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3: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篇: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

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7日,我校语文组一行10人有幸又来到秋意浓浓的西子湖畔,参加了在杭州西湖体育馆举行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全国小学“理想课堂”研讨观摩高峰论坛活动。这是“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活动中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语文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一位位大师的精妙讲座,课堂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本次活动中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倍受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智慧的启迪。

名师的课堂既脚踏实地又别具一格,生动新颖,给人以多角度的启发。薛法根老师的《珍珠鸟》给我印象最深刻。“自然、朴实”是薛老师的最大特点。课堂上他态度谦和,声音不大,微微弓着背,身子总是向前倾着,一副温文尔雅、幽默风趣的样子,让人如沐春风。

《珍珠鸟》这是一堂充满艺术又不露艺术痕迹的课。薛老师教学风格一贯朴实,课上的指导了无痕迹,让孩子全心投入,学有所得,创造出师生互通共融的美好境界。正如他所说“好的课,上着上着老师不见了。”

薛老师在教孩子们“骥”时,师生同写,然后告诉孩子们:“右边的‘冀’,上面是‘北’方,那里有‘田’,是农民和牧民‘共’同拥有。这样,渗透字理,记住字形,理解意思。接着又问作家冯骥才是哪年出生的?(马年),最好的马就叫“骥”,父母希望他成为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接下来的教学“雏”字,薛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学老师边写边说:刍,表示草。“隹”读zhuī,表示短尾巴的鸟,小鸟刚出生,尾巴很短,所以说是“雏”。在薛老师对字词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阅读的第一关是“认得字”,字词学习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虽然高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解决字词,对阅读已不成障碍,但是老师更要依学定教,依据孩子们的学情,真正做到“只教不懂的,已懂的不教”。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研读文本,推敲表达方法,学习仿写。

现在的语文课,正在由一篇课文逐段的“讲深讲透”,转向生活全面和生命成长的跨街统整和超越。如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忠犬八公》是对课外阅读的一堂指导课,统整了绘本、电影截图、电影片段等多种媒体,孩子们视眼开阔、内蕴丰富。大明老师的《在柏林》也是高度集中了阅读课文、已学过的《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和一首英文歌曲《tell me why》,通过“比较”深化了孩子们的阅读感受。杭州市天地实验小学将一堂“全科教学课”(语文、数学、科学),作为学校“塔文化”项目课程的其中一节,跟与会老师做交流。课堂从各地有标志性的名塔介绍到为小导游写导游词,诵读关于塔的古诗词,再到研究塔的设计原理、塔的空间结构艺术,并参与“以纸杯叠塔的操作实验。这些课给我开启了语文教学一个新的方向。

令我惊喜的是,这次 “千课万人”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为广大语文教师营造了感受文学的大师文化的内容。在本次活动中,大会邀请了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和郁达夫先生长孙郁峻峰先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家文化探寻”圆桌论坛。虽然周令飞先生和郁峻峰先生都未曾与祖父一起生活过,但是当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教育立人”和郁达夫先生“立足抗争”的精神时,却是滔滔不绝,让我大受教益。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被邀请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且由郑梨花老师和何捷老师分别执教了梁晓声的作品节选《慈母情深》。由两位名师执导的“同课异构”,以其不同的解读视角和不同角度的教学风格的比较呈现,给我深刻的感受和丰富的思考。特别是接着展开的执教老师与梁晓声先生的对话,还有学生与梁先生现场答辩,这分明就是又一曲“教育情深”。

这次来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观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智慧和理念,不仅仅是教学的精彩与真诚,更多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锐意进取的人生向往。回来后,我也在细细思索一些问题,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是根本,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在大师们的带领下,希望能演绎出自己的精彩。

第二篇:杭州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外出学习培训总结

——杭州„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

李萍

2015年4月,我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本次活动汇聚了吴正宪、华应龙、张爱华、徐长青等30多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学者。一天8小时的名师观摩课与名家点评,晚上还有3小时的专家报告,可谓“高密度、高强度、高效益”的学习,虽然每天感觉非常的疲惫,但是能近距离感受着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能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也就在满满收获中感觉到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

名师们“另类”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无不让我由衷的赞叹与钦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以及人生境界让我仰叹,使我不知不觉的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旋律之中。专家们的报告观点鲜明,视角独特,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

一、以生为本共同成长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学本课堂”,也就是要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学本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个教学理念。首先华应龙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了比尔盖茨公司招聘的题目:81个球,其中有一个稍重,用天平称,至少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球。并提出如果你去应聘你的答案是多少次呢?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感觉无从下手时,华老师察言观色,随即出示老子的话来进行激励,启发学生选择个数少一些的就容易些,从简单容易的研究易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一般的课堂,为了早点让孩子们感受到“要分成3份,尽可能平均分”,因而总在乒乓球的数据上做文章,总是先从“3个”入手,然后是5个、9个„„。而华老师的课堂却是反其道行之,从2个开始,而后是对“8个”的讨论,再是“9个”。这样的教学“顺序”,无疑会让路程走“远”一些,但离学生近了,更符合学生的直觉与经验。当学生说出各种从8个乒乓球中找1个特别的都需要3次时,华老师只是问了学生还有想出更少次数的吗?所有学生均认可最少3次后,开始探究从9个乒乓球中找出1个特别的,却研究得出最少2次可以找出来。这时候全班同学都开始质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球多了1个次数却少了1次?这时,学生们如梦方醒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原来8个乒乓球一样可以2次找出特别的那个,体会到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的优越性。也就是想象出天平以外的第三个盘子,这时华老师又及时地给予肯定:第三个盘子虽然看不见,但总是存在的。同时用第三个盘子,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在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华老师在黑板的右边写下了“如果······那么······”,“接下来······找”用这样的关键词语来引领学生表达清楚明白,培养学生思维缜密。课堂总结时华老师问:比尔盖茨为什么选这道题来招聘他的职员呢?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提升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以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想,搭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桥梁 数学学习并不是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学习数学思想,数学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教数学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听徐老师的课像听相声一样有趣,深深地吸引每个学生和老师,太有意思了”,这是印在资料册上某一学员的评价,也是大家的共识。徐长青老师在活动中演绎的《解决问题策略——“退”中的数学》就让我领略到了徐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幽默风趣的气息,教学追求、师生对话更是彰显其睿智深远的专业内涵。

一般来说,方法策略的教学相比知识技能而言更显复杂,而徐老师却能让孩子快乐轻松地体会到“以退为进”,用朗朗上口的简单形式让孩子理解。徐老师首先用有趣的魔术表演导入新课,引发想象。他拿出一张白纸,在隐蔽处撕成若干片,让学生猜变成几片?让学生逐一回答,教师追问,引导学生回答并表演,配上“刺啦、刺啦”的撕纸声,教师给予肯定,从而形成认知矛盾。这时教师拿出纸片,明确答案。接着徐老师提出规则:每片纸都可以并且只能变成4片,问:照这样变下去,能变出2008、2009、2010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答案。然后师生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办法:撕一撕。要撕成2008片太难了。当学生思维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徐老师请出了华罗庚爷爷的“秘诀”——知难而退。幽默地提出“知难而退”策略:并讨论“退”到何处“”进“到几时,讨论后师生通过撕纸,从1张变成4张、7张、10张,教师及时刹车:还要再撕吗? 讨论怎样找规律讨论规律的表达,并用规律去判断能否变为2009张、2010张等。结合“猜想——验证——结论”的经历,引导学生提炼出“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初步感受到“退”的魅力。最后徐老师解释策略,引发反思,让学生用动作模仿文字,用肢体记忆策略,结合生活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利用“退”的策略来解决。

徐老师的课,让我震惊,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他那幽默有趣的语言,时时吸引学生,也时时吸引着我;他那精彩的魔术表演,轻松地将我们带入了奇妙而快乐的数学王国。整堂数学课我们时常能听到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老师上得很投入,学生玩得很投入,我们也听得很投入。徐老师通过一堂课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策略形成的过程。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却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有了深一层地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的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第三篇:杭州“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模版]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

------《千课万人》听课之感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017年11月22日我和我的同事们有幸来到这样一个令人们所向往的美丽城市——杭州;在杭州西湖体育馆参加了我已期待已久的“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研讨观摩活动,在享受美丽风景的同时,更让我享受的是名师课堂,享受“千课万人”的魅力。

在短短的四天观摩学习中,我们走进名师,走进名师的课堂。一堂堂激情四射、精彩无比的示范课;一场场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都让我深有感触,大开眼界,让我的心灵一次次震撼,让我这样的年轻教师美美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名师印象

在为期四天的观摩学习中,总共听了26节示范课,其中包括刘德武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练习》,吴正宪老师的《认识比》,杭州名师唐彩斌的《三角形面积拓展练习》,朱乐平老师的《高》,俞正强老师的《负数的认识》,江萍老师的《认识面积》,江苏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的《数据影响决策》,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小数的意义》,刘伟男老师的《用数对表示位置》,来自天津的快板老师徐长青的《数与形》„„等等。这些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每堂课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一位在舞台上执教的老师,都是那么敬业、那么认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教学风采以及他们对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

吴正宪老师,时时处处以人为本,交流、对话、反思,丰富灵动的“聊着聊着就会了”教学策略令观众折服;唐彩斌老师,理性、深刻、丰富,关注数学思维,几何画板的应用更是令课堂增光添彩;袁晓萍老师,清新、1 真实、自然,素材新颖敢于创新;朱乐平老师,充满睿气,激情四溢,整堂课高潮迭起、引人入胜;黄爱华老师,不疾不徐,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罗鸣亮老师,语言清晰,层层深入,注重让学生说理;胡允社老师,教学形式多样,资源丰富,轻松流畅;华应龙老师,博学多才,独具慧眼,思维敏锐,教学生学会思考、拥有力量;刘伟男老师,设计精妙,传递智慧;陈玉华老师,思路清晰,有条有理,与学生真诚互动;张齐华老师,拥有幽默的语言能力,教学设计匠心独具,引导学生掌握策略;朱国荣老师,开朗幽默,调控课堂能力超群,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徐长青老师,聪明睿智,关注学生,课堂内容简约但细致而深入;王洋老师,温柔漂亮充满魅力,浑身充满张力,教学设计精巧、层层剥开、关注细节„„

二、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例如:朱乐平老师的四年级的《高》这一课:他巧妙地设计课堂,通过比“高”,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冲破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罗明亮老师在展示《长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数学思维的方法。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谈话中,我又学上了一招,今天又“涨知识”了:张老师不走偶像路线,讲究“内涵”,从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立竿见影。这样的课堂,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喜欢的。正如一位老师感言:张老师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在不断激励中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生的本质,让我们看到别样的课堂。

经过这样一次观摩学习终于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有更深一层地理解了:那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中让学生得到智慧,让老师智慧成长;让学生智慧地学,教师智慧地教,师生在生成中智慧得到成长,享受过程中的精彩。

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课,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大师”就是“大师”,真是与众不同。这些大师们幽默、睿智的语言让人折服;让人听了为之感动!大师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教学要成功,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润泽灵魂。

黄陵小学 王瑛瑛

2017年12月

第四篇:杭州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于聆听中收获 于笑声中前行

—杭州“千课万人”听课有感

阳春三月,桃花明艳,新柳如烟。14日下午,我们赶赴于水波潋滟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仁一起,坐在逸夫体育馆里聆听全国各地语文名师及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为期两天的活动,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众多全国特级教师,他们用激情演绎课堂,他们的课堂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朴实无华,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带给我们一场场语文教学的精神盛宴,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智慧。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展示了低段语文课堂的魅力与精髓。对于一名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此行收获颇丰,下面就向在座的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此行的收获。

这次学习听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低段的语文教学,谈到低段语文,就不得不提及识字教学。因为自己现阶段也是在教一年级,在识字教学中也经常会面临种种困惑,所以这次对于识字教学方面的感触也最为深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是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方法,从读字音,到认清笔顺,学生书空,到观察字形结构,教师范写,描红,组词,这系列的步骤走下来,一步也不敢漏,力求把每一环节做实,但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困惑,每次学习生字时学生面对的都是这样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时间长了未免乏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就明显感觉到孩子学习生字时远远低于学习课文的热情度,学习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原来汉字教学也可以这么妙趣横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也可以这么丰富多彩。在这次千课万人活动中的侯春燕老师,在短短45分钟的一节课里,就给我们展示了四五种不同的汉字教学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都特别生动有趣。更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各位老师教学汉字的重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孩子写好这个字,而是通过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带领孩子细读每一个汉字,通过字音、字形、字义、字源等微观解读,去触摸每一个汉字不同的个性之美,把原本生硬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精彩不断,妙趣横生。

茹茉莉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作为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在汉字教学中引领学生细读字形,发掘汉字形态中那些隐藏的规律,触摸汉字的形态美。比如说她在教学“拔萝卜”的“拔”这个汉字时,并没有像我们平时教学那样让孩子逐一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是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其中的关键笔画,长撇,并且告诉孩子,左右结构的字讲究笔画的穿插和谦让,所以撇应该穿插到提下面的位置,并且同时出示了同类的汉字“功劳的功,帮助的助,取长补短的取,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在学会书写拔的同时也学会怎样写好一大批同类的汉字。再比如说教学喜欢的喜和重复的重这两个汉字时,引导学生一起发现这一类字展示形态之美的规律:1.横多距离等,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时,排列的距离应该大致相等。2.短横一样斜,长横要平衡。3.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我想,如果我们以后能在学生书写前做好充分的预先估计,发现这些隐藏的规律,并把他们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学习还有一点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地方在于,各位老师在汉字教学特别强调引领探求汉字的根源,这就有点类似我们以前教孩子学习象形文字的形式,通过文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孩子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比如许嫣娜老师在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时,通过简单的简笔图画,告诉孩子们,在家这个字中,宝盖头就是人们住的屋子,下面的豕字就是猪的意思。古时候的人往往会在房舍边养牲口,所以过去人们只要看到有房子,有猪的地方就知道这里一定住着人家。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家这个字的写法,而且印象深刻。再比如说侯春艳老师教学一寸两寸的寸这个字时,通过课件展示,用直观的图像和象形文字告诉孩子们一横加一竖钩其实是一只手的形状,中间的一点是医生在诊脉的地方做的标记,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当时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一个个伸出小手去感觉自己脉搏上一寸的位置。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就感觉这种溯本求源的汉字教学方式渗透在每节课中,几乎每个老师都特别注重带着孩子去探求每个汉字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带着学生触摸汉字悠久的历史文化之美,同时也能在汉字教学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除此以外,老师们还很注重运用字理解析课文中一些难于理解的词语,先是通过探求字源的方式引出对字义的理解,进而再把汉字放到词语当中进一步解释,形象生动,化难为易。比如侯春燕老师教学受益的益这个字时,先带着孩子探源,通过象形文字的展示告诉孩子下面的皿字底是一种古代的容器,上面部分其实是把象形文字“水”横过来写,所以益这个字的本义是,水从容器里满出来了,既然是满出来了,所以就不能更多了,不能再增加了,所以益就有了更加的意思,在相得益彰这个词语中用到的就是更加的意思。再比如侯老师教学一叶障目这个词语时就重点说到,双耳旁是山坡的山竖过来的象形文字,当双耳旁放在左边时,表示山岭与高地,所以障有挡住的意思,这时候再出示白内障,屏障,障碍等这些词语,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障在这些词语中有挡住的意思,进而,一叶障目的词义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不同于传统识字教学环节,这次活动中的各位老师是通过探求字源,理解字义,词语延伸,发现字形规律等,把每个汉字教学都演绎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发出孩子们各种遐想。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关于汉字教学方面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此借用下和各位老师共享:“你看,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借此引发孩子无限遐想,催生他们的创造吗?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次学习活动中黄亢美老师在报告会中也提到,学习汉字时应依据构字原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那么所学的汉字就能意义识记,持久不忘。如果老师千篇一律,毫不讲求字理地机械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其结果就是造成生字的回生率高,作文时错别字多的现象。我想,作为我们年轻人,以后会尝试着将字理教学的概念融入到以后的识字教学工作当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

除了识字教学以外,这次学习活动中还涉及到了低段的口语交际,绘本教学等等多种不同的课型,让初次带低段语文的一行年轻人收获颇丰。于聆听中收获,于笑声中前行,此番行程,满载而归,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名师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却让我们沉浸其中,使我有如入馨香之室,受益匪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两天学习的美好时光已经结束了,但未来的思考和改变,却刚刚开始„„

第五篇:记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学习情况汇报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记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学习情况汇报(发言稿)

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去杭州听课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帮我代课的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这次的机会对我来说来之不易,因为原本时间的安排刚好与我们的新苗课堂评比,还有新教师的课堂诊断起了冲突。当接到蔡老师的电话,说经过学校领导的讨论,安排我在12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上完后,下午一同与参加这次活动的其他老师前往杭州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念想,作为孝小的老师是幸福的。刚坐上开往杭州的班车,周老师就对我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任务,要我在周前会上对参加这次活动做个汇报。说实话,在班里对着学生我还可以侃侃而谈,但是要我在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发言确实忐忑。所以如果在汇报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一、活动行程安排

由浙江大学理学院主办的“千课万人”教学研讨活动一直深受全国各地一线教师的追捧。追捧的理由很简单,在这里我们能触碰到专家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思想;能聆听名师课堂的智慧与精彩;在这里我们见证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收获学习的满足与快乐„„

本次《浙江小学数学十年改革课例展示会》汇集了全国各地50多位专家、名师,给我们展示了25个获奖优秀课例,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等四位专家做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层解读,此次活动还有现场的即时短信互动点评。短短的4天时间,从忙忙碌碌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换成一

名学生,认真听名家的课堂,反观自己的课堂,在他人的课堂背景下仔仔细细审视自己的得失,规划自己的明天。

二、十年一课——听上课老师的磨课心路历程有感

开幕式上,斯苗儿老师说过一句话: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落脚点只有在课堂,这次活动,是让获奖课回到常态课,让听课的老师们不要有听得激动,回去却一动也不能动的感觉。

第一堂课是杭州求是教育集团的江萍老师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上课刚开始不久,听到有老师在评论:课的导入这么简陋,还不如我们下面老师设计的教案那么“华丽”“新奇”“有深度”,这样的课我们也能上。但是渐渐地,随着课的展开整个会场开始安静,静的似乎只剩下上课的老师和学生,全场的老师都沉静在这节课中,老师和学生一起静静地在课堂中思考。如此平常的一节课,为何却能引起大家的沉思。在第二天的晚上,上课老师谈磨课心路历程的时候大家终于得到了答案。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这些获奖的名师来说,一次次的磨课就是一次次的雕琢。上课老师都有这样的回忆:每次教学都被批得“体无完肤”“颜面无存”;试教时忘却问题精要,被指导老师赶下来,听他的示范;团队成员在比赛前轮流听自己试讲课的目标和流程;表扬很少,更多的是犀利的剖析:目标定位不准确,材料选择缺乏思维的深度,不够大气;课堂掌控不灵动等等。甚至还会听到:我眼看着你把学生越教越糊涂,你只想着如何处理教材,上出新意,但你考虑到过学生的认知规律吗?听到诸如此类的尖锐批判,上课老师已经习以为常。

25节经典课例,是25位教师和他们的团队留在泥泞探索路上最清晰的脚印。于是有了斯苗儿老师的这样一句感慨:尴尬一阵子,幸福一辈子。当我们品味这25堂精心打磨的课例时,我们可能会仅仅觉得这个老师很优秀,但是当听完他们磨课的心路历程,我们才知道陪伴着他们一路走来,站上这个舞台的还有他们背后的一群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就我个人而言,回想起三年来的成长历程,从学校的教研课,到区数学青年教师班的公开课,每一次的试教,陪伴我的都有教研员和其他数学老师,他们总能根据多年的经验对整堂课从头到尾进行分析诊断,帮助我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为迷茫中的我指引方向。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地收获,反复的“磨课”中,有过困苦与彷徨,也有希望与欣喜。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上课老师的认真备课,听课老师的积极评课,求真务实、民主开放的教研氛围日趋浓厚。为我们年轻老师的成长搭建起了理想的舞台。

四天的“千课万人”学习观摩,心装得满满当当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是一门永远值得我追求的艺术。为了达到数学课堂的“简单”的境界,我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反思、再学习!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一次学习汇报的机会。也谢谢大家能够在忙碌一天后的疲倦中坚持听完我的汇报。

最后我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诗结束今天的汇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下载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千课万人”听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课万人听课汇报

    “西子湖畔,春意盎然;千课万人,受益匪浅;回归沂蒙,泽育花朵。”--------“千课万人”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观摩研讨课汇报枣沟头孙志慧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课......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张敏芝 11月,我们四位老师结伴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极强,许......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千课万人的听课感想 2011年4月6日,天气晴朗,我们一行四人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千课万人的行程。虽然是第二次去了,但是第一次仿佛还是个懵懂的老师,只知道一味去崇拜,一味去惊叹,......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走在学导的路上2011年4月19日—23日,我有幸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导课堂,很多专家老师都对学导课堂有自己的研究......

    千课万人听课心得(定稿)大全

    “千课万人”观摩活动 心得体会汇报 培训时间:2013年4月19——2013年4月22日 培训地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在4月下旬,我们去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

    千课万人听课随想

    相遇千课万人享受学导课堂 泽国二小王晓 千课万人汇聚了全国各省的特级教师,如窦桂梅、金明东„„也汇集了各流派的语文教学,如“厚重、大气、精致、灵动”的浙派风格„„此次......

    千课万人听课收获[范文模版]

    千课万人、思绪万千 天水市实验小学 李旭 一、我的反思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常发表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既不听话,又不爱学习。其实,这样的状况与我们教师自身的因素存......

    千课万人听课体验

    10月21日——23日,我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位一年级语文教师怀揣着对部编本新教材的好奇、对教育的使命以及对学生的责任共同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部编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