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4: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

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 1

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

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诚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的力量,就没有

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并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了依靠美国、军队却抛弃人民的国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为人民群众是时间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坚持“读史,学史,明史,用史”的原则。毛主席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历史,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

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今后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世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事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 的飞速前行,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当代青年的视野更加宽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对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大。

因此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

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谈中国货币史,有太多的东西可说了,因为中国货币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可谓博大精深啊,要是面面俱到的话,完全可以写一本书了,我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我就谈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吧。

自从学习货币金融学这门课程以来,感触很深,接触了一些以前没听说过的东西,例如:纳斯达克、前美联储、华尔街„„还有一些名人,原来什么事情不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也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每件事背后都有一些经济因素制约着。还有一些对于我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货币史的历史也深深的吸引了我。

最近在看《中国货币史》这本书,其中有一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暂且给这个小故事命名为“传奇”。**牧**满山遍野生长着一种落叶乔木——构树,其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因叶上布满细细的茸毛去油污力强,所以从古到今常被村民摘来洗碗擦锅。正所谓“平凡的生命背后有传奇”,人们绝对想不到,北宋时,“洗碗布”被开发成了纸币,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段显赫的货币历史。

“洗碗布”的蜕变:以楮为券的“货币年代”

构树,是**常见的本土树种,古名楮。构树不仅树叶去污力强,而且其树皮加工成的楮纸,白度、平滑度、紧密度及吸墨性都不错,于是“人们砍枝剥皮,用作造纸原料”,唐宋时代,作为“洗碗布”的构树已开始华丽蜕变,许多名贵纸张都是以楮纸再加工制成。

从唐朝开始,**成为**的造纸中心,巴蜀学者谭继和告诉记者,“这在元代著的《签纸谱》中有记载”。当时,**不仅牧**上满山遍野生长着这种落叶乔木,甚至田间地里也开始广种构树。

宋代,民间造纸业十分发达,作坊遍布全国各地,尤以四川**中和场一带生产的楮纸名闻天下。

但是,这些内因并不表明**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纸币的诞生地,在谭继和看来,起决定作用的是外部因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造纸术发达的支撑、雕版印刷术的推动,以及四川人的智慧。

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战争筹款,将四川铸造的大批铜钱调运出川,使得川蜀铜钱奇缺。民间交易多用铁钱,携带成了一个大问题。铁钱的价值与铜钱比,基本上是1:10比率。同样一桩买卖,使用铁钱交易,其个数要比铜钱多数倍,清点、保存、运输上的负担难以承受。据记载,当时买一匹布,需要铁钱约两万文,重达500斤,不得不用车来装载。

商人要来川做生意,四川商人要出川交易,都必须携带沉甸甸的大量钱币,千辛万苦地奔走在崎岖险峻的蜀道上,长久下去似乎不是办法。于是,聪明的四川人一拍脑子,办法有了!

公元十世纪末,**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交子铺”,一种用楮纸刻印的票据——交子也由此产生。交子用钢版印刷,版画图案精美,三色套印,上有密码、图案、图章等印记。

交子铺:发行“存折”的“银行”

据考证,最初的交子铺,是代客商保管钱币的店铺。客商将自己的大量金属钱币存入交子铺中,交子铺则写给客商一张票据作为凭证,这张票据就是“交子”。

这种流通于民间的纸券,虽然也使用印信做记号,并有暗号题写,但由于分散发行、缺乏信用,印制十分简单,很难达到防伪的目的,冒领之事时有发生。此后,一些富商联合起来,以他们的财产作为信用保证,正式发行了“私交子”。私交子用红、黑两种颜色印刷,以复杂的图案和秘密记号来达到防伪的目的。客户向交子铺交纳现钱,交子铺将钱的数量用手工填写在纸券上发给客户。这种书写面额的交子,在当时有点“存折”的味道,成为提取铜钱的佐证。

据史料记载,四川民风淳朴,当时的交子铺信誉普遍较好。后来,一些商人发现,在购买货物的时候,不必每次都拿着交子去铺里提钱,再把现钱支付给对方,而只需直接将自己的一定数额的“交子”票据交给对方就行了。卖方拿到交子,既可以随时去铺子提钱,也可以把交子用作自己购货时的支付手段。这样一来,交子在市场中开始流通,成了最早的“山寨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从洗碗布到交子,只是这些历史中的一部分,中国货币史繁荣昌盛,经久不衰。

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货币史像中华文明一样经历的五千年,真的有太多的可阅,可学习的地方了。

第三篇: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简史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史以钱币学为基本知识,以中国钱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崩溃的历程为主线,分析了不同时期钱币的特点,阐述了钱、泉及钱币形制;钱文、钱文书法及文字;钱币的铸造及纪号;钱币的收藏与鉴赏等众多有关钱币方面的知识。这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货币的理论知识同货币的实物讲解相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钱币学及钱币收藏鉴赏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收藏、鉴赏钱币的水平,弘扬我国传统的、灿烂的货币文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的历史起源,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秦统一货币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半两钱,秦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秦两钱与前代钱币相比它的突出的变化的分析

教学内容:

1、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

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3、秦统一货币的形成及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 汉唐明清钱币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汉至清末制钱的历史演变及特点,以及封建货币制度崩溃及历史原因剖析。

教学重点: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明清制钱 教学难点:汉五铢钱的特点及意义,唐开元通宝的特点及意义,明清制钱的兴衰过程。教学内容:

1、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

2、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

3、明清制钱的兴衰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三章 金银铸币的演变

教学目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上,金银铸币一直占重要地位,金银铸币的演变体现由称量货币向计枚货币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金银铸币的演变过程及它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清代银元的铸造及历史作用,民国银元在货币市场的地位,清代铜元的产生的历史意义,清末铜元制度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教学内容:

1、中国最早的金银货币;

2、汉唐的金银币;

3、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

4、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 农民起义军货币

教学目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是一起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力量,铸行货币时间短,流通受到限制,起义军本身革命不彻底性、时代局限性。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民起义军的货币.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难点: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

教学内容:

1、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

2、秦汉至明清农民起义军货币;

3、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五章 中国古纸币的演变

教学目的:中国纸币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它的产生与货币发展规律是统一的,纸币产生便利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纸币滥发引起通货膨胀,危害社会经济与民生。

教学重点:北宋交子,明清宝钞的发行与特点

教学难点:世界最早的纸币产生的原因和经过,明清纸币的流通与崩溃

教学内容:

1、世界最早的纸币;

2、金代交钞与通货膨胀;

3、元代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4、明清纸币的流通与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六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纸币

教学目的:民国政府货币及法币改革,并未实行货币发行权的统一,银行林立,政出多门,各种货币泛滥,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国民党货币走向崩溃,互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难点: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内容:

1、民国初期的货币;

2、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七章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

教学目的:革命根据地货币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为发展根据地经济,支持革命斗争而发行,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起到积作用。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教学难点:对各个时期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分析

教学内容:

1、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2、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3、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八章 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

教学目的:人民币是我国现行货币,是中国政府的统一货币,统一货币对统一时期财经制度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有积极作用。随着防伪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币印制技术也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

教学难点:各套人民币产生的原因及设计的主题思想和风格

教学内容:

1、第一套人民币;2第二套人民币;

3、第三套人民币;

4、第四套人民币.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四篇:《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当今中国货币史的研究状况等等。

课程纲目:

一、什么是货币

二、灿烂的中国货币文化

三、学习中国货币史的意义

四、有关中国货币史的参考书目

第一章

中国货币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中的物物交换

二、实物货币的产生

三、夏、商、西周的贝币

四、先秦的其它实物货币

五、商周时代的金属货币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一、金属货币开始流行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三、春秋战国货币形制的几个特点

四、战国时期货币作用的扩大

五、义利观的演变

六、官私借贷活动的开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

二、秦代钱币的购买力与大小钱之谜

三、西汉前期的货币

四、汉武帝时币制的再次统一

五、西汉后期的钱币

六、王莽的货币改制

七、东汉时期的钱币

八、汉代的其它几种货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一、历史背景

二、货币制度的特点 三、三国的货币流通 四、十六国的货币

五、东晋南朝的货币流通

六、北朝的货币

七、钱币制度的进步趋向

八、南北朝的信用借贷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货币

一、隋唐五代货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点

二、隋代的货币流通

三、唐朝“开元通宝”钱制的创立

四、唐代钱币的演变 五、五代十国的钱币

六、唐朝的绢帛

七、谷粟及其它实物货币

八、唐代的金银

九、唐代货币流通中的矛盾

十、唐代的信用关系和金融事业

第六章

两宋的货币

一、宋朝的历史背景和币制特点

二、两宋钱法的复杂性

三、北宋的钱币

四、南宋的钱币

五、铜钱区和铁钱区

六、白银货币性能的增强

七、宋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八、两宋的度牒

第七章

辽、西夏、金、元的货币

一、辽国的货币及其流通

二、西夏的货币

三、金朝的货币制度

四、元朝的货币制度

第八章

明朝的货币

一、纸币

二、白银

三、铜钱

四、明末清初起义军与割据政权的钱币

五、明代的金融、信用事业

第九章

清朝的货币制度

一、铜钱

二、铜元

三、银两制度

四、银元

五、钞票

六、钱庄和票号

教学参考书:

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萧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中国历代货币》,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6、《中国古钞图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

7、王毓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出版社1954年版。

8、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齐鲁书社1982年版。

9、朱活《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版。

10、《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一辑、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

11、俞兆鹏主编《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黄山书社1989年版。

14、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15、马飞海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释:

(1)《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2)参阅周南京《中国铜钱在印度尼西亚》,载《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3)《文献通考》卷9《钱币二》。

(4)《马可波罗游记》第24章《大汗发行的一种纸币和在他整个领域内的流通》。

(5)参阅马定祥《大齐通宝辨》,载《中国钱币》1983年第2期;骆俊生《天显通宝发现始末》,载《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第一章

(1)参阅《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65年第5期。

(2)参阅《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载《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

(3)《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4)《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简报》,载《文物》1976年第5期。

(5)《史记·平准书》。

(6)《左传·桓公10年》。

(7)高至喜《湖南宁乡黄村发现商代铜器和遗址》,载《考古》1963年第12期。

(8)徐中舒《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商代的社会性质》,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5期。

(9)(10)罗西章《从周原出土文物试论西周货币》,载《中国钱币》1985年第2期。

(11)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12)徐永年《对吴国的称量货币——青铜块的探讨》,载《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

第二章

(1)(4)《孟子·滕文公上》。

(2)《战国策·东周策》。

(3)《荀子·王制》。

(5)《论语·阳货》。

(6)《论语·述而》。

(7)《论语·雍也》。

(8)(9)《庄子·让王》。

(10)(16)《史记·货殖列传》。

(11)《管子·禁藏》。

(1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3)《韩非子·六反》。

(14)《汉书·贾谊传》。

(15)《战国策·秦策一》。

(17)《史记·孟尝君列传》。

(18)《史记·平准书》。

第三章

(1)《史记·吴王濞列传》。

(2)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两汉的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3)侯炯《浅说小五铢》,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1期。

(4)参阅《陕西金融》第6辑。

(5)参阅《西安上林苑发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载《文物》1977年第11期。

(6)(8)《汉书·食货志》。

(7)《史记·平准书》。

(9)(10)《盐铁论·错币》。

第四章

(1)《汉书·王莽传》。

(2)《隋书·食货志》。

(3)《南齐书·萧子良传》。

(4)(6)(8)《晋书·食货志》。

(5)(33)(34)(35)(39)(40)(41)《宋书·孔琳之传》。

(7)《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9)参见《曹魏五铢考》、《论曹魏五铢钱》,载《中国钱币》1997年第4期。

(10)《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11)(12)(13)《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14)《汉书·枚乘传》。

(15)《抱朴子·吴失》。

(16)(22)《读史方舆纪要》

(17)(18)(19)(20)《晋书·石勒载记》。

(21)《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22)《晋书·李特载记》。

(23)(37)(38)《晋书·张轨传》。

(24)《汉书·地理志》。

(25)《南齐书·萧子良传》、《南齐书·王敬则传》。

(26)(27)(48)(49)(50)(51)《魏书·食货志》。

(28)《魏书·甄琛传》。

(29)《西京杂记》。

(30)《南齐书·褚渊附澄传》。

(31)《南史·甄彬传》。

(32)《宋书·周朗传》。

(36)《汉书·食货志下》。

(42)(43)(44)《宋书·何尚之传》。

(45)《宋书·颜竣传》。

(46)《通典·食货典九》。(47)《南齐书·刘悛传》。

第五章

(1)(2)《隋书·食货志》。

(3)(24)(25)(26)(27)(35)(36)《旧唐书·食货志》。

(4)参见胡戟《唐代度量衡制度》,载《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徐殿魁《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载《中国钱币》1992年第3期。

(5)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29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陕西发现罕见开元通宝大钱》,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4期。

(6)(7)(12)(14)(16)《唐会要》卷83,卷89。

(8)《柳河东集》卷24。

(9)(31)(32)(33)(34)《白氏长庆集》卷63,卷47。

(10)(13)《韩昌黎集》卷37。

(15)《唐会要》卷59。

(17)参见宋杰《吐鲁番文书反映的高昌物价与货币问题》,载《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18)《新唐书·权德舆传》。

(19)《唐两京城坊考》。

(20)《旧唐书·崔融传》。

(21)(22)《通典·食货典七》。

(23)《旧唐书·卢杞传》。

(28)(29)(30)《陆宣公奏议》卷12,卷8。

(37)《通典·食货典八》。

83.32%,14.56%,2.12%。鑞

第六章

(1)陆游《入蜀记》。

(2)《事物纪原》。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4)文同《丹渊集》。

(5)(6)《直讲李先生文集》。

(7)(8)《宋史·食货志下》。

(9)《诚斋集》。

(10)《客亭类稿·重槠币说》。

(11)《历代名臣奏议》。

(12)(13)《蒙斋集》。

(14)(15)《文献通考·钱币》。

第七章

(1)(2)《金史·食货志》。

(3)《马可波罗游记》第59章。

(4)《元史·桑哥传》。

(5)(6)朱健《古今治平略》卷1。

第八章

(1)《明史·食货志》。

(2)《续文献通考》卷10。

(3)王世贞《

州史料后集·钞法》。

第九章

(1)(2)《靳文襄公奏疏》卷7《生财裕饷疏·开洋》。

(3)《清经世文编》卷26。

(4)《鹿洲初集》卷3《论南洋事宜书》。

(5)《鹿洲初集》卷14《钱币考》。

(6)《林文忠公政书·湖广奏稿》。

(7)《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

(8)《圣武记》卷14《军储篇四》。

《秦汉经济史》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历史活动、状态的基本内容,了解学术界的有关探讨情况,并初步掌握该专业的研究方法。

课程纲目:

第一章 经济地理

一、秦及西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二、东汉时期主要经济区域地位的变化

第二章 农业

一、秦汉国家的“重农”政策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三、园圃业的进步

四、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章 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一、国家土地所有制度

二、地主土地所有制

三、自耕农的小土地所有制

第四章 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组织形式

二、秦汉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第五章 商业

一、秦汉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二、商业城市的繁荣

三、市场的结构和管理制度

四、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 第六章 货币与物价管理

一、秦汉货币

二、秦汉的物价管理制度

第七章 赋税与徭役

一、赋税制度

二、徭役制度

第八章 交通运输

一、陆上交通干线

二、水运航线

三、交通运输方式及其能力

四、交通管理制度

第九章 生活习俗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教学参考书: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范烨《后汉书》。

4、《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5、《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6、《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7、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田昌

五、安作璋《秦汉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1、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2、宋治民《汉代手工业》,巴蜀书社1992年版。

13、钱剑夫《秦汉赋税制度考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马大英《汉代财政史》,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1983年版。

16、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18、韩养民、张来斌《秦汉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魏国“共”

4、三铢钱

第五篇:《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一)(二)(三)(四)课程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 课时数量:32课时 教学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五)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六)教材: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七)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

作业数量:

课外作业3次

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2、作业二为非命题作业,只给出宽泛的范围,体裁不限。作业质量描述:

1、作业一为500字左右论文,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严谨。要结合具体作品,条理清晰地把问题阐释清楚。最好在此基础上,还能提出自己观点,并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2、作业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对文化的态度、对美术史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对作品的鉴赏等等。学生可谈古,亦可论今;可形而上地谈文化和思想,亦可形而下地讲技法或作品;可泛谈一切艺术,亦可针对自己专业„„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陈陈相因的“权威”观点,关键要有思想,有新意,有创造力,畅所欲言,合理充分,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考核标准与程序:

作业一20分 作业二20分 期末考试40分 学习态度20分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由2次课外作业和1次期末考试组成。期末考试试题由授课教师拟出,然后交学院教务处审定。授课教师将2次课外作业和1次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数。

二、教学基本内容:

以时代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以作品为对象,划分主题,突出重点,由点带面地讲述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针对设计类专业,特别侧重讲授营造的观念,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

1、时代背景。任何时代的政治、文化,乃至科技背景都对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首先要对各时代的背景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

2、具体作品。对工艺美术品的介绍、分析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中心。由此,我们才能了解其造型、纹饰、技法及功能。但工艺美术的历史不仅仅是人类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征服自然能力增强的历史,也是人类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人类在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同时,不断地培育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并通过造型、纹饰、材质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甚至,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又成为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依据。工艺美术的造型、纹饰、技法及功能和其审美风格是互为因果的。所以,在对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技法及功能掌握的基础上,还应对工艺美术的审美风格作进一步的概括。

3、设计思想。在掌握了具体作品以后,还需要理解工艺美术的设计思想,这一点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绝不能仅仅就“物”论“物”,只关注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而应是就“物”论“人”,侧重营造的观念,应充分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才能与时俱进,为今天的设计艺术服务。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不能囿于书本,既要贴近专业、服务专业,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1、针对不同专业,将教学内容适当衍发。教学的主干内容确立后,在讲述每一时期代表成就时,将同时期其它艺术成就作辅助介绍。尤其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寻找学生兴奋点,将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专业作不同地调整和衍发。如对环境艺术系学生,介绍建筑与室内陈设设计;对装饰艺术系学生,介绍古器物的装饰性和同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系学生,介绍传统装饰纹样和构图、用色原理;对工业设计系学生,介绍造型演变及适用和审美的原则;对服装艺术系学生,介绍中国印染织绣与服装的成就;对数字艺术系学生,介绍平面性的中国绘画和装饰纹样。

2、增加人文素质内容。中国工艺美术史更应体现素质教育,要着力提升学生文、史、哲修养。在教学中,应旁涉文学、哲学、宗教、民俗等相关学科。谈古论今,博采群英,艺术产生的社会土壤、文化背景、时代特色便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更深入的阐释,文化含量大大增加。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史也应突出情感教育。教学中加入教师的所见所闻,教师的审美思考,工艺美术史才是现代人眼中、现代社会与历史交汇积淀而成的新的人文景观。历史有了时代感和穿透力,才能变得更为可亲。

三、大纲正文 绪论(6课时)

(一)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本质(二)适用原则、材料与技术(三)造型、装饰及其主导(四)认识功能和审美意义(五)时代主流与生产格局(六)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2课时)

(一)彩陶

1、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半坡型、庙底沟型

2、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二)黑陶

龙山文化(三)总结

彩陶以装饰胜,黑陶以造型长。原始社会的神秘文化,代表着人类蒙昧的童年。但艺术却并不蒙昧,适用的造型,红、白、黑的色彩,丰富的装饰向今天的我们传达美感,于当时,却只是普普通通的坛坛罐罐罢了。奴隶社会工艺美术(2课时)(一)陶器

(二)青铜器(三)总结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制作轩宏,令人遥想;纹饰精美,引人赞叹;风格凝重,发人深思。

封建社会工艺美术(共20课时)春秋战国、秦汉(4课时)(一)陶器(二)青铜器

(三)漆器(四)总结

1、战国

清新的风气反映在青铜器与陶器上,让人从奴隶社会的凝重中解脱,眼前一亮。

2、秦汉

严谨的现实主义风格。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神仙思想与儒家道统糅杂,上天入地的想象与森严的秩序安然并存。魏晋南北朝(2课时)

(一)瓷器(二)总结

瓷器初创,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外来文明的影响。隋唐(4课时)

(一)陶瓷

1、瓷器:青瓷、白瓷

2、陶器:唐三彩(二)漆器(三)总结

自信开放的大唐盛世,雍容大度的气度美,胡风的影响亦不容忽视。辽宋夏金(3课时)(一)瓷器

(二)漆器(三)总结

积文积弱的宋朝,工艺美术体现了文人内秀、清雅、完美的审美境界。蒙元(2课时)

(一)瓷器(二)漆器(三)总结

蒙古族的统治使元代工艺美术具有多大器、好繁饰的装饰特点,风格圆润浑厚。明(3课时)(一)陶瓷

1、瓷器

2、陶器:宜兴紫砂陶(二)漆器(三)总结 工艺美术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清(2课时)

(一)陶瓷(二)漆器(三)总结

与元代不同的是,清代虽是满族统治,但它吸收了很多汉族的传统文化,并吸纳了欧洲的一定影响。不过,清代更照顾了贵族的眼光,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技术上的巨变,在后期,它的审美,流于琐碎、堆砌,甚至是有些庸俗的。

下载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货币史小结

    美国货币史的三大贡献: 1、 发现货币供应量与与总体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a,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紧密相连 b,货币变量与总体经济活动之......

    对于汉语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汉语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一个字概括:难,两个字概括:枯燥,三个字概括:很抽象。可能大家觉得文科的学习能难道那里去,它有理科的微积分难吗?它有物理学的行星运行轨道推算公......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全文5篇]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美国货币史》是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传世之作,美国货币史读后感。该作对美国1867——1960年将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历史进行了翔实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谈解放战争时期刚刚步入大学走进逸夫楼502上“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时候,我其实是比较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我认为并没有什么必要去学近代史,日后也......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从改革史中汲取力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按照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要求,学习改革开放史。这段历史时间跨度是从1978年至2012年,通过深入学习,我们会发现这段历......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今天再次学习了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使我受益匪浅。由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老师,南开大学肖广文老师和中......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

    学习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是中国展翅高飞的伟大征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宏伟工程。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经济、......

    “学史崇德”学习心得体会

    “学史崇德”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今年是建党百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宣传战线上的普通党员,就是要通过这次深刻的党性淬炼和革命传统教育,绘就信仰底色,构筑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