定工作,为正定的经济腾飞出力。正定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

习近平同志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

习近平同志坚持“下挖”、“内用”并举选拔县内人才。起用县社商品生产中一批崭露头角的改革者,为他们清障除卡,让他们领路示范,从基层“挖”出人才。根据“人才账”对每人所学对号入座,合理安排工作,让他们“人得其所、才适其用”。(以上五段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1981年,恢复研究生考试。能够在1982-83年间,有此设想和做法,可见习近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全国各地开始重视知识分子,开始引进人才,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了,而习近平同志重视选拔人才的做法至少比全国早了十多年。

人才是一个地方飞跃发展的一大法宝,必须发现人才,重视人才,必须让人才得其所适其用,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既引进外来人才,又从内部挖掘人才,让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又要把熟悉内情、被埋没的人才或者崭露头角的有志有才者启用起来。内外兼修,不但充实了新鲜血液,也促使内部人员积极向上,增强了活力。

反观我们有些地方的做法,真的让人不敢苟同,出台的引进人才的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地方官员曾坦言,自政策制定以来,没有一个人才是按照这个规定来引进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制定的文件有问题,不切实际,不实用,只是应付公事,没有实际调查。这样的地区何以发展?

有理想有信念,这是前提,但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落在纸上,要落到实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讲得再好写得再棒,不去实际执行,或者无法实际执行,不过是一纸空文。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制定任何政策都是一样。

《红色力量》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有远见卓识,然后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富民兴国之道。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长,一个地方有好的官员,一个国家有好的领导人,这是家庭之幸,地方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第二篇:观纪录片《力量》有感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

边院中学武厚英

在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际。我观看了《力量》这部影片。这部纪录片运用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亲历者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沂蒙山区人民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讲述了历史革命中人民与党的血肉之情。看后,我感慨万分。

影片带着我穿越七十年的时空隧道,来到沂蒙山区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明的人物、感人的故事,沉重震颤着我的心扉。

明德英,一位靠替人看坟谋生的聋哑妇女,在抗战年代为救伤员毅然解开衣襟,将乳汁滴进伤员的嘴里,救活了战士、支持了抗日。这一情景在当年那种旧道德观的氛围下是不可想象的,但这位红嫂没有犹豫,她知道八路军是抗日的、是救国的、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其他的都顾不得了,质朴的沂蒙人。沂蒙红嫂不止一位,在那个年代,每一扇柴门背后都可能存在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红嫂、每一家都有一个烈士。共和国忘不了你们、忘不了红嫂。

王换于,沂南县东辛庄村战时部队托儿所的“所长”,入托的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才三天,都是革命军人的后代,王换于和乡亲们悉心照料,节俭一尺布、省下一口粮,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后来40余位孩子陆续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而王换于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为营养不良而先后夭折。同在一个屋檐下成长,同在一口锅里吃饭,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的父母打鬼子去了,不一定还能回来,咱得把人家的根留住了”,看到此处我无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朴实的妈妈,伟大的母亲!

《力量》是一面镜子,透过鲜活的画面,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涤荡思想,净化心灵。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一定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增强对党的信任,努力工作,把我们的水文事业做大、做强。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学生在一起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没有退缩,我认为自己个性当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轻言放弃,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去做好。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忠诚,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党员的行为,映照着人心向背;忠诚,是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我要立足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积极进取,自觉地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做出一名优秀党员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观《红色摇篮》有感-(定稿)

观《红色摇篮》有感

看了《红色摇篮>>,使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毛泽东。一代领袖毛泽东颇具传奇色彩,他的预见能力,指挥作战能力等等让人赞不绝口。毛泽东从湖南一个偏僻山沟子里的孩子,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最高领袖,成为二十世纪名扬世界的伟人。他的成功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智慧之路,他的成功靠的是他世所罕见的智慧。

他的诗句至今令我难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人要取得成功第一位的是要能正确认识行势,分析形势。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持久论战,以及外交史上一边倒的政策,都是正确分析形势而后确定下来的正确路线。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要这样,我们要时刻警惕,真确把握当前形势,国家面对经济危机,不是盲目的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审视局势,然后想办法改变学习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进步,让社会进步。毛泽东宽广的胸怀和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也实在让人佩服,在抗美援朝中,毛岸英壮烈牺牲,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儿子的牺牲而失声痛苦,他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议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儿子,就不能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面牺牲。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的。”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毛泽东强忍住了,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国家大事上,用工作冲淡悲痛!抗美援朝最终胜利了,无数英烈埋骨他乡。我正想有没有一位老人祈祷世间一切和平,不要再有战争了。

一代伟人,生活俭朴,吃的却和普通大众一样,在饥饿的年代,还要将吃晚饭的碗用热水冲泡,将冲碗水喝下去,他的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间都洋溢着伟大。

平凡孕育着伟大。在那个年代,人人都会说艰苦朴素是一种革命精神。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也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遗留下的美德。我们就应该学会节约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可以联想到自身或当代学生身上的一些弊病,不懂的艰苦朴素的道理,校园里更是弥漫着攀比之风;把大量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网吧老板手里的大有人在;地上随处可见矿泉水瓶,却不知道放在垃圾箱里或是回收利用……把传统美德忘的一干二净,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警惕。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党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我们后辈们应加倍珍惜,永久铭记,倍加珍惜。

第四篇:观红色旅游景点有感

观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10体11 石威 11351020 清明三天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周恩来纪念馆,感受总理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尊崇的恩来精神。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它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丰碑

站在仿西花厅的纪念楼前,注视着周恩来总理生前用过的办公用品和生活设施,不禁感慨万千,那简陋的条件与当今世代无法比拟,但就当时来说也是十分简朴,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的工作作风令我们敬重。再听着导游讲解的周总理生前的小故事,一个清正爱民的总理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更加生动起来了。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在文化大革命全国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总理力挽狂澜,激励稳定国家局势,安定人民生活;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周总理说过的那句话: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令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总理心中永远想着人民,他为了人民付出了一切。在与其他国家交往上,总理率先打开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总理为祖国付出了太多太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中还惦记着祖国,希望中国的明天能够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周总理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看到纪念馆里陈列的珍贵文物,让我心中更加铭刻缅怀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总理写信给淮安县委制止维修故居这件事情,更让我感到总理的高尚,通过观总理故居,让我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周总理不仅爱我们人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小学课本这样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一代代中国人,也鼓舞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之奋斗,为之崛起,现在我舍友的座右铭也是这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我们牢记于心!!

走进里面,给我以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抗战胜利的图片,看着总理以前用过东西的照片,我心顿时澎湃,让我想到,总理生前的艰苦朴素,总理的衣服,总是破了补,补了破,知道补得不像衣服样,他才万分不舍的丢弃,相比今天的一代领导人,可能很少人能与我们的总理相媲美,当今政府,许多官员们被高官俸禄腐蚀,被黑幕遮挡,深深压榨着我们老百姓,如果他们也能到总理纪念馆走走,看看我们总理的简朴高节,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向总理学习,是否觉得该多为广大人名群众的利益着想呢?

想着想着,我就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来,把这些画面永远定格在记忆里,我怕自己一走出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就再也想象不出来图片的样子,因为纪念馆里面的墙写着不准拍照,但是我还是悄悄拍下来,留作永远的纪念,回头观望,许多人都在拍照纪念总理,我想此刻,其他游客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都在缅怀总理,敬佩总理的人格魅力。总理呕心沥血一生,到最后身后连骨灰都不保留下来,他的光辉事迹和形象却永远的在我们心中,周恩来总理以国家社稷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忘我的工作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为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榜样。

环顾总体后,我主要看一些展厅,纪念馆由三个主要展厅组成:瞻仰厅、生平厅和情怀挺,瞻仰厅内有一座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两位伟人的形象十分亲切,游客们在此驻足观赏,感受两位伟人的伟大风采。当我们踏入英灵永驻展厅,屏幕上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感情情景,人们缅怀他们夫妇的高尚情操和高贵的人格魅力,总理一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无论何时,都把总理的礼仪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们发扬与继承!

总体而言。这主要的三个大厅,都显示了周总理爱人民,爱国家的高风亮节的精神,他的精神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和学习,更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事迹行动来证明,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发扬总理精神,用切身实际行动来证明,总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身边的人,号召其他人一起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看到那种总理脸部的照片时,鼻子顿时酸了起来,他那布满沧桑的脸庞时刻挂着笑容,饱经沧桑,却从不泄气,一心想着为中华民族奋斗,为我们美好的祖国奋斗,他的精神代代相传。周总理虽然不在我们的身边,可是周恩来总理精神却永远长存,恩来精神的核心在于:公正无私、胸怀坦荡、坚守朴实、追求崇高,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才能真正感悟恩来精神,才能传承并发扬恩来精神!恩来精神激励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有为大学生,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伟大的爱的代名词,他那睿智的双眼在默默注视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观周恩来故居,重温周恩来,不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的体现,我是炎黄子孙,我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无私奉献、高风亮节的崇高精神!!!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有位大学生,我们不能单纯的依靠老师教学,而是要自己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外时间,提高我们的口语与交际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我们热情开朗的性格。参加活动重要的不是最后的获奖情况,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是使自己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参加活动中,我们同时也能够了解举办活动的流程与组织,提高自己对活动的理解。

“为中华腾飞而奋斗!”这是周总理至理名言中的一句,但这句话却涵盖了他处处为人民、为中国做努力的表现,如今,周恩来纪念馆一直开放,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有必要抽出时间来,去观赏我们伟大总理的纪念馆,让周恩来总理永驻我们心中,它既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的骄傲榜样!

这次观赏,我深受启发,这必定会对我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方面有莫大的启发和帮助。

这就是我们的好周总理,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总理为中国作出的贡献,但在我们心里,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从他的身上,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一样,做一名真正为民谋利的公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以周总理为榜样,以恩来精神鼓舞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第五篇:观红色旅游景点有感

观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有感

张伊人 清明节三天,我们一行人来到驸马巷7号的周恩来故居进行参观。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故居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生活、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二个春秋,也是在这里,他渐渐萌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整个建筑皆是青砖、灰瓦、木质结构的平房,具有着明清时期苏北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的地方——读书房。在这里,周总理接受了他一生中最初的基本知识。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和万氏十二姑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陈设简陋的小小亭子间仍可寻得陈氏博学的蛛丝马迹。在这位博学多才又忧国忧民的母亲的悉心抚养与教导下,年幼的周总理开始了他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也正是在这位母亲的影响下,周总理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陈氏居处的对面便是乳母蒋江氏的住所。蒋江氏虽然是穷苦人家出身,但她对周总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理曾自己说过,许多作风与说话方式等都与这位母亲相似。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目不识丁的女性,为了支持周恩来总理北上读书,不顾家境贫寒,为总理借高

利贷凑够路费。这种无私的爱令人感动,也正是在这种浓浓的无私的爱包围下成长起来的周恩来总理才能拥有乐观的心态与博爱的胸怀。在乳母住房的对面是一口水井,是周恩来总理童年时期用过的,小时候,他就常跟蒋妈妈一起从这口井里打水浇瓜浇菜。他对这口井的印象很深。1960年,他在接见淮安县委负责同志时,还深情地提起过这口井,他问:“我家的那口井还在吗?”并向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系上庹把长的绳子,就能把水打上来了。”周恩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品德的形成应该与他从小就跟乳母、过继母等一起劳动有关。

宣统二年,12岁的周恩来总理在乳母的资助下北上投奔四伯。四伯母杨氏是他的第五位“母亲”。周恩来总理出国留学等均是由于这位思想开放的母亲的鼓励。

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总理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的周总理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有着革命的热情与远见。这正是因为周恩来总理的五位母亲为他的成长付出的心血。在正确的思想教育与坚实的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才能确立伟大志向,进而为人民做出贡献。

我们继续向前,走进总理的生平图片纪念馆。这里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这一切,无不纪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

“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在图片展中,我们了解到,周恩来总理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时的66年中就一直没有回来过,但他生前曾多次接见原淮安县委负责同志。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为了鼓励淮安人民,他在去北京的一位领导同志的笔记本上写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1965年周恩来总理带头移风易俗,指示亲属将祖坟深埋。在深埋的过程中损失了部分青苗,周总理为此还寄给生产队七十元钱作为补偿。

周恩来故居参观完毕,导游的介绍却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以前认识的周总理是他为中国人们呕心沥血,辛劳工作的一幕幕;今天认识的是:总理不幸的童年、勤奋刻苦的学习生涯、克己奉公的精神。

继而,我们又来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纪念馆外形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

纪念馆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纪念馆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缅怀着对周恩来的敬意;基台周围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除此之外,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

辅馆与之前的牌楼构成“八一”二字,纪念周恩来成功领导了八一

南昌起义。

继续沿着纪念馆的中轴线向深处走,便来到了西花厅。我们参观到了周总理曾经乘坐过的红旗轿车,以及模仿北京周恩来故居恢复的周恩来居室。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曾经有机会换得一辆更加“高档”的公务车,总理却说:“还是把车让给外交部其他的工作人员吧。中国人还是坐中国车比较好。”

周恩来纪念馆的上空持续回荡着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使得一种对周总理尽职尽业、鞠躬精粹的敬意油然而生。纪念馆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也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这次观赏,我深受启发,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无私奉献、高风亮节的崇高精神!我们也许无法经历周恩来总理所经历过的种种磨砺,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端正思想态度,夯实文化基础,为国家之发展需要时刻做好准备。

下载观《红色力量》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红色力量》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红色之旅有感

    缅怀先烈事迹,树立正确人生观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交付......

    观梦想的力量有感

    观《梦想的力量》有感 赵金环 五月,我有幸与同行相聚民族大学,参加“魅力教师,经典课堂”语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全获优秀教师虞大明。张龙、白雪等几位名师的观摩课,感受颇深,真......

    观《公司的力量》有感

    观《公司的力量》有感---公司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数百年前,一个叫公司的组织出现了。从中国明清时期兴盛的商帮,到欧洲近代的各种的商业同盟。几千年来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

    观《情怀》《永恒》《力量》有感

    观《情怀》《永恒》《力量》有感4月23日-4月28日,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观看了《情怀》《永恒》《力量》三部电视专题片。《情怀》这部......

    智慧就是力量---观《西柏坡》有感

    智慧就是力量---观《西柏坡》有感 寒假里的一天,我怀着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影院观看那场梦寐以求的电影《西柏坡》。 西柏坡是中国的红色首都,是革命的根据地。在这儿成长......

    信仰的力量—观《信仰》有感

    信仰的力量 ——观《信仰》有感 当胸前的党徽绽放光芒,当床头的党员贴熠熠生辉,我知道,我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与使命,它驱逐我的自私,它赶走我的懒惰,让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奋斗前......

    观教育记录片《力量》有感

    《力量》观后感 《力量》这部讲述历史革命中人民与党血肉情的教育片,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真实的展示了军民的鱼水情。当事人饱含泪水的......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怀着对红军的深深敬仰,我认真观看了江西电视台的《红色故事汇》。观看这个系列的节目后,我对红军以及红军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也更加感受到我们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