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心得
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心得
学生姓名:徐婷
学院信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7级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生 出访项目:同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留学项目 出访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
一、赴港前准备
当看到学院里的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留学项目通知时,我就知道,我要申请,而且一定要成功。去一个新的地方,去祖国的特别行政区,感受香港的大学中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感受香港城市那种国际大都市的潮流气息;感受香港独特的风土人情„„这是我一直的想往。于是我马上按照申请要求设计自己的CV,写好自己的Personal Statement 和研究、学习经历,通过审核,我终于成功拿到了这次交流的机会。紧接着就是和香港那边联系,办理相关出境手续和入学手续。
到达香港之前,我和另外两名交流生通过互联网详细了解了香港那边的例如:住宿、饮食、交通、消费水平等一系列资料,并且通过在深圳、香港的朋友联系,了解到香港的大学生活的基本状况。如此,我们顺利到达深圳,并从罗湖口岸出境,再乘港铁到达香港理工大学,开始了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的交流学习生涯。
二、初识理大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缩写“Poly U”),是一所充满活力又拥有骄人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大学在追求卓越学术水平的同时,又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丰富且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辅修课程、各类培训、应用研究和专业顾问的等,培养的毕业生的使用价值,更被雇主视为“同侪之冠”。
理大不大,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绕着学校走了一圈,但很古朴,使整个校园看上去美观、大方,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古朴而又不失整洁的暗红色教学大楼,透视出理大学生的强烈求知欲。马路不宽,但却干净的让人联想到理大学者们的心灵。习惯了我们学校宽敞的马路,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有一些陌生,却也有一番新奇。几乎每颗葱郁的树木和碧绿的小草都见证了理大的历史,因为,理大的每棵树,都是理大历来的毕业生们在拥有傲人的成就后赠送给母校的礼物。是的,礼物并不贵重,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不稀罕的一顿饭钱,但是,它却将那些毕业生们对母校的情谊表达的淋漓尽致!理大的图书馆没有内地大学图书馆那么宏伟,但是每翻一本书,那最后一页中都看到了被借的频率,可想而知书籍的利用率之高!
这就是我对理大最初的印象:是的,没错,理大没有想象中的大都市大学的那种气派,但很秀美,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在这里,能感受到真正大学的静谧、和谐,却又不乏激昂,让我觉得这里也属于我。
三、生活感受
提起香港,不禁会想起英国、殖民地、特别行政区等等。但也正因为种种的历史原因,让香港成为了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了中西文化的结合,更拥有了前卫的思想和综合的文化。任何一国的人在这里,几乎都没有语言障碍,因为英文、普通话、粤语在香港都是常用语言。试想,能同时使用3种语言作为日常用语城市有几个呢?
梦里的香港,有多情的维多利亚港,有梦幻的迪斯尼公园,有新奇的海洋公园,有魅力四射的海滩,有四通八达的港铁,更有让人充满遐想的“长江大厦”„„这些,成了香港的代名词,早已闻名遐迩,四海尽知。然而,对我来说,香港还一个犹抱琵琶的遮面女子,只闻其名却不曾窥其庐山真面目。很幸运,学校的交流项目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作为一名交换生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时间虽短,但对我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初到台北,确实被这里炎热的天气来了个下马威,以为这样的天气会持续很久,一周一次的台风倒带来了些许凉意。不过香港的夏天也确实持续了很长时间。当上海已下着小雪,同学们裹着厚厚的衣服的时候,我们依然身着短袖,这样大概持续到了11月中旬。
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了解香港,适应香港的城市生活,特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生们举办了各似各样的活动,其中“City Hunt”让我们最为难忘。在2名Local Students 带领下,我们组里的十多名成员花了一天的时间将香港整个城市遍历游览。包括维多利亚港、1881广场、香港太空馆、美术馆,女人街、旺角、教堂、长江大厦等等。一直耳闻台湾的美食小吃,百闻不如一“尝”。清淡酸甜的卤鱿鱼,嚼劲十足的鱼蛋,风味浓郁的奶茶,香甜可口的蛋挞,弹弹的车仔面„„让我们大饱口福。
香港的小吃虽然多而美味,然后大学的食堂却不尽人意。第一次走进学校餐厅,各式各样的自助餐,让人眼花缭乱。然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的饭菜基本都是西餐,很少是中餐。沙拉、汉堡、炸鸡腿、牛排、空心粉、咖喱、可口可乐、橙汁、罗宋汤„„虽然精致、种类繁多,但却一点提不起我的口味。相反,我更愿意去学校对面的国之都餐厅去吃饭,那里的有素食餐厅,味道很适合大陆去的学生,还有各式各样的外国风味餐厅,很适合我们这些去交流的、想尝尽各个国家菜的学生,而且价格实惠,对学生还有优惠,因此,那里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香港的便利店很多,seven-eleven、全家遍布大街小巷,各种大小超市也不少,像惠康、百家、吉之岛,几乎每条街都有。因此,购物非常方便。
再说说住吧,学校为我们交换生提供的是两人间,设施齐全,干净舒适,带有独立洗手间、空调、冰箱、网线等。特别应提到的是,每两层楼都会有一个堂的名字。例如,我们住在12楼,而11楼、12楼被称作“务贤堂”,其他堂例如还有“励志堂”等等姣好的名字。没层楼的中堂还有公共厨房,供部分学生自己煮食物。厨房设备也齐全,有2台电磁炉、2台微波炉,洗洁精、抹布无限量免费供应。宿舍的第二层是大家的阅览室、电脑室、健身房、游泳池,洗衣房等,对学生公用设施基本免费。餐厅也在宿舍楼的一层,吃饭十分方便,但口味欠佳,价格也比学校的食堂贵一点。
平时,宿舍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大家一起欢乐,一起交流。对于我们新去的交流生,宿舍的学生组织们会给予额为的关照。有两次活动最让我们难忘,一次是“交流生大锅饭”,来自各个国家的交流生欢聚一堂,吃着大锅菜,聊着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参与各类游戏。这时,我们的友谊跨越了国界,感受到整个世界就在这小小的宿舍中堂中。另外一个活动是Hall里一学期一度的“High table dinner”,这个可不是一般的dinner。因为男的需要穿正装,女的需要穿礼服,是一个十分正式的高级晚宴。各种打扮的帅男靓女们汇聚一堂。这时,没有吃“大锅饭”时的疯狂,因为看到的是风度翩翩的绅士们和高贵典雅的淑女们,大家友好点头,善意微笑,低声交谈着。一曲轻音乐响起,就看见男生们潇洒的伸出一只手,礼貌的邀请女士们跳一曲“华尔兹”,舞池里翩翩起舞的一对对,让人们实在难以想象他们仅仅是还未入世的学生们,而误以为是早已驰骋职场多年的高级人物„„
温馨的宿舍,没有让我们感到一种身处异地的陌生,反而是一种有家一样的感觉!在出行方面,香港理工大学占据了一块金土地,它位于香港红磡的中心地段。出了校门,下了阶梯,就是香港巴士总站;横过天桥就是四通八达的港铁;再往上一层,就是通往大陆的专列,再沿着马路走10几分钟,就到了轮渡,再乘个公交或者打的,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香港的机场。在上海,特别是雨雪天气、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十分拥堵。而在这里,虽然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和其他车辆的密集度不亚于上海,而且马路宽度更不及上海一半,但是这里由于城市规划好,道路设计合理,因此很少发生长时间拥堵现象,交通可谓便捷十足。就是忠孝东路,除了公车站,学校门口就是捷运站,交通十分便利。由于对于学生乘坐港铁,拥有半价的优惠,所以我们基本都靠乘坐地铁出行。在香港的生活,非常便利。虽然物价高,当让人真正享受到“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的内涵。这里的人们基本都非常高,谈吐也彬彬有礼。在大马路上,看不到一个公民会随处吸烟,也看不到一个人会在街上打骂。乘坐电梯,看不到一个人会左推右挤;购买商品也看不到商家会与顾客因商品质量问题或者客户服务问题发生口角,因为商家们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影响自己的口碑,相反,每当顾客光临,他们都会说声“多谢”。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好比我们学校通用的银行卡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在理大,通用的是“恒生银行”。开学初我在银行办理银行卡(这里办银行卡与大陆不同,密码不能在办理时自己在柜台上设置,而是先办卡,由银行给一张临时卡和密码卡,1周后,将收到正式卡和密码卡,随后自己在ATM机上自行修改密码),不知是何缘故,寄给我的密码卡一直都是无效密码,导致我无法在ATM机上取款。柜台服务人员建议我去投诉,并告知技术部门。这一举动我没有意料到,因为在大陆没有一个商家会建议顾客投诉自己„„虽然如此,我还是十分气愤,电话投诉时我说话十分激动,几乎是很不礼貌,咄咄逼人。因为我在大陆遇到问题有了经验,只要你不及时说出凶话,商家必然一拖再拖,不予及时解决甚至不去解决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是,不到1个小时,银行总技术部马上给回了电话,表示抱歉,表示如果来得及他们愿意重新帮我办了银行卡,如果来不及愿意让我免费成为柜台VIP成员,可以无需排队,直接在香港任何一家门店取款。对此处理,我非常惊讶,原以为会无疾而终的事情居然得到了如此待遇,我怎能不多加感慨!
在香港的生活,虽然节奏飞快,但却有条不紊,井井有秩,非但没有感到劳累,反而是一种城市的享受。不知不觉,我对这个城市产生一种久违的感觉。
四、学习方面
再说说学习吧,这也是来香港交流最重要的目的。短短一个学期的生活,我感慨颇多。来之前就拿到了课表,总共5门课,14个学分,学期中途还选了一门辅修。虽然可多,却并没有感到十分劳累。
刚进大学,校长给我们新生的开学典礼和实验室参观就我觉得两所学校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差别。
开学典礼中,校长的发言让我们激情澎湃,我们深深感受到来这里学习,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是要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爱上自己的专业,愿意去专业,愿意去为学术提高而奋斗。实验室所有的设备从来不会关闭,只要学生愿意,随时可以出入实验室,哪怕是深夜,也可以在实验室拼搏着,并且会有专人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这里的理念,不是害怕学生损坏了实验室的仪器,而是担心学生不去实验室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学术水平。因此,再精密、再昂贵的实验仪器也会有学生操作着,甚至操作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本科生或者是刚入学的新生!在这一点,我想我们学校是远远不及的。哪怕我们是真的急需实验仪器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想要进入实验室也会有很大障碍,特别是针对本科生,我想说有几个本科生真正享受到正常使用实验设备的待遇?难道是本科生不会使用仪器吗?难道是我们没有付学费吗?难道是国家规定本科生不能随时使用仪器吗?都不是,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掌管实验室的老师要么没空不在本校区,要么不肯担起责任,生怕我们损坏仪器,或者耽误他们的本该是工作时间的私人时间!这也是我们学校虽然实验设备精良,但因使用率低,无人操作而生锈最终无法使用的原因。
这里的教学,基本都采用英文教学,这恐怕是与我们学校最大的区别吧。但这也许是历史原因,无所谓好坏。只要教学质量上去了,那么中文教学和英文教学又有何异同呢?在教材选用上,我们基本都由学院选用国内学者专家或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极少用到英文原版书籍,而香港理工大学很多课程都采用英文原版的教材,并且有教师自行判断教材的好坏,上课进度也有教师自行做主。一切导师责任制,学校不看教学的过程,而看学生最终的学术水平高低。除此,理大的学生基本不会购买教材,学校也没有教材科。如果有需要,学生可以自己去书店购买。但是一般不会有人这么做的。其一,大家都知道香港的书籍非常贵,甚至一本教材可以买到成百上千的价格;其二,没有必要购买教材。因为教师会在课堂上分发课件,并且图书馆有教材可以借阅。借阅之前可以预定,等有空出书时会用邮件的形式通知。如此,增加了循环利用,不但节约了纸张,也培养了大家爱惜书本,明白书本的价值不在于纸张的价格而在于知识的价值。
在这里,永远没有家庭作业,代替的是,每门课都有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在开学之初就告知了学生,每种课题都不简单,而且完全是书上找不到的,需要通过自己在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图书馆的书利用率那么高的原因之一吧),并且由自己总结、实现完成。这些课题都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不论学生用何种方法实现,不论是何种过程,只要保质保量的按时交上去,最后要求每一位同学用PPT展示自己的成果或者对论文的理解,课题做的好坏由老师判断,最终给出成绩再返馈学生。
这里的每次考试后的考卷,从来不会由学校销毁,因为教师们知道,学校只有记录考试的权利,而没有销毁考卷的权利。真正需要这些考卷的,是学生。因为学生需要通过它们来看出自己错的地方,不懂的地方。这也是变相的告诉学生:你们要的不是单纯的分数,而是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在作业方面,老师通常只布置几题,但题目却都不是很简单,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来自己研究学习。另外,这里的教学十分重视自主学习,例如在MATLAB软体学习上,我们并未专门授课安排了学习时间,而主要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掌握。
在香港理工大学,我接受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又拓宽了我的视野,我觉得此次到香港理工大学交流真的不枉此行。
五、建议与期望
一百多天的交换生活,在生命的长河中虽然不算长,但对于我来说,足以铭记一生,我得到的不仅是学识的增长,视野的拓展,更有着友谊的加深和心灵的震撼。让我对香港、对香港的大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想我们应该在某些方面汲取香港理工大学在教学、培养上的领先之处,也应该多派些学生、老师出去走走,加强与世界其他高校的交流,回来更好的建设咱们同济大学!
最后我想感谢学院能给我提供这样一次赴港交流学习机会,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们!
(全文共5422字)
第二篇:赴香港交流心得
赴香港交流心得
姓名:汤天宝 学院:机械(君远)学院
当看到学院里的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的信息时,我是欣喜若狂,上次错失了韩国交流学习,这次肯定不能错过香港了。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去到那里,我将感受到和大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感受香港城市那种国际化大都市的潮流气息;感受香港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些吃喝玩乐、高昂的奢侈品等等。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积极主动的填报了申请表,并获得了这次机会。接下来就是忙碌的香港通行证办理和其他准备事项。
学校和罗科教育机构共同承办了这次活动,他们帮助我们安排了住宿、交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抵达了香港理工大学,开始了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为期五天的交流学习生涯。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缩写是“Poly U”),是一所充满活力和科技感的现代化大学。她在追求卓越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专业且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世界输送高素质人才。理大不大,从字面上也好理
解,理大的理工类在世界排行榜上出类拔萃,但是她的校区不大,仅仅十几分钟就可以欣赏完其全貌。整个校园古朴,宁静,透露出一种学术上的淡雅。古朴而不失整洁的暗红色大楼,透露出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每天上午,我们都会和理大的教授有些知识上的讨论,虽然专业英语给我们造成了些许困难,但是活泼生动的课堂却又便于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在学习了Iot、Solomo等之后,教授希望我们每个小组
选择一个话题,做一个简单的PPT,来展示自己这几天所学到的东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香港理工大学,一个文学气息与科技感相融合的亚洲高等学府,给我们展现了她科技的力量。我们见证了柔性更好,科技感十足的机
械臂,更高级的书写生产日期的手法,可以模仿人的身形的假模特,完全可食用的胶囊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机器人,它的自由度相当之高,精确度更是叹服。我们瞠目结舌的同时,感叹香港理工大学对于科技探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比起自己现在得知识,真的是太惭愧,以后更应该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东西。
除了上午的理大学习,下午我们有机会去了世界五百强公司宏利实习,他是加拿大企业在香港的分公司,矗立在维多利亚港附近,高耸的建筑给人一种敬佩感。在这里,我有机会和学校其他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小组,去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开始的介绍,我们的mentor都真的好年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可以成为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骨干,他们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直接证实了自己的能力。
当然,几天的实习,让我们对股票,债券,保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至少不是以前的小白。他们用简单直白的话,把披在金融身上的面纱揭开,并用公司的实际操作股票给我们自己尝试计算,投资。最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的投资观,那是对资金的一生的预算。
回顾这一周实习,虽然自己对食物不是太适应,但是它帮我打开了世界观,看到了世界顶级城市的生活理念,自我形成的约束力。科技感在高校里十足,让我们大饱眼福。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未来科技的了解,有了这些见识,对我未来的选择,发展,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这次的游学,既游的开心,又学的精彩!
第三篇: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体会
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体会
10月19日到23日我有幸参加了我院组织的首次境外学习培训班,在邹良栋主任的带领下赴香港理工大学接受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修班》的课程培训。
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此次赴港学习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能让我受用终生的,初到香港我就感受到了它的发达、繁荣、文明与进步,同时我也开始反思到了自身的狭隘和渺小,越来越承认自己所认识到的、理解到的,只是这世界太小的一部分,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坐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其实,在我们的脑力范围外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二、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流程
《实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我们本次赴港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首席项目主任黄德辉先生的讲解,通过我对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实地参观考察,真的使我 “洗了脑袋”,理解了职业院校老师的教学不能再以“自我的脑袋为中心”,而要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在课程开发时,首先要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学生该学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去教。
根据黄先生的课堂讲解与发放的讲义,我归纳的实效职业课程开发的流程有八个方面。
1.课程开发背景 就是说,在进行课程开发前要求搞清楚几个问题: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就业的岗位、岗位的职责及企业所要求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我们所设计和讲授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岗位是否有帮助等。
2.课程开发申请
即要履行课程开发手续,阐明课程标准。主要内容有:课程名称、课程所属专业、课程主要内容、预期学习成果、预计学时、建议学分、教学方法与学习模式、考核方法、入读条件(即先修课程,已具备知识)、预计课程开发所需时间、申请人与审批人姓名、签字、日期等。.开发课程时考虑的因素
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雇主(企业)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二是了解学生素质,三是了解学生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技能、态度,四是了解学校自身的资源,五是预期这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即学习目的),以效果为本规划课程。
4.课程内容结构分析 指课程内容分层次合理编排,预期学习成果,如何讲授与训练(实训、实验)、校企合作、考核评价等。
推荐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有:互动讲课、指导课、研讨会、自我学习(即自习)、电子学习(网上教学与学习方法)、角色扮演(五、六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该角色的工作)、工业实地探访、实验学习、课程作业(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等等。5.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工作要事先计划好。课程开发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课程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即分工),分析所需资源(如设备、材料、人员、企业联系、教材),潜在问题及建议解决方法,课程开发的进度(时间安排)等
6.授课前的准备及核实
包括编写教材、教案,编写授课计划并核实(报批),设计课堂活动,排入课表等。7.授课过程与评价
以学生为本,追求预期的学习成果,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8.上岗后调查 把学生分成优秀、一般、较差三类,选择若干代表,一年访问三次左右,了解他们上岗后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了解其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了解企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理念”等方面的评价,从而协助老师不断完善课程的设计及讲课内容,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学生为社会服务。
三、感受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学习期间,我主要扮演一个学生的角色,虚心学习,但同样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同行,我对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讲师们的教学方法很是佩服。黄德辉先生给我们授课时,经常变动我们的座位,几人一组,课桌是可以移动的,一个半天分两节大课,每一节大课基本都要做一次游戏或互动活动。游戏或活动都是精心设计的,用来说明一些观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连车间里的实训老师也很注重教学方法。如说明穿工作鞋的重要性时,刘耀安老师就用铁锤锤击自己所穿的工作鞋头部,不感觉疼。他们反复说明的一个道理是:即使授课内容一样,具备不同授课技巧水平教师的课堂效果可以是千差万别的。用他们的话说是“好老师珍贵,差老师真贵!”
宽阔的视野对人的思想的影响是终生的,对人的思考模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用心教好每堂课;扪心自问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好老师的关键不在知而在于行;要改进自身不足,要勇敢地去做改革的推动者。
第四篇: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感想
赴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感想
2013年2月28日至2月1日,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在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研修班。本次研修班有我院副院长马建民、吴晓满、蒋学峰带领,共有42名领导干部与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班。这次研修班主要由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首席项目主任黄德辉教授主持,研修班安排了《毕业生职场竞争力——工作理念》、《教育理念与工作态度》、《互动教学》、《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相关问题应答》、《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制度与文化》、《校企合作案例分享及交流》共8个讲座,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和香港专业教育学院。
在研修班学习期间,我院干部老师在参观同时与香港理工大学的老师进行了一定的交流,由于时间仓促,还缺乏深入的交流与学习,尽管如此,此次一行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学到了新的理念,学到了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将会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非常感谢学院能够提供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学院领导对此次出去的学习活动的重视和期望,学习交流使我们深受“触动”和“震动”,也将自己此次学习活动感触与各位同仁分享。
感触之一
校园的美丽得天独厚
到达香港理工大学后,第一时间感受了校园的建筑特色与美丽,校园各个教学楼都是不同的几何图形建筑,让你感受到它的独特,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校园里的绿树鲜花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一片片树叶都绿得发亮,一朵朵鲜花娇艳欲滴,许多我们放在花盆里在室内精心养护的植物,在人家那里都是露天生长。鲜花绿树掩映环绕着各个教学楼,虽然整个校园不大,显得大气而有序。
感触之二
我院的发展急需加速
1月28日研修班开课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分两组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中心,由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首席项目主任黄德辉详细介绍了工业中心在教学中的功能定位和特色,香港八所大学中只有香港理工大学设有工业中心,因为院系实验室与工业中心的定位不同,工业中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理工大毕业生最受企业界欢迎。我们由工业工业中心的代表引领介绍了他们工业中心的各种不同项目和由学生教师研发的各类项目和产品,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感受到了我们的差距如此之大,平时坐在办公室里,还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却不然,人家已经发展得如此迅速,深感我院的发展急需加速。感触之三
加强对工作本质的认识
什么是工作本质?工作本质就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不管在学校工作、在企业工作或在政府机关工作;不管是前线人员、中层管理干部又或是大领导,在工作上都毫无例外须要面对一些自己并不喜欢面对的困难。在其位、谋其政,面对并妥善解决这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困难正好就是自身的份内事。工作的本质就是自己选择什么工作性质的工作意味着为自己选择面对什么性质的困难。黄教授把为何要努力工作从“职业道德”、“个人得失”、“不负国家”三个方面做了剖析,这些理念我想是香港人赖以生存的准则,而我们在香港逗留期间也看到了不同行业的人他们都具有这种做好自己“份内事”的极其普通的职业精神,而这恰恰是我们缺乏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此也深深感到我们在理念上的差距,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首先要更新工作理念,加强对工作本质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
感触之四
互动教学方法耳目一新
2013年1月31日下午,由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发展主任谭佩雯给我们讲了《互动教学》,这个讲座的内容应该是我们大家最受启发的一堂课,它是我们职业教育学院最值得借鉴的内容。她介绍的的互动教学方法,气氛很轻松,方法很新颖,能够随时调整班里的学习气氛,及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加深师生感情,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这种互动教学的基本共识是——课堂中师生要共同达到教学与学习目的。这种互动教学法的目的有三:一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二是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三是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习互动的种类有三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内容互动。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谭主任安排了四个互动项目,我们42个人共同参与其中,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真得受益非浅。黄教授在给我们上课的同时,也穿插了这种方法,让我们在听课时感觉像学生一样,跟黄教授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感到非常的亲切。我觉得我们学院应该提倡采用这种互动教学法,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法,能够针对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很好的氛围,鼓励学生深层学习。在进行互动过程中,可以事先进行设计,同时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内容互动等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有助于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虽然我们在课堂上也用过这些方法,但感觉互动地不够透彻、不够开放、课堂气氛这不够活跃,师生平等还做得不好,因此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刚开学我就已经在班里试着用了这种方法,首先是给学生分组,让他们给自己的小组命名,要求是必须含有数学名词,学生们很兴奋,都积极的给自己的组起了很有创意的名字:如“快乐的根号五”、“负负得正”、“三角饼”、„„,我看到了学生在数学课上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灿烂的笑容,让我一下子觉得这些学生变得如此可爱。
感触之五
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黄德辉教授《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的讲座中剖析得非常深刻: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育人就是协助学生装备人生。要想育好人,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三项任务是:了解企业需求(“学”什么?);避免无效讲课(“教”的技巧);具备情商——EQ(个人内涵修为),而我们做好了这三项任务,就可以帮助学生装备人生!包括:为脑装备(增进知识并掌握有效思考方法)、为手装备(具备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肩装备(勇于承担并愿积极为领导分忧)、为心装备(了解人生并能以健康心态面对)。我从教三十多年,虽然在心里明白这些道理,可并没有这样深层地思考和总结得这样透彻,工作中总是自觉与不自觉将责任推给学生,埋怨学生素质太差,能力太弱,对这些知识学生需要多少?学会了多少?思考不深刻,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恰恰是这样,使得我们多数时候都在做一些无效的劳动。在我们系,包括我们的课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为“脑”装备、为“手”装备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为“肩”装备和为“心”装备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够,我们培养的是今后的小学教师,责任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职业品质,我们的真正职责,不仅要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勇于承担、责任心强、积极向上的阳光青年。
感触之六
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率高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于一九七六年创立,是回应香港早期对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工业中心主要为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是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培训理念的核心。工业中心为学生动手学习提供了模拟工业环境,学生透过实践培训、真实项目为本及综合为本的培训获得实践经验,加强对工程科技理论、知识和研究的了解,同时在向学生提供真实项目中,让学生了解了各种科技、工业流程、技术及工程的知识及其应用。培训活动的预期学习成果包括掌握和提高团队合作、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才能、时间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工业中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操守及态度、包括守时、责任感、工作上的承担等,这些素质从社会和业界广泛认同为专业工程师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理工大学的学生特别受企业欢迎,很多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企业要走了。那么,我们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的理念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追求的主要培养目标。我们各部门领导及各系领导与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应搞好学院现有专业的建设,将这些专业重新进行市场调研,将那些脱离市场需求的专业调整为当今有发展需要的专业,将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做大、做强、做精,总结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师资、设备等优势来设置新专业,主要是能体现自己特色的专业。其次是根据专业设置课程,对于课程的设置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和市场调查,要围绕本专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去设置,使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绝不能意气用事,尤其不能照顾某人的一己私利而置学生的利益于不顾。第三,在我院的教学中,实践课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现有的实践教学的设施要发挥它们真正的作用,设备缺乏的专业要积极想办法配套,并制订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模式。第四,要在校企合作上下功夫,走出去,请进来,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再天天坐在办公室,站在讲台边照本宣科,什么时候才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职业人。
感触之七
创新才能发展
从教已经三十年了,我们学院各系所设的专业前景怎样?出路在何方?相信这样的困惑我们院的每一位领导和教师都感同身受。此次去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参加培训学习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有前途。
学院的发展核心是专业建设,各系部专业带头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走出校门,走入市场和企业去深入调研,对各专业进行市场论证,而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必须要突出体现专业特色。根据专业设置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真正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与专业对口、市场定位准确。例如初等教育专业的就业定位是区内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因此核心课程设置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儿童文学》、《教师口语》、《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等,和小学教学非常贴切,课程建设也有较大空间,学生也认为专业特色明显。
专业课程开发应该能够突破传统束缚。例如新开发《特岗考试辅导》等新课程,没有教材,可以让老师自行编写讲义,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彰显本专业在学院的地位,才能激发无限的后续创新,形成良性的专业建设模式,再配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依托各小学的实习基地,以学生参与为主,训练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感触之八
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有效制度建设
黄教授在培训班的课程中,有一个内容是答问环节,我们42个人每人提一个问题,其中有许多人都提到了制度建设的问题,所以黄教授讲了《剖析制度系统》,我也是深有感触。黄教授从“资产与负债(能力、态度)”、“奖惩制度的奖与惩”、“ 有效制度系统的三大任务是‘找契合、建制度、抓落实’”、“建立制度系统的目的是:解决现存问题和防范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做了介绍。任何一个好的制度,如果缺有效落实,都等于零,只有建立契合度高的有效制度,才能有助推动院校发展。那么我院的发展,应该离不开建立内部的有效管理制度,我们应该针对学院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点点做起,积极与社会参与互动,排除阻力,实现以制度治校,加强有效落实,提升办学质量。我想,建立制度不仅仅是领导的事,学院的建设,各科室的管理,各系部的管理,班主任管理,课堂教学管理等等都离不开建立有效制度,一个学院文化氛围和特色的形成,都是在正确的工作理念下建立有效制度而形成人们的行为,帮助学院快速发展,这应该是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这次出去学习感触很多,我想虽然我们和香港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的共同目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社会,能够掌握一定技能,自食其力的人,他们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的很多,问题是我们做不做?只要我们从领导能力、机制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实实在在去一步一步做,我们的学院一定会发展,一定会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光在这说这说那是没有用的,只有敢于挑战传统,我们的学院才会有出路。我衷心的希望我们学院的改革速度要加快,不要落后于其它院校。
第五篇:赴台交流心得
台湾交流心得——程露
从台湾回来一个多月了,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会不自觉地让我想起以前在台湾的时光,也会不自觉地在心理比较两岸之间的不同。出于心理的某种情愫,多多少少对海峡那边的时光有些留恋,但回来后的心情还是愉悦的,毕竟奋斗的时光将会更多。生活如一条列轨,台湾像突然之间多出来的一个小站,而现在我又重回我的原始轨道,继续更加自信的奋斗。
交流之生活篇
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冲突,虽然我们都是同样的黄皮肤说着同样的普通话,刚下飞机时对台湾的期待与原先的种种幻想总是有落差的,其实表面上的台湾都是和大陆一样:繁华的大都市,穿梭于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骑着机车戴着安全帽(台湾的所有机车都要有驾照,每个人都要戴安全帽,否则都会被罚款),生活节奏各个地区各个地区也有不同。只是细致生活后的一段时间,很多生活上的一些不同还是让我有些小小的不适应。
首先,是吃饭问题,我们习惯的是所有人围着一个大桌子一起吃着共同的饭菜,我们享受这样的氛围,喜欢这样的交流。只是在台湾所有人都吃着各自面前的一份便当,即使是有些时候那边的学校为了欢迎我们这些交换生举行聚餐也都是个人吃个人的便当,教导主任看到我们略带疑惑的眼神时解释道:在台湾便当是最普遍的,即使有些时候我们主席也吃便当。这样的聚餐多多少还是让我们感受不到那种热闹融洽的氛围。除了吃便当类的套餐我们吃的最多的还是火锅:大呼过瘾,神鼎,阿旺……吃火锅的价钱一般在100台币到150台币之间,饮料,卤肉饭还有各式各样的冰激凌都是免费的。
其次,他们那边的住宿。刚去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到那边学校给我们的宿舍中,原以为大家都一样是住学校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住得上宿舍的,必须经过抽签才能决定,有些运气好的抽到了有宿舍的都很高兴。宿舍的好处有两个:一是住宿费比较便宜,二是不用交水电费。住外面的房租总是很贵又有每个月的水电费要交。
关于交通,台湾的马路人行道很少,几乎都是骑机车或者自驾车的,所以一般的小城市不设人行道。繁华的大都市,人行道很窄,除非像夜市那样的地方整条马路都是人行走的,没有车子类的出现。繁华的交通还有熙熙攘攘的夜市,构成了台湾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交流之学习篇
刚去那边,是他们学校的社团纳新的时候,在食堂门口,宿舍楼下,水塔前的广场到处都有他们的招纳新生的海报及工作人员,社团也是比我们丰富多了:舞蹈社、宿舍委员会、国标舞社、游泳社、合唱团、志工团、吉他社、塔罗牌社、机械动力研究社、登山社、钢琴社……一大堆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每一个社团的成立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如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是他们的新社团成立的申请月,有想要成立新社团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的通过学校审核就可以成立。
一段忙碌的新生纳新之后是他们各个院的新生聚餐——也是由各个院的学生自己组织。然后才是正规的上课、学习阶段。一系列的活动当然也串联其中,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学校比较鲜明的特色。
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上,台湾的学校还是比较先进的。他们的图书馆共9层,每一层都是不种类的书籍,楼层也都设有各种各样的自习桌子,当然供阅读的软式沙发也相当的赏心悦目。在供研究的各个小间可以容纳2到4人,如果你想单独一个人不被打扰的话,也可以申请个人用的研究小间。图书馆的8楼视听楼层,专门供学生用来观赏电影视听音乐之用。
赴台心得——电子系电子科学与技术0801蔡明琼
来台学习心得报告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中,我已结束了在台交换学习,能作为2010届秋季赴台交换生的一员赴台交流学习一学期对我来说非常幸运,我所交换的台湾学校是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台交流学习和生活,但是不同的文化体验和台湾学校领导,老师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台湾同学对我们兄弟姐妹般的情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以下是我这段时间来的交换学习心得: 云科大简介: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为台湾知名的科技大学,位于台湾云林县斗六市,经过了20年成长发展,现有工程,管理,设计,人文与科学等四个学院,20个系,34个研究所硕士班【及12个研究所博士班,学生总数约9700人,大学部学生约占63%,研究生约占37%。专职教师334位。学校占地面积约60公顷,其中体育休闲运动空间达15公顷,学校整体规划完善,环境整洁干净,几乎很少看到垃圾,并且对垃圾桶具有严格的分类制度,由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校园绿草如茵四季如花,提供给师生优美的学习环境。校内生活: 宿舍生活: 我们的宿舍是由学校的宿委会统一安排的,初到宿舍,发觉宿舍的空间摆设与大陆的学校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晚上也采取了熄灯制度,与大陆不同的在于宿舍网络,是由学校统一控制,并且对每个IP 实行每日的上下载流量控制,每人一日最多可使用的流量为3G,虽会带来不便,但是这样一来,就有效的控制了长时间上网,对第二天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宿舍垃圾的处理,学校并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的地方,但是每天下午5点固定会有垃圾车驶入校内,我们必须在那段时间里把垃圾丢到垃圾车里,错过了,就只能改天再扔。学生生活:
台湾大部分的在校生是在校外租房子住的,而上下学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台湾人叫机车),几乎人手一辆。台湾学生的生活大概由学习,社团活动,校外打工三个部分组成的。台湾学生并没有在学习上花很多的时间,但是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让我眼前一亮,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情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云科大的社团大小总共有77个,可分为五大性质: 自治性社团(为学生会);学艺性社团(包括摄影社,陶艺社,咖啡研习社等)康乐性社团(吉他社,登山社,国乐社等);服务性社团(云大社区服务团,春晖社等)綜合性社團(为各大系学会),只要学生对社团有兴趣就可以加入,而不需要经过面试,笔试等考核,社团每周都有自己的聚社时间,大部分社员都会按时参加聚社大会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宣传方式,是我们在大陆所没有见过的,除了发宣传单以外,贴海报以外,社员也会成群结队的在校园的路上,拿着宣传海报,一起大声的念出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地点,引起路上同学们的关注,甚至在食堂,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宣传方式。学校的各种大型的活动 都是由各大社团合作完成的,比如校庆,跨年演唱会等。很多学生都把社团当做是自己在校的一个小小的家庭,社员间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别提有多温暖了。
在台湾的学校,每个学生除了拥有一个学号外,还拥有各自的校园信箱,每次学校有活动通知,便通过信箱告知每个学生,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及时的得到咨询。
每学期来临之前,学生都会进行网上选课,前两周是加退选的时间,第一周可以对自己所选的课程进行试听,如果觉得课程不合适自己,就可以退选,而选另一门的,这相对来说对课程的选择比较自由。但是每学期对所选的学分有上下限的限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修的总学分是固定的,但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每学期要选的学分。
云科大的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与大陆学校蛮相像的。分为期中考期末考和平时成绩几部分,不同的在于,台湾学校期中考考完的内容在期末考中不考,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考试的压力。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以外,课堂上的分组作业和分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