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谈点感想-发表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再认识
普立乡中心学校 高兴顺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教育事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教育是发展和兴国之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基础教育面广量大。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基础教育,即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
1、设施设备不足
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设备与以往相比有了质和量的发展,特别校安工程的实施,小学校舍旧貌换新颜。部分学校也配备了部分教学器材,如电子白板、电脑、电视、文艺和体育教学器材等。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设备依旧缺乏、落后、老化。与城市相比,农村小学配备率低,设施设备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无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严重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师仍旧沿用粉笔加课本的教学模式,一讲到底,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使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电子白板等,教师也不做或做不来课件。把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置之脑后。部分教师常年不读一本书、不参加一次继续教育培训,吃老本,这也制约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3、师资力量依旧薄弱,管理有待加强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发展迅速,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逐渐老化,新生力量不足,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欠缺。许多教师通过电大、三沟通、自考取得了专科、本科学历,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小学教学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的管理制度也有待加强。教师的综合考核仍以学生的考分为主,培训机制不健全,城乡教师之间未结成对子。
(二)发展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对策
1、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各学校应紧紧抓住校安工程、西部农村改造、薄弱学校建设等契机,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物质条件。从硬件和软件上真正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各级政府也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小学倾斜。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2、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两基”攻坚和“普九”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革是重中之重。农村小学的建设更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服务半径等问题。并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不合理的教学校点,整合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农村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让教师充血和加油,让教师“走出去”或“请进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让教师能够全员得到培训,并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为教学服务。建立长效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使得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到农村小学的教育中去,让教师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4、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制
农村小学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以单纯的分数来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的视角应从:重单纯知识评价转向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评价;从重教学形式转向重教学思想的评价。
终上所述,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师资流失、教师素质偏低、教育经费相对缺乏、教学设施陈旧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只有通过对农村教育现存问题的反思,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农村小学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会推动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篇: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浅谈农村基础教育
李鹏飞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财政和农村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下,面临着种种严重的困难,东西部及城乡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现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村 基础教育 现状 财政 两免一补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国教育的进程。
1.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占37.2%,每万人中大学生仅为4名。
到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94183所,其中城市23445所,县镇33420所,农村337318所,分别占全国的5.94%、8.48%和85.57%;小学在校学生有21351726人,其中城市3028051人,县镇3762044人,农村14561631,分别占总人数的14.18%、17.62%和68.20%;初中学校63060所,其中城市8747所,县镇16218所,农村38095所,分别占全国的13.87%、25.72%和60.42%;在校学生20703868人,其中城市3616176人,县镇6935778人,农村1015191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7.47%、33.50%和49.0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谈不上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乃至高等教育也只能是对少数人的教育。
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的要求下,全国“普九”人口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到2000年底,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5%,“普九”验收的县(市区)总数到达2541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56个)。这无疑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
2.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困难
在我国2005年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基本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教师工资由县乡政府和农民交纳的农村教育费负担,学校建设和设施由农民集资,学校公用经费向学生收取杂费。但直到现在,部分地区的学校建设费用等还是由农民承担。比如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某村的学校,在建设新学校的时候,村委会就是向农民摊派了建设费用。
到2005年底,小学理科实验设备、教学分组实验和图书达标学校占小学总数的比例分别是45.13%、39.93%和65.22%;普通初中理科实验设备、教学分组实验和图书达标学校占初中总校数的比例分别是72.74%、69.65%和75.15%。根据城乡教育存在的明显差距不难推断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现状。就算是有图书馆的农村学校,其图书大都是其他地区捐赠去的过时图书,大都不适合阅读,而且好多的图书馆完全就是形同虚设,更不用说那些价格昂贵的实验设备了。仅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瑞安希望小学为例,根据笔者2007的调查,本校的体育器材只有一个篮球,这能满足100多学生的体育教学需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像这样的现象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好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是相当普遍的,而城市中大多学校已经建设起了超标准的健身房。游泳馆等豪华设施。
乡村学校教师没有办公室办公,学生不得不挤在缺少课桌的危房里面上课。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为例,在2007年初,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里面,他们不是没有时间办公,而是根本就没有办公的条件,没有课的时候,其他老师又在教室里上课,根本就没有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只能是等到放学以后再做,学校的厨房和库房,还是8个老师自己集资盖起来的,老师在中午连一张休息的床都没有,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是8个老师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面办公。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大多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这无疑是给农村的教育发展雪上加霜。面对这种形势,使得农村不得不聘请工资较底的代课教师。这些代课老师所代的课程和其他公办老师的一样或者有些时候还比他们多,但是每个月,的工资却少的可怜。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武威市和白银市的部分地区为例,这些代课教师的工资每个月只有200——300元。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并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再加上农村大多数教师的相对年龄都比较大,接触并掌握新事物的时间相对较慢,采取的大都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好些小学配备的远程教育系统根本就没有用过,问其原因,都是不会,这一点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部分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调用也过于频繁,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为例,该校某班曾在一个月之内连续调换了数名班主任,并导致该班在一周之内没有老师上课,但是主管部门却只要的是学校的考试成绩。
大多地区的农村是以散居为主,这就给学校选址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而部分地区不注重规划,使得最终受罪的还是学生。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为例,该校有1/3的学生中午都不回家,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他们中大多孩子要走1.5小时左右才能回家,有的还要更远,早上到校的时候只能是从家里带一些馒头,中午放学后随便吃一些,营养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这对于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他们来说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教育仍将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危房改造、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高中教育发展的校舍建设高峰、代课老师问题、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投入,还将需要大批的资金,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
3.对于基础教育的相关建议
3.1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经费申报从严审批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后,无疑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可谓是深得民心。但是,与此同时,这也使得学校负责人失去了手中的部分权力,尤其是在教育经费方面。迫使部分人原来的习惯不得不彻底改变。甘肃省教育厅的某位领导与笔者谈及此事时,就说他在下面调研的时候,就有部分校长向他反映经费紧张,他就明确的告诉他们“那是因为你们以前的某些所谓的权力被限制了吧?”这就说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审批方面的重要性,必须要保证每一笔经费都能够用到该用的地方。
3.2各级政府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
虽然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了实处,但是在一些相对居住比较分散的地区,学生上学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像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张街完全小学这样的学校太多了,而且比这样的学校更突出的学校也是有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国家应该与各级财政联合在乡镇建设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不再让孩子每天都长途跋涉,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条件。
3.3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动,进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的教育经费不应只局限或者集中于某一地区或学校,要有公平性,并可适当照顾西部贫困地区,不能只顾一味的建设所谓的“示范性学校”,应更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可以规定城市青年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我国2007年初已确定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规定他们有义务在毕业后到西部农村进行一定年限的工作,我们对于这一政策的落实情况拭目以待。另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最终实现双赢。
3.4各级政府应组织形式多样的“一对一”帮扶,并加强管理机制 发达地区给予欠发达地区、省市县给予乡村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的这种尴尬现状,但一定不能“锦上添花”,而应“雪中送炭”。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例,该市就实行了“一对一”的帮扶,由市上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一个贫困地区的扶贫,该市农牧局就为平时仅有三个人办公的张街村村委会捐赠了大量的沙发、办公桌椅、床等办公用品,但与村委会一墙之隔的张街完全小学的教师却挤在一间小办公室办公,连一张休息的床都没有。这种情况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
3.5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步伐
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已于2006年基本在西部地区完成安装,这对于农村的基础教育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接受现代科技。
3.6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扬长补短、不断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确立,而这又更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绝对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既能走出课堂,又能学到知识,知识永远都不是“第二位”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第三篇: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问题是国家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行动起来,要求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而在此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应成为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发展农村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实告诉我们,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困难和不足。如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等。
2006年7月暑假期间,我们在安徽省团委的支持下,来到长丰县进行了以“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以长丰县为例来调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分工调查,我主要调查访问了长丰县的基础教育方面情况。调查了水湖镇、吴山镇、陶楼乡及双墩镇的基础教育,在长丰县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和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并参观走访了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同时深入农户家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民对基础教育的看法和认识。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长丰县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初步落实,逐步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方向转变,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也能基本到位,没有出现新的拖欠教师工资的状况;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得到改善。在过去的几年内,长丰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县”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使长丰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长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主要成就
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渐趋合理。
长丰县在过去几年里全县“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轻壮年文盲)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在规模和水平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长丰高考本科达线率29%,超过了全省22%的平均水平),幼儿教育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显露生机,民办教育乘势而上。到2006年,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48 所(含社会力量办学),其中:普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职业高中九所(社会力量办学7所),普通初中30所(社会力量办学4所),职业初中3 所,小学22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2所(社会力量办学47所)。
2、义务教育成效显著。
长丰县于1998年、2000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和复核。2005年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8%,初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6、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5、5%。全县现有基础教育学校267所,在校学生13、3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6、1年上升到7、6年,全县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3、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总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大幅提高。在“两基“达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基础上,县里多方争取50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面积14万多平方米,使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648950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4、2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4、22平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学校、培植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工作成效显著。长丰一中、长丰二中分别创省、市级示范高中成功,长丰朱巷中学、下塘中学已通过市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庄幕职中通过省重点职业学校复核验收。教育信息网站建设、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加快了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教
育教学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过程评估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4、2005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均超过1100人,达线率位居全市前列。
4、建设了一支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
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4%、82%、76%,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到专科、本科、研究生(含研究生课程班)水平的分别达到32%、29%、5%。全县有154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县骨干教师,12位教师被评为县委、县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出称号,124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市、县“教坛新星”称号。
5、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撤消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乡镇中心校、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转基本正常。
6、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做到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即全县教育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拔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平均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基本做到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当然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丰县农村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仍还非常落后,党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长丰县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农民的大部分小学无法按国家要求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而在水家湖县城里进行调查时我们看那里的一小、二小基础设施齐备、课程完备,电教化、钢琴等设施应有尽有。这里任课教师的生活、住宿条件也要远远好于农村,教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也高于农村。而在陶楼乡大堂村小学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情景,这里总共只有几十个学生和三个教师,刚到那里时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几间破旧不堪的小瓦房,教师只给学生上语文、数学及自然课。且一个教师有时会三门课兼代,教师的学历、水平与城市相比,都相差甚远。且因为教师的生活条件差,农村中小学也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2、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长丰县职业教育尽管起步早,但发展缓慢,规模不大,且招生困难,与推进县里提出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
3、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由于长丰县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加上“一费制”的实施,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尚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使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经费普遍不足,建设和发展经济严重短缺。
4、农村教师现状问题突出。
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学教师年龄平均超过40岁,很少有年轻的师范毕业生,因为条件的艰苦,许多年轻人不原留在农村任教。同时在农村中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他们大多去了高中,市内,也有一部分下海经商。有些学校老师流失过多,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不得不从小学借调年轻教师到中学代课。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具体走访了一些农户和学生,在调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另一种农村教育存在的困难现象即“农民工”的遗憾。
5、“农民工”的遗憾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因此,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通过对留守学生所作的专题调查,发现具体体现为:
(1)缺乏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得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在调查中,发现67.5%的留守子女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学校老师反映,从留守学生心理特征来看,其心理、性格、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具有与正常家庭学生所不同的特征,如胆小、任性、孤僻、恐惧、习惯于防卫别人等等。在专题调查中,不合群,喜欢独处的留守学生占25.5%。
(2)隔代抚养,老人力不从心。调查发现,留守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的占70%。由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调查中,26%的留守子女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无人辅导,占第一位;调查还发现,29.5%的留守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无人可问。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的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由于“代沟”现象的客观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这使得老年人更不易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留守学生的人格教育、道德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3)学校难和家长沟通,教育脱节严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家长外出,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大部分留守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他们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能力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与监护人或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4)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专题调查中,留守学生自认为自己的学习一般、较差的占61%。学生们将“学习无人辅导”列为造成自己学习成绩偏低的第一因素,占39%,将“生活无人照顾”列为第二因素,占23%,将“心里话无人说”列为第三因素,占13.5%。由于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社会诱惑等因素,导致留守学生厌学、逃学、退学等现象的发生。对自己的未来也相当迷茫。被调查的留守学生中有18%的人打算将来外出打工挣钱,不想继续读书。
(5)留守学生成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监护,使得留守子女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侵害的对象,同时也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道路。一些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一些孩子成了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
(6)父母行为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6、农村地区农民的教育观念开始有进一步淡薄的趋势。
不少农村家庭对供养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颇感吃力,而高等教育并轨以来,高额的高等教育费用更是让农村家庭难堪其受。另外,加上近些年大学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率低,使得农民子女上学“跳龙门”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父母支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招生就业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突出的表现就是辍学率升高,学生大都完不成九年义务教育。更不用说上高中了。另外,一
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收费混乱,教育乱收费,搭载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有的地方情况还较严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使不少村民对子女上学受教育望而却步,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教育的淡漠思想。于是大多就选择了辍学。许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出去打工了。
总之,近几年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认为只要各级政府能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思路,那么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速度是可以“提速”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统筹管理体制,切实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重点是要在人员统管、经费统筹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教学设施配备,要予以保障或倾斜。做到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设施得到合理更新,使农村基础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加大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督导与检查力度。特别是要针对农村基础教育中,挪用、克扣学校公用经费予以经常性检查,对老欠的教师工资进行一次清查,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另外,教师的“医保”,教师的看病就医等问题,也应有配套措施,着重落实。
3、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实和稳定师资队伍。一是要政府拨付师资培训经费,鼓励大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非学历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二是急需实行城乡支教、助教措施。城区的专业教师与骨干教师,必须轮流到农村中小学支教。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支援农村基础教育,又把城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带向农村的目的,同时对城区教师本人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锤炼。
4、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网点调整与统筹规划。做到统而不漏,筹而有序,全面规划,加强建设。在各乡镇应建立和完善一所或几所基础教育中心,有利于人、财、物的相对集中,避免重复投资和网点布局铺大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要降低教育管理成本,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益。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未来,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未来的哲学。古人云:无以教而不知荣辱。在我们全社会大力 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问题更是重要。人们应多关注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只有农村教育的发展了,才谈的上全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因为,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是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方面,是构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美好和谐家园的应有之义!。
思考长丰县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我们认为在今后发展中很重要的是如何把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农村基础教育中已形成特色的一些好的思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下去、延续下去。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培养大批有用之才,迎接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现状与出路
——基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的调查
电气1203潘林沛
摘要:从学校,学生,学生家庭三方面分析了一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从中发现,山区主要面临着师资,设备,资金短缺等问题。应增加政府对山区基础教育的支持,可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获得设备,增加师资来扶持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现状,出路
我国是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山区人口更是占了农村人口的大多数。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不仅关系到贫困山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教育的成败。因此,促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贫困山区的教育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就福建省的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山区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发现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关的合理建议,我在暑假期间对福建省的典型山区——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学校,学生和学生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现状
在未到达水门乡前,我曾预想过山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可当我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一切的预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实地考察后才能对一些情况下结论。
1、学校方面。
该学校的建筑和设备都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刚开始看到水门乡桥头村的小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我看错了呢。这个学校的一座建筑被很明显地分成了两部分。右边的一半看起来比较新(在询问过当地的人民后我才知道原来学校一半的建筑已经成为了村委会的办公场所),墙被粉刷成黄白各一半,而门用的也是家里常用的防盗不锈钢门,一看就知道这一半是后来特意装修过的;然而,再看看另一
半的建筑,就像刚欣赏过花红柳绿的西湖风景却在瞬间又被带到了黄沙漫漫的撒哈拉沙漠一样。那墙是用最简单的水泥筑成的,部分水泥已经脱落,甚至隐隐可以看到漆起来的砖头;那门是由最简单的木头制造的,漆在门上的绿色油漆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渐渐消失不见,露出木头最原始的颜色。这样简陋的外观让我不敢想象教室里面的情况。果然,当推开那扇古朴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同样的一幅“荒芜”的风景:教室的课桌也是由纯木头制作的,红漆已经消退得差不多了;椅子是最简单的板凳,我走进去感受了一下孩子门学习时候的样子,发现有些板凳还会左右摇晃;教室里的黑板看起来像是在墙上涂上了一层黑油漆,和我们现在用的磁式黑板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还有那个讲台,感觉就像是用几块木板简单的搭起来的,我根本无法想象老师站在这样的讲台前上课的情景。无意间看到了教室的地,虽然这是水泥地,但是上面已经是坑坑洼洼,从一个个坑里可以看到混泥土的痕迹。听当地的孩子说,要是下雨的时候,门前的坑总是填满了水,要是一不小心踏进去就只能忍受着湿漉漉的脚上课了。不过那孩子诙谐地说,日子久了我都很清楚那些坑的位置了,根本不用当心会一个不小心。
在看到这样的环境后,我询问的当地的村民和上学的孩子,才知道这个学校只有两个老师。校长除了要处理学校的事务之外,还得兼职老师的角色教数学这一门课。这就让我疑惑了:只有两个老师,怎么忙得过来教整个学校的学生呢?当地的高年级学生告诉我,在这个学校上课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三十个。平均每个年级就只有五个学生。上学的时候他们只分成了两个教室,一四六年级在一个教室,二三五年级在另一个,老师在一堂课里用让学生边上课边自习的方法兼顾三个年级的学生。
2、学生自身方面。
因为到达水门乡的时候是放假期间,学校已是人去楼空,我们只能直接到孩子们的家中进行采访。当地的孩子十分有礼貌,每次一进门就热情地招待我们,给我们端茶送水的。听说我们是大学生,都连忙用憧憬向往的眼神看着我们,还好奇地问我们大学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如电视视上看到的那样精彩。面对好奇童真的他们,我们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能对他们的说:大学生活真的丰富,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还能交到很多很多朋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像大姐姐这样去念大学的。
在大多数孩子们的家里,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课本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个简易的书桌上,还有一支笔也安静地躺在上面,我想这里的孩子应该是好学的吧。在询问过孩子后,证实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他们说: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不一样的任务让他们完成,有时是背诵一篇课文,有时是写一篇文章,并说一定要好好完成。我问:“那你们都好好完成了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当然有好好完成。”我想,这句话在童真的孩子里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真诚,那么实在。就是这样一个坦率的回答,更能体现他们求知上进的心。
但是在后来的谈话中,他们很多思想是我始料未及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认真学习的时候,他们都是斩钉截铁地说,好好学习成绩才能好,成绩好了才能找到好工作,以后才有出息。虽然这话很对,但是他们不知道一味地学习并不一定有出息。当问到为什么这么想的时候,他们都说这是妈妈跟他们说的。后来我们谈到了大山外的世界时,他们对外面陌生的世界竟然是既向往又胆怯。他们说,在他们的印象里,外面的世界是很复杂的,虽然精彩却有很多的不安全。他们知道山里的孩子在城里打工的艰辛,知道在外面打工的农民工很辛苦,工资却是很多行业中偏低的。所以他们才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不像农民工做苦力。当时我很纳闷,这样一段话怎么会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后来在和家长们的谈话中,我找到了答案。
3、学生家庭方面。
在和孩子们的谈话中,我发现他们思想的偏激。他们都很有上进心,但是这样的上进只是因为成绩好才会有出息。为了了解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深入地调查了当地孩子们的家庭。
在调查中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是以务农为主,80%的家庭靠的是爷爷和妈妈,而爸爸大多数出去打工了,一年中大都只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来。听妈妈说,孩子他爸每次回来都会告诉孩子在城里打工的不容易,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妈妈呢,也常顺着爸爸的意思时不时地和孩子说在家中种田的艰辛,让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家族世代被困在大山里的命运,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在这样的思想教育下,孩子们就自然而然生成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有出息。”的思想观念。
但是在后来的对山区孩子就业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山区的孩子通过学习而改变贫困的情况没几个。大多数孩子都是没上初中或是上了初中因为成绩太差或是家里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家或是外出打工了。虽然这里的孩子很有上进心,但是免不了现实的残酷,免不了命运弄人。
二、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调查山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后,对其现状进行了一定地分析。发现山区的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校的教学设备很不完善,师资力量尤其短缺。
在上文对山区学校的描述中,很容易能发现这一点。教室是孩子们上学的地方,更是一个营造学习气氛的地点,学校的教室坑坑洼洼,桌椅不完整,连一个好的上课的教室都没有,怎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氛围呢?我们知道,古有匡衡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凿壁偷光成就一番伟业。但是现如今有如匡衡一样的雄心壮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孩子毕竟是少数,面对山区孩子们的基础教育,怎能用“艰苦成就伟人”的观念,不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是有30多个学生的学校,两个老师又怎么忙得过来呢?先不说基础地上课很可能顾及得不周全,要是有些孩子比较顽皮,两个老师怎么管得过来呢?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两个在这里教书育人的老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
2、家庭生活环境艰苦,对孩子们的课外学习造成影响。
在之前的山区基础教育现状中已经指明,这里世代以务农为生。虽然家里的男人在外打工却得不到好的报偿。他们的收入只不过刚好解决孩子们的温饱而已,这里孩子除了要学习外还得帮助家里做家务或是干农活。这里的孩子大都早熟,虽然他们的内心拥有孩子的童真,但是在这一份童真中却多了一份成熟和懂事。他们放学回家要帮妈妈烧饭,洗碗,周末陪着爷爷到地里锄草,施肥······试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们如何在课外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呢?若是只有积极上进的学习的心,却没有时间将这份心付之实际行动,又怎样早就一番伟业呢?
3、山区人民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在对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好好学习的心。
但是却只是单纯地认为只有成绩好才会有出路,却忽略了除学习外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和父母亲给孩子们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爸爸在外打工,明白在外生存的困难,也知道要想和城里的孩子竞争就必须有好的成绩,所以他总是给孩子们灌输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思想。但是他却不知道,城里的孩子除了学习,还会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他们更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只是一味地学习,却不懂发展自身的其他技能。在加上山里的孩子成年在大山中不懂如何在外面的社会中生存,心理承受能力不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在上初中时无法与城里的孩子竞争,从而导致辍学回家有一定的影响。如若不能改变这种偏差的教育思想观念,山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创造一片辉煌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三、对山区基础教育出路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山区的偏远,一些政策无法在山区基础教育中得以落实,因此,要想改变山区基础教育的现状,改变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公共的努力。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山区的教育思想观念。
思想是一切动作的前提。这个山区虽然没有传统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是确实另一种“唯读书有用论”的偏激思想。通过调查我们知道这样的思想在这个山区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想矫正他们的思想,需要多方面的工作和引导。特别是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他们应当走访村庄,确实了解当地出现的一些情况和教育问题,正确引导家长除了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些是建立在山区有这样的条件的基础上的。因此,政府应该适当地给山区提供一些发展孩子课外能力的机会,帮助孩子们培养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2、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的设备条件。
条件的好坏有时能够直接决定结果的成功和失败。山区基础教育的条件太过落后很容易影响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了使山区的基础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政府可以加大对山区基础教育的资金支持,为山区的学校粉刷墙壁,修补地板,更换
课桌椅。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借助公益事业的力量,通过一定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山区基础教育的艰辛,鼓励他们献出爱心,为山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狠抓山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提高文化教育的先锋,是振兴教育的一支主力军。在这师资资源短缺的山区,加大师资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提高到山区任教的老师的工资,鼓励更多的教师到山区任教,从而给予山区孩子更多的教育方式。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人员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广大教师要树立敬业乐业思想。广大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奉献爱心的思想,扎根山区,安心山区工作,真正做到“以校为家”、“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转变后进生的工作,逐步树立起敬岗乐业的良好思想。同时,必须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尽快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总结:实施贫困山区小学教育是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摆在国家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只有正确地对待,合理地开展,才能把贫困山区小学教育搞上去,才能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自己走出大山的梦想。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希望,花朵的绽放能帮助祖国欣欣向荣。只有把基础教育搞好了,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改变国内占大多数的山区基础教育的现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大工程。
第五篇:农村基础教育调研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调研报告
系部名称:电力工程系专业:输电
年级:大一班级:输电1112姓名:冯鼎学号:201101090213 实践单位:村居委会
实践时间:2012年2月4日
实践目的: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相关情况和有关的建设方案
一、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匮乏
1、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又占多数,而且农村人员呈现居住分散、环境条件艰苦等特点,这为国家的教育投入设置了难题。这就像一张大饼,分的人多,分到的饼就少了。通过一味增加教育投入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又是与我国现有国情不相符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分好这张饼,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大难题。
2、农村基础教育中,教育资源分散,缺乏必要的整合。一方面,农村人口居住面广、分散,环境艰苦,由此带来了教学点设置多,而教育投入是有限的,必然导致各校分得的可利用资金就少,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办学规模小,不够规范等问题。同时,教学点多,也为教育编制带来了压力,出现了教师编制紧缺,教师工作量大,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但与之对应的是,学校生员严重不足,十个、二十个学生开一个班,甚至出现一个教师带几个学生的现象。以陈河镇20*年上半年为例,全镇共有中小学生约3600人,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各一所,村小5所,教学点2个,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共有学生2600余人,有的村小只有几十名学生,有的教学点出现了几个学生组建一个班的现象,学生人数少,教师工作量却没有减轻,包班的现象相当普遍。学校教育资源的分散缺乏整合,成为教育公平的又一难题。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也缺乏有效的整合。现在基本上呈现的是学校教育单兵作战的倾向,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根本得不到落实,留守学生问题、失学问题困扰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教育资源浪费严重。除了因为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带来的资源浪费外,还有就是教育中各种软硬件设施浪费严重。购置的各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电子器材散置或挪作它用,缺乏专业设备设施使用管理人才,使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无法被利用。
4、农村基础教育人才资源匮乏。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艰苦,待遇差,留不住人才。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辞职下海、通过各种途径的考调、跳槽,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奉献了一生而濒于退休的老教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城乡教师待遇的差异,导致农村教育留不住优秀人才,各种大中专毕业生、艺体院校学生根本不愿到农村任教,想方设法也要进城。据我所知,陈河镇中心初中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音乐课和美术课只能安排给非专业教师兼职代课,根本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二、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1、农村基础教育从业人员众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老的初中生、高中
生,他们奉献了一生大多濒于退体了;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在职或脱产进修取得文
凭的中专生,更多的是师范毕业的中专生,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这为教育、培
训带来了难度,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活力。很多农村教师年龄偏大,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知识更新较慢,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
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长期繁重而又重复的教学工作,让不少教师产生了精神疲
劳,工作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要知道教育不同于其它行业,它是针对人的事业,直接关系着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必要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又怎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呢?
3、各级各类基础教育人员培训、学历提高作用有限。教师素质的提高不能
一蹴而就,这绝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了,这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目前国家
实行了对中西部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体育教师培
训等多项培训,目的是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学历提高仅仅依靠一纸文凭更是流于形式,我认为,要提高教师
素质必须靠教师自己的进取和不断学习的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教
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自己。
4、教师群体文化匮乏。所谓群体文化,我认为是指一个群公务员之家
http://体所具有的能反映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它直接关系一
个群体在社会上的认同感。刚强、威武、纪律严明、不畏生死,这是军人的群体
文化,因而我们每当说到军人,就会想到用这些词语来赞扬他们。而我们教师群
体文化是什么,教师的特质又是什么,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恐怕难以描述。我们虽
然以各种形式来宣传要尊敬教师,可我们要尊敬的到底是教师的哪些方面呢呢?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少数教师耐不住那份清贫,经受不起各
种丑恶现象的诱惑,公然参加各种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从而影响了教师在群众中的地位。我认为要倡导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法律法规
或是大肆宣传就能形成的,关键还是要教师自己形成有值得社会认可的群体文
化,由此建立健康向上的教师群体文化,从道德、行为上规范教师行为,潜移默
化地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境界,使其真正成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师素质不高成为我国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应对呢?
1、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减少教育资源浪费。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短时期内不可能在教育投入上增加更多。因此我认为,减少教育网点,建设规范、标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目前农村很多教学点,有很多学校都
存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制度不规范等问题,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基本上
就是语文、数学和玩耍,其它的教学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而且很少的学生也要
占用学校编制。一个乡镇建立一两所规范、标准的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扩大
学校的办学规模,制订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制度,从而规范学校的教育行为,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将教师也集中到了一起,方便于各种管理和培训。
再者,由于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直接导致当前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匮乏。
当前外出务工热潮使大量的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由此带来的留守学生问题困扰
着各级政府。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方面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呼唤
社会教育的出现。将学生和教师相对集中,成立“留守学生之家”是一个很好的路子,这恰恰补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缓解农村师资薄弱的矛盾。“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我国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师资水平的差距,推行城镇教师、优秀毕业生
支援农村教育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
平的重要举措。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可以带动农村地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城镇教师、优秀毕业生支援农村,可以缓解当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突
出问题。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到农村支教,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磨炼和提升,也
是加强师德建设,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地
方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农村师资保障的长效机制;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交
流机制,提倡本县教师在城乡之间交流、村组之间交流;制定灵活的留人用人机
制,尽量解决优秀教师在生活、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要用感情、用政策、用
机会、用真心留住近些年到农村资教的优秀资教老师或志愿者。
3、规范教师培训,使各种教师教育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素质的提高是
一个终身过程,因此首先应让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调动全体教
师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的热情,要采取切实有效手段,抓好教师学历提高教育,尤其要加强短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培养,注重农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并逐步
使小学教师向大专化、初中教师向本科化目标迈进。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
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教师岗位业务培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适应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4、构建健康向上的教师群体文化,重塑教师形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
分利用学校的工会组织,在教师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和培训,品味古人“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感受世界各国优秀人物博大的胸
怀和深重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和思想境界,真正担
负起教书育人、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
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殷切希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果能立
足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我相信我国农村
基础教育一定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匮乏
1、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又占多数,而
且农村人员呈现居住分散、环境条件艰苦等特点,这为国家的教育投入设置了难
题。这就像一张大饼,分的人多,分到的饼就少了。通过一味增加教育投入的办
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又是与我国现有国情不相符的,所以农村基础教育更明显的显示除了其作用。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研,才真正的了解到农村基层教育的重要性,正是这种重
要性才使得教育有了现在的发展,人们的素质才有了现在的提升,生活越来越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伟大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