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时间:2019-05-12 13:3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蜡染中的美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第一篇: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贵阳市第十五中学 周霁

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处都表现出人类追求美的天性,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染织工艺就是一个例子。

我国的染织工艺历史悠久,从两万年前山顶洞人懂得缝制衣服起,先民们就一直在探索着扮靓生活。七千年前的仰韶人已经开始纺织麻布并且懂得染色了,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不但会织会染,还能绘出图案来。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染织工艺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还出现了以染织为生的人群,比如“缋工”和“筐人”就是专门为服装或旗帜绘画或染色的人。专业人群的出现促使民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印染方式。蜡染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初始于秦、成熟于东汉、发展于西晋、兴盛于唐,两千多年来一直与夹缬、绞缬、碱印、拓印等民间印染方式并存着,以其粗犷、自然、古拙、质朴的风格在印染

产品中一支独秀,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蜡染在我国分布很广,贵州属于蜡染工艺比较成熟的地区,丹寨、黄平、安顺、织金、六枝等地都是著名的蜡染之乡。对于贵州的青少年来说,学习蜡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选择了“蜡染”作为美术课的授课内容之一。

在周朝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提出了朴素的工艺美学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时间、环境、材料、技术都是影响工艺品产生的重要因素。既然蜡染是一种工艺,自然要从这些方面来

进行筹备。

我在设计这一课题时,从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充分考虑到尽量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二是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有较强的亲和才更容易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三是通过课题的进行,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现行的人教版初级中学美术课本里,蜡染没有像陶艺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也没有像剪纸、藏书票、立体构成、视觉传达等比较详细地在课程中安排出来,只在九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美术》单元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中作为配角出现过一次,目的是为了讲解民间美术在商品包装设计方面的作用。如此看来,要完成《感受蜡染中的美学》这一课题还需要师生共同收集大量课本以外的资料。

为使课题能顺利进行,我简单地作了一个时间安排。第一阶段两周,进行理论知识与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的筹备。第二阶段九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蜡染相关的内容,通过制作演示、作品欣赏、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创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其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以达到本次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第三阶段一周,整理学生作品,举办习作展览,作出合理评价,总结实验心得。放下现在工业化机器生产的蜡染不谈,按照民间的制作方式,首先应该准备工具和耗材,工具有绘画用的蜡刀,盛蜡用的金属碗以及融蜡、煮蜡、清洗所用的一系列物品,耗材包括白布、蜂蜡、染料、固色剂、清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使用了部分代用品,如毛笔代替蜡刀、食盐代替固色剂,并使用酒精灯融蜡、电炉煮蜡。教具准备齐全

便可以开始教学了。

学习蜡染的制作,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民间制作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布匹最好采用白色土布,有时也使用机织白布、绵绸或麻布等天然纤维织物。防染剂采用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或用石灰加胶汁调浆。染料多用蓝靛,至于彩色染料,我国在汉代就有了着色的配方:茜草染深红、硫化汞染朱红、硫化铅染灰色、靛蓝染深蓝、栀子染黄色、碳素染黑色、蓝和棕色套染藏青。到西晋时,已可染出有十余种彩色的蜡染产品。艺人们使用铜制的蜡刀作为绘制工具,这种蜡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夹在木柄或竹柄上缚紧,刀口微开,中间略空,易于蘸蓄蜂蜡,铜片有一定的保温能力,能将蜡的温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65℃左右。根据图案的要求和线条的粗细,画者配备有不同规格的蜡刀,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某些地区也使用一些特殊的绘制工具,如镇宁的布依族人就有一种特别的“笔”,将一根根铜线依图案需要排列,插在三角锥状的木块上,手持木块让铜线顶端蘸上蜡液直接点在布上,如同盖印章一般,点出排列整齐的纹样,这就是拓印与蜡染的结合。广西瑶族人则是用两块镂有细花的木板夹住布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待蜡凝固后打开模板取出布匹,即“绘制”完毕,这又是夹缬和蜡染的综合运用。“蜡花”绘制好后,下一个步骤就是浸染了。在浸染之前,还须用手将“蜡花”搓一搓,由于蜂蜡是一种附着力强又容易龟裂的蜡,这时某些“蜡封”就会受损而产生天然的裂纹,而蜂蜡却不会从布上脱落。把画好的布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于第一次浸泡后,再在浅蓝色上点绘图案,再次浸染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但凡“蜡封”裂开的地方,染后会呈现网般的细纹,千变万化、绝无雷同,这便是蜡染的“冰纹”了。“冰纹”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来,特意制作的“冰纹”更能使蜡染图案层次丰富、舒展别致。因为蓝靛属于还原性染料,布匹泡过染液后还需要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才能使染料分子充分氧化,以达到最好的着色效果,所以布匹须凉干后再进行固色。当布匹在固色剂中浸泡10分钟后便可以脱蜡了。把布匹放在沸水中煮至化蜡,取出,放入清水中清洗,除去多余的染液与杂质,再次凉干即成。

为了避开一些过于复杂的程序,以便于学生操作,我在辅导学生具体制作时,作了简化的安排:先将已画好的图案用复写纸复制到白布上。取少许蜂蜡置于金属碗中,用酒精灯加热融化为液体,再将盛蜡的碗放入热水中以保持其液态。将白布展平,铺在画板上,用毛笔蘸蜡液在布上描绘,由于毛笔不像铜制的蜡刀那样能够保温,所以要特别注意控制蜂蜡的温度,蜡温高于70℃时作画,蜡汁会立即渗浸四周,造成线条化开,使花纹模糊不清,蜡温渐冷后又不易流动,造成线条断续不齐,而蜂蜡一旦蘸出碗中,从70℃降到20℃很快的,个中技巧就需要从实践中去慢慢体会了。学生们在布上描绘时还要边画边提一提布,以免蜂蜡将布黏在画板上。待布上的蜂蜡完全凝固时,用手轻轻揉捏布匹,使蜡产生自然裂纹。“蜡花”准备好后开始调配染液,在染料中配入少量食盐和明矾,溶化到热水中,待冷却后,放入布匹进行冷染,一般视情况浸泡一小时至六天。染色后取出凉干,放在沸水中煮至化蜡,将布放入清水中反复清洗,除去杂质然后再次

凉干。这样,一幅蜡染习作就完成了。

蜡染最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有着韵味无穷的“冰纹”。冰纹是蜂蜡裂开后,染料在布上留下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像蛛网,变化万千、妙不可言,人工难以描摹。相同图案的“蜡花”在浸染之后,冰纹也决不会相间,因此每一幅蜡染都是独一无一的。

学会较为完整的制作方式,只能说学会了蜡染的一部分,因为图案的创作才是蜡染的灵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个性是美最根本的特征。”所以我感到给学生们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创作十分重要。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对世界的体验是很有限的,但并不等于他们心中没有可以用来抒发的东西。

蜡染是一种染织工艺,而染织纹样的设计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装饰纹样总是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或时代特征。如:图腾形象能令人联想到氏族部落淳朴,饕餮纹能令人联想到商代威严的青铜质感,而四神纹令人联想到汉代凝重的画像砖古风,莲花表述着六朝的清淡,牡丹晖映出唐朝的富丽,松竹梅兰则体现出明清时代典雅的文人气质。广西、湖南等地的蜡染图案与贵州不尽相同,而贵州各市、县、州的蜡染图案又各有千秋„„,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和体会的。

我先让学生们临摹现成的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创作思路和制作技巧,一两次习作之后便有人要求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同学们喜爱的小宠物、卡通人、建筑物、花鸟鱼虫、甚至他们并不擅长的“仕女”等渐渐出现在课堂作业中。当然,这比起完全没有铺垫的空想创作就要稍微成熟一些,作品中体现出每一位同学在前期学习中的积累和在观察生活时得到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重,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利用蜡染制作演示、作品观摩、网络检索等形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蜡染作品的机会。在实践中采取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试验,然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制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学互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其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在创作过程中拓展思路、展开想象,以达到培养其

综合思维的目的。

教学结束后,师生一起整理全部作品,并布置了展览,为半年来的学习作了一个总结,也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了蜡染中的美学。

荀子言:“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工艺不但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有所用途才有意义。蜡染可以制成壁挂、装饰画、服装、家居装饰、日常用品等物,是一门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也是教学中一个很好的选题。多少年来,蜡染在贵州各民族中代代相传,曾经作为生活中的常用物品,顺应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长期存在着,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越做越精湛、染料越用越考究、色彩越绘越丰富,产品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机器印花的价格较低的仿蜡染产品,但效果毕竟略有逊色,与真正意义上的蜡染无论如何是难以比拟的。如今的蜡染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去学习、去探究,才能使

其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第二篇:感受蜡染中的美学

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自然 界和人类 社会 处处都表现出人类追求美的天性,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和热爱,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染织工艺就是一个例子。

我国的染织工艺 历史 悠久,从两万年前山顶洞人懂得缝制衣服起,先民们就一直在探索着扮靓生活。七千年前的仰韶人已经开始纺织麻布并且懂得染色了,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不但会织会染,还能绘出图案来。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染织工艺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还出现了以染织为生的人群,比如“缋工”和“筐人”就是专门为服装或旗帜绘画或染色的人。专业人群的出现促使民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印染方式。蜡染便是其中的一种,它初始于秦、成熟于东汉、发展 于西晋、兴盛于唐,两千多年来一直与夹缬、绞缬、碱印、拓印等民间印染方式并存着,以其粗犷、自然、古拙、质朴的风格在印染产品中一支独秀,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蜡染在我国分布很广,贵州属于蜡染工艺比较成熟的地区,丹寨、黄平、安顺、织金、六枝等地都是著名的蜡染之乡。对于贵州的青少年来说,学习蜡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选择了“蜡染”作为美术课的授课 内容 之一。

在周朝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提出了朴素的工艺美学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用 现代 语言来说,就是时间、环境、材料、技术都是 影响 工艺品产生的重要因素。既然蜡染是一种工艺,自然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筹备。

我在设计这一课题时,从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充分考虑到尽量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二是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有较强的亲和才更容易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三是通过课题的进行,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级中学美术课本里,蜡染没有像陶艺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也没有像剪纸、藏书票、立体构成、视觉传达等比较详细地在课程中安排出来,只在九年级下册《 中国 民间美术》单元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中作为配角出现过一次,目的是为了讲解民间美术在商品包装设计方面的作用。如此看来,要完成《感受蜡染中的美学》这一课题还需要师生共同收集大量课本以外的资料。

为使课题能顺利进行,我简单地作了一个时间安排。第一阶段两周,进行 理论 知识与制作工具及示范作品的筹备。第二阶段九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蜡染相关的内容,通过制作演示、作品欣赏、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创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其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以达到本次课题 研究 的预期目的。第三阶段一周,整 理学 生作品,举办习作展览,作出合理评价,总结 实验心得。

放下现在 工业 化机器生产的蜡染不谈,按照民间的制作方式,首先应该准备工具和耗材,工具有绘画用的蜡刀,盛蜡用的金属碗以及融蜡、煮蜡、清洗所用的一系列物品,耗材包括白布、蜂蜡、染料、固色剂、清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使用了部分代用品,如毛笔代替蜡刀、食盐代替固色剂,并使用酒精灯融蜡、电炉煮蜡。教具准备齐全便可以开始教学了。学习蜡染的制作,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民间制作方式通常是这样的:布匹最好采用白色土布,有时也使用机织白布、绵绸或麻布等天然纤维织物。防染剂采用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或用石灰加胶汁调浆。染料多用蓝靛,至于彩色染料,我国在汉代就有了着色的配方:茜草染深红、硫化汞染朱红、硫化铅染灰色、靛蓝染深蓝、栀子染黄色、碳素染黑色、蓝和棕色套染藏青。到西晋时,已可染出有十余种彩色的蜡染产品。艺人们使用铜制的蜡刀作为绘制工具,这种蜡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夹在木柄或竹柄上缚紧,刀口微开,中间略空,易于蘸蓄蜂蜡,铜片有一定的保温能力,能将蜡的温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65℃左右。根据图案的要求和线条的粗细,画者配备有不同规格的蜡刀,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某些地区也使用一些特殊的绘制工具,如镇宁的布依族人就有一种特别的“笔”,将一根根铜线依图案需要排列,插在三角锥状的木块上,手持木块让铜线顶端蘸上蜡液直接点在布上,如同盖印章一般,点出排列整齐的纹样,这就是拓印与蜡染的结合。广西瑶族人则是用两块镂有细花的木板夹住布帛,然后将熔化的蜡液灌入镂空的部位,待蜡凝固后打开模板取出布匹,即“绘制”完毕,这又是夹缬和蜡染的综合运用。“蜡花”绘制好后,下一个步骤就是浸染了。在浸染之前,还须用手将“蜡花”搓一搓,由于蜂蜡是一种附着力强又容易龟裂的蜡,这时某些“蜡封”就会受损而产生天然的裂纹,而蜂蜡却不会从布上脱落。把画好的布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于第一次浸泡后,再在浅蓝色上点绘图案,再次浸染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但凡“蜡封”裂开的地方,染后会呈现网般的细纹,千变万化、绝无雷同,这便是蜡染的“冰纹”了。“冰纹”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来,特意制作的“冰纹”更能使蜡染图案层次丰富、舒展别致。因为蓝靛属于还原性染料,布匹泡过染液后还需要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才能使染料分子充分氧化,以达到最好的着色效果,所以布匹须凉干后再进行固色。当布匹在固色剂中浸泡10分钟后便可以脱蜡了。把布匹放在沸水中煮至化蜡,取出,放入清水中清洗,除去多余的染液与杂质,再次凉干即成。

第三篇:品味蜡染感受文化

品味蜡染

感受文化

蜡染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懂得以及会做蜡染的只有贵州、湖南、广西、云南(国内),这几个省份。作为典型的一种非遗,值得并且应该被人们传承下去。

如果我们要传承它,我们应该懂得什么是蜡染,蜡染的原材料与制作步骤。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需要蜂蜡、石蜡、蜡刀和染缸,而它的制作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 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绘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依据贵州安顺传统蜡染工艺流程)

作为一各中国人民,应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因此,我们教育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四篇:蜡染教案

7、蜡染与扎染

1、知识技能: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了解蜡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懂得在制作蜡染作品时,深浅色要合理搭配,上蜡时要用力均匀,色彩的渲染可丰富多彩。

2、过程方法: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认知欣赏蜡染作品,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蜡染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蜡染作品。教学难点:上蜡力度的把握,深浅色的搭配使用。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具: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

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演示在事先用白蜡笔画好图案的白纸上渲染色彩。通过引导观察,懂得蜡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

2、出示课题:

出示课题《

7、蜡染与扎染》

二、正课内容

(一)、举例讲述蜡染花布的设计过程(边讲边示范)。

1、先设计好蜡染花布的骨格,可用蜡笔或油画棒画。

2、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考虑如何搭配出好看的色彩。可以是同类色,也可以多画几种颜色,用同类色可取得淡雅柔和的效果,运用对比色彩可取得灿烂鲜明的效果。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欣赏与发现

1、出示收集的蜡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蜡画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的动物、花卉、人物等。表现的方法:粗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办法。

2、拓展

指导用完成的蜡染作品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对折剪一半)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三、出示作业要求:

1、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制作一幅蜡染作品。

2、用线条和涂块面的办法画形象

3、画蜡画时,用力均匀。

4、蜡笔色与水彩色的对比要强烈

5、渲染颜色可丰富多彩,也可是单色。

四、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创作练习

能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蜡染作品。并可用对折剪的办法,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五、欣赏与评议

1、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制作,并作适当的点评。

2、学生展示作品

3、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第五篇:蜡染教案

2016年教师考核教案

艺术领域------《蜡染画》

单 位:欢乐童年蒙特梭利幼儿园 观察教师:

授课班级:大班

时 间:2017年1月3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视屏、短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和感受和初步了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解蜡染工艺。

2.幼儿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感受并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拓宽幼儿的视野(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颜料、刷子、纸、夹子、白班等。教学重点:

学习用蜡笔(油画棒)涂画后用水性颜料渲染的方法来制作出精美的蜡染画。活动过程:

一、导入(2分钟)

1、出示扎染作品(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个布我们使用了什么技巧制作出来的?)幼儿回答:扎染。

2、看小朋友们都还记得,那么今天凯丽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和扎染很相似的染色工艺------蜡染。

二、开始部分--了解蜡染花布的制作工艺(7-10分钟)

1、观看蜡染的制作幼儿了解蜡染的制作方法。师:虽然他和扎染的染色原理相似,工艺上却略有区别。接下来咱们就通过一个视频欣赏一下蜡染的制作步奏吧。(播放视频)

2、我们一起说一说你看到的哪些制作步骤?用了哪些工具? 建立概念:蜡染

蜡染和扎染都是我国少数名族传统的染色工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小结:原来一块蜡染花布需要经过画蜡、染色、晾干这些步骤才能完成,真是不容易啊!比扎染的过程还要复杂。但是做出的作品实在是很漂亮。

3、蜡染纹的种类

1、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蜡染作品,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2、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你们想不想来尝试制作一下呢?(咱们国家的蜡染工艺目前大体可以分三大类:

1、民间工艺品蜡染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

2、蜡染产品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3、“蜡染画”。)仿制蜡染

三、幼儿操作(15分钟)

1、用语言激发幼儿尝试蜡染工艺的兴趣。

师:我们中国的蜡染工艺真是神奇,但是蜡染的制作有相对繁琐,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体验一下,凯丽老师特逗尝试了一下,找到了一种仿制蜡染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凯丽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

2、小结:因为水和油画棒的蜡不能溶合在一起,当我用刷子给它涂色时,油画棒画过的地方就没有染上颜色,图案就出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仿制蜡染

3分组操作,指导、分享作品。

(幼儿完成后让其挂到绳子上,再坐到前面一起欣赏。)

四、活动结束(5分钟)

师:我们的蜡染作品都完成了,用这样神奇的蜡染工艺制作出来真漂亮呀!我们之前了解了简单的侵染,又尝试着制作了美丽的扎染,今天又了解了蜡染,只是一个小小的染色工艺我们已经了解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我真的要不禁感慨一句,咱们的祖辈真的是太智慧了。我真的为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很骄傲呀。你们有没有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觉呢?

师:是呀,既然咱们的祖辈给咱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把属于我们独有的文化,独特的符号继承和发扬下去。好不好!那咱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作品,到班级里去给其他小朋友介绍介绍吧!

下载感受蜡染中的美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蜡染中的美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生活中的美学

    浅谈生活中的美学 一谈到美学,人们往往会产生距离感,把美学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束之高阁的晦涩理论,认为它远没有物理、化学这些自然科学来的真实。其实并非如此,以往,我也认为......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

    蜡染扎染模块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

    建筑美学的认识与感受

    建筑美学的认识与感受 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2008年,大陆学者在《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这个定义。 美的定......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追求美。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将美学完全融入其中,本文主要通过对武术中的形体美、技艺美、造型美......

    蜡染花布 美术教案

    《蜡染花布》教案 (三年级 美术 杨玉珍) 发表时间:2011-10-21 16:52:47 [查看原文]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在贵州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种......

    大班美术:蜡染手帕

    大班美术:蜡染手帕 大班美术:蜡染手帕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取水蜡分离的经验。 2、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制作蜡染手帕 3、体验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画有白蜡笔......

    大班科学教案 蜡染花布

    大班科学教案蜡染花布 大班科学教案:蜡染花布 作者: 周芬 单位:闵行区七宝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讨论,能对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蜡染感兴趣。2、尝试利用蜡笔......

    浅谈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美的探讨,直到18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出版,才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