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

时间:2019-05-12 23:2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

第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思考

虽然我们都接受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也聆听过专家的指点和报告,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准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许多方面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无论从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学生评价、学习过程的控制、学习成效提高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探讨。

一、要想教好新课程,必须认真学习高中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在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展恰当的教学。如果对课标理解不深,教学过程就不能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教学方法必然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教学就会偏离课标的要求,课程教学也就失去了方向。

二、教师自身要适应和实现三个转变。

1.教学理念的转变:要由教师的主体性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性,由教师教书转变为教学生学,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有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了解结论为主转变为以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2.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以讲述法为主,教师的传授水平对学生影响极大。其基本模式就是:提问—引入新课—讲授课程—复习归纳—布置作业—考练结合。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至于探究、验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等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极少采用,大多时间都是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获得、知识的达成情况、调查研究等探究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唱主角”和“一言堂”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或者协调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仍然存在,但不应该 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运用教材、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充分体会和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和体验。

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强化能力培养。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中心,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课程—复习归纳—布置作业—考练结合”的模式转变为“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推理演绎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要加强生物学知识间的联系,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在第一章“走进细胞”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基因、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等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从基因的角度去审视生命,学生将从本质上理解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理解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以及遗传与进化的实质;从统一的角度审视生命,有利于建立生物学众多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四、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教法创新。

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

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例如,关于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的实验,我让

3+学生首先思考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在哪些情况下完成,如加热、有无机催化剂(Fe)、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等条件,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正确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和原理等等。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步骤。再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它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有悖于有效教学常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五、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任务重,教学任务很难按计划完成。

2.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太少,没有找到符合学生实际的较好模式,需要摸索和探讨。

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听懂,好像会,但不会做题,考试成绩不理想。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弄懂所学知识。如果只强调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形式,忽略考试能力的培养,将来无法应对高考,有效教学就谈不上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应对,找到平衡点。

(二)一些思考和对策

1.如何处理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和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和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有一个特色,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以学生探讨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出发点在于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

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日益凸显出各种问题,引起各种对新课标的质疑。比如,过分强调活动,但事实上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正如课程专家赵占良所说:“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应当追求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1)对每一个活动,首先要考虑它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分别去考虑,价值不高的就不要做。要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精选,价值相对不高、可行性差的要删去。其次是不必过分追求探究性教学的完整性,学生懂得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能够应用就可以了。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能看懂的内容先自学,课堂上只是解惑和训练,指导学习方法,以保证完成教学所需的课时数;

(3)调节教学进度,难度大的知识和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知识可以延时处理,容易掌握的知识在注重成效的同时尽量缩短时间;课标要求不高的就不再精讲、细讲。

(4)不要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课外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讲透彻就行,这样就能较好的化解课时与内容之间的一些矛盾。

2.如何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无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是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就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剩下了应试。就现实的高中教学而言,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以追求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是教学的悲哀,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指学生素养的提高,还应当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的实践、检验、建设,教育改革才能得到完善。沿着“知识与过程并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思路,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改革。

第二篇:高中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前设置三个必修本、三个选修本,集中了老教材的所有内容,最大的特点是重新按新的视角来编排,以模块的形式来展现,更显系统性、条理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涉及的高中内容。从学科内容的量、学校安排的课时来看,有容量大,课时明显不足的窘况。所以以往的学习模式----来回折腾复习,显然不允许,最起码从时间角度是这样。从深层次来看,就算有时间来重复复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为在高二这样新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指望在高三来解决,实践证明是不行的,只能说比原有的掌握情况稍有好转,根本性的东西还是解决不了。套用生物学上的行话来说:学习上的分化是不可逆转的。从实践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一定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抄冷饭。借用男女交往中的恋情来分析,每个男女对初恋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人的第一印象的问题,犹如一张白纸上第一次涂上去的文字,如果觉得第一次写得不理想,尽管可以擦了重来,但不管如何,第一次印记依稀还在。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高二第一次没有用心去搞明白这块知识,指望高三来重新修补这块领域,实事求是地说,不可能。学习这个东西,我一直认为新授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要解决,如果此时不解决,那是终生都不会再明白这个事了。

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事要做。

第一:明确教学主要阵地-----课堂。现在有一种不良风气在盛行,可惜的是这个风气正在被校方所推崇。有很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在课外大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补。从表面来看,这部分教师很敬业,总有学生在他的办公桌前吃小灶,他(她)的身影也总能在教室中看到。从校方管理角度,确实可以肯定这部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本来可以在第一时间课堂解决的事,由于教师无能,硬放到课后来消耗师生大量休息时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这不值得校方肯定,反而是要抵制的事。但可惜,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不难发现这样的学校,办学办得很艰苦,结果也不理想。这样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这类老师在学校里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而那些课堂教学实力强,效果好,课外少化时间的教师,往往被学校视为教学态度不端正,评先进、优秀都靠边。这样一来,整个学校的教风就出问题了,教风不良,学风自然不好,高中终端成绩就不用多说了。而学校之间又是竞争激烈,相互比较,无奈之下,学校无奈提出周六、周日加班加点补课。结果,教师、学生都面黄肌瘦、苦不堪言,有的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所以我很反感教师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课外去“敬业奉献的。”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过多地挤占他们的休息时间,要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主要责任,我认为:要着力培养自己在课堂第一时间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课堂才是主阵地,尽量不用课外时间。

第二:解决教师授课能力及风格

不用课外时间来补,唯一途经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说课能力。从生物学科角度来看:

第一要务:要解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风趣、幽默、思想先进、理念领先、贴近生活。能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也有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生活化。一个教师的教学成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心。学生学习是一个艰苦、长期、相对枯燥的脑力劳动,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这样的学习困境,努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取知识。

第二要务:改变传统不健康的工作模式。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写教案、批改作业上。这是目前学校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很重要的标尺,被校方广泛使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粗暴的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传统做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你一个一个不惜时间去批改,有必要吗?批改了,他就能懂了?我认为这是观念问题:我们应该把教学管理的端口往前移。写教案、改作业,这个事要做,但不应该提倡集中主要精力在这方面。要改变教师的以往那种形象:挑灯批作业。教学管理的端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前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让学生接受。

学校教育教学始终要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

目前,新课程在浙江省大地已经全面展开,实施过程要面临许多未知的因素,要改变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评价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左右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的教学行为。落后的评价模式不改,新课程的改革之路也不会走得太远、不会走得太顺利。

第三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总结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本人经历了新课程课改的全程教学。经过三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现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归纳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改“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

课程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在旧的课程体制中,从课题设置,实施评价都是整齐划一的,因而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教育比喻为:将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的课程模子里去锻造,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去加工。其结果就是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棱角磨平,变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显然,这样的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二)改“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截然不同的是他主学习,在他主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未被激活,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的尝试。在探索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生学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其二,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诱导学生思考的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质疑、争辩。总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自己能操作、能学习、能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完成,教师着重从探索方向予以引导,关键之处以点拨。其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搭建平台,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砥砺智慧,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四,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明确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改由“注入式”向“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注入式”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建立和形成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建立和形成了“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方式。

1.利用生物科学史实,感悟学生高中生物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引入生物学史实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知识、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创造、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例如,介绍孟德尔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最后选中豌豆,面对繁琐的数据他并没有放弃试验,而且创新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地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才得出基因分离定律。通过这一史实的介绍,学生会感悟出:科学发现、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生物学素养。

2.通过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课时15个,占总课时的14.3%(总课时105个),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教师要创造条件,选择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可先让学生实验,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将实验贯穿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酶与代谢”一节新课的理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完成两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

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酶的催化效力高于无机催化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学生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再来学习“酶的特性”理论的知识,就有了基础,就避免了老师将酶的特性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和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深刻内涵。

3.提供信息素材,让学生领悟推理分析和知识的由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教师首先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包括图、表、科学实验与科研成就,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比较推理分析的能力。如在传授“线粒体的分布”的知识点前,我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下列材料:

(1)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肝细胞950个,肾皮质细胞400个,平滑肌细胞260个,心肌细胞12500个。

(2)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

(3)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线粒体数目较多。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生命动旺盛部位”的结论知识。

(三)改“重知识传承”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转变

在当今知识爆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向学生传承知识更重要。学生获得了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就相当具备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培养比较梳理,使知识条理化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中有许多并列的知识,相近的知识,需要通过比较找出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使知识条理化。比较法是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它在学习生物知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近或并列的知识放在一起,设计成比较表,加以比较,来训练和培养这种学习能力。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2.培养发散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如果头脑中只有零碎的知识而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往往难以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快速地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形成网络化知识体系。

3.培养分解组合,使知识层次化的学习能力

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包容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展现出清晰的层次,如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搜集、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湖南省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初探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新教材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及“度”的把握,“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教学思想,模型教学的应用及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得比较等方面的介绍来初步探讨新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度”的把握 主体 引导者 模型构建 探究性实验

作为全民族未来的一项伟大的事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教材改革。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教材的性质及功能已经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正因为教材的性质及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教育的发展。但传统教学方法已在大部分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那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如何掌握好新课程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新课程的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新旧教材内容的异同点

跟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了许多的改变,更侧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高中生物新旧必修教材相关内容的变化,对于我们有效地克服原有思维定势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自身的知识更新,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而真正将其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是必要的。新教材在相关知识方面与旧教材相比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内容上的增减: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删除了以下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植物的向性运动;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还删除了一些过于抽象的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如“原始地球的产生”、“生命的起源”。同时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包括: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部凋亡。除此之外,对一些生命现象则更加重视推理、演绎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就是在通过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2.实验方面的变化:试验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新教材将过去的一些验证试验改为探究试验,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除此之外,还设置了“模型构建”栏目,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这些模型的建构既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用心 爱心 专心

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用模型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自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教材编写体例比较: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每章的编写中增加了“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其中,“本章小结”的内容是该章的知识要点归纳,在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自我检测”则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在每节的编写上新教材增加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问题探讨”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被编写在每节的开始,是由图片+ 情景+ 讨论题组成。其中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史,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一定作用。“本节聚焦”是针对教学目标特别是认知目标而设置的,它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本节应着重关注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除此之外,新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生物学史的认识,以“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的形式,在章节中展示科学发展的曲折和艰辛,以及科学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创新,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置身于科学历史的氛围中去领悟和体会,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感受现代科学前进的脉搏,激励学生为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去不懈努力、学习和探索。还增加了“资料分析”、“技能训练”、“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知识链接”、“学科交叉”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而设计的,学生要透彻回答就必须认真学习本节内容。除此之外,新教材对内容作了前后调整,如,在旧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放在“细胞器”的前面,这样在没有介绍细胞器的前提下就让学生去比较两者的区别,学生就很难理解,而在新教材中将这两部分内容作了调整,这样,不但可以使巩固细胞器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运用新知识并很容易的总结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一举两得。

4.课本插图的比较:与旧教材的插图相比,新教材插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插图均为彩色图,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2)增加实物照片和示意图数量,如“幼儿和老年人”它使得“人体老化细胞的特征之一就是含水量明显下降”这一知识点更为直观、形象;3)增加了人物图的数量,加大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如“关于酶本质的探索”;4)在习题中出现了教材中没有的概念图,它能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建立;5)新教材中编排了一些流程图,如“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这样使得一直困扰学生的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得以直观形象化。类似的还有“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细胞”等。总之,形式多样的插图为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种细胞;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⑤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⑦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以讲代做的实验有: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④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⑤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⑥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对实验教学的时间对“度”很好地掌握了。

通过这个的统筹安排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觉得时间的不够了,不仅能够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掌握。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教学思想。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教学思想呢?我认为首先你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我自己的教学情况为例,我所任教的高一六个班,基本上可以分为2个层次:有四个班的成绩应该很不错,而另外2个班的成绩可能相对来说要稍微差些。以教学中画概念图为例:在那四个较好的班级,我经常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只提供给他们相关的概念,或者有时候什么也不给,就让他们自己根据某一节或某一章的知识,自己画概念图;而对另外两个班,一般都是根据课后现成的概念图,只要求他们在现成的概念图上直接填相关的概念和关键词。在各个班绘出的概念图中,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裂解、掌握程度以及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

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让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必修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教学中,课堂上有一个关于玉米地能量流动的技能训练。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是收获玉米共6000kg,通过对化学成分的分析含碳量为2675kg,但同学们在计算最后折算成葡萄糖的时候却有6687.5 kg,发现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得到的葡萄糖比玉米的质量还多呢,是不是题目有问题啊?最后大家经过讨论得出是因为玉米植株除了葡萄糖之外,大部分的还不是葡萄糖,而这些物质我们都把它折算成葡萄糖,这样才使得它的质量还超过了玉米的质量。

通过平时“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这种的教学思想,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积极动脑、追求真理的科学思想。

四、模型教学的应用

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对所认识的对象有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教学的引入时非

用心 爱心 专心

常有必要的。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在必修1中,我们应用的比较多的是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进行教学。在物理模型教学中,我们最开始选择是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的构建,学生积极动手,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但是所构建的模型都很不错。通过模型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的构建,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各细胞器的形象,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面是几幅我们学生所构建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图1

图2

图3

图4 而概念模型的引入,首先能够让学生自己认真去了解各个概念,掌握各个概念,然后去思考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不仅加增强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而且能够使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在必修2和必修3中,我们应用的比较多是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让学生自己构建图表或曲线图。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这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用到,学生对模型的掌握情况也很不错,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更有兴趣地去学习生物,提高课堂的效率。

用心 爱心 专心

主要参考文献:

[1]苏科庚.谈人教版教材《生物1:分子与细胞》与原教材的比较[J]。生物学教学。2005,2(30):13-14.[2]王英.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在线回答[J].生物学教学.2005,8(30):16-18.[3]崔宇清.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简述 2009 [4]陈旭.中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王小燕.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M].教研教改.2009,2: 029-031.[5]张可柱.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3.[6]崔嶷.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6.[7]陈少刚.高中生物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究[M].东北师范大学。2004.[8]邓惠静.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2004.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新课程总结范文大全

    高中生物新课程总结 截止到本学期结束江西省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已经完成,作为完成首轮新课程的生物教师,我感触颇深。 首先从教材的系统安排看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共......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有很多学校都是从高二开始学习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人教版),一年的新课学......

    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系统设计

    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系统设计 我市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两年的时间,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努力践行,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

    开展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

    开展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 陕西省宝石中学生物学教研组 翟绍军 2009.10 内容摘要:教好新课程,必须认真学习高中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在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开......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摘要:在认识理解新课改的基础上,实施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课程理念,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组织好探究性学习,重视实验......

    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五篇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过: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百年大计,教育......

    关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随即从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一节内容的整体步骤入手,继而总结此节内容的教学经验,旨在为读者提......