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香港学习心得
赴香港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5月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培训班到香港培训学习。来香港学习以前,从香港的历史发展、经济起飞、廉政公署、自由贸易、世界金融中心等等,自认为有所了解,但是,通过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并考察了香港政府相关部门,对香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香港的思想观念之新、之高;思路之前、之清;措施之硬、之全;工作之实、之真;发展之快、之大等方面都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使我受益颇多,特别是香港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这次学习考察,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启示:
一、健全完备的制度为香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初到香港,第一印象就是繁荣发达。香港总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面积不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由于处在特定的地理位臵——位于发展的东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决定了它是亚洲支柱之一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之快,程度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而这种经济状况的稳步保持,首先是有赖于一个健全的制度所提供的保障,在此前提下,各项制度得以规范化、具体化,更加具有效能,从而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香港模式”。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都要有赖于法律的保障,制度的保证。所以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利的进行、圆满的完成都要有一个标准,遵循一定的要求才能实现。
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如我们所考察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及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加快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习黔西南州的实际,我认为在建设发展重大项目的同时,应着重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以点带面,带动全州整体经济的发展。
从土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出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州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以我州的园区建设为依托,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借鉴香港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实实在在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努力简化中小企业客户贷款申请及审批手续,减少办贷环节,提高办贷效率,采用信贷评分系统及时审核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申请,对贷款额少于50万元(港币)的可免交财务报告,批核期限只需两天。就国内而言,虽然国务院、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等部门多次发文强调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但各家金融机构在实施中往往因为中小
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第二篇:赴香港学习心得
赴香港学习心得
周友平
2015年5月17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香港产业人才培养经验研修班”的学习。作为一名深圳民办非企业的职业培训机构负责人,我感谢深圳市职业协会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给了我们一次拓展业务的学习机会。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回顾这次学习,感触颇多:内容充实而又有科学性的交流座谈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中,我学到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眼界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拓展,知识得到了更新,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启发。四天的课程给我打开了全新的教育模式的视野,下面我就这次学习的认识及心得作以几点总结:
一、学习认识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孙洪义博士通过“3-3-3”课程体系的讲解,让我认知到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创新力特点,如何有效的通过将创业与创新连在一起,激发学员的创新力。思维、想法和创新的关联性是如何区分与转变。对我在办学中许多感觉很多想法最终没有成功实现等,此类问题有了很好的阐述。“7P”教学模式课程让我了解到国内应式教育与先进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应更多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谁”、“怎么评估”、“钱哪里来”这7个核心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考虑好,并相应的形成方案,我们的教学工作可能会四处碰壁。孙博士的课程开启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方向。
2、香港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
第二天的学习,傅小品先生为我们带来了香港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的课程,香港的教育体系目前在国际上是较为先进的体系之一,我们发现了自身教育体系的不足想要进行改变,香港的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案例。傅先生通过对香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历程、课程特点及特色、组织架构、未来展望进行详细讲解,让我们通过对比,发现许多我们自身可改进的地方。
3、香港职业训练局教务管理
第三天姚劲峰先生为我们带来了香港职业训练局院校的教务管理,香港职业训练局是个架构严谨的机构,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特别是在课程开发程序上是我受益最大的,从课程开发的概念提出、可靠性研究、课程建议书、甄审课程文件到最终的开办课程,这一套程序的明确改变了我校以前开新课程的从众心态,这对我校今后开发新课程提出了很好的开发思路,一定走自我开发新课程的路线,为学习毕业学员定位好就业之路。
4、香港校企合作模式
第四天的课程是冯建强先生讲解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个课题是一个所有学校共同的课题,企业的员工从那里来,是从学校里来的,那我们如何定位好我们学员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用工需求相结合,使学员能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学员设定好毕业后的职场规划。
二、学习心得
5、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的不同之处。
内地的教育会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希望多学点,学好点,比较注重分数,样样都循规蹈矩;而香港的教育是比较活的,较注重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感恩。学生方面,如果当老师要记住自己的缺点的时候,香港的学生会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乞求老师的宽容。香港学校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都处处体现“以学员为中心,以学员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学员全面、个性发展。实践活动的课程比较多,学员也会科学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兼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注重团队协作;在繁忙的学习中去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等等。这也是与内地教育很不同的。
6、小中见大的特色文化
通过每天下午我们走访的多所香港学校,校区普遍占地不大,外观朴素、简约。但小中见天地,细节见精致,我们参观的四所学校,小鱼假山、鲜花绿树、小亭幽径等无不生意盎然。小小的图书馆、小小的体艺区、小小的办公室、小小的班组室,角角落落彰显着学校独特的精神理想。同时在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在学校内涵发展上,各个学校根植于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握学校显在或潜在的办学资源,利用校董会、家长、社会、校长个人的人脉关系等资源,形成各种特色项目,如学生乐团、游泳项目等,从而努力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发挥学员内在潜能,达成全人教育的大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受益良多,再次感谢香港职业训练局为我们准备的优秀课程和老师们的精彩讲解,香港之学已然结束,但我的思考依然继续:香港地小人多,但车流不阻人流不挤;香港是国际大都市,但香港人待人接特谦和有礼,不自恃自傲;香港是中国的,却可以不时有游行的队伍拿着各式标语反抗着政府的某项改革,警察在一边淡定地维持秩序„„这大气、包容、多元的香港城市文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今天我思考的答案是:香港的教育。是香港教育的严瑾又不失灵动、规范又不失自主、守根又不失大气,彰显得这颗东方之珠十分美丽璀璨。
第三篇:赴香港学习心得
赴香港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贺兰县习岗镇党委书记 张国斌
5月12日至25日,我有幸与各位书记、镇长一同到香港培训学习。来香港学习以前,从香港的历史发展、经济起飞、廉政公署、自由贸易、世界金融中心等等,自认为有所了解,但是,通过学习以后,又听了老师的讲课,并考察了香港政府及相关部门,观摩了一些现场,对香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香港的思想观念之新、之高;思路之前、之清;措施之硬、之全;工作之实、之真;发展之快、之大等方面都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使我受益颇多,对发达地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香港人加快发展方面务实的精神、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对这次学习考察,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启示:
一、健全完备的制度为香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初到香港,第一印象就是繁荣发达。香港总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面积不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由于处在特定的地理位臵——位于发展的东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决定了它是亚洲支柱之一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之快,程度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而这种经济状况的稳步保持,首先是有赖于一个健全的制度所提供的保障,在此前提下,各项制度得以规范化、具体化,更加具有效能,从而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香港模式”。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都要有赖于法律的保障,制度的保证。所以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利
他们观念超前,谋略高远,精神振奋,崇尚实干,精干高效,全面发展,其理念、策略、民主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注重发挥和再造优势,特别是把比较优势变为特色优势,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特别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集民智、聚民力、用民资的政策和措施。如我们所考察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及城市设施投资多元化、社会化、民营化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加快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启示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习岗镇的实际,我认为应倾全力着重打造三种经济,以带动全镇整体经济的发展。
1、培育特色经济。从本镇土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出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培育特色产品、特色市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确立特色主导产业、产品,使之做大做强做优。2010年我镇以优质粮食、蔬菜、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在往年增量的基础上增效,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其次对发展特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要坚持有所为,着力予以培育,尽快形成规模和气候。2010年积极培育水产业和劳务输出业,使其成为群众增收的新渠道。三是要科学调整区域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以我镇的“三大设施园区”为依托,围绕特色产业上规模,加强协调配套,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开发中心,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四是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英明,亲眼看到了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等原则正在得到贯彻执行。毕竟,个人学识和在香港学习培训的时间还太短,我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体会还很肤浅;许多问题也是一知半解,还需要今后更多的学习和讨论。我相信,有了此次香港的实地考察,我对香港会更加关注。站在香港看祖国,我们不仅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也看到目前的困境和存在的许多问题,但同时也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经过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提升,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困绕心中许久的一些观点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最后,欢迎各位同学到贺兰县习岗镇参观指导学习。
第四篇:赴香港交流心得
赴香港交流心得
姓名:汤天宝 学院:机械(君远)学院
当看到学院里的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的信息时,我是欣喜若狂,上次错失了韩国交流学习,这次肯定不能错过香港了。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去到那里,我将感受到和大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感受香港城市那种国际化大都市的潮流气息;感受香港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些吃喝玩乐、高昂的奢侈品等等。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积极主动的填报了申请表,并获得了这次机会。接下来就是忙碌的香港通行证办理和其他准备事项。
学校和罗科教育机构共同承办了这次活动,他们帮助我们安排了住宿、交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抵达了香港理工大学,开始了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为期五天的交流学习生涯。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缩写是“Poly U”),是一所充满活力和科技感的现代化大学。她在追求卓越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专业且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世界输送高素质人才。理大不大,从字面上也好理
解,理大的理工类在世界排行榜上出类拔萃,但是她的校区不大,仅仅十几分钟就可以欣赏完其全貌。整个校园古朴,宁静,透露出一种学术上的淡雅。古朴而不失整洁的暗红色大楼,透露出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每天上午,我们都会和理大的教授有些知识上的讨论,虽然专业英语给我们造成了些许困难,但是活泼生动的课堂却又便于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在学习了Iot、Solomo等之后,教授希望我们每个小组
选择一个话题,做一个简单的PPT,来展示自己这几天所学到的东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香港理工大学,一个文学气息与科技感相融合的亚洲高等学府,给我们展现了她科技的力量。我们见证了柔性更好,科技感十足的机
械臂,更高级的书写生产日期的手法,可以模仿人的身形的假模特,完全可食用的胶囊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机器人,它的自由度相当之高,精确度更是叹服。我们瞠目结舌的同时,感叹香港理工大学对于科技探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比起自己现在得知识,真的是太惭愧,以后更应该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东西。
除了上午的理大学习,下午我们有机会去了世界五百强公司宏利实习,他是加拿大企业在香港的分公司,矗立在维多利亚港附近,高耸的建筑给人一种敬佩感。在这里,我有机会和学校其他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小组,去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开始的介绍,我们的mentor都真的好年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可以成为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骨干,他们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直接证实了自己的能力。
当然,几天的实习,让我们对股票,债券,保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至少不是以前的小白。他们用简单直白的话,把披在金融身上的面纱揭开,并用公司的实际操作股票给我们自己尝试计算,投资。最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的投资观,那是对资金的一生的预算。
回顾这一周实习,虽然自己对食物不是太适应,但是它帮我打开了世界观,看到了世界顶级城市的生活理念,自我形成的约束力。科技感在高校里十足,让我们大饱眼福。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未来科技的了解,有了这些见识,对我未来的选择,发展,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这次的游学,既游的开心,又学的精彩!
第五篇:香港学习心得
香港培训学习体会
作为工学院一名普通教师,我有幸参加了12月10-16日的某大学骨干教师及教学管理骨干香港培训会。期间听取了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首席研究员张伟远教授关于“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网络教学的发展:从原理到方法网络导学的原理和方法”和“网络导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发”等专题讲座,以及吴廷坚先生“成效为本的教学原理和应用”等讲座。还先后考察了香港公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职业训练局和香港教育局等机构,并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交流。通过这次培训, 对香港远程开放教育的成功经验有了较为深切的了解和体会,现将主要体会报告如下: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通过聆听专家对香港公开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讲座,让我对香港公开大学的办学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香港公开大学作为一所单一模式的开放大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内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至今已经有六年多,课程受到了内地学生的欢迎。香港公开大学的办学理念是,虽然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够使教学变得多元化,也能使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更加方便、灵活及有效,但是,通信技术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远程教育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另外两大因素:精心设计和编制的优质教材以及全面而良好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在香港公开大学,教材开发是最大的投资,所有的教材都是由著名的专业教授、课程主任、教学设计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联合精心设计和编制。这些教材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学生为本”的原则编写的。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学生学习支持是关键的一环,香港公开大学采用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主要包括咨询中心、面授课、学生辅导、自修中心、学习设施、电子图书馆以及网上学习环境等。
二、灵活的学分制和多重学历
香港公开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完成一个科目,便取得该科之学分,学分终身有效,甚具灵活性。此外,在培养规格方面设有两个层次:文凭和学位。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具体的科目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达到的不同程度,选修相应程度的科目。这些科目分为预修程度科目、基础程度科目、中级程度科目、高级程度科目和深造程度科目。其中,预修程度科目;修完这些科目的学分可以计算为副学士学位课程所需的学分,但不可以计算为学士学位课程所需的学分。基础程度科目:这些科目是学士、荣誉学位课程的初级科目,适合于有意攻读学位课程的学生修读。中级及高级程度科目:学士和荣誉学士修读的学 位科目。深造程度科目:这些属于深造、硕士或博士学位科目。每个科目均由若干课程组成。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文凭课程或学位课程。文凭课程分普通文凭和高级文凭。文凭课程是不能与学位课程互换的。这样设置的科目,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学生在选择科目前就会根据自身的能力,考虑自己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哪种程度的学位,而不是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高学位。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多层次的。
某大学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也应该构建“多入口、多出口、多层次、多通道”的学科课程平台。多入口是指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能与中职、高中毕业人员接轨,又能与高职、本科毕业人员接轨。多入口教学的前提是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多出口是指学生的学习可以以获得相关证书为目的,也可以以获得学历毕业证、学位证为目的,甚至学生可以只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多出口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按需学习。多层次是指该专业的课程体系面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者,具有相关知识的学生可以从培训模块进入学习,其它学生可以从基础的学历模块进入学习。多通道是指课程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每个学习者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每个方向可以对应相应的行业证书,完成学习后自动获得相应证书。
三、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构建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解决远程教育质量问题的良好途径。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以香港大学的质量保证系统为基础,独立发展了一套专门适用于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系统,目的是让学院有效地参与优化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也提高人民的生活素质,要求学院的课程必须能够满足行业的期望与学员的需要。所以这个系统的整体系列过程,都非常重视学术专家、行业专家及学员代表三方的共同参与。该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诸多环节,如: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课程发展和评审的质量保证、教学过程的质量监督、教与学支持服务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检讨及提升。比如课程发展和审批过程,包括:成立课程组/学科小组、学部会议、教务政策及发展委员会、联合咨询委员会、专家评审小组:课程组和专家组、学术质量保证委员会、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委员会等环节。质量保证是一个从课程开发至课程评估的整体系列过程,包括所有课程的规划、评审、批出、修订及评估等,课程质量又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运作、教学以及教与学的支持服务等,旨在确保课程的每一个方面都达到规定的标准。
我们要从香港远程教育的成功实践中有所收获,将培训中所学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为国开的建设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201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