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写作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几点感受。
(一)要端正态度。作为单位的通讯员无论是自愿争取的,还是领导指派的,既然在“其位”,就应“谋其事”。可能有人会觉得,治黄工作是干实在事,有实绩的,不需要写过多文字来宣传。但如果工作干得好,宣传也到位,不是更能让大家了解xx的治理与开发取得的成绩,更有利于治黄工作的开展吗?再者,相信我们当中很多通讯员本身就是办公室行政岗位,多思考、多采写新闻稿,对于我们自身素质提高和发展也极有裨益。
(二)要有淡薄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新闻宣传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如果没有淡薄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如果信心不坚定,不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难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的。
(三)要做到细心和耐心。办公室工作本来就头绪多、事情杂,工作任务繁重,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一部分,有时会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需要锻炼有条不紊地安排和处理好各项工作的能力,不能顾此失彼。新闻宣传工作由于面向的是公众媒体,任何一点的疏漏都会影响到报道的真实和严谨,进而影响到单位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繁杂细碎的工作中保持一份细心和耐心,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责任心。
(四)要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为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平时要做到及时了解新闻事实,及时写稿,送领导审核,及时送稿、发稿,这些序列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你用业余的时间去完成的,牺牲周末和假期时间是很正常的事,放弃了许多其他的个人爱好。所以,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是无法做好业余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
二、几点体会。
(一)多学。既要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又要学习治黄业务理论。对于党和国家关于xx事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对于系统内的业务范围、工作性质,我作为信息员都进行了虚心了解。特别是系统各科室兼职信息员报过来的信息,我都进行反复认真的阅读把握,尽力做到烂熟于心、手到擒来。一旦需要有关的信息报道,不至于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新闻写作不同于一般的文章撰写,既需理论的指导,也要经验的积累。工作中,我系统地学习阅读有关书籍资料,更多的是虚心向老信息员、材料员请教,摸索网站发稿的动态,把握用稿侧重点,提高用稿命中率。通过学习,切实树立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多想。是好搞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首要前提。发现一个新闻事件,头脑中就必须围着这个事情转。如何拟题,如何立意,选择什么角度,表现什么主题等等,都是要靠多想来解决的。可以这样说,一篇没有经过深刻思考就匆促而就的新闻稿,肯定称不上是好新闻。
(三)多问。对通讯员来说,在基层要捕捉到大的新闻,机会的确不多。这时,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多想多转,尽量抓住身边的“小事”来作文章,从这些“小事件”中来反映大主题。这样写起来不但容易上手,又能集中笔墨写出深度来。但是,在动笔前,我们就应该在采访上多下功夫,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虚心向一些专业人士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要想及时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不耻下问,了解事情的真相,从而挖掘出新闻的价值,写出有宣传报道价值的新闻。
(四)多写。许多通讯员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长时间不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所以经常提笔,对锻炼写作能力是有直接帮助的。但是,“手勤”也是很难做到。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记得刚从事文秘工作的时候,由于刚到新的岗位,每天总是忙忙碌碌,除了起草公文和整理材料外,白天几乎很少有静下心写新闻稿件的时间,一连两个多月,没有一篇稿件见报或被网站采用。为了扭转这种“颗粒无收”的局面,我积极向老同志请教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每天加班加点到深夜进行写作练习。就是勤写,多练,经常动笔,久之就会熟能生巧。
第二篇:新闻写作体会
新闻写作体会
(此文是我在近期一次培训班上的讲稿,请大家批评指
正)
在座的各位,有一部分我熟悉,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我不认识。为了让大家对我有个初步了解,我想用我2005年《承德日报》创建60周年时的一篇征文做一下自我介绍,这篇征文发表在2005年8月5日的《承德日报》第2版上,题目是《承德日报,让我不断进步》。下面是征文的全文内容,我给
大家念一下:
学生时代,作文一直是我的强项。记得还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写的作文就曾被初中语文老师拿去给学生当过范文。上初中后,我的语文老师是《承德群众报》的通讯员,这让我崇拜的不得了,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通讯员。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尝试着给《承德群众报》投稿,1985年9月我到承德财校上学后,仍锲而不舍地给《承德群众报》投稿,在校两年间,终于有3篇‚火柴盒‛见报,这让我欣喜不已。记得那篇首次见报的不足百字的‚火柴盒‛,曾激动得我翻来覆去地看了不知多少遍,那张稿费金额仅为1元钱的稿费通知单也好长时间没舍得去支取。
就是凭着这3篇‚火柴盒‛,1987年7月从承德财校工商行政管理班毕业时,在同时毕业的本县其他几位同学都被分配到工商所的情况下,我‚有幸‛被安排在兴隆县工商局办公室做文秘工作。自此,向《承德群众报》投稿便成了我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见报稿件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从认真揣摩每篇见报稿件与原稿的区别中,见识和学习了编辑老师们的‚功力‛,也使自己的写稿水平不断提高,我的见报稿件也逐渐由‚火柴盒‛向‚豆腐块‛乃至更大篇幅发展,并于1989年先后在《承德群众报》发表了两个‚头版头条‛,一篇是7月15日的《兴隆县工商局实行说情登记曝光制度》,另一篇是9月26日的《兴隆县工商局廉政建设实行‚三三制‛》。两个‚头版头条‛让我‚名声大振‛,也让我的单位‚出尽风头‛——兴隆县工商局抓廉政建设的做法引起了当时的地区工商局和省工商局的关注,在当年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交流会上,兴隆县工商局介绍了经验。这是兴隆县工商局首次在全省会议上‚露脸‛,领导对我自然赞赏有加。《承德日报》使我逐渐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同志们的认可。
《承德日报》的精心栽培,不断增强着我的写作信心,也使我逐步具备了向大报投稿的实力。在《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中国工商报》等媒体上不时有稿见报的基础上,2001年我又‚敲响‛了《法制日报》的‚大门‛。那年我针对兴隆县工商局在查处电信局不正当竞争行为时遭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碰撞‛问题,写下了《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兴隆工商查处电信垄断遭遇尴尬》一文,投给了《法制日报》,《法制日报》于当年6月6日发表,并就此事件在全国展开了长达半年的专题讨论,随后《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也先后对事件进行了报道。2003年1月2日,我被调到市工商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这使我有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2003年10月22日我在《法制日报》发表的《工商局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复议案件由谁受理》一文再次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2004年2月25日《法制日报》以《工商垂直管理下 复议管辖难题待解》为题,用整版的篇幅对此文引发的争论进行了追踪报道,使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复议管辖问题引起了国务院法制办的关注。2003年、2004年我连续被省工商局评为全省工商系统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
回顾18年来的工作历程,是《承德日报》帮我一步步走向成功。值此《承德日报》60周岁之际,我要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您,《承德日报》!
通过以上的自我介绍,我们就算是熟悉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说法,是指所有新闻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说法,是仅指消息这种文体。在各种新闻文体中,消息是主体,尽管通讯和特写等文体的篇幅一般都要比消息大得多,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消息的延伸和补充,是为消息服务的。说消息是新闻的主体,理由和根据有三:第一,从登上报纸的先后次序看,凡在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时,首先见报的是消息,它最迅速地把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告诉读者,然后随之而来的是通讯、特写等其他新闻文体;第二,从报纸版面头条地位的比例看,每天报纸新闻版的头条,十有八九是消息而不是通讯、特写等其他新闻文体;第三,从见报的绝对篇数和总字数看,情况更是如此,消息的篇数和字数,比通讯和特写等新闻文体相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多年来,我写新闻所涉及的文体基本上都是消息,特别是在《承德日报》上发表的稿件几乎全是消息。所以,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新闻写作体会,也可以说主要就是消息写作体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9 12:06:31编辑过]
收藏 分享
版主发表评述只属个人见解,回帖答复内容仅供参考。
回复 引用
报告
lsc2866 2# 发表于 2007-8-9 09:39 | 只看该作者
认证会员
一、要提高
帖子
892 积分 3057 威望 2 点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1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7 最后登录 2011-7-28
上稿率,必须在制作标题和导语上狠下功夫
标题,大家都知道,就是新闻的题目,它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导语是新闻的开头,即新闻的第一自然段,它要求把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揭示出来,让人“一睹为快”、“先睹为快”。通过刚才的自我介绍,大家已经知道,我写新闻稿应该说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但说实话,真正认识到标题和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几年。以前写的标题可以说都相当幼稚,基本上都是信息式标题,就是一行式标题,尽管在1989年的时候在《承德群众报》上也上过两个头版头条,但见报时的标题都是经过编辑精心
修改过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7月15日的那篇,我投稿时的标题就一行,《兴隆县工商局实行说情登记曝光制度》,但见报后的标题成了三行——《谁不坚持原则就给谁亮相——兴隆县工商局实行说情登记曝光制度——群众赞成地说:这一招实在高!》我看到这个标题后,也感觉到眼前一亮,但当时只是很佩服编辑的功力,没意识到自己应该在标题上多下功夫。虽然受此影响此后我也偶尔地制作出过几个还算不错的标题,但却始终觉得标题好赖无所谓,当然自己能够做好更好,即便自己做不好,只要新闻素材好,编辑想用,他自然就会去把标题制作好。所以很多年我一直没有把标题太当回事。
确切地说,是在2000年5月参加《中国工商报》通讯员培训班时,我才真正认识到了标题和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培训班有一个内容,参观编辑部并与编辑交流。当我们到专题部主任刘忠学的办公桌前与其进行交流时,刘忠学指着办公桌上的一个文件筐和地上的一个废纸篓说:“我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稿件,不可能每篇都认真看完,打开稿件后我先看标题和导语,看着有点意思的,我把它放在办公桌上的文件筐中,以备采用;看到标题和导语没有一点新意和吸引力的,我就直接把它扔到地上的废纸篓里了。”他说:“放在文件筐里的不一定全部能发表,还得经过精挑细选;但扔到废纸篓
里的当天就被当作垃圾收拾走了,肯定就没有任何发表的机会了。”这对我触动很大:原来标题和导语这么重要啊!费劲扒拉地写出来的稿件,很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和导语,最终落得个编辑连看都不看一眼的结果。这也太冤了!打那以后,我开始在标题和导语上下功夫。事实证明,成效十分明显。参加培训班以前,我仅在《中国工商报》发表过2篇小短讯:一是1998年11月5日第2版的《兴隆铲除制假“八品香”瓜子等黑窝》;二是1999年12月2日第2版的《兴隆查获一起违法经营光盘案件》。但培训班结束后,在2000年剩下的半年时间里,我就在《中国工商报》发表稿件14篇,向《承德日报》的投稿几
乎达到了百发百中。为了让大家认识到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例1、2000年,兴隆县城6家服装干洗店联合限定经营价格被兴隆县工商局查处,如果在以前,我投稿的时候,标题十有八九会简单地写成《兴隆县工商局查处一起联合限价案件》,但我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后,没有这样简单地处理,而是制作出了这样一个标题:《价格涨落市场定
联合限价法不容——兴隆查处联合限价》,标题出来后,自我感觉很满意,稿件投出后,果然很快在多家报纸发表——《河北经济日报》20006月20日、《北方消费报》2000年6月26日、《河北工商报》2000年6月28日、《中国工商报》2000年8
月1日、《承德日报》11月1日。
例2、2000年兴隆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出具虚假证明为大杖子村村民薛某办理国有企业营业执照,我把标题制作为《本是个体经营 愣充国有企业——兴隆县工商局查处一起“假国有”案件》,在以下媒体发表——《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7月19日、《承德晚报》2000年7月21日、《中国工商报》2000年8月22日、《河北工商报》2000年9月2日、《承德日报》2000年11月8日。
例3、2001年兴隆县工商局实行首问责任制的标题是这样的:《“首问到你”生责任 “管不到位”要追究——兴隆对群众禁说“不”》;导语是这样写的:“不管是不是自己或本
部门的职责,只要来办事的人先问到了你,你就得负责帮他把这事‘管到位’,否则就要追究你的责任。这就是河北兴隆县工商局目前正在全系统大力推行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的‘首问责任制’。” 在2001年10月1日《中国工商报》发
表。
例
4、兴隆县工商局推行工作日志制度的标题是这样的:《过去喝茶聊天 如今主动做事——兴隆工商局推行工作日志制度懒人勤快了》;导语是这样写的:“在兴隆县工商局,如今的干部即使是没有领导去督促,也没有再敢混天度日的了。因为,如果一天下来,你真的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喝喝水、聊聊天,而确实没做什么实际工作的话,那么,下班前当你
翻开工作日志准备记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的时候,你就会为‘往上写点什么’而发愁。该局在全系统推行的工作日志制度达到了‘让干部主动找事干’的预期效果。”在2001年6月7日《中国工商报》和9月19日《承德日报》发表。例5、2004年市工商局推行初犯不罚制度的标题:《罚款不是目的 知错改了就行——市工商局推行十项违法初犯不罚制度》;导语:“人们都希望法律和规则被执行。在有些领域该罚的就得罚,否则,不足以形成约束力;但在某些领域,‘不罚’的力量或许会更大。市工商局今年推行的十项违法初犯不罚制度,就体现出了执法中的浓浓人情味。”在《承德晚报》2004年7
月3日、《承德日报》7月4日发表。
例6、2004年市工商局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标题:《“六查六看”防伪劣 “五道堤坝”强监管——市工商局打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新战役》。在2004年7月16日《承德日报》发
表。例7、2006年隆化县局闫振海提供了一篇处罚为传销提供场所的信息,我把他写成了一篇新闻稿。标题:《贪图蝇头小利 领来大额罚单——隆化重罚为传销提供场所者》;导语:“只为得到300元和1500元的房屋租金,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刘某和赵某就置法律于不顾,分别将房屋出租给传销者使用。近日,二人双双收到了工商部门5万元的罚单。”在2006年9月27
日《中国工商报》
发表。再看在报纸上发表的几个新闻标题(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一个
例子): 《承德晚报》2000年12月4日2版头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者没了“安稳床”——兴隆县工商局实施错误诫勉制度》;《承德日报》法治周刊2001年6月19日1版《该立案的必须及时立案 不该销的不得违法销案——兴隆县工商局出台行政处罚立销案制度》;《承德晚报》2002年3月1日1版《节后上班照镜子 严于律己树形象——兴隆工商局整顿家风》;《承德日报》2003年1月21日2版《加强廉政教育 狠抓市场管理——市工商局节前连念“紧箍咒”》;《承德日报》2004年4月8
日2版《“红盾护农”涤荡田间污垢——市工商局整顿农资市场》;《承德日报》2005年9月6日2版《消费者的“保护神” 违法者的“大克星”——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系统维护消费者权益成果丰硕》;《承德日报》2006年1月17日2版头条《发展指标增长 规模实力增强 三产发展迅速 效益显著提高——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四大特点》;2007年3月19日头版《非法农资不上市 伪劣农资不下田——市工商局打响春季“红盾护农”专项战役》。
这几年,我对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的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标题一定要努力做到具体形象,新鲜活泼,生动引人,通俗易懂,而且琅琅上口,使读者一看
一读之后,即能对它产生感情,对阅读新闻产生兴趣。同样,导语行文也要力求简洁、生动,具体形象,富有魅力,让人“睹”得方便,接受得快。就是说,要让读者一接触这个开头,就被吸引住,在尽速地了解新闻的主要信息后,立即想深入了解新闻的全部内容。标题和导语符合了这些要求,就不愁编辑不用。
版主发表评述只属个人见解,回帖答复内容仅供参
考。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3#
lsc2866
发表于 2007-8-9 09:41 | 只看该作者
二、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
从五个方面讲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从行政执法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发现和挖掘新闻。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例1、2001年,兴隆县工商局根据举报,对县电信局强 制用户购买和接受其提供的相关商品和服务的行为进行了调认证会员
帖子
892 积分 3057 威望 2 点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查取证,但经查阅《电信条例》才知道,工商机关已经无权查处电信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了。在一般情况下,事情到此似乎该结束了,案子都查不下去了,还谈什么新闻啊。但我恰恰从这一事件中发现了新闻点,写出了一篇在全国引发讨论的重大新闻。标题:《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兴隆工商查处电信垄断遭遇尴尬》;导语:“随着国家工商总局‘四月反垄断风暴’的发起,近期不断从新闻媒体上获悉京沪闽滇等地工商部门纷纷高举反垄断利剑,全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垄断专项整治活动,且其中都把社会反映比较突出的电信行业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殊不知,2000年9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已将电信116 小时 企业的垄断行为统统划归电信主管部门主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无权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注册时间
此进行查处。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工商局今年在查处电信垄2005-12-27 断行为时就遭遇了这种尴尬。”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我写到:最后登录
2011-7-28 “在反垄断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居然出现了这种肢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象,这是严重违背民心民意的。有关人士认为,在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前,应尽快恢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电信垄断行为实施监管的权力,要想恢复这一权力目前有两种办法:一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第二款,把第二款中的‘行政法规’四字去掉,即把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二是由国务院修改《电信条例》,在《电信条例》第七十二条和第七十五条中加上‘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查处’的内容。倘不如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对电信行业的垄断行为,就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了。”这篇文章在《法制日报》2001年6月6日发表。《人民邮电》报6月15日发表江苏省徐州市电信分公司贾广兵《并非电信自家事 皆因执法有分工——与梁先生商榷<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一文》,反驳我的观点,并质问我“何必‘拔剑四顾心茫然’呢”;6月20日,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曙宏在《法制日报》发表《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权不宜肢解》一文,支持我的观点。一场全国性的争论就此展开。6月27日、7月4日《法制日报》以《“近亲”监管带出“垄断”话题——<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一文引发的讨论之
一、之二》的形式集中刊发了全国各地的讨论稿件,9月26日、10月10日又先后两次刊发。《法制日报》组织的大讨论引发其他媒体关注,《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先后参与报道,2002年3月28日《河北日报》又以《一篇文章引发一场讨论——兴隆提问“近亲”监
管》为题,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
例2、2003年,兴隆县政府受理一起不服工商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案件,兴隆县法院以此为由拒不受理兴隆县工商局的强制执行申请。针对此事件,我写了《工商局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复议案件由谁受理》一文寄给了《法制日报》,并附信一封,期盼《法制日报》请专家或权威部门作出解答,《法制日报》十分重视,于2003年10月22日发表了这篇文章,并同时发表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小军的专家点评文章《行政复议管辖的制度基础——行政隶属管辖》,支持我的观点。这篇文章的发表,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引起了各省法制办的强烈反应,2004年2月25日《法制日报》以《工商垂直管理下 复议管辖难题待解》为题,用整版的篇幅对《工商局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复议案件由谁受理》一文引发的争论做了追踪报道,刊登了各省级政府法制办与杨小军教授我们俩的观点交锋情况;3月24日,《法制日报》又发表记者文章《“复议管辖之争”非解决不可了》,呼吁国家尽快就省以下垂直管理机关的复议管辖权问题出台权威解释。此后我一直没有中断对此事件的关注。2005年10月12日我又在《法制日报》发表了《“复议管辖之争”承德再起波澜——承德市工商局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立法解释》一文,2005年12月22日我又在《法制日报》“我说立法”栏目发表了《省以下垂直机关行政复议管辖权应进一步明确》一文,2006年9月18日,我又与《中国工商报》记者喻山澜合写了《行政复议管辖之争困扰工商执法——从河北江苏几起行政复议案件看明确工商行政复议管辖权的必
要性》一文在《中国工商报》内参上发表。
从上大家可以看到,对一个事件的关注,能够写出多少篇稿件。也许大家会说,你举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大事,我们很多人一是轻易碰不着这样的题目,二是有时对法律法规研究的不透,所以要求大家都写出这样的稿子不太现实。我也承认这个说法。但其实从日常的一些小事中,我们同样能写
出好新闻。下面,我就说说这方面的体会。
(二)从行政处罚案件中发现和挖掘新闻。现在,每个县区工商系统差不多每年都得查办几百起案子,这些处罚决定书是很重要的新闻来源。有关一些大案要案的报道,很容易被媒体采用,这一点我就不再多说。但大案要案毕竟是少数,我重点说说如何把那些看似不大的案子,写出新闻来。
其诀窍就是要选好写作角度。举例说明:
例1、2000年,兴隆县兴隆镇居民周某,自筹资金154万元,在自家的土地上建造一处商品楼对外出售,被工商局处罚款5000元。就房地产案件来说,这个案子不算大,情节也算不上严重,但这个案子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商品楼是建在“自家土地上”,这就找到了一个好的新闻角度。我的标题是这样写的:《自家地上建楼卖也得守规矩——兴隆县工商局查处一起违法经营房地产案件》;导语:“本以为‘在自家的土地上建栋商品楼出售,没有必要到工商部门办什么手续’的周某,近日收到了兴隆县工商局执法人员送来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此稿在2000年12月9日《河北工
商报》、2001年2月7日《承德日报》上发表。例2、2000年,兴隆县从事果品加工的个体经营者兰某在山楂汉堡外包装上印制伪造的厂名和“中国制造”字样,被兴隆县工商局没收销货款6000元,另处罚款1000元。应该说,这个案子也不大,但这个案子的特点是当事人拉大旗做虎皮,虚张声势。于是我这样制作了标题和导语。标题:“伪造企业名称 乱用中国制造——兴隆县工商局查处一起制售冒牌商品案”;导语:“兴隆县从事果品加工的个体经营者兰某,在自己产品的包装箱袋上印上伪造的假厂名和‘中国制造’字样,本想以此壮壮门面,扩大产品销路,没想到却受到了工商部门的严厉处罚。” 此稿在2000年10月11日《河北经济日报》、10月24日《中国工商报》、10月2
5日《承德日报》上发表。
上面举的两个案子,就都不算什么大案子,但因为角度
抓得好,所以仍然能够写出好的新闻。
(三)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和挖掘新闻。也举两个例子:
例1、1999年,兴隆县工商局在接连收到数封一自称“上海桑塔纳轿车保养箱服务处”的“售后服务函”后,向该处订购了专用保险箱一套(内含28种常用易损件)。兴隆县工商局收到保险箱后,发现包裹寄件人地址栏写的虽是“上海桑塔纳轿车保养箱服务处”,邮政编码写的也是上海的邮政编码200680,但邮戳上显示的寄件地邮政编码却是我省清河县的邮政编码054800。兴隆县工商局对货物产生怀疑,向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传真查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复函称,该公司从未派人或用信函向兴隆县工商局推销配件,更未设立“保养箱服务处”等类似机构,这纯系违法分子冒用伪造证件、公章及发票等进行诈骗或敲诈勒索的违法行为,目的在于高价销售假冒伪劣配件以牟取暴利。复函还介绍说,清河县及相关地区不少人一直在进行上述违法活动,被假冒的企业包括上海大众在内的全国近20家主要汽车制造厂家,已有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兴隆县工商局据此拒付货款4847.8元,并向“服务处”发函说明了拒付理由。按说像这类事情,现在比较普遍,我们又没有上当,这件事也就可以这样过去了。但我从中发现了一个新闻点,那就是:工商局是打假的,居然向工商局卖假货,可见售假者胆大包天,我觉得应该提醒广大桑塔纳轿车用户注意。于是我马上写了一篇稿件,标题是:《不法分子好大胆 假货卖到工商局》;导语:“兴隆县工商局提醒广大桑塔纳轿车用户注意:清河县及周边地区假冒上海大众名称推销假冒伪劣轿车配件活动猖獗,违法活动遍及全国,请切勿上当受骗。”此稿很快在1999年9月21日《河北经济日报》发表。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在工商局已经拒付货款,《河北经济日报》已经发表了文章之后,那家所谓的“上海桑塔纳轿车保养箱服务处”仍然接连不断地向兴隆县工商局发来信件,继续推销这套产品。我一看,又有稿子可写了,于是我又写下了一篇,标题仍然是《不法分子好大胆 假货卖到工商局》;导语做了改动,是这样写的:“尽管当今社会制假售假的违法活动十分猖獗,但如果你听说有不法分子竟然向工商局卖起了假货,你还是肯定会大吃一惊的;如果你再听说这些不法分子在制假售假违法活动被工商局戳穿后居然无动于衷,且仍‘不厌其烦’地继续向这家工商局接连发函推销同样的假货,那你就该为这些不法分子的胆大包天而感到不可思议了。然而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还真让兴隆县工商局遇上了。”《中国消费者报》2000
年8月12日、《承德日报》9月8日发表。例2、2002年临近春节的时候,市局统一给各县区局下发了两本廉政方面的书,我觉得有新闻可写,于是写了一篇稿件。标题:《兴隆县工商局给干部送廉政“年礼”》;导语: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在这年味渐浓之际,兴隆县工商局不是忙于给干部职工发钱发物,而是向全系统各科、室、队、所及广大干部职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市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市人民检察院编印的《反腐倡廉预防为本》一书和省工商局编印的《党风廉政法规资料选编》”。这篇全文不足300字的新闻稿很快在《承德日报》(2002年1月22日)、《中国工商报》(1月29日)上发表、2月
4日新华社发了通稿。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发生在日常工作中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培养新闻敏感
性,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版主发表评述只属个人见解,回帖答复内容仅供参考。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lsc2866
4#
发表于 2007-8-9 09:44 | 只看该作者
(四)从各类汇报总结材料中发现和挖掘新闻。以市局2006工作总结和市局吕东明局长在2007年全市工商行
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例:
例
1、从市局2006年工作总结中我共摘选出6篇稿件,认证会员
帖子
892 积分 3057 都已在《承德日报》上发表,分别是:2007年1月17日第2版头条《为农产品牵线找婆家——市工商局“经纪活农”工程成果丰硕》;1月24日第2版头条《给农民戴上护身符——市工商局大力实施“维权保农”工程》;1月28日第2版《让农产品成为香饽饽——市工商局大力实施“品牌富农”
工程》;2月5日头版《实施政策扶农工程 威望 2 点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116 小时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开辟注册绿色通道——市工商局为农民铺筑生意路》;3月
12日头版《整治出重拳
红盾显神威——市工商局去年查案2万余件,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3月12日第3版《“12315”成为消费者保护
神》。
例
2、从2007年1月30日吕东明局长的工作报告中写出3篇稿
《发挥职能优势 日头版《紧扣百姓生活
体现以人为本——市工商局确定2007年市场整顿重点》;
3月12日第2版头条《发挥职能作用
服务第一要务——市工商局制定措施力促经济发展》。
每个县区局年底都要写总结,每个股室队所也都要写总结,包括平时也不少写各方面的汇报材料,大家千万要注意
从中发现新闻素材,不要浪费了这些宝贵的资源。
(五)从读报中发现和挖掘新闻。举例: 例1、2001年12月12日,《中国质量报》发表了一篇
文章,题目是:《县电力局无端搜刮民财
质量技监局查处竟成被告——涉县“电表”一年吞掉农民十六万》,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此案的答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真研究之后,产生了对地方性法规的深层次思考,于是我写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地方法规不规范
基层执法好为难》,文章开头我写道:
件,也都已在《承德日报》发表,分别是:2月14日第2版2005-12-27 2011-7-28 提高服务水平——市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工作》;3月1
1据报道,2001年‚3〃15‛期间,河北省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群众的投诉和举报,反映电力部门在收取电费时,除按实际用电量收取电费外,每只电表每月另加收一度电费(即电表自身损耗费,简称表损),增加了农民负担。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稽查执法人员到部分村庄进行了调查核实,发现县电力局所属10个供电所(站)在2000年4月至2001年2月仅10个月的时间内,就共收取表损318074度,每度按当地0.51元电费计算,共收表损款162217.74元。县电力局不按计量器具所显示的量值结算,违法收取表损,违反了《河北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2001年4月4日,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向电力局下达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责令停止收取表损,没收违法所得162217.74元人民币,处以违法所得五倍罚款计811088.7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涉县电力局对处罚决定不服,于同年7月3日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告上法庭,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处罚决定属越权行为。同年8月24日,县法院一审判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败诉。判决书称:原告电力局收取表损的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应给予行政处罚。但依据有关法规,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涉县电力局的处罚额超过规定限额,故撤销被告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不服判决,于9月3日向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此前,该局将有关情况向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了书面汇报,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此分别向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递交了书面请示。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分别于9月2日和8月28日作出书面答复。国家质检总局的答复称:‚依据地方计量法规,查处地方计量法规中所规范的行为,其处罚决定程序依照地方计量法规规定执行。地方计量法规未规定罚款一万元以上应当报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决定的,从其规定。‛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答复称:‚依据来函所反映的情况,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河北省计量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四十二条对不按计量器具显示的量值进行结算的行为予以处罚是适
当的。‛
从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答复看,形势有利于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似乎有望在二审中反败为胜。尽管笔者也十分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但通过冷静分析和认真查阅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笔者认为,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二审中反败为
胜的可能性不大。
随后我在文章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全文长达3600多字,很快在《法制日报》全文发表(2002年1月16日)。
例2、2001年11月21日,《法制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行政处罚缘何“屡屡被撤”》,对该文中关于行政处罚告知的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观点不正确。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听证后还用再告知吗?——对<行政处罚缘何“屡屡被撤”>一文的不同观点》,文章开头我这样写
道:
1999年河北省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行政诉讼案中,曾以该县工商局在经过听证程序后未再进行一次行政处罚告知为由,判决撤销县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当时笔者认为那只是因为个别法官素质太差,对行政处罚法理解得不深不透所致,根本不值得写文章一驳。但在看了《法制日报》2001年11月21日刊登的《行政处罚缘何‘屡屡被撤’》一文后,我突然意识到问题并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该文作者周玉国先生认为‘告知程序是我国行政处罚法确定的行政机关经过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意即经过听证程序后,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还应再履行行政处罚告知程序,否则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就会因程序违法而被撤销。联想到1999年某县工商局的那起败诉案件,看来在法院系统内持‘听证结束后还须再告知’观点的人并非个别。这一错误观点不得到纠正,就很有可能造成行政执行程序上的混乱。因
此,就此问题很有澄清一下的必要。
接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全文2100多字,也很快在《法
制日报》全文发表(2002年1月15日)。例
3、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在《中国工商报》发表了11篇稿件,其中3篇都是读报后的“有感而发”。3篇稿子都
不长,全文如下:
第1篇——2007年1月25日标题:《重视基层受鼓舞》;全文内容:“全新改版的《中国工商报》推出近一个月来,我们认为,不但版面新颖好看,而且图片文字印刷更加清晰,内容丰富,彰显出大气、大方、大体的风范。我们看到,反映基层工商工作的稿件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报纸的重要版面和重要位置,一些基层工商所工作的稿件居然上了“头版头条”(2007年1月20日),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工商报》‘贴近基层、关注基层、充分报道基层’的办报宗旨,基层广大干部深表欢迎并深受鼓舞。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中国工商报》应发挥密切联系总局机关的优势,设置‘答疑解惑’栏目,请总局相关司局权威人士对基层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以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性。二是报纸电子版应及时更新,使广大读者在出报当天能及时看
到新报内容。”
第2篇——2007年3月22日标题:《“健尔马”报道有下文吗?》;全文内容:“《中国工商报》时代广告专刊2月27日第1版刊登《云南卫视‘健尔马鼻炎仪’广告问题多多》一文,在真实‘记录’了健尔马鼻炎仪广告违法事实的同时,还做了十分精辟的法理分析,读后感觉非常‘解渴’。该文以健尔马鼻炎仪广告违法事实与相关法律条文一一“对号入座”的形式,揭露了该广告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读后感觉既像一篇精彩的广告案例讲义,又像一篇击中要害的案件调查报告,起到指导基层工商执法的的作用。在为这篇精彩文章叫好的同时,也不得不说出我的一点遗憾——20多天过去了,文章所指的违法广告停播了吗?云南省工商部门行动了吗?这些都是读者想了解的,但至今仍未见到相关报道。我真心地希望今后能见到更多的对基层执法有指导作用的精彩文章,同时也希望对类似事件能做好追踪报道,以起到监督和督促相关执法机关积极履行职责的作用。”报纸同时发表了记者的反馈文章,全文内容:“刊发《云南卫视健尔马鼻炎仪广告问题多多》一文后,记者同时向云南省工商局作了举报。3月6日,云南省工商局广告处回函称该局在日常的广告监测中已经发现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广告中该医疗器械与其他药品的功效进行比较,利用专家、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工商部门已责令广告发布者云南电视台停止发布该违法广告的违法行为。但令人遗憾的是,几天后,记者又从浙江卫视看到了同样的健尔马鼻炎仪广告。看来,广告主已经学会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广告监管仍然有
待加强。□本报记者
喻山澜”。
第3篇——在看了上面这篇记者反馈文章后,我又写了1篇稿件,在《中国工商报》2007年4月28日发表。标题《应给“健尔马”套上“绊马索”》;全文内容:“《中国工商报》3月22日A4版刊登了笔者的《‘健尔马’报道有下文吗?》,同时刊发了记者的反馈。从反馈文章中看,云南省工商局仅对广告发布者云南电视台作出了责令停止发布该违法广告的处理,未做行政处罚。笔者读后如鲠在喉。事实上,云南省工商局对‘健尔马’广告的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已经达到了让‘健尔马’满意的‘效果’。因为‘健尔马’广告在云南卫视被责令停播后,又转到浙江卫视去播出。这匹‘马’到哪儿也伤不着筋骨,反而跑得还挺欢实。如果‘健尔马’广告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能够以不受任何处罚为‘代价’自由‘驰骋’,那么对‘健尔马’违法广告的有效监管如何体现?像‘健尔马’这样扰乱秩序的‘劣马’,就应该用行政处罚的手段,给它套上‘绊马索’,以
免损害群众的利益。”
应该说在《中国工商报》上稿比较难,但这类稿子只要认真读报,确实是有感而发,被采用的可能性相当大,大家
不妨试一试。
上面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在认真阅读报纸上发表的新闻事件后,自己感觉有话要说,才形成的文字,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但它是原新闻事件的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作用可能会更
加明显。请大家不要忽视这个新闻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9 9:57:17编辑过]
版主发表评述只属个人见解,回帖答复内容仅供参考。
回复 引用
报告 TOP
5#
lsc2866
发表于 2007-8-9 09:49 | 只看该作者
三、写新闻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写带有批评性质的报道时,要特别注意真实性,每个细节都要经得住推敲。举个例子,让大家体会一下稿件
认证会员
帖子
892 积分 3057 威望 2 点 阅读权限
在线时间 1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27 最后登录
真实的重要性。2001年我写的《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兴隆工商查处电信垄断遭遇尴尬》一文在《法制日报》发表后,兴隆县电信局受到了来自国家、省、市电信局领导的巨大压力,被责令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挽回影响。兴隆县电信局领导想当然地认为,如果逼迫我给《法制日报》写封信,承认我写的稿件失实,那是最好的挽回影响的办法。于是派被文章中曝光的几个电信营业部的负责人,白天到单位,中午、晚上到我家,对我纠缠不休,逼我给《法制日报》写信。我在忍无可忍之下,决定把他们的所为反馈给《法制日报》,以“再曝光”的形式震慑他们,制止他们的纠缠行为。于是我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标题:《面对舆论监督,是闻过则喜,还是恼羞成怒?河北省兴隆县电信局的做法是——让员工纠缠文章作者》;全文内容:
受局领导指派、由我执笔撰写的《电信自家事工商管不着——兴隆工商查处电信垄断遭遇尴尬》一文在《法制日报》2011-7-28 2001年6月6日六版发表后,在我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兴隆县电信局更是为之震动,但他们面对舆论监督不能正确对待,不仅不从中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改进工作,反而采取了一味
纠缠文章作者的方法,实在令人愤慨!
6月13日上午,《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兴隆工商查处电信垄断遭遇尴尬》一文中披露的四个电信营业部的负责人(共5人,3男2女)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文中涉及的问题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态度还是积极和诚恳的,我当即表示如果通过这次舆论监督确实促进了兴隆县电信部门工作的改进,使广大用户真正满意了的话,我可以写一篇如实反映兴隆县电信局重视舆论监督的稿子,为他们挽回一下影响。我建议他们立即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尽快做好应做的各项补救工作。没想到当天下午他们5人又来了,他们告诉我说,电信局长正式通知他们停止工作了,让他们来找我解决问题,解决不好就别想上班了。我弄不明白电信局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到底是想怎么个解决法,我只好把他们5人领到我局局长吴连才的办公室,让他们跟想吴连才局长汇报汇报想法。他们跟吴局长谈了两个多小时,吴局长建议他们可以采取在县电视台发表公开致歉信、召开用户座谈会等形式挽回影响,重树形象。当天晚上我在市场夜市值班,晚上9点多才回家,回到家后发现他们5人正在家里等我,他们说8点多就到我家了,于是我们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们的意思是:文章是我写的,他们为此丢了饭碗,我得负责。我正告他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如果我的文章失实,可以到法院告我,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他们一直到深夜11多才走。第二天上午他们又到了工商局,3人在我的办公室,2人在吴局长办公室,继续要求我为他们‚想办法‛。对此我尽管已经十分心烦,但还是强忍怒火和颜悦色地接待了他们。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中午我正在家中休息,刚刚入睡,他们几人又踏进了我的家门。他们告诉我上午他们回到电信局后,电信局局长对他们说:‚祸是你们惹的,文章是xxx写的,你们就找xxx去解决吧!‛我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留下一句‚我等着你们起诉我!‛就离开家提前到了单位。到了办公室后,我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转告他们十分钟后再不离去我就打110报警。十分钟后,我再往
家打电话,妻子说他们已经走了。
两天来,5名电信营业部负责人没日没夜地纠缠我,向我施压,使我工作不成,休息不好,这在令我十分愤慨的同时,更激起了我的斗志,我决心跟霸道的兴隆县电信局斗争到底。据了解,在兴隆县电信行业,垄断行为较为普遍的存在,而绝不仅仅是《电信自家事 工商管不着》一文中提到的那四个营业部。我将继续密切关注此事,时刻紧握手中的正义之笔,以一名业余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心,向违法经营行
为宣战,为广大消费者鼓与呼!
河北省兴隆县工商局 xxx
邮编:067300 电话:0314~5053339
(成稿于2001年6月14日下午6点10分)
下午6点10分写完这篇稿子之后,下班我就回家了,晚上8点多钟,他们5人又来到我家。他们说,他们已经知道我写了这篇稿子,连标题是什么都知道了。我挺奇怪,问他们是谁告诉你们的,他们不告诉我。我分析他们肯定是委托了工商局内部的熟人,替他们观察着我这两天的动向。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工商局这个“内奸”是谁。他们跟我说,他们这两天他们的行为算不上是纠缠我,他们来找我也不是局长指使的。我说可以,明天早晨上班我再在稿子后面加上一段,把你们今天晚上的观点如实写上,到时报纸发表后,让广大读者去判断你们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纠缠我。第二天早
晨上班我又在稿子后面加上一段文字:
后记:就在此稿写就的两个多小时后,即晚上8点多钟,他们5人又来到我家,一直到夜间10点多才走。他们说,他们已经知道我写了这篇稿子,连标题是什么都知道了。他们不认为他们两天来的所为是纠缠我,他们来找我也不是局长
指使的。
(xxx
写于2001年6月15 日上午9点14分)
9点14分写完这段文字后,我正要往报社发稿的时候,5个负责人的其中2人又推门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们看到我手中拿的稿子,说能不能给他们看看,我说你们看看也行,看我写的有没有失实的地方,如果有还可以修改。他们看完稿子后,我看到了他们脸上紧张的表情,他们请求我能不能让他们把稿子拿回去,他们5人一起看看,然后我再发稿。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半个小时后,其中的1人又站到了我的办公室门口,但这时态度谦恭多了,不象原来那样直接闯进办公室,而是站在办公室门口请示我:“梁科长,我能不能进来跟您说句话?”这几天他们哪这么礼貌过啊!看样子那篇稿子是让他们害怕了。进屋后,那人跟我说,他们局长请我到电信局去一趟,请我无论是从公从私的角度,都请我给他一个面子(从公说,这篇稿子引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就是公事;从私说,邮电没有分家时,我岳父、我妻子和我小姨子都在邮电局工作,xxx局长曾是他们的老领导,以前我没少跟他在一块喝酒。邮电分家后,我岳父分在电信局,我妻子她们姐俩分在邮政局)。这时我已经意识到,我的那篇稿子电信局长肯定是看到了。于是我被领到了电信局会议室。到会议室后,电信局所有的领导和中层干部都在那里等着我。我们进行了比较坦诚的交流,最后我决定这篇稿子不再发。此后,也没有人再去纠缠我了。最后,我听说上级电信局对兴隆县电信局的处理是:兴隆县电信系统全体职工每人扣发300元奖金。那两年我在兴隆县电信系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没有不知道我的大名的,都恨死我了。事后我想,幸亏稿件中披露的案情严丝合缝,无懈可击,倘若有一点点失实的地方,凭着电信局的实力,肯定把我打
毕业。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确保稿件所述事件的真实
性是多么的重要。
(二)新闻稿件不要贪长。原因一是篇幅太长,初学写作者难以驾驭;二是篇幅太长,读者不爱看,编辑不愿用。《承德日报》的规定是,超过800字的稿子头版基本不用。一些全国性的大报对字数要求的严格就更不用说了。举个例子:去年全市工商系统实施“四大兴农工程”,到年底的时
候我写了一篇稿子,标题是《政策扶农
经纪活农
品牌富农
维权保农——市工商局实施“四大兴农工程”纪实》,全文长达3200多字,发表在《承德日报》2006年12月13日头版。自我感觉,照这篇稿子的篇幅,如果我自己投,应该说发表的可能性不大。由于领导很重视这篇稿子,组织上出面了,最后稿子如期刊登。按照领导的要求,我也把这篇稿子同时投给了《中国工商报》,且给了一位熟悉的编辑,但我感觉这篇稿子发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篇幅太长了,果然稿子发出后杳无音信。后来,我把“四大兴农工程”分开来,一个工程写成一篇小稿,全部在《承德日报》发表,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其他媒体的关注,中国农业信息网1月18日以《 2006年承德市工商局“经纪活农”工程成果丰硕》
为题、中国新闻网1月22日以《河北承德两万余经纪人为农产品找“婆家”》为题、新华网2007年1月31日以《承德经纪人为农产品找“婆家”》先后进行报道,而那篇大“纪实”稿发表后一直没有得到其他媒体关注。《让农产品成为香饽饽——承德大力实施“品牌富农”工程》的稿件投往《中
国工商报》后,也很快发表(2007年3月1日)。
(三)关于一稿多投问题。目前大多数报刊没有对新闻稿一稿多投的限制性规定,所以我们的新闻稿件大都可以同时投往不同的报刊。但有些报刊有特别说明的,要遵守其规定,但有特别说明的这类报刊大都有用稿通知制度。如《应用写作》杂志在《来稿须知》中明确规定:“本刊提醒您切勿一稿多投,如果您在投稿3个月内未见用稿通知或发表,可另行处理。”我今年2月5日往这投了1篇稿子,3月1日收到了编辑部的用稿通知:“xxx先生:尊作经编辑部三审,符合《应用写作》用稿标准,拟于本刊2007年第4期采用,请勿另投他刊;若已投或准备另投他刊,请速通知我编辑部。谢谢您对本刊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赐稿。”这类稿件一般都不属新闻稿范畴。凡是没有特别说明,没有用
稿通知制度的,一般都是允许一稿多投的。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就是千万不要把同一稿件投给同一家报纸的不同版面,也就是说,针对同一家报纸来说,坚决不允许一稿多投。最近《中国工商报》就出现了一稿多投引起的事故。3月21日,正报第2版和《现代公平》专刊第2版同时发表了《工商法院紧密联手——xx出现消费维权便民法庭》一稿,出现这样的情况,编辑肯定要受到批评,作者有可能受到封杀。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第三篇:新闻写作的几点体会
新闻写作的几点体会
谈两点体会:一是新闻写作技巧,二是提高上稿率的技巧
一、新闻写作技巧
新闻写作是有技巧的
一是写新不写旧
新闻的关键是“新”字,只有新东西,人家才愿意听,愿意看。鲁迅写过一篇小说,叫《祝福》,曾经放过电影,大家应该看过。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了,她逢人就讲,讲得很生动,很感人,听了让人流泪,都非常同情她,但后来听多了,就觉得厌烦,一看见她就躲开,怕她说个不停,这就是我们老家说的,事说三遍鸡粪臭。新闻也是这样的,一定要有新东西,陈谷子烂芝麻的事谁都不愿听、不愿看。所以,新闻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具体要在三方面考虑。
一要内容新;二要角度新;三要形式新。
所谓内容新,就是要写别人没写的,用新闻界的说法叫写人所未写,言人所未言。
比如说,狗咬人是不是新闻,不是新闻,写出来没意思,没人看、没人听。人咬狗是不是新闻,是新闻,写出来有人看,有人听。当然,这种新闻毕竟不多,否则就不叫新闻了。那么是不是狗咬人就挖掘不出新闻呢?不是的,前几年新民晚报上就报道了一则狗咬人的新闻,说的是一个年青人家里养了一条狗,一天,这个年青人拉着狗跳舞,被狗咬了一口,象这条新闻,新就新在拉狗跳舞,而不在于狗咬人,狗咬人只是拉狗跳舞的结果。
再比如说,现在社会上一般是女人受家庭暴力迫害,这类案件多如牛毛,不是新闻,而丈夫受妻子暴力迫害则是新闻,2004年5月江南都市报就报道了一起丈夫受妻子暴力迫害20多年,不得已向当地妇联反映求助的事情,这就成为新闻了。
所谓角度要新,就是同样内容的新闻,从新的角度去写。
比如1997年,市档案局当时叫地区档案局办了一期计算机培训班,我的同事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中国档案报上,按常规来说,如果再写这一类的新闻,《中报》一般不会登的,更不用说还是这件事的报道,要在中国档案报上再刊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后来,我还是写了这件事,结果硬是刊登了。这是为什么呢?关键是写作角度不同,前一篇新闻是报道培训班的具体情况,写的是什么时候办班,什么单位办的班,学了什么东西,什么人参加培训,学习效果如何等,而我写的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办了什么班。这从两篇稿子的导言就可以看出角度的明显不同。
再比如说,1996年,单位同事写了一篇报道兰台印刷厂印制出第一批无酸档案夹的新闻。紧接着,我也写了一篇相类似的新闻,两篇稿子都刊登了,原因就是角度不同。同事写的是印刷厂出了新产品,我写的是宜春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关于使用无酸档案夹的通知精神,将使用无酸档案夹纳入目标管理,实行统一制做,并为此开办了印刷厂。很显然,两篇稿子角度截然不同。
1995年,全区档案工作会在宜春召开,当时地委副书记、县、市分管档案工作的县、市长参加会议并了讲话。这个会议如果以会议的形式去报道,一定不会刊登,即使要刊登,也只有火柴盒一样的篇幅。后来,同事将会中地县领导的讲话整理出来,以地县领导谈档案工作的形式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中国档案报上。
我也写过一篇类似的稿件刊登在江西档案中。
1997年,全省农村档案工作研讨会在宜春召开。象这样的会议,如果以会议形式去写,充其量也只有豆付块的版面,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呆板,无非是:某月某日,江西省农村档案工作研讨会在宜春召开,什么人出席了会议,收到多少论文等。象这样的新闻是没什么意思,没人看的。后来,我决定不以会议的形式报道,而是准备以侧记的形式去写。所以,当时,我将所有论文都仔细看了一篇,会议期间,我又认真听别人发言,最后,我从论文中反映出来的档案工作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摘录了几条,并适当加以评论,说明了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又通过论文理出我省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的历程,说明我省对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视和取得的成效。这样就形成了一篇2000多字的侧记刊登在中国档案报第一版上。编辑给这篇稿子取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标题,叫农村档案工作在江西,可以说,这是我所花时间最短、自我感觉最好的一篇新闻报道。
再比如,2000几年我们参加了在湖南湘潭召开的湘赣毗邻地市档案工作协作片会,我也是用会议侧记的形式写,后来在江西档案上发表。
另外,我们写文章大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口气去写的,如果换成第一人称去写,则显得更真实、更亲切,更有一种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感觉。鲁迅先生常常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文章,他的文章很能打动读者的心。我也写过几篇以第一人称口气的文章,比如《陈德科和他的档案室》。我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他,也以记者的口气报道他,里面用了很多类似的语言,比如:“我慕名采访了他...”;“ 我们的话题便从档案工作开始...”;“说完,他便带记者进了档案室...”;“记者打开档案柜,随手抽出了一本档案...”;“告别了陈德科,记者感概很多”等等。
再比如说,我有几篇稿子是以“日前,记者从什么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么一种口气写,都是第一人称,这样写,自我感觉良好。
所谓形式要新,是写作方式要新,我在编辑《宜春档案》时,发现大部份来稿都是采用这种形式: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做了什么事情等等。标准的帽子——衣服——鞋子形式。这样写不是说不可以,但显得很生硬。这种稿子完全是公文的格式,公文的语言,编辑一般都不愿用。
比如就我们这次新闻写作讲座,如果要写成一篇新闻稿,以公文形式写,大都是这样的:为了提高档案干部的新闻写作水平,宜春市档案局于3月18日召开新闻讲座会,各县市区档案局分管宣传工作的副局长和档案工作通讯员参加了会议,市档案局副局长汪南文、丰城市档案局副局长
高安市档案局副局长贵生在会上就如何提高新闻写作作了发言,宜春档案局业务科副科长、市档案学会秘书长甘福民部署了工作。
如果以新闻的形式写呢,可以这样写:3月18日,宜春市档案局举办了一期新闻讲座,举办这次讲座的目的在于提高干部新闻写作水平,这是该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的举措之一。以下便可以写近几年该局加大宣传工作的一些做法,比如实行奖励措施、落实人员、开辟宣传栏,派员外出学习考察等,最后又回到新闻讲座上来,说这是加大宣传的又一举措。两种写法,相比较,我个人认为,后一种要活很多。
还可以不用会议的形式,而以会议侧记的形式,那就更活了。
我试作写一个样板,大家比较一下:
主标题:善于观察 勤于写作 掌握技巧 提高水平
副标题:宜春市档案宣传工作座谈会侧记
导言:如何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上稿率,这是每位业余写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参加全市档案宣传会议与会人员的发言令大家很受启发。
正文:写新不写旧是新闻的灵魂
宜春市档案局副局长汪南文曾是中国档案报的特约记者、中国档案杂志的通讯员,对档案新闻写作有比较深的体会。他说:新闻写作要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新是新闻的灵魂,失去新,新闻也就失去了价值。他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谈到角度新,汪南文利用同样是狗咬人的事例说明角度新的重要性。新民晚报曾刊登了一则狗咬人的消息,说得是一位喜欢跳舞的男士,养了一条狗,一天,这位男子拉这条狗跳舞,逼急了的狗咬了他,成为街头巷尾的笑料。
这是第一部份,第二部份
勤快是新闻写作的关键
高安市档案局副局长贵生对此颇有感受。他说„„
还可写第三部份
与平时常见的讲座不同,此次全市新闻写作讲座安排了现场撰写一则新闻的内容,新闻题材以此次讲座为内容,要求每位与会人员提交一份新闻稿件,并在会上宣读交流.这一举措既活跃了讲座形式,平添了与会人员的兴趣,更提高了讲座的效果,深受与会人员的欢迎。说,这次讲座,我学到不少东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视野。
第四部份,结尾。用几句话照应前面而结尾。
总之,新闻写作,一定要突出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
二是写小不写大
这里的小与大指的是小事与大事,写小不写大就是写小事不写大事,这主要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考虑,象我们市一级区域所发生的大事,放在全国范围来说就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了,国家一级的刊物一般不会刊登。比如说,市里开了一个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市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这在我市来说,是一件大事,领导讲话一般称某某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但这事放在全国范围来说,根本不是大事,领导讲话更谈不上是重要讲话了。这种稿子如果报上去肯定不会刊登。发生在市一级区域的小事反而会刊登,这主要是滴水见太阳,小事见精神。比如说,前面举例说的我们办计算机培训班的事,这在我们市来说也是小事一件,全国这类培训班要办多少啊,就我市来说也要办几期的。但这件小事却说明了我们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体现了我们科技兴档的思路,所以有报道价值。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全国来说,利用电脑管理档案还只是起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显得很重要。现在这类稿件是绝对不可能登的。
再比如说,邮电局档案员是通过竞争聘任的,作为一个单位安排一名档案员,可以说是小事中的小事,但档案员竞争上岗,在以前的报刊上从未有反映,内容新,这是一,另一方面,这件事也说明了邮电局重视档案工作,将这件事报道出来,比你写什么领导重视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科室负责,配备档案员等空话实得多,强得多,更有说服力、影响力,所以,这篇稿子投出去很快就刊用了。
三是写近不写远
写近不写远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事情发生的时间的近与远,也说是说要写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不要写已前的故事。
我们现在很多稿件常常用“近日”、“日前”等词来表述新闻的时间,其实,在新闻写作时一般不能这样用的,新闻需要的就是新,时间是新闻的关键要素,用这些词说明你对时间不清楚,或者说时间已过了好久,不得已,用这些模糊词的替代。如果稿件确实比较好,编辑有时也会用一下。
第二层意思是贴近形势,不要远离形势,比如说上面一个政策下来,你马上报道政策的落实情况,刊登的可能性说就大。象我那篇反映无酸档案夹的报道,就是国家档案局要求各地使用无酸档案夹,下发了通知。我及时将我们市落实情况反映出去,搞子很快被采用了。再比如说,紧跟节日、纪念日进行报道,其上稿率也高一些。比如说,春节,写春节的习俗,“三八”妇女节,报道优秀女干部的事迹、“五四”青年节报道优秀青年干部的事迹、“五一”劳动节,报道劳模的事迹,十一国庆节,写国家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档案法颁布纪念日,报道档案法宣传贯彻的情况等等,还有其他节日,都可以写。
去年铜鼓县档案局报道了一篇发现日本侵华战犯名单的新闻,就是时机恰好的一篇稿件,时值日本将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进行日本国有化,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这时将日本战犯公布出去无疑是一个好时机,当然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如果在前几年,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了,事实也是这样,这一类的东西在我们国家是很多的,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犯下了滔天罪行,留下的罪证是相当多的。可以说,年年都有新的罪证发现,象前几年发现731部队的罪证新闻常常报道,还有日本子留下的炮弹等经常发现,都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这一次铜鼓的报道则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就是时机的原因。
不过说句题外话,那篇稿件站在档案部门的角度,用词是不是准确,是值得斟酌的。解放60年,馆藏档案不到四万卷,现在才发现这件东西,给档案部门留下的映象是什么,平时没做工作嘛,不熟悉馆藏嘛。省局领导对此就有看法。四万卷档案,一年平均整十卷也只需要整十多年,再说,我们早就有案卷级目录,现在对外是说已经是全面完成了文件级目录的数据化,如果现在还用“发现“二字显然是不通的。如果将发现改为公布,效果就大不同了。我这里没有否定铜鼓的意思,是说写稿要全面考虑为好。
第三层意思是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不要写太远了的事。这主要是消息可信度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专业记者,可不能四处跑,消息不很灵。写身边的事,写自己管辖内的事,编辑会相信消息的可靠性;写太远的事,编辑会怀疑新闻的可靠性,为了慎重起见,编辑一般不敢随便用这类稿件的。作为我们宜春市的干部,写宜春市范围内的事和人可以,写外地的稿子一般不会用。同理,县市的同志写别县的事上稿率也不会高。当然,作为记者,则不同,他可以四处流动,哪里有新闻,他就可以写哪里的东西,一般没什么限制,其稿件更容易刊登些。
四是写短不写长
所谓写短不写长,是指文章的长短。要求语言要精练,在说清楚事情的基础上尽可能短,写长了人家不愿意看,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毛泽东主席对没有内容的长文章是非常痛恨的,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将没有内容的长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鲁迅先生曾有一句名言,他说,我宁愿将小说写成故事,决不将故事写成小说。说的就是文章要短。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文章都比较短,他的杂文和小说,虽然短,但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他的杂文,就象一把匕首,右翼作家都怕他的文章。
开国元勋彭德怀也非常喜欢短文章。朝鲜战争初期,由于后勤供给跟不上,志愿军的粮食、棉衣运不上来,条件艰苦,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彭总要秘书起草电报,报告中央,电报写好后,彭总一看,太长了,将稿子翻过来,在背面写了六个字,“饥无食,寒无衣”。主席见到电报后,立即明白前线的情况,马上组织人研究对策并组织实施,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当然,彭总的这六个字也不是最短的,要短还可以更短,可以写成四个字,即“又饥又寒”、或“饥寒交迫”。这说明文章不怕短,只要说清楚问题就行。
五是写实不写虚
所谓写实不写虚,指的是内容要实不要虚,语言要实不要虚。新闻不象公文,公文的内容不一定要有事实说话,比如讲加强横向联系,公文一般只要写加强横向联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局面等官话、套话都可以,而新闻则不同,一定要有具体事例说明,因为新闻强调的是新闻事实,而不是官话、套话。这里举几则事例说明这个问题。
1、法新社一位记者在报道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北京的情景时,写了两件事,他是这样写的:在法新社所在的那所大楼里,当记者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告诉开电梯的姑娘时,她立刻放声痛哭;在对一位中国翻译人员表示慰问时,他眼中含着泪,嘴颤抖着说“我们没有想到,我们非常爱戴他,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这条消息没有背景描写,没有空洞的议论,也没有记者的感受,仅仅写出两件现场直接观察到的事实,就足以打动读者的心。
2、赫鲁晓夫焚烧了斯大林的遗体,一位记者在报道这件事时,只写了两个事实,上段是这样写的:赫鲁晓夫昨晚深夜派人将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水晶棺中抬出,烧成灰烬。下段是这样写的:赫鲁晓夫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时,在党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的父亲。有这两段话,赫鲁晓夫的为人还有必要去议论吗?我认为,再多说一句话都是画蛇添足了,都是没必要的。
六是摹仿
这里说的摹仿不是抄袭另人的稿件,是指摹仿别人稿件的结构布局。最近,我写了一篇报道,写得是丰城市退休老干部罗老生创办家庭藏报馆和自办刊物的事迹,起初,我花了很大一部份篇幅写罗老生的形象、社会对他的评价,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原北京市市长的文章,一开头就直接写了几个小点:
孟学农
●身份: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
●素描:曾先后在北京市市长、山西省省长任上两度引咎辞职
轻个人进退,重社稷民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有时候遇到挫折和阻力,反而会跟水流一样激起美丽的浪花 ——— 孟学农
这让我受到很大启发,我也学这篇文章的写法,改成这样的
标题是:罗老生和他的家庭藏报馆
前面部份是这样写的
罗老生
●身份:丰城市档案局退休干部,●素描:男,今八十岁,●自言:
●反响:罗老生老人,在进入耄耋之年后,仍不肯休息,始终不忘党的事业,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丰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荣茂
以下就是正文了。
这种写法简单新颖,而且省了很多篇幅。有点象我们档案部门的主题词,或者说象是内容简介,二、提高上稿率的技巧
一是要注意标题的制作
有的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的说标题是报纸的广告,眼睛也好,广告也好,都是说明标题的重要性。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作为读者,拿到一份报纸,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看,而是有选择地看,如何选择?无非就是看标题,标题吸引人,就有人看,否则就无人看。编辑是文章的第一读者,好的标题,能引起编辑的注意,进而仔细审阅你的作品,决定采用与否。如果你的文章连编辑都不能吸引住,那你的文章刊登的可能性就小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机会就要靠你的文章内容、角度、形式等去打动编辑了,如果内容和角度也一般,无特色,那你的稿子必定要被枪毙的。即使文章内容、角度都好被采用,如果标题不改,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人读你的文章,也就失去写新闻的目的了。
当然,文章标题不能华众取宠,文不对题。我在编辑《宜春档案五十年》论文集时,就发现几篇稿子,取了一个文不对题的标题,一篇叫做“千宗万卷兰台花”,另一篇叫做“兰台花开别样红”,粗看标题,很象报告文学和通讯,很吸引人,但里面的内容完全是综合性的总结,满篇的公文格式,公文语言,象这样的标题,就是华众取宠,编辑看了就觉反感。
我曾写了一篇稿子,报道的是我们市档案局对市直单位档案工作进行检查,通报批评了工作比较差的一些单位,当时我取的标题是《宜春通报批评档案工作差的单位》。按一般的情况来说,这个标题也可以,一是明确是谁批评差的单位,二是受批评的对象也明确。可以说,这个标题将新闻内容都写出来了,但仔细想想,这个标题也有问题,一是语言平淡,无特色,二是看了标题就清楚了内容,不需要看正文了,这等于我白写的。最后,我选了一个《宜春。出示黄牌》的标题,这个标题我认为比前一个更有特色更有新意,一是突出了宜春两个字,达到了宣传宜春的目的,二是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因为黄牌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但出示什么黄牌,标题没有说明,促使你去看内容,这就达到了写稿的目的。
二是写好导语
无论是写新闻还是写通讯,都要注意写好导语,导语的重要性比标题还高,因为标题不好的话,编辑还可以帮你选一个,确定标题也是编辑的任务之一,而文章的导语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事了,编辑主要是看你的语言是否通顺,一般不作大的改动,所以,导语好坏完全由作者自己确定。导语的作用是用最简要的文字说出全文的要点,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列出重要的事实,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读下面的内容,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一句话或一段话,用简练的文字抓住读者的心。
对我们档案部门的人员来说,写新闻之前,一定要树立写好导语的意识,然后分析材料,选出最能说明问题、最能吸引读者的内容写进文章的导语中。
其实,导语的写法,就和讲故事一样简单,会讲故事就会写导语。
比如说,前几年绿荫宾馆倒塌一事,口头传播这一消息时,一般是这样的:一开头,是说:昨天三点钟,绿荫宾馆屋檐倒塌了,压死了几个人。这句话就是导语。然后,就将详细的情况说出来,那就是正文了,什么压死什么人啊,其中一个人是什么什么情况啊,最后,一般说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导语的形式很多,不展开来说,要通过实践摸索,反复修改,写多了自然就会熟练的。
三是经常读报
对于写新闻的人来说,必须经常读报。
通过读报有几点好处。
一可以了解报纸的办报宗旨、办报风格和办报特色,设了什么栏目,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子,最近用了什么稿件等等。比如说,羊城晚报属于娱乐性的报纸,编辑喜欢用娱乐性的稿子,其文章标题也比较直、新颖,而宜春日报属宜春市委党报,反映全市经济建设的稿子用得更多一些,标题更严肃一些,娱乐新闻、反映社会热点的新闻少一些,赣西晚报则与江南都市报、羊城晚报的性质一样,主要报道反应社会现象的新闻,而中国档案报属专业报纸,多喜欢报道一些社会重视档案工作的稿子,以及利用档案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事例,还会刊登一些名人采访记、历史事件等。
二可以启发自己的思路,发现新闻的素材。比如说,我向中国档案报投的第一篇稿子《宜春地区全面推行无酸档案夹》,就是看见同事投在中国档案报上的一篇关于兰台印刷厂印制无酸档案夹的报道,受到启发后写出来的。
三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一般的读者都是看新闻内容,知道是什么事,我们不同,我们是通讯员,是要写新闻的,不光要看新闻内容,还要学习写新闻,要带着问题去读,比如说人家是怎样写采访记的,人家是怎样写会议报道的,人家是怎样写先进事迹的等等,通过读报能学到很多写作方法。大家一定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一名通讯员,建议大家回去后买一本新闻写作的书认真学学,会大有好处的。
四可以发现报纸中的错误,包括错字、错词、错误的观点等。如果将这些都收集起来,写成评论文章,也能上稿。比如说江苏省南通市档案局有个特约记者叫肖正德,他特别喜欢找《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中的错误,在记者用的内部刊物《通讯员园地》中每期都有他的评论文章,他几乎成了《中国档案报》的特约评论员,他的稿件比较多,每年的上稿数都排在前15名,但他真正写新闻的稿子并不多,大部分是读报评论,而且大都是找毛病的评论。所以在档案新闻界,这位肖正德先生是很有名气的,从事档案新闻写作的,大概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我通过读报,也写了几篇读报评论,居然都刊用了。可见《中国档案报》的编辑是比较谦虚的,大家不仿试试写点评报文章。这样也可以引起中国档案报编辑部的注意,进入编辑的视野,稿件也容易刊用。
四是将孤立的小故事用一定的导语和词句连起来形成一篇大文章,也容易上稿。
我曾经将三个档案利用效果实例串起来,变成一篇长文章。刊登在中国档案报上,另外,还将发生在宜春的三个不相干的案件串起来成为一件大稿发表在中报上。高安市档案局贵生局长喜欢写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我建议贵生从这方面入手,写点大稿,上稿率一定会提高的。
五是与编辑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为报纸,各地的来稿很多,同一类的新闻,用张三的可以,用李四的也行,用熟人的稿子并不违反原则,与编辑不熟上稿率常常不高,我就吃过这样的亏。1997年,我写了一篇反映一个私营企业家建立档案室的报道,投到一家报社,结果石沉大海,没用。1998年,我们市一个搞宣传的人,从《中国档案报》上将我这篇文章抄袭下来,整篇文章只改了50几个字,投到我第一次投过的报社,居然刊登了,为什么呢?后来一打听,原来那人与编辑熟得很。不过,我举报了他,这家报社的内部刊物通报了抄袭者,并处以半年不用他的稿子的处罚。
原来我和中国档案报社的个别编辑比较熟,中国档案报曾在江西办了一期培训班,学了两天吧,参加学习的有四五十个人,当时就我和上饶的徐局长整天和老师闹在一起,说说笑笑,我们是有意识地要和编辑搞好关系。这样用稿也方便一些,当时在培训班上就布置了写稿任务,写得好的带回北京刊用,我和徐局的稿子没过多久就用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培训班学员的稿子也就我们俩的用得多,其他人基本上就没上过稿。我现在已经近十年没向中国档案报投过稿子了,去年中国档案报在海口办了一期培训班,我们局甘科参加了培训,听说老师还谈到我。
大家没见过中报编辑,没关系,中国档案报社和其它报不一样,中报社和我们是一个系统,你投稿时不妨写上两句客套话,请老师改一改。慢慢就建立了关系,熟悉了。
总之,与编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总要方便一些。
六是反复修改稿件
不管什么稿子,都是越改越好,越改越象,改稿的重要性是无须置疑的,问题是怎样改。我的体会是自己改与请人改相结合。在自己反复修改之后,给别人看,请别人提意见,这对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是大有帮助的。你写文章的目的就是给别人看的,只有别人看了认为是好文章才是好文章,反之就不是好文章,就应该修改。改哪里,往往当局者迷,别人更清楚,有时候只改一个字,或者一个词,都使文章大有改观。要不然,汉语中就不会有:“推敲”这个词了。
唐代诗人贾岛从外地到当时的京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钱也用完了。贾岛不远万里而来,没见到朋友李凝,连回家的盘缠也没了。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要沿街乞讨回家。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他想凑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文学青年骗点银子花。就作了“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后来,贾岛骑在驴上,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不好,想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过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然后兴冲冲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说:“不对,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好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去。
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搞到了钱安全回家。推敲二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反复斟酌叫作“推敲”
贾岛这个人对诗文写作是非常认真的,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他常常一句诗句改几个月,他有一首诗非常有名,就是投影上的这首诗,其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意思是说:孤独行人独自看着潭底的影子,由于疲劳数次靠在树边休息,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行人啊,就这两句诗花了贾岛几年的时间,以至于贾岛写完这首诗后,感慨万分,还专门为这首诗题写了另一首诗,诗名叫《题诗后》诗是这样的: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意思是说二句诗花了三年时间,读起来让人两眼流泪,朋友还不欣赏,我只好回老家的山里睡觉了。
七是让别人改稿
有时候自己总改不了自己的稿子,请别人改更能改出文采来。
小时候,大概是文革时期吧,我看过一部小说叫做《艳阳天》,小说的作者叫浩然,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作家,写过几部有名的小说,我记得还有一部小说是《金光大道》,还写了一部长篇记事诗《西沙之歌》,写得非常好。其中描写海上精灵海燕的语句非常漂亮,我感觉比高尔基的《海燕》还更美,更有气势。他原来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后来进了文化速成班,学了一点文化,就开始写小说,最后成为名作家,他写了一篇小传,讲他是怎样由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民成长为作家的,除了自己勤奋以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写的小说念给农民听,念给自己身边的人听,因为他写得东西都是农民的事,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他认为农民和身边的人是最有发言权和修改权。所以请他们提意见,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很大,从此,我写文章喜欢请别人提意见,单位的领导、同事,我都请教过,过去,没有电脑需要打字员打材料的时候,在打印的过程中,对某些觉得不顺眼的词语等,我还向打字员请教过,我觉得只要对自己有提高、有帮助,什么人都可以请教,特别是象我们这种写作水平不怎么高的人,更需要请教别人,求得别人的帮助。
最后我说两句对新闻写作作一个总结,三句话:掌握方法,善于观察,勤于动笔,写作方法很多,只要掌握基本的,建议大家买一本新闻写作的书看一下,掌握基本的方法,基本的方法都不懂,就没办法写出好的新闻,比如就,新闻写作的六要素都不知道 就写不出新闻。哪六要素。简称“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用铜鼓话说就是:么人为么事,在么地打么人,打成么样了。
善于观察,新闻时时有,处处有,就看你能不能体验到。
勤于动笔,这是关键,看到新闻,不愿动笔,或者说动了笔不愿反复修改,都是得不到好新闻稿的。
必须说明的是,我今天谈的是指新闻写作技术,是向报纸、刊物投稿的技巧,不包括向档案网站投稿和向赣档信息投稿。也不包括向宜春档案投稿。因为严格来说,档案网站只能算是工作动态网,算不上是新闻网,你可以搜索一下,档案管理达标这样的消息不会少于100条,全国各地的同类消息不同时间不分新旧,反复刊登。北京某单位档案管理达标的消息,登,江西某单位档案管理达标的消息,登,宜春某单位档案管理达标,还登。可见,中国网属于工作动态网,而不是新闻网。所以,向中国档案网搞稿不应居泥于新闻,只要是工作情况的稿件,都以投。不要考虑内容的新旧。向中国档案报和中国档案杂志投稿就必须内容新,形式新,角度新,否则不可能上稿。
第四篇:新闻消息写作体会
关于新闻消息写作的几点体会
为了切实把公司的“一报一刊”办好,充分发挥“一报一刊”在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公司专门下发文件,强调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讯员队伍组建后,从部分通讯员撰写的新闻消息稿件看,距新闻消息写作的规范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不仅影响了稿件的质量,而且不能充分反映所报道的工作和活动的效果。鉴于这一情况,结合相关教材和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就新闻消息写作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和大家做一交流和商榷,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一、消息的定义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从常见的文体上看,消息又分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等。从其它分类上看,又可以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特写消息、人物消息等。
消息是报纸、电视和广播中使用最广泛、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它简要而迅速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和出现的一些新事件、新情况、新经验,反映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等。
二、消息的“五个要素”
一般说,消息有五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常说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及何故、如何。
三、消息的“三个特点”
由消息的功用所决定,消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真实性。真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消息的生命,一条消息,如果报道和反映的情况不实,不仅失去了新闻消息的生命,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消息所写的事实,必须是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连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引语、数字等,都必须准确可靠,毫无差误。但是,它也不是事实的简单再现,而是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充分表现主题。准确、真实,是新闻消息的力量所在。
2、时效性。时效,一是指“快”,是新闻消息的价值,一个消息,如果不能及时报道,反映的不是新发生的情况,那么新闻就成了“旧闻”,就失去了其价值。尤其是在传媒迅速的今天,对一些事件真相的报道,“快”就是一种力量。二是指“新”,从时间上说,是指最近发生的事件;从内容上说,是新的事物、新的气象、新的经验;从宣传的角度说,是没有报道过的事情。
3、适时性。涉及到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调整出台以及重大事件和相关活动等消息,在报道时就不是单纯的“抢时间”了,而是要根据斗争和外交的需要,根据相关政治和社会以及工作等需要,该早发的要早发,该晚发的则晚发。有些消息,还要过上一段时间,选适当的时机再报道,这样,消息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效果会更好。
四、消息写作及注意的问题
消息在写作上有比较固定的形式,它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导语、主题、结尾三个部分,中间穿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1、导语。导语就是 消息开头的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或概括出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使读者一看便得全篇的要领,有一个总概念和总印象。例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消息的导语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要语言凝练,内容简要,交代清楚。导语的形式是根据消息的内容和主题来确定的。有的导语是“叙述式”或叫“提要式”,概括地写出一篇消息里最主要的事实。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便是。导语的形式还有“问答式”、“结论式”、“描写式”等。
2、主体。主体在导语之后,对所报道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叙述和说明,是一篇消息的最主要的部分。主体必须围绕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写,用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主题。内容要具体而概括,逐层展开,力求做到有波澜,有变化,防止呆板单调和公式化;还要避免与导语的文字重复。
3、结尾。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又叫“结语”。它一般是对主题或主要内容作一个概括式的小结,以加深读者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指出事物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鼓舞读者;或者是一些启发、激励、号召的话。
4、背景。背景就是消息所报道的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以及与它有密切关联的材料。它穿插在主体或导语以及结尾部分中,可以更好地说明、衬托和突出主题,并能帮助读者认识所报道的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但背景并不是消息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背景材料大体有三类:一是对比性的,即今与昔比,正与反比,是与非比,此与彼比,以突出消息所报道的事实的意义。二是介绍性的,皆介绍政治背景、历史情况、地理环境等。三是注释性的。使用背景材料,要根据内容而定,但必须简要得当,不能喧宾夺主。5标题。标题,通常称作是消息(文章)的“题眼”、“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和浓缩。如“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说的也是标题的重要性。标题可分三个部分,即正题之外,还有引题和副题。只有消息的标题,才有这种独特的写法。(1)多行标题。题目中既有引题,又有正题和副题。引题(也叫眉题和肩题)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也叫主题和母题)标出核心,揭示主题,提示重要事实。副题(也叫辅题和子题)补充说明情况、主题或依据。例如:80年代人民日报一篇消息的标题: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引题),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愿与台湾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2)双行标题。其一: 引题和正题。例如:高宏志深入涉县山村走访调研时强调(引题),夯实发展基础,壮大致富产业,造福山区人民(正题)。其二:正题和副题。例如:转作风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正题),西藏探索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科学路径(副题)。(3)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例如:涉县柔性调节化解纠纷。在拟写标题时,要根据消息和文章的内容,高度概括,认真凝练,力求简洁,达到引人入胜,给人以冲击力的目的和效果。
在写作消息时,除应注意要有明确的政策思想观点,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外,还应注意用概括的叙述和精炼的语言。消息是简明扼要地写出最主要的事实,它的叙述是概括的。概括的叙述也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不过只是写出事件的概括或轮廓,而不涉及它的具体细 节。事实的叙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面,就是总的情况;点,就是典型事例。概括的叙述,在语言上必须精炼。它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概括出所必须报道的内容;以极其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客观的事物。消息的语言还应力求生动,不要死板、老套。精炼和生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二者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当然,这还有个写作水平、技巧和文风问题,但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和练习,会有大的进步和提高。
(企宣部 李延海)
第五篇:浅谈对新闻写作的体会
新闻写作的体会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各位同行见面。大家知道,自从颍上教育信息网站的通讯员队伍成立以来,我们网站的新闻源得到了很大充实,质量也有所提高,特别是“校园快讯”栏目已成为网站的一大亮点,网站建设也得到了县教育局,乃至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据了解,目前我们颍上教育信息网的点击率,在全省各市、县教育信息网中排名已在前2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各乡镇的通讯员功不可没。但从投稿的情况看,在新闻写作的格式、技巧和新闻图片的拍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商榷。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通讯员的投稿,就新闻的写作简单地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新闻”作为一种文体,又叫“消息”,常见的消息一般有动态消息、人物消息、会议消息、经验消息等。它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有别于记叙文、论述文、说明文、散文等。它就事论事,不夸张,不抒情,不评论。新闻加散文就是通讯。新闻有六大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等。对“新闻”的定义有很多种,国外有一个新闻学教授曾经这样说过:只要能让女人哎呀一声:“我的天呀!”,就是新闻,不管怎样讲,这说明新闻要有新奇、惊人的东西。当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媒体是比较自由的。在我国,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要担负起舆论监督的任务。监督有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等,当今社会,媒体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家知道,现在许多贪官被抓,很多都与媒体曝光有关。如江苏省江宁县的土管局局长在开会时,吸的是九五至尊的烟,带的是几十万元的瑞士手表,被媒体曝光后被抓。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又给我们教育新闻的宣传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好教育新闻的宣传报道,首先要吃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尤其是教育上的法律法规等,我们在座的都是新闻工作者,新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喉舌,在教育新闻的宣传报道中才不会出现偏差。如当前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各地要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范。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它竞赛、考级等现象。所以学校组织考试的新闻我们就不能发,否则就会犯舆论导向方面的错误。
一条新闻,一般包含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五个部分。
新闻标题一般有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分标题、提要标题、还有肩标题等等。如在文革期间,报纸上就有这样的标题:主标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肩标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标题有着向受众推荐的作用,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写得好,可以吸引受众,标题写得差,一条好新闻也许就会被埋没。其作用在当今的网络新闻中尤为凸现,如“xxx副市长因贪污被抓,身边有十三个情妇”等。但标题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故弄玄虚,让人费解。如某学校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通讯员的新闻稿标题为“生命重于泰山”,太大、太空,让受众不知云云。
“导语”是指一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出新闻的主题思想。导语一般要具备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要有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这六大要素在导语中不一定全部有,但也至少要有三到四个。例如,这条新闻,标题是“夏桥中心校学校通讯员培训班开班”。导语就可以这样写:“x月x日,夏桥中心校学校通讯员培训班在中心校开班,电教馆馆长罗欣、中心校校长胡继军等参加开班仪式,来自全镇十多所学校的通讯员参加了本次培训”。这里面就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但书本理论也要活学活用,如在“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一书中,就把新闻导语的写法列为20种之多。有“一语破的法”、“设置悬念法”、“欲擒故纵法”、“巧用背景法”、“以小见大法”等等,这方面的书籍有很多,大家可以买些看看。例如,在“一语破的法”中,文章讲到: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是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选取的材料要求具体、充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但要避免与导语重复。具体讲,对于动态消息,它的主体是阐述事实的真实经过,是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对于人物消息,它的主体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着重展现主人翁的风采;对于会议新闻,它的主体是摘要记录会议的议程,会议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会议制定的主要工作计划和准备实施的方案、措施等。这里要讲一下,我发现有些通讯员在投会议新闻稿时,往往把一些领导的讲话照搬照抄,那不是新闻稿,那是会议记录,在写新闻稿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要会归纳主题思想。对于经验消息,它的主体是对取得成果或成效之前,各种方案、措施实施过程的描述,这样别人才有经验可以借鉴。例如,还是“夏桥中心校学校通讯员培训班开班”这条新闻,其主体就可以把中心校在各校成立通讯员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下面要讲到的新闻的“背景”,还有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写出来,把领导在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内容提炼出来,归纳出中心思想,把通讯员队伍成立后,他们的工作任务等写出来。
“背景”是事实事件发生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也就是事实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条件下产生和发生的。它有利于受众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做更进一步的了解。背景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隐含于主体之中。
“结语”一般是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通常是对全文作概括性小结,这是闭合式结语。或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但这种预测一定要有逻辑性和科学性。或根据所报道的事实提出让人深思的问题,让受众一起来思考,这是开放式结语。例如,还是“夏桥中心校学校通讯员培训班开班”这条新闻,结语就可以这样写:“夏桥中心校通讯员队伍的建立,标致着全镇教育信息网络体系的形成。今后全镇各校的教育动态、教科研活动、好人好事、新人新事将在夏桥镇教育信息子网站上一览无余”。结语不能太大、太虚,要尊重事实,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条短消息,一般在300字左右,“背景”和“结语”也可以省去。新闻写作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一般都是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就是把最重要的、受众最想知道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越往后越不重要,也就是要头重脚轻。
新闻有三大特性,那就是“价值性”、“真实性”和“时效性”。这是由新闻的定义所决定的。这一点我要重点讲一讲。
首先讲“价值性”,做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新闻眼”,要会观察,要善于挖掘新闻的价值。事实报道后,一定要产生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和宣传效果。只有这样,你的新闻作品才有可读性、可视性,才能让受众了解到他所要了解的信息,才能受到启示和教育,才能体现出新闻的价值,否则受众将不知云云。在学校,一堂英语课不是新闻,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请一名外国人来上课,那它就可以成为一条新闻。农民下田挖地不是新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挖地时挖出一坛古钱、一个古墓,那它就是一条很好的新闻。春节期间,县直各单位都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送温暖,慰问贫困户,其实这不是新闻,这是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不但要做,而且还应当长期坚持做。如果不下基层送温暖,那才真成为一条新闻,不过是一条曝光新闻,一条负面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我们要注意写好身边的新闻,因为身边的新闻最受身边的人关注。例如在黑龙江发生一起车祸,造成几死几伤和在我县发生一起车祸,造成几死几伤,这两条新闻对于我们在座的来说,哪个点击率高?不言而谕。但学校的一些常规工作不能把它作为新闻来宣传,如开学典礼了,升旗仪式了等等,否则会闹出笑话。如果是刚建的一所新校正式开学,并举行开学典礼,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谓时效性,也就是新鲜性,它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个方面,新闻是“易碎品”,有位新闻学教授曾这样说过,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就是垃圾。时间新就对我们通讯员采写新闻稿件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只有内容具有新鲜性的、有价值的才可能成为新闻。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如在创新管理方面、在教学教研中锐意改革的新举措、新方法等等。
再讲讲“真实性”,在宣传报道中,新闻还要求用事实说话,先进事迹的报道事件要真实,真实就是力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魅力就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世界变动着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新闻失真将会给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新闻媒体也将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媒体的形象也将不摧自毁,因此我们通讯员一定要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报道新闻时千万不要自吹自擂,那样会让人感到做作,感到假、大、空,会让受众反感。要学会用事实说话、用实例说话,或者让被采访者说话,这样才能让你的受众信服。
可以说,没有价值的、虚假的、过期的“新闻”都是毫无意义的,它只能让受众反感,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降低你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和网站的点击率。新闻如果失去了这三大特性,就毫无新闻可言。可见新闻这三大特性,特别是“价值性”的重要。
另外,新闻写作除了要注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写作技巧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也要注意,如在新闻写作中,作者应该以第三者的身份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要站在媒体的高度来报道。如报道夏桥小学,除在导语中用全称外,在主体中均可用“该校”,而不能用“我校”。对领导的称谓也要注意,一般用“校长xxx”而不用“xxx校长”,用“到”而不用“莅临”,“莅临”是单位拉横幅的礼貌用语,如:“热烈欢迎兄弟学校同仁莅临我校参观指导”等。一般用“讲话”而不用“重要讲话”,更不能用“指出”,用“举办”而不用“成功举办”等等,你报道的新闻是给全世界人看的,而不是某人某校看的。一句话,要跳出来,站在媒体的高度,要高屋建瓴,要大气。还要注意,新闻写作也不能跑题,如某校在报道营养餐工作专题会议时,又写了校长在专题会议上重点安排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等等,即冲淡了主题,也文不对题。图片也不宜太多,但要一定要注重质量,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新闻图片的作用一方面是让新闻有真实感,另一方面也能图文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点马上罗馆长还要讲。总之,要拍好新闻图片,写好新闻稿,除了要有一定摄影知识和语言文字功底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多看”、“多写”、“多练”。多看就是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多看看一些大台的新闻节目,大网站的新闻栏目,看看他们的新闻是怎样策划、写作的。在多写的同时,还要养成改稿子的习惯,改稿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多练就是要经常拿起摄像机、照相机来练习,用学到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多方面只能靠你自己。蛹变成蝴蝶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通过这个痛苦的过程,它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这个过程只能靠它自己来完成,如果你帮它把蚕壳剪开,它不但变成不了美丽的蝴蝶,还将会死去。你自己经过一段艰苦的学习过程,就一定会有成功的喜悦。在这方面我将和大家共勉。
啰里啰嗦,讲了这些,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拍出更优美生动的画面,写出更有价值的内容真实、语句通顺、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成稿快捷的新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