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

时间:2019-05-15 03: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

第一篇: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

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心得

兰铁三小 崔元梁

一、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之前自己的状况

参加工作近二十年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一些教学方法的总结;随着教龄的增长,切实的感到了自己的停滞,困惑也越来越多,教学越来越机械,不知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更不知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想:这便是所谓的“瓶颈”了。

二、华东师大高端培训对自己学提高的意义

兰州市城关区骨干教师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恰如一场及时雨,是我的“瓶颈”的突破有了可能,带来了希望,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培训极大的开阔了我的眼界,见识了先进的上海地区的教育,既看到了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发达地区对教育的叹为观止的投入:也看到了上海的教育人对教育的去身心的投入,和他们工作的细致和认真。极大的建立了我对我们兰州市城关区教育的信心,鼓舞了我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前进的斗志。

在上海的半个多月的时间,我我的感觉就是恨自己的脑容量有限,每一个场景,每一场讲座,都是我所急需的,都能和我形成共鸣,带来启迪。我如一个饿汉扑在面包上,疯狂的吸收着各名校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各位华东师大的专家理论研究的养分。

三、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的心得

这次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的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赴上海各知名中小学参观、考察、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校的经验做法很多可以借鉴。二是听取各位华东师大的专家、教授理论研究的成果讲座。各位专家、教授理论研究的成果也与我平时积累的经验方法形成共鸣。与专家相比,我们平时也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的想法,可是不能总结、提高形成理论,这是今后需要努力提高的地方。

1、深入挖掘,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这次赴上海各知名中小学参观、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是整合了自己周边的资源,合理定位,形成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又反过来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再来看我们的学校,很多也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可是我们的特色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人家挖掘得深、开发的广、工作做得细致。如曲阳四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技教育,2、正确分析了自己的生源情况,系统的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校做特色跟风现象比较明显,今天流行这个就做这个,明天流行那个又改做那个。上海的这些名校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十年就做一个特色,时限很长,做得很细致深入,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十数年

来就一直做自己的赏识教育,从根据自己学校周边的社区背景(老人多、下岗多、外来人口多),以及学校的变化、生源的变化(单一类型——多类型)来正确定位做赏识教育,到多年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的关于赏识教育的方法、办法。以至于形成一个系统的课题。

3、实事求是、深入本事做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更应关注教育的本质。即如何把一个具有“动物性”的人通过教育和引导而使他成长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能判断是非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则是教育的全部真谛之所在。应坚持教育“育人”、引导德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原则。换言之,任何繁荣国家、促进经济乃至个人成才的目标都只是教育的“附加价值”而不是教育的“本有之意”。因此必须对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作出深刻的反省,以确保教育不被任何功利的因素牵着鼻子走。从小的反方面讲,我们应关注课堂的本质。即学生的参与度、问题的有效性、有没有生成的资源、有没有探究的过程。而不要被一些形式的多样和虚假的繁荣所迷惑。关注课堂是否有效和高效,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否有促进,对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总之,华师大两周多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最前沿的状态,教授们的高屋建瓴的讲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发深深的思考。“汝果欲作诗,功

夫在诗外”,在新课程改革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坚持什么,教授们对当今教育的解读,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改革方向的源头活水。洋思模式、永威模式、杜郎口模式,面对各种各样的模式,我们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剥离某些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东西,真正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研究的。最后用郑桂华教授援引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第二篇:赴台交流心得

台湾交流心得——程露

从台湾回来一个多月了,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会不自觉地让我想起以前在台湾的时光,也会不自觉地在心理比较两岸之间的不同。出于心理的某种情愫,多多少少对海峡那边的时光有些留恋,但回来后的心情还是愉悦的,毕竟奋斗的时光将会更多。生活如一条列轨,台湾像突然之间多出来的一个小站,而现在我又重回我的原始轨道,继续更加自信的奋斗。

交流之生活篇

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冲突,虽然我们都是同样的黄皮肤说着同样的普通话,刚下飞机时对台湾的期待与原先的种种幻想总是有落差的,其实表面上的台湾都是和大陆一样:繁华的大都市,穿梭于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骑着机车戴着安全帽(台湾的所有机车都要有驾照,每个人都要戴安全帽,否则都会被罚款),生活节奏各个地区各个地区也有不同。只是细致生活后的一段时间,很多生活上的一些不同还是让我有些小小的不适应。

首先,是吃饭问题,我们习惯的是所有人围着一个大桌子一起吃着共同的饭菜,我们享受这样的氛围,喜欢这样的交流。只是在台湾所有人都吃着各自面前的一份便当,即使是有些时候那边的学校为了欢迎我们这些交换生举行聚餐也都是个人吃个人的便当,教导主任看到我们略带疑惑的眼神时解释道:在台湾便当是最普遍的,即使有些时候我们主席也吃便当。这样的聚餐多多少还是让我们感受不到那种热闹融洽的氛围。除了吃便当类的套餐我们吃的最多的还是火锅:大呼过瘾,神鼎,阿旺……吃火锅的价钱一般在100台币到150台币之间,饮料,卤肉饭还有各式各样的冰激凌都是免费的。

其次,他们那边的住宿。刚去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到那边学校给我们的宿舍中,原以为大家都一样是住学校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住得上宿舍的,必须经过抽签才能决定,有些运气好的抽到了有宿舍的都很高兴。宿舍的好处有两个:一是住宿费比较便宜,二是不用交水电费。住外面的房租总是很贵又有每个月的水电费要交。

关于交通,台湾的马路人行道很少,几乎都是骑机车或者自驾车的,所以一般的小城市不设人行道。繁华的大都市,人行道很窄,除非像夜市那样的地方整条马路都是人行走的,没有车子类的出现。繁华的交通还有熙熙攘攘的夜市,构成了台湾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交流之学习篇

刚去那边,是他们学校的社团纳新的时候,在食堂门口,宿舍楼下,水塔前的广场到处都有他们的招纳新生的海报及工作人员,社团也是比我们丰富多了:舞蹈社、宿舍委员会、国标舞社、游泳社、合唱团、志工团、吉他社、塔罗牌社、机械动力研究社、登山社、钢琴社……一大堆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每一个社团的成立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如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是他们的新社团成立的申请月,有想要成立新社团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的通过学校审核就可以成立。

一段忙碌的新生纳新之后是他们各个院的新生聚餐——也是由各个院的学生自己组织。然后才是正规的上课、学习阶段。一系列的活动当然也串联其中,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学校比较鲜明的特色。

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上,台湾的学校还是比较先进的。他们的图书馆共9层,每一层都是不种类的书籍,楼层也都设有各种各样的自习桌子,当然供阅读的软式沙发也相当的赏心悦目。在供研究的各个小间可以容纳2到4人,如果你想单独一个人不被打扰的话,也可以申请个人用的研究小间。图书馆的8楼视听楼层,专门供学生用来观赏电影视听音乐之用。

赴台心得——电子系电子科学与技术0801蔡明琼

来台学习心得报告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中,我已结束了在台交换学习,能作为2010届秋季赴台交换生的一员赴台交流学习一学期对我来说非常幸运,我所交换的台湾学校是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台交流学习和生活,但是不同的文化体验和台湾学校领导,老师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台湾同学对我们兄弟姐妹般的情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以下是我这段时间来的交换学习心得: 云科大简介: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为台湾知名的科技大学,位于台湾云林县斗六市,经过了20年成长发展,现有工程,管理,设计,人文与科学等四个学院,20个系,34个研究所硕士班【及12个研究所博士班,学生总数约9700人,大学部学生约占63%,研究生约占37%。专职教师334位。学校占地面积约60公顷,其中体育休闲运动空间达15公顷,学校整体规划完善,环境整洁干净,几乎很少看到垃圾,并且对垃圾桶具有严格的分类制度,由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校园绿草如茵四季如花,提供给师生优美的学习环境。校内生活: 宿舍生活: 我们的宿舍是由学校的宿委会统一安排的,初到宿舍,发觉宿舍的空间摆设与大陆的学校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晚上也采取了熄灯制度,与大陆不同的在于宿舍网络,是由学校统一控制,并且对每个IP 实行每日的上下载流量控制,每人一日最多可使用的流量为3G,虽会带来不便,但是这样一来,就有效的控制了长时间上网,对第二天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宿舍垃圾的处理,学校并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的地方,但是每天下午5点固定会有垃圾车驶入校内,我们必须在那段时间里把垃圾丢到垃圾车里,错过了,就只能改天再扔。学生生活:

台湾大部分的在校生是在校外租房子住的,而上下学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台湾人叫机车),几乎人手一辆。台湾学生的生活大概由学习,社团活动,校外打工三个部分组成的。台湾学生并没有在学习上花很多的时间,但是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让我眼前一亮,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情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云科大的社团大小总共有77个,可分为五大性质: 自治性社团(为学生会);学艺性社团(包括摄影社,陶艺社,咖啡研习社等)康乐性社团(吉他社,登山社,国乐社等);服务性社团(云大社区服务团,春晖社等)綜合性社團(为各大系学会),只要学生对社团有兴趣就可以加入,而不需要经过面试,笔试等考核,社团每周都有自己的聚社时间,大部分社员都会按时参加聚社大会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宣传方式,是我们在大陆所没有见过的,除了发宣传单以外,贴海报以外,社员也会成群结队的在校园的路上,拿着宣传海报,一起大声的念出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地点,引起路上同学们的关注,甚至在食堂,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宣传方式。学校的各种大型的活动 都是由各大社团合作完成的,比如校庆,跨年演唱会等。很多学生都把社团当做是自己在校的一个小小的家庭,社员间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别提有多温暖了。

在台湾的学校,每个学生除了拥有一个学号外,还拥有各自的校园信箱,每次学校有活动通知,便通过信箱告知每个学生,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及时的得到咨询。

每学期来临之前,学生都会进行网上选课,前两周是加退选的时间,第一周可以对自己所选的课程进行试听,如果觉得课程不合适自己,就可以退选,而选另一门的,这相对来说对课程的选择比较自由。但是每学期对所选的学分有上下限的限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修的总学分是固定的,但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每学期要选的学分。

云科大的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与大陆学校蛮相像的。分为期中考期末考和平时成绩几部分,不同的在于,台湾学校期中考考完的内容在期末考中不考,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考试的压力。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以外,课堂上的分组作业和分组报告。

第三篇:赴香港交流心得

赴香港交流心得

姓名:汤天宝 学院:机械(君远)学院

当看到学院里的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的信息时,我是欣喜若狂,上次错失了韩国交流学习,这次肯定不能错过香港了。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去到那里,我将感受到和大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感受香港城市那种国际化大都市的潮流气息;感受香港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些吃喝玩乐、高昂的奢侈品等等。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积极主动的填报了申请表,并获得了这次机会。接下来就是忙碌的香港通行证办理和其他准备事项。

学校和罗科教育机构共同承办了这次活动,他们帮助我们安排了住宿、交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抵达了香港理工大学,开始了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为期五天的交流学习生涯。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缩写是“Poly U”),是一所充满活力和科技感的现代化大学。她在追求卓越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专业且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世界输送高素质人才。理大不大,从字面上也好理

解,理大的理工类在世界排行榜上出类拔萃,但是她的校区不大,仅仅十几分钟就可以欣赏完其全貌。整个校园古朴,宁静,透露出一种学术上的淡雅。古朴而不失整洁的暗红色大楼,透露出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每天上午,我们都会和理大的教授有些知识上的讨论,虽然专业英语给我们造成了些许困难,但是活泼生动的课堂却又便于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在学习了Iot、Solomo等之后,教授希望我们每个小组

选择一个话题,做一个简单的PPT,来展示自己这几天所学到的东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香港理工大学,一个文学气息与科技感相融合的亚洲高等学府,给我们展现了她科技的力量。我们见证了柔性更好,科技感十足的机

械臂,更高级的书写生产日期的手法,可以模仿人的身形的假模特,完全可食用的胶囊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机器人,它的自由度相当之高,精确度更是叹服。我们瞠目结舌的同时,感叹香港理工大学对于科技探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比起自己现在得知识,真的是太惭愧,以后更应该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东西。

除了上午的理大学习,下午我们有机会去了世界五百强公司宏利实习,他是加拿大企业在香港的分公司,矗立在维多利亚港附近,高耸的建筑给人一种敬佩感。在这里,我有机会和学校其他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小组,去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开始的介绍,我们的mentor都真的好年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可以成为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骨干,他们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直接证实了自己的能力。

当然,几天的实习,让我们对股票,债券,保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至少不是以前的小白。他们用简单直白的话,把披在金融身上的面纱揭开,并用公司的实际操作股票给我们自己尝试计算,投资。最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的投资观,那是对资金的一生的预算。

回顾这一周实习,虽然自己对食物不是太适应,但是它帮我打开了世界观,看到了世界顶级城市的生活理念,自我形成的约束力。科技感在高校里十足,让我们大饱眼福。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未来科技的了解,有了这些见识,对我未来的选择,发展,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这次的游学,既游的开心,又学的精彩!

第四篇:赴广东电网公司学习交流心得

赴广东电网公司学习交流心得

2011年8月31日至9月4日期间,本人有幸随同浙江省电力公司赴广东电网公司考察团一行在广东对佛山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进行了参观考察和学习。由于是第一次走出浙江近距离接触我们的电力同行,所以在考察过程中总会有心无心的将浙江和广东两省的电力发展现状做个比较,在感叹近年来浙江电力长足进步的同时,也感受到广东作为经济超发达地区在电力工业领域方方面面展现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尖端技术。

由于本次赴广东考察主要是学习广东电网公司先进配网运行管理经验,提升浙江公司配网管理水平,所以本人在考察中对广东电网公司配网现状、结构、设备、发展水平及运行管理模式;供电可靠性管理;配网带电作业;配网状态检修管理;电缆运行管理、智能配网建设等工作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就考察体会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广东电网公司配网模式 1.配网管理人员配置

广东电网公司在生产管理方面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略有不同,在省、市局层面广东电网公司设生产技术部,下设四个分部,分别是:生产运行管理分部、设备管理分部、科技管理分部及配电管理分部。其中配电管理分部设主任一名,下设四个专责管理岗位,分别是配电可靠性管理专责、配电运行管理专责、配电设备管理专责、配电自动 化管理专责。在县分局层面广东电网公司无生产技术部,配电管理部门他们称为配电部,负责全县分局的10千伏及0.4千伏配网管理工作,下设三个班组,分别是运维班、急修班、试验班。三个班组按照县分局的大小又分为运维一班、运维二班……运维班人数稍多,需要倒班,急修班、试验班人数为6-8人左右,不需要倒班。从广东电网公司可以看出:他们配网管理人员较多,分工很专、很精、很细。反观我们,配网管理从省公司、市局、县局专责就一人,且该专责可能还兼着其他岗位,导致该专责可能顾此失彼。2.配网运行、检修模式

在配网运行、检修模式上,广东、浙江目前模式差不多,运行仍然自己负责,他们落实到具体班组为运维班,负责线路巡视、设备巡视、通道维护、状态监测等任务。在检修模式上他们和我们一样,也采取外包的形式。不过他们的操作相对规范,每年他们都会为检修及抢修安排专项资金,报省公司,由省公司统一招投标。另外,他们的外包施工公司资质是由省公司统一管理,所以他们的外包施工公司要入网是比较困难的。要求他们取得权威机构鉴定颁发的施工资质,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样下属各供电局在使用时才会放心。在佛山供电局,他们的生技部配电分部主任告诉我们,他们正计划准备将配网运行任务也外包给专业工程公司,基本模式是专业工程公司按照配网运行规程要求的巡视周期将巡视结束后采集的照片、视频信息等进行后期专业分析处理,将缺陷、隐患点等情况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供电部门作为运行结论。供电部门再根据专业工程公司提供 的运行结论进行核实评估,然后再由另外的外包公司对核实后的缺陷、隐患进行消缺处理。个人认为,如果这样的模式能够实施,那么对这样的专业工程公司的能力水平及其责任心要求将是及其高的,国家权威机构对他的资质审核要求也将是及其苛刻的,因为这已经达到了“以包代管”的程度。这是一种建立在一系列良性运行状态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甚至涉及国家权威机构的公平公正、公司化契约关系、社会诚信度等人文道德范畴。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良性状态的公司生产运营模式将成为未来我们的一种方向,从而产生分工的更进一步细化和专业水平的更高提升。3.配网带电作业

佛山供电局配网带电作业起步较晚,2008年才开始实施。但是他们发展很快,2009年只有80多次,2010年就达到985次,2011年预计将达到3000次(估算有6000余次的需求)。目前他们有7辆带电作业车,80人的带电作业队伍,带电作业项目开展已经达到40多种,象带电立杆这样难度较大的项目他们开展已经是常态化,更不用说带电搭火这样的简单项目,旁路作业他们也有尝试。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的带电作业是由三产公司来实施,完全市场化运作,带电作业人员、带电作业车、带电作业工器具全部属于三产公司,带电作业培训也由三产公司组织,主业人员只是在带电作业开展初期提供过基本的帮助扶持。在带电作业开始的时候,象用户搭火这样的带电作业费用他们纳入用户工程施工费用结算,但是国家电监会随后出台了严禁带电作业向用户收费的政策,他们就在每年的综合计划中列出专项 资金作为带电作业费用向三产公司结算。个人对佛山局这种带电作业模式还是表示认同的,因为三产公司是以赢利为目的,有带电作业市场,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钻研带电作业项目,增加带电作业车辆、人员,提高带电作业人员素质,把停电作业尽量多的变为带电作业,这样他们的经济利益就会增长,而我们的停电次数就会减少,供电可靠性就会提高,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佛山局的工程师告诉我们,2009年他们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还是12-13小时,2010由于带电作业的大力开展,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就降到了5小时内,带电作业效果是相当明显的。4.配网设备

深圳供电局由于电缆化程度高,配网设备普遍采用合资设备,国产设备只是在关外柱上部分少量采用。为了实际了解学习,我们特意参观了深圳供电局下属罗湖供电局的一个配电房。一进入配电房,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干净、整洁,一瞄设备,似曾相识,仔细看原来是ABB公司的Safe型环网柜。经过几分钟的仔细观察,个人认为该配电房至少能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环网柜为合资ABB公司Safe柜,电缆为YJV22-8.7/15-3*300型,体现设备及电缆档次。2.Safe柜2个间隔作为一个气箱,便于改造及故障抢修,体现工程设计合理。3.设备命名、一次接线图齐全,环网柜、负荷开关、电缆命名等全部张贴,一次接线图上墙,体现生产管理精细。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压变柜上粘贴着一张配电设备身份证,上面详细表示出了工程名称、工程编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运日 期、产权属性、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等信息,一目了然。4.安全警示标志醒目,负荷开关、隔离开关全部上锁,体现防误管理到位。5.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电房运行管理制度全部上墙,体现安全管理严谨。

通过和罗湖局工程师的交谈,个人认为他们还是有点小小的瑕疵:1.配电房进出线电缆无总平图。我们瑞安局现在配电房、开闭所全部都有电缆线路总平图上墙,在1:500的地图上电缆工井起点、终点、转弯点、路径一目了然,便于电缆通道巡视。2.该配电房已经配置了压变柜,但是进出线柜竟然无电动操作,个人对此相当不理解,他们的工程师只是告诉我说那是为以后配网自动化预留的。5.配网网架形式

从深圳罗湖供电局的简介中得知:他们的电缆化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环网率已经达到了100%,负荷可转供率已达83.23%,公用线路平均负载率才44.81%。他们的配变主要是配电房户内变,户外箱变、杆上变几乎不用,另外,他们户外环网站、户外电缆分接箱也几乎没有,户内开闭所也很少,全罗湖局才19个。个人认为这是由深圳高端的城市品位决定的,户外电气设备必须要占用珍贵的城 6 市空间,给城市形象带来影响,所以他们几乎不采用户外电气设备。罗湖局的电缆环网几乎全采用在配电房内环网的形式,他们的工程师告诉我们:房开公司在投资建设配电房的时候,供电部门在方案初步阶段就告诉他们必须要预留中压环网柜,便于以后其他用户环出,所以他们的环网发展是很快的。另外,他们也采用了公用、专用负荷尽量分开,负荷根据性质的不同尽量分开搭接的方式。在和罗湖供电局的工程师交流时,他特意向我们介绍了他们配网网架主要采用的”三供一备“环网供电模式。通过对”三供一备“接线模式的观察及和罗湖局工程师的交流,个人认为该模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电缆利用率高。拉手环网时,电缆利用率为50%,而采用”三供一备“后,电缆利用率提高到75%。2.节省变电站10KV出线柜。三个拉手开式环网时,需要六个变电站出线柜,而采用”三供一备“后,只需要四个变电站出线柜,节省两个,使环网的实施不再受变电站出线柜不足的限制。3.节省中压电缆线路的投资。一般情况下,各同方向环网线路末端用户间的距离远远小于到变电站的距离。所以用变电站一条电缆出线作三个回路的备用电源,相当于节省了变电站两条造价昂贵的电缆线路的大部分投资限制。4.运行方式灵活,负荷可随时转供。其实这种“N供M备“的接线方式我们瑞安局也有采用,但我们的更为复杂,在万松路电缆环网中我们采用了四供二备方式,只不过我们的环网设备不是户内环网柜,而是户外电缆分接箱。个人认为在全电缆化、城市品位要求高的的地区,“N供M备”接线、户内环网点、配网自动化的方式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电形式。下面是一张“三供一备“的接线图,F59、F12为工业线路,F6为居民供电线路,F14为备用。8 备用备用线路。

6.可靠性管理

在佛山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交流期间,我不止一次听到他们谈到“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抓手”,也就是说,配网工作的一切原则都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因为配网是面对用电客户的最后一个电压等级电网。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广东电网公司甚至把供电可靠性管理上升到创先的高度,印发了《广东电网公司供电可靠性创先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分析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比较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在五大领域,制定了提高供电可靠性22项措施。另外,他们还采取横向、纵向比较的方式,自我加压,主动和国内及国外先进供电企业进行可靠性对标。如佛山供电局就选择了杭州电力局及新加坡新能源公司进行对标,深圳供电局甚至直接提出了全面接轨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口号。

7.配电电缆管理

在佛山供电局,电缆化率已达50%以上,在深圳罗湖供电局,电缆化率已达95%以上,所以他们对于电缆管理是相当有经验的。在和佛山局的工程师交流时,我们了解到广东电网公司电缆工程建设的基本模式是由政府在道路建设时同步建设电缆沟(一般为暗沟,尺寸为1.4m*1.4m),间隔20余米设置检修工井,供电部门出资负责敷设电缆。由于双方都认可接受这种模式并且建设资金充足,使得城区的电缆化率很高。从这里可看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电缆敷设采用的几乎全是电缆沟的形式,而在浙江全省几乎采用都是电缆排管的形式。他们认为在市政道路建设的同步建设电缆沟是相当方便的,但他们也谈到了采用电缆沟的弊端,那就是施工需要大面积开挖,铺盖板、11 电缆绝缘皮被盗现象严重等。我想电缆排管和电缆沟这两种电缆敷设形式也不能说谁是谁非,这大概可能是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吧。在运行管理上,他们在电缆路径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电缆标桩,在中间接头的位置地面上都有标示地贴,便于巡视管理。

深圳局电缆地面走向标志地贴图

深圳局电缆地面标志桩图

电缆沟

另外,由于他们设有试验班且目前变频交流耐压试验仪器与OWTS 10kV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与故障定位系统在佛山局、深圳局已经普及应用,所以电缆试验他们开展已是常态化。深圳局甚至以发文的形式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自变电站引出的10kV第一段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投运前或大修后必须进行OWTS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试验,其余各段10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投运前或大修后进行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据他们的工程师介绍,OWTS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相当 有效,已经帮助他们多次发现了电缆缺陷。而在我们温州局,今年初OWTS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试验才在中试所的协助下在鹿城局进行了初次尝试。个人认为象我们瑞安这样的大局、强局,OWTS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的配备迫在眉睫。7.配网故障抢修复电管理

佛山供电局的工程师特意向我们介了他们的配网快速复电智能化管理。他们从配网管理理念到机制保障、创新规划手段、建立技术支撑、专业服务配套等方面着手,已走出一条配网快速复电智能管理新模式,故障抢修人员平均到位时间与配网故障平均复电时间分别同比减少了45%和21.87%。特别一提的是他们在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发了故障抢修现场作业界面,通过具备通讯功能的PDA,急修班快速接收故障复电指令,同时配置GPS定位功能,为跨区调配急修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带上PDA,急修人员在哪个位置,离故障点还要多长时间到达、是否按要求到达现场等信息一目了然。作为抢修现场记录作业电子工作表单,现场抢修人员将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检修过程、复电时刻等信息随着抢修进度同步录入PDA、和95598人员共享,便于95598人员向客户解释,确保客户知情权,同步了解快速抢修进度和经专业预测的复电时间,解客户之急。个人认为,他们这种生产和营销通过PDA联动的形式是值得我们参考的。8.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在佛山供电局和深圳罗湖供电局,我和对方的工程师特意交流了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佛山局工程师告诉我他们主要采用的是经消弧线圈接地,而深圳罗湖局则主要采用的是低电阻接地,但我们瑞安局和佛山局、罗湖局都不一样,我们主要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其实三种接地方式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由网架结构来决定的。我们主要是架空线,电缆化程度低,佛山局电缆化程度居中,深圳罗湖局位于关内,电缆化程度高达95%以上。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者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好处是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带故障运行两小时,提高供电可靠性,但是当接地的容性电流较大时,可能引起弧光过电压而引起设备绝缘损坏,而且当发生接地时,上述两种接地方式的选线正确率都不高,调度对故障线路的判断只能采取试拉的方式,造成可能误拉无故障运行线路。而罗湖局因为大量电缆的采用,单相接地时容性电流相当大,弧光过电压概率明显上升,且电缆线路的运行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小,发生瞬时性接地机会较少,一旦发生绝缘击穿即为永久性故障,绝缘不能自动恢复,如果不及时断电,故障处的绝缘会被迅速烧坏,发展成为相间故障,使事故扩大。而采用低电阻接地,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零序保护直接动作跳开出口短路器切除故障,故该种接地方式能迅速切除故障且对设备绝缘水平要求较低。罗湖局的工程师告诉我说: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虽能有效防止非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发展成相间短路故障,提高零序保护的灵敏度,快速切除故障线路,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同时瞬时单相接地引起的跳闸率也大大上升,从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用户供电可靠性,他们也为此而 深感头痛。个人认为,中性电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各有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9.智能电网建设

由于时间短暂,我们没能见到佛山局及深圳局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但是我们在参观配电房的时候正好见到了他们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据深圳局的工程师介绍说:他们在2009年12月投入使用2座充电站,134个充电桩,至2011年8月大运会前,60余座充电站、2011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到2012年,南方电网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29500个充电桩,充电站、充电桩,数量走在全国的前列。

另外,应厂家的大力邀请,我们还赴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就配网自动化建设进行了学习交流,在南瑞,我们重点就该公司的PRS3000智能配电网主站及ISA-300GP配网自动化智能终端进行了探讨,还参观了他们生产车间,大家都认为南瑞的DTU及FTU体积过大,开闭所内及柱上都不易安装。

即将发货到河南郑州东区的DTU

DTU的一些模块

DTU的空开

FTU 第二部分:广东电网公司配网管理特色之处 1.配电设备试验

在我们所到的佛山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基层配网运维部门都设 19 置有试验班,专门负责配网设备的试验。目前他们配变开展的项目有绝缘油试验、直流电阻测试、绝缘电阻和耐压、红外测温测试,前三个项目结合停电实施,最后一个带电检测;开关柜开展项目有局放测试、红外测温测试,都为带电检测;柱上开关只开展带电红外测温测试;电缆开展振荡波局放测试及电缆接头红外测温测试,局放测试结合停电进行,测温带电测试;避雷器开展红外检测及直流一毫安电压及75%该电压下泄漏电流测试,红外测温带电,泄露电流停电。通过周期进行预防性试验,运维部门就能及时掌握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消除设备隐患,这与我们国网公司提出的配网设备状态检修是不谋而合的。2.配电管理系统

通过和佛山供电局及深圳供电局工程师的交流及演示,我发现他们的配电管理系统相当实用化。如配网故障复电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和营销的联动;配网巡检系统,实现了对配电设备巡视人员责任心的监控及巡视质量的掌握 ;配网报表系统,实现了报表数据的自动上传统计分析。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营配一体化系统,和我们今年刚刚上线的PMS配网系统相似,但是他们已经延伸到了营销专业。在GIS图上,我们甚至能观察到低压用户表箱的位置、类型及该表箱内表计的户主名字、联系方式、编号等信息。在该系统中,除了生产技术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安全管理、停电管理、班组管理这些常规模块之外,还有一个模块非常实用化,他们称为电子化移交模块。一个配网工程从可研到投运中的每一个流程都有专门的 岗位去维护,一步一步向下流转移交,可研报告、工程批复、工程图纸、工作联系单、设计变更单、试验报告、验收报告等相关信息在该系统中能全部查到,所以他们的配网工程管理是相当精细的。

配电GIS 3.配网规划

深圳罗湖供电局配电网是按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来进行规划的,以“三供一备”为标准接线模式,“二供一备”、“单环网”接线方式并存,有效提高环网率和线路利用率,做到配电网经济可靠运行。深圳罗湖供电局和佛山供电局的电缆网环网率和可转供率都较高,线路负载合理,基本可以实现转供,为供电可靠性提供支撑。09年以前罗湖局中压配电网对存在的线路无序联络、线路交叉迂回、供电区域不清、电源舍近求远、主干线节点多、支线多级放射、网络环中环、不同性质负荷混合供电、10kV线路并柜、组网电源同站同母线等10大问题进行梳理,并在09年的配网基建项目中对莲塘、东湖等片区及28 条线路进行了 “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网络改造尝试。完工后,各网格内形成典型接线网络,并以3供1备网络为主,实现了片区接线方式的标准化。对于他们的规划原则,个人感觉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于网架结构水平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他们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有些思想理念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他们的“网格化区域供电模式”,电缆主干线选择300铜电缆,支线选择120铜电缆,架空线主干选择240绝缘线,支线选择120绝缘线等等。

赴广东考察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短短的几日行程已给了我无数次的唏嘘和感叹,遥想30多年前深圳不过是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现如今物换星移,他们的发展似乎已远远超越了我们。但这也正是希望,无数的个体希望凝聚在一起,祝福我们浙江、我们温州、我们瑞安砺风雨,经奋斗,达富强;祝福我们浙江电力、我们温州电力、我们瑞安电力振精神、扩视野、上台阶、创一流、达坚强、奔智能!

(生产技术部

谢佳家)

2011年9月7日

第五篇:赴华东师大学习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高级研修培训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王斌华教授、吴亚萍教授、还是李政涛教授和程华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钻研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明晰了教育的真谛。

教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备好一类类课——在教学转化中促进学生养成》是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的讲座。吴教授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用翔实的课堂案例,生动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教育的转化难点及策略。她的“备好一类类的课,才能上好一节节有关联的课”,以及“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设计,让我重新认识了观课的意义与评课的实质。“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这是吴老师的点睛语,也会成为我成长的座右铭。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博学多才、视野广阔、令人折服甚至崇拜的学识魅力。她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底气所在,是来自于长年累月不断学习、吸收文明的成果。富有学识的教师会为学生开智引慧,为学生打开知识之窗。但我们许多人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却失去了学习的能力,认为就是这样了,结果是教书教了三十年水平只有三年。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并让我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B06)

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22

下载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心得

    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心得 学生姓名:徐婷 学院信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7级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生 出访项目:同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交换留学项目 出访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

    学习交流心得

    赴深圳、东莞参观学习有感9月中旬,我随团赴深圳、东莞参观学习,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观摩两地的城市管理方式并与当地城市管理局进行交流探讨。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李家庄初中 任将 *** 2011年8月7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第一次走出山西,迈向都市的我,被周围的事物吸引着,触动着。走进华......

    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师教学水平——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八中学王学惠 2011年2月10日至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海西州教育局组织的“青海省海西州第二期小学......

    赴上海华东师大培训有感

    赴上海华东师大培训有感 培文中心小学 许小红 2015年4月18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万州区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班异地高端培训,带着求知的渴望,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接......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1

    “甘肃国培2013”初中数学骨干教师赴华东师大 培训心得 安远镇初级中学教师张生财 本学期初我有幸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甘肃省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虽然天数......

    学习沟通交流心得

    学习沟通交流心得报告 经过沟通培训之后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 第一 掌握沟通的步骤和技巧 第二 认识自我沟通的不足,掌握改进方法 第三 增强自己进行有效沟通的自信心 第四 提......

    党章学习交流心得

    党章学习交流心得近期,本人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重点学习了新修改后的《党章》和《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等内容。通过学习和日常工作实践,使我对基层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