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1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一个家,应该有所谓的家训,这样才会是一个规矩的家,这个家才会给孩子一定的感想,一定的感悟,一定的思考。当然,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是一家之主,给我定下来了好多家规家训。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小草感谢阳光的沐浴,花儿感谢露水的滋润,鱼儿感谢大海的怀抱,白云感谢天空的宽广,我感谢我的严父。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他常说:人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每个人,别人在你有困难时施以援手,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感恩,还要在他人有困难时,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我谨记父亲的这句话,并努力的完成着。
孝顺,百善孝为先。小时候,我常见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和爷爷奶奶做着农活,他总是自己辛苦的干着,让爷爷奶奶回家歇着。每当我给爸爸送水的时候,他总说:先给爷爷奶奶喝,爸爸不渴。可是我明明知道他很渴,很想喝水,却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我问过父亲,他说:我的父母养育我长大不容易,小时候的我不懂孝顺,现在我要好好地弥补。父亲用他的实际做法告诉我该怎样孝顺,告诉我孝顺的重要性。
父亲和母亲为我遮风挡雨,而我呢,什么都替她们分担不了。但是,我可以感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恩养育我长大的父母,孝顺为我付出却不图回报的父母,要让我的父母体会到温暖,体会到幸福,体会到美好的人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家训里体会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深深的温暖,想说:父亲,谢谢您的严格,谢谢您的家训,我爱您!
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记得小时候找父亲,那时他们单位住的是一幢瓦楼房,父亲住楼上,上下是木楼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楼板上,父亲一定要批评,因会影响邻居。
成家多年来,我谨记父亲的教导,如今我与邹家、赵家做邻居,几年来,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只要有机会在一块都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家事,十分开心。邹家在房顶上种了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菜,总是热情的送上门或让我去采摘。有时我从两家之间约1米高的隔墙上爬过去,把需要的菜采过来,绿色环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在我们几家的大门前是一条6米宽的通道,用于停放车辆,没有清洁工来清扫,于是我们三家都“争”着打扫,数赵家最勤快,经常一大早就扫完,我家成了落后分子。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份,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环境中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需要大家浇水呵护,才能枝繁叶茂,连成大片花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爱我家。然而,没有国哪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让我们重视家风、端正家风、涵养家风,共同创建社会文明新风。
实验初中
沈云花
第二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1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平凡且幸福,一家人不会因为权势金钱吵的不可开交,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说到我的家风,六个字足以概括——坚韧,勤俭。
坚韧篇
坚韧是一种美丽,是一个人人生所遇逆境的磨刀石,是人类的一种伟大品质,是一个人获得精神平衡的基础,是对一个人意志和毅力的考验。学会坚韧,你的人生才会灿烂美丽。坚韧如姥姥,对于姥姥,她留给我们淳朴的品质可以说是我们家最最宝贵的财富。
去年五月份,姥姥的癌细胞扩散,病情开始恶化,我家三个小孩子从那时候才知道姥姥的病情,妈妈和舅舅这一瞒就是两年,从那时候起,才突然意识到陪伴对于亲人的意义,自从上了高三再到大学,陪姥姥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去年的整个暑假,都在和妈妈一起照顾姥姥,看着姥姥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那种无助,那种难过,到现在仍然都还记得,明明知道见姥姥一面就会少一面,却也没想到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看姥姥却是最后一面,不记得姥姥最后一句说了什么,也不记得姥姥给做的最后一顿饭是什么时候,又吃了什么,去年12月19号凌晨,姥姥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从此,再也没机会叫一声姥姥……现在更多的还是想念。
病重的那些日子,姥姥几乎没睡过觉,大半年的光景,都不知道姥姥怎么熬过来的,病魔并没有因为姥姥的善良而怜悯半分,呼吸困难只能跪着,肚子里不舒服经常冒的满头大汗,而姥姥从来没有因为难受呻吟哭喊,眼泪掉的也少之又少,病情发做的时候自己咬牙坚持,癌症的痛苦并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像姥姥这样的病人并不多见,是姥姥自身的坚韧一直在挺着。
小时候听姥姥说,她六岁的时候太姥姥就不在了,她也不记得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子,从小跟着爸爸还有四个哥哥生活,洗衣做饭,在姥姥一岁生日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只是自己终生驼背,所以姥姥的个子并不大,但是就是在姥姥小小的身躯里藏了无限大的能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坚韧是最值得学习的,从小姥姥就说要靠自己,要独立要坚强,能帮你的朋友不多,凡事得靠自己,自己强大了才什么都不会怕,这些我都一直记得,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会是。
勤俭篇
勤俭节约,历来是被人们公认的一种好习惯。它不仅是
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做到;不但在艰苦的日子里勤俭节约,在安逸的日子里同样要勤俭节约。这将决定着我们能否立业、守业,乃至成大业。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缺吃穿,有些人就忘了应该勤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点点算不了什么,然而现实绝对不容乐观。有句话说得很精彩:对有钱人来说,你有权花钱,但是没权浪费,因为浪费是可耻的。其实,只要有节约的意识,做起来相当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在餐馆用餐时适量地点菜,而不是为了摆阔而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中国的经济在近几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当然是好事,但有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只想着给自己的下一代丰富的物质享受,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殊不知这样的爱往往是“害”了他们。而在国外,比如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常在校园里拾垃圾,学校便给他们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并不缺钱,但要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打工挣零花钱,目的就是培养他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的优良美德,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心概念,需要我们在心中做到勤俭节约,不仅要做到表面上的勤俭节约,还要做到实质的勤俭节约。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有好的发展,我们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的袜子一直都有补丁,只在过年会买一双新袜子,小时候不懂,老是问:“奶奶,你为什么一直穿破袜子,我见你柜子里有新袜子,我给你拿来吧?”每每这个时候,奶奶总是笑一笑:“这袜子还能穿,破了再穿那些新袜子。”而现在明白了,奶奶言传身教我们要勤俭持家。细细想来,破袜子的补丁,剩饭从不舍的扔,还有电费,老一代人勤俭的美好品质我们不能丢,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发扬下去。
***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足以见得良好家风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感谢我的家人让我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氛围里,同样的,我也会把这样淳朴的家风延续下去。
第三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在父母的影响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我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从小父母朴实无华、勤俭节约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友善待人的品格。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我的父母思想绝不落伍,特别重视我和弟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我的爸爸,为了让我们接受好的教育,为了不让我们将来怨恨他们,从小便把我们送到城里读书,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受到好的教育熏陶。小学二年级便把我送了出去,还记得那时候,二年级的我就要接受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的现实,每次打电话给家里,总是哭地稀里哗啦,妈妈每次都狠心地在电话那头说:
“不行还是回村里上吧!”然后说到激动之处就会把电话挂断,不想再听我无理的抱怨与哭啼声。现在想想,真的是每次打电话都会哭,到后来连生活老师都会嘲笑地说我两句。可是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独自在城里读书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己一个人洗漱,自己一个人叠被子,自己一个人打饭洗碗,自己一个人处理好多事情,还要忍受每天放学后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孤独感,所以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跑校的同学,羡慕他们每天放学之后有父母来接;羡慕每次下雨,有父母来送雨伞;羡慕周末放学父母会早早地来接他们,而我总是等到最后人都走空了,爸爸才来接我; 羡慕开家长会,他们的父母会来听……现在用笔写下当时的心境,都感觉到有点心酸,更何况当时年幼的我。但是,我还是要特别感恩我的父母,在当时那个还不太重视教育的年代,他们毅然决然地把我送到城里读书,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独立自主,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刚到城里读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个农村人,不免会产生自卑感,但是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们的一番心血,我心中便有了一股执念,默默告诉着自己:我要好好学习,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凭着这股韧劲,我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欢迎,渐渐地我适应了学校生活,融入了集体生活,也就没有那么想家了。
如今我已步入大学,从小形成的坚忍不拔,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影响着我的成长进程,像指明灯般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提出,要求“求真务实,说真话,办真事”。这些话我太熟悉了,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家的家风。爸爸妈妈从小就这样教导我,他们不会因为我是小孩,就撒谎骗我,不跟我讲真话。由此我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的层面上,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爸爸经常在家给我讲大道理,首先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有时我被爸爸讲得哑口无言,但后来想一想,其实爸爸是对的。就应了上面那句话“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因为等我到了社会,或者出门在外,没人会让违背原则、是非不分地让着自己。只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了,才能在社会上为自己赢取一块立足之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我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养成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的好习惯让我在生活中交到了人生挚友,与老师亦师亦友。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
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回到家,首先是问爷爷奶奶好,还常常给爷爷奶奶还回来他们喜欢吃的水果和零食。每到爷爷奶奶的生日,他们会早早为老人准备丰盛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共同祝爷爷奶奶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如果家里人谁不孝顺老人,就要被家法处置。那天,我因为不孝敬长辈受到了重重的惩罚。事情是这样的。我外公到我家来吃饭,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外公慢吞吞地走过来,笑着对我说:“这电视还挺搞笑的啊!但这电视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好看的地走过来,笑着对我说:“这电视还挺搞笑的啊!但这电视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好看的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好似一匹饥饿的狼。爸爸妈妈都在吃着饭菜,可唯独外公却没吃饭,因为他一直在不停地翻着菜,好像菜里有金子似的,将菜翻得乱七八糟。年少的我还不懂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看着外公将菜翻得乱七八糟,又想着之前的事,我实在忍无可忍,大吼:“翻什么翻,夹到哪块吃哪块,你烦不烦啊!还有刚才我看电视,看得正精彩,你插什么嘴啊,好不好看,真不真关你什么事啊!”当我正为自己终于出了口气而沾沾自喜时,话音刚落,一只巨大的手突然向我的脸颊打来,“啪......”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我的脸颊被爸爸那只巨大的手打红了。那记耳光打进我的骨头里,打到我的心里。爸爸气得满脸通红,头发像要竖起来似的,眼睛
瞪得大大的,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额角的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张,嘴却向下咧着。死死地盯着我。他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爸爸生气地对我说:“你怎么能这样,他可是你外公啊!一个人要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的这些话让我彻底醒悟了,我羞愧万分,低着头真诚地给外公道了歉,外公也爸爸的这些话让我彻底醒悟了,我羞愧万分,低着头真诚地给外公道了歉,外公也原谅了我。这件事过后,我变成了一个孝顺的孩子,经常帮大人做家务,给长辈捶背揉背,陪外公散步......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教故事,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会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第四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111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熏陶,形成了我们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良好家教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与传承良好家风从我做起.优良的家风,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或叫家规、家风、精神、品格等,包括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动准则。构建良好的家风最重要的是家长或家庭的主要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行动的认识和体现;其次,是家庭的规则,家庭规则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的教育非常关键;最后有着良好传统家风的家庭,在中国自古到今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素养,构成良好的思惟方式、处世原则、行动规范,从而代代相传,代有提高,家庭的文化,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记得小时候,爸妈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家风不仅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妇女素质提升相结合。良好家风是人成长进步的起点。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家庭教育工作相结合。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回顾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把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因为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赵瑞贤 实验初中***
第五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作者
王跃
无眠的夜,总想起我的母亲:她面对困境的那种坚强,乐善好施的那份善良,对家庭对工作的那种担当,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她一生都在践行着忍耐与坚强,宽容与善良,奉献与担当。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我家的传承。
忍耐与坚强
母亲66年结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唯成分论,富农成分的母亲嫁给了贫农成分的父亲。看着那间只有十三四平米刚用石灰水刷过还弥漫着刺鼻石灰水味的婚房,看着家徒四壁只有两个铺盖卷堆在床上的婚房,母亲没有嫌弃和抱怨,从此开始了为这个家终其一生的劳作与奔忙。
那是何等的艰苦啊,没有水了,下班后疲累的爸爸要去五里外的王龙沟,挑两担水要一下午的时光;没有煤了,妈妈要在上班前的四五点钟去白羊墅车站的铁轨旁,把货车落下的煤面扫进筐;那是怎样的付出啊,小姑子饿了,妈妈快去做饭,小叔子病了,爸爸快去照看。爸爸一个月37.5的工资是一大家子人全部的预算。两个人为了一家子心无旁骛地付出,无怨无悔地奉献。最艰难的是,孩子们多了,六口人挤在一间十三四平米的房间。在其他兄弟妯娌们为爷爷奶奶的几间房屋争得面红耳赤,谩骂争吵时,我的父母不争不靠,自力更生,省吃俭用,终于修下了自己的两眼窑洞。
在母亲被生活挤兑的满腹委屈,疲累不堪的时候,她就给我们讲姥爷的故事:姥爷是在日本人占领了大西庄村的时候,被一个外号叫“油葫芦”人告密被日本人抓去的。当时姥爷参加了一个抗日组织,专门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日本人白天架起电线电缆,晚上就被我姥爷他们绞断,如此反复。一日晚间,姥爷出去再没回来。后来多方打听,被告密关进了日本人当时在下白泉的监狱里。放狗咬,严刑打,让钻进一个半米的狗洞里直不起身,受尽折磨而死。母亲总说,“姥爷在日本人的严刑拷打下都不屈不挠,这点困难又算什么?”
我们姐弟四个就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成长。或是我们的血液中就奔流着不屈与坚强,或是我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都不怕困难与挫折。我的弟弟,大学毕业独闯青岛,为省钱,打地铺,吃剩饭;为立足,搞推销,做应侍生;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都不叫屈不抱怨地走了过来,终于在青岛站稳了脚跟,事业也小有成就。
母亲面对病痛,也有异乎常人的忍耐与坚强。在她五十岁的那年,晚上天天咳嗽喘不过气来,胸闷睡不着觉,白天照样撑着病体伺候姥姥,照看姐姐家三岁的孩子,给一家子做饭,工作也没有落下。直到躺在医院才得以歇息。想起这些,我总会泪流满面。母亲因骨质增生腿疼得厉害,却也要拖着疼痛的腿干家务。不仅把自己家打扫的一尘不染,而且还要拖着病腿把楼梯一级一级地洒水扫净。至今母亲已75岁,仍坚持不懈地打扫楼梯。
我们几个子女在母亲的影响下,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要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母亲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宽容与善良。母亲的善良在我们村子是有口皆碑的。记得小时候穷,吃上玉米面窝窝头就是最幸福的事了。那时候,母亲总是畅想,“什么时候能天天吃上白面馍馍就好了。”一次,一个讨饭的到了家门口时已过了饭点,衣衫褴褛的他走了好几家都没有讨到吃的,饿得已经说不出话了。母亲没再多言,二话没说捅开了火,给他做了碗玉面疙瘩。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我流出了口水,母亲平时都舍不得给我吃啊。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吃食施舍给别人,这何止是善良?
母亲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都能如此的好,对自己家人就更不用说。奶奶50
多岁眼睛失明,那时我家都搬离了村子,住在了城里。母亲下班后要给奶奶带些好吃的,做好饭,扶她去厕所,陪她聊聊天才往家里赶。看见奶奶的衣服旧了,就亲自给奶奶裁衣缝裤。奶奶的家产父母未分半份,母亲却从不计较这些,一如既往地孝敬奶奶。在农村的老人们都羡慕乃你啊有这样的媳妇。
宽容与善良已经成为母亲的习惯,如今传承给我们,也已成我们性格中的一部分。我们姐弟几个不仅孝顺,而且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那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母亲从未屈从于落后,从未向愚昧妥协。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知识的崇拜,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母亲在山村务农后几年就成了我们村的民办教师。记忆中母亲的身后总是簇拥着十几个要背书的学生,暑假给学生免费补课那是常事。在得知民办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转正的消息后,母亲人在哪儿,书就在哪儿。洗衣时背书,做饭时背书,上厕所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转正,我们家的生活才开始有了改善。我们姐弟四个在母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学习刻苦,接二连三都考上了大学,跃出了农门,母亲长长的舒了口气。
不仅如此,当姑姑家的孩子第一次高考失利,因家贫想放弃学业时,是母亲一再劝说,并拿出200元钱做学费,鼓励他复读。九十年代初的贰佰元对我们家来说是巨资啊。如今姑姑家孩子研究生毕业做了外科医生。
每每思之,我都暗自庆幸,在那个落后的小山村,有这样伟大而明理的母亲。我庆幸我生于逆境中不屈的家庭。我的家庭,给我的不仅仅是衣食的富足,而是一种融入我血脉的精神的传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有正确的家教观,有良好家教的传承,我们的社会是否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