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彝汉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彝(汉)双语教师培训班心得体会
2017年12月,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彝汉、苗汉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班”,8天的学习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此刻,我内心的感悟很多很多。
培训中,教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彝族的历史、由来。这让我作为一个彝族人而感到自豪。我是一个被别人称作“身份证”族的彝族人,没有了彝族的语言,没有了彝族的特点,更不会彝族的文字。但我知道我身上流的是彝家汉子的血液。刘云教授从最简单的音标给我们教学,我们彝族班的60名同学都认真的进行学习,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教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彝文知识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而我更要认真,只是因为这是我的母语,这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不但要学好它还要让我们的子孙都了解它都继承它。学习音标后就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词组,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开始又有贵州民族大学的王富慧教授给我们教授彝语词句。通过两位教授的讲解我已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我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值得高兴的不止是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还知道了我伟大祖先的历史。但也由于这次培训知道了我们彝族文化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流失,让我们值得反思,值得担忧„„
在培训的过程中,业务领导及专家的讲座,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双语教学是民展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
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这场双语教学改革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他们讲解了双语教学的内涵,进行教学反思的好处,反思内容的设计,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彝族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 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些是通过听了贵阳花溪小河小学校长刘秀丽老师及贵阳民族中学校长魏林老师的讲座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刘老师和魏老师都从身边的一些例子出发给我们教授了一些教育的方式方法,新型的一些教育理念。
回顾这几天的学习,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注意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读写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能只是培养成人的工具。
3、注意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通过本次活动,我收获很多,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前,看到其他教师上课时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然而,轮到我上课时,却有些乱了,通过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上一堂好课是多么不易!
第二篇:苗汉双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苗汉双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一)半个月的双语教学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短暂的学习时光,使我感触颇深,收获颇多,既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综合素养。
在极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能有机会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看到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我珍惜这个机会,利用所有可用的条件,提高了汉语授课能力,提高了双语教学能力,更新了双语教学观点,提高了双语教学方面的修养。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几个专家都以全面、具体、独到的方式给我们讲了我们从未听到过的新课,使我们从陈旧的观念中更新转变过来,使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向着创新的模式方面进发。下面,我对自己近半个月来的学习生活体会作如下简要总结:
一、思想观点方面:
作为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提高了语言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到双语教学培训的消息,我心里很高兴,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模式,我实在很需要,一方面既可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深入实践,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二、实习态度方面:
培训一开始,我便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抓紧机会,认真听课。树立机会观念,激发自身的努力和热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严格遵守培训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培训的安排部署,胜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实习期间,不怕苦,不怕累,乐意接受学校和指导教师交待的任务。认真参与教学教育研讨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生活方面:
我在学习期间,积极配合宿舍管理工作,按时归宿,没有晚归,没有给学校带来任何困难。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努力适应培训地方生活。与室友保持友好、团结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在这短短的半个月的学习实践表明,我完全可以适应双语授课要求。但是,还存在较多不足。例如书写苗文不标准,发音不够准确,课堂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完全,科研效果和内容不多,只限于一般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更系统化的教育教学理论等。但我会再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培训即将结束,我知道,这是我一生中重要的而且很有效果的一次学习活动,回去后,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谦虚学习,不停地学习,努力钻研,为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力量。
苗汉双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二)在xx东部的苗族地方,这里聚居约六十多万的苗族人,他们一向以勤劳、朴实、豪放、好客,和勇敢而著称,特别是女友巧夺天工蜡染和民族刺绣;男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敢豪情。他们有独特的服饰和语言等等,他们是世界上最悠久而有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
在xx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就达30万人以上,绝大多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苗语交流。由于居于xx的东部,所以这系苗语被专家和学称之为东方语言。这里的苗族人祖祖辈辈的“母语”就是东方语言了。许多小孩刚上学是听不懂汉语的,更不要说普通话了,何况还要去学什么字、词、句等等。可见老师教学生难,学生学习更艰难。我从小就是这样的,听不懂汉语,那个时候,我们八、九岁才读一年级,记得我们的老师先用汉语讲一次,再用苗语解释一遍,就这样让我们逐渐由不懂到懂一点点,再懂一些……直到上三年级时才基本听懂汉语。如今身为老师的我,看着这些可爱又天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又何尝不类似孩童时的我呢?
随着我国的发展,在这个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悠久古老的苗族人构建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苗语。我们要去好好传承,去探究,更没有理由抛弃它。
2011年6月26日,我有幸被安排去参加苗汉双语培训,而且培训地点在省府贵阳民族学院,我又激动又高兴。当我们一行100多人来到xx民族学院,眼前的校园让我们倍感大学生的气息,景色秀丽的校园让我们几乎忘记一天奔波的疲倦。
在培训前,县教育局吴局长和教育厅黄燕处长的重要讲话,让我明白许多苗族人的发展史,明白领导们殷切的愿望和嘱予的重托。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好学习,不要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传授给我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弟妹们。
在培训期间,龙智先老师教我们苗族东部方言语言文字概述,让我明白了苗语的创建历尽艰辛,接着教我们生母、韵母,以及声调。学员们个个都很认真,练习读,练习拼写。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以前我只能说而不会写,如今我又多了一种技能了。特别是苗语中的声调,与汉语拼音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区别有以下几处:一。汉语声调有4个,而苗语是6个;二。声调的表示形式不同,汉语用一段直线表示,而苗文声调用b、x、d、l、t、s表示;三。汉语拼音声调标在韵母上方,而苗文声调标在韵母最后面。
在声母和韵母,苗汉的读法绝大多数也不同。苗愈的发音大多声母比汉语声母读法多有“啊”音;韵母苗文比汉语韵母要多的:如“ea、nh、nb、np、nd、nt”等等,许多韵母读法也不同的。
之后又腾继承等老师教的词汇,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苗语知识。
随着苗文琅琅的读书声,喻意透彻的苗歌声在大学里流淌与飞扬,让我们这些学员感慨万千。我们一定要传承好我们苗族文化,把它发扬拓宽,我们深信,将来我们的苗、汉双语教学一定取得重大成效,教育事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第三篇:题目 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以新平县扬武镇小学为例
扬武镇小学 腊仙珍
摘要 新平县扬武镇是一个彝汉杂居的乡镇,几千年来彝汉人民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形成了彝汉双语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扬武镇社会语言使用状况,决定了在处理扬武彝族地区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仅用汉语教学的单一教学体制。扬武镇双语教学体制虽然有待进一步发展,但各村小学根据自身的情况,按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扬武镇是一个彝族大镇,彝汉双语关系始终与全镇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立足镇情,讲求实效实施彝汉双语教学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确实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关键词 彝汉双语教学—特色—社会语言
语言关系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科重要的研究课题。新平县扬武镇是一个彝汉杂居的乡镇,几千年来彝汉人民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形成了彝汉双语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正确处理好彝汉之间的双语关系,不仅有利于扬武镇科学文化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更有利于彝汉族之间的团结。本人认为,扬武镇彝汉双语现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扬武镇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如何有效实施双语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扬武镇彝族分布特点和社会语言状况
扬武镇内居着汉、彝、哈尼、回四种民族。彝族为主体世居民族,①全镇有7088户,21342人。其中彝族人口16847人,占总人口的78.94%,汉族4148人,占19.44%,哈尼122人,占0.57%。回族占0.45%,傣族占0.36%。彝族主要分布在赵米克、尼鲊、丁苴、老白甸、顺水、马鹿、大开门、写莫、丕且莫九个村委会,扬武村委会也有部分彝族与汉族杂居。大聚居部分分散是扬武镇彝族地理分布上体现的总体格局。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支系,其中有少部分属于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扬武彝族属于聂苏支系,其中有少部分属于山苏支系。②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是彝族使用的语言。扬武镇彝族方言分东西两路,大开门、写莫、丕且莫使用的彝语为东路方言,语调相对轻柔,语速较快;赵米克、尼鲊、丁苴、老白甸、顺水、马鹿使用的彝语为西路方言,语速较慢,语调平直、生硬。东西两路方言区别很小,这种差别主要在语音和语调上面,词汇和语法结构差异较小,因此,两路方言可用彝语交际。
彝族的社会语言使用情况与彝族的居住格局密切相关。根据分布现的语言使用情况,扬武彝区可分为聚居区和杂居区两种类型。格局所体聚居区赵米克、尼鲊、丁苴、老白甸、顺水、马鹿、大开门、写莫、丕且莫的彝族主要使用彝语进行交际,在赶集、会客其他民族朋友时以汉语进行交际。与汉族杂居生活在镇上的彝族主要使用汉语,在家庭内主要使用彝语或汉语进行交际,与汉族交际时使用汉语。据抽样调查,聚居区的彝族99%的人主要使用彝语,杂居区的彝族使用的语种多,有的杂居区彝族除了老年人外,青壮年一般不会说彝语而转用汉语,如老白甸村委会老寨村、赵米克村委会藤子箐村等。
扬武镇这种社会语言使用状况,决定了在处理扬武彝族地区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能采取仅用汉语教学的单一教学体制。加之彝族地区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地理坏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或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各村委会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相互联系、又有相互区别的双语教学体制。
二、扬武镇彝区彝汉双语教学现状。
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扬武镇双语教学体制虽然有待进一步发展,但各村小学根据自身的情况,按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汉语教学质量。
彝区交通相对闭塞,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尼鲊、丁苴、顺水、马鹿村委会部分村子村民之间仅用彝语交际,这些村子的学生只通晓彝语,加上这些村完小没有开设学前班或幼儿园,这部分学生一进校就要接受一年级教育。他们没有适应学校生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老师的时间,就急匆匆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寄宿学生还要学会独立生活。完成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已经很难了,加上不懂汉语,无法与老师沟通,学校生活使他们感到很累,便产生了厌学思想。对这些一年级孩子,仅仅用汉语教学,他们不会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从而厌倦学习,更别说要取得什么好成绩了。这种状态,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非常必要,也取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园内,我们既重视汉语教学,同时也允许学生使用彝语,找出彝汉语的相同点及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彝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汉语。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一方面正视它的复杂性,譬如学生的语言环境、语文学科内容的多样性等双语教学的不利因素,而另一方面我们面对这种复杂性、现实性,从中找出难点、焦点,有针对性地创造了适合扬武镇彝族学生的双语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我们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它具有添加性教学特征,即在实施彝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不是用彝语去替代双语教学,彝语只是辅助性的,为汉语教学服务。
2、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彝区教育巩固率,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扬武镇彝族多,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意识不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彝区成了一大难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任务,年年都要把学生“招进来,留得住,学得好”,一时一事放松,就可能滑坡。扬武镇普九巩固工作围绕保证学生“能听懂课,学了有用”为目标,分析了学生流失严重,主要不一定是经济问题,而是不少学生课堂上能听懂的内容不多,不能升学的人感到回农村有用的东西少。一些学生听不懂课的问题,导致的结果是课业、思想负担重,甚至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变态。彝汉双语教学有效解决了农村彝族学生因听不懂课流失严重的现象。
3、彝汉双语教学为全面提高农民文化服务,有效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扬武彝族大多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大多彝族人民处于与外界长期闭隔的生活状态。不通或半通汉语的人数占有相当大比重,为了提高彝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消除文盲或半文盲状况,必须在彝区提倡和实施彝汉双语教学。
三、扬武镇彝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扬武镇小学由于实施了彝汉双语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用语和彝族学生语言环境相脱节的矛盾,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地提高。③对巩固学生人数,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彝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作用。然而,双语教学本身存在固有的客观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是一项仍需不断实践摸索和改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扬武镇小学彝汉双语教学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缺乏双语教师的培训,开展双语教学仅限于部分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堂及课外进行。在不通汉语的彝族学生中,教师使用彝语辅助讲解汉语课文含义,使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这是一种极为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一套确实可行的双语教学制度,经验欠缺,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急待解决。综合起来就是对彝汉双语教学认识不够统一,在部分干部和群众中仍对双语教学持有无用、多余甚至影响汉语教学,阻碍学生学习普通话等落后的思想意识,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给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和影响。扬武镇彝区的教师待遇和编制及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校舍、教学设备等一系列问题仍困扰着彝汉双语教学的开展,也急待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落实和解决。
四、科学地实施双语教学,使之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④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离不了民族文化的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的双语水平如何将构成一个民族能否昌盛发达的重要参数之一。扬武镇是一个彝族大镇,彝汉双语关系始终与全镇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立足镇情,讲求实效实施彝汉双语教学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确实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
1、加强学生对彝汉双语教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把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寻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来考虑,要完全摈弃以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最好、最简捷的方式是死记硬背。其实死记硬背只是语文学习方法中的一种突击方式,应付考试和单纯语文教学可适当采用,但在双语教学及“减负增效”的过程中会消耗学生大量精力和时间。尤其现在在学生学习负担如此沉重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往往会把学生拖累、拖垮,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乐趣,产生厌学心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最终对推广和实施双语教学带来灾难性的打击。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学习不是任务,没有压力,而是一种乐趣,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我们应该知道在彝族地区,一年级使用彝汉双语教学有利于师生沟通,增进感情,把学生轻松地带入学习,不知不觉中,学生由不懂汉语到熟练汉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耐心引导,弄清学生的特点,那么学生潜在的兴趣会被进一步地激发出来,被动性学习将转化为主动寻求。
2、找出彝汉语的区别,以彝语为载体,学好汉语。
⑥彝语和汉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种,语音、文字在表述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彝语和汉语中,单词和短语的运用顺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受彝语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文时,语序往往会颠倒或不通顺。如果教师采用彝汉双语教学,分析彝汉两种语言的语序区别,这类毛病或错误就不会出现。
彝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也存在共性,因此,我们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应更多地把两种语言融为贯通的地方多加学习和应用,让学生明白汉语其实和彝语一样。在讲解语法知识时,可以结合彝语一起实施教学,从而真正体现双语教学的特色。
3、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双语学习环境。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和应用一些生动有趣,且具有新颖性的知识作为课堂学习辅助内容,为学生的学习预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双语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多样也可以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⑦随着我国民族语文工作的有关法制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彝族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与振兴,以及扬武彝族烟盒舞文化的繁荣与昌盛,扬武镇彝汉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因此,在发展彝区双语教学的问题上,只要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坚定不移地引进机制和改革创新经验,逐步解决和完善彝汉双语教育中母语教学与汉语衔接的问题,扬武镇双语文教学将会开创出具有彝区特色的教育新局面。
注释
①扬武党政办《扬武镇文史资料》2008年12月。
②王正贤 张和平《贵州彝族语言文字》贵州民族图书出版社1999年12月。③马文华《彝文教材建设经验点滴》,载《民族语文》1990年第3期。
④《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⑤⑥⑦普忠良《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 《贵州民族研究》 1999年04期
参考书目
扬武党政办《扬武镇文史资料》2008年12月
普忠良《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 《贵州民族研究》 1999年04期
马文华《彝文教材建设经验点滴》,载《民族语文》1990年第3期。《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王正贤 张和平《贵州彝族语言文字》贵州民族图书出版社1999年12月。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第四篇: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2014年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班所有学员表达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10日,我有幸和来自六大地区基层法院的参加了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举行的第一届藏汉双语预备法官培训,培训为期两个月,开设了三十二个课程,从法官思想心理到业务知识,从法官礼仪到廉政教育,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是本次培训增加了藏语课程,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受益匪浅,此外学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使封闭式的培训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表达我和全体学员的心声:
首先,学员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军训,三天的军训端正了我们的思想态度,更新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进入到培训学习阶段。
其次,培训学习课程包括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实务案例分析到理论讲解,从模拟开庭到裁判文书的制作,从法官道德礼仪到司法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我们预备法官们将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提高了我们预备法官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了法律信仰,强化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理念,再次强化了我们所掌握的法学专业知识,并对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答案同时心中开始了思考,使我们从本质上充分认识到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在身边悄然发生,对我们预备法官来讲,司法体制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肩上的胆子更重相应地我们要学到的东西越多,才能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 的司法需求,学院与时俱进,给我们提供了贴近司法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使本人受益匪浅的开设了藏语文基础(正字法)、藏语法律术语、藏语法律基础知识、藏文裁判文书制作和藏文写作等藏语文相关法律课程,这对一名藏语基础不好的基层法官如在沙漠里找到了水一样,让我兴奋和激动,我认真听讲每一堂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司考,同时我也了解到学员们的心情跟我一样,都举得老师们教的非常有用非常实务也是我们每一名基层预备法官所欠缺的,大家都非常用心地学习,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回想在培训之前,我们向藏族当事人翻译检察院的起诉书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藏语流畅地宣读判决书等裁判文书,而经过背刺培训,我们不仅能修改准上网藏语裁判文书,可以用藏语书写藏文裁判文书,用藏文开庭,在我们培训班举行的藏语模拟法庭中,不管是合议庭、公诉方或者是辩护方,大家都能用流畅的藏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非常鲜活的例子,我们真正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证明了本次培训的针对性、有用性。
最后,本次培训虽然是封闭式管理,但是学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文体等课外活动,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培训生活,同时加强了学员们之间、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学员间的感情,也使我们有机会展现基层预备法官的精神面貌。
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意义的培训,回到单位后,我将自己所学到的分享给单位同事们,将学到的真正用于司法实践中,力争办好每一起案件,尤其是充分利用所学到的藏语法律术语,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不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努力做到为民司法、公正司法、廉洁司法。
最后,我代表所有学院对各位领导、学院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五篇:苗汉双语培训的心得体会
苗汉双语培训的心得体会
-----南皋小学 袁信敏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苗汉双语师资培训,为期虽然不长,但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深深地悟到了这渊源已久的苗族语言在社会里的社会性,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开展苗汉双语教学、构建和谐的苗汉语言环境,维护社会语言多样性,因地(因族)制宜,苗汉结合,促进当地苗汉民族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传承苗族语言的书面表达至关重要。
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教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苗文知识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老师的课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三位授课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
一、苗族东部方言区语言与文字的历史了解。
通过学习,在李锦平教授的精心讲授下,我知晓了我们苗语黔东方言又称中部方言,是苗语的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广西省最北部和湖南省西南角。说这种方言的人口约200万。以北部土语凯里市三棵树镇养蒿村的语音为标准音。
二、语言和文字
苗文中不把di、ti、ni、hni、dli、hli、li看成是独立的声母,而是把其中的i看成韵母的一部分。苗文把本族语的/z/统一为n,r只用来拼写借词(普通话r借入黔东苗语后读/z/)。送气音和清鼻音只能出现在阴调(第1、3、5、7调)音节中。除叹词、语气词外,零声母实际是喉塞音声母/ʔ/(苗文中不标),而且只能出现在阴调音节中。
各土语间声母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东部土语和南部土语中没有清鼻音和送气清擦音,hm、hn、hl、hli、hf、hs、hx合并到m、n、l、li、f(或h)、s、x。东部土语中,di、ti、hni、c、/z/合并到j、q、ni、x、ni,而w读作/w/。南部土语中,hni读作/nʲʑ/,/z/读作/nz/,部分ni变为hni,部分s和x互换。虽然我们东部方言的书面表达载不上史册,但也可谓为绝伦,独具一格,掌握了这些拼读方法后,为我今后的“双语”教学垫下了基础,在教学上可采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
其中/e/只用于复韵母和外来语,/ə/在齿龈音、小舌音和零声母后实际读作[əw]。养蒿话本族语复韵母有/ej/、/en/、/ɑŋ/、/oŋ/。苗文把声母的颚化看成韵母的韵首,再加上外来语韵母,共有二十多个韵母。下表中加括号的韵母只用于借词。
二、苗语文字书面表达的完善和魅力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都要不同的语言,语言不统一,是很难推动该族、该地区的发展和进步的,语言的统一至关重要,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也不例外,因为在那苗族里他们就共同创下了自己的语言,并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并能用于交流、沟通、人人会道、大小能语,而完善后的苗(东部方言)语培训中,在李锦平教授的精心教诲下,对于教学经验尚浅的我方才恍然,它的书面表达是由deb shob(声母)48个,ned shob(韵母)33个,shob xinb(声调)6个制成,它们在写法上与英语26个字母一样,但在拼读时却完全不同,如:
“青蛙,”苗文为Deb gud;“白马,”苗文为 Mel ghueub(读法不能用英语、汉语拼音的读法来读)。
“你”苗文为Myl(在读法上“y”要读成汉语拼音里的后鼻韵母“eng”)等。虽然我们东部方言的书面表达载不上史册,但也可谓为绝伦,独具一格,掌握了这些拼读方法后,为我今后的“双语”教学垫下了基础,在教学上可采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
三、意义深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该次“双语”教学培训能得以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我县教育局对“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在我们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进行“双语”教学极为重要,为此,作为该次培训中的一员,一定要把所学得的苗(东部方言)语知识传播给我们那山区里的苗族子弟,让他们能把汉语方面的诗歌译成苗语,使苗汉双语相互渗透,把日常生活中苗族的苗歌、谚语、日常生活用语等进行书面记载,以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升华,让苗汉语言更进一步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