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心得体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活动心得体会
陈 丽 梅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心得体会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基于此,要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作为我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和有效载体,要求以解决突出问题的创建工作成果丰富教育实践活动,以转变作风的实效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为推动我省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归根到底就是促进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一)和谐民族关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块田,同饮一河水,共生互补。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维护边疆安宁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
个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建设、共同当家作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两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且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历史上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跨界民族由于地缘和血缘上的原因,境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维护祖国边疆安宁的重大工作,决定了民族和谐始终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引发民族矛盾的因素更加多样,民族关系已日益成为全社会范围的关系,民族问题日益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民族问题,全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各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二、当前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三大挑战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和特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需要妥善应对下列三大问题的挑战:
(一)国际政治和世界民族问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民族问题依然是制约、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依然相当活跃,境内外敌对和分裂势力的勾连呼应依然不断加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三)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打破了各民族区域社会的封闭状态,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一体性联系。同时,民族联系交往的增多必然会凸现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和文化差异,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增多,这就必然增加制度化调节的难度。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需要在三个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根本保证。党对民族关系的正确领导,主要体现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新时期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措施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我们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努力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要始终把党领导人民所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日益展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始终维护国家统一不含糊。国家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将国家利益、整体的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维护民族关系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在国家统一的价值取向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
(三)始终加快科学发展不放松。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发展始终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列宁曾经指出,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的正确途径,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无产阶级政党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利益,以消除民族间不平等和冲突的根源。在我国,民族问题从根本上讲仍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步伐,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第二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基于此,省委提出要把第一年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作为我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和有效载体,要求以解决突出问题的创建工作成果丰富教育实践活动,以转变作风的实效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为推动我省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归根到底就是促进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一)和谐民族关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块田,同饮一河水,共生互补。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维护边疆安宁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建设、共同当家作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两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且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历史上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跨界民族由于地缘和血缘上的原因,境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维护祖国边疆安宁的重大工作,决定了民族和谐始终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引发民族矛盾的因素更加多样,民族关系已日益成为全社会范围的关系,民族问题日益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民族问题,全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各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是得益于我们拥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得益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开展了30多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些年,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操纵下,我国和我省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事情,严重破坏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稳定。这些行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我们坚信,任何破坏团结、制造分裂的图谋和行径必将以失败告终。
二、当前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三大挑战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和特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需要妥善应对下列三大问题的挑战:
(一)国际政治和世界民族问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民族问题依然是制约、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依然相当活跃,境内外敌对和分裂势力的勾连呼应依然不断加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三)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打破了各民族区域社会的封闭状态,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一体性联系。同时,民族联系交往的增多必然会凸现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和文化差异,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增多,这就必然增加制度化调节的难度。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需要在三个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根本保证。党对民族关系的正确领导,主要体现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新时期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措施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我们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努力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要始终把党领导人民所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日益展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始终维护国家统一不含糊。国家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将国家利益、整体的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维护民族关系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在国家统一的价值取向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马克思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国家认同,并不是认同一个虚幻的国家概念,只有建立在实在利益、切身感受和共同未来之上,认同才真诚、持久,才有打破阻隔、穿越风雨的力量。从现实利益看,民族分裂带来动荡甚至战乱,不符合每个民族、每个人的利益。从未来发展看,国家统一,才能凝聚人民的意志,支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等事件中,面对一些分裂国家、制造事端的行径,包括藏族和维吾尔族同胞在内的各族人民一致反对、强烈谴责,正说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意志,是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
(三)始终加快科学发展不放松。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发展始终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列宁曾经指出,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的正确途径,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无产阶级政党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利益,以消除民族间不平等和冲突的根源。在我国,民族问题从根本上讲仍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步伐,大力推进民族地区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第三篇:学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心得体会
学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认真学习和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同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犯罪和宗教极端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敢于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言论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困难。各民族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断提高各民族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营造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氛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第四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动员稿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马场垣中心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区动员大会,对于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做好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坚定信心,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民族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始终坚持把做好民族工作放在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抓,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等主题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西藏历来就是祖国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部分。维护祖国统一、维护西藏稳定、维护民族团结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作为落实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着眼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做出的重大决策。在新形势下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必将充分调动我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自觉投身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实践中;必将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家要从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教育局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抓住关键、深入推进,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创建活动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我们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变化变革、创造创新,立足“三高”抓好各项创建工作。
一要围绕创建活动主题,促进学校发展。创建活动的根基和力量来源于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进一步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各族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引导各族师生积极参加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的境界,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生和睦的局面,从而把创建活动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不断推进,真正实现各民族心理和文化的认同,努力在我校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要多设计一些与干部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着力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先进文化牢牢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要切实开展好“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活动、“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活动、“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的交流和团结。要深入开展“法制讲座”、“公民道德教育月”、“平安校园”等活动,打牢团结和睦的思想感情基础。二要培树先进典型,形成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氛围。要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六史”等教育活动,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不断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提高实效。要广泛学习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当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先进典型,用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我校,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形成民族团结人人有责、民族团结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三要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创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机制,推进创建活动常态化和规范化。有序开展好日常创建、评比、表彰、命名等工作,彻底转变以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表彰轻创建的状况,做到日常性创建和阶段性评比表彰相结合,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两促进两不误,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一项基础性、日常性、长效性工作。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全面开展好创建活动,我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围绕创建工作制定下发《金星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实施方案,把创建活动与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各项举措统筹安排、深入实施。
同志们,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校创建是一项创新实践,不仅是对我校全面工作重要检阅,更是对干部职工能力水平的一次严格考验。面对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校教职工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全面推动我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石生福
第五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材料
古鄯镇中心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
古鄯镇中心学校辖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18个教学点,共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回族学生279人,占学生总数的15.5%,学前班22个,在班幼儿626人。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回族教师11人,土族教师2人),是一支学历层次高、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开学以来,学校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县教育局《中共民和县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加强师德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并于九月份开学初认真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创建工作
中心学校学校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计划,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供师生学习,并于9月16日召开了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结合校情,围绕“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曲,开创教育事业新篇章”这个主题,落实了工作任务,确定了活动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突出“三个离不开”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教育,做到三坚持三结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 1
教育活动,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切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根于师生心中
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中。要求教职工深入学习省、市、县及教育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民族政策、理论辅导,普及民族知识,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特征,深入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每位教职工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撰写了心得体会。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作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重要辅导资料,让学生从读本资料中认识各民族生活风俗、民族独特的文化。
三是利用校园宣传栏、展板、黑板报、横幅、标语、宣传牌、征文等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要求各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橱窗专栏,定期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黑板报,开展“知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民族团结知识普及、主题征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截至目前,各校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更新了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为内容的宣传栏、黑板报,共制作、悬挂了横幅63条,张贴标语200余条,制作永久性大幅宣传牌2块。
四是与德育阵地教育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渠道的教育作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开展“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班队会,结合周边回族土族藏族聚居区的特点,开展“五会”活动(会认少数民族服饰、会认少数民族建筑,会说少数民族风俗,会跳少数民族舞蹈,会唱少数民族歌曲),利用升(降)旗仪式,做到四讲(讲祖国悠久的历史、讲祖国幅员的辽阔、讲祖国物产资源的丰富、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2
宣传各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贡献,借助民族图片宣传等途径,引导师生学习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五是让学生记住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特别是周边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土族的纳顿节等。计划开展 “共庆节日、共享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的民族节日庆祝活动,让各民族学生在共庆节日中享受民族团结和谐的快乐,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六是组织开展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手拉手”活动,动员广大师生互帮互学、团结友爱,促进各民族师生和睦、和谐。
七是下发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梳理出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6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三、以“五个一”活动为着力点,从开学初至今,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化活动效果
一是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要求各学校开放学校图书室,为学生推荐了《可爱的青海》、《我的祖国》、《永远的丰碑》等民族团结的书籍,认真用好《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让师生增长民族团结知识。
二是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要求各校开展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活动,音乐教师教会《一个妈妈的女儿》、《五十六个民族》等歌曲。
三是看一部民族团结电教片:发挥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下载的电教片,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四是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故事会):利用教师研修时间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讨论会),学生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
五是写一篇民族团结文章,在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组织教师开展《我为民族团结做贡献》征文比赛,学生展开“祖国在我心中”的作文比赛。
通过我校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团结、进取、和谐”的良好教育氛围,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古鄯镇中心学校 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