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教上门心得体会(写写帮整理)
送教上门活动心得体会
李猛
我送教的对象是某街道某村的一户家庭。残疾孩子名叫李乐,女孩,十岁。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孩子9月份开学,她应该在学校上五年级了。不幸的是孩子肢体一级残疾,右半身瘫痪,左腿和左手稍微好些,但也没有多大力量。孩子走动都是借助马扎,身体坐在马扎上,向前一点点的挪动,遇到不平整的路面需要大人帮助。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解手离不开大人。除了肢体上的残疾外,孩子语言方面也有障碍,只能吃力的发出妈妈,爸爸,姨姨个别词语,奶奶爷爷都不会说,孩子的智力也就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水平。奶奶常年照顾她,爸爸,妈妈在外打零工,由于孩子的原因都是在我们当地不敢走太远。令这个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孩子爷爷的病倒。两次脑溢血,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几乎不能行走,见到他最多的是坐在门外的躺椅上发呆。去年这个家庭添了一个小宝贝,男孩,他的降临让这个家庭重获了希望。不过奶奶的担子更重了,既要看孙子,还得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孙女和生病的老伴,为了这个家庭她只能苦苦支撑。
接到送教的任务后,通过材料上的信息只知道孩子是肢体一级残疾,不知道具体情况。先是联系上了孩子的妈妈,她妈妈电话中就表示出了顾虑:我女儿说话也不行,能教吗?我说试试看吧。来到她家见到了孩子,坐在马扎上,妈妈给她说这就是你李老师,以后跟着他好好学。孩子在那一直在笑,脸上还有酒窝,像正常孩子一样,长相上看不出多大不同。在和妈妈深入交流后才知道孩子残疾的严重程度,肢体,语言,智力都不太好。多么可怜孩子,多么痛苦的家长啊。我能帮她什么呢,我能教她什么呢?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孩子,平时都是在学校教正常孩子,可以说一点经验没有。于是回到家我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查看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案例,那天我查到了很晚才睡觉。
第二次去我开始和孩子进行接触,孩子从来没上过学,也没接触
过老师,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吧,我做到她身边后,她表现出了害怕和抗拒,突然哇哇大哭起来,挪动小马扎往外跑。孩子奶奶怎么劝,都拦不住,我说什么话她都无动于衷。第二次的送教就这样草草收场。可能是孩子妈妈做了孩子的工作,也可能不是第一次去了,第三次的送教孩子见到我不在那么胆怯了,能让我靠近了。我用尽量温柔和温暖的声音和孩子交流,渐渐的熟悉起来,虽然她不会说话,但我从她的眼睛和表情里看到她接受了这位老师。
教她什么呢,她能学什么呢?我带去了四岁儿子的故事书,一页一页的给她讲上面的故事,并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哪是小猴子啊,你看见小白兔了吗?让她用手指一指插图,没法用语言回答,这是我想起来能让她回答问题仅有的办法。孩子没有上过学,平时自由惯了,坐了没多久就坚持不住了,非得让奶奶带她去屋外面玩玩,她的玩也就是坐在大门外,东张西望的看一看,用能动的左手鼓捣地上的石头和土而已。在她答应玩一会回来接着学后,就让她出去了。玩完回屋后,我接着给她讲故事,让她用手指一指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四岁小孩能回答的问题,对于她来说很吃力,很多时候都是胡乱指一指。废了那么多话,解释了那么多,孩子还是不太明白。说实话很受打击,正常孩子很容易能学会的东西,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教不会,确实很头疼。这时想起来我们学习培训时老师说的话,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康教结合,康复为主。后来我开始转变思路,孩子学不会的不再教,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和能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孩子喜欢鼓捣妈妈手机,我就拿来家里的平板电脑和她一起玩,孩子虽然左手写字很困难,但孩子能用左手抓握简单的东西,我就和她一起玩积木,让她练习用左手摆积木,和她比赛谁摆的高,谁摆的长。孩子能用左手比划数字,我就和她一起练习用手指表示数,现在孩子基本能用手指表示1到9了。和她在一起,陪她一起玩,看到她收获了陪伴,收获了快乐,我也很满足。
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如何开展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这次送教实践的经验,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正确对待特殊儿童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智障儿童。首先,要认识到智障儿童是儿童,是有着一定的潜力并发展着的人,因此,社会有义务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在开发其潜能的同时,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其次,要认识到智障儿童毕竟是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耐性,要像对待婴孩学步一样,耐心地等待他的发展。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通过这种积极的反馈,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提高特殊儿童自信力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他们很少具有行动的动机。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人,就是要唤醒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根据智障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设适宜的情境,让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迁移,多鼓励他们不断地去尝试完成新的任务。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要给予适宜的奖赏,要让其说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用什么方法,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分析,让智障儿童逐渐形成正确的归因,提高自身的价值感。不要简单地用聪明、能干等来评价,否则,在其失败时就可能归因于自己笨、不能干等内部不可控制的因素。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特殊儿童具有心理调节功能弱,认识水平低,分析能力差,容易冲动、固执的特点。这些行为障碍严重地影响智障儿童的求知与进步,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大部分智障儿童在家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迁就,这种环境促成了他们性格孤僻,不会与人相处,更不懂得谦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此,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从而让他们立足于社会,被人群所接纳。首先,让智障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例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摆好
桌椅等一些日常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其次,根据智障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这样劳动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另外,要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观念,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智障儿童才能在社会生存。
虽然教这样的孩子,说的话比教正常孩子多的多,费的心也多很多,但是我的送教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政府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温暖,给孩子带了快乐,这就足够了。通过送教活动也感受到特教学校老师的不易和辛苦,向你们致敬。
第二篇:送教上门心得体会
“送教上门”学习心得体会
在为期二天的“送教上门”教学培训中,我感受颇深。特别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老师们带领大家在做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亲身经历了在做中学的乐趣——快乐学习,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含义——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尤其是课堂活跃的气氛,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愉快的合作,精美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认识最深,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在学习内容上
使用的学习材料不是传统学科体系中教材,而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三、在教学方法上 行动导向教学法使用了一整套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四、在教师个人能力素质方面
1、加大了教师的备课力度,这对老师是个提高和进步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导游基础》教学来说,重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3、老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2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4、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使我进步很大,学到好多知识,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也使我更加的了解学生,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第三篇:送教上门心得体会
送教上门心得体会
特殊教育学校
时间过得真快,在忙忙碌碌的一学期里,在送教上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有着耕耘与收获,其中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爱心,包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一、克服困难 持之以恒
大家知道,特殊教育承担着一个地方残疾适龄儿童的康复及教育重任。我与张老师兼任特教送教工作已经整整两个年头了,但因学校的工作比较紧张,每次我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去送教的,有时是中午、有时是双休日,夏天我们头顶烈日、冬天我们冒着寒冷,为的是能让四名中重度先天患脑瘫、智残、肢残儿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从特殊学校到特殊儿童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俩的汗水与艰辛,然而我们为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耕耘与收获并存,我们的付出换来了特殊儿童的进步,迎来了特殊儿童家长的笑颜。
二、对针下药强化训练
我们送教的四位特殊儿童都是中重度残疾,其中两个重度脑瘫、两个脑瘫加肢残,其中一个孩子6岁了还不能坐、不能行走,我们就根据孩子的不同症状制定相应的教育训练计划,如:王驾云属于重度弱智,平时经常会突然哇哇大叫,大吵大闹,乱扔玩具,情绪极不稳定,虽经多次强化训练,毫不见效,有时他会蒙住头、有时他会抖动手脚,教他说“小熊”,他偏说“小猫”,根本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于是,我就改变方法,将他紧紧搂在怀中,使他感受温暖,渐渐稳定他的情绪,而我的衣服上就时常会留下嘉善的唾液痕迹。每当这时,他们家人的眼中总会涌动着欣慰与感激的泪光。
三、爱心辐射 阳光普照
身患残疾是孩子和家长都无法选择的不幸,那么,家境的穷困更使残疾人家庭雪上加霜,似冰冻三尺。在深深竹林后面藏着的只有三十平米的平房就是篮子一家四口居住的家。他智力、肢体双残,父母双残,灿烂的阳光似乎无法渗透进篮子的家。很多人因她们是残疾人之家而轻视她们,亲戚们怕她们借钱而远离,连亲兄弟姐妹也难得去看她们,365天守在家中的永远是一家三口人。
送教让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家庭,每次到重残家庭送教我们都会带上玩具、图书和奖品,总不会忘记她爱吃的香蕉、糖果和瓜子。新的季节来临时,我们便将适合他们穿的半旧的衣服整理好送去,缓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作为送教下乡的特教教师,我们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能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因为孩子们在语言或生活习惯上都有了点滴的进步,同时我们的送教与家长、社区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她们的心坎里,让她们体验到了被人关怀的温暖,所以送教虽苦,我们却很乐意。常言道,只有无微不至地浇灌与培育,苗儿才会茁壮的成长.我们努力了,我们也收获了。
2017年5月
第四篇:送教上门心得体会
奉献点滴的关爱
共享一样的蓝天
——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有感
今天,我和XXX,XXX去包家边送教上门。接到任务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怯。怕的是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样的一个状况,能不能沟通。怕归怕,我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送教之路。送教的第一天,面对阳光可爱但又身患残疾的小XX的一刹那,我的很多不情愿烟消云散了。
我的辅导对象是XXX,他是不幸的。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双手不能做事,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能到学校上课。是送教上门让我与这样一名可爱的孩子结缘,建立了师生关系。今天是第一次,我们和家长谈了谈他的情况,他的大动作能力差,五指未分化精细动作能力差,没有语言能力。通过了解我发现他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所以为了培养我们的师生感情,我陪他谈谈钢琴,蹦蹦跳跳,他很是兴奋。我还带他出去走走锻炼一下他的行走能力。我建议他和他的家人平时加强XX的腿部锻炼。平时多给他做做受不得按摩。我们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使XX有了学习的信心,XX的父母也看到了孩子的希望。让这些社会上的最弱势群体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作为送教上门的教师,我的工作平凡而艰辛,为了孩子的需要,我将义无反顾地把送教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来完善送教工作。通过我一点一滴的奉献,让小XX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特殊教育的明天将更美好,残疾孩子的未来将更光明,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将更和谐!
送教教师:XXX
2015.4.12
第五篇:送教上门的心得体会
2014年参加 “送教上门”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8日至9日,我有幸到长冈中心小学参加了 “送教上门”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北小专家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自然柔和的教学态度。
有幸参加了北小专家教师张红梅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和观摩课活动,我发现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气轻柔,语音清楚。张老师说教师上课注意“轻”与“清”,反而能让学生摒除杂念,集中注意。张老师在上课时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润物细无声。比如她把音乐音符比喻成小老鼠,孩子们这是一只只小喵咪。充满童真童趣的比喻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拉回课堂中。张老师柔和又不失自然的教学态度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
第二、教师回归本体的教学方法。
张红梅老师主张回归“音乐本体”,时刻关注学生的第一需求,很好的把握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反馈。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自然灵活,氛围融洽,张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去枝叶留主干,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徐徐灌输给学生,将平时课堂上的一些花哨华美的环节省去,很好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的体会到张老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回归本体的教学方法虽朴素,但却是最适合学生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要想成就高效的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而精心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全方位的深度的分析。张老师告诉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深度分析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张老师的音乐示范课(舞剧《白毛女》序曲)无疑是成功的,张老师在课前也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我会吸取其中精华,尝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次“送教上门”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总之,短暂的“送教上门”培训学习让我终生难忘,以后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
2014年11月10日 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