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ỏ ճ Ֆ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中华文化是一个浑然大圆,圆心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中文乃其半径,中文有多长,半径就有多长,圆就画得多大。但就合时顺势而言,中文不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也是与时并进的高速公路,不但厚载了累积的文化,也能扩大应变的功能。
——余光中
一个人的语文程度,照理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奠定下基础,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至少升大学之后应加以不足。所以《大学语文》一科非常重要。
学习了大学语文,我的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慨。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学习了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 “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此外,文学作品里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吟诵这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这才是做人与做学问的“大家气象”呵。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如果要我说对自己的哪科最满意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倒不是因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最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记性、韧性、悟性,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可以用《人间词话》中讲到词作的三种境界来形容: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初读的时候,认为这段话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种境界,却不解它的神光,经过反复的推敲体味,结合自己的学习大学语文心得,才悟出了作者不仅写出了词作创作的历程领悟,更是对为学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在本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虽然十分短暂,然而自己学到的东西的确不少,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将继续努力将语文学下去,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对为这门课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所有老师说一声谢谢了,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文化素质,你们辛苦了!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经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大学语文知识有所掌握,同时,对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外国的优秀文学有了新的、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一种欣赏。
尽管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让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惊叹于文人墨客的才气,惊叹于那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一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让我们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体会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是生活之母。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 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语文,就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一门很重要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
我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情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句流传千古,永垂不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它采用的是乐府诗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和境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光潜跃水成文'”两句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情意无法传达之意。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湛师虽然有积卷数万的图书馆供我们查阅资料,但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太繁琐。所以,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每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会把它记下来,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资料来找答案,或者上网百度上一下.回想起来,我的不少知识,还真可以说是从”问"上得来的呢。
转眼,我已经学习大学语文快三个月的时间了,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在上这门课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这堂课。仍然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教给我们一首蒹葭,是记载在《诗经》中的一首诗。在老师的精妙演说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诗人追求美好对象的真挚感情和执着精神。仍然记得,老师说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在第一堂课上,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体会
大学语文强调的是积极思维、创造活力和配合专业研究。大学语文的应用能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基于此,学习大学语文,在求学问过程中拓宽视野,变化气质,脱离鄙 学,应注重主观情感色彩。俗气中追求高尚,开发潜质,塑造大人格、大气魄,这是 多年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 们高尚的情操,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 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 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 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 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 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 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 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同时,语文是一 切学科的基础,无论想成为什么专业的人才,必须先 学好语文;语文不仅是生命的工具,而且是提高人的 气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 样深入的分析,体会文学大千世界里的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 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幸好重温了那些沿途错过的美丽景致。
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贤的人格之美:王小波的诙谐幽默、张爱玲个性自我的执着、白居易的忧国忧民、司马迁的文气沛然;还有放浪飘逸自由不羁的李白,才兼文武立志高远的辛稼轩„„他们的大作流传于世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束人格的圣 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 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 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同时人格会告诉我们: 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 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在生活中寻找情趣。
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 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 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 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荡涤我们的灵魂,使之圣洁。
学习大学语文,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 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 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吟诵这 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 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 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 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 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 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 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 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 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
学习大学语文,达到培养美 感、陶冶情趣的目的。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身边,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大学语文,正是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囊括在内,体现着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大学语文在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精神空虚,面对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彷徨无助的时候,读一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受大学语文为我们营造的精神世界,让大学语文带我们走出困顿,豁然开朗。
第二篇: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定稿)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中华文化是一个浑然大圆,圆心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中文乃其半径,中文有多长,半径就有多长,圆就画得多大。但就合时顺势而言,中文不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也是与时并进的高速公路,不但厚载了累积的文化,也能扩大应变的功能。
——余光中
一个人的语文程度,照理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奠定下基础,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至少升大学之后应加以不足。所以《大学语文》一科非常重要。
学习了大学语文,我的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慨。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学习了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 “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此外,文学作品里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吟诵这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这才是做人与做学问的“大家气象”呵。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如果要我说对自己的哪科最满意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倒不是因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最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记性、韧性、悟性,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可以用《人间词话》中讲到词作的三种境界来形容: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初读的时候,认为这段话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种境界,却不解它的神光,经过反复的推敲体味,结合自己的学习大学语文心得,才悟出了作者不仅写出了词作创作的历程领悟,更是对为学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在本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虽然十分短暂,然而自己学到的东西的确不少,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将继续努力将语文学下去,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对为这门课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所有老师说一声谢谢了,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文化素质,你们辛苦了!
第三篇:大学语文听课感想
大学语文听课感想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张老师的大学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正式谈感受之前,我想向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向我们解释了“以上”和“之上”的区别,说“以上”(以及上)是大于等于,“之上”(的上)是大于。但我做数学题时两者是一样的意思,都是大于的意思,这是数学与语文的差别吗?
2.老师在分析苏童的《妻妾成群》中“颂莲她整个人就处在了悲哀之下,迷惘之上”时讲到为什么用“之”而不用“以”,说是“以”读起来不对,不顺,而“之”读起来更好听。但我以为之所以用“之”是因为“之”在这里解释为“的”,即悲哀的下,迷惘的上,当然,这仅是个人观点。
3.老师在分析《水浒传》中“你若有心,请喝了这半蛊残酒”时,说“你”是这句的关键,即字眼,但我认为不仅是“你”字,“残”字也很关键,“残”不仅说明酒是剩下的,也暗示潘金莲是“残酒”,即剩下的,已经被人“喝”过。
4.老师在提到比喻的时候,举过例子,“—爱情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像地震”,叹其妙极,我觉得爱情的感觉像地震还不够具体,若改成“像一下子头晕目眩失聪一般”不知怎么样? 5.老师在谈到《论语》时,提到宋代有一个皇帝喜欢画画,明代有一个皇帝喜欢做家具,但名字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我回去查了一下,宋代皇帝赵佶喜欢画画,明代皇帝明熹宗被人称作“木匠皇帝”。
6.还有一次老师在讲到金圣叹评价《水浒传》好时,提到他死时的所说的一句话,当时说是“咸菜与花生同吃,有胡桃滋味”。我回去查了一下,是“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
7.还有一节课老师提到给自己女儿起名字的事,说原来是叫“张小梵”,觉得读起来不好,后改成“张小苏”,我一直没明白,“梵”的读音怎么了?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疑惑。不仅如此,对张老师的课我也想提出一点建议:
1.希望老师能给我们列一个推荐书目,电影,音乐的单子,这样我们就能在课余,假期期间阅读,观看,听老师推荐的东西。
2.老师在请同学回答问题但又没人主动举手时,老师可以按名单点名叫同学回答,其实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逼一逼,也许会有一些精彩的回答。
总而言之,我十分喜欢张老师的课,诙谐,幽默,轻松,时不时还爆出“那些警察是永远也追不上李翘的,因为李翘在追她的爱情”和“为什么算命的都是瞎子,因为他们能看见命运”这样精辟的话语,从张老师身上,我懂得欣赏文学艺术要从内部去深入,不要仅停留在外部去打量一下,让我更接近文学艺术本身,而不是硬式教育的压迫。
我庆幸,在美好的大学,遇到了一个如此让我回味与难忘的大学老师……
第四篇:大学语文结课感想
“我们在课上所讲的毕竟有限,关键还是大家课下自己去读,只是希望能通过上课来调动起大家对文学的兴趣。”——阚文文老师
这学期很庆幸能选上大学语文,并选上了阚文文老师的课。之前,对大学语文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因为觉得课堂上能带给我的都是自己读过的、背过的、体会过的、欣赏过的,更何况是面对一二百人的授课。毕竟,当你真正明白怎样去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妙的时候,就会觉得对古典文学真正意义上的领悟是用心去解读。但我却忽略了,阚文文老师何尝不是在将古典文学在内心深处浸泡、沉淀之后,将自己最真实的理解传递给我们呢?
或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有更深刻的共鸣吧,生活是,文学也是。当老师悉心引导,慢慢牵起你或许早已潜伏的记忆,跟着她的节奏浅唱低吟起那些熟悉的语句的时候,内心总有种无法言说的感受。有时候去上大学语文,并非都是因为老师课讲得很好,更多的是去找寻一种感觉,一种对文学的回归,而这种起于课堂,而又绝非止于课堂。这个时期的我正在因为来的茫然无期而日渐浮躁,离感性太近,离理性太远,或许这里是一个容许我暂时栖居无处安放的灵魂的场所,不用富丽堂皇,也不用金碧辉煌,只需一些平淡、一份纯真。可这又绝不是逃避,停下来思考,是为了再次坚定地出发。
一路从诗经走来,多少美丽句子,让我领略到那些穿越了千年的声音。似呼号,似宣言,似呐喊,似倾诉。。每个句子似乎都有一种无法想象的魔力。“关雎”飞走了,窈窕淑女流在河中的倩影荡漾了多少少年的心;“蒹葭”落尽了,飘飞了多少水天之外难以寄达的思念;“静女”其姝,还在城隅撩拨着我爱而不见的心情;在那有女如云的东门,我依然一眼辨出”缟衣茹藘“的你。。三百余篇的文字,三百多个的故事,我一读在读,终于收集够了满满的感动。
“逸响伟辞,卓绝于世”,像文章一样的人,像人一样的文章。《楚辞》为你的生活定了义,你也为《楚辞》着了色。至今读起那些正直的文字,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至真至纯的赤子之情,不用深思,已然涕零。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铸成信史照尘寰”,这幅对联于你而言,再也贴切不过。“士可杀不可辱”,遭受极刑,活下去便需要极大的勇气,必然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痛苦,但你坚持了下来,著书立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你是一个意志上的强人,精神上的完人,那是历史抹不去的光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似乎亲眼目睹了你扬鞭东指的英姿、横槊赋诗的豪情,也似乎亲耳聆听了 那些壮心不已的豪迈誓言。豪情干云,才情青山。你的儿子延承了你的血脉,子桓的《典论》,对诗赋发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称颂,与文学评论自有其且高且深的意义;子建更是七步成诗,独占天下一石才之八斗,还有着“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胸襟。父子三人,“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成就了一个时代的开端,与“建安七子”一同造就了“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
唐诗无疑是中国诗歌最典型而又最高贵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滕王阁上依然有人在高声背诵王勃千年以前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传唱不衰;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呼声”,在历史的转动中一次次找到现实基础,激励了多少人投笔从戎,扬鞭疆场,岳飞是,稼轩也是;卢照邻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直让无数痴男怨女当做模版,许下了数不清的海誓山盟;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将怀才不遇的心情大气磅礴地展现出来,悠然发声,绕耳千日。初唐的光芒,就像烛火,点燃了唐代的文学,终于引燃了绚烂之极的盛唐,那璀璨的银河。“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与你一起梦游过“连天向天横,欲倒东南倾”天姥山,白鹿在青崖间穿行;与你共赏过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也领略过那天上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九曲黄河;我们一同用桨丈量那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才明白潭水之深终是有底,而最深不可测的是那种真心以对的相送啊;越是纯净的人,越是情真如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爱就爱得义无反顾,爱就爱得死心塌地。仙才的你自是当得起让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太白的光艳早已明亮了盛唐的晴空。“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子美和太白无疑是盛唐的双子星。你忧国忧民,“床脚屋漏无干处”依然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号;你针砭时弊,用心去感知世态炎凉,悲痛地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呐喊;你性情直率,“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胸中真意,跃然纸上。千年何止有三吏,三别之后几多别,只是再没有一个像你一样站在风口浪尖为百姓呼号呐喊的人,诗圣已去。盛唐绚烂,中晚唐亦可称为繁盛,从没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让唐诗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摩洁,有《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痴情”男子元縝,有“孤篇冠全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张若虚,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有登临远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孟浩然,有才如“大漠沙雪”、“燕山钩月”的鬼才李贺,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李商隐,也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杜牧。。文字太单薄,写不出时代的厚重,更描绘不出那样群英荟萃的盛况。诗也是一个唐朝。
然而我最爱还是长短句——词。同诗一样,词别是一家,也有属于她自己的瑰丽炫目。尤爱二主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一腔思念,难相寄附,满怀愁绪,空结丁香,每每想起李景这句词,心中都会蓦地涌出一种淡淡的感动,难以名状,只能感受。“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违命做君王”,后主的词我几乎全都背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也不止是读他的词了,而是试着去解读他的内心,从他的故事里读他的心情。“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我也时常幻想能遇到这样的女子,青春明媚,可爱乖巧;“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我知道此时的你一定是勾起了南唐的记忆,惹却了难以排遣的愁绪;“四十年来家国,八千里地山河”,或许你在为山河破碎,家国不再,而自责不已,悲叹不已;“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物是人非,愁肠满怀,这是一个君主最无奈的时刻,却恰是一个词人最思路最清晰的时刻,没有什么比写自己的故事更得心应手,更情真意切。政治的世界里,你是个失败者,在词的世界里你却是不争的王者,是一代词宗,受着无数后人的顶礼膜拜。
宋词是一座花园,奇草遍翠,奇花争艳,任我如何描绘,都绘不出那样富有生气的春天。婉约可以缠绵悱恻、绮丽婉转、你侬我侬、荡人心骨。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温飞卿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冯延祀的“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小山的“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无不将婉约树成一派,成了一朵开在文坛上的奇葩。然而,最喜欢的莫过于柳词和易安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正是这首词将杭州写的如此富庶、如此奢华,以至金主完颜亮看后,心向往之,于是下令攻打宋朝;“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境界开阔,慷慨凄凉,离别的心此刻唯有茫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喜欢这句画面感极强的词句,仿佛自己已然化身画面之中,心动了,思念却静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如柳,人皆垂青,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易安也不愧是一代婉约词宗,少年心事,中年意气,晚年愁绪。“诗酒趁年华”,李清照做到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是否还记得那惊起的一滩鸥鹭?绿肥红瘦的时节里,海棠怎么还会依旧呢?月满西楼时,云中寄来的锦书满满地都是幸福的味道。“三杯两盏淡酒”终是难道相思的寒意,它隔着被子刺透皮骨,直刺内心最脆弱的角落。她的作品,前期都是写“少女怀春”的青春烂漫、初婚时写与赵明诚“赌输泼茶”的恩爱,后期写“孤苦凄凉”的愁苦和“国破家亡”的感慨,可她终是一个弱女子,幸福过也悲剧过,张汝舟毁了她的完美,却给了她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满是悲剧的色彩。
“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却屹然立于江边,成了豪放派的鼓手。“遥想公谨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气魄,何等胸襟;“卫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何等豪情,何等气度,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豪情万丈也可柔情百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望”、“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般的痴情,这般的执着,这般的有情有义。他是一个“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的人,他是一个爱得果断,恨得直接的人。东坡上的花此时正在盛开,东坡的风此时正惬意,只待你再次途经。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稼无尽豪情,成一轩高贵。“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我会你登临意;“而今识尽愁滋味”,多少少年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男儿到死心如铁,且试手、补天裂”,心如天高,志比云深。豪情若可做翼,你必是遨游苍穹的雄鹰;文字若可做剑,你必是龙腾虎踯,千钧一注。终是北宋的气数尽了,一人之力,无力回天。何必“倩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且与我一同“陪君醉笑三千场,不用诉离殇”。
“唐诗高贵,宋词典雅,元曲媚俗”。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幽魂》、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使得元曲在继承宋词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上,有大胆做了创新和改变,自成一派,可感可叹,可咏可唱,无疑使元曲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瑰宝。
课要结了,上课结束了,但有些东西不会结束,比如对曾经热爱的继续热爱,对曾经汲取的继续汲取,对曾经曾经擅长的继续擅长,比如对尚浅薄的再加深,对已深的去拓宽。大学语文课只是一个暂时的港湾,积聚好了力量在前行;只是一个驿站,整理好了心情,再出发。热爱起源于生活,升华于课堂,而又发展于生活,这不是启蒙,而是新的启程,我渴望回归。
第五篇:大学语文学习总结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
财金系
电会(5)116班
罗美薇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课,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各忙各的,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这个学期,老师除了安排了讲课活动外,还给我们布置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课外阅读,读一本你觉得好的书。我选择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学期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读这样的书,就像是在品尝了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乐。要将这种感觉说出来,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我生活的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让我在看清来路的同时,更清楚自己在面对怎样的未来。
“真诚的欣赏与赞美他人”是我读完此书最深的感触。这本书,读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须多读几遍,用心去体会其含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个了解对方更了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思想与事业的精髓,全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则,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60大弱点,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长进,直至成功。卡耐基写的并不是很深奥,写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书中又嵌入卡耐基的艺术灵魂。他对这些小事的反应,是我从未想到过的,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卡耐基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茫者的斗志,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功。《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的提示与建议又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清人性中的弱点,当我们办事的时候针对这些弱点下手,就会事半功倍,顺利成功。再次读《人性的弱点》,让我领悟到:这弱点,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了解了他人身上的弱点,就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的交往顺利进展;了解自身的弱点,就可以使自己扬长避短,凸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美好的人生。在书中,作者谈到了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要学会真诚的赞赏他人。卡耐基说:“天底下只有一种办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给他想要的东西。”“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友谊小火花会燃烧起友谊的火焰。”同时,卡耐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会责怪自己。”也许这一句话我们并不陌生,而且经常用到,只是我们将其作了少许的改动而已,改动后就变成了“他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责怪自己”。看似细微的差别,可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令一个手指正指着你自己。卡耐基一语道破人的这一劣根性。我们总是喜欢高高在上,谈论别人的是非对错,为什么就不能对照他们,审视一下自己呢?别人做的不好时,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无瑕呢?
站在别人的角度审视自己是需要理解和宽容别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我们只有真诚地关心身边的朋友,才能赢得朋友们最大的信任。读这本书,它给了我启发,使我准备好了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首先,我要改变自己,要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
我只能说,大学语文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导师,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它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我,使我不再沉默寡言,而是能和同学一块,共同学习,一起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难题。这次,我虽然只选择了两个感受最深的内容作为学习总结,但我心里知道,大学语文教会我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很多我们没去注意的细微之处,它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完善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