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工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社工岗位半年多了,在本月5号到7号我们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了三天,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请了一些社工岗位的领导和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社工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的领导给我们讲课,选题非常广泛,内容也挺充实的。
我上学学的专业就是社会工作,以前觉得自己学习的专业没什么用途,跟工作搭不上,现在我在社区居委会工作正好也算是对口了,感觉还是挺开心挺自豪的。讲课的内容非常吸引人,首先讲课的是张书颖老师,她不仅在社会工作这个领域担任领导职位,更重要的是她在中鼎社工事务所担任督导,在社工一线服务着,对社工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看法,比如妇女和流动人口这一块。吴刚老师主要讲解了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解读了第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与社会工作相关内容,主要是政府国家对社工这块越来越重视,前景越来越好,给我们增加信心和希望。岳金柱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及《北京市“十三五”期间社会治理规划》解读;王秀琴老师讲的是社区自治与基层民主;赵华和周承满两位老师是顺义一个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和老同志,赵华老师讲的是他们社区“互联网+五色管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五色管理是他们社区的一个特色,是针对他们社区人口的特殊性创新出来的一个特色模式;张耀军老师讲的是社会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不仅仅讲了北京还有其他省市还有国外的社会建设理论,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各种实例信手拈来,课堂气氛相当轻松,讲的知识也容易让人理解;梁绿琦老师是我上学时候的校长,感觉非常亲切,讲的都是关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个案、小组、助人自助等社工理念和她对社工工作的看法,我听得格外认真,仿佛重回了校园。
经过三天培训,我对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等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面对工作要有耐心。耐心的听,耐心的去干,有些工作繁琐细碎,有些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理解、接受能力都不一样,跟他们沟通一些事情,千万不能有不耐心的态度,保持着一颗敬业的心情耐心引导。
二、面对工作要认真仔细。社区工作是个细致活儿,每个居民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不能疏漏任何一个人,任何一项工作。比如有的人要申请低保,要的材料比较多,但是居民年龄大,好多地方都听不明白,我们做服务工作的就要一项一项的讲解,不能有任何疏漏,要有个认真仔细的劲头儿给居民办事,让他们享受到政府的福利。
三、要有热情的态度。要有热情的为居民办事,排忧解难,让居民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这样有能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用我们的热情去换来居民的体谅和理解,遇到每件事都是第一个良好的开端,积极的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四、要时刻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物质的不断提高,更加凸显出社区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细致完善。必然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药用到许多的政策及法规法条,除了平时开会培训时的政策学习之外,再业余时间也要好好利用时间,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也为工作中遇到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打下基础。除了这些,还有就是要更好地学习社工的专业知识和理论。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内心构建起社区工作者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强调“助人自助”,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区工作者公国专业服务,来整合社区资源,挖掘潜能,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推动困难人群轴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通过这三天的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年青一代的社工,在日常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居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真正为基层建设作出贡献!。
第二篇:社工培训心得
社工培训心得体会一: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年7月2日至4日,我参加了2013年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虽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课程内容相当丰富,有社会工作实务原则的介绍,社会工作和社区互助的关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还有分组案例讨论分析,十分切合社区工作实际。
培训中,每位老师带来的专业报告都十分精彩。老师们生动的讲解,举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结合具体事件,加以理论的运用,把我认为很繁琐的问题变得有条有理,使我收获颇多。
在所有课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上海大学社工系范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社区工作实务原则专题报告,范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他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实例,他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通过他的讲座,是我们了解到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居民,耐心倾听居民的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
分组案例讨论和集中点评,让我们分享到社区同仁的社会工作经验交流和与老师共同解析案例,学会面对出现矛盾和问题,如何着手进行处理解决,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作为新时期的社工,我们更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居民的本领和水平,为民排忧解难,为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第三篇:社工培训心得
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8月21日至22日,清泉山庄社工参加了由东钱湖党工委组织为期两天的社工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目的在于提升东钱湖社工的个人能力素质、精神面貌,加强整体队伍的宏观管理,以适应东钱湖发展需要。
培训安排课程非常丰富,不仅有精神层面的心理解读,还有日常举止行为的服务礼仪,更有老社工的实战经验分享和心得体会。大家都认真笔记,受益匪浅。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价值理念
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知识体系
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三、实务能力
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其中俞复玲书记向我们分享的“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让我们印象尤其深刻。此工作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倡导全年365天时时处处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服务;二是内容包括“三联”、“六服务”、“五机制”,涵盖建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规程3个方面。是集合全区社区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结合各社区工作特色,积极探索形成的实用有效的工作方法。
书记还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提高物业费率的案例,通过党员代表,骨干人员的带头作用,以小部分人带动大多数人,最终实现物业费率的大幅度提高。从中我们学习到社区要带好服务队伍,根据居民的需求,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切实实解决每家每户的民生问题。社区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技能,发挥党员和骨干的带头作用,引领居民自助互助,形成良好的氛围。社区还要继承和融合各自的亮点与特色,坚持创新与发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标。
社区不仅仅是政府的一个窗口,更是一个联系的纽带,细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感染居民的心,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细致完善、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居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才是一名合格的社工。
清泉山庄居委会
2017-8-25
第四篇:社工培训心得(精选)
个人培训心得
2017年8月,我有幸加入了社工队伍,光荣的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这一周的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科室成员情况,通过每个人的自我介绍也使我对新同事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还学习了社区及社区建设相关理论,社工成长工作案例分享,社区党务工作者专项培训,在职社工工作经验交流等课程,经过这次为时一星期的社工培训,通过生动的讲解,举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结合具体事件,加以理论的运用,把我认为很繁琐的问题变得有条有理,使我收获颇多。
为我们讲课的社工,都有过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用自己的事迹来描述社工的广义,那一桩桩成功的案例,让群众满意的笑脸,为我将来的社区工作增添许多信心。在社区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社区的百姓有事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社区的工作人员,因此在面对百姓寻求帮助的时候要用“五心”级服务,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上进心。我在心里谨记着一句话,老百姓是挺淳朴的,百姓的事无小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作为社工都要耐心地接待。用简单的心去理解这种身边的淳朴,真心实意的帮群众去分担排忧解难,怎样做到这“五心”级的服务呢?
首先,面对社区百姓要有耐心,耐心的倾听,让百姓把事情的原委详细的讲述完,再发表我们自己的意见,千万不可以为自己手上有事在做而草草的打发来访者,不要因为赶时间没有听完事件的全部而发表意见,以免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面对不同人群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特别是年纪偏大的群众,更要有耐心。
其次,社区工作是一项细活,要替群众想的周到全面,不可马虎大意,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是我们服务对象,不能疏漏任何一个人,对社区居民的情况要了解,在这点上要做到十分细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重视,最能体现在社区服务中,细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感染居民的心。
再次,是要热情的为居民排忧解难,让居民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这样也能帮助到我们的工作,用我们的热情去换来居民的体谅和理解,遇到每件事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积极的解决问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
最后,是要有责任心和上进心,这是每个人都应积极去培养的处事态度,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责是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使得大家相信我们,愿意把心事告诉我们,解决了这些事,我们的工作也能顺利的开展。因此要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社工。在工作中要用到许多的政策及法规法条,除了平时开会培训时的政策学习之外,在业余时间也要好好利用时间,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也为工作中遇到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本次新社工培训中提炼出的精华,也是我在今后社区工作中的努力发展的方向。我会认真努力,辛勤工作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上,更好的为居民百姓服务!
第五篇:社工培训心得
社工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2017年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虽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课程内容相当丰富,有社会工作实务原则的介绍,社会工作和社区互助的关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还有分组案例讨论分析,十分切合社区工作实际。培训中,每位老师带来的专业报告都十分精彩。老师们生动的讲解,举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结合具体事件,加以理论的运用,把我认为很繁琐的问题变得有条有理,使我收获颇多。在所有课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上海大学社工系范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社区工作实务原则专题报告,范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他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实例,他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通过他的讲座,是我们了解到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居民,耐心倾听居民的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分组案例讨论和集中点评,让我们分享到社区同仁的社会工作经验交流和与老师共同解析案例,学会面对出现矛盾和问题,如何着手进行处理解决,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