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10:5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

第一篇: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美国货币史》是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传世之作,美国货币史读后感。该作对美国1867——1960年将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历史进行了翔实的分析,特别是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货币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话说研究大萧条30多年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上也是尽得弗里德曼的真传。

此前也听说过这本书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这两天迅速读完了第一章绪论部分和第二章绿钞时期,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轰炸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一边看一边查试着慢慢消化。不管怎样,绪论里明确指出本书的主线是货币存量,万变不离其宗,先把这事儿搞明白。

趁热打铁,先把第二章绿钞时期梳理梳理:

1、为什么叫绿钞时期,何为绿钞?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北方联邦政府为增加支出而进行筹资,暂停了铸币本位制,发行了大量证劵与票据,以此作为主要通货,也就是信用货币本位制。在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叫做美国流通券,也就是绿钞。因此,从1867年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最早点,到1879年恢复铸币本位,绿钞基本退出流通,就是本书所研究的绿钞时期。

2、这一时期货币存量的构成?

货币存量一般是指狭义货币,这一时期包括通货和商业银行存款(此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并无明显区分)。通货除了绿钞外,国民银行券也占有很大比例,国民银行券由国民银行直接负债,联邦政府间接负债的。

3、货币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

这一时期货币存量增加17%,总体缓慢上升,从1875年起,货币存量实际开始小幅下降。货币存量主要与三个因素——基础货币、存款—通货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这三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战后部分政府债务工具退出流通,基础货币数量短暂下降。此后,由于关于恢复铸币本位的政治斗争摇摆不定,基础货币一直在稳定水平周围波动。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基础货币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在基础货币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货币存量还能保持小幅增长,这离不开银行体系的发展。首先,银行的扩张使更多的民众将手中的通货存入银行,存款—通货比率上升;其次,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使他们意识到相对存款,更少的准备金是有利可图的,加上非国民银行的重要性提升,存款—准备金比率上升。这两个存款比率的上升使派生存款数量增加,乘数效应显现。

随着1873年出现银行危机,这两个比率停止上升,并在1875年后开始下降,货币存量也紧跟着小幅下降。

4、货币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这一时期由于产出快速增长,而货币存量的增长相对缓慢,造成了一定的紧缩,物价下降了一半,恢复到了战前的平价水平(战时由于发行大量债券融资,物价上涨一倍)。这也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价格急剧下降与产出迅速增长不相容的观点。

南北战争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政治上的统一,还由于融资的需要使银行体系逐渐发展壮大,对此后美国的经济腾飞意义重大。

【扩展阅读篇】

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 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注意点:

1、吃透文义。写读后感之前,索要写的对象文章或者书籍要读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读不透,写的时候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写读后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万不要说教别人,令人味同嚼蜡。我看过一个孩子的读后感,从头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对别人指手画脚,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镶嵌其中,满以为光彩夺目,实则堆砌材料,读后感《美国货币史读后感》。让人不愿意读下去。这是很多孩子写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经典式”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衔接。因此,读后感的中心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感点,就是你读后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点。

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读后感,复述完故事内容,就开始写感,翻来覆去,就几句话,就是多写一点,也是不着边际,一盘散沙,主要是缺乏“感点”这个桥梁,显得很突兀,过度不自然,不顺畅。

二、掌握“经典式”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步:拟主标题,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写《 xx》读后感,别人读的时候就引不起兴趣,会想到这样没有主题的读后感会不会浪费时间呢?如果有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就会让人有一种乐于阅读的心思。所以,虽然也可以不要主标题,但是我还是建议拟主标题。过江龙进来的文章都学会了拟主标题,如:《爱是战胜邪恶的天然屏障--读《哈里.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拥有一颗平常心--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谦虚功的基石-读《谦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点:标题一定要高度浓缩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写,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第二步:述读--引

讲述:在通常情况下,要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注意点:

1、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

2、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4、“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成功的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了一半。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长或者与主题不相符,就会让人反感。

第三步:感点--议

议,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注意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第四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注意点:

1、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也就是你选的例子和所讲的道理和感点要有共鸣,不能另立一个论点。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一些孩子在联系实际的时候,所选的题材和 感点貌似相似,仔细一对比,表达的思想不一样,这样就让读者看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切忌。

2、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3、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五步:结感--结

结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注意点:

1、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表决心式的结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2、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或发人深思,或气势磅礴,或首尾呼应,暗合标题,都不失精彩。

第二篇:美国货币史小结

美国货币史的三大贡献:

1、发现货币供应量与与总体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a,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总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紧密相连

b,货币变量与总体经济活动之关系高度稳定

c,货币变量之波动具体有起源性,并非被动反映

2、解释了30年代美国大萧条

弗里德曼从货币供应量视角揭示了大萧条,关键变量为“货币供应量的崩溃”,引用大量事实说明其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内部的权力斗争,间接原因是当时的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对当是经济困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像是一个灵感之源,美国货币史中弗里德曼对于大萧条的解释诱发了后续很多学者去重新考察大萧条,并且主要方向就是对弗里德曼“货币供应量视角”的延伸和拓展:

A,为什么货币供应量会急剧下降

B,为什么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会导致真实的经济产出的下降和萧条?按照货币中性假

设,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不会改变真实的产出,弗里德曼并没有提出一个“货币

传导机制理论”来说明货币市场的变动左右资产市场和真实经济活动。“债务—通货收缩机制”。

C,“货币供应量视角”在全球范围内是否具有普适性

D,还有哪些机制,加剧了“货币供应量急剧下降”对真实经济的影响。

3、确立了货币理论在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篇: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简史大纲

中国货币文化史以钱币学为基本知识,以中国钱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崩溃的历程为主线,分析了不同时期钱币的特点,阐述了钱、泉及钱币形制;钱文、钱文书法及文字;钱币的铸造及纪号;钱币的收藏与鉴赏等众多有关钱币方面的知识。这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货币的理论知识同货币的实物讲解相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钱币学及钱币收藏鉴赏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收藏、鉴赏钱币的水平,弘扬我国传统的、灿烂的货币文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的历史起源,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秦统一货币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半两钱,秦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秦两钱与前代钱币相比它的突出的变化的分析

教学内容:

1、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

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3、秦统一货币的形成及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 汉唐明清钱币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汉至清末制钱的历史演变及特点,以及封建货币制度崩溃及历史原因剖析。

教学重点: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明清制钱 教学难点:汉五铢钱的特点及意义,唐开元通宝的特点及意义,明清制钱的兴衰过程。教学内容:

1、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

2、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

3、明清制钱的兴衰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三章 金银铸币的演变

教学目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上,金银铸币一直占重要地位,金银铸币的演变体现由称量货币向计枚货币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金银铸币的演变过程及它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清代银元的铸造及历史作用,民国银元在货币市场的地位,清代铜元的产生的历史意义,清末铜元制度的局限性

教学难点: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教学内容:

1、中国最早的金银货币;

2、汉唐的金银币;

3、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

4、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 农民起义军货币

教学目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是一起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力量,铸行货币时间短,流通受到限制,起义军本身革命不彻底性、时代局限性。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民起义军的货币.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难点: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

教学内容:

1、农民起义军铸造货币的必然性;

2、秦汉至明清农民起义军货币;

3、太平天国货币及历史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五章 中国古纸币的演变

教学目的:中国纸币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它的产生与货币发展规律是统一的,纸币产生便利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纸币滥发引起通货膨胀,危害社会经济与民生。

教学重点:北宋交子,明清宝钞的发行与特点

教学难点:世界最早的纸币产生的原因和经过,明清纸币的流通与崩溃

教学内容:

1、世界最早的纸币;

2、金代交钞与通货膨胀;

3、元代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

4、明清纸币的流通与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六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纸币

教学目的:民国政府货币及法币改革,并未实行货币发行权的统一,银行林立,政出多门,各种货币泛滥,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国民党货币走向崩溃,互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难点: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内容:

1、民国初期的货币;

2、国民党法币制度的改革。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七章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

教学目的:革命根据地货币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为发展根据地经济,支持革命斗争而发行,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起到积作用。教学重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教学难点:对各个时期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分析

教学内容:

1、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2、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3、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八章 人民币的发行与流通

教学目的:人民币是我国现行货币,是中国政府的统一货币,统一货币对统一时期财经制度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有积极作用。随着防伪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币印制技术也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

教学难点:各套人民币产生的原因及设计的主题思想和风格

教学内容:

1、第一套人民币;2第二套人民币;

3、第三套人民币;

4、第四套人民币.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四篇:《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当今中国货币史的研究状况等等。

课程纲目:

一、什么是货币

二、灿烂的中国货币文化

三、学习中国货币史的意义

四、有关中国货币史的参考书目

第一章

中国货币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中的物物交换

二、实物货币的产生

三、夏、商、西周的贝币

四、先秦的其它实物货币

五、商周时代的金属货币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一、金属货币开始流行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三、春秋战国货币形制的几个特点

四、战国时期货币作用的扩大

五、义利观的演变

六、官私借贷活动的开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

二、秦代钱币的购买力与大小钱之谜

三、西汉前期的货币

四、汉武帝时币制的再次统一

五、西汉后期的钱币

六、王莽的货币改制

七、东汉时期的钱币

八、汉代的其它几种货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一、历史背景

二、货币制度的特点 三、三国的货币流通 四、十六国的货币

五、东晋南朝的货币流通

六、北朝的货币

七、钱币制度的进步趋向

八、南北朝的信用借贷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货币

一、隋唐五代货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点

二、隋代的货币流通

三、唐朝“开元通宝”钱制的创立

四、唐代钱币的演变 五、五代十国的钱币

六、唐朝的绢帛

七、谷粟及其它实物货币

八、唐代的金银

九、唐代货币流通中的矛盾

十、唐代的信用关系和金融事业

第六章

两宋的货币

一、宋朝的历史背景和币制特点

二、两宋钱法的复杂性

三、北宋的钱币

四、南宋的钱币

五、铜钱区和铁钱区

六、白银货币性能的增强

七、宋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八、两宋的度牒

第七章

辽、西夏、金、元的货币

一、辽国的货币及其流通

二、西夏的货币

三、金朝的货币制度

四、元朝的货币制度

第八章

明朝的货币

一、纸币

二、白银

三、铜钱

四、明末清初起义军与割据政权的钱币

五、明代的金融、信用事业

第九章

清朝的货币制度

一、铜钱

二、铜元

三、银两制度

四、银元

五、钞票

六、钱庄和票号

教学参考书:

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萧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中国历代货币》,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6、《中国古钞图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

7、王毓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出版社1954年版。

8、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齐鲁书社1982年版。

9、朱活《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版。

10、《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一辑、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

11、俞兆鹏主编《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黄山书社1989年版。

14、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15、马飞海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释:

(1)《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2)参阅周南京《中国铜钱在印度尼西亚》,载《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3)《文献通考》卷9《钱币二》。

(4)《马可波罗游记》第24章《大汗发行的一种纸币和在他整个领域内的流通》。

(5)参阅马定祥《大齐通宝辨》,载《中国钱币》1983年第2期;骆俊生《天显通宝发现始末》,载《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第一章

(1)参阅《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65年第5期。

(2)参阅《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载《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

(3)《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4)《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简报》,载《文物》1976年第5期。

(5)《史记·平准书》。

(6)《左传·桓公10年》。

(7)高至喜《湖南宁乡黄村发现商代铜器和遗址》,载《考古》1963年第12期。

(8)徐中舒《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商代的社会性质》,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5期。

(9)(10)罗西章《从周原出土文物试论西周货币》,载《中国钱币》1985年第2期。

(11)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12)徐永年《对吴国的称量货币——青铜块的探讨》,载《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

第二章

(1)(4)《孟子·滕文公上》。

(2)《战国策·东周策》。

(3)《荀子·王制》。

(5)《论语·阳货》。

(6)《论语·述而》。

(7)《论语·雍也》。

(8)(9)《庄子·让王》。

(10)(16)《史记·货殖列传》。

(11)《管子·禁藏》。

(1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3)《韩非子·六反》。

(14)《汉书·贾谊传》。

(15)《战国策·秦策一》。

(17)《史记·孟尝君列传》。

(18)《史记·平准书》。

第三章

(1)《史记·吴王濞列传》。

(2)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两汉的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3)侯炯《浅说小五铢》,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1期。

(4)参阅《陕西金融》第6辑。

(5)参阅《西安上林苑发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载《文物》1977年第11期。

(6)(8)《汉书·食货志》。

(7)《史记·平准书》。

(9)(10)《盐铁论·错币》。

第四章

(1)《汉书·王莽传》。

(2)《隋书·食货志》。

(3)《南齐书·萧子良传》。

(4)(6)(8)《晋书·食货志》。

(5)(33)(34)(35)(39)(40)(41)《宋书·孔琳之传》。

(7)《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9)参见《曹魏五铢考》、《论曹魏五铢钱》,载《中国钱币》1997年第4期。

(10)《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11)(12)(13)《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14)《汉书·枚乘传》。

(15)《抱朴子·吴失》。

(16)(22)《读史方舆纪要》

(17)(18)(19)(20)《晋书·石勒载记》。

(21)《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22)《晋书·李特载记》。

(23)(37)(38)《晋书·张轨传》。

(24)《汉书·地理志》。

(25)《南齐书·萧子良传》、《南齐书·王敬则传》。

(26)(27)(48)(49)(50)(51)《魏书·食货志》。

(28)《魏书·甄琛传》。

(29)《西京杂记》。

(30)《南齐书·褚渊附澄传》。

(31)《南史·甄彬传》。

(32)《宋书·周朗传》。

(36)《汉书·食货志下》。

(42)(43)(44)《宋书·何尚之传》。

(45)《宋书·颜竣传》。

(46)《通典·食货典九》。(47)《南齐书·刘悛传》。

第五章

(1)(2)《隋书·食货志》。

(3)(24)(25)(26)(27)(35)(36)《旧唐书·食货志》。

(4)参见胡戟《唐代度量衡制度》,载《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徐殿魁《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载《中国钱币》1992年第3期。

(5)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29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陕西发现罕见开元通宝大钱》,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4期。

(6)(7)(12)(14)(16)《唐会要》卷83,卷89。

(8)《柳河东集》卷24。

(9)(31)(32)(33)(34)《白氏长庆集》卷63,卷47。

(10)(13)《韩昌黎集》卷37。

(15)《唐会要》卷59。

(17)参见宋杰《吐鲁番文书反映的高昌物价与货币问题》,载《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18)《新唐书·权德舆传》。

(19)《唐两京城坊考》。

(20)《旧唐书·崔融传》。

(21)(22)《通典·食货典七》。

(23)《旧唐书·卢杞传》。

(28)(29)(30)《陆宣公奏议》卷12,卷8。

(37)《通典·食货典八》。

83.32%,14.56%,2.12%。鑞

第六章

(1)陆游《入蜀记》。

(2)《事物纪原》。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4)文同《丹渊集》。

(5)(6)《直讲李先生文集》。

(7)(8)《宋史·食货志下》。

(9)《诚斋集》。

(10)《客亭类稿·重槠币说》。

(11)《历代名臣奏议》。

(12)(13)《蒙斋集》。

(14)(15)《文献通考·钱币》。

第七章

(1)(2)《金史·食货志》。

(3)《马可波罗游记》第59章。

(4)《元史·桑哥传》。

(5)(6)朱健《古今治平略》卷1。

第八章

(1)《明史·食货志》。

(2)《续文献通考》卷10。

(3)王世贞《

州史料后集·钞法》。

第九章

(1)(2)《靳文襄公奏疏》卷7《生财裕饷疏·开洋》。

(3)《清经世文编》卷26。

(4)《鹿洲初集》卷3《论南洋事宜书》。

(5)《鹿洲初集》卷14《钱币考》。

(6)《林文忠公政书·湖广奏稿》。

(7)《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

(8)《圣武记》卷14《军储篇四》。

《秦汉经济史》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历史活动、状态的基本内容,了解学术界的有关探讨情况,并初步掌握该专业的研究方法。

课程纲目:

第一章 经济地理

一、秦及西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二、东汉时期主要经济区域地位的变化

第二章 农业

一、秦汉国家的“重农”政策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三、园圃业的进步

四、畜牧业的发展

第三章 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

一、国家土地所有制度

二、地主土地所有制

三、自耕农的小土地所有制

第四章 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组织形式

二、秦汉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第五章 商业

一、秦汉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二、商业城市的繁荣

三、市场的结构和管理制度

四、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 第六章 货币与物价管理

一、秦汉货币

二、秦汉的物价管理制度

第七章 赋税与徭役

一、赋税制度

二、徭役制度

第八章 交通运输

一、陆上交通干线

二、水运航线

三、交通运输方式及其能力

四、交通管理制度

第九章 生活习俗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教学参考书: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范烨《后汉书》。

4、《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5、《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6、《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7、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田昌

五、安作璋《秦汉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1、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2、宋治民《汉代手工业》,巴蜀书社1992年版。

13、钱剑夫《秦汉赋税制度考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马大英《汉代财政史》,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1983年版。

16、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18、韩养民、张来斌《秦汉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魏国“共”

4、三铢钱

第五篇:美国史论文

美国印象

我不知道其他人选择研读“美国史”的原因是什么,而我是想来真正读懂美国的。我想要近距离了解在这个如今的“超级大国”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足迹,而如今的它又是怎样一个生动的国度。

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往往能够说明一个事物的最大特点。我可以猜想到许多人在听到“美国”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蹦出来的词会是“超级大国”、“好莱坞大片”、“高端”,甚至是“苹果”。这可能就是美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必然有其原因所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几乎在世界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它给人一种强大的感觉的原因。然而“第一印象”绝非完整的印象。但渐渐地,美国印象开始脸谱化、统一化,这并非指所有人都执统一意见,而是指它的形象仿佛成了一个永远强大永远不变的大国。在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上,许多人渐渐失去了其中该有的趣味和态度,将这个国家的形象硬生生刻在了脑袋里,或许呆上几年,又或许永远不变了。对我而言,一个国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群体。它的土地,它的民族,它的实力,乃至它的灵魂,都是可以令人滔滔不绝的话题。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是绝非用几个单词就可以概括所有的。这也成为了我强烈地想要了解美国的初衷——希望更加清晰和系统地去了解和获取这个国家的真实印象。

首先,“美国”本身是一个繁复的词条。字典会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发达国家。它的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强大的美国不仅幅员辽阔,更具有高居全球第一的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综合实力,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这可能会是你从资料上看到的第一眼信息。然而当我在课堂上看美国时,最先看到的,却是它在历史与政治中的样子。少了些许对头号强国的仰望视角,多了些许岁月沉淀之后的传奇色彩与品读气质。

既然是“美国史”,那我就得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研究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或许美国与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比起来,算是一个历史上的新生儿,因为它到1776年才正式宣告成立。然而,美国的历史虽短,但它在开启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这也成为了美国的民主自由精神的发扬开端,并在这个国家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整个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不对国会负责,任期四年。立法权属于国会。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而司法权则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总统授职且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并被其他国家所参考和效仿。从三权分立到联邦共和制,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体系已经在美国形成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改进。

从立宪和政体上我们看到了美国民主精神的卓越所在,然而纵观它的历届总统,其实这也是一段有话可说的精彩历史,也更像是在看一部名人成长史。2009年1月20日,在世人的瞩目下,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一创举被视为美国又一次民主自由精神的顶峰实现,奥巴马本人也因此被寄予了整个民族的期望与重任。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届总统也创下了历史的足迹。三位被学者们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便是最典型的实例。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被学者们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原因有许多。这位一生丰功伟绩的领袖人物不仅主导实现了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更立定了许多政治传统和政策并深刻影响至今,其中包括著名的“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他为这个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被美国人奉为“国父”。亚伯拉罕·林肯则是另一位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本身就是一部奋斗史,再加上他在任期内领导人民夺取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并一直把废除奴隶制当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还有一位伟大的总统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带领美国

人民走出大萧条阴影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著名记者在他的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带着这样的坚定信念和不拘泥于教条的务实态度,罗斯福总统坚持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因此,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与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从他们身上,我看出许多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气魄与能力。造就独一无二的往往是那些别人无法企及的闪光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来自于超出常人的努力与独到的眼光。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足不出户的书呆子美国印象吧,一个人只有花点时间在美国的城市大街上走一走,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国啊。的确,要了解一条河流、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真正走进它,感受它,才能了解它,才能切身体会。当我们把目光从政治、国家、利益转移到它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条街道,我们会发现,美国其实也是一片温和安详、适宜居住的土地。这一点从美国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国内城市上榜最多的国家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着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也有着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有数据显示,全美国有大约77%的人口居住于城市地区,其中又有半数以上集中于37座主要的大城市。这些城市也形塑了美国的文化、传统和经济。许多重要的全球城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那些我们从报纸、网络上看到的大都市的名字都名列其中。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艺术也为世人瞩目。从影视、音乐到体育、节日,从主宰世界的电影工业基地好莱坞到全球最热节日圣诞节,可以说美国的影响已经渗入世界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当我们走进影院,有多少影片来自美国的好莱坞?当我们被一次次的颁奖季头条新闻轰炸时,有多少诸如奥斯卡金像奖、格莱美奖的名号贴着美国制造的标签?没错,电影的发展主要源自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由此也奠定了美国在全球的音乐影视娱乐领域中不可置换的地位。同时,在戏剧方面它也有杰出成就和代表。美国戏剧以纽约

百老汇大街的歌剧、音乐剧最为著名。许多好莱坞的明星大腕都是从百老汇的舞台艺术表演起家后走上电影明星的道路。好莱坞与百老汇一起,成为了美国式娱乐文化的代名词。

不仅用胶卷,美国人用一个苹果也同样改变了世界。有人形象地说,世界上迄今为止出现了三个改变历史的苹果,第一个诱惑了亚当和夏娃,第二个砸中了牛顿的头,第三个则握在乔布斯的手上。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现任首席运行官兼创办人之一,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人们也把他视作麦金塔计算机、iPod、iTunes Store、iPhone等知名数字产品的缔造者。曾经陷入低潮甚至被微软等IT巨头预言即将破产的苹果电脑公司凭借打破陈规超越创新的新一代电子产品和全新概念一举打败了其他市场竞争对手,目前已拥有全球市场份额的3%,市值在2010年超越了微软,总额达3196亿美元。目前,苹果公司的数字产品以其创新实用的品质和时尚简洁的外观俘获了大批忠实消费者的心,成功横扫全球市场,并成为了工业生产的又一经典之作。苹果公司就这样又成就了一个美国神话,成为了美国梦的又一个典型代表。与此同时,美国在科技、军事、教育等众多方面依旧在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正不断投身于发展未来的事业。

然而我并不只是一味地赞扬美国,只是说出我心中的事实。一个精彩的观点就在于它的独立思维与立场。不可否认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达到超越优秀的成绩。但是人无完人,一个强大的国家又怎么可能没有弱势和问题存在呢?在美国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它拥有了世界上一流的资源。试着想象,在军事在科技研究所里,人们使用昂贵一流的设备;在世界知名大学里,学生们享受着一流的师资力量,接触着最先进的知识动态„„然而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依然有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默默浪费青春时光,把美好的才华浪费在错误的地方,得不到人力物力的支持,接触不到良好的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不公平造就了越来越成功的美国和越来越悲惨的人才。更无奈的是,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当中,许多美国青少年给自己找了放纵和挥霍的理由。在美国的初等教育机构中,辍学率正在逐步上升,而好莱坞里则充斥着浮躁的高中毕业生,等待着一生一次的成名机会。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正在努力获取知识的洗礼,更多的人选择了高等教育而非“出名要趁早”的道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美国在未来要如何保证自己的人才优势?我们都知道这仅靠国外留学生的涌入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考虑与观点,难免还有许多疏漏与不成熟之处。

美国留给我的依旧是许多,有激励,有感慨。一个如此年轻的国家能够攀登上世界第一绝非偶然。有人说这是美国梦在起作用。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美国梦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信念,也是支撑着许多有为青年不断奋斗的动力。我们可以吸取的或许不是它的外壳,而是它的精神。这是一种无论在怎样艰难渺茫的情况下,都不可丢弃一颗怀有希望和充满干劲的心,都不可放弃相信自己的努力而去追求捷径。对于大学生而言,20岁上下的年龄正是内心澎湃而两手空空的年纪,需要方向,需要动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品得起孤独,方能在大学四年中充实自己,在未来拼出一片天。

这就是属于我的美国印象,我的美国观。

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词条美国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

词条美国梦http://baike.baidu.com/view/77925.htm

商学院 国贸1002班 吴梦迪

下载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货币史读后感 [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读后感

    《货币读后感》我看的是2013年常春藤综合频道整理、出版的《魅力.记录——货币说实话这本书出版的很适合我们大学生 其中有一段,也许正是现在经济危机的解释之 一。该版书的......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谈中国货币史,有太多的东西可说了,因为中国货币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可谓博大精深啊,要是面面俱到的话,完全可以写一本书了,我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

    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为人知的经济--《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首的银行家、政客以及大企业家所组成的金融帝国的崛起以及发展的过程,书中对于银行家运用金......

    货币论读后感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经济学家以及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

    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第一次拜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就感觉到文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首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及著作的时代特点。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

    《货币战争》读后感

    本书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引线,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货币战争》读后感。 英......

    货币战争读后感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 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我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