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课程,谈几点看法:
一、内容体系上的改变
根据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内容抛弃了以往追求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它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二、行为动词的改变
生物课程中对以往表示不同认知层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标运用和使用等也已约定俗成的惯用术语,并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并蓄,以及通用过重新界定,来提高其可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变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四、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
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大多数的教学评价并不是要学生一比高低,显示优劣,它只是为教学决策搜集信息依据的过程。成功的评价工作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评价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成功,而不是证明他的失败。传统的评价理念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而新的评价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因此,要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学的机会,提供可共享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分析自己学习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优、缺点与需要。学生相互评价则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新课陈培训后,深深感到在我的教学知识范围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遗缺。课标所述“评价”包含着许许多多方面,有课程、学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考试的评价等等诸门别类。这对我生物教学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帮助很深。往
往在教学中只是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期望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成绩作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久而久之便对教师对他作出的评价失去了在意的投入,也就将在生物学习过程加以淡忘,只是重视毕业、升学时档案中生物那一栏中的成绩了。
记得我小学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自然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但是在一次考试中,偶然的机会,我考得很好,老师给了我极高的评价,当时的我心潮澎湃,满心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就是那次考试将我的自信、灵感顿时统统载顷刻间激发出来,也就在那以后我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我也变得爱读书了。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由此看来,老师的评价是那样的举足轻重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表现这三方面的评价,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那评价不单单是一个分数、一句简单平实的评语,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举动、行为、思想等细微观察后作出的综合性、全面性、鼓舞性较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会更清楚、深入的了解自己近期的一系列表现是否在某一水平线上。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可以勇于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挑战和困难。
结合我在平时生物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反思和体会后,感到好的评价对于教学工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再只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平时在练习中、学习中、与同学交流讨论中的表现,在来给他们作出合理全面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然学习兴趣便又会回到学生的身边!在上课时,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比直接让学生记忆生物学知识来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上课进度,抹杀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忽略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为了讲究效率,很多探究活动没有让学生真正开展;我们为了一个统一标准,把学生的创造性的答案都认定为错误答案……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将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仍旧很大,如何处理好高考的指挥棒和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将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满怀信心,明天的教育会更美好。
第二篇:高中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前设置三个必修本、三个选修本,集中了老教材的所有内容,最大的特点是重新按新的视角来编排,以模块的形式来展现,更显系统性、条理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涉及的高中内容。从学科内容的量、学校安排的课时来看,有容量大,课时明显不足的窘况。所以以往的学习模式----来回折腾复习,显然不允许,最起码从时间角度是这样。从深层次来看,就算有时间来重复复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为在高二这样新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指望在高三来解决,实践证明是不行的,只能说比原有的掌握情况稍有好转,根本性的东西还是解决不了。套用生物学上的行话来说:学习上的分化是不可逆转的。从实践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一定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抄冷饭。借用男女交往中的恋情来分析,每个男女对初恋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人的第一印象的问题,犹如一张白纸上第一次涂上去的文字,如果觉得第一次写得不理想,尽管可以擦了重来,但不管如何,第一次印记依稀还在。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高二第一次没有用心去搞明白这块知识,指望高三来重新修补这块领域,实事求是地说,不可能。学习这个东西,我一直认为新授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要解决,如果此时不解决,那是终生都不会再明白这个事了。
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事要做。
第一:明确教学主要阵地-----课堂。现在有一种不良风气在盛行,可惜的是这个风气正在被校方所推崇。有很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在课外大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补。从表面来看,这部分教师很敬业,总有学生在他的办公桌前吃小灶,他(她)的身影也总能在教室中看到。从校方管理角度,确实可以肯定这部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本来可以在第一时间课堂解决的事,由于教师无能,硬放到课后来消耗师生大量休息时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这不值得校方肯定,反而是要抵制的事。但可惜,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不难发现这样的学校,办学办得很艰苦,结果也不理想。这样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这类老师在学校里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而那些课堂教学实力强,效果好,课外少化时间的教师,往往被学校视为教学态度不端正,评先进、优秀都靠边。这样一来,整个学校的教风就出问题了,教风不良,学风自然不好,高中终端成绩就不用多说了。而学校之间又是竞争激烈,相互比较,无奈之下,学校无奈提出周六、周日加班加点补课。结果,教师、学生都面黄肌瘦、苦不堪言,有的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所以我很反感教师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课外去“敬业奉献的。”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过多地挤占他们的休息时间,要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主要责任,我认为:要着力培养自己在课堂第一时间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课堂才是主阵地,尽量不用课外时间。
第二:解决教师授课能力及风格
不用课外时间来补,唯一途经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说课能力。从生物学科角度来看:
第一要务:要解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风趣、幽默、思想先进、理念领先、贴近生活。能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也有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生活化。一个教师的教学成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心。学生学习是一个艰苦、长期、相对枯燥的脑力劳动,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这样的学习困境,努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取知识。
第二要务:改变传统不健康的工作模式。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写教案、批改作业上。这是目前学校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很重要的标尺,被校方广泛使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粗暴的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传统做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你一个一个不惜时间去批改,有必要吗?批改了,他就能懂了?我认为这是观念问题:我们应该把教学管理的端口往前移。写教案、改作业,这个事要做,但不应该提倡集中主要精力在这方面。要改变教师的以往那种形象:挑灯批作业。教学管理的端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前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让学生接受。
学校教育教学始终要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
目前,新课程在浙江省大地已经全面展开,实施过程要面临许多未知的因素,要改变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评价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左右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的教学行为。落后的评价模式不改,新课程的改革之路也不会走得太远、不会走得太顺利。
第三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总结
截止到本学期结束江西省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已经完成,作为完成首轮新课程的生物教师,我感触颇深。
首先从教材的系统安排看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共六本书,三本必修三本选修,选修中主要学习选修一和选修三,也就是说高考规定的范围五本书。许多同行在上必修课程的时候会抱怨说新课程比较林乱,感觉有些知识点在一本书上蜻蜓点水式的提一点,然后又跳到另外一本书再讲解一些,总体感觉混乱,似乎没有老教材讲的透彻明了。其实这就是新课程的特色-----形散神不散。纵观整套书来说,其实新课程条理清晰,脉络明确,这是老教材所不具备的。必修一主要从生物的构成(元素到化合物到细胞结构到个体)及能量来龙去脉方面来讲解,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从物质到能量方面来了解生物个体。必修二在必修一已经讲解到个体的组成基础上继续讲解个体的繁殖,个体的繁殖之后形成的种群以及群落再到生态系统,而在讲解繁殖的过程中势必要了解遗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的结构层次中的问题。必修三同时在必修一二的基础上讲解生命的调节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又呼应了必修一和二,让学生更能清楚的理解生物。选修是在必修的基础上从各个技术专题去突破问题,让学生更能理生物技术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新课程真正做到了教材的形散神不散。
其次,新课程中一大特色——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每一章节前都有科学探究的引入,给学生思维带来了强有力的启发和引导,改变了原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经过一轮的学习明显能感觉现在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较过去学生更为主动更积极并且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新课程中的“故事篇”——科学史。
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史可以说是新课程中的知识点缀。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生物科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学生在受到前辈的精神感染下的奋发和激进。教师更是将生命科学史融入生物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学生更激发自己。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第五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总结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新课程课改的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现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改“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
课程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在旧的课程体制中,从课题设置,实施评价都是整齐划一的,因而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教育比喻为:将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的课程模子里去锻造,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去加工。其结果就是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棱角磨平,变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显然,这样的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二)改“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截然不同的是他主学习,在他主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未被激活,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的尝试。在探索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生学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其二,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诱导学生思考的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质疑、争辩。总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自己能操作、能学习、能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完成,教师着重从探索方向予以引导,关键之处以点拨。其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搭建平台,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砥砺智慧,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四,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明确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改由“注入式”向“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注入式”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建立和形成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建立和形成了“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方式。
1.利用生物科学史实,感悟学生高中生物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引入生物学史实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知识、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创造、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例如,介绍孟德尔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最后选中豌豆,面对繁琐的数据他并没有放弃试验,而且创新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地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才得出基因分离定律。通过这一史实的介绍,学生会感悟出:科学发现、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生物学素养。
2.通过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课时15个,占总课时的14.3%(总课时105个),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教师要创造条件,选择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可先让学生实验,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将实验贯穿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酶与代谢”一节新课的理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完成两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
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酶的催化效力高于无机催化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学生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再来学习“酶的特性”理论的知识,就有了基础,就避免了老师将酶的特性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和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深刻内涵。
3.提供信息素材,让学生领悟推理分析和知识的由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教师首先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包括图、表、科学实验与科研成就,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比较推理分析的能力。如在传授“线粒体的分布”的知识点前,我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下列材料:
(1)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肝细胞950个,肾皮质细胞400个,平滑肌细胞260个,心肌细胞12500个。
(2)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
(3)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线粒体数目较多。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生命动旺盛部位”的结论知识。
(三)改“重知识传承”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转变
在当今知识爆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向学生传承知识更重要。学生获得了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就相当具备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培养比较梳理,使知识条理化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中有许多并列的知识,相近的知识,需要通过比较找出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使知识条理化。比较法是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它在学习生物知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近或并列的知识放在一起,设计成比较表,加以比较,来训练和培养这种学习能力。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2.培养发散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如果头脑中只有零碎的知识而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往往难以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快速地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形成网络化知识体系。
3.培养分解组合,使知识层次化的学习能力
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包容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展现出清晰的层次,如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搜集、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