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风险防控培训心得
中小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培训心得
——合同审查前的应知内容
一、合同中的经济行为与法律行为 1.法律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合同法》等法律规范对于规范合同行为、解决合同争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所有法律规范都没有剥夺也无法剥夺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约定权利义务的权利,因而法律在合同事务中既非唯一手段也非万能手段,许多问题需要由法律规范之外的当事人自行约定的内容才能解决。
2.合同首先而且主要是经济行为
企业签订合同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除非在交易中占尽优势,否则合同的质量超过了企业能够接受的范围或交易相对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就无法被该交易所采用。所以,《合同法》下的合同首先是经济行为,因而首先遵循的是经济规律以及交易双方的承受能力,包括对条款内容、合同篇幅的承受能力,其次才是如何分清责任,平衡双方的利益、控制法律风险的问题。
二、合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合同中的常见外在问题
(1)内容相对简单
目前企业使用的合同虽然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来自沿用、模仿及套用,单总的来说,文本仍相对简单,无法最大限度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是由于许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存在欠缺,还不足以熟练地使用更为复杂的合同文本。
(2)滥用合同文范本
滥用合同文本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目前的法律课程中几乎没有合同本身内在规律的内容,而业务员也极少静下心来根据交易的目的和需要设计合同文本,所以这一切的后果就是对他人的大量模仿。企业实力、交易背景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合同有着不同的约定重点,而照搬文本则解决不了这些实际需求。
(3)缺乏结构安排
许多合同不注意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安排上的层级关系和顺序关系,而是将条
款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只要篇幅稍长,整个合同就会因缺乏系统化的梳理和秩序的安排而显得毫无头绪、缺乏体系性。这类合同如同将一堆建筑材料胡乱地堆积在一起,既无法形成真正的建筑物,也很难发现结构性的合同风险。
(4)表述精度不足
合同因表述不够精确而发生问题非常可惜,许多合同的相互扯皮及反复诉讼都是由于表述不当引起的。表述的精确度甚至决定着合同是否有效。例如,承包经营某个企业一般无法律障碍,但如果写成租用某企业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资质等主体资格类文件,则这种“租赁”一般应为无效。
表述不够精确的另一原因是语言容易产生歧义。由于认识能力不足,许多企业面对已经存在的歧义而不自知,出现争议也顺理成章。
(5)忽略版面质量
版面上的“不修边幅”是目前合同的通病,其“病根”是目前文字处理软件上对于版面的默认设置,以及对传统中文排版知识的缺失。目前许多文字处理软件是将英文的排版方式“汉化”后成为缺省的标准版式。因而所排出的版面根本不符合中文的排版规律,许多人也根本不知如何将版面设置成中文的排版格式。2.合同中的常见内在问题
(1)合同脱离实际需要 任何具体的交易都会涉及具体的标的物、具体的交易背景等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着从事该交易所需要的针对性合同条款,这些针对性条款提高了合同的实用价值。
但许多企业毫无相关意识或相关措施,合同条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未能得到充分提升,使合同脱离了实际的需要。特别是某些业务员提交审查的文本毫无价值可言。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律师一般仅负责处理文本,无从以约定针对性条款的方式弥补法律规范方面的不足和满足业务方面的需求。
(2)合同目的不明
《合同法》非常强调合同目的,合同目的在合同履行中不仅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也是对不明确的部分进行解释、计算可得利益损失的重要依据。
但现实用的许多合同并未点明合同目的,一旦发生争议只能将对“合理”的解释权交给审判机关或仲裁机关,或者花大力气通过举证法证明。而有些合同虽
然具备了形似合同目的的条款,但事实上只是套话甚至是口号,没有实际作用。
(3)以点式思维考虑问题
合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经验积累。“点式”的思维方式对于权力义务往往只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没有进行全面的举一反三。造成对某些可能情况进行了约定,而对其他性质相同的可能情况却没有进行举一反三。例如,只约定了质量上的违约如何处理,而对于时间、空间、辅助义务等方面的违约却没有约定,造成条款间的不均衡。
(4)未充分行使约定权
法律永远不可能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因此许多细节授权当事人自行约定但套用合同范本则会忽略一点,造成某些重要细节未能予以约定或约定不明。当这类情况出现,往往双方都无法拿出能够接受的方案,即使诉讼也难以预计结果。特别是法律条文并无相关强制性规定时,如果没有自行约定足以规范各方行为的具体规范,也就失去了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保护自身权益的机会。
三、审查合同前的必要沟通 1.审查前需要了解的信息
即使当事人对于合同审查有所指示,这些指示也未必全面。因此,除了简单的合同或简单的审查,对于比较重大的合同,在正式着手合同审查工作前,应当尽可能多地让当事人提供如下信息:
(1)当事人的审查目的
①了解其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②了解其中的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③准备签订这一合同,需要考虑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风险;④合同及合同所代表的交易的背景情况。
(2)合同及交易的背景
①普通交易、普通合同;②特殊背景下的交易、普通合同;③特殊的交易背景、特殊合同。
(3)审查与修改的问题
①是仅仅审查还是包括修改;②如果除审查外还包括修改,哪些条款是当事人之间约定不可以更改的;③修改后的篇幅、复杂程度问题。
(4)审查内容问题
①以法律问题为主的审查,包括合法性审查、法律漏洞或法律陷阱审查;②以非法律问题为主的审查,包括合同严密性问题、表述质量问题;③全面审查,即包括上述两方面。
(5)审查成果的提交
①直接在来稿上提出审查意见传回;②专门出具审查后的法律意见书。
(6)修改成果的提交 ①直接在来稿上提出审查修改传回;②专门出具修改意见,或与审查意见一并出具法律意见书;③结合原稿及修改意见全面修改形成新的合同文本并提交。
(7)文本的来源问题
①文本由当事人起草或源于当事人原有合同;②文本由对方当事人起草,或源于对方当事人原有合同;③任何一方提交的第三方使用的文本,或源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合同示范文本。2.对相关信息的记录
在对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企业有深入了解或企业没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这类信息律师只需简单了解并记录即可。而对于那些管理比较规范、要求比较高的当事人,或者操作不慎容易带来法律风险的合同审查业务,当事人所提供的上述信息是工作档案的一部分,必须有明确可信的书面指示或记录,比如工作联系单、电子邮件等。记录既是工作的依据,也是避免执业风险的依据。
四、合同审查工作的操作要点(1)避免接受原件
无论何种原件,往往意味着它无可替代,无论是遗失还是毁损均属于执业过错并有可能导致当事人无法挽回的损失。至少原件要比复制件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加以保管,从而分散精力。从律师的角度,只要有可能,应当尽可能让当事人提供复印件、传真件、扫描件或电子邮件。即使是接收了原件,也要尽可能先将其复印,然后对复印件进行审查,避免直接接手或审查原件。
(2)预览合同文本
除非是篇幅很短的合同,比如说只有一千余字的合同,否则最好不要立即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审查,否则有可能产生许多无效劳动。对于一般篇幅的合同,不妨先预览一下合同夫人总体内容,分清它的结构体系;对于篇幅较长的合同,也可以
通过目录或大小标题分清它的结构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对于合同的整体判断,对后续工作非常有帮助。(3)看清相关条款
在对目标条款进行仔细审查时,如果判断出一个条款的约定存在法律问题或缺陷,最好不要妄下结论,而是先看一下合同其他条款是否另有约定弥补了这一法律问题或缺陷。只有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才能对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审查意见,否则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4)核对相应法规
合同的审查工作不仅仅限于合同。除非是审查非常熟悉的合同,并对交易所涉及的行业法律规范非常了解,否则律师在审查合同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核对相关的法律规定。尤其在合同中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术语时,更是如此。(5)慎待商务条款
对于这种条款,最简单的工作方法是指出哪些是商务条款,并提醒委托人将这类商务条款交由相关技术人员审核。但如果比较重要或委托人有特别要求,则应当核对一下相关条款的约定是否严密,还有可能遗漏了哪些内容、相关条款是否对委托人不利、相关标的是否委托人所需等,并提醒委托人注意相关问题或建议。但无论如何,在提交工作成果时,应当说明哪些是律师审查,哪些该由当事人自行审查,以防止出现工作中的漏洞。篇二: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银行案件防控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6月9日晚我行在油田公司机关楼开展了银行案件风险防控学习活动,结合案例使我们了解到,银行不断发生违法违规案件,给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通过对风险防控的学习使我们更深的了解到风险防范是银行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话题,每个员工都必须深刻的认识银行存在的风险和防范风险发生的方法。结合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学习,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身为银行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加强柜面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做到合规操作,有时候,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但往往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疏忽大意,一些不合规的举动从而导致业务出现差错,特别是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熟练的业务一时大意更加容易引起错帐抹帐交易,一味地追求效率而不认真审核输入内容的准确性。很多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权益的能力。
己没有办理过该笔业务,而引起经济纠纷。填写错误的凭证要交回客户自行作废,办理业务过程中打印的错误凭证如果是不需要跟随传票作附件的,应该作废,不能随手扔进垃圾桶。对客户资料也要妥善保管不能随便泄露客户的资料。
三、避免代客户填写单据,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代客户填写单据往往容易引起客户纠纷,产生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客户抱怨自己填写单据很慢赶时间或者自己不会填写该单据要求柜员帮忙填写,这时作为临柜人员我们必须严格清楚不能代理客户填单了解代客填单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我们要做好对客户的解释工作,或者叫大堂经理指导该客户填写单据确认客户本人签字后才能为该客户办理该笔业务,尽量避免由此产生的风险。
今后在日常业务的办理中我们应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防控措施,多学习案件防控的案例,做到完善内控合规,将不必要的操作风险降到最低。
马国婷
2014年6月12日篇三:风险防范之学习心得
风险防范之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分行关于开展银行风险防范专项活动,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
风险防范是银行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话题,每个行员都必须深刻的认识银行存在的风险和防范风险发生的方法。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不断增强。由于受到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尽快培育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合规经营是银行业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
合规经营是银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本内在需求, 在银行员工中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意识、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要将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充分体现商业银行倡导合规经营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通过分行的积极宣传和正面引导,我充分认识到开展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着重问题整改效果,强化制度执行力,坚决遏制违规现象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是作为保护员工职业生涯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树立主动合规意识,克服被动合规心理。
其次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认真分析违规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危害性,以及如何根治和防止违规现象,总结出结论:“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执行力必须坚决果断,业务流程必须熟练掌握,风险防范必须牢记心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防范案件风险之目的,才能把建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具体工作中要做到:(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
(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
最后,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违章违纪为耻、弄虚作假可耻、损公肥私无耻”,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严守制度、按章操作、合规经营,不出案件和违规行为。
第二篇:培训风险防控
建设有活力的培训体系
企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培训工作则是为其强身健体的系统,发挥着提升素质、推进战略、传播文化、求解难题和知识管理等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内训是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外训则是“诊所”或“康复训练所”。摩托罗拉公司调查表明,在人才培训上每投入1美元,在3年内就能实现40美元的收益。而实际运行中,却鲜见这么成果卓著的,为什么呢?这就不能不说到培训工作中的风险——培训工作其实是一个“高危”行业,面临着种种风险。
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风险
因为一些错误操作或操作不当,培训工作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阻碍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不当的培训工作对企业这个肌体而言,容易造成以下几种风险:
“隔靴搔痒”风险
这是最常见的风险。通常有四种情形:一是企业将培训定位过高,要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反而导致需求不明,什么都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二是企业为培训而培训,被动地花掉培训预算,在“全员培训”的美名下对员工实行普惠制,如同“喷灌”浇花,真正需要重点培训的员工得不到足够的培训机会;三是企业将培训定位成员工福利,一味追求培训师的名气和影响力,将培训办成明星“演唱会”,而员工参加培训则主要就是“学学词、养养神、认认人”,或者“休息休息、联系联系、米西米西”;四是企业不愿或没有能力建设内部培训资源,完全依赖外部培训机构,或简单地拼凑外部的理论、案例或其他资源,虽琳琅满目,对解决企业问题却是镜花水月。
“下错药”风险
这也是培训工作中供需不对接,没有针对性带来的风险,但比“隔靴搔痒”更为严重。一方面,外界知识和形势的变化很快,企业培训中却仍采用老办法,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工作中违背培训本身的基本规律,如在培训对象上,有的企业因为工学矛盾,为完成培训任务而让时间相对富余的非骨干员工多次参加培训,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企业不顾培训对象的基础、发展方向等实际情况,赶鸭子上架,或者说教火鸡爬树;在培训方法上,有的企业图省事,将培训简单等同于讲课,违背了“知识更新采用讲授式、技能提升采用训练式、态度转变采用体验式”的一般规律。实践证明,缺乏训练和练习的培训,学员会在6周内忘记90%以上的内容。
“断臂”风险
在企业肌体中,核心资源往往是“左膀右臂”,培训工作中操作不慎,则极易造成专业技术泄密或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A企业作为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尽管在培训工作中注重对自身核心技术秘密的保护,但因为觉得在管理培训中引入外部培训资源每太大关系,引起外围技术的泄密,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B企业在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中,几位核心人才被猎头盯上,造成了团队性人才流失的巨大灾难。“供养寄生虫”风险 这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企业培训工作中在企业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上不到位或不作为,放任员工自选培训课程,员工反客为主,片面注重学历教育或自身的兴趣特长,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企业花了大价钱却做了一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二是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或参加外界培训班的时候不加区分,要么给予“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员工培训机会,要么与竞争对手一同培训,增加了流失员工的资本或增加核心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角的可能。
“毒气攻心”风险
一些企业培训主题的选择不慎重,或者在培训中与外部培训资源沟通不够,导致植入的理念或工具与企业现有的战略、文化产生矛盾,就像受到了病毒感染,产生“排异反应”,企业内部非但未出现管理提升,反而出现了思维混乱。
“两张皮”风险
这主要在大企业集团的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企业集团在培训工作中缺乏统一规划,或者因为地域差别、文化差别或培训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子公司培训工作的主导思想、重点与集团的培训方式不一致,使集团的战略、文化不能有效耦合。
上述的培训工作中的风险都是因为培训工作违背自身规律而产生的后果,其结果严重者往往导致企业肌体的僵化,或局部僵化,也使培训工作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地位。当然,上述六种风险并不是均衡出现,也不是意味着出现就一定很严重,但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效果。
建设有活力的培训体系增加企业活力
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风险,与企业领导不重视、不参与,培训工作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够等有关。要通过培训工作防止企业僵化,有效防范培训风险,必须着眼于培训自身,用灵活、不拘泥的培训工作,激活“人”与“文化”,建立起有活力的培训体系,进而保证企业的“营养健康”和活力。具体来说,解决“断臂”风险、“供养寄生虫”风险,既需要培训工作中注意挑选培训对象,加强过程中的保密管理,也需要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配合,而解决“隔靴搔痒”风险、“下错药”风险、“毒气攻心”风险、“两张皮”风险,则主要在于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建立健全有活力的企业培训体系,通过实施灵活的培训战略,更个性化地、精确地聚焦企业战略与文化;通过激发澎湃的培训动力,尤其是与员工职业生涯挂钩,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自组织体;通过动态的培训形式,激发员工持续学习与变革的激情;通过开放的培训资源,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使企业在人员思想、能力变化中获得发展活力;通过务实的培训管理,尤其是培训考核,使培训过程中的活力因子不断进入企业实践发挥作用。
灵活的培训战略
企业培训工作中切忌照搬照抄,而要根据企业战略类型、文化风格、成长阶段、技术特点和企业规模确定自身的培训战略。从战略类型来看,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在培训中应坚持较宽的职业发展路径,促进员工提升职业转换能力;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短期内提升员工技能。从文化风格来看,保守型的企业要更多关注内部资源的挖掘,形成从上到下实施的标准化培训体系;开放型的企业则应引入外部资源,注重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从成长阶段来说,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可以相对弱化培训工作;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则应重点让培训工作辅助团队配比结构的形成;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树立专业优势;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则应更注重转岗培训。从技术特点来说,连锁式、上下游关系不明显的企业应注重标准化培训,而上下游关系明显的企业则应注重专业化和团队精神培养。从企业规模上来讲,小型企业应更多地整合外部资源,强化需求和资源的统筹;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考虑建立统一的胜任能力模型、创办企业大学和建设标准化的培训体系。总之,个性化、随机应变是活力培训体系的首要原则。
澎湃的培训动力
培训工作中,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往往有“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的心态。而实际上,没有员工的参与,身到心到,达到培训效果就是企业的一厢情愿。因此,在构建培训体系时要考虑员工培训动力的问题。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必要构建基于全职业生涯发展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一要划分清楚职业通道,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通道挂好钩。如A集团把人才划分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两支队伍,划分出初级人才、骨干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和核心人才五级台阶,并确立分开培养的路线。这就把培训工作纳入人才发展大局之中,确立了培训工作的格局。二要以人才成长规律导引人才培训。要确立素质能力与业绩、素质能力与分配、素质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成长周期模型,为培训项目设计和管理奠定坚实的依据。三是开展台阶式的培养培训。A集团根据自身战略以职级为培训对象选择的重要标准,结合人才现状盘点,对同职级的员工进行专门设计,对新进员工、资深员工、中层领导人员和高层领导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并区分新任职和后备人才,确保重点人才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一个台阶上都能接受相关培训,达到相应的能力标准。四是推动培训和使用挂钩。这样,员工在参加培训工作时能知道自己的远景,充满了希望,也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培训内动力,而企业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动态的培训形式
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培训工作一般应采用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和体验式等方法,以符合成人的记忆曲线和接受特点。这些方式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面向实用。国外研究表明,人的能力获取存在“721模式”,即人的能力70%是从工作中获取的,因此,在形式上必须注重工作中的学习。同时,培训的目的是获取改变企业的能力。培训如果不能导致学员行为的改变,就不是深刻的培训,如GE、花旗等都提出培训发挥变革作用。中美史克公司的培训目的就明确提出:学习是终身教育,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变革,变革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行动学习是近年广受推崇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行动,切实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集中学习中注意劳逸结合,分散行动中注意发挥学习小组的共同智慧。B公司行动学习中以问题为中心,30-50人一个班级,结合集团重大变革、重大战略、新任职、新问题选题和选择培训对象,在具体培训方式上采用“七步法”(即破冰、“导师”介入、专题学习、专题调研、方案论证、行动实践、通关验收)的培训模式,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巩固和深化学习成果,实现了学以致用。企业培训工作中,实用、管用是评价形式创新的不二法则。
开放的培训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工作最终可以说是改变人的思维的一种工作,而思维的改造必须有其素材。企业培训工作中要根据自身目标,合理的引入各种优质资源。一方面,企业战略和文化的根植于企业的实践之中,加强企业知识管理,为培训提供支撑是一种必须。彼得 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关键是知识的流动。IBM就建立了强大的知识管理平台。而施乐公司的知识资源库就整合了包括员工信息、职位能力及评价方法、公司大事、客户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详细资料,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为培训提供了非常坚实的资源支撑。很多知名企业建立“教练制”、“导师制”和“影子学习制度”,推行和完善内部培训师体系、开发内部教材和案例集,就是开发内部知识,并将其进入培训实践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与企业发展一样,培训工作也必须积极吸收来自理论界和社会实践中的优秀知识成果。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就坚持开放式办学,将我国改革开发的最新成果进入课堂,进入教材。从标杆企业的实践中来,到企业自身的实践中去,进行对标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近年来赴优秀企业观摩现场教学的培训工作有增无减,就说明了这样一种趋势。外部资源的利用也有多种形式,A集团在自身培训工作中,就不盲目闭关自守,在确定培训专题后,面向全社会搜集培训资源,形成了高校教师、权威专家、研究机构、企业实战专家和内部培训师“五合一”的师资配置模式。企业培训工作中,只要坚持开放的理念,积累继承传播自身的优秀积淀,同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合理嫁接,发挥“鲶鱼效应”,就能使培训工作富有活力,也使企业在人员思想、能力变化中获得发展活力。
务实的培训管理
培训需求、策划、实施和评估形成了培训工作流程,而具体项目也有这样的小流程。每个环节都有很多标准,才能切实发挥培训的作用。而总体而言,培训管理并没有一定之规,务实的管理是合理的选择,片面的提高管理标准和降低标准都会增加培训风险。在具体管理中,培训考核是非常重要又难以把握的一环。培训工作往往因为成果没有运用,而被说成没有用。能实施各种考评、敢于接受各种考核检验是培训工作有活力的重要标志。培训工作中,要将考核贯穿于各个环节,并面向组织者和受训者共同开展,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四级评估”,尤其是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做转化效果层面的量化评估。A集团在培训工作中就务实又不失灵活坚持“六评”:一评考试成绩,考察学员知识工具掌握情况;二评日常表现,重点看考勤、小组讨论、重大表现;三评课题研究成果,考察课题研究对集团公司战略、岗位工作的持续改善情况,关注部门员工评价、上级满意度等;四评潜力,通过脑相图测评、潜力测评和职业倾向力测评等,考察学员的知识积累、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思维及职业发展最佳取向等;五评行动实施成果,通过培训回到岗位3个月、6个月后,进行360度评价结果,对培训迁移和行动成果进行评估;六评组织管理,具体包括对培训方案设计评估,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培训形式、组织管理的动态评估,对学习效果检验评估,促进培训机构自身与培训项目共同进步。这种既考虑各种层次,又不一味追求量化的方式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实际的。
企业培训是一个比较有魅力的工作,它的着力点在人的思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层面。因此,也是一个风险与成效伴生的行业。一个有活力的培训体系,如果有正确的方向,有足够的资源、能力和动力,就能有效防范培训工作中的风险,甚至不让相关风险产生。
何坤茂
中国兵器人才学院人才战略研究中心项目主管 何
鹏
重庆川仪微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职员
第三篇: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企业环境风险怎么防控?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这标志着环境保护部将全面推进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动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评估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及一般要求。同时配套发布的还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以下简称《等级划分方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以下简称《标准对照表》)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报告编制大纲》)。
企业环境风险知多少?
环境事件高发,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是短板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同年12月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等要求。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强调了开展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为摸清全国环境风险底数、说清环境风险状况,环境保护部2010年组织对全国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3大类行业的4万余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
检查发现,4万余家企业涉及化学物质4万余种,各类环境风险单元10万余个,约32%的企业未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已编制的企业预案中普遍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风险以及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资源不掌握,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不清楚。而且预案中多组织、机构、制度的描述,多危险化学品危害分析,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系统总结突发环境事件案例以及国内外工业事故风险评估与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提出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对检查的4万余家企业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类似评估方法,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和预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加强风险评估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原有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地方环保部门、部分央企意见,编制形成了既有事故情景分析又有风险等级划分、既有问题分析又有完善要求的《评估指南》。
怎么用好《评估指南》?
企业可按图索骥分析防控应急措施可行性
怎么用《评估指南》?首先,《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水平。
通过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急资源调查、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施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使企业系统评估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根据可调用的应急资源,落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时,可针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措施得当、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使预案回归本质。
其次,《评估指南》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评估指南》指导企业从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环境应急资源、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对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完备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排查隐患、找出差距,根据其危害性、紧迫性和治理时间,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完善计划并逐项落实整改。
企业按照这些方法持续排查、治理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不仅可以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水平,还能动态完善应急预案,从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减轻其危害程度。
第三,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
根据要求,企业要按照《评估指南》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报告作为环境应急预案的附件向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通过评估报告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风险状况及应急资源情况。这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关注重大环境风险企业。
环境风险怎么评估?
分五步评估,并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指南》适用于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清单》给出了310种(类)环境风险物质,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清单》所列物质的企业应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但是,《评估指南》不适用于尾矿库、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等9种情况,这9种情况需要制订专门的评估方法、实行专门管理或不属于环保部门监管职责等。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由企业自行编制或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评估分5步实施:
第一步,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是对企业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及其数量、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现有应急资源等环境风险要素的全面梳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第二步,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的分析,这是将前一步识别的潜在风险,与所有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及后果联系起来。这是风险评估的核心,也是解决预案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关键。
第三步,结合风险因素和可能的事件,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环境应急措施。这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预案可操作性的前提。
第四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是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水平、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的实现途径。
第五步,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这可用于完善区域环境应急预案及对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也可用于企业的横向对比,提高其重视程度。五步相互关联,紧密衔接,缺一不可。
相关负责人提醒,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可按照《报告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写。
情景分析帮助企业防控风险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是《评估指南》的突出特色。企业应在资料准备及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查阅分析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设置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通过归纳突发环境事件历史案例,《评估指南》列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通讯及运输系统故障以及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等8种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情景。企业可结合自身现状参考细化或补充完善。
在确定了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后,企业可依据已经出台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模型对每种情景下的环境风险物质释放源、释放途径以及可能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进行分析。
风险矩阵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等级划分方法》是《评估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南》提出了重大、较大和一般3级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风险等级高低主要取决于3个要素:
一是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及其数量(Q)。企业涉及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之和,能较好地表征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固有风险。
二是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技术水平(M)。分析总结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控制、水和大气风险防范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6个方面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三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E)。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
综合考虑环境风险受体的规模、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及与企业的距离,将环境风险受体划分为3种类型。
通过风险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以突出Q、M、E这三大要素对风险等级的决定作用。
环境风险物质会适时调整
《清单》是《等级划分方法》的基础。《清单》中310种(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有突发环境事件记录的物质以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物质临界量的确定遵循危害等值原则,参考了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中风险管理计划(RMP)、欧盟塞维索指令以及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国内外法规、标准。
《清单》从编号228至238均规定了一类物质,如编号236“有毒化学物质”就是对所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进行兜底性规定。地方各省级环保部门可参照《清单》制定本省的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将未列入《清单》但引发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补充到清单中,环境保护部也将根据应用情况适时对《清单》进行调整。
关于《标准对照表》
《标准对照表》总结了现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大型石化集团的企业标准,供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参考。
与现行其他风险评估方法的主要区别
《评估指南》主要用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的评估,是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基础。《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南(试行)》主要用于对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化学品长期、累积和持久性危害及不利影响的评估,侧重为危化品环境管理登记服务。《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主要用于部分重点行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硫酸、氯碱以及粗铅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主要用于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落地
突发性事件、危机管理,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词汇正渐渐出现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近期公布的《2013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712起,较上年增加31.4%,其中包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3起、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2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697起。
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我国出台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简称“《指南》”),该指南在2013年公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分析后出台,对企业落实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有较大推动作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行业部主任陈渤表示,当前在电力建设领域,突发环境事件爆发有一定的概率,《指南》的出台对我国电建企业如何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带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措施两手抓
《指南》对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管理制度、应急措施等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应按照环境风险识别、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分析、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五个步骤来处理危机。
众所周知,风险确认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步,就此,《指南》指出企业应当重视环境风险识别,并对应当识别的对象给出明确的范围,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和数量、生产工艺、安全生产管理、环境风险单元及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现有应急资源等。
根据常识,不难理解,“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这一环节是有利促进“防患于未然”得以实现的重要内容。《指南》就相关细节有明确的规范,例如,企业应查阅分析国内外同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资料,设置本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通过结合突发环境事件历史案例,列出生产安全事故、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非正常工况、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违法排污、停电断水停气、通讯及运输系统故障以及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等8种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情景;可结合自身现状参考细化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完善风险评估能力,有的放矢地防范风险的发生。
陈渤表示:“电力建设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会面临锅炉酸洗等问题,这些洗液在运输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泄露而污染环境,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指南》的出台为这些情况从可能出现到出现后如何处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风险评估的管理制度方面,《指南》还表示,企业应当明确岗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并有效执行,还应增加相关培训。
《指南》还指出,为了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实施,还应针对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分别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明确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等内容,逐项制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管理的目标、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同时,每完成一次实施计划,都应将计划完成情况登记建档备查。
配套文件实现多维度计量与管控
据悉,《指南》在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及一般要求的同时,还配套发布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实行标准对照表》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指南》及其配套文件,“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也正式明确;通过对Q、M、E三个指标建立风险矩阵,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也被确定下来。Q、M、E三要素具体为: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及其数量(Q),它涉及企业所有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之和,能较好地表征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固有风险;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技术水平(M),它分析总结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控制、水和大气风险防范措施、环评及批复的其他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6个方面指标,全面反映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E),它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将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同时,本次发文还总结了现行的环境风险防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一些企业标准,为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供参考。
关于河北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河北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37号――涉及财务公司关联存贷款等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的要求,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通过查验河北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证件资料,并审阅了财务公司2014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对财务公司的经营资质、业务和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估,现将有关风险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公司基本情况:财务公司成立于2012年8 月31日,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2号;法定代表人:王义芳;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 0157H21301000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5972;税务登记证号码:***231X;注册资本: 20亿元人民币,其中: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2亿元,占比51%,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9.8亿元,占比49%。
经营范围:
1、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2、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
3、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4、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
5、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6、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
7、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
8、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
9、从事同业拆借。
二、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一)控制环境:公司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等。《公司章程》确定了成立公司的基本原则,明确股东的出资方式,确定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对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规范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对经营管理机构管理模式进行规定,强调了监督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制度流程》规范了公司授权管理基本体系,使公司内部形成各级岗位有职有权、职权相称、权责对等,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精简高效的工作氛围。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公司治理: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监督反馈系统互相制衡的原则设置公司组织结构。
各委员会及部门职责如下: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对董事会负责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公司风险控制政策制定和重大风险控制工作。(1)财务公司风险政策制定、重大风险的控制和监督;(2)对财务公司在资金结算、信贷、投融资等方面的重大风险控制进行监督,对已出现的风险制定化解措施并组织实施;(3)对财务公司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提出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4)董事会授权其他事宜。
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是对董事会负责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公司战略规划、监督及投资控制政策制定和投资风险评估控制工作。
货款审查委员会是公司总经理领导下的专门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司对贷款、担保等重大业务行使审查、审定权力的专门委员会。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及业务开发、综合管理事务及信息系统管理,包括财务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新业务产品研发、财务顾问、投资等业务,公司后勤、行政、培训、外联、党务、工会、董事会工作、公司内部文件起草,及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工作。
信贷业务部负责成员单位相关信贷业务及票据业务。制定信贷业务运营制度、计划及日常执行控制管理;负责集团内成员单位资信管理;对集团内成员单位进行授信业务及信贷业务的管理。
结算业务部负责成员单位相关结算业务及财务公司资金头寸管理。主要负责建立公司资金结算体系,实施资金结算业务;管理成员单位结算账户、进行资金收付操作、资金上划、下拨、日常资金头寸调配等。
计划财务部负责财务公司的各项财务制度的制定;财务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组织公司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组织编制资金计划、公司财务预算和决算,负责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分析,并负责监控预算执行情况;负责与税务、统计、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
风险管理部负责财务公司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负责管理财务公司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各项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和化解工作,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稽核审计部负责财务公司内部稽核及内外部审计工作。负责落实监管机构的要求、根据集团和财务公司的制度和流程开展内部控制、配合第三方开展定期或重要项目的外部审计工作,并完成1104报表的编制工作。
2、财务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财务公司制定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 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设立了对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风险管理部和稽核审计部,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稽核。各业务部门根据各项业务制定相应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作业标准和风险防范措施,各部门责任分离、相互监督,对业务操作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
(三)控制活动
1、结算业务控制(1)建立结算业务内控制度财务公司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及人民银行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账户管理办法》、《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存款业务管理办法》、等业务制度及操作流程,明确各项结算和存款业务的操作规范和控制标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2)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在存款业务方面,严格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在银监会颁布的规范权限内严格操作,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维护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及时办理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转账结算业务企业在财务公司开设结算账户,通过登入财务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网上提交指令及通过向财务公司提交书面指令实现资金结算,严格保障结算的安全、快捷、通畅,并具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结算业务部设有经办岗、复核岗,保证入账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为降低风险,财务公司将支票、预留银行财务章和预留银行名章交予不同人员分管。
2、信贷业务控制
(1)建设信贷业务内控制度财务公司根据《贷款通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包括《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综合授信管理办法》、《自营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票据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同时为有效控制授信业务风险,财务公司对相关业务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2)严格实施审贷分离、分级审批机制财务公司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原则对信贷业务进行管理,贷款的决策人是公司贷款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部承担贷款审查职责,公司信贷业务部负责贷款的经营和管理。财务公司受理借款人的申请后,由公司信贷业务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资金需求,确定对借款人的综合授信额度。在受理借款人信贷业务申请后,组织贷款调查,判断借款申请是否符合授信使用条件。风险管理部对借款申请事项进行合规性审查,对贷款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向贷款审查委员会提交审查意见。贷款审查委员会对借款申请事项做出审批决议。风险管理部和公司信贷业务部分别监督和执行贷款审查委员会的审批决议。由公司信贷业务部负责落实贷款条件。
(3)贷后检查财务公司制定了《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等办法,信贷经办人员需随时掌握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按季提交检查报告。公司信贷业务部负责对贷出款项的贷后检查、贷款本息回收、信贷风险监管与预警,不良贷款资产管理、信贷档案管理等工作。
3、内部稽核控制财务公司实行内部稽核监督制度,设立了在公司董事会直接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稽核监督权、并向董事会报告的内部审计部门——稽核审计部,并建立了包括《审计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等较为完整的内部稽核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对各项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稽核审计部负责内部稽核业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方针政策、内部规章制度等有关规定,对财务公司各部的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核实和评价,规范经营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财务公司业务稳步发展。
4、信息系统控制为保证财务公司的安全、稳健、高效运作,财务公司制定了《机房管理办法》、《计算机安全使用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引进了软通动力公司开发的综合业务系统,涵盖了结算、信贷、票据、报表以及其它系统对接平台。财务公司的综合业务系统能够对包括网上资金结算业务、信贷业务、票据管理、凭证管理系统等关键业务风险点进行控制,部分风险由系统自动识别。具体业务由操作人员按公司所设的各业务部门划分,各司其职。信息系统按业务模块分装在各业务部门,由财务公司管理人员授予操
作人员在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的操作权限。风险控制贯穿在各类业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操作环节上,对信息系统的职能权限、操作规程、网络安全和日志数据都有严格的控制,对操作环节、系统环节、决策环节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过程控制包含账户余额动态监控,支付控制、大额资金监控等功能。
(四)内部控制总体评价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在资金管理方面公司较好地控制资金流转风险;在信贷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相应的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程序,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使整体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三、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及风险管理情况
(一)经营情况
2014年6月30日,财务公司资产规模68.93亿元,投放信贷资金28.7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488万元,实现净利润7,031.98万元。财务公司经营稳定,各项业务发展较快。
(二)管理情况
自成立以来,财务公司一直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金融法规、条例以及公司章程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了解和评价,截至2014年6月30日未发现与财务报表相关资金、信贷、稽核、信息管理等风险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三)监管指标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截至2014年6月30日,财务公司的各项监管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
(四)本公司存贷款情况报告期内,本公司与财务公司开展存贷款业务情况:
1、存款业务:无;
2、贷款业务:本期临时拆入资金170,000,000元,并于本期偿还,期末余额0元;本期支付利息281,555.56元。
本公司作为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资产情况优良、资信情况良好,是财务公司优先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针对以后可能发生的关联存贷款等金融业务,本公司制定了存款风险报告制度和风险处置预案,进一步保证了在财务公司的存款资金安全,有效防范、及时控制和化解存款风险。
四、风险评估意见 基于以上分析与判断,本公司认为:
(一)财务公司具有合法有效的《金融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未发现财务公司存在违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情形,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比例符合该办法的要求规定;
(三)财务公司成立至今严格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6年第8号)之规定经营,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不存在重大缺陷。本公司与财务公司之间发生关联存、贷款等金融业务目前风险可控。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八日
第四篇:柜面风险防控心得
柜面风险防控心得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合规经营是其稳健运行的最根本要求。银行柜面每一个业务流程上的一个细微的风险点没有把控好,都将对业务治理、风险管理以及银行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做好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防控工作,是银行业务发展中刻不容缓的事情。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加强柜面工作人员的管理。柜面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养成合规的思想习惯,并努力将之付诸行动。要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各种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明确柜面工作人员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职责分离制度,加强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要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学习。要适应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一位员工必须时刻保持知识的更新,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虽然现在柜面业务操作越来越简单化,但是业务本身的风险点并没有简化,反而,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案件的频繁发生,柜面的风险越来越多样化,这也要求每位柜面员工熟知每笔业务的风险点在哪里,我们需要在哪些环节对风险进行防控,对我们每一位员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任何操作风险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而人的行为要受到制度约束和文化的熏陶。要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操作风险,形成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降低柜面操作风险,必须从内到外,从制度、个人意识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使我行的各项业务在持续、健康的环境和条件下稳健提升。
第五篇:案件风险防控心得
案件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针对天水邮储银行抢劫案,市会行保卫工部就我行案件防控对前台网点进行了多方位的培训,并加强了网点的预警系统建设,并组织了我们进行预警演练,让我们感觉到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提高警惕,预防并杜绝类似的案件在我行发生。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好案件防控这一长期战役。
1、在严控案件风险的高压态势下,全行上下必须认识到,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案件防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天天防,天天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警钟长鸣,时刻关注风险隐患。要在抓基础管理、抓整改、抓执行力、抓问责、抓长效机制建设、抓安全稳定上下功夫,切实做好案件防控工作。
2、在全行扎实组织开展“严格履职、防控案件、打击违规操作行为风暴”活动。认真贯彻省分行要求,出台相应举措,着力解决有章不循、不尽职履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一是纪检监察部牵头,风险管理部等配合,出台开展活动的实施细则,明确各管理部门职责,尽快行动起来。细化业务部门流程中的风险,各经营部门出台禁止性规定和风险点防范提示,在全行树立营造明职责、刹违规、保发展的观念和氛围。二是实行案件风险情况通报制度,由纪检监察部牵头,及时整理总结上级行和监管部门案件风险提示,结合我行实际分析整理,及时将最新情况传达到最基层,提示全行案件风险防范的要点。三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由纪检监察部牵头,深入基层行处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全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四是扎实开展员工行为和案件风险排查,排查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严禁走过场。
3、各行处“一把手”要进一步提高案件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认识到防范案件风险与发展业务同等重要,既要抓业务发展也要抓风险防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认真履行职责,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4、会计主管(柜员主管)要履职好案件防控“第一道防线”的职责。应该始终规范操作,忠于职守,严格管理,认真负责。要坚持不懈、不折不扣在抓好各项基本制度的落实,把每一项制度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名柜员,做到令行禁止。要利用晨会、例会等各种时机,组织柜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提高柜员的风险意识和各种操作技能,引导柜员切实遵章守纪,合规操作。
5、要严格管理,严肃执纪。对于发现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事件,不论是否会造成损失,一律依据违规事实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坚决杜绝因为人情、同情等因素弱化规定严肃性的现象。案件风险出现后,各级领导人员、部门和相关人员都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工作,不能互相推诿,如因不尽职导致影响扩大、损失加重,相关人员同样要承担责任。
6、要严格落实省分行近期下金融业务柜面操作禁止性规定,并按要求切实做好风险隐患的排查。
7、要把人防作为案件防控的重点,加大基层员工安防形势教育,加强典型案例成因分析的再教育,提高全行员工防控能力,通过增加保安的配备,加大营业柜台外围安全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同时,要高度重视技防工作,针对工作流程中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和难点,向上级行提出技防的相关需求,通过增加系统自动提示、自动核对等功能,弥补人防、物防的不足,形成良好的人防、物防和技防联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