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学习感言怎么写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自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职教育培训的入学录取通知后,心情非常激动。为此,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按时参加了研修班的课程学习,大力吸取现代医院管理的知识与营养,积极参加课堂内外交流与沟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参加了两次研修班的学习,对我感受最深的是:学习的互动性和安全的启发性,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将抓好这次难得的学习机遇,争取在个人管理和能力水平上再上新台阶。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来说,抓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时刻遵循“敬业、热忱、主动、忠诚”,力争把细节做得更完美,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积极挖掘自我潜能,更加勇敢、坚韧和执著,从而充满激情地勤奋工作。
有一位律师的父亲因眼睛不适到门诊就诊,他的症状是一种很常见的角膜炎,实际上用点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再加上保持眼卫生,估算几天就能好。然而,一所三
级甲等医院的门诊大夫是一位刚刚毕业两年的年轻大夫,简单的查看了一下,就给患者用了含有激素的眼药水,结果第二天眼疼痛加重感染扩散,再采取措施已无能为力,眼睛感染后造成眼球摘除,最后家属把医院送上了法庭,该医院败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中警示我们:一定要加强提高门诊大夫的业务水平;改变对门诊大夫要以老带病的改变;对门诊医师药理的管理要求严格;加强门诊医师会诊制度的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回来后对我院门急诊系统严格管理,制定了:
1、门急诊的服务流程;
2、会诊制度的落实;
3、专家门诊的管理;
4、门诊开诊的管理;
5、诊断证明的正规填写;
6、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的落实,包括各科有医疗质量管理处理,每月质控;
7、奖罚制度的严格执行等。通过一系的制度落实,短期内有了一定改观现已初具成效,是否有效有待给予今后长期的评论。
由于emba课程设置直接针对不同管理人员的需要,在一些理念和思维方式上,使我学到举一反三的工作方法,能实际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每位老师都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理念,特别是一些实例和一些寓言故事,都对我影响很大、很深,还有的老师对学员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我们班主任陈老师在我回来后还提醒我过生日,让我非常感动。遇到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对于每一位emba学员来说,这不但是一个学习的大家庭,同时搭建了一个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利用了这个平台,加深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沟通联系,合作与互相学习,对事业发展有了较大帮助。篇二:北大学习感受
北大之行,寻找有意义的生命
2012年的暑假,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假期。这一个七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学习。重温大学课堂虽然只是短短十天的事,十天内带给我的感受却足以影响长久。回忆半个月前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北大的一幕幕,恍如一梦,梦境却真实,那时的震撼还在心头。
初进北大,从西南小门进去,经过女生宿舍、饭堂,穿过林荫道,感觉没什么特别,甚至站在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前面照相时,我还嫌这讲堂的名称在照片上显得不清楚,不够大气。然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逐渐体会到,这正是北大魅力所在——不张扬却内涵深远,正如许许多多北大的教授。
北大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当然是教授们的魅力。在到北京之前,一位参加过北大研修的老师告诉我们,她在北大参加研修的时候,正是学生上学期间,听课的教室里除了参加研修的学员,还挤满了北大学子,因为很多教授的课,是北大学子们向往又在平时难得聆听的。我对这种状态充满好奇,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教授,能吸引这么多的学子。
从第一节课杨虎老师的《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开始,我就被吸引了。杨虎老师从北京看北大讲起,将北京的历史与北大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我对古都的历史又加深了一层了解。这一课如同一幕大戏的序曲,预示着我们在其后的十二次课是愈加精彩绝伦。自称“40后”的王其文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用庞大的数据,带领我们认识数字中国,教大家从经济发展的数据看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我想也许许多老师和我一样,看着一张张图表一串串数据,感觉有点晕,但是我非常佩服他六十多岁高龄,站着讲课,一张张出示着他亲自整理的几百页的幻灯片数据,亲自设计的excel记事本还特意展示给我们看,教我们使用。试问,我们在一线的教师,有几人会?
尚俊杰教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给我们介绍了非常多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他提出:技术的改变是表面的,深层问题是技术使21世纪的青少年发生了什么变化?能不能进行教育流程再造?这些问题,发人深省。
王余光教授《中国经典名著的选择与阅读》,让我认识了传说中的有些“老学究”式的固执可爱的老师,他用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何为经典、为何阅读经典,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名著,如何去阅读名著。他对经典的研究令人折服,他力挺读经典要读纸本书,他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一些评价也让人捧腹,比如说对武松个人的分析,然而,这正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
踏着风雨来的李彥教授,让我了解什么叫智慧与美丽的化身。事实上,这节《化学的魅力》对我而言,像是在听天书,一个个字、一个个符号我都听得懂看得懂,可是把它们一串起来,我就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了。然而,我对她在学术上的钻研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深深地记得李彥教授说了一句话,如果能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成为自己的职业,同时又获得报酬,那何乐而不为?是啊,热爱工作,应该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才能升华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成就感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工作的愉悦。
李四龙教授《佛陀与佛法》,让我这个心中有佛祖,却不知佛祖何来的人,对“佛”有了新的认识。他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决定人生,了解了十二缘起,人痛苦的根源皆是因果报应,苦乐皆是自作自受。上午才听完佛法,下午就接受西方交响乐的熏陶,李小龙教授一节《走近西方音乐》,让我大开眼界。从前只是耳朵听听,现在我的第一次去了解交响乐的历史,了解交响乐团,了解歌剧艺术及欣赏礼仪,第一次知道应该如何去聆听《命运交响曲》,如何去欣赏《卡门》。钱瑞琴教授的《中医与养生》阎步克教授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同样都让我对这些领域加深了认识。
雷兴山教授的《考古周公》、张逸娟教授的《感受京剧魅力》,最初看到课程表的时候,我看着这两节课的课题,心想我会不会在这两节课上睡着了,然而,这两节课,正是让我内心震动的课中其中两节。雷兴山教授谦虚地说他不会上课,只是来讲他的故事,然而这样的故事,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一边感叹古人造墓的同时,一边敬佩着雷教授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张逸娟教授一开篇的全班齐唱《智取威虎山》,就把我这个一直不听也听不进京剧的人,撩拨起了对这门艺术的兴趣,以至于能饶有兴趣地看完了后来安排的文化体验观看京剧《玉堂春》。六十多岁的张教授,在课堂上的亲身展示,或讲或演或唱,无一不显示着她深厚的功力,令人钦佩。
著名的曹文轩教授,似乎出场就在抨击,然而在三个小时的课堂中,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文人对历史文明的尊重与景仰,对现实社会中美的缺失、感觉的缺乏、中国文明的衰败的批判,他崇尚美的力量、文化的人性化、对感觉的追求,他现场给我们讲述的童话故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感觉丰富性强,人生相当于多一倍的生命时间”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节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课。
说程郁缀教授的课是压轴大戏一点不过分,一个传说中的不让学生上课走动,还曾经把一个教育局长赶出课堂的“老头儿”,会上什么样的课呢?我庆幸自己坐在了教室的前排,才得以清晰地聆听程教授的精彩讲演、看到他行云流水般的粉笔字,他的课,是耳、眼、心灵三合一的美的感受。程教授既是在讲诗词,又是讲历史。他既是授业,又是励志,还是劝诫。他告诉我们老师的主要天赋在于爱,要爱讲台,爱学生;他告诉我们报答父母之恩是小报恩,报答祖国报答社会报答人民才是大报恩;他鼓励我们要留下一个第一,要载入一部历史;他提醒我们永远不变的身份是人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对父母要及时感恩,常回家看看?? 十三节课的文化大餐,让我充分领略北大教授的魅力,我从他们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们对北大的热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他们自豪地说,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我们有中国最好的文科和理科;对自身专业知识的自信,他们思想自由、敢言敢讲、幽默风趣、见多识广、与时俱进;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拯救苍生为己任,不止一位教授在课堂上呼吁大家要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治学严谨的态度,对我们普通的教师也毫不敷衍。我认为,他们的人生是精彩的,也许有些教授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了最有意义的生命,非常幸运的是,这样的生命,让我遇见了。
记得在开班典礼中,北大教育学院的高老师就告诉我们,北大的课堂是“来者不拒,去
者不追”。现在回想起来,终于领会了这句话。要有怎样的大气,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工作中,那些上课不听课的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孩子,问题是出在孩子身上,还是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也想成为这样的大家,必定也要有如北大教授们一样的精神。
有人说,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它会隐形,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穿梭于精神所构筑的世界,在那里攫取罕有的体验,再用文字加以注释。而这种游离的亲历便是别处的生活。半月前,我生活在别处,感受那里的精神构筑的世界;如今,我回到了生活的原点,然而,这个原点,应该被赋予新的意义。人不可能永远处在激情澎湃的听课状态,在学习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其中真谛,怎样让自己短暂的生命过得有意义一些?我想这是北大之行带给我的问题,我将去努力去寻找,希望自己能度过有意义的生命。2012年8月篇三:北大学习心得
感受北大 领略风采 心灵升华
九月,带着秋的内敛、蕴着秋的端庄;九月,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向往,在九月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xxxx与北京大学xx学院联合举办的“xxxxxx培训班”。十天的学习,聆听了八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的专题讲座,感想颇多、收获满满;十天的生活,感受了北大兼容并包,虚怀若谷,和而不同,民主多元的文化氛围;十天,不仅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是转变观念的一次全新体验。
一、感受北大
民族引以为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北大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渗透西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
二、感悟大师
如果把积累知识当成一种快乐的话,那么端坐在北大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感悟大师风采绝对是一种享受。这次培训内容有时事政治、宏观经济、营销战略、科学决策、国学智慧、创新管理等,大师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向我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传送经验,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心灵的洗礼、能力的提升。
三、工作启示
此次北大之行,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与方式有了很大的启发。一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促成终身发展。学习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二是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三是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北大之行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将成为我生命旅程一个永恒而又美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一:赴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金秋季节,我有幸走进北大,参加“德江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时间飞逝,十天的燕园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和文明智慧的钟声亦萦绕耳畔。
能够到北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这是县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爱。此次培训采用封闭式管理,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名师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只争朝夕,我自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认真聆听,仔细笔记,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十天来,共聆听了16位名家大师的讲座,先后参观了高碑店新农村建设现场、北京高技术园区产业转型与发展试点——燕京啤酒厂等活动。北京大学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授课老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似和风细雨在导师们的言谈话语中不经意地浸润着我们的心智,陶冶着我的胸怀。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心灵的启迪和升华让我感悟频生。感受最深及收益最多的几个方面:
1、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升华。一是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这次我有幸融入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新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研修班里的53名同志,来自德江县20个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在课余探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沟通,虚心学习,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乡镇、部门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二是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北大老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它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法,深受启迪与教益。使自己能以新的、全面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实事求是、历史发展的全面眼光看待事物,从而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这次学习,除了执政能力水平得到提升,还对中国梦与未来的改革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了现代管理与沟通技巧,接触了新理念,激发了新思路。一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建设与对策有了新的理解。从事乡镇工作,处在社会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要承认社会客观矛盾的存在,而不排斥与回避,积极地面对和解决矛盾问题,要求同存异。维护和谐社会,先要做到自身和谐、清正廉洁。作为一名乡镇纪委书记,清正廉洁是关键,这就是既要有现代管理与沟通技巧,加大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还要有正确的利益观,淡泊名利,自律自爱,要正确看待社会,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运营。要在处理事务中把握恰当的度,发展与环境,效率与公平,贫富差距,都需要适当的度,关键是要处理好社会利益分配和矛盾纠纷化解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找准适合当地群众发展的目标。在很短的学习时间内,听到看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接收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很多宝贵材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切实做到为群众谋福利,让群众的腰包正真鼓起来。
跨进北大的校门,耳濡目染了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这里有百年的思想文化积淀,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治学思想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严谨治学,思想境界,人格魅力,构成了北大独特的精神瑰宝。在这令人神往的圣地,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感到遗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因此,我要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学习、细心思考、扎实工作,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用优异的工作业绩来回报组织的信任和培养,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二:北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562字)
初夏的五月,天空是淡蓝色的,温和的阳光洒在身上,暖在心里,我怀着无比的激动与憧憬,走进了北大校园,参加我局组织的第四期北京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能成为北大燕园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我深感荣幸。通过短短一周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收获一: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想和精神得到了升华。
跨进北大的校门,耳濡目染了未名湖畔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这里有百年的思想文化积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造福社会的治学思想。名校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博雅塔下一流的专家学者,为我开启了一道感悟之门。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盘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在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他们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使我逐渐构筑起了一个新的知识框架,特别是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的解析、社会管理与体制创新、管理心理学以及对自我的正确认知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茅塞顿开,对以前一知半解的东西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使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收获二: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增强了不断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的感觉。体会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人类思想的进步,认识到知识的更新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确实太少了,或者说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深入。比如:清华大学李虹教授在讲解“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提问:“你知道的你所知道的占的百分比,你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占的百分比,你不知道的所不知道的占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我心里当时在想我知道的我所知道的应该占10%左右,其实不然,浩瀚的宇宙之大,你知道的你所知道的实在是太少。具2011年三位物理学家对天体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宇宙当中有两种物质,明物质(眼睛所能看见的或发光的)占4%,暗物质(眼睛所看不见的)占23%,暗能量(不知道所不知道的)占73%。可见一个普通人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能在1%左右就不错了。在以往的工作中,自己总以为只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就可以应付日常工作,往往忽略了知识的更新,尤其是理论知识的更新。多数是需要什么才学什么,而且有时借口工作忙而把书本抛在脑后,并没有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前知识的匮乏和肤浅。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只要合理安排好工作,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系统地看点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若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就会“书到用时方恨少”。由此,使自己再一次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内涵。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学习当中不断积累新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收获三: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周的学习,我们学到的与其说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不如说是一些先进的理念或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知识和思考的大门,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自己作为一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者,面对的是基层和普通老百姓,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将服务融入到社会管理层次,做好政策、服务的传递,好事要做好,时时处处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和看待问题,要想方设法替百姓排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涪陵尽自己微薄之力。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三:北大学习班心得体会>>(1548字)
5月9日,新余市地税局组织我们30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到北京大学培训,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带着对北京大学的憧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来到闻名遐迩的学北京大学,来到了青山绿树的北京大学,开始了为期9天紧张而愉快的知识之旅。
一下火车,顾不上旅途劳累,匆忙地放置好行李,还没有回过神来细致欣赏北大,就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开班之初,学校向我们宣读了班规,上课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接打手机、不准随意走动,开学典礼上校方简单地介绍了北京大学的现状和历史变迁以及校训、北大精神等,使全体学员为之一振,深受鼓舞和鞭策,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当张延教授讲授《博弈论与决策能力培养》、周孝正教授讲授《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傅思明教授讲授《行政管理与法治政府建设》等等课程时,从他们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偏快的语速中,我不由得感叹:这就是精英云集的地方,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为之骄傲的地方。
置身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的北京大学,我们在感慨中来不及沉醉和欣赏;聆听精彩绝伦、生动活泼的学者讲演,我们在启迪中感受并收获; 三点一线 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使我们又快乐地回归到了学生时代,让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了年龄的障碍和身份的差别,而是增添了一份同学间的交流和砥砺。阶梯教室里快乐地学习,人生与永恒 话题的探讨,校园处处展现着我们江西地税学员积极活跃、团结向上的风采。
七天的时间,不算长,但学校给我们精选了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相关的,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当今社会最前沿科学知识中的精髓课程。每天的上课时间总是悄无声息地溜走,我总是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与教授们相比,感觉我们的知识太馈乏,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把握。
北京大学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绝不是用简单的言语所能够表达得清楚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一段历史。李大钊、毛泽东等许许多多的文人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当代的许多的大家都留有北京大学的脚印。我只需摘取一点就将我那心里的 空杯 装满,够我回味无穷。
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北京大学校史馆。校史馆就是一所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闲暇时,我们走遍了北大园。北大在我们看来,就像一座小城。对,一座装满知识的小城。那里有小溪,有动物,有桥、还有参天大树,到处鸟语花香,把人和自然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于是,我忍不住在想:为什么北大一直是众多莘莘学子的梦想?也许是因为这里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还有每个人的梦想,还有承载着历史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
古人云: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发也。暂别尘世的喧嚣,压抑心灵的浮躁,我们在充分享受优越教学资源、现场感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同时,多了一份平静,多了一份理性,然后又陷入了深深的追问之中:我们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还能不能适应新时期地税工作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是不是已经日显保守和落后?我们是不是在学习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省先 ?面对渊博而谦逊的名师大家,走进博大精深的知识殿堂,我们还有资本骄傲和自信吗? 七天的培训生活仿佛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镜子中真实的自我,使我们在清醒中不再自沾;七天的培训生活又仿佛是一座天平,让我们称量各自拥有的分量,使我们在对比中不再沉沦;七天的培训生活更象是一个加油站,让我们吸取了充足的知识油料,为我们注入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动力。我们将把这次学习培训的累累成果带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将在北京大学所学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学习作风,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增长能力为新余地税作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再见了,美丽的未名湖,我的祝福将与大海一样时刻把你环绕!
再见了,亲爱的北京大学,我的牵挂将象波涛一样夜夜伴你入眠!
第三篇: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学习心得体会
自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职教育培训的入学录取通知后,心情非常激动。为此,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按时参加了研修班的课程学习,大力吸取现代医院管理的知识与营养,积极参加课堂内外交流与沟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参加了两次研修班的学习,对我感受最深的是:学习的互动性和安全的启发性,我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将抓好这次难得的学习机遇,争取在个人管理和能力水平上再上新台阶。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来说,抓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时刻遵循“敬业、热忱、主动、忠诚”,力争把细节做得更完美,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积极挖掘自我潜能,更加勇敢、坚韧和执著,从而充满激情地勤奋工作。
通过这两期授课,更加了解北大教授知识的渊博,同时弥补了自己原来管理知识的不足,在学习中搭上了系统的理论框架,让“术业”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8月21号医疗纠纷的课程,北大学院孙东东教授讲的医疗纠纷,由原来的病房系统的纠纷逐渐转换到门急诊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充实门急诊的医疗救治队伍的能力,让具备有经验的上级医师担当门急诊大夫。
有一位律师的父亲因眼睛不适到门诊就诊,他的症状是一种很常见的角膜炎,实际上用点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再加上保持眼卫生,估算几天就能好。然而,一所三
级甲等医院的门诊大夫是一位刚刚毕业两年的年轻大夫,简单的查看了一下,就给患者用了含有激素的眼药水,结果第二天眼疼痛加重感染扩散,再采取措施已无能为力,眼睛感染后造成眼球摘除,最后家属把医院送上了法庭,该医院败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中警示我们:一定要加强提高门诊大夫的业务水平;改变对门诊大夫要以老带病的改变;对门诊医师药理的管理要求严格;加强门诊医师会诊制度的管理;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回来后对我院门急诊系统严格管理,制定了:
1、门急诊的服务流程;
2、会诊制度的落实;
3、专家门诊的管理;
4、门诊开诊的管理;
5、诊断证明的正规填写;
6、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的落实,包括各科有医疗质量管理处理,每月质控;
7、奖罚制度的严格执行等。通过一系的制度落实,短期内有了一定改观现已初具成效,是否有效有待给予今后长期的评论。
由于EMBA课程设置直接针对不同管理人员的需要,在一些理念和思维方式上,使我学到举一反三的工作方法,能实际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每位老师都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理念,特别是一些实例和一些寓言故事,都对我影响很大、很深,还有的老师对学员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我们班主任陈老师在我回来后还提醒我过生日,让我非常感动。遇到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对于每一位EMBA学员来说,这不但是一个学习的大家庭,同时搭建了一个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利用了这个平台,加深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沟通联系,合作与互相学习,对事业发展有了较大帮助。
第四篇:北大学习总结
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北大学习总结
北大是我一直向往学习的高等学府,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真的进入北大学习了,这要感谢尹院长,是她让我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真真切切的现实,让我有机会与知名学者们面对面的交流学习。
这次北大学习的收获可以说是盆钵满溢。
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二是“程之范教授90华诞暨医史学科成立65周年庆祝会”,三是第四届北京大学医学人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
在“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医师执业精神及卫生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例如: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处长石光、《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等专家从管理体制方面就中国卫生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哥伦比亚大学职业研究中心教授David J.Rothman就美国降低卫生保健成本支出的努力及利益冲突等方面对美国的卫生政策做了介绍;北大医学部人文学院院长张大庆从中国历史文化视角解读了《中国医师宣言》的颁布意义;中华医学会办公室主任王永明就中华医学会对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的作用做了报告;会上北大医学部人文学院副院长丛亚丽、我校孙传福教授等多位专家就中心资助课题做了课题答辩与中期汇报。专家们独具特色的科研视角与创新观点,让我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感觉,尤其是研讨会中的圆桌会议,专家们各抒己见,激烈的讨论,使我丰富了知识,学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看问题。
程之范教授90华诞暨医史学科成立65周年庆祝会上,程老教授鸿厚诙谐的个人历史生涯回顾,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家”的人生修养是怎样的超凡脱俗,相比之下自己是多么的凡俗轻渺。意蕴深远的医学人文影视鉴赏,让我明白疾病缠身的病人不仅仅需要医生们给予身体上的救治,更需要精神与心灵上的安慰,使我对患者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有了更进一步思考。
培训班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各位老师独具特色的授课风格让我真正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医学与哲学》的赵明杰主编介绍了文章撰写要求与审稿过程,使我明白了如何去写文章,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被收录发表;王一方教授的“生死哲学与文学”让我对“生死哲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Kirk,Smith教授的讨论式教学课上,我们就中美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探讨,使我对国内外的医学生学习有了进一步了解;王红漫教授的“哲学社科基金标书撰写”教会我们如何撰写科研标书,做好科研设计;赖立里教授的“医学人类学是什么”让我了解了一种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张大庆院长的“医学人文学科群:现状和走向”使我对人文科学有了新的认知与思考;洪炜、胡林英、王岳教授们的案例教学更是教会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
这次学习过程中专家、老师们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知识的丰富,同时北大深厚的百年校园文化更是熏陶感染了我。楼兰雕砌的校园建筑印证了北大的悠远历史,新华气派的现代建筑展示了北大的蓬勃发展,校园里学生们流利的英语交流更是让我羡慕与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我知道仅有自省与反思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前进与提升。我会努力学习,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素质修养,使自己由井底之蛙变成一只能够在空中展翅翱翔、俯瞰大地的雄鹰。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说这次北大学习将改变我的人生。
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北大学习总结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梁廷燕
第五篇:北大学习总结
北京大学校长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北京大学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她耀目的华彩是我难以触及的,走进北大的课堂也是难以想象的。感谢福田区教育局领导,让我们这些长期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工作的老师们有机会走进北大,成为北大的一名短期学员。坐在北大的教室里,聆听大师们的教诲,领略中国顶尖大学中学者们的风采,充分享受着“心灵的鸡汤”。
15天的学习,北大教育学院培训部安排了《中国国情分析》《 阅读,与经典同行 》《创造学校公共生活与学校文化》《美不胜收是京剧》《中国传统画之境》《给基础教育以一个灿烂的未来》《完善自我,积极应对》《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解读学校文化》《佛陀与佛学》《人力资源管理》等22个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此外,我们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聆听了室内音乐会,看了京剧《曙色紫禁城》,参观了北大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圆明园和清华大学。给我们授课的教授、专家学贯中西、见解独到,大师们的铮铮风骨、坦荡情怀,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在思想、学术(科技)和文化领域“登高望远天地宽”的心旷神怡。
一、感受北大文化
无论谁走进北大这个古朴的校园,都会被她美丽的自然风光迷住,都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大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北大的校园文化有:心系天下、爱国爱民的政治文化;爱之发微、迢迢远照的道德文化;民主科学、薪火相传的学术(科技)文化;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文化;知识起家、文化创新的创业文化;还有多种多样的文体文化、网络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和组织文化等。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透过北大的校园文化,我看到了北大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
学术是北大的灵魂。薪火相传的学术,构筑起北大往日的崇高与神圣,也续写着北大明天的光荣和梦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传承不衰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熏陶下,形成了北大人面对挑战敢为先锋、永不退缩的独立人格精神。无论是从给我们讲课的教授们身上,还是在校园里结识的退休高教授、心理学骆正教授身上,都能感受到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传承。
二、领略大师风采
在北大学习,认识了北大,感受了北大。北大的光辉历史、伟大精神、勃勃生机和宏伟目标,震撼人、启迪人、激励人。一百多年来,这里聚集了众多的著名学者、专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涌现了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孙家鼐、蔡元培、梁启超、鲁迅、李四光、胡适、叶圣陶、林语堂、徐悲鸿、朱光潜、华罗庚、钱伟长……北大昔日的辉煌,在于她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昔日的北大铸就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即锐意进取、奋不顾身和敢当先锋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营造了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围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在北大学习,有幸听到著名教授学者的授课,零距离接触到这些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很受教育和启发。他们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我们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教授们都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与我们交流诚恳耐心。他们讲理论深入浅出,批时弊一针见血,做研究严谨求实,不畏权势,不附风雅,敢于坚持己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北大教授学问的博大精深,对事业的孜孜追求,让我们领略到了北大学者们精神风貌和大师风采。
三、拓宽知识视野
这次有机会来到北大学习,安排的课程和讲座都是拓展知识,扩大视野的,十分新鲜和富有挑战性。求知要讲究方法,有人教诲和无人教诲,效果不一样;有名师指点和无名师指点,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的北大,是一所著名学府、知识殿堂。这里大师云集,学子聪慧;这里专家讲座,名流演讲;这里信息汇聚,学术自由;尤其是,这里有光辉的历史,凝重的文化等。在北大求学,聆听教授们的演讲,接触最前沿的科学与思想,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花同样的时间,甚至更少时间,就能比在其它许多地方学到更多的知识,吸取更多的智慧,解决更多的疑惑,进而我们就能站在较高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有益的。北大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让我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我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增加了一段让我魂牵梦绕的经历,它也让我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一次感谢北大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感谢陶老师(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帮和助,感谢所有为我们上课的教授,谢谢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