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革命精神 发扬优良传统
感受革命精神 发扬优良传统
——学校组织党员干部赴刘少奇、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校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7月5日,在校长关林柏、党委书记赵世平的带领下,组织学校近50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与开封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逝世处)参观学习。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焦裕禄纪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习近平、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李源潮等中央领导曾亲临纪念园视察,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弘扬焦裕禄精神。
在焦裕禄烈士纪念园里,大家面对焦裕禄同志的陵墓鞠躬致敬,深切缅怀为破解兰考“三害”而奉献毕生心血的焦裕禄烈士。接着大家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观看了焦裕禄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图片,缅怀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的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场面,真实反映了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高大形象。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大家的思路跨越了焦裕禄同志平凡而伟大的风雨历程,重温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都被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吸引和感动。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逝世处)位于开封市北土街10号院,这里原来是开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陈列馆座西朝东,大门上方馆名《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为薄一波题写。前院南北两侧培上有大型碑刻,分别镌刻有刘少奇同志《记共产党员的修养》手稿局部和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等领导人的题词。前厅门上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的《缅怀刘少奇》匾额。“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制造伪证,罗织罪名,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在开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1969年11月12日凌晨6时45分蒙冤致死,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然而,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刘少奇同志,他为中国人民建立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为了世代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现在他逝世旧址建立了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并将此处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基地。
跟随着讲解员,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刘少奇同志生前的照片,瞻仰了他的遗物,聆听了他的故事。在一个个有关他感人至深的故事里,感受着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对人民对党的无比忠诚的赤子情怀。
通过此次参观,党员干部对刘少奇、焦裕禄同志的生平、故事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立场坚定、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留下了深刻印象,极大加深了对党性的认识,增强了全体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激发了发扬先烈革命精神的决心和信心。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刘少奇、焦裕禄同志为榜样,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把这次参观学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把学校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继承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记建党90周年
肖硕 继承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迎来火红的七月,迎来中国共产党的90岁诞辰。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1921年7月,李大钊等中共创始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发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皈依,有了值得托付的领航人—— 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勃然相会,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八月南昌的一声枪响,给在迷惘、痛苦、彷徨中沉沦的国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遵义会议上那划时代的抉择更为苦苦寻觅救国道路的仁人志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一支人民的武装开始走到了时代的前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崇高的理想随时准备牺牲。白色恐怖吞噬了多少党员的生命,血雨腥风中倒下了无数的英雄。都说“从容赴死易,慷慨就义难”,在敌人的屠刀下,夏明翰发出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宁死不屈的呐喊;在反动派的刑场上,瞿秋白大声疾呼:“为革命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毅然为信仰而献身。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他们为了心中那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而捐躯赴国难,万古永流芳。二十二年的风雨征程,二十二年的浴血拼杀,皑皑雪山不会忘记,茫茫草地不会忘记,红色延安的孩子不会忘记,西柏坡的苍松翠柏不会忘记,那个在血火洗礼中诞生,始终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宗旨的政党。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镰刀砸碎旧世界的枷锁,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名字在共和国的星空中闪耀,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对党的忠诚托起了祖**亲那宁折不弯的脊梁。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那一声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可以骄傲的挺起胸膛。
和平年代,可曾记得雷锋同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铮铮誓言,他的名字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连在一起,他的笑脸同五星红旗下的晴朗连在一起,他二十二岁的年龄同中国共产党永恒的青春连在一起。他的精神教育了几代人,鼓舞了几代人,激励了几代人。无论是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改革开放的春潮,还是从千里冰封的北国到四季如春的南疆,在每一寸被镰刀斧头覆盖的土壤里,处处充满着生机,时时洋溢着希望!为铺就强国之路,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几代中华儿女挥舞着铁锤、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面对艰难险阻,共产党人绝不后退半步,面对坎坷曲折,共产党人永不动摇信念,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不朽的名字:他们是铁人王进喜,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献身边疆的“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抗洪勇士李向群;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铁草鞋书记杨善州„„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共产党人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大庆油田的灯火辉煌,才有长江大桥的飞架南北,才有两弹一星的直冲云霄,才有载人航天飞船的月球之行,才有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才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才能在北京奥运会上让世界凝听中国的声音,才能在上海世博会上让世界感受龙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深地为我们欣欣向荣的国家而感到荣耀、为我们不断求索、不断前进的政党而感到骄傲,更为能够投身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化建设而感到自豪。作为湖南军信环保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普通一员,我将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坚持“立足本职,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原则,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为公司场部的生产经营的有序运转作出自己的贡献,力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湖南军信环保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办公室这个舞台上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将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自身党性修改,严于律己,不断提升作为预备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党员先进性,将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机融合,渗透和体现在行政管理、文秘写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并以这些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来衡量和检验效果,把办公室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我将在公司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势而上,不断提升公文写作水平,为促进企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长沙城管》刊物编辑部文化版编辑、湖南军信环保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
第三篇:感受红色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
感受红色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
里庄小学 祖晓莹
生在沂蒙山,长在沂蒙山,从小,沂蒙精神便在父辈们的叙述中萦绕我的耳畔,让我铭记于心。沂蒙的精神在我的内心占据着极大的位置,激励着我开拓创新、奋勇直前。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同样,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
一、沂蒙精神之涵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沂蒙精神可谓感天动地。面对这片红色故土,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一)、爱党爱军。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具有生命危险的困难都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更何况是当前面对沂蒙经济社会的发展,沂蒙人民更不会后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于向恶劣的自
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正是这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
(二)、开拓奋进
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艰苦创业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
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九十年代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四)、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坚守道义,耿直忠贞,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
改革开放年代,王廷江放着“百万富翁”不当,甘愿将自己600多万的合法收入无偿献给集体……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二、沂蒙精神之践
(一)、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限无忠诚。蒙山沂水孕育了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 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这里还有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调》;这里还有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开国元勋陈毅、徐向前、罗荣桓、开国第一将粟裕、谷牧、罗炳辉、抗日英雄张灵甫、张自忠、刘震东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体,留在这一片片充满神奇和静谧的土地上。在沂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催人奋进、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至今让人无比动容!
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有20万人参军,百万儿女拥军支前,10万将士埋下忠骨,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在党的培养下,沂蒙精神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形成。这一时期,沂蒙精神内化为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和为祖国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奉献情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坚持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建起了江北最大的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电通电话,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创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奇迹,开创了沂蒙老区崭新的发展局面,充分体现了既继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又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毫无疑问,沂蒙精
神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它又不仅仅属于临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这个意义上,沂蒙精神也是山东的、中国的、世界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为人民所选择的信念,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人民诉求,引导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它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从对比中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得解放,这种信念引领人民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形成璀璨的沂蒙精神之花,形成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人民信念如一,认准了只有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党的方向成为人民的方向,党的道路成为人民选择的道路,党的事业成为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山东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山东发展一举跨入全国前列。回顾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事业发展的凝聚力;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沂蒙精神的重大时代价值,在于昭示我们,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激发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信念坚定,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是沂蒙精神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
(二)、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
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作为沂蒙儿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应该要学习前辈们的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破除唯书唯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思维惯性,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灵活运用政策,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好一切工作。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一沂蒙精神。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来弘扬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髓。沂蒙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弘扬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将沂蒙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继地发展沂蒙精神,不断赋予沂蒙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同志来临沂视察,欣然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的题词。孟良崮战役,沂蒙儿女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沂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永远牢记在心,结合工作实际,永远发扬下去。
《管子》中曾有过“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作为地地道道的沂蒙人,生长在沂蒙这片热土上,我深深的感
受到沂蒙革命区的“红色精神”。一首《沂蒙山小调》响彻天地,那优美的旋律,朴素真切的歌词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也让“沂蒙精神”如歌曲一样氤氲我们的心,让“沂蒙精神”站在时代的前面,引导着我们开拓创新,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巅峰
第四篇:感受红色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
感受红色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
——观《力量》有感
通过对《力量》的学习,沂蒙的精神在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激励着我开拓创新、奋勇直前。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历史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同样,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
一、沂蒙精神之涵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具有生命危险的困难都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更何况是当前面对沂蒙经济社会的发展,沂蒙人民更不会后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正是这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
开拓奋进,是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坚守道义,耿直忠贞,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造就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二、沂蒙精神之践
(一)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作为沂蒙儿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应该要学习前辈们的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破除唯书唯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思维惯性,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灵活运用政策,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好一切工作。
(二)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孟良崮战役,沂蒙儿女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沂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永远牢记在心,结合工作实际,永远发扬下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这次学习,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困绕心中许久的一些观点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第五篇:发扬五种革命精神
发扬五种革命精神
1980年12月25日
邓小平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多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启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
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
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
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并继续制定和完善各种符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和法律来清除这些影响。同时,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我们继续坚持同对我们友好的西方国家交往,继续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是必须在思想政治领域把上述的斗争进行到底。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