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汉语心得

时间:2019-05-12 13:5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古代汉语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古代汉语心得》。

第一篇:学习古代汉语心得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学习古代汉语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古代汉语也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我们从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初高中六年的文言学习,为我们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但在接触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后,我发现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或者说只是“略知皮毛”,并未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从前以为语文课上学习的文言文就是古代汉语,但在学习了古代汉语这一门课后才发现,文言与古汉语不同。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古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都是非常广泛的。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可见,文言只是古汉语的一部分,我们从前只学习了古汉语的一个“小分点”,因此我们对古汉语的学习仍需一段漫长的时间。

古代汉语这本书把古代汉语常识进行系统分类,先从文选开始,让我们对古文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从字到词、从古今词义到语法知识进行分类讲解,使我们更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古代汉语常识的演变与发展。

学习古代汉语目前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的学习。一个汉字的写法并不是随意构造的,是按照一定形体结构进行创造的。在书本上我们学习到,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在实际上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因为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绝不是某一个人事先订好了条例再着手造字的。因此这些分类只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字体分类,是从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的,绝不是造字的必然规律。

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拥有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他们能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了解,进而进行既无限又合理的联想,从而创造出属于人类社会的特有财富。

例如一个简单的“日”字,古人通过对太阳外部轮廓的观察,以一个“”图案表示太阳,既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这一事物,又让人们轻易地记住并使用了这一个字。这就是“象形法”。

又如“指事法”,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一个看上去像“二”字的甲骨文——在一划的上面加一短横,其实表示的是“上”的意思。上面一横较短,下面一横较长,短的笔画就像是一个箭头,用以表明指向上方,因此“上”的本义为天。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字,甲骨文的写法是用两只穿着草鞋的脚步一前一后拼凑出来,以表示步行。通过对“”外部形体原义的理解,赋予其新的意义,“步”字便由此产生了。

个人认为,“形声法”是四种基本造字法中最富“时代性”的一种,如今我们还会采用这种方法去认读生字(当然,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字,甲骨文的写法是上面一个“”,下面一个“”。“杞”的本义是枸杞,是一种木名。因此取其意符“木”,声符“己”,念做“qi”。

古汉字的创造还有很多有趣的方法,每一个古体汉字都蕴含着有趣的意义。对于汉字简体化,有人说是因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汉字的简化,减轻了汉字的学习难度,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就另一方面而言,我们却丢失了汉字的本来意义。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承载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本身既是文化,也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途径。因此我觉得,学习和传承古汉字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学好、理解好古代汉语这门课。

第二篇:古代汉语学习总结

考研论坛资源共享-《古代汉语》学习总结帖(专用)

《古代汉语》学习总结

南京大学高小方的方法

(一)牢牢抓住八条:

(1)“四到”法

眼到──繁体字,一笔一画看仔细;只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行,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繁体。有注解,逐条看。“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不行。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到──用心记,记特殊音义,记特殊句型等等。多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是古今多少学问家成功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

“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

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

600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

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关于语法体系,先学通一家,再博采众家之长;不要一上来就搞一个大杂烩。

(5)逐步掌握通论

要以历史主义的观点,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个别认识一般,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古汉语的一般规律。说得具体些,就是对于古今汉语在词汇形式、词义内容、词性活用、虚词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都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认真做好口头的、笔头的各种练习

口头的练习有朗读、背诵等,笔头的练习有做读书笔记、注音、释义、翻译、语言要点分析、名词解释、古文赏析、小论文等。

(7)要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

有兴趣才会自觉地预习和温习,有兴趣才会钻得进,也才会有创见。人,大概只有吃糖果的兴趣是不用怎么培养就有的,其他的兴趣则一般都要经过强化培养的。地质队员翻山越岭采标本,对冷冰冰的石头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如果我们想到只要闯过了文字关就能为人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古代汉语的干劲自然就大了。“文字关”也是一种“关”,红军长征过娄山关是靠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老子出关也是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的。过关总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却是成功的喜悦。待到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闯过了文字关,从而在古代文献阅读和研究的领域里可以自由地驰骋,不断领略到古典艺术的胜境,并自己放出眼光进行美学的分析,或作古代语言的研究,或在创作中成功地继承了某种艺术形式时,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呵!

(8)四字诀:

勤──勤勉,见缝插针,不怕辛劳,孜孜以求。

谨──严谨,一丝不苟,多闻阙疑,认真继承。

精──精通,熟读精思,精益求精,升堂入室。

进──前进,深造有得,勇于创新,追求完美。

(二)掌握一串钥匙:

拎出文言文的十几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它们是:

1.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异体字 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涙,同“泪”;愬,同“诉”。

4.破读字 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5.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用如意动。

6.词序 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 未之有也。[三]思而后行。

7.双宾语(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被动式 “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 联绵字、偏义复词„

11.虚词 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12.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文体

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特色与表现手法 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同源字 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掌握了这串钥匙,也就掌握了研读文言文的主动权。学生依照新编《古代汉语》教材的示范,在解剖了数十篇文选的语言要点之后,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从而顺利地闯过文字理解关。

高老师用的是南大自编教材,不过道理一样。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册要熟读,最好每个字都看到,包括注释。前期打下基础,后面就如行云流水了。

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它是在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用詞”的基礎上編寫的,解釋的是古代漢語中的一些常用意義。

要了解字的本意,可以查阅《漢語大字典》。

关于标点。。

在对文言散文标点之前,应反复多读几遍,做到真正理解古人的意思和具体语词的意义之后,再进行标点。

正确的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词语、语法、音韵以及要有比较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方法都是次要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古代汉语研究生部分阅读书目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 1963年12 月影印清陈昌治刻本(大徐本)

2《文字蒙求》(清)王筠撰 中华书局 1962年10月影印著者重订本

3《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据原开明书店版重印)

4《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第1版

5《汉语音韵学常识》唐作藩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5月第1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11月新1版

6《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12月第2版(《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本)

06南京大学参考书目:

《文艺学纲论》胡有清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第三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社;

《外国文学》(欧美部分)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如考南大,以上书都要精读,不分专业。

重点。。

第一册几乎全部。第二册诸子散文,第三册《史记》以及与其有关的篇目,其中重点是《报任安书》。第四册的文化常识。各册的常用词。

其它三册的常识也必须掌握。

个人认为,第一册很多段落最好背诵,包括注释也要熟练掌握。

初读之建议。。

才开始读是觉得麻烦,我看第一遍时先把常见而重要的和陌生的知识点划出来,不必马上记住,梳理完全书后,全部重温一遍。第3遍专攻重点和难点,那些以前就知道的内容就不怎么看了,或者一带而过。

第一遍梳理时,注音释义可以注在文章空白处,就像古书的“旁批”“眉批”,或者直接注在字的上方(字要小点,不影响阅读为佳),陌生而多次出现的就多注几遍,联系起来,多做比较,加强印象方便后面的学习。

古汉语的学习需要重复记忆,多读多看多背自然能学好。

习题。。

《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古代汉语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开设的硕士课程有汉语语音史、训诂学、汉语语法史、中国语言学史等;博士课程有汉语语音史研究、汉语史料学、广韵与中原音韵等。

本专业主要成员有:

鲁国尧

教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鲁国尧自选集》。

李 开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汉语语言研究史》、《现代词典学教程》、《戴震评传》等。

柳士镇

教授,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等。

王希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汉语修辞学》、《修辞学通论》等。

滕志贤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诗经引论》等。

高小方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等。

汪维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等。

刘晓南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锡彭

副教授,主要论著有《连宾动词初探》、《语素的定义及其他》等。

薛 遴

副教授,主要论著有《句容方言志》、《丹徒方言志》等。

陈 光

博士。语言要点:

1.通假字:北冥、南冥-溟(海)斥(chǐ)鴳(yàn)-尺

小大之辩、辩乎荣辱之境-辨 御六气之辩-变

而徵一国-能 旬有五日-又(《词诠》:去声,连词)

2.古今字:垂天-陲 三飡(cān)而反-返 小知不及大知、知效-智

邪(yã,句末语气词)-耶

3.异体字:決-决 飡-餐 鴳-鷃 翶-翱

遊-游

4.破读字:决(xuâ,迅疾)起而飞 抢(qiāng,撞,碰到)

且夫、故夫、夫列子、若夫 行比一乡 数数然 内外之分

恶乎

5.词类活用:适莽苍者

宿舂粮 三月聚粮

6.词序:莫之夭阏 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知其然也?

奚适2 恶乎待哉?

7.双宾语:则芥为之舟

8.非支式:抟扶摇

抟扶摇羊角

9.被动式:

10.实词、词组:怒而飞 海运 《齐谐》者,志怪者也。

抟 扶摇(合音为飙)六月息 野马 培风 夭阏 图南 决起而飞

果然 冥灵(一种灵龟。依宋末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说)冥海

羊角 犹然(舒迟之貌。见《荀子·哀公》杨倞注)加劝、加沮

泠然 至人、神人、圣人

11.虚词:是鸟也、之二虫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斯在下矣(斯,于是)斯已矣(斯,此)而后乃今2

特闻(特,独)彼其(那人他)于世

时则不至(则,《经传释词》:“则,犹或也。”副词,或许)

虽然(词组,虽然如此)12.省略:翱翔〔 〕蓬蒿之间

词类活用练习

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词活用了?属于何种活用?), 并解释其活用后的意思: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洁,形容词用如使动,使„„洁。

乱,形容词用如使动,使„„乱,搅乱。2.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儒效》)

儒〔者〕,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儒,名词用如动词,修饰“者”。]

美〔政〕、美〔俗〕,都是形容词用如使动,使„„美。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强,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强。

用,动词用如名词,费用,用度。

贫,形容词用如使动,使„„贫。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绿。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

老,形容词用如使动,使„„老,使„„长(zhǎng)大。

肥,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肥大。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红,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红。

绿,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绿。7.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复生。

死,动词用如名词,死者。

肉,名词用如使动,使„„长(zhǎng)肉。8.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十过》)

入,使动用法,使„„入,把„„送入。9.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括〕、将〔之〕,都是名词用如使动,使„„为将(jiàng)。

破,使动用法,使„„破(被打败)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溅,使动用法,使„„飞溅。

惊,使动用法,使„„惊。1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愁,使动用法,使„„忧愁。12.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朝(cháo),使动用法,使„„来朝见。1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

国,名词用如使动,封„„为诸侯国。1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小〔天下〕,都是形容词用如意动,以„„为小。15.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善,形容词用如意动,以„„为善,认为„„才能美好。

客,名词用作状语,把„„当作宾客来„„,以对待宾客的态度来„„。

16.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同上)

轻,形容词用如意动,以„„为轻,轻视,看不起。17.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宝〔珠玉〕,名词用如意动,以〔珠玉〕为宝。18.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友,名词用如动词,与„„结为朋友,结交。19.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目,名词用如动词,用目光示意。

20.老树浑苔,横枝未叶,青春肯误芳约?(张翥《东风第一枝·忆梅》)

苔,名词用如动词,生苔藓。

叶,名词用如动词,长(zhǎng)叶子。21.游雅尝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魏书·陈奇传》)

众,名词用作状语,当众。

尔汝,代词用如动词,以“尔、汝”来称呼。22.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一、再,都是数词用如动词,做一次、做第二次。23.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

侯,名词用如动词,被封侯。

继,动词用如名词,继位者。2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同上)

深远,形容词用如名词,长远的利益。2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记》)

兄,名词用作状语,以对待兄长的态度来„„。

2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朝(zhāo)、夕,都是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当晚。

27.以鹑首而赐秦,天胡为而此醉?(庾信《哀江南赋》)

此,代词用作状语,这样地,这么。

28.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篇》)

友、子,都是名词用如意动,以„„为友、以„„为子。

29.〔李〕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生〔得〕,动词用作状语,活〔捉〕。

30.〔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号(háo)〔哭〕,动词用作状语,连喊带叫地大声〔哭〕。

儿,名词用作状语,表比喻,像小孩儿一样地„„。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是同一大类的,上联是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是对句是B型, 则下联出句是b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粘连起来。

对: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是安全对立的。失黏:不合乎黏的规则的,叫做失黏 失对: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做失对

犯狐平;B型句五律第一字七律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会犯狐平

三平调:A 型句,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否则最后三个字变为平平平,是所谓的三平调。

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

救拗: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救拗。

合掌:一联对仗的出句合对句完全同义(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之大忌,叫做合掌。

流水对: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合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借对:是说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思,诗人在诗中用的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者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的一种,是臣民对君有所陈述的一种文体。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疏。

墓志铭:古代的一种文体。表示对死者的纪念。文章正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序是死者的姓氏,爵位和生平事迹。第二部分是铭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有三个特点:1语句方面:偶和四六2语言方面:平仄相对3用词方面:用典和辞藻

声律:作家按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的声律 节奏: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构成一种节奏 三王:夏禹,商汤,文王

五帝:皇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尧,舜

汉魏六朝诗:一般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乐府歌辞:乐府是官置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 新乐府: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的白居易等掀起了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做新乐府。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据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限制

五古:五言古体诗

七古:七言古体诗

五律:五言律诗,限定八句四十字

七律:七言律诗,限定八句五十六个字

排律:超过八句的诗叫作排律

绝句:只有四句的 律句:受平仄格律限制

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其中唱词是剧中人唱的(往往是主角一个人唱)

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它和词的性质相近

小令:等于一首单调的词,是独立的只曲,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或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有一定的强调

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的套曲

衬字: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是不能加在句尾

曲子词:词来自民间文学,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当初成为曲子词

填词:(倚声)在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所以叫做填词,又叫倚声

词调: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词牌:词调很多,多种词牌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小令:前人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以五十八字以内的为小令,五十九到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双调: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般的情况是前后两调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相同,不相等的大都是后阕起首的两句,字数不同或者平仄不同

稽古:援引古人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引经: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倒置:由于对仗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古代作家往往着意造了一些词序颠倒的句子

迂回:是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话不是直接说的,而是用转弯没角的方式说出来,所以叫迂回法

委婉:在封建社会里,说话有所顾忌,怕得罪权贵,统治者以至惹祸,所以说话时往往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夸饰;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不是言过其词,而是一种极度的形容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后来经过许多人的增益,它比较系统详细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放映了那各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

孔颖达疏。

《康熙字典》是清

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编撰的,书成于康熙55年,它是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写的。字头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刘向整理过的,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拟定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汉初所传《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经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魏时何何晏《论语集解》是最早的论语注本,《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

宋 邢丙疏宋)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四书:《大学》《中庸》(《礼记》中的两篇)《论语》《孟子》

训诂:解释古书中的词句的意思

训诂学:是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词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科学。

形训:是用分析文字的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

声训:又叫音训,就是取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义。刘熙《释名》是声训的专著。

同字相训:即用相同的字来训释字义。

同声相训:即用同音的字来训释字义。

音近相训:用双声叠韵的字来训释字义。

义训:就是直陈词义,它不借助于字的读音和形体,而是利用语言环境据文证义,即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

标明义界:就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达词义的内容和特点,即用一句话或数句话,给词所标志的事物下定义。

同义相训,简称“同训”,就是利用词的同义关系来训释词义,它是“义训”中常见的方式之一。

反义相训:简称“反训”就是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义,它是训释词义的方式之一。

浑言:是笼统的说,也就是泛指,又称为统言。

析言:是分析的说,也就是特指。

望文生训:是指在解释词义时,不问字词之间的复杂关系,只就字面勉强解说,而这样的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相干。

增字解经:就是在说解中加进原文所没有的词语,而所增加的词语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增字是为了“强经就我”而自圆其说,因而又被称为“增字强解”,这是训诂的一大弊病。

修辞:

1.讽喻:是用虚构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用以劝诫或教育别人的一种写作方式,它通常用在本意不便使用或不容易说的明白的时候。

2.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3.反语,就是说反话,让听者自己去领会正面的意思。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句子有两层意思,句子的表层意思跟作者要表述的正面意思总是相反的。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内容的修辞方式就是反问。反问是无疑而故问,不需要听者回答,其答案就在句子的字面意思的反面。

5.委婉;用委曲婉转的话来暗示本意的修辞方式叫做委婉,6.回文;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上句的开头作下句的末尾,运用语序的回环往复形式来表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修辞方式叫作回文。

7.顶真:用上文的结尾作下文的开头,使邻近的章句首尾蝉联,上传下接,这种修辞方式就叫顶真,又叫连珠。

8.拈连:同时叙述甲乙两事物时,故意把只运用于甲事物的词拈来连用到乙事物上,临时巧妙地求得语言表达上的一致,增强两事物之间的意义联系,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拈连。

9.藏词:把古书中的一个语句割裂开来,用留下的部分代指被藏去的部分或原句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藏词。这些被藏去的词语都在原语句的结尾,可称为藏尾。有时被藏去的词语在原句的开头,可称为藏头。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做互文。

11摹状:摹写人物的形状声音的修辞方式叫摹状。摹状可以分为描绘形状和模拟声音两种。描绘形状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人物的形貌,颜色,动作和情态描绘出来。

模拟声音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把所听到的人物动作的声音描摹出来。

12.警策:用精练新颖的语言来概括说明深刻的道理,使人觉得意味深长,引起深思,加深印象,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警策,又叫警句,格言等。

13.折绕:有话不直说而故意绕弯子,说得迂回曲折但语意清楚明白,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折绕。

14比喻:就是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喻体)来比喻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本体),使它容易为人所接受。

15.借代: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跟它有密切联系的东西来代替,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作借代。

16.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联的句子成对使用,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对偶。

17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词组成串排列,以加强语势,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排比。

18.比拟:以物为人或以人为物来描写说明的修辞方式就是比拟。

19.双关:运用词语的音义条件,使词语同时具有表里两重意思,言在表而意在里的修辞方式称为双关。

20.映衬:为了便于说明一定道理而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比较,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映衬。

21.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故意言过其实,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就叫夸张。

22.层递:就是按事物的轻重大小先后依次层层递进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式。

23.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加强某种语气和感情而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个语句的修辞方式就叫做反复。

24.错综:为了避免单调平板,追求语言的生动活泼,变化多姿,故意选用别异的词面或参差错落的句式,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错综。

25.飞白:明知别人说错或写错,故意运用白字如实地记录或援用下来,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飞白。

26.呼告:说者或写者由于感情强烈,突然撇开听众或读者而呼唤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并且跟他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呼告

27.镶嵌:在某个语句中插进几个字以延长音节,强调语意或者暗示某种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镶嵌。

六书:所谓六书,是指我国古代分析汉字的结构和汉字的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依许慎的《说文解字。叙》六书指1像形2指示3会意4形声5专注6假借

像形:像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形,随体诘诎”

指示: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视而可识,”是说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

会意:会意的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跟每个偏旁的意义都不同,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没有具体形象的名词。分析会意字的表述法,通常是“从某从某”例如:“及”“从人从又”。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形声字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

假借:许慎所谓“假借”指“本无其字”的假借,说是某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选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规定使用了

转注: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异体字:许慎在《说文》里称为“重文”。它是文字的同义异形现象。在同一时期或先后不同的时期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互相替代都不会产生歧义的字,叫做异体字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语音知识:

古音:广义的古音是指跟现代汉语相对的古代汉语的语音,简称古音

狭义的古音是专指上古音,是音韵学对于上古语音的传统叫法

叶韵:因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上古同韵

部的字有的到了后代变成了不同部,有些韵文的韵脚在上古本来是同韵的,到了后代人们念起来就觉得不和谐,从南北朝开始就有人用改变韵脚字的读音的办法来使之和谐。这种改变韵脚字的读音的办法来使之和谐的办法叫作叶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的叫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叫阳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叫入声韵

三十六字母: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三十六个字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影晓匣喻,来日。这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五音:所谓五音是指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

七音:把舌音中的来母独立出来,叫半舌音,把齿音中的日母独立出来叫半齿音

双声叠韵:双声是指两个字(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流离”;叠韵是指两个字(音节)的韵母相同,如“窈窕”。

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相切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与被切的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的字的韵母声调相同,如夸

“苦瓜切”夸——苦k+瓜ua

切韵 隋 陆法言

平水韵 南宋 刘渊

诗韵(平水韵):南宋时代,平水的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减为106韵,成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古音通假:古人在书写时,本来应写甲字而写了同音的乙字,借同音的乙字来代替甲字,古代这种同音代替的现象叫做古音通假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古今词义之间在外延上不存在类属关系。

词的本义:词的本来意义,是与引申义相对而言的

引申义:是从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意义,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

假借义:是指一个字不是表示本义及其引申义,而是被借用来记录一个与其本义或引申义无关的,仅仅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的词义,这是文字通用和假借的结果。

比喻义:是一种通过打比方的办法从本义产生出来的特别的引申义

词义的更替:是指一个词原来指某个意义,后来表达了另一个意义,词所指的对象有所转移,它是一个词产生了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原来的意义的一种词义演变现象。

偏义副词:古汉语中有些复合词是由两个单音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其中的一个语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这一类词叫偏义副词

连绵词:两个字连绵起来,只作为一个语素,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思,这种词,古人叫连绵词

同源词:是指词汇中音义相近,由同一语源衍生出来的一组词

典故:典故是指诗文中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词语,运用典故就是用典。

语法部分: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经常直接用在动词前,有时也用在形容词前,充当状语,表示各种修饰性意义。

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原属甲类的词临时转用作乙类词,具有乙类词的意义和职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也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为动用法:所谓为动,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简而言之,为动就是“为宾语动.”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流传至今。

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之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第三篇:古代汉语整理

填空题

《十三经注疏》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 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名词解释 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不仅用来释义,且分别同义词间的差别,解释为叫做,称作

2、谓

解释词义,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前,用具体释抽象,用一般释特殊

3、言(用于串讲句意,往往紧接古书原文,直接串讲古书句义,若古书原文中有难词需解释,则先注释难词,然后用“言”串讲句义

4、犹

释者与被释者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解释为“等于说”,“相当于”,被解释词放在犹的前面

5、貌,之貌

一般用来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解释为“„„的样子”

6、之言,之为言

被解释词放在前面,用“声训”,有时是双声叠韵

7、读为,读曰

被解释词放在前面,表明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是通假关系

8、读若,读如

被释词放在前面,有时用来解释假借字

9、如字

用来标明多音字读音,如字表示其本音

10、当为,当作

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字,有时用来表明通假

11、脱,衍(1)脱

这里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2)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

这里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中古三十六字母

1、五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

2、七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3、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4、次清:发音时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

5、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6、次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半母音

隋 陆法言《切韵》 北宋 陈彭年《广韵》

《广韵》共分为206韵,后又减少为106韵,这106韵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中古音以切韵为代表,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m、-n、-长n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

一、全浊声母的清音化,邪、禅、匣这三个浊声母变成部位相同的清声母,其余起个遵循: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演变规律,若是平声,变为同部位的送气的清声母,若是仄声,变为同部位的不送气的清声母

二、唇音分化为重唇和轻唇两种

三、见“精”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

四、知、庄、章三组音合流为zhi、chi、shi

五、零声母字大量增加

中古声调到近代声调的演变

1.平分阴阳:指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即古平声清声母变为阴,古平声浊声母变为阳平。周德清《中原音韵》 2.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声调变为去声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声调不变.。

3.入派三声(周德清)——入派四声(后人):指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已经消失,分别派入到阴平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中去了。分派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 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 清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上声。

《黎丘老人》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⑵.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⑶,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⑷,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⑸,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⑹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⑺:“孽矣⑻!无此事也!昔也⑼,往责于东邑人⑽,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⑾,我固尝闻之矣⑿!”明日端复饮于市⒀,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⒁,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⒂.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翻译: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迎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头脑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翻译: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暴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子产为政》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翻译: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 《汉书.艺文志》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翻译: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第四篇: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乃筑诸侯之馆、..

C、寡君闻命矣 ..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

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A、憔悴经济颁发B、仓卒参差流离

C、匍匐辗转男女D、琵琶清静组织

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A.犹豫、参差、蝉娟

B.扶摇、磅礴、逍遥

C.霹雳、窈窕、徘徊

D.纷缊、荒忽、萧瑟

4.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

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5.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

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 ..

D.斩一首者爵一级 .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注释既有注音又包括释义的是()

A.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

B.《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C.《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注:“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

D.《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E.《左传•文公十七年》:“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杜注:“将夷往朝晋。”

7.下列训释属于名物制度的是()

A.《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B.《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朱熹注:“佣,从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佣,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

C.《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之礼接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杜注:“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卜士之妻为乳母。”

D.《孟子•滕文公下》:“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焦循正义:“《文子•上义篇》:„屈寸而申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尸子》引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文子东周初人,而尸佼为商鞅师,《谷梁传》尝引其言,亦略前于孟子。陈代所引„志‟,或者即此等书。”

E.《左传•庄公十二年》:“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疏:“断„以赂‟为句,言用赂请于陈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

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

C、是社稷之臣也 ..

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

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

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D、平原君乃免冠谢

10.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

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1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

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1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

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

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14.以下各句中的“其”用为词头的是()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诗经·豳风·七月》).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15.“言”作词头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左传·隐公元年》 .

16.“于”作词头的有()

肅肅鴇羽,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聲聞于天。(《诗·小雅·鹤鸣》).

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诗·大雅·板》).

17.下面加点字中不属于双音词的是()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经·豳风·七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诗经·公刘》)..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哀郢》)..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三、讨论与思考“而”的用法: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

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

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鱼》)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四.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

(1)《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2)《许行》:“后稷教民稼穑。”

稼:

穑:

五、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标注“1”,错的标注“0”。)

()1.我国古书的注释,开创于东汉。

()2.使用《说文解字》有两部必须参考的书,它们是清段玉裁的《说文通训定声》和朱骏声的《说文解字注》。

()3.史记三家注是指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4.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5.传,是传述的意思,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后来,传也作一般的注释名称。

六、古书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

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

“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2、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

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七、解释题:

1.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

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

2.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

3.解释下列跟古书音韵有关的问题。

韵母、韵、韵部的区别是什么?

从诗经用韵的韵脚的相互距离来看,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古音通假?主要有几种情况?

八、用繁体字默写:

《关雎》《桃夭》《木瓜》《硕鼠》《伐檀》《蒹葭》

第五篇: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2.简答:

(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 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 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

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

C.顧 许慎:“顧,還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

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

D.《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

E.:“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 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

F.《说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3.讨论与思考

(1)讨论: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如何利用汉字的这种性质学习古代汉语?(2)思考:就汉语言文字而言,字与词的的异同是是什么?

汉字练习第二套

1.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A、颖 颇 颠 项 B、裏 哀 裸 裳 C、栽 载 戴 哉 D、徒 造 迎 违

(2)、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莫 步 末 向 B、门 表 冠 暴 C、安 涉 秉 兼 D、而 监 集 寇

(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刃 日 除 鱼

B、象 朱 牧 闻 C、集 日 信 暴

D、山 河 旦 车

(4)、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欣 斯 析近

B、宝 牢 宇 室 C、胜 功 勤 营

D、杞 采 案 材

(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A、雞鶏,线線 B、蚓螾,勝剩 C、俯頫,袴裤 D、软輭,时旹

(6)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A、嶽岳,野埜 B、淚泪,惭慙 C、岩岩,和咊 D、襍雜,渺淼

(7)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遊游,酤沽

B、礙碍,卻却 C、傑杰,寘置

D、蚤早,哲喆

(8)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A、内纳

B、尉慰 C、然燃

D、泪淚

(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用假借字的是()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

B、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C、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D、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

收获()发射()

经历()

借贷()辛丑()猎获()理发()

历法()

凭借()丑恶()台风()出征()

饥馑()

回复()干枯()楼台()征兆()

饥饿()

重复()树干()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分化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A.姜氏欲之,焉辟害? B.无庸,将自及。

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孝子不匮,永锡尔类。F.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G.宣子田于首山。H.惜也,越竟乃免。I.请曲县、繁缨以朝。J.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词汇

词汇练习第一套

1.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1)《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2)《许行》:“后稷教民稼穑。” 稼: 穑:

(3)《晏子春秋》:“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齐: 济:

(4)《礼记·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 道: 開:

(5)《晋灵公不君》:“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骤: 贼:

(6)《齐桓晋文之事》:“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

(7)《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

(8)《鞌之战》:“齐师乃止,次于鞫居。” 次:

(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

(10)《齐桓晋文之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觳觫:

(11)《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

(12)《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中:(13)《桀纣之失天下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就: 走:

(14)《齐桓晋文之事》:“对曰:„将以釁钟。‟” 釁:

《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B.犹不改,宣子骤谏。

C.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E.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F.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G.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H.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I.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J.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指出它在本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子倍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倍:

(2)、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比:

(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三日不食矣!” 饿:

(4).子曰:“此城濮之赋也。” 赋:

(5).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昏:

(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饥:(7)、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竟

(8)、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趋: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

(10)、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 徒:(1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闻:

(1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

(13).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益:

(14)、解狐乃引弓迎而射之。引:

(15).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月:

词汇练习第二套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乃筑诸侯之馆 C、寡君闻命矣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A、憔悴 经济 颁发

B、仓卒 参差 流离 C、匍匐 辗转 男女

D、琵琶 清静 组织(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A.犹豫、参差、蝉娟 B.扶摇、磅礴、逍遥 C.霹雳、窈窕、徘徊 D.纷缊、荒忽、萧瑟

(4).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为同义项的是

A、①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②不许楚言,是弃宋也

B、①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②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 C、①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②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 A、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②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B、①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

②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 C、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②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D、①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 ②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

(7).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 D.斩一首者爵一级

(8).下列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 A.楚师薄于险

B.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C.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2、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C、是社稷之臣也

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 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D、平原君乃免冠谢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 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4)、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 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 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3、讨论与思考:(1)讨论:

①连绵词有哪几种来源?从语音上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②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什么是多向的引申?什么是多层的引申? ④怎样判定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⑤什么是同源词?什么是同源通用? ⑥什么是系源、什么是推源? ⑦什么是词的本义?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2)思考:

①学习同义词的理论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作用? ②同源词的意义与同义词的意义有无不同? 音韵练习第一套 解释: A.三十六字母 B.四声 C.清浊 D.五音、七音 E.韵、韵部 F.舒声、促声 G.开合 H.等

三声、阴阳对转 J.古无轻唇

K.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L.反切 2.简答:

A.平声有多少韵?都是哪些? B.什么叫“四声相配”? C.韵类与韵有什么不同? D.韵包含哪几部分内容?

音韵练习第二套 讨论:

A.判定古音相同相近的标准是什么? B.判定古音相同相近的主要利用哪些材料? 思考:

A.学习古音知识对学习古代文献有哪些帮助?

B.古今语音为什么会发生演变?上古音演变为中古音,声母变化主要有哪些? 语法

实词、短语与句子练习第一套

1.辨识并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状语)现象:(1)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2)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3)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5)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6)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8)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9)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扼要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A.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B.姜氏何厌之有?

C.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E.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实词、短语与句子练习第二套

1.讨论:

A.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有几种类型? B.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C。古代汉语特殊的动宾语序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D.使动与意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思考:

A.学习古代汉语句法知识对阅读文献的作用。B.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虚词练习第一套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黑体)的虚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A.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C.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E.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羹,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F.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G.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H.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J.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2.指出下列虚词在所在句子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1)《许行》:“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其: 焉:

(2)《郑伯克段于鄢》:“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以:

(3)《许行》:“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于:

(4)《晋灵公不君》:“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之:

(5)《晋灵公不君》:“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以:

(6)《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而:

(7)《学而》:“其为人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者: 之:

(8)《晋灵公不君》:“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所:

虚词练习第二套 讨论:

A.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掌握一个虚词? B.连词连接的前后部分主要有几种关系?

C.同样一个字,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别二者? 2.思考:

A.虚化在词义和词类变化上的作用。

B.如何用用当前国外语法学理论研究古汉语语法。古书阅读

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

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

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 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 “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2.黭然而雷击之……韩诗外传六作聚是矣(《强国》,见教材P527~528,此处略)(1)“厌读为压”是什么意思?(2)根据注释翻译“黭然而雷击之”。

(3)“而”和“如”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请根据古注写出三个例证。(4)“百姓劫则致畏”这句话宋本写作什么?(5)“嬴则敖上执拘则最”俗本是怎样断句的?

(6)“执拘则最”郝懿行认为“最”应该写成什么?这句话在《韩诗外传》中是怎么写的? 3.参考古注翻译下面的文章,只译正文。

(1)故曰为高必因丘陵……自此所以责其君(《离娄》,教材P526,此处略)

(2)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媚人国佐也甗玉甑皆灭纪所得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同叔萧君之字齐侯外祖父子女也难斥其母故远言之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使垄亩东西行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人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合命何言违王命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言孝心不乏者又能以孝道长赐其志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不以孝德赐同类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疆界也理正也是物土之宜播殖之物各从土宜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或南或东从其土宜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晋之伐齐循垄东行易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阙失四王之王也禹汤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树立也济成也五伯之霸也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勤而抚之以役王命役事也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疆竟也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求诗颂殷汤布政优和故百禄来聚逑聚也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言不能为诸侯害 古书阅读练习第二套 古注术语解释: A.某音某;某,某某切 B.言、谓 C.犹

D.读如、读若 E.读为 F、曰、为、谓之 G.讹、夺、主、倒 讨论:

A.古书注释共有哪几中类型?每一种类型发生在什么时代,主要特点是什么? B.古书注释在语言文字方面都注释哪些内容或对象? C.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3.思考:

A.《说文》、《广韵》、《尔雅》的体例、内容及其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三书对古书阅读的作用。

4.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文章: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 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 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惨而退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常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

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载学习古代汉语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古代汉语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汉语

    第五课 五柳先生传 一字: =吝 二虚词:1 、“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 、“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 、“曾不吝情去留”:语......

    古代汉语

    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古代汉语(汇编)

    名词解释 1.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学先学文字。隋唐以后,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至清末,章炳麟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2.韵......

    《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 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

    古代汉语[本站推荐]

    第三单元语法(上)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

    古代汉语(精选合集)

    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 名词解释 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

    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 历时一个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

    古代汉语课学习感悟(五篇模版)

    古代汉语课学习感悟 今春开学不久,我才接触到古代汉语课。这是一件幸事,有助于提高我的古文素养。由于上学期刚刚学完现代汉语课,我意识到汉语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于是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