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时间:2019-05-12 13: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第一篇: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金秋十月,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迎来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提高执政能力熔铸法治国家之魂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现代化——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只有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和方式,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寻求制度化解决之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治理必须通过法制化才能定型精细化,增强执行力和运行力。”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认为,党的政策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后,通过立法程序将其上升为法律,用宪法法律加以确认、完善和定型。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提升——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要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强调法治思维,维

护宪法法律权威;强调宪法的教育与普及,形成社会共识与凝聚力;强调宪法确立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实现社会正义。”

建设法治政府夯实法治国家之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统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两翼”。

“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是重点。”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指出。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

当前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我国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明确“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出台“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这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围绕简政放权、棚户区改造等部分重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展开评估,以便与自查和督查情况进行对表分析。

在第一方执行、第二方监督之外,引入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如同一面镜子,帮助政府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推动政策实实在在地得到落实。

创新第三方监督,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要完善来自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指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

加大问责力度,是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补齐的“短板”。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法律实施激励机制不健全,对违法行政问责不足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建议,探索建立法治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对违法行政实施严厉问责,把“会不会依法办事、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确立明确的法治导向。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

姜明安指出:“当下许多治理失灵,源于权力滥用。一些涉及巨大公共财政资金和广大公民重要权益的决策往往缺少公开、民主的决策程序。‘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决策管理模式,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在。”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管理模式,重大决策公开透明,尽量让社会公众参与,推进国家治理规范化、科学化。”姜明安、马怀德等专家建议,国家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决策程序条例,明确要求行政行为、行政决策未经听证会、论证会、审议会等正当法律程序,不得通过和实施。

“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上。”姜明安希望,随着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建设能加快推进。

弘扬法治精神扎实法治国家之根

十八届四中全会无疑将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法治新风,对建设法治国家产生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影响。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遵法、用法的法治风尚值得期盼。

2011年,醉驾被列为犯罪行为,写入刑法;执法与司法“无缝对接”“环环相扣”,让醉驾相关人员说情无门;加大执法、处罚和宣传普法力度„„3年来,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运用法律手段有效治理酒驾、醉驾,证明陋习可以通过法治有效破解。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严格依法办事,违法行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法令行则国治。“喝酒不开车”成为公众的普遍行为准则,这是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共同努力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也是全民普法取得成效的实证。

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深刻内涵。随着法律条文逐渐变为社会行动,对法治的信仰将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信“访”不信“法”,这是很多涉法涉诉信访群众过去对待法律的一个态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中央政法机关多措并举,一年来,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政法机关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明显提高,信访群众依法按程序反映问题的意识逐步增强。

“总体来看,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运用法律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巨大的社会进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

当前我国已进入“六五”普法阶段。专家指出,弘扬法治精神,熔铸法治社会,就必须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在整个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强力推动下,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定能早日建成。

原标题:领导干部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中央党校2014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正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强调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这些要求归结起来就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敬畏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这里,我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就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把法治中国建设的蓝图和纲领落到实处,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态度、决心和行动。应当看到,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中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要靠领导干部去组织、去推动,需要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有一个大的提升;领导干部负有保障法律实施、法律执行的基本职责,能不能推动和确保秉公执法、公正司法,直接关系到法治权威的树立,关系到法治秩序的形成和法治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是法治实践的引领者、示范者,自身带头了、做好了,就能以上率下,带动全体人民弘扬法治精神,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从总体上讲,当前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领导干部不懂法、不敬法、不守法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

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有的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只要能办成事,什么办法都可以用;有的把法律当摆设,不履行法定职责,使一些法律法规变成一纸空文;有的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随意插手司法案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群众反映强烈。解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能力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完善国家治理、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抓好的紧迫任务。

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党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题中应有之义。领导干部是否称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没有法治意识、具不具备法治能力、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顺应时代要求,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做法治型领导干部。在学法上,应当更加全面深入,做到先学一步、高出一筹;在尊法上,应当更加坚定自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守法上,应当更加严格自律,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在用法上,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树立对法治的信仰,汇聚起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力量。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

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涉及法治的根本性质,涉及法治建设走什么道路、把握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等基本问题。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首先要牢固树立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在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根本性质、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全会鲜明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阐明“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推进法治建设确立了总遵循、总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全会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把我们的法治纲领更鲜明地立起来,把我们的法治旗帜更高地举起来,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保持高度自信和坚强定力。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独特价值和政治优势,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被杂音噪音所惑,决不搞全盘西化、照搬照抄。

二是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坚定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区分中国法治道路和西方法治模式的分水岭。各级领导干部在党的领导和法治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深刻认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深刻认识我们发展的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西方所谓的“宪政民主”,从而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决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切实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贯穿到法治建设全过程,把全会《决定》提出的“三统一”、“四善于”要求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

三是增强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自觉性坚定性。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宪法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保证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特征。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牢把握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我们的法治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深刻认识人民权益靠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人们都来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是增强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觉性坚定性。倡导法治、厉行法治,说到底还是要突出法的地位、强化法的作用,真正使法律法规成为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人们行为的准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只有把宪法法律的权威立起来,才能使法治的力量强起来。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不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深刻认识宪法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根本体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意志的实现,从而敬畏宪法法律,牢固树立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深刻认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贡献多少,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都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都不能搞法不责众、法外开恩,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触、法律底线不可越,自觉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

五是增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自觉性坚定性。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一个写在法典上,一个写在人心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并行不悖、缺一不可。很难想象,一个缺乏道德责任感、缺乏向上向善精神的社会,能够培育出遵守规矩、遵守法治的社会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强化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的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坚

持身教重于言教,切实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按照共产党人的道德标准从政、为官、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尚、培育法治文化。

三、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重在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切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工作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干工作、作决策,必然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如果没有法治思维,不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无法落实。现在,各方面都在讲新常态,新常态就要有新观念,而新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法治思维。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一些地方重大项目盲目上马,常常留下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还有的决策违背公共利益,导致内幕交易。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违背依法决策的原则,没有遵循基本的法定程序。法律不是点缀,更不是累赘,而是有效决策、正确决策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每作一项决策,都要认真想一想是否有权决策、有多大权限决策,想一想决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法律责任是什么。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必将对领导干部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发展的助推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命运、发展的成败。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增多,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多。改革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取决于厉行法治是否有力。可以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法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重要意义,自觉在法治基础上凝聚改革共识,善于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使各项改革举措做到于法有据。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以法律形式固化下来;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确保改革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第三,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一方面,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们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各项工作公正性、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等观念,遇到问题动辄采

取高压手段、进行强制处置,不但没有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法治在维护群众权益、调处利益关系中的权威地位,强化法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要善于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切实解决好“花钱买平安”、息事宁人的问题,解决好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问题。

第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规党纪管党治党。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处在治国理政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自身确立起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才能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也才能引导全社会遵守规范、践行法治。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依规依纪管党治党的意识,坚持以党章为根本,注重与国家法律相衔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切实解决好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特别要强调,我们党是先锋队,党员干部是先进分子,这就意味着党规党纪要严于国家法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要严于普通公民。作为领导干部,在遵守党规党纪上更要严上加严,受更多的约束、负更重的责任、有更大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把依规管党治党、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四、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用权、自觉接受监督

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用法,关键看能否处理好权和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这是对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最经常、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依法用权,前提是把握好权力边界。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不是个人的而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党纪国法约束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要正确对待权力,把握好权力边界。现实当中,有的人一旦当了官,手里有了权,就昏昏然、飘飘然,搞不清“我是谁”,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天是王大,我是王二”,结果导致身败名裂。全会《决定》对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行使权力作出一系列明确规定,强调要规范和约束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领导干部坚持依法用权,重要的是把握好“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要求,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一方面,要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分内职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克服懒政、怠政,杜绝为官不为;另一方面,要严守权力边界,按照权力清单用权、按照法定界限用权,坚决防止乱作为、滥作为,防止利用权力设租、寻租。

第二,依法用权,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为官之本、用权之要。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不公、以权谋私,不该

插手的乱插手,损害群众利益,破坏法治秩序。应当十分明确,权力姓公不姓私,用权就要秉公无私,让公正的阳光普照人心。如果把公权异化为私权,权力就会腐化变质,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情与法、利与法、权与法的关系,切实做到公正用权、公平处事,不因私利抛公义、不因私谊废公事,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的本质就是公平正义,形象地说就是法官帽徽上的天平,这个法律的天平任何时候都不能倾斜。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执法、司法机关依法依章行使职权,不做利用权力干预执法、司法的事情,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是保证领导干部秉公用权、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一定要严格贯彻执行。

第三,依法用权,还要自觉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领导干部使用权力,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公开才有公平,透明才会清明。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是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举措,是对领导干部坚持依法用权、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习惯于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坚决克服设障逃避监督的行为,坚决防止人为暗箱操作的现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领导干部要自觉担负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责任 落实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领导干部更是义不容辞。一定要按照总书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带头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抓好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落实,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职责履行好。

学习领会好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学习上狠下功夫,坚持原原本本地学,原汁原味地学,把全会《决定》和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照起来学,注重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全面深入、融会贯通。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深入把握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政策举措,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切忌大而化之、浅尝辄止,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会《决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定6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180多项重大举措,涵盖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有许多是创新之举,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围绕法治建设各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

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智慧。要注意结合各自的工作,拿出具体管用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要认真思考如何使各项工作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要求相适应,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相符合,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应尽之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营造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而且要高扬宪法法律的旗帜,积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要切实肩负起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的责任,注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宣讲宪法法律、普及法治知识,带领群众一道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旗帜鲜明捍卫宪法法律,对各种诋毁我国宪法法律的错误言论要敢于批驳,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现象要敢于纠正,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和尊严。要大力倡导和培育法治文化,积极参与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实现长治久安心得体会

实现长治久安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指明了新疆工作的正确方向,奠定了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作出战略部署,推动新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而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水土光热资源、生物资源,后备耕地资源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8个国家接壤,是进口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国际大通道,承担着中国能源战略供应和运转通道的重任,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桥头堡,是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的一个结合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正因如此,在历史上,自西汉时期新疆正式成为我国版图的一部分后,我国历代中央政权都对新疆进行管理。即便是在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时,左宗棠也收复了新疆,清朝政府置建了新疆省。

做好新疆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新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力推动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新疆各族人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安尼瓦尔.日加甫

第三篇: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本站推荐)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的话题。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高产高效,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矿股份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是孪兄弟、唇齿相依,相生就共存相克就亡。没有安全保障下的生产,是非常可怕的。这好比在工作场所埋下了许多地雷,随时都有引雷而亡的危险。任何时候只要企业在生产就必需采取措施抓好安全,唯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有资格去谈效益和赚钱,否则就会让辛辛苦苦积下的利润付之东流。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和一般企业不同,它的安全系数高、环节多、情况复杂,除了人为因素外还有突发的自然因素影响安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不仅事关企业自身效益,更影响国计民生。现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休闲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基础能源电能。设想一下没有了电的场景,是怎样的一番惨象!

“安全还是安全„„”,这从我们踏入煤矿企业大门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就在宣学习各种安全知识。学多了、每年周而复始地进行,也许有人会麻痹、懈怠,觉得无所谓。这里自己要奉劝有那些意识、想法的人,“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安全来自长期警惕”。这好比人与细菌的对抗,当你不断提高了自身免疫力、细菌病毒就无法入侵你的肌体。一个人没生病,并不代表细菌病毒不存在。当你放任自我,不注意锻炼及起居饮食时,抵抗力就会下降,此时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平时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点像人与细菌的对战。再说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昨天会跟今天一样吗?这里有一样的地方,每天都是潮起潮落、日月轮回,但那仅是表象的,关键是内在的事物发展变化却是新的、不同于旧日的。我们不能以昨天安然无事就高枕无忧、懈怠,只有牢固树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不断增强自身安全的免疫力,才能真正避免安全事故的侵入。

煤矿企业要安全、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需打牢安全基础,增强每个员工的安全免疫力。这里我们一定要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我安全”是上面讲的再多都是消积、被动的,而“我要安全却是积极、主动的。当一个人被迫勉强接受他人的观念时,是很难做好和长久的。只有自我发自内心想要的,才能立足于心和长久自觉做好。安全不光是企业领导的事,它是每个员工的责任。唯有人人参与、个个争做安全的楷模,才能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相生共存。

总之,煤炭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转变观念认清安全形势是前提,突出重点抓好“一通三防”是关键,精细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是根本,强化监督机制、抓好隐患排查整改是中心,安全文化铸魂,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是动力。只有将煤矿安全理念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之中,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实现跨越发展 进长治久安

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我们向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和朋友们,致以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西藏幅员辽阔、美丽富饶,西藏勤劳、智慧、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为缔造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投身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谱写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为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增添了新的光彩。四十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均实现了重大飞跃。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211.54亿元;人均GDp由1965年的241元增长到2004年的7779元;建立起包括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放眼今日西藏,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沧海桑田,西藏巨变。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是西藏各族干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四十年来西藏的历史性巨变雄辩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西藏正处于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实现西藏的繁荣进步,保持西藏的安定团结,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长治久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是西藏各族人民充分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西藏自治区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大生命力。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利益、巩固民族大团结、维护西藏稳定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艰苦奋斗相结合,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要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在本世纪中叶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切实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努力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上来。要旗帜鲜明地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努力发展西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昂首阔步,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沈小平

2013-5-14 5:23:38来源:2013年05月13日 14:11:17 新华网近日,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登陆北京卫视和北京新闻频道。该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道路与抉择的主题主线,深刻揭示了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首先要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创造幸福生活。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青春活力,充满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我们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哪个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更成功。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正如《正道沧桑》主题歌所唱的那样,“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这条路越走越阳光,这条路凝聚我们的力量,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想”。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只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梦想成真。

蓝图已经绘就,道路已经开通,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艰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下载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5篇)

    推动民族团结 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近年来,新疆的“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位一体,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宗教狂热,鼓吹对“异教......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精选5篇)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的话题。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就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因此,只有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国家的理想与追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方法、新举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全......

    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集通扩能建设东段项目管理部杨智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群众路线教育......

    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摘要: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中国......

    第四讲 维护新疆稳定 实现长治久安

    第四讲 维护新疆稳定 实现长治久安 □ 钟姜平 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新疆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理解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9年,安监总局以加强“三项建设”为突破口,进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