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
时间:2016.7.14----8.25
—————黄世彬
今年署假,我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大卫-苏泽等《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朱永新《致教师》三本教育书。这三本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以前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现谈心得如下:
心得一:学习《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这本书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三层意思:一是,每篇篇幅不长,在阅读时无压力而轻松读完一篇;二是,李希贵校长的文笔朴实近人,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太高深的理论,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其表达方式很适宜于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阅读和效仿;三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会使人不由得反观自己以及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并产生了新的思考。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感叹着书中关于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实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赏书中随处可见比如“取消班主任”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学校狂欢节”“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学生为学生颁发奖学金”等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真正贯彻促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思考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学习,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教育的感觉,品出了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扰校园的“教育不足而管理过度”的问题渐去渐远,平等的师生关系无须呼唤便出来,学生的真实与真实的学生让我们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教育尴尬与教育挑战,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见肘,因此在这样一个智慧奔涌、个性夺目的校园里,必须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过渡。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实施包括调整组织结构在内的学校组织变革。
李希贵说:“教育永远不可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我们能够具有竞争优势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造就一个充满选择的校园。”在我看来,“充满选择的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会选择,教师同样要学会选择。对教师而言,学会选择就要常常问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这是需要每位教师穷尽一生去思考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哲学命题。对这系列问题的回答和行动,体现了教师个体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决定着被教育者和教育的未来。这一切,我们都在进行中。尽管在很多时候和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至少有一点让我们充满信心,那就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生态。
因材施教的命运从过去教师的手上转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上。选择之下,孩子们慢慢生长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之下,他们发现了自我,唤醒了自我,我相信,他们也必然最终成就自我。
《面向个体的教育》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是长时间的事情,定会让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我们的孩子,我要多读书,多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心得二:学习《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心得体会
当我翻阅《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时,才发现原来教育与我们的大脑竟然如此相关,明白了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背书,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现代电子?更明白了如何让孩子记住所学知识。书中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如何将神经系统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谁能对大脑了如指掌,谁就越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突出业绩。
人脑各部分机能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海马对巩固学习成果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将操作记忆中的信息通过电讯号转换成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原来自闭症的儿童是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缺陷。水对脑活动也非常重要,因此早餐尤其重要。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说今日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已经大相径庭,学生的学习劲头今不如昔,看上去三心二意,无精打采,而玩起电子产品却是两眼放光,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其实一方面原因是以前的家庭中非常安静,父母与孩子多交谈,爱读书,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光怪陆离,五彩缤纷,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儿童大脑面对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已经改变其功能与结构以容纳环境中不断涌现的刺激。一旦小脑袋瓜对这些变化习以为常,就更加索奇寻异,即所谓“尝新”。所以我们老师就要根据这些,因势利导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为了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将多种技术用于课堂,因为我们深知,今日的学生之脑会随着日新月异的环境而不断变化。必须再次审慎地思考,应该怎么改变来适应和维持新脑的兴奋点。既然我们能不断地扩展关于今日的新脑及其学习机制的科学知识,也就一定能决定如何利用这种新知来恰到好处地改变课堂。
班里有几个孩子好动,喜欢搞破坏,就连走路队,做操,也要伸手打别人一下,课堂上更是一刻不得安宁,不是突然发出怪声,就是趁老师转身板书不注意时候,偷偷地把鼻涕摸到别人桌上。实在让人头疼,家长也是无奈。实在无奈,寻找医生,后来诊断是儿童多动症,与脑内儿茶酚系统功能不足有关。因为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缺陷影响功能调节,妨碍信息传递,削弱自制能力而导致活动过多、注意障碍和学习困难等。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羟色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然而那时我就在想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常识,我们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决定人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对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从非智力因素去分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等,多采用批评教育、谈心等手段去解决问题,却常常收效甚微。我想,我们教育的视野太狭窄了,很少关注到孩子脑部的原因。
人类大脑的功能,首先是确保生存,其次是满足情感的需要,再次是认知学习。如书中所言,某些压力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可高压必须降至最低程度时,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当课堂的氛围是轻松愉悦时,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动力,效率才能上去。然而,在我们的平时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堂状态关注的仍然很少。学生出现厌学,疲倦,对其中一门两门学科不感兴趣。如果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状态,那学生学习的效率迅速上升。因为轻松的课堂,让孩子们没有恐惧,其实这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舒缓大脑的策略。《教育与脑神经学》书中介绍的一些减压的方法,更是我们老师应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去积极的传授给学生的。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让我重新去认识教育,把教育与脑相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顺利。
心得三:学习《致教师》心得体会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每年度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重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提出:“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入文。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可以一赔百。”这一类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写作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因为在写作中,教师会反思自我,对事件进行冷静深刻的分析,会探索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确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时间洞察的最好手段。同时,朱永新老师也提倡“师生共写随笔”,许多老师用信件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用可以渗透人心的文字鼓舞学生不断奋进。因此,坚持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新教师的“吉祥三宝”》这封回信中,朱永新老师提出教师的“吉祥三宝”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其中,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重要性已经说过,“专业共同体”是指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讨论、分享交流、取长补短。在学校工作时,有同事、朋友的陪伴,此时的自我提升不难,难的是工作以外的时间也能合理规划,用适当的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当教师把培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动培训自己,那么成为更好的教师指日可待。
《致教师》这本书,虽然是写给教师的,但是,即便不是一名教师,读完这本书后,也能从中获取很多人生道路的指引。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由学校推荐,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启迪人的心智的书。今后我也会不断重读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这本书将常读常新。
第二篇:关于《新课程新观念》心得体会
关于《新课程新观念》心得体会
关于《新课程新观念》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读了《新课程新观念》,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
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
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
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
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第三篇:树立教育新思想心得体会1(定稿)
树立教育新思想心得体会
梁自琳
现代的正确的教学观能用发展变化的、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教材、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严格按照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办事。采用启发式的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4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在教育发展史上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一派意见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教育的对象,他们只有听从老师的教导,自己没有主动权。另一派意见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只处于辅助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围着学生转。这两派意见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强调了一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另一方面的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教师放在中心位置,把学生视作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看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能力。人们总是认为听老师的话,循规蹈矩,学习会死记硬背,考试能得高分的就是好学生,这种传统的学生观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通过教育新思想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到新课程的思想,更要把这种思想、观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去。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有思想的能动的认识主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每节课中都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强调“学会”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因材施教,教法多样、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启发诱导、不满堂灌、不注入式,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将语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欣赏、感觉„„带到活动中,体会、交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树立教育新思想心得体会
梁自琳 龙凤湖学校
第四篇:树立教育新思想心得体会(共)
树立教育新思想心得体会
龙凤湖学校
贾秋枫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鹿泉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教育转型升级大跨越,我们教师要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念,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开拓新局面。我们学习了教育24条。
通过树立教育新思想活动,为我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立足于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情况,着眼于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任务要求,为此紧密联系我们教师的思想实际,着力在破除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上下功夫,在树立新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推动学校科学、全面、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重点树立五个方面新思想:
一、树立以“三个为本”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发展新思想。“三个为本”就是在教育上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办学上以教师成长为本,要以教师为主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管理上以学校发展为本,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与内涵,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最终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二、树立德育为先的新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德育工作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大力营造德育氛围和环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的民族魂、报国志、感恩情。
三、树立创新发展的新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是实现教育全面发展新突破的关键因素。要在教师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改革创新”教育,引导教师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的风气,始终不渝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推动发展,以创新提高质量,以创新增强活力。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责任,只有具有对教育负责的精神,才会有改革创新的动力。
四、树立特色发展的新思想。发展特色,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不仅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品质、增进教育内涵的必然选择。要时刻进行前瞻性分析,判断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大胆创新、大胆超越。要始终站在理论的前沿,保持独特的视角、尖锐的眼光和灵敏的头脑,去捕捉新信息,且加以研究和消化吸收。并做到敢为人先,满怀豪情和充满激情地付诸于实践。
五、树立个性发展的新思想。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对我市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所谓个性发展,是指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优质发展、内涵发展。追求教育发展的个性化,就是追求教育思路举措、实践路径、学校管理的精彩与多样,就是追求教师、学生、家长、制度、环境等相互作用的生动地、主动地发展,真正做到个性凸现、独树一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应当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放在首位,重视素质教育,使学生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要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本职工作:
一、爱岗敬业,勤恳工作。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知识是一时的短暂的。可是教师对学生一生人格影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塑性是十分重要的、长久的,甚至是一生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但平凡之中见精神,坦荡为人,诚信为人、扎实做事,从敬业精神去体现,从爱心、耐心中去体现,从勤恳中去体现。
二、完整自我的教学活动,做科研型教师。
教书是教师的天职,知识的传授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完成。教师的威信也主要从教学环节、教学水平中体现出来。现在很多教师是实践有余而理论不足,两者兼备才是“学者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我要发扬十七大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做一名令学生尊敬,重视的教师十分不容易。现在的学生很聪明、很现实,他们可以理解年轻经验不丰富,可以理解暂时的差异,但不会永远原谅差距。
总之,我会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无私奉献,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树立教育新思想心得体会
龙凤湖学校
贾秋枫
第五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思想和十九大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关键在人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落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 1 得新进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了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的讲话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论,使我热血澎湃,回想起了我报考师范院校的初心。高中毕业时我毅然选择报考师范院校,做一名人民教师,在大学里,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受革命前辈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伟大情怀的影响, 被共产党人为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党的基本知识,大学毕业时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本人认为教师除了履行好普通教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教书育人之外,还要在思想和人生品格上保持先进性。
首先,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每一个学生,感染每一位家长。要铸就教师的人生品格,修炼先进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岗位上,时时刻刻都要对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以检查和总结。
其次,要努力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摈弃应试教育思想,做素质教育的领航人,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学生成为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第三,要争做教学能手。教学是为人师者的基本功,教师要努力追求一种高的教学境界.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专业 2 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专业评价和教育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勇于实践, 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 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加紧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握时代脉搏,开拓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新时代教育事业新局面,做品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