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个月课改心得体会 袁馨
对课改的心得体会
袁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到博文学校已快接近本学期的尾声,虽说时间比较短,但对于我来说,我仍是收获颇多。现将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张主任对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指导与帮助。虽说我已毕业两年,可一直进行常规教学模式的我,对博文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太多的陌生,甚至可以说“一窍不通”。但通过这段时间跟着张主任后面的学习,让我一步步解答了心中的疑惑,同时逐渐掌握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还得到上讲台“练练手”的机会,不仅让我与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而且也让我对高效课堂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多得认识、更深得体会、更好得把握,为下学期直接进入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其次,每天除了协助张主任完成八(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之外,主要工作就是听课,听七八年级的语文课,每天三节。在听课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其他老师的上课模式、上课技巧,同时不同的老师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又给了我不同的教学启发,身在其中受益匪浅。
最后,八年级语文组的集体备课,也让我突破了之前的备课思维。在这里,大家在一起集体讨论所授课程,互相学习、借鉴,讨论中时常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不仅认真备教材,同时又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导学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按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使得学生学得更易、掌握得更牢,老师亦更轻松。
以上是我来到博文学校这段时间的工作小结,望领导多多指正。
2015/6/18
第二篇:课改汇报材料袁泽昌
课改汇报材料
东夏二中:袁泽昌
课堂是所有教学改革和教学理念的主要落脚点。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牢抓住课改实验契机,立足课堂,积极探索与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我校每个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活动,并以此为载体,搭建骨干教师成长交流的舞台。
(1)多层推荐。为给更多的骨干老师以课堂展示的机会,也为了引领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课改的热潮中来,我们采取了多层推荐的办法来确定公开课人选。即自我推荐、教研组推荐、教导处推荐相结合,尤其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公开亮相。这样一来,确实涌现出了一批有冲劲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自信地投入到了全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去。
(2)确保质量。作为全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改是主旋律,而质量是生命。为此,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的,同一教研组的,或者同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师,都投入到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中来;作为具有指导任务的教导处,也责无旁贷地参与了各位执教老师的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或是中肯地指出试教中存在的问题,或是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或是提供一些教学策略等。因此,在这些公开课活动中,执教老师的每一堂课无一不是精心设计及富有个性的:有的侧重展示教学活动的情趣化,有的关注学习过程的研究性,有的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些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让参加观摩的老师深感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魅力与活力。
(3)加强反思。如果说公开课体现外显性,注重对广大教师的示范作用,那么,教学反思则更体现内隐性,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极佳途径。凡是参与公开课展示的教师,教导处都鼓励其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或案例,然后将反思汇总到教研组进行讨论,再反馈给老师,使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得到提高成长。
4、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特别是容易实施的小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最主要的是我们所研究的小课题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课题研究性学习具体做法为:
(1)课题的产生。按学校确定的研究课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我们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对征集上来的课题以班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从生活实际中入手。
(2)选题和成立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便于操作,离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过程。我校主要以七(2)班学生为研究小组,在冯锁柱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3)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学生阅读讨论,然后制定出研究方案:课题名称——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具体的实施
步骤——研究的结果等,以上内容完成之后,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研究报告交流,报告交流会由学校统一组织。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能够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研究“真”问题,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锻炼了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课改实验推行以来,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给我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学生和课堂都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虽然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依然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
1、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难以操作。课改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看终结性的考试成绩,又要看平时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况且目前评价学生、评价教师都离不开中考这个指挥棒。只有考试制度改革了,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才能放开。
2、课堂教学的困惑重重。我们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而不应该是热热闹闹的课。新课改致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改,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了无穷的生命活力。然而我们发现有的课,放得很开,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有的课,学生活动积极,嘻嘻哈哈,又唱又跳,气氛非常活跃,但就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有的课,动不动就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海阔天空,说长道短,可是什么时候应该合作,什么内容应该合作,教师根本不去考虑,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髦的形式;有的课,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对此,我们深感困
惑。
3、课改教学时间难以把握。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分组探究、课外活动等,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时间。因此,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推行新课程改革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感到很困惑。
面对困难,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探索,结合我校实际将采取如下对策:
1、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有利于加强不同学科间、不同学段间的联系,拓宽学习领域,为顺利推进新课改奠定了基础。要遵循新课改思想,要创新培训和教研形式,要提高实效上下功夫,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开展“旧教材,新理念”教学实验,改革第一课堂,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开拓第二课堂,建立多元课外活动体系。实行“六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周完成一次有质量的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反思一个教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提供一份有个性的教案,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各校选配参加培训或通识培训中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新课程教学工作,加强新课改的探索和实践。
3、完善课改评价机制。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评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特别是在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
方面,缺乏可借鉴、可操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4、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要提高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学校现有的学习场所、活动场所,积极利用好资金,添置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设备。
在课程改革这一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上,我们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脚下的课改之路更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转变观念、丰富理念、坚定信念,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东夏二中:袁泽昌
第三篇: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四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高桥中学 周绪东
自从高桥乡初级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改以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课改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了我校课改新思路、新举措。我大胆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用探究式创新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并采用导学案备课模式进行备课。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因为教师的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与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情感和观念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优秀的教师一般更精通他与学生所共同使用的语言。要以学生最理解的语言传达思想和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善于用语言,眼神、手势与学生交心谈心。在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实验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四月份的红光乡中、八庙乡中、高桥乡中等兄弟学校的课改联谊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高桥乡中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在初中物理每章节前有一段导语,组织学习讨论交流你已经知道了那些内容、还有那些知识想知道。又如在教学中我先出示本节知识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探究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应需要那些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怎样进行实验、实验探究中要注意那些环节,然后教师指正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构建适合创新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知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应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从而浇灭了那些刚刚燃起来的“创新的火花”。为此,需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观,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
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桥乡初级中学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南江县高桥乡中
周绪东
第五篇:课改心得体会
课改的心得体会
南庄学校吕艳芬
我是南庄学校的一名普通的代课教师,在学校里,我担任英语、思品、美术等学科。在郊区的课改的几年里,我知道的不多,但自从参加学校工作后,了解了郊区的一些教学理念。主要有“标、学、讲、练、测”“八字方针”及“学案导学”等多种教学方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案导学,在一年中,我都在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作为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而学案导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此外,导学案还注重学生的小组之间的不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作为一名的普通教师,我感觉到新的教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经过原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新课程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继续遵循新的课改要求,努力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