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感想1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优缺点,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快速发展
责任感
综合素质
为人民服务
【正文】:当初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迈进了大学的校园,从那一刻起我们不仅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更好的专业知识,还接触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上课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都比较喜欢这样的课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出色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通过大学这几年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海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从大一到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全球化的时代安全、08年以来的抗灾重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十二五规划等课题。在课下我们积极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在课堂上我们积极思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东西。
在学习课题08年以来的抗灾重建时,我们感想很深,同时也对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一个伟大的民族从哪里学习都没有从自己的教训中学习来得快。在应对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但在这些灾难中也暴露出了我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深刻的教训和重要的启示。多难兴邦,一个国家正是在遇到困难时,才更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精神,骨气,正是在遇到灾难时,人民才会更加团结。我们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文字课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性在客观上构建了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即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但是要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开展这项教育,来完全的展现这一特殊魅力是很难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形势政策教育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加强对形势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形势政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形式形势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读报纸、看新闻,也不是站在所谓纯客观、纯中立的价值观的立场上来讲评国内外某些重大事件。它需要我们大学生对这些事件不仅全面准确的了解,而且对它发生的背景、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向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理论分析,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来制定正确的政策。这就需要大学生有宽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经过形势政策的教育,大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政治方向以及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弥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之处,所以在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贫血,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造成的。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会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社会的归属感,从而弥补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二、正视形势政策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所面临的机遇随着全球化脚步的逐步加快,不仅给各国的发展拓宽了空间,而且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此机遇下,将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知识范围;将会更加丰富教育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二)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因此导致由激烈的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价值的冲突,从而也导致了国人对意识形态的淡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都是挑战。
三、加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建议
(一)合理设计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
1、内容设计上要把握好马克思理论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理的关系。马克思理论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统一,二者的关系实质上可以比作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是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意识的理论准备,也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政治生活中,立场是最重要的。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掌握观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为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兴趣。但理论教育还不能代替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以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这个“实际”具有现实性、鲜明的政治性和直接的针对性,可以使青年学生从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明确立场,从而逐渐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内容上的亮点。要明确国际局势、国家形势、地区形势、学校形势(招生、就业、校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等)以及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是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亮点。
(二)合理设计形势政策教育的教学方法
1、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于国际形势,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国际局势变化中“热点”,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因此,以讲解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热点”为切入点,对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会收到更为积极的教育效果。
2、改变观念注重教学实际效果。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形势政策教育教学中往往实行“单向灌输”,学生缺乏积极性、创造性,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要改变这些情况,观念上要转变;一是从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为讲求实际效果。二是从书本出发转变为从时代发展,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只有实现了观念的转变,才能出现教学的创新。另外,形势政策变化快,教育教学的任务重、要求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分析情况、理清思路、认准形势,提高讲解水平,进一步增强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势政策教育的授课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通常情况下,采取言语与情态(如手势、动作、表情、体态等)相结合的“人人”双向交流,比只有言语沟通的“人机”单向交流效果要好。但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更好,要应因时、因地、因人、因内容而定。此外,在授课中还可以辅之以课堂提问、讨论等,以突出重点,解决疑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交换各自不同意见和观点,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言时间,让同学们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平论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必要时还要继续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以及充分利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学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
虽然我们在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结束了,但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还在不断的变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会不间断的接触到形势与政策,不断的完善自己,更深刻的了解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的存在意义
首先,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走出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其次,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的信息。而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大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课程里,有老师给我们梳理当前环境下的国内国际形势,让我们对当前形势有个大概了解。通过课程我们在课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时事,了解国家重大政策。所以说,形势与政策课给我们起了一个引导作用,让我们去了解国家形势政策时更有针对性。
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他对大学生增强国家形势政策观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学生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心怀祖国,我们要付诸行动。从了解国家形势政策开始吧!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形势与政策
建国以来,通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建设是不能停步的,世界日新月异,发展浪头从不停歇。谁停步,谁可能就会成为落后的一方。要建设,那么就得对社会形势政策有所了解。而了解国家形势政策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各级官员的事情,还是每个公民的事情。每个公民都应该对国家形势政策有所了解。这其中,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青年群体。众所周知,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而大学生又是其中拥有无限潜能的一个群体。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世纪,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可谓是光荣与荆棘共存。生于盛世,我们是无限幸福,令人羡慕的;但同时我们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民族伟大复兴刚起步未走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未完全实现,这些伟大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肩膀。我们必须无所畏惧,奋勇向前,为祖国建设尽自己最大的贡献。毋庸置疑,在新纪元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青年们,责任重大啊!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拥有出众的知识和较强的个人能力,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但是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光有坚定信念还是不够,还得有切实行动,投身社会建设。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是否关心社会时事、国家形势、国际局势,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的理解这一道理。你们肩负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你们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你们要发挥你们的能力去推动社会,使社会向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话,你们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你们要完成历史重任必须联系到现实世界,联系到你所在的环境形势。并根据环境形势,社会政策去做选择、去献力量,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上面已经说明一二了。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很有必要从现在做起去关注国家的形势与政策的,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职业人生、我们的前程,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就当天课程谈谈
当天老师重点说到了,***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到了美国的重返亚太计划,也说到了中国周边形势,南海局势,钓鱼岛争端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了。201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提出,同年10月,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倡议出现。11月,党的十八届三年中全会《决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敲响。从战略的五大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核心)、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就提出这个战略确实是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在努力建设中国的同时带动相关国家发展,在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是在推动世界的发展,汇集众生。
最后
希望祖国能继续向前继续壮大,尽快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每位大学生都好好努力,都要学会关注国家形式政策,为以后投身社会建设作最好的准备!
软件工程1班
梁永健
201525060113 2015年12月20日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形势与政策感想
通过大一一学年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美关系走向问题便自然地为大家所关注了。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过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9~10%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才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经济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农村,现阶段农民依旧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抓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但是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却让很多人伤透脑筋,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但是此外更重要的是,在超过10%的速度拉动下,中国每年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才能勉强满足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低1个百分比,就会造成巨大的失业/待业人数。09年大学生,据估计会有700万人左右因未找到自己满意或合适的工作而待业。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是多么触目惊心!为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用真才实学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形势与政策课老师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那生动的语言,通过让我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当今国内与国际形势,引领我们在校大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帮助我们大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再者,印象深的就是老师让我们看的关于日本叫嚣“钓鱼岛”和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及修改和平宪法,钓鱼岛问题上,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国家践踏属于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实力也是正义地去维护国家主权!作为主权国家的我们中国,我认为我们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未来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尽职尽责,在有一天你可以对自己的良心说,我可以肩负起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认为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坚信形势与政策课成对我下半年的考研政治或其他课程的指导帮助一定会很大!
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形势与政策作业
姓名:苏晴
班级:创新自动1101
学号:111119021
5形势与政策课感想
满心期待的形势与政策课就在一次次的观看视频中而度过,虽然视频中的《七个“怎么看”》节目足够权威与精彩,但毕竟缺乏必要的直接交流与心灵共鸣。希望下一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能让我们一睹老师讲课的风采,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感知老师的思想,在激情澎湃的演讲中认知现今中国的真正的形势与政策。
现在就来谈一谈这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我的感想。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的感想。
第一部分:经济发展不平衡
当邓小平果断的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措施,中国大地就像吹来了一股春风,万物复苏,经济快速发展,处处都呈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中国大地上这样一副景象: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迅速崛起,一幢幢高楼耸入云霄;白天市井喧嚣,车水马龙,夜晚红灯绿酒,霓虹闪烁;人们衣着光鲜,时尚靓丽。但与此相应的是,我国中部的某些地区以及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却茅屋瓦房林立,道路土石堆积,白天是面朝黄土的生活,夜晚只能拿油灯照明,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蓬头垢面,因为西部的好多地方缺水到极致,平时的吃水都紧张,就更别提拿来洗脸洗漱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地区不平等。
中国是这么大一个国家,区域之间无论从地理上、自然资源分配上、受教育水平上都大不一样,中国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不平等;
二是城乡之间也有天壤之别。
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上海跟葡萄牙这样的发达国家是接近的,但是西藏和贵州只相当于非洲的纳米比亚或加纳这样的贫穷国家。
三是社会团体之间存在的差距。
中国像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都有很多的弱势群体,比如在中西部的妇女,她们所受的那种困难是普通人无法想像的,她们的丈夫都出外打工,她们既要担负抚养子女的责任,又要下田种地、照顾老人,在她们身上这种不平等是非常突出的。另外还有艾滋病患者群体等等。
这种经济体系是有危害的。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见得就能推动人类发展,经济发展有时候对人类发展反而是一个反作用,就像我国这种情况,虽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社会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财富越来越集中到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手中,而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困。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个经济发展是失败的。
所以为了尽量改善并避免这种不平衡情况,我们的政府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相应措施:04年,中央免收农业税,06年中央免除了西部地区学龄儿童学杂费,07年同样的政策落实到了中东部。同时,中央对农村的补贴逐步增长,由190亿到198.5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令农民拿着补贴种粮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央先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制度,户籍制度,福利制度,通过公共服务的基本相当使得城乡距离进一步缩小。同样,政府思想逐步开放,使民间的能
人涌现出来;西部大开发,依据本地资源开发资源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应当意识到,无论中国的经济如何发展,作为有着8亿农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提到“共同富裕”;作为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国,只有每一寸土地都富裕了,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然而政府的这些举措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政府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日渐完善,总有一天经济平衡发展能在这个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地上成为现实,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第二部分:教育公平问题
百度上这样说: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然而看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在我国社会日益凸显,逐渐上升为一个社会化的大问题。
经常看到各种报道山区里的孩子上不起学的新闻或者报道他们上学环境之恶劣的新闻,从中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危房,什么叫贫穷与落后,那些都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危言耸听,那些故事都是一个个真实存在于距离我们不远的祖国的某个角落的,应该说是它正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地方。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上学是极其痛苦和无奈的一件事,他们每天都在思考着怎样逃课而不被老师发现,怎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假期,而对于那些住在山区的孩子,上学该是件多么奢侈而又来之不易的一件事啊,他们渴望上学并珍惜每一节课。
同样地,我们看到,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宝马香车、吃着山珍海味、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就咸菜吃着馒头、穿着褴褛,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
种种显示无不彰显着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我想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
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
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各项条例条框,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由于各种经验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这时候中共的宏观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共应该切实为人民着想,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要做表面文章,而要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只有这样,中国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